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8056发布日期:2024-03-13 20:3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机柜。


背景技术:

1、机柜用于容纳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机柜顶部一般设置有风扇,风扇转动带动机柜内部的空气离开机柜,以实现对通信设备的散热,但是通过位于机柜顶部的风扇对通信设备进行降温,通信设备的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柜体,解决了通信设备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包括柜体、第一风扇、冷却装置,柜体内部设有容腔,容腔用于容纳通信设备,第一风扇设于容腔内,第一风扇用于驱动空气向通信设备流动,冷却装置设置在第一风扇的出风侧,冷却装置用于与冷却系统连通,冷却系统用于驱动冷却介质在冷却装置内循环流动。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包括柜体、第一风扇和冷却装置,其中柜体内部设有一容腔,第一风扇和冷却装置均设置在容腔内,且冷却装置设置在第一风扇的出风侧,第一风扇用于驱动空气向通信设备流动,冷却装置可以对流向通信设备的空气进行冷却,以降低与通信设备接触的空气温度,进而提高了对通信设备的冷却效果。

5、可选的,第一风扇位于容腔的顶部,冷却装置位于第一风扇的下部。

6、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风扇驱动空气向下流动时,冷却装置可以对空气进行降温。容腔内温度较高的空气会向容腔的顶部流动,在空气对通信设备进行冷却后温度有所上升,因此流经通信设备的空气会向容腔的顶部流动,之后在第一风扇的驱动下流经冷却装置,进而被冷却装置降温,之后该空气流向通信设备,以再次对通信设备进行降温;通过将第一风扇设置在容腔的顶部,使得空气可以在容腔内的循环流动,进而可以避免部分区域的空气过高,提高了容腔内温度的均匀性。

7、可选的,机柜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位于容腔内,第一风扇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容腔内的温度,控制器用于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容腔内的温度大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风扇开启。

8、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根据容腔内的温度控制第一风扇开启,实现了容腔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9、可选的,机柜还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设于容腔内,且靠近柜体垂直于水平面的侧壁设置,第二风扇的出风侧面向通信设备设置。

10、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风扇驱动吹向通信设备的同时,第二风扇也可以驱动空气沿水平方向吹向通信设备,进一步增大了通信设备周围的空气流速,可以更加快速地降低通信设备周围的温度,实现对通信设备的降温散热。

11、可选的,机柜还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设于容腔内,且靠近柜体垂直于水平面的侧壁设置,第二风扇的进风侧面向通信设备设置,柜体的侧壁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散热孔,第二风扇的出风侧面向散热孔设置。

12、通过上述设置,使第二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散热孔,使第二风扇可以将容腔内的热空气吹出柜体,防止热空气继续在容腔内参与循环,提高容腔内的温度,同时可以避免第二风扇吹出的空气与第二风扇吹出的空气碰撞,使容腔内的空气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增加了容腔内的空气流速,提高了对通信设备的散热效率。

13、可选的,机柜还包括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与柜体和第二风扇连接,移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风扇沿竖直方向移动。

14、通过上述设置,移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二风扇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使在第二风扇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风扇可以均匀地对通信设备进行散热,以提高通信设备散热的均匀性。

15、可选的,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和电动推杆,第二风扇设于固定架上,电动推杆与固定架连接。

16、通过上述设置,电动推杆可以驱动第二风扇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即电动推杆可以驱动第二风扇在多个通信设备分布的方向上移动,使在第二风扇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风扇可以均匀地加强对每个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以提高各通信设备散热的均匀性。

17、可选的,机柜还包括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设于容腔内,且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的设置,支撑板用于支撑通信设备。

18、通过上述设置,每一个支撑板均可以放置一个通信设备,可以增加机柜容纳通信设备的容量;多个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的设置,则位于多个支撑板上的多个通信设备也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的设置,可以避免与通信设备连接的电线相互缠绕,便于单个通信设备的放入取出以及维护。

19、可选的,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机柜还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夹板滑设在第一连接槽内,第二夹板滑设在第二连接槽内,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平行且间隔的设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用于夹持通信设备;第一弹簧与第一夹板和支撑板连接,第一弹簧用于驱动第一夹板向第二夹板移动;第二弹簧与第二夹板和支撑板连接,第二弹簧用于驱动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移动。

20、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弹簧驱动第一夹板沿着第一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向第二夹板移动,第二弹簧驱动第二夹板沿着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向第一夹板移动,使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可以夹持不同宽度的通信设备,提高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持通信设备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柜体包括门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门板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散热孔设于第一侧壁上,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均设于门板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平行且间隔的设置,第二侧壁上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第三侧壁上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二滑槽,每一第一滑槽均与一第二滑槽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一支撑板的一端滑设在一第一滑槽内,其另一端滑设在与该第一滑槽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滑槽内。

22、通过上述设置,使多个支撑板根据需要放置的通信设备的高度插入不同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进而调整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隔,提高了智能通信设备机柜对不同尺寸的通信设备的适配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容腔的顶部,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容腔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容腔内的温度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扇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设于所述容腔内,且靠近所述柜体垂直于水平面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侧面向所述通信设备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设于所述容腔内,且靠近所述柜体垂直于水平面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侧面向所述通信设备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柜体和所述第二风扇连接,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扇沿竖直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风扇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包括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容腔内,且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的设置,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通信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门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门板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均设于所述门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平行且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第三侧壁上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二滑槽,每一所述第一滑槽均与一所述第二滑槽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一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滑设在一所述第一滑槽内,其另一端滑设在与该所述第一滑槽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所述第二滑槽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机柜,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包括柜体、第一风扇、冷却装置,柜体内部设有容腔,容腔用于容纳通信设备,第一风扇设于容腔内,第一风扇用于驱动空气向通信设备流动,冷却装置设置在第一风扇的出风侧,冷却装置用于与冷却系统连通,冷却系统用于驱动冷却介质在冷却装置内循环流动。使冷却装置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第一风扇驱动冷却装置周围的冷空气流向通信设备,降低通信设备周围的温度,提高了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况芳恩,李蔚,钟松林,陈银铸,眭浩,顾浚源,黎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