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控计算机、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2332发布日期:2023-12-30 01:0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控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飞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飞控计算机、无人机。


背景技术:

1、随着无人机职能拓展和任务多样化,无人机的飞控系统已无法满足超恶劣战场环境下使用需求。

2、相关技术中,飞控计算机硬件的结构较重、体积较大,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控计算机、无人机,以解决飞控计算机尺寸、重量大以及可维护性差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飞控计算机,用于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所述飞控计算机包括壳体、航插板以及多个功能板,多个所述功能板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每个所述功能板平行于第一平面;

4、所述航插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

5、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航插板的一端具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航插通过的通孔,所述航插板朝向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与所述航插连接,所述航插板背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与各个所述功能板通信连接;

6、各个所述功能板与所述航插板可拆卸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飞控计算机还包括设在所述航插板背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的背板,所述背板朝向所述航插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器,所述背板背离所述航插板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器;

8、所述背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器与所述航插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背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相应所述功能板可拆卸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板对板连接器;和/或,

10、所述第二连接器为crm系列电连接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或者,

12、所述第一端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板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或者,

14、所述第二端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每个所述侧壁的内壁面形成有多个插槽,两个所述侧壁上相对设置的插槽形成一组插槽;

16、每个所述功能板的至少部分部位可拆卸连接在相应的一组插槽中。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功能板还设置有两个张紧条,每个所述张紧条与相应的所述插槽匹配,每个所述张紧条用于将所述功能板可拆卸连接在相应插槽中。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张紧条分别位于靠近所述功能板侧边的位置,每个所述张紧条的外侧面与相应所述功能板的侧边平齐;

19、每个所述张紧条的外侧面贴合在相应所述插槽的槽底。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功能板包括飞控板、导航板、存储板、电源板和采集板中的一种。

21、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中,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2、(1)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飞控计算机包括壳体、航插板以及多个功能板,其中,多个功能板依次间隔设置在壳体中且均平行于第一平面,而航插板设在壳体靠近第一端板的区域,航插板处在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相交,也就是在壳体中,航插板设在各个多功能板同一端部附近区域,飞控计算机采用“航插板+多个功能板的形式”,而飞控计算机与外部接口的至少一个航插与航插板连接,各个功能板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航插板通信连接,使得飞控计算机壳体内部的走线可以避免交联,从而压缩了飞控计算机尺寸重量。

2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控计算机的各个功能板与航插板之间可拆卸连接,因此可以方便功能板与航插板之间的拆卸,可以提升飞控计算机的可维修性和可操作性。

2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飞控计算机。

25、所述无人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第一方面提供的飞控计算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用于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所述飞控计算机包括壳体、航插板以及多个功能板,多个所述功能板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每个所述功能板所在的平面均平行于第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控计算机还包括设在所述航插板背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的背板,所述背板朝向所述航插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器,所述背板背离所述航插板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板对板连接器;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板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或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每个所述侧壁的内壁面形成有多个插槽,两个所述侧壁上相对设置的插槽形成一组插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功能板还设置有两个张紧条,每个所述张紧条与相应的所述插槽匹配,每个所述张紧条用于将所述功能板可拆卸连接在相应插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张紧条分别位于靠近所述功能板侧边的位置,每个所述张紧条的外侧面与相应所述功能板的侧边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飞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板包括飞控板、导航板、存储板、电源板和采集板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飞控计算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飞控计算机、无人机,属于飞控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飞控计算机尺寸、重量大以及可维护性差的技术问题。该飞控计算机包括壳体、航插板以及多个功能板,多个功能板依次间隔设置在壳体中,每个所述功能板所在的平面均平行于第一平面;航插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相交;壳体靠近航插板的一端具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航插通过的通孔,航插板朝向第一端板的一侧与航插连接,航插板背离第一端板的一侧与各个功能板通信连接;各个功能板与航插板可拆卸连接。本技术飞控计算机用于飞行器的飞行控制,采用航插板+多功能板的形式,压缩了飞控计算机尺寸重量,提升了飞控计算机的可维修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盟,张涛,王奎,保东晨,马文雨,雷鹏沛,王会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兵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