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823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特别是涉及利用DMT(Discrete Multi Tone)调制解调方式或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调制解调方式等,可以采用已有的电力线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方法,以及可实现该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利用DMT调制解调方式进行电力线通信的通信装置,也可适用于利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或单载波调制解调方式进行经一般通信线路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所有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下面说明现有的通信方法。近年,为了降低成本和有效利用已有的设备,不增设新的通信线,而利用已存的电力线进行通信的“电力线调制解调器”越来越引人注目。该电力线调制解调器是通过使由电力线连接的家庭内外、大厦、工厂、以及商店等的电器产品联网,进行对该产品的控制和数据通信等各种处理。
当前,作为这样的电力线调制解调器考虑了采用SS(SpreadSpectrum)方式的调制解调器。例如,在作为电力线调制解调器采用了SS方式时,通过在发送侧调制所定信息后,采用“扩散码”进行扩散调制,将信号带宽放大几十~几百倍并发送信息。另一方面,在接收侧采用与发送侧相同的扩散码进行扩散解调(逆扩散),之后解调信息。
但是,上述采用SS方式的现有的通信装置例如存在由于发送用尽给予的带宽的频谱而难以与其他通信方式共存,相对于使用带宽传输率低等问题。还有,在将不像上述电力线调制解调器那样以数据通信为主要目的的已存的电力线用于数据通信时,由于为了供电而连接的各种设备成为噪声源,从而存在需要相应的对策的问题。
另外,采用SS方式的现有的通信装置中,在根据电波状态切换用于发送的频率时,需要用于调谐要切换频率的通信装置和成为其通信对象的通信装置的程序。而且,通过彼此执行该程序,可以调谐成不同频率。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1对1或1对N(大于2的整数)的通信,例如是基站和多个(或单个)移动局的通信,则可以通过控制基站来调谐各移动局,但如果是N对N通信,则很难调谐。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抗干扰性、传输率的高速化(高速模式)、以及变更与传输线路状况和通信对象对应的通信模式(高速模式/低速模式),并且可容易实现N对N的高速通信的通信方法,以及可执行该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
发明概述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作为通信方式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根据传输线路的状况和通信对象,可将通信速度适当变更为高速模式或低速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率确定步骤,通过在高速模式时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与作为备用工作的某个通信装置进行1对1的训练,作为与传输率有关的信息确定可用于数据通信的所有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位数,之后,通过与作为备用工作的其他所有通信装置依次进行训练,分别确定与上述传输率有关的信息(相当于后述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S8);映射信息确定步骤,作为上述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从由每个训练所得的结果作为映射信息确定可在各通信装置之间使用的共用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共用位数(相当于步骤S9);广播步骤,将上述映射信息广播给所有通信装置(相当于S10),与传输线路连接的所有通信装置基于上述映射信息以高速模式工作。
下一发明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备用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当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数据时,上述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转发该数据,并向上述接收侧的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相当于步骤S31~S34、步骤S41、步骤S42)。
下一发明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备用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当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数据时,代替上述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发送侧的通信装置成为虚拟主用,作为新的主用装置工作的通信装置在执行上述各步骤之后,再次发送上述没有接收到的数据(相当于步骤S51~S55)。
