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以及重发送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58823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以及重发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采用了码分多路访问(CDMACode DivitionMultiple Access)的无线通信中按扩展阿洛哈(Spread 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尤其是,涉及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的重发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下,说明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的现有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例如,在采用CDMA作为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中,通过将想要发送的信息按每个信道以不同的代码扩展,可以将多个信道在同一频率上多路复用。作为利用这一特征而高速传输一个呼叫信息的方法,例如有对一个呼叫分配多个代码(信道、代码)从而进行高速传输(当以一个信道传输时以更高的速度传输)的多代码传输(多路传输)。
图17是表示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多代码传输例的图。图17(a)示出多路复用数M=4时的正常时的发送,图17(b)示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M′=4(M=4)时的重发送,图17(c)示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M′=3(M=4)时的重发送,图17(d)示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M′=2(M=4)时的重发送,图17(e)示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M′=1(M=4)时的重发送。
例如,如图17(a)所示,在正常时的发送中同时使用多个代码的情况下(相当于A),能以比用一个信道传输一个呼叫信息时的速度快数倍的速度进行传输。另外,如图17(b)所示,当重发送多路复用数M′=4时,使一个呼叫信息同时使用4个代码(相当于C),与如图17(e)所示的以一个信道传输的情况(相当于F)相比,能以快4倍的速度进行传输。而如图17(c)所示,当重发送多路复用数M′=3时,使一个呼叫信息同时使用3个代码(相当于D),与F相比,能以快3倍的速度进行传输。此外,如图17(d)所示,当重发送多路复用数M′=2时,使一个呼叫信息同时使用2个代码(相当于E),与F相比,能以快2倍的速度进行传输。此外,在图17中,以PR表示的部分B,是报头,例如是必须进行解调处理的由时钟同步码等构成的一定长度的信号。
分配给各终端的代码,有时不能以彼此完全正交的状态实现,所以,当同时发送的终端数增加时,将会发生与其相互间的相关性对应的干扰,在接收信息包中将因此而发生数据错误。例如,当发生如图17(b)(c)(d)(e)所示的数据错误时(相当于图中示出的符号×),各移动通信终端,将按随机的时间间隔再次进行信息包的发送(重发送)。由此,能使各移动通信终端中以一定的概率避免冲突,并可以由多个移动通信终端共享一个无线信道。
这样,作为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在多代码传输中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M′设定为小于正常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M的重发送方法。而进行多代码传输时的信息包信号长度,为传输相同信息量而不进行多路复用时的1/多路复用数。另外,这里,将多路复用后的总功率设定为固定值而与多路复用数无关。
图18是表示特开平10—233758号公报中公开的现有移动通信终端的多代码传输例的图。具体地说,图18是使正常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2(相当于图中所示的G—1、G—2)时的例(a)。当发生传输线路错误时(相当于符号×),该移动通信终端,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按随机的时间间隔再次进行信息包的发送。例如,在图18所示的多代码传输中示出了两种重发送方法,即,在正常发送时及重发送时两种情况下以2路进行多路复用传输的方式(b)及重发送时不进行多路复用的方式(c)。
另外,图19是将特开平10—233758号公报中示出的图简化后的图,例如,示出了图18(b)(c)的两种信息包重发送方法的吞吐量特性。在图19中,纵轴的吞吐量,是平均通信量与信息包成功概率的乘积,当吞吐量较大时,表示可以传输较多的信息,即,可容纳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横轴的信道通信量,表示以无线信道发送中的平均终端数(包含重发送的呼叫量)。此外,图18(b)(c)中的吞吐量特性,分别以图19的虚线和实线表示。这样,在现有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通过进行图18(b)(c)所示的任何一种控制,即可得到图19中示出的各吞吐量。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如图18所示,当信道通信量小时,即当信道通信量小于阈值th3时,可以通过(c)的控制获得最佳吞吐量,而当信道通信量较大时,即当信道通信量大于阈值th3时,可以通过(b)的控制获得最佳吞吐量。因此,在现有的重发送控制中,存在着为了总是能获得最佳吞吐量必须根据信道的通信量选择(b)或(c)的重发送方法的问题。另外,在实际的设备中,还存在着由于干扰等原因而不可能精确地测定信道通信量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基础上都总是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以及重发送控制方法。
发明的公开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按扩展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的结构,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备有基站(相当于后文所述实施形态的基站2),当按多路方式复用后的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测定传输线路的上行干扰量,进一步,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对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及移动通信终端(相当于移动站1),在正常发送时,将多路复用后的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信息包输出,在接收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时,根据基于该重发送请求信号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自动地将上述发送数据分割为并行信号,进一步,对上述基站输出通过多路复用生成的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信息包。
按照本发明,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而且,可以得到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移动通信系统。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生成包含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根据该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通过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按照本发明,基站,通过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按照本发明,基站,通过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并在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按照本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接着,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在生成包含该概率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概率,并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基站中,具有按扩展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的结构,该基站的特征在于当按多路方式复用后的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测定传输线路的上行干扰量,进一步,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对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
按照本发明,根据所测定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可以得到能够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的基站。
