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77969发布日期:2024-05-09 21:2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可采用端子弯曲技术(padbending),将绑定柔性电路板和/或芯片的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弯折到显示屏的背面,并在柔性显示面板对应弯折区涂布一层保护胶层,来缓解和释放掉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2、为了使得保护胶层可以均匀地缓解和释放弯折区的应力,需确保整个弯折区的保护胶层的厚度是均匀的;然而,保护胶层一般是通过涂布工艺形成,涂布工艺形成的保护胶层需要有一定的流平距离,流平距离内的保护胶层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流平距离进入弯折区,通常需要将这一流平距离置于显示区和弯折区起始点之间,导致这一流平距离会占据一定的非显示区,影响显示面板的边框大小;现阶段为了实现窄边框,通常的做法是减小这一流平距离,然而当保护胶层的流平距离减小时,由于涂胶设备和工艺的限制,容易出现保护胶层的胶水涂布精度差、波动大,进而出现气泡、缺胶以及胶层均一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用以缓解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平面区、弯折区以及绑定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平面区以及所述绑定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3、显示面板本体,包括衬底、以及层叠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封装层和阻挡层,所述阻挡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阻挡层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平面区内;

4、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保护部、弯折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位于所述平面区内,所述弯折保护部位于所述弯折区内,且所述弯折保护部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显示面板的最外侧表面,所述第二保护部位于所述绑定区内;以及

5、偏光层,设于所述阻挡层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平面区内,所述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部分所述第一阻挡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6、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部远离所述弯折保护部的一侧至少与部分所述第一阻挡部抵接。

7、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保护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一保护部靠近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阻挡部靠近所述第一保护部的一侧抵接。

8、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微米。

9、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区包括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第二子区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弯折区之间;

10、所述显示面板本体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内,所述第一阻挡部由所述第一子区向靠近所述第二子区的方向延伸;

11、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内,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角下,所述第一阻挡部远离所述第一子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无机层靠近所述第二子区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20微米。

12、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区包括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第二子区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弯折区之间;

13、所述显示面板本体包括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内,所述第一阻挡部由所述第一子区向靠近所述第二子区的方向延伸;

14、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内,且未延伸至所述第二子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角下,所述第一阻挡部靠近所述第二子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无机层靠近所述第二子区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50微米。

15、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平面区内,所述第一保护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部分所述第一阻挡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

16、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开设有多个开槽,多个所述开槽由所述平面区向靠近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保护部至少填充部分所述开槽。

17、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大于1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微米。

18、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阻挡部远离所述第一保护部的方向上,任意两所述开槽中,其中一远离所述第一保护部的所述开槽的深度小于另一靠近所述第一保护部的所述开槽的深度。

19、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40微米;相邻两所述开槽的间距大于等于1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微米。

20、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本体包括设于所述封装层和所述衬底之间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21、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覆盖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覆盖所述第一凹部;

22、其中,所述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保护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一保护部远离所述弯折保护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凹部的内壁抵接。

23、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设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且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一凹槽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凹部。

24、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于所述平面区内,所述触控层包括:

25、第二无机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26、第一触控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27、第三无机层,设于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二无机层的一侧;

28、第二触控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三无机层远离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的一侧;

29、有机层,设于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三无机层的一侧;

30、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所述阻挡层。

31、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大于2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40微米。

32、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开设有多个开槽,多个所述开槽位于所述第二凹部内,且多个所述开槽由所述平面区向靠近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部至少填充部分所述开槽。

33、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40微米;相邻两所述开槽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微米。

34、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胶,所述保护胶设于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本体的一侧,所述保护胶由所述平面区向靠近所述绑定区的方向伸延,且所述保护胶的一端与所述偏光层抵接;

35、其中,所述保护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保护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保护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弯折保护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3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本体、保护层以及偏光层,所述显示面板本体包括衬底、以及层叠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封装层和阻挡层,所述阻挡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阻挡层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所述平面区内;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保护层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保护部、弯折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位于所述平面区内,所述弯折保护部位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第二保护部位于所述绑定区内;所述偏光层设于所述阻挡层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平面区内,所述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部分所述第一阻挡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保护部远离所述弯折保护部的一侧至少与部分所述第一阻挡部抵接,从而提升所述保护层厚度的均一性;同时,避免所述偏光层与所述保护层相互挤压,产生额外应力,引起所述保护层脱落或显示异常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