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0877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LED、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发热元件,随着运作效能越来越高,其产生的热量也日益增加,为防止电子发热元件过热而影响运作效率,多会搭配散热器贴接于电子发热元件,以帮助电子发热元件顺利散热。
[0003]然而,传统散热器多借由散热鳍片、热管或均温板贴接于电子发热元件,但部分电子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过高,导致一般散热鳍片、热管或均温板等散热器无法满足所需的散热需求。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利用工作流体通过贯通孔导引而主动冲击受热段,让工作流体能快速接收受热段的热量,进而提升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0006]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用于一发热元件,该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包括:一外管,具有一受热段及一出液端,所述发热元件固定并贴接于该受热段;一内管,具有一穿设段及一入液端,该穿设段穿设且埋设于该外管内部,该穿设段设有对应该受热段设置的多个贯通孔,该内管的截面积大于该等贯通孔的截面积的总和;以及一工作流体,自该入液端依序流向该穿设段、该等贯通孔、该外管及该出液端。
[0007]其中,每一该贯通孔定义出一中心线,该中心线与该受热段呈垂直配置。
[0008]其中,该外管具有一主体,该主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受热段形成在该第一面上,该穿设段设有对应该第二面设置的多个贯穿孔,该内管的截面积大于该多个贯穿孔的截面积的总和。
[0009]其中,每一该贯穿孔定义出一中心线,该中心线与该第二面呈垂直配置。
[0010]其中,该主体具有相对且配置在该受热段两侧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设有一透空口,该穿设段穿设于该透空口且埋设于该外管内部。
[0011]其中,该出液端自该第二侧壁朝外部方向延伸成型,该出液端与该主体相互连通。
[0012]其中,该出液端自该第一侧壁朝外部方向延伸成型,该出液端与该主体相互连通。
[0013]其中,该出液端与该入液端呈平行配置。
[0014]其中,该工作流体为水、冷媒或气体。
[0015]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每一贯通孔的中心线与受热段呈垂直配置时,工作流体与受热段能达到最佳热交换效率,以更加强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
[0020]100:发热元件
[0021]10: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
[0022]1:外管
[0023]11:受热段
[0024]12:出液端
[0025]13:主体
[0026]131:第一面
[0027]132:第二面
[0028]133:第一侧壁
[0029]134:第二侧壁
[0030]135:透空口
[0031]2:内管
[0032]21:穿设段
[0033]211:贯通孔
[0034]212:贯穿孔
[0035]22:入液端
[0036]3:工作流体
[0037]a、b、c:截面积
[0038]L1、L2: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0040]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用于一发热元件100,此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10主要包括一外管1、一内管2及一工作流体3。
[0041]外管I具有一受热段11及一出液端12,发热元件100固定并贴接于受热段11。其中,发热元件100可为发光元件、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发热元件,发光元件可为卤素灯、发光二极管等元件。
[0042]详细说明如下,外管I具有一主体13,主体13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131及一第二面132,受热段11形成在第一面131上,主体13具有相对且配置在受热段11两侧的一第一侧壁133及一第二侧壁134,第一侧壁133设有一透空口 135,出液端12自第二侧壁134朝外部方向延伸成型,出液端12与该主体13相互连通,出液端12与入液端22呈平行配置。
[0043]内管2具有一穿设段21及一入液端22,穿设段21穿设且埋设于外管I内部,穿设段21设有对应受热段11设置的多个贯通孔211,内管2的截面积a大于所有贯通孔211的截面积b的总和。
[0044]进一步说明如下,穿设段21穿设于透空口 135且埋设于外管I内部,穿设段21设有对应第二面132设置的多个贯穿孔212,内管2的截面积a大于所有贯穿孔212的截面积c的总和。
[0045]此外,每一贯通孔211定义出一中心线LI,每一贯通孔211的中心线LI可与受热段11呈垂直或倾斜配置,其中最佳化实施例为每一贯通孔211的中心线LI与受热段11呈垂直配置。同理,每一贯穿孔212定义出一中心线L2,中心线L2也可与第二面132呈垂直或倾斜配置。
[0046]工作流体3自入液端22依序流向穿设段21、各贯通孔211、外管I及出液端12。其中,工作流体3可为水、冷媒或气体。
[0047]本实用新型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10的组合,其利用外管I具有受热段11及出液端12,发热元件100固定并贴接于受热段11 ;内管2具有穿设段21及入液端22,穿设段21穿设且埋设于外管I内部,穿设段21设有对应受热段11设置的数个贯通孔211,内管2的截面积a大于所有贯通孔211的截面积b的总和;工作流体3自入液端22依序流向穿设段21、各贯通孔211、外管I及出液端12。借此,工作流体3通过贯通孔211导引而主动冲击受热段11,让工作流体3能快速接收受热段11的热量,进而提升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10的散热效率。
[0048]本实用新型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10的使用状态,其利用发热元件100贴接于受热段11并将热量传递至受热段11,工作流体3自入液端22流向穿设段21,因内管2的截面积a大于所有贯通孔211的截面积b的总和,所以工作流体3会被贯通孔211导引而主动去冲击受热段11,让工作流体3与受热段11快速且不断进行热交换,让工作流体3能快速接收受热段11的热量,最后工作流体3被出液端12导引离开外管2以将热量带离受热段11,进而提升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10的散热效率。
[0049]另外,每一贯通孔211的中心线LI与受热段11呈垂直配置时,工作流体3与受热段11能达到最佳热交换效率,以更加强冷却式散热装置10的散热效率。
[0050]请参考图2所示,为本发明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10的另一实施例,图2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图2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如下所述,图1实施例的出液端12自第二侧壁134朝外部方向延伸成型,图2实施例的出液端12自第一侧壁133朝外部方向延伸成型。借此,不论出液端12自第一侧壁133或第二侧壁134朝外部方向延伸成型,其皆能达到相同于图1的实施例的功能及功效。
[0051]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用于一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包括: 一外管,具有一受热段及一出液端,所述发热元件固定并贴接于该受热段; 一内管,具有一穿设段及一入液端,该穿设段穿设且埋设于该外管内部,该穿设段设有对应该受热段设置的多个贯通孔,该内管的截面积大于该多个贯通孔的截面积的总和;以及 一工作流体,自该入液端依序流向该穿设段、该多个贯通孔、该外管及该出液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贯通孔定义出一中心线,该中心线与该受热段呈垂直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具有一主体,该主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受热段形成在该第一面上,该穿设段设有对应该第二面设置的多个贯穿孔,该内管的截面积大于该多个贯穿孔的截面积的总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贯穿孔定义出一中心线,该中心线与该第二面呈垂直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具有相对且配置在该受热段两侧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设有一透空口,该穿设段穿设于该透空口且埋设于该外管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液端自该第二侧壁朝外部方向延伸成型,该出液端与该主体相互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液端自该第一侧壁朝外部方向延伸成型,该出液端与该主体相互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液端与该入液端呈平行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流体为水、冷媒或气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用于一发热元件,此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包括一外管、一内管及一工作流体,外管具有一受热段及一出液端,发热元件固定并贴接于受热段;内管具有一穿设段及一入液端,穿设段穿设且埋设于外管内部,穿设段设有对应受热段设置的多个贯通孔,内管的截面积大于所有贯通孔的截面积的总和;工作流体自入液端依序流向穿设段、各贯通孔、外管及出液端。借此,工作流体通过贯通孔导引而主动冲击受热段,让工作流体能快速接收受热段的热量,进而提升流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204761942
【申请号】CN201520464232
【发明人】魏志宏, 吴明昌, 吴健旸, 许志扬, 廖文如
【申请人】研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