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防水固定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7886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线材防水固定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包含第一防水圈、线材固定套及固定结构,第一防水圈用于套设至线材上;线材固定套包含第一、第二半管状结构,自第一、第二半管状结构的底部延伸形成有第一、第二抵接部,第一、第二抵接部用于与外壳的内壁相抵接,第一、第二半管状结构的第一、第二内壁用于与线材相匹配以卡固线材,第一、第二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第二半纳线槽;当第一与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第一、第二半纳线槽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防水圈的第一纳线槽;固定结构用于当第一与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使得第一、第二抵接部与外壳的内壁相抵接,且配合第一与第二半管状结构以使得第一防水圈与第一纳线槽、线材紧密贴合。
【专利说明】
线材防水固定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防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线材防水固定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当需要由装置内部穿出线材时,在装置的外壳上设置开口以供线材穿出,这样,外部的水能够由此开口处流入装置内部,进而对装置造成损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水由此开口处流入装置内部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防水固定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材防水固定模组,用以设置于装置外壳的开口处,该开口处用于供线材自该装置内部穿出,该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包含:第一防水圈、线材固定套以及固定结构,该第一防水圈用于套设至该线材上;线材固定套包含:第一半管状结构以及第二半管状结构,自该第一半管状结构的底部延伸形成有第一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用于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该第一半管状结构的第一内壁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的第二内壁用于与该线材相匹配以卡固该线材,该第一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半纳线槽,该第二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半纳线槽,自第二半管状结构的底部延伸形成有第二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用于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当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该第一半纳线槽与该第二半纳线槽形成用于容纳该第一防水圈的第一纳线槽;固定结构用于当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使得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且配合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以使得该第一防水圈与该第一纳线槽、该线材贴合。
[0005]较佳的,该线材防水固定模组还包含:第二防水圈,该第二防水圈用于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与该外壳的内壁以及该第二抵接部与该外壳的内壁之间;其中,当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该管状结构时,该固定结构用于使得该第二防水圈与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及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贴合。
[0006]较佳的,该第一抵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半容置槽,该第二抵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半容置槽,该第一半容置槽与该第二半容置槽用于形成容纳该第二防水圈的第二纳线槽。
[0007]较佳的,该第一半容置槽、该第二半容置槽为半圆形容置槽,该第一半容置槽与该第二半容置槽形成的用于容纳该第二防水圈的该第二纳线槽为圆形纳线槽;或者,该第一半容置槽、该第二半容置槽为半矩形容置槽,该第一半容置槽与该第二半容置槽形成的用于容纳该第二防水圈的该第二纳线槽为矩形纳线槽。
[0008]较佳的,该第一半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上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的面上,该第二半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二抵接部上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的面上。
[0009]较佳的,该第一半管状结构的第一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半螺纹部,该第二半管状结构的第二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半螺纹部;该固定结构上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用于当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该管状结构时,锁合该第一半螺纹部与该第二半螺纹部形成的螺纹部。
[0010]较佳的,该线材防水固定套还包含:防水垫,该防水垫设置于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上的该第一内壁与第一外表面相夹形成的第一侧壁上,或者该防水垫设置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上的该第二内壁与第二外表面相夹形成的第二侧壁上。
