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2822发布日期:2023-12-14 02:1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隧道无损检测,具体为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运营铁路隧道的健康状况,关系着铁路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对铁路隧道衬砌定期开展全面综合的检测对铁路的安全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如已公开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撞效果的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其公告号为:cn113879380a,该专利在遭受撞击时,接触板推挤第三挤压弹簧向第二滑块进行运动,进行一级的缓冲,第一滑块推挤第二挤压弹簧进行二级缓冲,伸缩端推挤套管内部的第四挤压弹簧进行第三级的缓冲,以此实现对于撞击力的三级缓冲效果,通过在车辆的前方加装防撞装置,对撞击力进行分级的抵消,更大程度降低撞击力对装置产生的影响,但是该专利的顶部并未设置相应的防护机构,如果上方有石子或者杂物掉落,极有可能造成检测装置出现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效防护机构对检测装置的顶部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具备防护能力优秀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具有防撞效果的隧道无损检测装置的顶部并未设置相应的防护机构,如果上方有石子或者杂物掉落,极有可能造成检测装置出现损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贯穿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检测装置主体,所述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设置有活动辊,所述外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外壳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滑套的一端与升降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外壳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推板。

3、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腔的底部与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表面与升降板的内腔活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推板的表面开设有手握槽,所述手握槽的内壁设置有防滑纹。

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正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7、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密封垫,密封垫的顶部与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气缸、升降板、检测装置主体、凹槽、第一弹簧、活动块、支撑板、活动杆、活动辊、固定板、阻尼器、开口、顶盖、第二弹簧、挡板、滑槽、滑杆、滑套、限位杆和推板的配合,使该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具备防护能力优秀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具有防撞效果的隧道无损检测装置的顶部并未设置相应的防护机构,如果上方有石子或者杂物掉落,极有可能造成检测装置出现损坏的问题。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架,用于对气缸的底部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定位板,用于对升降板的两侧进行限位,通过设置手握槽,方便隧道无损检测人员握住推板对该隧道无损检测装置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盖板,方便检修人员对外壳内腔的部件进行检修维护,通过设置密封垫,用于增加顶盖底部与开口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贯穿连接有气缸(2),所述气缸(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3),所述升降板(3)的顶部设置有检测装置主体(4),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杆(9),所述活动杆(9)的表面设置有活动辊(10),所述外壳(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2),所述阻尼器(12)的底部与支撑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开口(13),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4),所述顶盖(14)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6),所述外壳(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滑杆(18),所述滑杆(1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套(19),所述滑套(19)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20),所述限位杆(20)远离滑套(19)的一端与升降板(3)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推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内腔的底部与气缸(2)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3),所述定位板(23)的表面与升降板(3)的内腔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1)的表面开设有手握槽(24),所述手握槽(24)的内壁设置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正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25),所述盖板(25)的材质为不锈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密封垫,密封垫的顶部与顶盖(14)的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贯穿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检测装置主体,所述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本技术通过外壳、气缸、升降板、检测装置主体、凹槽、第一弹簧、活动块、支撑板、活动杆、活动辊、固定板、阻尼器、开口、顶盖、第二弹簧、挡板、滑槽、滑杆、滑套、限位杆和推板的配合,使该隧道无损检测装置具备防护能力优秀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具有防撞效果的隧道无损检测装置的顶部并未设置相应的防护机构,如果上方有石子或者杂物掉落,极有可能造成检测装置出现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邢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铁路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