下一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通信方式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根据传输线路的状况和通信对象,可将通信速度适当变更为高速模式或低速模式,在高速模式时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情况下,通过与作为备用工作的某个通信装置进行1对1的训练,作为与传输率有关的信息确定可用于数据通信的所有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位数,之后,通过与作为备用工作的其他所有通信装置依次进行训练,分别确定与上述传输率有关的信息,并且,作为映射信息从由各个训练所得的结果中确定在各通信装置之间可使用的共用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共用位数,之后,将上述映射信息广播给上述所有通信装置。
下一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备用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当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数据时转发该数据,并向上述接收侧的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下一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备用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当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数据时,发送侧的通信装置成为虚拟主用,作为新的主用装置工作的通信装置在执行上述各步骤之后,再次发送上述没有接收到的数据。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成帧处理中所生成的帧结构和该帧的POC字段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音频组的定义的图,图4是表示音频组内的音频集的定义的图,图5是表示各通信模式的通信方法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例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还有,在以后的各实施例中作为具体例说明采用已设的电力线进行数据通信的“电力线调制解调器”,但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不限于电力线调制解调器,而适用于利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或单载波调制解调方式进行经一般通信线路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所有通信装置。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结构为从与SS方式相比,可提高抗干扰性、实现高速化等的观点出发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根据传输线路的状况和通信对象可适当变更通信模式(高速模式/低速模式),而且可以在连接有多个通信装置的传输线路上容易执行1对1、1对N、以及N对N的高速通信。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中,1是成帧电路、2是线性调制器、3是音频选择器、4是高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5是并行/串行变换电路(P/S)、6是数字/模拟变换电路(D/A)、7是传输线路(电力线)、8是耦合电路、9是噪声测定器、10是控制电路、11是解帧电路、12是线性解调器、13是音频选择器、14是高速傅立叶变换电路(FFTFastFourier Transform)、15是串行/并行变换电路(S/P)、16是模拟/数字变换电路(A/D)、17是载波检测器、18是伪载波生成器。另外,由成帧电路1、线性调制器2、音频选择器3、IFFT4、P/S5、D/A6构成发送系统,由A/D16、S/P15、FFT14、音频选择器13、线性解调器12、解帧电路11构成接收系统。
在此,说明如上构成的通信装置的基本工作。首先,说明发送系统的工作。例如,一从与上述通信装置(电力线调制解调器)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未图示)输入发送数据,成帧电路1就进行后述的图2所示的成帧处理,并将该帧输出给线性调制器2。接着,线性调制器2用由来自控制电路10的线性调制/解调方式选择信息指示的例如DBPSK或DQPSK方式解调接收到的帧,并对多载波调制方式的各音频编码同一帧之后,将该信号输出给音频选择器3。另外,本实施例中,在低速模式时,如后述的图3所示,对所有5个音频(以后称为音频集),例如音频#32、#48、#64、#80、#96编码同一帧。另一方面,在高速模式时,对所有音频分别编码不同的帧。但是,虽然在以后的说明中示出低速模式时的工作,但也可以用同样的程序处理高速模式时的工作。
接着,音频选择器3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0的信息,例如从上述音频集中选择3个音频#48、#64、#80并输出给IFFT4。接着,IFFT4通过傅立叶反变换所收到的3个音频#48、#64、#80,将频域数据变换为时域数据并输出给P/S5。
P/S5将从IFFT4输出的并行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将该串行数据输出给D/A6,最后,D/A6对该串行数据进行数字/模拟变换,并将该模拟信号经耦合电路8和电力线7发送给与电力线7连接的其他通信装置(未图示)。
其结果,如后述的图4所示,上载在频域上的频率间隔为16音频的3个音频的同一多载波数据输出到电力线7上。这样,在接收该数据侧的通信装置由于即使噪声集中在某个频带时也发送频率间隔为16音频的3个同一多载波数据,所以只有频率间隔空闲的部分可以进行比单载波的电力线通信抗电力线干扰强的数据通信。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对所有音频分别编码不同的帧时,可以实现高传输率。
下面,说明接收系统的工作。另外,在此为了便于说明,由于传输线路7只连接1台通信装置,所以使用图1的接收系统进行说明。首先,如上所述,发送系统一发送多载波数据,其他通信装置的接收系统就进行与发送系统相反的工作,解调数据。具体说来,首先取从发送侧的通信装置发来的3个多载波数据,A/D16进行模拟/数字变换。接着,载波检测器17利用载波读出和音频检定检测出载波,之后确立符号同步。接着,S/P15将变换为数字数据的串行数据变换成并行数据并输出给FFT14。
