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17170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汽车中控系统的背光灯均采用按钮控制,则在使用者需要使用背光灯时,按下按钮打开背光灯,或者在夜晚时长亮背光灯,使用不便,或者长时间打开背光灯可能导致浪费汽车的能源,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包括控制按钮、按钮控制控制芯片和LED背光灯,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端与电源连接,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LED背光灯连接,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光传感器和光线控制控制芯片,所述光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LED背光灯连接,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与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与所述LED背光灯采用并联连接。
[0006]具体地,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与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均设置在控制芯片内,且并联设置,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和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0007]具体地,所述电源、所述光传感器、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和所述LED背光灯组成的电路包括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三端稳压器、时基芯片、固态继电器、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电位器,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固态继电器的第四端和所述LED背光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光传感器的第一端、所述时基芯片的第八端和其第四端连接,所述光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和其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时基芯片的第二端和其第六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时基芯片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固态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时基芯片的第三端和所述固态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所述LED背光灯的第二端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时基芯片的型号为NE555,所述三端稳压器的型号为7805,所述固态继电器的型号为D204L。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本实用新型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通过光传感器和光线控制控制芯片,使汽车的中控系统的背光灯可以在环境较暗时自动打开,同时与按钮控制系统并联控制,使其可以实现自动与手动双重控制,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中的光线控制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包括控制按钮、按钮控制控制芯片、LED背光灯、光传感器和光线控制控制芯片,控制按钮与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端与电源连接,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LED背光灯连接,光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端与电源连接,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LED背光灯连接,按钮控制控制芯片与光线控制控制芯片与LED背光灯采用并联连接,按钮控制控制芯片与光线控制控制芯片均设置在控制芯片内,且并联设置,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和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均与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电源连接。
[0015]如图2所示,电源、光传感器RG、光线控制控制芯片和LED背光灯组成的电路包括变压器T、桥式整流电路D、三端稳压器W、时基芯片1C、固态继电器SSR、第一电阻Rl至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和电位器RP,变压器T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变压器T的输出端分别与桥式整流电路D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固态继电器SSR的第四端和LED背光灯的第一端连接,桥式整流电路D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和三端稳压器W的输入端连接,三端稳压器W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光传感器RG的第一端、时基芯片IC的第八端和其第四端连接,光传感器RG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第一端和其第三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时基芯片IC的第二端和其第六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桥式整流电路D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时基芯片IC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固态继电器SSR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时基芯片IC的第三端和固态继电器SSR的第一端连接,固态继电器SSR的第三端与LED背光灯的第二端连接,时基芯片IC的型号为NE555,三端稳压器W的型号为7805,固态继电器SSR的型号为D204L。
[0016]本实用新型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7]在不需要手动进行控制时,光线控制系统对LED背光灯起控制作用,当车内环境光线强度变高时,光传感器RG的阻值变小,使其施加在时基芯片IC电路的第二端和第四端的电压升高,时基芯片IC输出低电平,固态继电器SSR截止,LED背光灯熄灭;在车内环境光线强度变低时,光传感器RG的阻值增大,时基芯片IC输出高电平,固态继电器SSR第一端获得电压,使其第三端和第四端导通,LED背光灯点亮,可通过调节电位器RP调节LED背光灯的亮度。
[00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包括控制按钮、按钮控制控制芯片和LED背光灯,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端与电源连接,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LED背光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传感器和光线控制控制芯片,所述光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LED背光灯连接,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与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与所述LED背光灯采用并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与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均设置在控制芯片内,且并联设置,所述按钮控制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和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所述光传感器、所述光线控制控制芯片和所述LED背光灯组成的电路包括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三端稳压器、时基芯片、固态继电器、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电位器,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固态继电器的第四端和所述LED背光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光传感器的第一端、所述时基芯片的第八端和其第四端连接,所述光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和其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时基芯片的第二端和其第六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时基芯片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固态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时基芯片的第三端和所述固态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所述LED背光灯的第二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基芯片的型号为NE555,所述三端稳压器的型号为7805,所述固态继电器的型号为D204L。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中控背光灯控制器,包括控制按钮、按钮控制控制芯片、LED背光灯、光传感器和光线控制控制芯片,光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端与电源连接,光线控制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LED背光灯连接,按钮控制控制芯片与光线控制控制芯片与LED背光灯采用并联连接,按钮控制控制芯片与光线控制控制芯片均设置在控制芯片内,且并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光传感器和光线控制控制芯片,使汽车的中控系统的背光灯可以在环境较暗时自动打开,同时与按钮控制系统并联控制,使其可以实现自动与手动双重控制。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204669656
【申请号】CN201520296391
【发明人】黄如君
【申请人】黄如君, 张梅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