[0011]较佳的,当该线材为圆形线材时,该第一内壁、该第二内壁为与该线材相匹配的半圆形,该第一半纳线槽、该第二半纳线槽为半圆形纳线槽,该第一半纳线槽与该第二半纳线槽形成的用于容纳该第一防水圈的该第一纳线槽为圆形纳线槽;或者,当该线材为矩形线材时,该第一内壁、该第二内壁为与该线材相匹配的矩形,该第一半纳线槽、该第二半纳线槽为半矩形纳线槽,该第一半纳线槽与该第二半纳线槽形成的用于容纳该第一防水圈的该第一纳线槽为矩形纳线槽。
[0012]较佳的,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呈半圆柱形,该第一抵接部的半径大于该第一半管状结构的半径,该第二抵接部的半径大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的半径;或者,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呈方柱形。
[0013]较佳的,该固定结构的底面与该外壳的外壁相抵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设置第一防水圈、线材固定套,使得水无法由线材进入装置的内部,进而防止水由装置外壳的开口处进入装置的内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材防水固定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线材防水固定模组沿AA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线材防水固定模组沿AA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材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A至图f5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材防水固定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线材防水固定模组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线材防水固定模组沿AA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材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的示意图。图1、图2、图3为将线材防水固定套固定于线材上的示意图。
[0022]以下结合图1、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进行说明。线材防水固定模组设置于装置外壳2的开口处20以防止水由开口处20流入装置的内部,开口处20用于供线材3自装置内部穿出,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包含:第一防水圈11、线材固定套12以及固定结构14;较佳的,第一防水圈11由橡胶构成;较佳的,线材固定套12由塑胶构成。第一防水圈11用于套设至线材3上以防止水由线材3进入装置内部。线材固定套12包含: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以及第二半管状结构122;第一半管状结构121的第一内壁1211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的第二内壁1221用于与线材3相匹配以卡固线材3,第一内壁1211上设置有第一半纳线槽12111,第二内壁1221上设置有第二半纳线槽12211,第一半管状结构上121的第一内壁1211与第一外表面1212相夹形成第一侧壁1213,第二半管状结构122上的第二内壁1221与第二外表面1222相夹形成第二侧壁1223;当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即第一侧壁1213与第二侧壁1223相贴合形成管状结构时),第一半纳线槽12111与第二半纳线槽12211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防水圈11的第一纳线槽。自第一半管状结构121的底部延伸形成有第一抵接部123,第一抵接部123用于与外壳2的内壁21相抵接;自第二半管状结构122的底部延伸形成有第二抵接部124,第二抵接部124用于与外壳2的内壁22相抵接;较佳的,自第一半管状结构121的底部垂直延伸形成有第一抵接部123,自第二半管状结构122的底部垂直延伸形成有第二抵接部124;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延伸的形状与外壳2的内壁21、22的形状相关,例如,当外壳2的内壁21、22为斜面时,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延伸的形状与此斜面相匹配以抵接该斜面。固定结构14用于当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即第一侧壁1213与第二侧壁1223相贴合形成管状结构时,如图2所示),使得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与外壳2的内壁21、22相抵接以使得水无法由线材固定套12流入外壳2的内部,且配合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以使得第一防水圈11与第一纳线槽、线材3紧密贴合进而使得水无法由线材3流入外壳2的内部,如此,防止水由装置外壳2的开口处20进入装置的内部;具体的,固定结构14的底面142与外壳2的外壁23、24相抵接。
[0023]进一步,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线材防水固定模组还可以包含:第二防水圈13,第二防水圈13用于设置于第一抵接部123与外壳2的内壁21以及第二抵接部124与外壳2的内壁22之间以防止水由线材固定套12进入装置内部,较佳的,第二防水圈13由橡胶构成。更进一步,第一抵接部123上设置有第一半容置槽1231,第二抵接部124上设置有第二半容置槽1241;具体的,第一半容置槽1231设置于第一抵接部123上与外壳2的内壁21相抵接的面1230上,第二半容置槽1241设置于第二抵接部124上与外壳2的内壁22相抵接的面1240上;当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第一半容置槽1231与第二半容置槽1241形成用于容纳第二防水圈13的第二纳线槽,固定结构14用于使得第二防水圈13与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及外壳2的内壁21、22相抵接贴合。此时,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圈11、第二防水圈13使得水无法由线材3、线材固定套12进入装置的内部,进而防止水由装置外壳2的开口处20进入装置的内部;另外,在设置第二防水圈13后,在将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安装至开口处20后,固定结构14不仅能够通过第一半容置槽1231、第二半容置槽1241对第一防水圈11提供与线材3相垂直方向的压力,固定结构14还能够通过第一纳线槽提供与线材3相平行方向的压力,使得即使固定结构稍有松动,也能很好地让第一防水圈11与第一纳线槽、线材3紧密贴合,进而对第一防水圈11的防水效果、公差要求等起到有利的效果。