在下一个发明的基站中,其特征在于,备有数据检测装置(相当于逆扩展器22—1~22—J、解调器23—1~23—J、数据检测器24),对上述接收信息包进行逆扩展处理及解调处理,并从解调后的数据信号抽出用户数据,从而一直地监视着接收信息包的数据错误,进一步,当有数据错误时测定上行干扰量;重发送请求生成装置(相当于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重发送请求信号;及发送装置(相当于扩展器26、载波发生器27、发送机28),将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变换为信息包形式后输出。
按照本发明,基站,对移动通信终端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由此,可以省略基站的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的运算处理,所以能使装置得到简化。
在下一个发明的基站中,其特征在于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按照本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在下一个发明的基站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按照本发明,基站,通过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基站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按照本发明,基站,通过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基站中,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并在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按照本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接着,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基站中,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在生成包含该概率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按照本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具有按扩展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的结构,该移动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在正常发送时,将多路复用后的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信息包输出,在接收重发送请求信号时,按照根据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自动地将上述发送数据分割为并行信号,进一步,对基站输出通过多路复用生成的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信息包。
按照本发明,根据所测定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可以得到能够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的移动通信终端。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其特征在于,备有串并行变换装置(相当于串并行变换器4),将在内部生成的上述发送数据按规定的多路复用数变换为并行信号;发送装置(相当于扩展器7—1~7—M、加法器8、载波发生器9、发送机10),将通过对上述多个并行信号分别进行扩展调制并用规定的方法对各调制信号进行多路复用而生成的信号作为发送信息包输出;重发送请求检测装置(相当于逆扩展器13、解调器14、数据检测器15),接收变换为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逆扩展处理及解调处理,从而检测重发送请求信号;及控制装置(相当于控制部16),根据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控制由上述串并行变换装置变换的并行信号的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接收到重发送请求信号的移动通信终端,根据该信号决定多路复用数,并将发送数据自动变换为并行信号,然后,进行多路复用。由此,可以使移动通信终端的多路复用数取多个值,因而即使是改变多路复用数时也无需用切换开关等切换串并行变换装置,从而可以简化装置的结构。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根据该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该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按照本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所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概率,并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按照本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下一个发明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按扩展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重新发送,该重发送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相当于图4、图11、图13、图14、图15),当按多路方式复用后的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测定传输线路的上行干扰量,进一步,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对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重发送步骤(相当于图5、图7、图9、图12、图16),在接收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时,根据基于该重发送请求信号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自动地将上述发送数据分割为并行信号,进一步,对基站输出通过多路复用生成的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信息包。
按照本发明,根据所测定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而且,可以得到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重发送控制方法。
在下一个发明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相当于图4),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相当于图5)。
按照本发明,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由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在下一个发明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相当于图4),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相当于图7)。
按照本发明,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由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
在下一个发明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相当于图4),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根据该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该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相当于图9)。
按照本发明,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由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在下一个发明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通过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相当于图11),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相当于图12)。
按照本发明,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通过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相当于图13),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相当于图12)。
按照本发明,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通过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并在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相当于图14),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相当于图12)。