FFT14通过对上述并行数据进行傅立叶变换,将时域多载波数据变换为频域数据,并将频域数据输出给音频选择器13和噪声测定器9。接着,音频选择器13选择由控制电路10指定的3个音频,例如音频#48、#64、#80,并输出给线性解调器12,线性解调器12以来自控制电路10的线性调制/解调方式选择信息指定的线性调制方式解调这些3个音频#48、#64、#80的同一数据。
最后,解帧电路11通过解帧处理线性解调的数据而生成接收数据,向与该通信装置连接的设备(未图示)输出接收数据。另外,解帧处理是与成帧电路1的成帧处理相反的处理,从线性解调的数据帧分离后述的头部(1)、(2)、和控制码,进行只合成数据字段的处理,即,进行将接收数据重新构成为原来的发送数据的形式的处理。
图2是表示在上述成帧电路1的成帧处理所生成的帧结构和该帧的PO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Overhead Control Field)字段的结构的图。图2所示的帧由作为载波检测用的信号区域的头部(1)字段、作为符号同步用的信号区域的头部(2)字段、作为预定的固定码的区域的同步码字段、作为表示数据字段的长度的信号区域的FrameType(FT)字段、作为住宅识别用码的区域的HouseCode(HC)字段、作为在物理层使用的控制指令区域的POC字段、作为对FT、HC、POC的纠错码的区域的R-S码字段和、数据字段构成,该字段在成帧电路1生成,在上述处理中调制后输出给传输线路7。
另外,连接到传输线路的所有通信装置接收传输线路上的帧,控制电路10在进行HC的识别之后与自己的HC一致时,判断发送到传输线路上的数据是否有可能是给自己的,并利用RS(里德-索罗蒙)码进行查错/纠错,理解该内容。另外,在与自己的HC不一致时不工作。
另一方面,POC由设定通信速度(例如,低速模式、高速模式等)的2位通信模式字段、表示可选择的调制方式(例如,DQPSK、DBPSK、DBPSK+时间分集等)的2位调制方式字段、表示控制指令(通常工作、变更工作)的1位指令字段、表示控制指令的功能的2位子指令、表示各功能的设定信息(音频组、集位置、线性调制方式)的8位指令自变量和、1位扩展位构成,例如用于进行音频的移动、线性调制方式的变更、以及通信模式(低速模式/高速模式)的变更等处理。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用于数据通信的音频组的定义的图。例如,在进行电力线通信的电力线调制解调器中,如(a),假设4.3125KHz间隔的80个音频(#17~#96),以16个间隔选取的5个组为音频组,并且,将以音频#17~音频#32为起点的16组音频组(音频组#0~#15)定义为(b)。
另外,图4是表示上述音频组内的音频集的定义的图。例如,在构成任意音频组的5个音频中,将连续的3个音频组定义为音频集。也就是,将由各音频组内的低频侧连续的3个组构成的音频集的集位置设为Low位置,将由高频侧连续的3个组构成的音频集的集位置设为High位置,将中央音频集的集位置设为Middle位置。从而,低速模式时的数据通信是使用特定的音频组中的由特定集位置指定的音频集进行的。
另外,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除了上述基本工作之外,还具有自由变更上述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高速模式/低速模式)的功能。具体而言,例如,在可用低速模式和高速模式的2种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根据通信对象的通信模式选择性地切换各模式并工作,还有,在只能以低速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或只能以高速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与通信对象的通信模式无关,只以该模式工作。
下面,具体说明在网络内共存如上所述的不同通信装置的情况下的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图5是表示各通信模式的通信方法的图。例如,在能以低速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通信装置的发送系统对所定的3个音频集(例如,音频#48、#64、#80)分配同一数据,接着,通过采用DQPSK或DBPSK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处理并进行IFFT处理,将频域数据变换为时域数据。
即,在低速模式时,如图5所示,发送系统对上述3个音频分别分配同一帧,此时,将POC内的通信模式设定为“低速”,并且,对图2所示的数据字段内的SA(Souse Address)设定“发送者的ID”,对DA(Destination Address)设定“接收者的ID”。
另一方面,各通信装置的接收系统中,首先确认发送帧的HC并识别是否是给自己发送的帧。如果是发给自己的帧,则接收系统确认POC内的通信模式,并确认该帧的数据字段是可工作的模式。在此,由于发送系统以低速模式工作,所以只有能够以低速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确认DA,如果是给自己的帧,则该通信装置的接收系统以低速模式接收数据字段。
接着,例如在能够以高速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信装置的发送系统对所定3个音频集(例如,音频#32、#48、#64)依次分配所定位的头部、同步码、FT、HC、POC、以及R-S,并且,对所有音频(例如,音频#0~音频#127)依次分配所定位的数据字段。之后,发送系统中,通过采用DQPSK或DBPSK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处理并进行IFFT处理,将频域数据变换为时域数据。
以这种方式,在以高速模式工作时,如图5所示,发送系统以与低速模式时相同的速度对3个音频依次分别分配头部至R-S的数据,并将数据字段的数据分别分配给所有音频。此时,将POC内的通信模式设定为“高速”,并将数据字段内的SA(Souse Address)设定为“发送者的ID”,将DA(Destination Address)设定为“发送者的ID”。