[0024]较佳的,如图3、图4所示,第一半管状结构121的第一外表面1212上设置有第一半螺纹部12121,第二半管状结构122的第二外表面1222上设置有第二半螺纹部12221;固定结构14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锁合第一半螺纹部12121、第二半螺纹部12221的内螺纹141,即内螺纹141用于当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锁合第一半螺纹部12121与第二半螺纹部12221形成的螺纹部以使得第一防水圈11与第一纳线槽、线材3紧密贴合且能使得第二防水圈13与第二纳线槽、外壳2的内壁21、22紧密贴合。需要说明的是,线材固定套12(即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固定结构14上可以设置除上述匹配螺纹之外的其它用于固定的匹配元件,例如,相互匹配的卡合元件,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25]较佳的,为了能够更好地防止水进入装置内部,如图4所示,上述线材固定套12还可以包含:防水垫125,防水垫125设置于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上的第一内壁1211与第一外表面1212相夹形成的第一侧壁1213上,或者防水垫125设置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上的第二内壁1221与第二外表面1222相夹形成的第二侧壁1223上;其中,图3中以防水垫125设置于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上的第一侧壁1213上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防水垫125由橡胶形成。
[0026]本发明实施例以线材3为圆形线材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如图2、图3、图4所示,当线材3为圆形线材时,第一内壁1211、第二内壁1221为与线材3相匹配的半圆形,第一半纳线槽12111、第二半纳线槽12211为半圆形纳线槽,第一半纳线槽12111与第二半纳线槽12211形成的用于容纳第一防水圈11的第一纳线槽为圆形纳线槽。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线材3也可以为矩形线材,当线材3为矩形线材时,第一内壁1211、第二内壁1221为与线材3相匹配的矩形,第一半纳线槽12111、第二半纳线槽12211为半矩形纳线槽,第一半纳线槽12111与第二半纳线槽12211形成的用于容纳第一防水圈11的第一纳线槽为矩形纳线槽。
[0027]具体的,第一半容置槽1231、第二半容置槽1241可以为半圆形容置槽,第一半容置槽1231与第二半容置槽1241形成的用于容纳第二防水圈13的第二纳线槽为圆形纳线槽;或者,第一半容置槽1231、第二半容置槽1241可以为半矩形容置槽,第一半容置槽1231与第二半容置槽1241形成的用于容纳第二防水圈13的第二纳线槽为矩形纳线槽。
[0028]具体的,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呈半圆柱形,第一抵接部123的半径大于第一半管状结构121的半径,第二抵接部124的半径大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的半径;或者,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呈方柱形。
[0029]示例性的,图5A至图为第一半管状结构121与第二半管状结构122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第一抵接部123与第二抵接部124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第一抵接部123与第二抵接部124呈半圆柱形、第一半容置槽1231与第二半容置槽1241为半圆形容置槽的示意图;图5B为第一抵接部123与第二抵接部124呈半圆柱形、第一半容置槽1231与第二半容置槽1241为半矩形容置槽的示意图;图5C为第一抵接部123与第二抵接部124呈方柱形、第一半容置槽1231与第二半容置槽1241为半圆形容置槽的示意图;图5D为第一抵接部123与第二抵接部124呈方柱形、第一半容置槽1231与第二半容置槽1241为半矩形容置槽的示意图。
[0030]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除了在第一抵接部123上设置第一半容置槽1231,第二抵接部124上设置有第二半容置槽1241之外,还可以在外壳2的内壁21上设置与第一半容置槽1231对应的第三半容置槽211,在外壳2的内壁22上设置与第二半容置槽1241对应的第四半容置槽221,第一半容置槽1231、第二半容置槽1241、第三半容置槽211、第四半容置槽221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第二防水圈13的纳线槽。当然,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外壳2的内壁21上设置第三半容置槽211,在外壳2的内壁22上设置第四半容置槽221,第三半容置槽211、第四半容置槽221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第二防水圈13的纳线槽。
[0031]在安装线材防水固定模组至装置外壳2的开口处20时,可先将第一防水圈11套设到线材3上,接着,将第二防水圈13置于第二半容置槽1241中,接着,将第二抵接部124抵接外壳2的内壁22且将第一防水圈11放置于第二半纳线槽12211中以安装第二半管状结构122,接着,将第一防水圈11置于第一半纳线槽12111中、将第二防水圈13置于第一半容置槽1231中且让外壳2的内壁21抵接第一抵接部123,之后,利用固定结构14锁合第一半螺纹部12121、第二半螺纹部12221形成的螺纹部。当然,于实际应用中,也可不按照上述安装方法,只要保证各个元件的安装位置设置要求即可。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以图1、图2、图3中所示的外壳2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以图1、图2、图3所示的外壳2为限。
