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2767发布日期:2024-03-18 16:5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冷却,尤其涉及到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机房内数据中心制冷场景中,随着数据中心对能耗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冷却装置中的间接蒸发自然冷却装置(air handling unit,ahu)逐渐被广泛采用。在间接蒸发冷却装置中,主要通过水蒸发来带走室外空气中的热量,从而降低室外空气侧的温度。然后用低温的室外空气冷却机房内的高温空气,实现对机房内的高温空气进行间接蒸发换热从而降低机房内的温度,以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指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

2、目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通常采用喷淋系统对换热器的室外侧进行喷淋处理,以降低室外侧空气的温度。喷淋处理有效延长了整个冷却装置的自然冷却的时间。然而,采用喷淋系统对换热器的室外侧喷水,在喷淋过程中室外空气经过滤网过滤后,通常会携带灰尘杂质,多次喷水循环后沉积在回收的水箱中。为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定期对水箱和相应的过滤器进行清洗。当前对水箱的清洗主要是以暂停冷却装置的工作然后人工对水箱内部进行清洗的方式进行。这显然使得水箱的清洗操作较为繁琐且清洗效率低,同时若无法及时对水箱清洗,含有较多杂质的水在传输循环以及喷淋时也容易在换热器表面残留污垢,进而影响对室内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效率较高且清洗操作方便的冷却装置。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喷淋对象和喷淋冷却单元。所述喷淋冷却单元还包括喷淋器、回收箱和沉淀箱。所述喷淋器位于所述喷淋对象的外围且用于朝向所述喷淋对象喷淋冷却液,所述回收箱位于所述喷淋对象的重力方向上的底部且用于回收所述冷却液,所述回收箱具有第一排液口。所述沉淀箱的第一入液口和所述第一排液口连通,所述沉淀箱包括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和所述喷淋器连通。其中,所述沉淀箱内设有至少一个清洗喷头,所述清洗喷头邻近所述沉淀箱的底板。

3、作为冷却装置中冷却液供应的模组中,并非仅采用单一一个箱体结构来执行对喷淋对象喷淋后的冷却液回收、沉淀和循环利用,而是采用回收箱与沉淀箱独立的箱体结构来执行冷却液回收、沉淀和循环利用,由此在仅需对执行沉淀功能的箱体结构进行自动清洗即可,而无需对其他箱体进行清洗,有效提高了冷却装置的清洁效率。沉淀箱定时采用清洗喷头自动进行喷洗,有效提高了清洗效率和清洗操作的便利性,减少了运维负担和成本,并且进一步保证循环使用的冷却液较为清洁,保证了作为喷淋对象的换热单元以及传输循环路径的清洁度,进而有效提高了冷却装置对机房中的室内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和安全性。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液口连接第一浮子与第二浮子,所述第一浮子与所述第二浮子位于所述沉淀箱内,且所述第一浮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沉淀箱底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浮子所在位置相对于所述底板的高度,所述第二浮子用于打开所述第一排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入液口,所述第一浮子用于关闭所述第一排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浮子与所述第二浮子检测所述沉淀箱中所述冷却液的液位高度,则可依据所述冷却液的高度控制所述沉淀箱接收冷却液和排出冷却液的液量,从而保证沉淀箱中冷却液准确持续为喷淋对象提供冷却液,保证对喷淋对象的冷却效率和换热效率,同时也便于在液位较低的时刻通过清洗喷头对沉淀箱内部进行喷洗清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洗喷头通过阀门连通冷却液源,所述冷却液源用于自所述冷却装置外部提供冷却液。所述沉淀箱的底板还具有第三排液口,所述第三排液口通过阀门连通冷却液排送管道,所述冷却液排送管道用于排送冷却液至所述冷却装置外部。所述第二排液口设置于所述沉淀箱的侧壁,所述第二排液口所在位置为所述沉淀箱整体高度1/10以上。

5、由此,当所述沉淀箱输出所述冷却液后且所述冷却液的液位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浮子所在高度,所述沉淀箱停止输出所述冷却液,清洗喷头与冷却液源之间的阀门开启,冷却液源为清洗喷头提供冷却液对沉淀箱进行清洗,同时,所述沉淀箱底板上的第三排液口与所述冷却液排送管道之间的阀门开启以将所述沉淀箱中杂质较多的冷却液排送至所述冷却液排送管道,从而自动完成对沉淀箱的清洗而无需用户手动清洗,有效提高了清洗的效率与操作便利性。所述第二排液口所在位置为所述沉淀箱整体高度1/10以上,从而有效防止沉淀箱底部含有较多杂质的冷却液循环至喷淋对象。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箱包括抵接于底板与侧壁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挡板的高度,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沉淀箱内形成三个储液高度不同的第一储液区、第二储液区与第三储液区。所述沉淀箱还包括设置于侧壁的第二入液口,所述第二入液口通过阀门连通于所述冷却液源。所述清洗喷头对应所述第一储液区且邻近所述沉淀箱底部设置且所述沉淀箱的底板对应所述第一储液区具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通过阀门连通冷却液排送管道。所述第二排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三储液区对应的侧壁并过第一循环泵连通所述喷淋器。