另一方面,各通信装置的接收系统中,首先,确认发送帧的HC并识别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帧。如果是给自己的帧,则接收系统确认POC内的通信模式,并确认是该帧的数据字段可工作的模式。在此,由于接收系统以高速模式工作,所以只有能以高速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确认DA,如果是给自己的帧,则该接收系统以高速模式接收数据字段。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通过具有上述2种通信模式,可以进行高速通信,同时在网络中还可以共存能够以可用低成本实现的低速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和、能够以便利性高的高速模式工作的通信装置。
接着,说明具有如上所述的通信模式的多个通信装置连接到传输线路7的系统进行N对N的通信的情况下的工作。例如,在多个通信装置以低速模式进行N对N的通信时,各通信装置通过确认成为缺省音频集(DTS),或有效音频集(ATS)的3个音频的POC,可以容易知道通信模式、线性调制方式、以及设定信息。还有,通过根据这些信息对各音频分配特定位数(固定)的同一数据,可以容易进行N对N的通信。即,所有通信装置可以容易地进行与其他通信装置的通信。
另外,ATS是指用于数据通信的特定音频组(5个)内的特定音频集(3个),有效音频是指构成上述有效音频集的3个音频中的任一音频。还有,DTS(也有ATS=DTS情况)是指例如由#48、#64、#80构成的固定的音频集,缺省音频是指构成上述缺省音频集的3个音频中的任一音频。
另一方面,在多个通信装置以高速模式进行N对N的通信时,各通信装置通过确认成为缺省音频集(DTS)或有效音频集(ATS)的3个音频的POC,可以容易知道工作模式、线性调制方式、以及设定信息。但是,在高速模式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由于根据传输线路7的状态对所有音频分配不同的位数,即,由于考虑各音频所受的噪声影响而分配位数,所以在各通信装置之间需要进行训练,并对每个音频进行映射。
因此,下面说明N对N的高速通信的映射处理。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装置执行的实施例1的通信方法,即,确定利用训练可在各通信装置之间使用的共用音频,以及该音频可用的共用位数的处理(映射处理)的流程图。例如,一接通连接到传输线路7上的某个通信装置的电源(步骤S1),首先,该通信装置将应答请求上载到DTS并发送给连接到传输线路7的其他通信装置(步骤S2)。即,用该请求确认自己是否连接到其他通信装置。
接着,该通信装置在该状态下等待来自某个通信装置的应答(ACK)(步骤S3)。此时,例如在所定时间内没有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应答时(步骤S3,NO),该通信装置成为连接到传输线路7的所有通信装置的虚拟主用(步骤S4),之后,等待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训练数据(步骤S5)。
其结果,例如,在没能接收训练数据时(步骤S5,NO),成为该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判断当前在传输线路7没有连接其他通信装置(步骤S6),并继续等待其他通信装置的连接(步骤S6)。另一方面,在连接有多个(或单个)通信装置的状态下接收到训练数据时(步骤S5,YES),该通信装置与数据发送源的通信装置进行1对1的训练,确定可用于高速模式时的数据通信的音频(可分配数据字段的音频)和、可用于各音频的位数(步骤S7)。即,确定该1对1通信的最高传输率。
之后,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进行同样的工作,并进行与其他所有通信装置的训练(步骤S8,NO),在与所有通信装置的训练结束的阶段(步骤S8,YES),根据所有训练结果进行映射处理(步骤S9)。即,进行从各训练得到的训练结果中确定在各通信装置之间可使用的共用音频,以及可用于该音频的共用位数的处理。
具体而言,例如,在与第1备用装置的训练结果为{音频#10位、音频#28位、音频#39位、音频#410位…},与第2备用装置的训练结果为{音频#15位、音频#210位、音频#39位、音频#47位…},与第3备用装置的训练结果为{音频#18位、音频#210位、音频#36位、音频#48位…}时,虚拟主用装置将使用的共用音频确定为音频#2、音频#3、音频#4…(除音频#1之外),并且,将各音频单位的共用位数分别确定为8位、6位、7位…(分别取最小值)。
最后,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将如上述确定的映射信息广播给所有通信装置(步骤S10),并结束训练(步骤S11)。
另一方面,步骤S3的处理中,在所定时间内没有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应答时(步骤S3,NO),该通信装置识别存在有虚拟主用,在连接到传输线路7的通信装置中作为备用工作(步骤S21)。接着,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向虚拟主用发送训练数据(步骤S22),在该状态下,等待最新的映射信息的到来(步骤S23,NO)。
之后,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接受来自虚拟主用的映射信息(步骤S23,YES),将该信息设定为高速模式的共用传输率(步骤S24),并结束训练(步骤S25)。
以这种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抗干扰性,传输率的高速化(高速模式)、以及变更与传输线路状况和通信对象对应的通信模式(高速模式/低速模式),并且在接通电源的阶段,通过使连接到传输线路7的各通信装置作为虚拟主用或备用工作,用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的控制确定可使用的共用音频和可分配给该音频的共用位数,可以容易实现高速模式的N对N的通信。
