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2960发布日期:2024-01-26 22:5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实施方式涉及包括电连接到发光元件的公共电极的辅助导电层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诸如电视机、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导航系统和游戏机的多媒体电子装置可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包括像素,并且像素中的每个可包括生成光的发光元件和连接到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

2、包括发光元件之中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具有诸如宽视角、快速响应速度和低功耗的优点,从而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受到关注。然而,随着显示装置的面积变大,根据区供给的电压的稳定性劣化,并且因此存在发生亮度不均匀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实施方式提供了能够通过优化发光元件的公共电极与辅助导电层之间的电连接结构来提高可靠性的显示装置。

2、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方式。通过参照以下给出的本公开的详细描述,以上和其它的实施方式将对本公开所属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3、在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包括显示区和布置在显示区的至少一侧上的外围区的显示装置,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并且显示装置可包括基础衬底、电路层和显示元件层,电路层布置在基础衬底上并且包括包含栅电极的晶体管、与栅电极布置在相同的层中的辅助导电层、布置在晶体管和辅助导电层上的第一绝缘层和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绝缘层,显示元件层包括布置在电路层上的像素限定层以及包括顺序地堆叠的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的发光元件,其中,与非发光区域重叠的电极开口在电路层和像素限定层中形成为暴露辅助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像素限定层包括可不与第一绝缘层重叠并且可朝向电极开口的内部突出的突出边缘部分,功能层和第二电极中的每个可在突出边缘部分的端部处断开,并且第二电极通过电极开口电连接到辅助导电层。

4、在实施方式中,像素限定层的突出边缘部分可比第一绝缘层的侧边缘部分更加朝向电极开口的内部突出,并且电极开口可包括在像素限定层的突出边缘部分下方的空间。

5、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布置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可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与第一电极的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的边缘部分接触。

6、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可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通过第一电极的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的边缘部分电连接到辅助导电层。

7、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绝缘层的第一侧表面可通过电极开口而暴露,并且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和第二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可由顺序地堆叠的第一电极和像素限定层覆盖,其中,电极开口可包括包含在像素限定层的突出边缘部分下方的空间并且布置在第二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与第二绝缘层的通过空间暴露的第一侧表面之间的下开口以及形成在像素限定层中并且布置在下开口上方的上开口。

8、在实施方式中,功能层的第一端部可在下开口中覆盖对第二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进行覆盖的像素限定层,并且功能层的第二端部可覆盖限定上开口的像素限定层。

9、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可比功能层的端边缘部分更加朝向下开口的内部突出,并且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可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

10、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可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一电极的与突出边缘部分重叠的下表面可在下开口中不与第二绝缘层重叠。

11、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的与非发光区域重叠的一部分的厚度可小于第二绝缘层的与发光区域重叠的一部分的厚度。

12、在实施方式中,栅电极和辅助导电层中的每个可包括包含钛(ti)的第一子层、包含铜(cu)的第二子层以及包含氧化铟锡(ito)的第三子层。

13、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可与第二子层接触,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与第三子层接触。

14、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可不由像素限定层覆盖,并且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侧表面、第二绝缘层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可由像素限定层覆盖,其中,电极开口可包括包含在像素限定层的突出边缘部分下方的空间并且布置在通过空间暴露的第二子层与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之间的下开口以及形成在像素限定层中并且布置在下开口上方的上开口。

15、在实施方式中,功能层的第一端部可在下开口中覆盖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并且功能层的第二端部可布置在限定上开口的像素限定层上。

16、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可比功能层的端边缘部分更加朝向下开口的内部突出,并且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可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侧表面上。

17、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可直接布置在第二子层的倾斜的侧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和与突出边缘部分重叠的第一子层的侧表面接触。

18、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布置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可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

19、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侧表面可通过电极开口而暴露,并且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第二绝缘层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可由像素限定层覆盖,其中,电极开口可包括包含在像素限定层的突出边缘部分下方的空间并且布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与第一绝缘层的通过空间暴露的第一侧表面之间的下开口以及形成在像素限定层中并且布置在下开口上方的上开口。

20、在实施方式中,功能层可覆盖通过电极开口暴露的像素限定层。

21、在实施方式中,功能层的第一端部在下开口中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可在下开口中覆盖功能层的第一端部,并且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可比功能层的端边缘部分更加朝向下开口的内部突出。

22、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可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通过像素限定层而与第一电极和辅助导电层绝缘。

23、在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可包括与非发光区域重叠并且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的中间导电层,其中,中间导电层的端部可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下方并且朝向电极开口的内部突出。

24、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布置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可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与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的中间导电层接触。

25、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侧表面可通过电极开口而暴露,并且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第二绝缘层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可由像素限定层覆盖,其中,电极开口可包括包含在突出边缘部分下方的空间并且布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表面与第一绝缘层的通过空间暴露的第一侧表面之间的下开口以及形成在像素限定层中并且布置在下开口上方的上开口。

