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3439发布日期:2024-02-20 20:2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微电子,具体涉及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


背景技术:

1、目前,滤波器主要分为模拟滤波器与数字滤波器两种,按具体功能分类则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四种。其中,带通滤波器的设计研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无论是超宽带滤波器还是窄带滤波器的设计,都存在着比较大的技术难点。

2、saw(声表面波滤波器)凭借着体积小、带宽大等诸多优点以及良好的声波操纵性能,在带通滤波器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声表面波技术的快速发展,声表面波滤波器在通信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用于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和移动终端射频、中频部分。

3、然而,现有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采用单个独立的谐振器,指对数较少,导致现有声表面波滤波器q值较低、损耗较大;并联谐振器采用单丝接地,寄生电感较大,而对地引线寄生电感对带外抑制的影响较大,因此现有声表面波滤波器带外抑制较低。相对带宽为2%左右的设计方案,插损一般要到3db以上,带外抑制一般能达到35db。可靠性方面,芯片焊盘与外壳焊盘之间的键合丝较短,容易出现键合强度不足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以解决现有声表面波滤波器损耗较大,带外抑制较低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包括:

4、外壳;

5、压电晶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6、第一t型电路结构,设置在所述压电晶片上,所述第一t型电路结构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所述第一谐振器的一端与输入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谐振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之间,另一端与接地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器与所述外壳的焊盘之间键合双丝;

7、第二t型电路结构,设置在所述压电晶片上,所述第二t型电路结构包括第四谐振器、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所述第四谐振器的一端与输出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五谐振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谐振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四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之间,另一端与接地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五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电性连接;所述第六谐振器与所述外壳的焊盘之间键合双丝。

8、可选地,所述压电晶片的材质为钽酸锂。

9、可选地,所述第一t型电路结构与第二t型电路结构在所述压电晶片上对称设置。

1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谐振器设置在所述压电晶片的上部,所述第三谐振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谐振器的下方,所述第二谐振器设置在所述压电晶片的一侧;所述第四谐振器设置在所述压电晶片的下部,所述第六谐振器设置在所述第四谐振器的上方,所述第五谐振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谐振器的下方。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型号相同,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的型号相同,所述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的型号相同。

1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叉指换能器周期为2.5228μm,孔径为44.446μm,指对数为75,反射栅周期为2.5228μm,指条数为21x2;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的叉指换能器周期为2.5014μm,孔径为44.444μm,指对数为52,反射栅周期为2.5014μm,指条数为13x2;所述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的叉指换能器周期为2.6004μm,孔径为44.445μm,指对数为280,反射栅周期为2.6004μm,指条数为39x2。

13、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新的硬件架构,由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压电晶片以及设置在压电晶片上的第一t型电路结构和第二t型电路结构构成;其中,第一t型电路结构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第二t型电路结构包括第四谐振器、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均与外壳的焊盘之间键合双丝;本申请通过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串联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四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同时并联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构成了2t阻抗元结构;串联谐振器由四个谐振器串联组成,串联谐振器的换能器电极指对数更多,增加了滤波器的q值,进而减小了滤波器的损耗;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与外壳焊盘之间均键合双丝,增加了键合强度,同时双丝接地相当于并联两个寄生电感,使并联谐振器对地的寄生电感减小50%,能够达到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和可靠性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晶片的材质为钽酸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电路结构与第二t型电路结构在所述压电晶片上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器设置在所述压电晶片的上部,所述第三谐振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谐振器的下方,所述第二谐振器设置在所述压电晶片的一侧;所述第四谐振器设置在所述压电晶片的下部,所述第六谐振器设置在所述第四谐振器的上方,所述第五谐振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谐振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型号相同,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的型号相同,所述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的型号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叉指换能器周期为2.5228μm,孔径为44.446μm,指对数为75,反射栅周期为2.5228μm,指条数为21x2;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的叉指换能器周期为2.5014μm,孔径为44.444μm,指对数为52,反射栅周期为2.5014μm,指条数为13x2;所述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的叉指换能器周期为2.6004μm,孔径为44.445μm,指对数为280,反射栅周期为2.6004μm,指条数为39x2。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包括外壳;压电晶片,设置在外壳内;第一T型电路结构,设置在压电晶片上,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第三谐振器与所述外壳的焊盘之间键合双丝;第二T型电路结构,设置在压电晶片上,包括第四谐振器、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第六谐振器与外壳的焊盘之间键合双丝。本申请通过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串联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四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同时并联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构成了2T阻抗元结构;串联谐振器的换能器电极指对数更多,增加了滤波器的Q值,减小了滤波器的损耗;第三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与外壳焊盘之间均键合双丝,提高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兵,卢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讯四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