本实施例说明在实施例1的工作中,在备用之间的高速通信发生错误时,即,在接收侧没有接收到来自发送侧的通信装置的数据时的工作。这是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比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的距离大得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用下面所示的通信方法继续高速模式的通信。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例如,如实施例1,备用装置1以虚拟主用装置所确定的高速模式的传输率与备用装置2进行数据通信(步骤S31),其结果,在备用装置2没有接收到该数据时,即,没有来自备用装置2的应答时,备用装置1对虚拟主用装置通知与备用装置2的通信为NG(步骤S32)。还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虚拟主用装置成为转发器,将来自备用装置1的数据发送给备用装置2(步骤S33、步骤S34)(参考图7(a))。
另外,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通信方法,例如,由于如果虚拟主用装置一直监视传输线路7,则可以容易识别备用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的OK/NG,所以如图7(b)所示,可以简化上述步骤S32和S33的处理。
以这种方式,本实施例可以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同时即使在高速模式时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成为NG时,也通过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成为转发器,从而可以继续以高速模式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说明在实施例1的工作中,在备用之间的高速通信发生错误时,即,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受来自发送侧的通信装置的数据时的与实施例2不同的工作。与实施例2同样,这是在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比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的距离长得多时发生。
像这样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用下面所示的通信方法继续高速模式的通信。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例如,如实施例1,备用装置1以虚拟主用装置确定的高速模式的传输率与备用装置2进行数据通信(步骤S51),其结果,在备用装置2没有接收到该数据时,即,在没有来自备用装置2的应答时,备用装置1向虚拟主用装置通知自己成为下一主用(步骤S52),接着,虚拟主用装置作为对该通知的应答,通知转让虚拟主用(步骤S53)。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成为新的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与所有备用装置再次进行训练(步骤S54),通过进行上述映射处理来确定最合适的传输率,并将该映射信息广播给所有备用装置(步骤S55)。在该状态下,再次执行最初成为NG的通信。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同时在高速模式时,通过在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成为NG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变更为成为NG的通信的发送源的备用通信装置,能够以高速模式继续数据通信。另外,如果重复执行包括发生了NG时状态(传输率)的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则最终在所有通信装置之间实施训练,从而可以进行不会因距离的远近发生NG的高速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可以得到下述通信方法的效果,通过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抗干扰性,传输率的高速化(高速模式)、以及与传输线路状况和通信对象对应的通信模式的变更(高速模式/低速模式),并且在接通电源的阶段,通过使连接到传输线路的各通信装置作为虚拟主用或备用工作,用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的控制确定可使用的共用音频、以及可分配给该音频的共用位数,可以容易实现高速模式的N对N的通信。
根据下一发明可以得到下述通信方法,在高速模式时,即使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有错误时,也可以通过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转发该数据,从而能以高速模式继续数据通信。
根据下一发明可以得到下述通信方法,在高速模式时,即使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有错误时,也可以通过将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变更为成为错误的通信的发送源的备用通信装置,从而能以高速模式继续数据通信。
根据下一发明,通过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抗干扰性、传输率的高速化(高速模式)、以及与传输线路状况和通信对象对应的通信模式(高速模式/低速模式)的变更,并且,在接通电源的阶段,通过使连接到传输线路的各通信装置作为虚拟主用或备用工作,用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的控制确定可用的共用音频、以及可分配给该音频的共用位数,可以容易实现高速模式的N对N的通信。
根据下一发明,在高速模式时,即使在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有错误时,也可以通过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转发该数据,从而能以高速模式继续数据通信。
