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1478发布日期:2023-11-23 02:4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光伏组件随着半片、多分片等技术发展,逐步演变为120p版型(6串×10半片×2,如图1所示)或144p版型(6串×12半片×2)等主流的串并联电路。其中电池片之间和电池串之间的间隙等组件非电池片区域的光线未得到高效利用、降低组件发电量。

2、在实际使用中,光伏组件背面发电量受背面接收的光强影响很大,实际环境下组件背面光强往往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程度主要由于组件电池片的串间隙a和片间隙b的情况,间隙处光照强度比较高,这样将会导致双面组件背面电池片具有不同的输出特性,进一步加大组件之间的失配,降低光伏系统的整体发电量。当失配较大时,系统的整体输出会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采用晶硅电池串串间隙方向非等宽度的钙钛矿子电池排布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通过完全消除双面光伏组件之间在不同安装环境下的失配问题、提升系统的整体发电量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前玻璃、前poe封装膜、晶硅电池层、后poe封装膜、钙钛矿电池层和背玻璃,所述晶硅电池层包括多列晶硅电池片,定义同列的晶硅电池片组成晶硅电池串,相邻列晶硅电池串之间形成串间隙,同一晶硅电池串的相邻晶硅电池片之间存在片间隙;

3、所述钙钛矿电池层包括第一钙钛矿电池和多个第二钙钛矿电池,所述第一钙钛矿电池对应所述晶硅电池串的串间隙处,所述第二钙钛矿电池对应所述晶硅电池片的投影区及片间隙处;

4、所述第一钙钛矿电池和所述第二钙钛矿电池均为长条形电池,同时二者在纵向上等长且横向上不等宽;

5、晶硅电池层为双面发电晶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层为双面发电钙钛矿电池层。

6、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钙钛矿电池的宽度是所述第一钙钛矿电池的宽度的2-10倍。

7、进一步地说,所述钙钛矿电池层均匀的设置在背玻璃的内侧,钙钛矿电池层距离背玻璃的四边边缘的距离≥13mm。

8、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钙钛矿电池和所述第二钙钛矿电池的电流相同。

9、进一步地说,所述钙钛矿电池层的钙钛矿电池的带隙大小为1.2-2.5ev;其钙钛矿电池的电压为0.7-1.3v,电流密度为5-20ma/cm2。

10、进一步地说,所述晶硅电池层和所述钙钛矿电池层电路回路相互独立,或串联,或并联,或先并再串,或先串再并后,作正负极出线。

11、进一步地说,所述钙钛矿电池层的多个第一钙钛矿电池和第二钙钛矿电池,通过相互串联或并联组成钙钛矿电池层。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面钙钛矿电池的带隙调整及电路设计和晶硅电池层组合来达到最优发电效率,可根据使用环境将钙钛矿层进行串并联设置来达到最佳的转换效率。在晶硅电池层的背面设置的匹配呈条纹状且不等宽的第一钙钛矿电池和第二钙钛矿电池,可有提高组件背面发电效率,避免了晶硅电池层串间隙区域光强过高带来的钙钛矿子电池限流问题;即在晶硅电池层的背面采用晶硅电池串串间隙方向非等宽度的钙钛矿子电池排布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

1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光伏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前玻璃(10)、前poe封装膜(20)、晶硅电池层(30)、后poe封装膜(40)、钙钛矿电池层和背玻璃(60),所述晶硅电池层包括多列晶硅电池片,定义同列的晶硅电池片组成晶硅电池串,相邻列晶硅电池串之间形成串间隙,同一晶硅电池串的相邻晶硅电池片之间存在片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钙钛矿电池的宽度是所述第一钙钛矿电池的宽度的2-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电池层均匀的设置在背玻璃的内侧,钙钛矿电池层距离背玻璃的四边边缘的距离≥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钙钛矿电池和所述第二钙钛矿电池的电流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电池层的钙钛矿电池的带隙大小为1.2-2.5ev;其钙钛矿电池的电压为0.7-1.3v,电流密度为5-20ma/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硅电池层和所述钙钛矿电池层电路回路相互独立,或串联,或并联,或先并再串,或先串再并后,作正负极出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电池层的多个第一钙钛矿电池和第二钙钛矿电池,通过相互串联或并联组成钙钛矿电池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光伏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前玻璃、前POE封装膜、晶硅电池层、后POE封装膜、钙钛矿电池层和背玻璃,晶硅电池层包括多列晶硅电池片,定义同列的晶硅电池片组成晶硅电池串,相邻列晶硅电池串之间形成串间隙;钙钛矿电池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钙钛矿电池和多个第二钙钛矿电池,前者对应晶硅电池串的串间隙处,后者对应串间隙以外区域;两者均为长条形电池,同时二者在纵向上等长且横向上不等宽。本技术采用晶硅电池串串间隙方向非等宽度的钙钛矿子电池排布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通过完全消除双面光伏组件在不同安装环境下的失配问题、提升系统的整体发电量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苏维燕,初文静,林俊良,林金锡,林金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