7、所述第一储液区对应自所述回收箱接收的冷却液依次漫入所述第二储液区与所述第三储液区,通过在沉淀箱设置不同高度的储液区,即可实现在沉淀箱内完成冷却液回收、沉淀清洁等功能,有效简化了冷却装置的结构。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循环箱,所述循环箱的两个不同侧壁具有第三入液口与第四排液口,所述第三入液口通过阀门与所述沉淀箱的所述第二排液口连通,所述第四排液口通过第一循环泵连通所述喷淋器,所述循环箱的底板具有第五排液口,所述第五排液口通过阀门所述冷却液排送管道。循环箱可自沉淀箱获取经沉淀清洁后杂质较少的冷却液,从而使得循环至喷淋对象的冷却液的清洁度较高,并且便于在沉淀箱暂停提供冷却液时持续不断为喷淋对象提供冷却液,使得喷淋的效率和热交换效率较高。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液口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回收箱,所述第三入液口还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冷却液源。在沉淀箱暂时无法为循环箱提供较为清洁的冷却液时,通过所述冷却液源及时为循环箱补充冷却液以提供至第一循环泵,以便于保证持续为喷淋器提供冷却液进行喷淋。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箱相对于所述回收箱的距离小于与所述循环箱相对于所述回收箱的距离,所述第二排液口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循环箱的所述第三入液口。如此,沉淀箱与循环箱具有一定高度差,沉淀箱中的冷却液在高度差的重力作用下无需外力自动排送至循环箱中,而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装置抽吸沉淀箱中的冷却液,降低了冷却装置的整体运维功耗与成本。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箱与所述循环箱相对于所述回收箱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排液口通过抽吸泵连通所述循环箱的所述第三入液口,也即是所述沉淀箱与所述循环箱相对于所述回收箱的距离相同。当冷却装置布局的空间受限,沉淀箱与循环箱可以设置于基本相同的一个平面而不具有高度差,从而便于冷却装置布局。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液口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回收箱的所述第一排液口,同时,所述循环箱还包括第四入液口,所述第四入液口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回收箱。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箱与所述循环箱均连接所述回收箱,则二者均可自所述回收箱接收所述冷却液。从而当回收箱中的冷却液较为清洁时直接提供至循环箱,而无需经过沉淀箱的静置沉淀,便于沉淀箱在清洗等状况下暂停接收、输出冷却液时,通过循环箱仍然能够高效地保证冷却液持续传输至喷淋对象。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箱还包括第六排液口,所述第六排液口与所述第一排液口位于所述回收箱底部不同位置。所述沉淀箱的所述第一入液口通过阀门连通所述第一排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通过第二循环泵连通所述喷淋器。所述喷淋冷却单元还包括循环箱,所述循环箱的第二入液口通过阀门与所述第六排液口连通,所述循环箱的第四排液口通过第一循环泵连通所述喷淋器,所述循环箱内邻近底板设置清洗喷头。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箱与所述循环箱均连接所述回收箱,则二者均可自所述回收箱接收所述冷却液可构成主、副水箱,从而能够支持所述沉淀箱与所述循环箱分时交替自回收箱接收冷却液,再输出冷却液至所述喷淋对象,便于沉淀箱或回收箱在暂停接收、输出冷却液时其中之一仍然能够保证冷却液持续传输至喷淋对象。

14、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箱还包括溢液口,所述溢液口位于所述回收箱侧壁的顶部并连通于冷却液排送管道。当回收箱回收的冷却液较多时通过溢液口及时进行排送,防止回收箱中的冷却液溢出而影响冷却装置的整体安全性。

15、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预沉淀箱,所述预沉淀箱的入液口连通所述回收箱的所述第一排液口,所述预沉淀箱的排液口通过阀门连通所述沉淀箱的第一入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循环箱的所述第三入液口,其中,所述预沉淀箱、所述沉淀箱、所述循环箱相对于所述回收箱的距离依次增加。预沉淀箱直接从回收箱接收自喷淋对象回收的冷却液,从而能够减小回收箱的高度,也即是弱化回收箱的容置功能,并且能够回收的冷却液进行预先沉淀,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多次沉淀清洁,保证冷却液的清洁度。由于预沉淀箱能够预先接收冷却液,则能够提高沉淀箱获取冷却液的速度,便于持续提供可供循环的冷却液。另外,预沉淀箱、沉淀箱、循环箱具有高度差,冷却液在高度差的重力作用下自动排送至循环箱中,而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装置抽吸各个箱体中的冷却液,降低了冷却装置的整体运维功耗与成本。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预沉淀箱,所述预沉淀箱的入液口连连通所述回收箱的第一排液口,所述预沉淀箱的排液口通过抽吸泵连通所述沉淀箱的第一入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通过抽吸泵连通所述循环箱的所述第三入液口,其中,所述预沉淀箱、所述沉淀箱、所述循环箱相对于所述回收箱的距离相同。所述预沉淀箱预先对回收的冷却液进行容置与沉淀,并将沉淀后的冷却液传输至所述沉淀箱,能够减小回收箱的高度,也即是弱化回收箱的容置功能,并且能够回收的冷却液进行预先沉淀,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多次沉淀清洁,保证冷却液的清洁度。所述预沉淀箱、所述沉淀箱、所述循环箱相对于所述回收箱的距离相同。预沉淀箱、沉淀箱与循环箱可以设置于基本相同的一个平面而不具有高度差,从而便于降低冷却装置整体的体积和布局空间。

17、在一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具有多个第一风道与多个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相互独立且沿着不同方向延伸且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风道用于流通第一空气,所述第二风道用于流通第二空气,其中所述换热单元作为所述喷淋对象。所述换热单元作为喷淋对象接收喷淋冷却单元提供给的冷却液的喷淋,有效提高了换热单元的换热效率与整体清洁度和安全性。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机械蒸发冷却单元,所述机械蒸发冷却单元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设置于第一空气或者第二空气的出风侧,所述蒸发器内包括液态制冷剂,所述蒸发器作为所述喷淋对象,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并包括气态制冷剂和液态的制冷剂。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压缩机并设置于第二空气或者第一空气出风侧,所述冷凝器内包括液态的制冷剂。所述蒸发器作为喷淋对象接收喷淋冷却单元提供给的冷却液的喷淋,有效提高了蒸发器对较高温度热空气进行冷却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