根据下一发明,在高速模式时,即使在成为备用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有错误时,也可以通过将成为虚拟主用的通信装置变更为有错误的通信的发送源的备用通信装置,从而能以高速模式继续数据通信。
工业上的实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适用于利用DMT(Discrete Multi Tone)调制解调方式或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调制解调方式等实现采用已存的电力线的数据通信。并且,不限于利用DMT调制解调方式进行电力线通信的通信装置,也适用于利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或单载波调制解调方式进行经一般通信线路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所有通信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方法,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作为通信方式,根据传输线路的状况和通信对象,可将通信速度适当变更为高速模式或低速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率确定步骤,通过在高速模式时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与作为备用工作的某个通信装置进行1对1的训练,作为与传输率有关的信息确定可用于数据通信的所有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位数,之后,通过与作为备用工作的其他所有通信装置依次进行训练,分别确定与上述传输率有关的信息;映射信息确定步骤,作为上述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从由每个训练所得的结果中作为映射信息确定可在各通信装置之间使用的共用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共用位数;广播步骤,将上述映射信息广播给所有通信装置,与传输线路连接的所有通信装置基于上述映射信息以高速模式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备用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当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数据时,上述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转发该数据,并向上述接收侧的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备用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当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数据时,代替上述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发送侧的通信装置成为虚拟主用,作为新的主用装置工作的通信装置在执行上述各步骤之后,再次发送上述没有接收到的数据。
4.一种通信装置,采用多载波调制解调方式作为通信方式,根据传输线路的状况和通信对象,可将通信速度适当变更为高速模式或低速模式,其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情况下,通过与作为备用工作的某个通信装置进行1对1的训练,作为与传输率有关的信息确定可用于数据通信的所有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位数,之后,通过与作为备用工作的其他所有通信装置依次进行训练,分别确定与上述传输率有关的信息,并且,作为映射信息从由各个训练所得的结果中确定在各通信装置之间可使用的共用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共用位数,之后,将上述映射信息广播给上述所有通信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备用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当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数据时转发该数据,并向上述接收侧的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速模式时,作为备用工作的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中,当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数据时,发送侧的通信装置成为虚拟主用,作为新的主用装置工作的通信装置在执行上述各步骤之后,再次发送上述没有接收到的数据。
全文摘要
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传输率确定步骤,通过在高速模式时作为虚拟主用工作的特定通信装置与作为备用工作的所有通信装置进行1对1的训练,作确定可用于数据通信的所有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位数;映射信息确定步骤,从由每个训练所得的结果中作为映射信息确定可在各通信装置之间使用的共用载波和可分配给各载波的共用位数;广播步骤,将上述映射信息广播给所有通信装置,可以提高抗干扰性、传输率的高速化、以及可变更与传输线路状况和通信对象对应的通信模式,并且容易实现N对N的高速通信。
文档编号H04L5/02GK1327658SQ00802149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4日
发明者松本涉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