26、在实施方式中,功能层可覆盖通过电极开口暴露的像素限定层。

27、在实施方式中,功能层的第一端部可在下开口中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可在下开口中覆盖功能层的第一端部,其中,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可比功能层的端边缘部分更加朝向下开口的内部突出。

28、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可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

29、在实施方式中,在非发光区域中可形成有与电极开口间隔开并穿过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第一辅助开口,在非发光区域中可形成有在电极开口与第一辅助开口之间的穿过第二绝缘层的第二辅助开口,其中,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可通过第一辅助开口而暴露,并且中间导电层的上表面可通过第二辅助开口而暴露。

30、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可通过第一辅助开口与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接触,并且第一电极可通过第二辅助开口与中间导电层的上表面接触。

31、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可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通过中间导电层以及与中间导电层接触的第一电极而电连接到辅助导电层。

32、在实施方式中,中间导电层可包括氧化铟锡(ito)。

33、在实施方式中,在非发光区域中,辅助开口可形成在电路层中并且与电极开口间隔开,其中,第一电极可在辅助开口中电连接到辅助导电层。

34、在实施方式中,辅助开口的上部可由像素限定层填充。

35、在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可包括基础衬底、显示元件层和电路层,显示元件层包括像素限定层以及包括顺序地堆叠的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的发光元件,电路层布置在基础衬底与显示元件层之间并且包括包含栅电极的晶体管、与栅电极间隔开并且与栅电极布置在相同的层中的辅助导电层、布置在栅电极和辅助导电层上的第一绝缘层以及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绝缘层,其中,电极开口可在电路层和像素限定层中形成为暴露辅助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功能层和第二电极中的每个可在电极开口中断开,并且第二电极通过电极开口电连接到辅助导电层。

36、在实施方式中,电极开口可包括在像素限定层的突出边缘部分下方的空间。

37、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布置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可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与布置在像素限定层的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接触。

38、在实施方式中,栅电极和辅助导电层中的每个可包括包含钛(ti)的第一子层、包含铜(cu)的第二子层以及包含氧化铟锡(ito)的第三子层。

39、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可与第二子层接触,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与第三子层接触。

40、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可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通过像素限定层而与第一电极和辅助导电层绝缘。

41、在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可包括与辅助导电层重叠并且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的中间导电层,其中,中间导电层的端部可布置在像素限定层的突出边缘部分下方并且朝向电极开口的内部突出。

42、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布置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可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可与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的中间导电层接触。

43、在实施方式中,提供了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并且显示装置包括:基础衬底;电路层,电路层布置在基础衬底上,电路层包括辅助导电层以及布置在辅助导电层上的第一绝缘层;以及显示元件层,显示元件层包括布置在电路层上的像素限定层以及包含顺序地堆叠的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的发光元件。与非发光区域重叠的电极开口在电路层和像素限定层中形成为暴露辅助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像素限定层包括不与第一绝缘层重叠并且朝向电极开口的内部突出的突出边缘部分,功能层和第二电极中的每个在突出边缘部分的端部处断开,并且第二电极通过电极开口电连接到辅助导电层。

44、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的布置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电极的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的边缘部分接触或者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通过像素限定层而与第一电极和辅助导电层绝缘。

45、在实施方式中,电路层还包括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第一电极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一电极的与突出边缘部分重叠的下表面在电极开口中不与第二绝缘层重叠。

46、在实施方式中,辅助导电层包括第一子层、第二子层以及第三子层,第二电极的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与第二子层接触,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与第三子层接触。

47、在实施方式中,电路层还包括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显示装置还包括中间导电层,中间导电层与非发光区域重叠并且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中间导电层的端部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下方并且朝向电极开口的内部突出,第二电极的布置在电极开口中的第一端部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与布置在突出边缘部分的下表面上的中间导电层接触。

48、在实施方式中,在非发光区域中形成有与电极开口间隔开并穿过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第一辅助开口,在非发光区域中形成有在电极开口与第一辅助开口之间的穿过第二绝缘层的第二辅助开口,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辅助开口而暴露,中间导电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二辅助开口而暴露,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辅助开口与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接触,并且第一电极通过第二辅助开口与中间导电层的上表面接触。

49、在实施方式中,功能层的第一端部在电极开口中直接布置在辅助导电层的上表面上,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在电极开口中覆盖功能层的第一端部,并且第二电极的端边缘部分比功能层的端边缘部分更加朝向电极开口的内部突出。

50、在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显示区的至少一侧上的外围区,电路层还包括晶体管,晶体管包括栅电极,辅助导电层和栅电极布置在相同的层中,并且第一绝缘层布置在晶体管和辅助导电层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