[003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设置第一防水圈、线材固定套,使得水无法由线材进入装置的内部,进而防止水由装置外壳的开口处进入装置的内部。
[0034]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线材防水固定模组,用以设置于装置外壳的开口处,该开口处用于供线材自该装置内部穿出,其特征在于,该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包含: 第一防水圈,用于套设至该线材上; 线材固定套,包含: 第一半管状结构,自该第一半管状结构的底部延伸形成有第一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用于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以及 第二半管状结构,该第一半管状结构的第一内壁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的第二内壁用于与该线材相匹配以卡固该线材,该第一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半纳线槽,该第二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半纳线槽,自第二半管状结构的底部延伸形成有第二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用于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当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管状结构时,该第一半纳线槽与该第二半纳线槽形成用于容纳该第一防水圈的第一纳线槽;以及 固定结构,用于当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该管状结构时,使得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且配合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以使得该第一防水圈与该第一纳线槽、该线材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线材防水固定模组还包含:第二防水圈,该第二防水圈用于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与该外壳的内壁以及该第二抵接部与该外壳的内壁之间; 其中,当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该管状结构时,该固定结构用于使得该第二防水圈与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及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贴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半容置槽,该第二抵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半容置槽,该第一半容置槽与该第二半容置槽用于形成容纳该第二防水圈的第二纳线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半容置槽、该第二半容置槽为半圆形容置槽,该第一半容置槽与该第二半容置槽形成的用于容纳该第二防水圈的该第二纳线槽为圆形纳线槽;或者,该第一半容置槽、该第二半容置槽为半矩形容置槽,该第一半容置槽与该第二半容置槽形成的用于容纳该第二防水圈的该第二纳线槽为矩形纳线槽。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半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上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的面上,该第二半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二抵接部上与该外壳的内壁相抵接的面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半管状结构的第一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半螺纹部,该第二半管状结构的第二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半螺纹部;该固定结构上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用于当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闭合形成该管状结构时,锁合该第一半螺纹部与该第二半螺纹部形成的螺纹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线材防水固定套还包含:防水垫,该防水垫设置于该第一半管状结构上的该第一内壁与第一外表面相夹形成的第一侧壁上,或者该防水垫设置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上的该第二内壁与第二外表面相夹形成的第二侧壁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当该线材为圆形线材时,该第一内壁、该第二内壁为与该线材相匹配的半圆形,该第一半纳线槽、该第二半纳线槽为半圆形纳线槽,该第一半纳线槽与该第二半纳线槽形成的用于容纳该第一防水圈的该第一纳线槽为圆形纳线槽;或者,当该线材为矩形线材时,该第一内壁、该第二内壁为与该线材相匹配的矩形,该第一半纳线槽、该第二半纳线槽为半矩形纳线槽,该第一半纳线槽与该第二半纳线槽形成的用于容纳该第一防水圈的该第一纳线槽为矩形纳线槽。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呈半圆柱形,该第一抵接部的半径大于该第一半管状结构的半径,该第二抵接部的半径大于该第二半管状结构的半径;或者,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二抵接部呈方柱形。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防水固定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的底面与该外壳的外壁相抵接。
【文档编号】H05K5/02GK105960122SQ201610389706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发明人】黄宏彦
【申请人】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