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9312发布日期:2023-12-07 02:1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学反应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1、电热套是化学反应加热仪器,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置的容纳腔,容纳腔下方设置加热线圈,加热线圈电连接控制器,电热套用于直接对圆底烧瓶进行加热,其优点在于可以精确控温,常用于实验室进行精度要求较高的实验。

2、现有技术中电热套的缺点在于,容纳腔材质为石棉网,当化学反应中出现反应物溢出、烧瓶爆炸等情况,会导致瓶内物质通过石棉网漏至加热线圈上导致短路以及腐蚀。

3、为解决上述问题,cn202121097364.8提出一种可替换式电热套保护罩,提出在容纳腔上加装一个可拆卸的保护罩,防止漏出的物质污染加热线圈;

4、cn 201620838782.0提出一种新型电热套,提出在容纳腔上依次设置导热材料以及一个同样具有保护作用的衬套,同样可以防止漏出的物质污染加热线圈。

5、现提出将电热套应用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反应工作中,要求不仅要实现上述功能,并且要保证在易燃易爆危险品所逸散或产生粉尘的环境中尽可能减少爆炸发生的可能,故提出对现有的电热套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爆加热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包括壳体6,所述壳体6顶部设置向外开口的容纳腔61,容纳腔61下方设置加热线圈62,所述加热线圈62外设置有防爆密封结构。

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6一侧固定连接控制器63,加热线圈62电连接控制器63,防爆密封结构包括密封盒64,加热线圈62设置于密封盒64内,密封盒64一端固定连接防爆接线盒65,防爆接线盒65的输出端伸入密封盒64内并与加热线圈62电连接,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密封连接,防爆接线盒6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防爆电缆66一端,防爆电缆66另一端连接控制器63。

4、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61为金属材质,所述容纳腔61表面无孔隙,容纳腔61与壳体6为一体结构。

5、作为一种方案,所述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的密封连接是指,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设置密封圈68。

6、作为一种方案,所述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的密封连接是指,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设置连续的焊缝,形成密封焊。

7、作为一种方案,所述密封盒64为圆盘状。

8、作为一种方案,所述密封盒64为与容纳腔61底部形状相配合的半球状。

9、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61及密封盒64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加热线圈外设置有防爆密封结构,使得防止产生微小电火花引起爆炸。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包括壳体(6),所述壳体(6)顶部设置向外开口的容纳腔(61),容纳腔(61)下方设置加热线圈(6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62)外设置有防爆密封结构;防爆密封结构包括密封盒(64),加热线圈(62)设置于密封盒(64)内,密封盒(64)一端固定连接防爆接线盒(6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一侧固定连接控制器(63),加热线圈(62)电连接控制器(63),防爆接线盒(65)的输出端伸入密封盒(64)内并与加热线圈(62)电连接,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密封连接,防爆接线盒(6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防爆电缆(66)一端,防爆电缆(66)另一端连接控制器(6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61)为金属材质,所述容纳腔(61)表面无孔隙,容纳腔(61)与壳体(6)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的密封连接是指,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设置密封圈(68)。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的密封连接是指,密封盒(64)与防爆接线盒(65)之间设置连续的焊缝,形成密封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64)为圆盘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64)为与容纳腔(61)底部形状相配合的半球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61)及密封盒(64)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化学反应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向外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下方设置加热线圈,所述容纳腔为金属材质,容纳腔与壳体一体成型;所述加热线圈外设置有防爆结构,使得防止产生微小电火花引起爆炸。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源,李新红,吴波,杨亮华,李志敏,刘世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凯鹏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