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5939发布日期:2024-04-23 11:29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x射线源,具体是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1、x射线,是一种频率极高,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射线的频率和能量仅次于伽马射线,频率范围30phz~300ehz,对应波长为0.01nm~10nm,能量为100ev~10mev,x射线具有穿透性,但人体组织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当x射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经过显像处理后即可得到不同的影像。

2、(x射线源体积小,为了提高防护性,一般外壳采用铁板焊接而成,因此密封性好,但是这样的设计也导致有整个射线源散热缓慢,这就需要使用到循环冷却系统对x射线源进行散热),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x射线源冷却装置及系统(授权公告号cn116193693a),该专利技术包括冷却外框,所述冷却外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缓框,所述冷却外框中固定卡设有x射线源体,所述冷却外框的一侧设有底缓机构,所述冷却外框底部和底缓机构之间设有控油组件,所述顶缓框、底缓机构之间设有导液组件,冷却外框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却外框、顶缓框、底缓机构,配合使用控油组件和导液组件,对顶缓框中的冷却油体以及底缓筒中的冷却油体进行持续导热冷却,并灵活转换冷却外框、顶缓框、底缓筒中冷却油的位置,使冷却外框中始终存有冷却的油体,对x射线源体进行持续散热,防止x射线源体过热受损,进而提升了对x射线源体的散热效果,但是该散热系统的散热方式较为单一,散热效率低,存在一定局限性。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具备组合散热能力,散热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散热系统的散热方式较为单一,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包括x射线源机壳,所述x射线源机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主机体,所述x射线源机壳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x射线源机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机箱,所述第二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贯穿x射线源机壳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x射线源机壳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水箱和第一机箱,所述冷却水箱位于第一机箱的底部,所述冷却水箱内腔的右侧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第一机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泵机,所述泵机的抽水口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下端贯穿延伸至冷却水箱内腔的下端,所述泵机的排水口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前端贯穿x射线源机壳的背面并连通有热交换管组件,所述热交换管组件的右端连通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下端贯穿延伸至冷却水箱的内腔,所述热交换管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金属座,所述导热金属座的底部与主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口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内侧与x射线源机壳的外壁固定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x射线源机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片。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机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凸起。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座,且电机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金属座的顶部开设有配合热交换管组件使用的凹槽,所述热交换管组件卡接在导热金属座顶部的凹槽中。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口的外侧设置有防护边罩,所述防护边罩的内侧与x射线源机壳的外壁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x射线源机壳、转杆、第二机箱、旋转电机、扇叶和散热口,能够加速x射线源机壳内部空气流通,通过空气流通的方式带走主机体表面产生的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通过设置冷却水箱、第一机箱、导热金属座、排水管、回水管、热交换管组件、泵机、半导体制冷器和抽水管,利用循环的水冷方式对主机体的顶部进行换热,不仅降低x射线源机壳内部的温度,还加速了主机体热量的流失,水冷和风冷组合的方式进行散热,极大提高了散热效率,使主机体能够连续工作。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尘网,在保证通风散热的前提下条,还能够起到防尘的效果,通过设置支撑架和安装片,能够使装置达到便于安装固定的效果,有效提升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散热翅片和散热凸起,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进一步提升对主机体两侧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电机座和缓冲垫,能够对旋转电机起到固定和缓冲的效果,有效减轻了旋转电机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过设置凹槽,能够增大导热金属座和热交换管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果,通过设置防护边罩,在保证通风的前提下,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防尘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包括x射线源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源机壳(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主机体(8),所述x射线源机壳(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15),所述x射线源机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机箱(11),所述第二机箱(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12),所述旋转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的上端贯穿x射线源机壳(1)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叶(13),所述x射线源机壳(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水箱(5)和第一机箱(6),所述冷却水箱(5)位于第一机箱(6)的底部,所述冷却水箱(5)内腔的右侧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20),所述第一机箱(6)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泵机(19),所述泵机(19)的抽水口连通有抽水管(21),所述抽水管(21)的下端贯穿延伸至冷却水箱(5)内腔的下端,所述泵机(19)的排水口连通有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的前端贯穿x射线源机壳(1)的背面并连通有热交换管组件(18),所述热交换管组件(18)的右端连通有回水管(17),所述回水管(17)的下端贯穿延伸至冷却水箱(5)的内腔,所述热交换管组件(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金属座(9),所述导热金属座(9)的底部与主机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15)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网(14),所述防尘网(14)的内侧与x射线源机壳(1)的外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源机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片(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7),所述散热翅片(7)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座,且电机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金属座(9)的顶部开设有配合热交换管组件(18)使用的凹槽,所述热交换管组件(18)卡接在导热金属座(9)顶部的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15)的外侧设置有防护边罩(2),所述防护边罩(2)的内侧与x射线源机壳(1)的外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X射线源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包括X射线源机壳,X射线源机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主机体,X射线源机壳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本技术通过设置X射线源机壳、转杆、第二机箱、旋转电机、扇叶和散热口,能够加速X射线源机壳内部空气流通,通过空气流通的方式带走主机体表面产生的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通过设置冷却水箱、第一机箱、导热金属座、排水管、回水管、热交换管组件、泵机、半导体制冷器和抽水管,利用循环的水冷方式对主机体的顶部进行换热,不仅降低X射线源机壳内部的温度,还加速了主机体热量的流失,水冷和风冷组合的方式进行散热,极大提高了散热效率,使主机体能够连续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建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