按照本发明,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接着,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然后,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下一个发明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在生成包含该概率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相当于图15),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概率,并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相当于图16)。
按照本发明,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站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基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5是表示移动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6是表示干扰量与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移动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8是表示干扰量与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移动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10是表示干扰量与概率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基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12是表示移动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13是表示基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14是表示基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15是表示基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16是表示移动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17是表示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多代码传输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特开平10—233758号公报中公开的现有移动通信终端的多代码传输例的图。
图19是示出了图18(b)(c)的两种信息包重发送方法的吞吐量特性的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以及重发送控制方法的实施形态。而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形态的限制。
首先,说明实施形态1。
在采用CDMA(Code Divit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路访问)作为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中,通过将想要发送的信息按每个信道以不同的代码扩展,可以将多个信道在同一频率上多路复用。这里,例如,将详细说明进行利用了这一特征的多代码传输(多路传输)、即可以通过对一个呼叫分配多个代码(信道、代码)而实现高速传输(当以一个信道传输时以更高的速度传输)的多代码传输(多路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在图1中,2是基站,1是由基站2覆盖的k个(k是自然数)移动站,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该基站2与移动站1之间设定双向的CDMA通信线路。
图2是表示构成上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站1的内部结构的图。在图2中,3是暂时存储在内部生成的数据的存储器,4是从存储器3取出应发送的一个L符号的数据并以可变的方式变换为M列(M是2以上的整数)以下的并行信号的串并行变换器,7—1、7—2、7—3、…、7—M,是产生与M列的并行信号相互正交的扩展码并与各并行信号相乘的扩展器,8是将扩展器7—1、7—2、7—3、…、7—M的输出相加的加法器,9是产生载波的载波发生器,10是将从载波发生器9发送的载波与加法器8的输出重叠后从天线11输出的发送机,进一步,12是接收来自基站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的接收天线,13是对调制信号(重发送请求信号)进行逆扩展的逆扩展器,14是从通过逆扩展器13后的信号将数据解调的解调器,15是从解调器14的输出取出重发送请求信号的数据检测器,16是根据从数据检测器15得到的重发送请求信号从存储器3取出请求重新发送的数据并控制串并行变换器4及扩展器7—1、7—2、7—3、…、7—M的控制部。
图3是表示构成上述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2的内部结构的图。在图3中,21是接收来自移动站1的数据的接收天线,22—1、22—2、22—3、…、22—J(J是与用户数及一个用户的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值),是将从接收天线21输入的来自多个用户的接收信号以用户数及一个用户的多路复用数为单位分离并进行逆扩展的逆扩展器,23—1、23—2、23—3、…、23—J,是从由逆扩展器22—1~22—J输出的信号将数据解调的解调器,24是从解调后的数据信号抽出用户数据并进行接收信息包的错误监视及上行干扰量的测定的数据检测器,25是将指示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和有数据错误的接收信息包(在下文中,称作错误信息包)的存在的信号作为输入并生成基于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的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6是对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的输出进行扩展调制的扩展器,27是产生载波的载波发生器,28是将从载波发生器27发送的载波与扩展器26的输出重叠后从天线29输出的发送机。
在本实施形态中,基站2,对移动站1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于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接收到该重发送请求信号的移动站1,由于备有可以根据来自控制部26的控制信号以可变的方式设定多路复用数的串并行变换器4,所以自动地将发送数据变换为并行信号。由此,移动站1的多路复用数,可以取1~M的值,例如,当多路复用数为M时,只将并行信号发送到与其数目(N其中N为大于1而小于M的整数)对应的扩展器,而不向其余的扩展器发送信号。按照这种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即使是改变多路复用数时也无需用切换开关等切换串并行变换装置,因而可以简化装置的结构。
以下,根据先前说明过的图17说明本实施形态中的移动站1和基本站2的动作。在图17中,记载着正常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4时的例,现假定可以变更为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M′=4(相当于图17(b))、M′=3(相当于图17(c))、M′=2(相当于图17(d))、M′=1(相当于图17(e))。此外,图17按照时间示出了移动站1发送的信息包信号。
首先,将由移动站1生成的数据输入到存储器3,在存储器3中,将该数据作为用于重发送的数据保存,同时输出该数据的复制数据。接着,将该复制后的数据输入到串并行变换器4,在串并行变换器4中按1/M分割接收到的数据,并将其输出到对应的扩展器7—1~7—M。此外,在图17中,由于将接收到的数据分割为4列,所以分别输出到扩展器7—1~7—4(M=4)。
然后,在各扩展器中,分别对分割后的数据乘以所产生的一组正交码。这里,所谓正交信号,是指彼此不相关的扩展码。从扩展器7—1~7—4输出的信号,分别由加法器8相加,并由正交的多代码进行多路复用。
最后,在接收到来自加法器8的信号的发送机10中,将用于解调的由时钟同步码等构成的一定长度的报头B(相当于图中所示的PR)附加于由正交的多代码多路复用后的数据(相当于图17所示的A),进一步,重叠来自载波发生器9的载波,并通过天线11发送按如上方式生成的发送信息包。
另一方面,在基站2中,通过天线21接收来自移动站1的发送信息包,在由逆扩展器22—1~22—4(M=4)进行逆扩展处理后,分别由对应的解调器23—1~23—4进行解调。这时,在数据检测器24中,从解调后的数据信号抽出用户数据,并进行接收信息包的数据错误检查。然后,当接收信息包内没有数据错误时,将该接收信息包作为正式的用户数据输出,当接收信息包内有数据错误时,开始重发送控制。
这里,参照图4和图5的流程图说明基站2和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动作。图4是表示基站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基站2中,由数据检测器24经常地监视着接收信息包的数据错误(步骤S1),当没有识别出数据错误时(步骤S1,否),将该接收信息包作为正式的用户数据输出,当识别出错误时(步骤S1,是),测定在该时刻的上行干扰量(步骤S2)。
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入到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在这里变换为包含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然后,由扩展器26对该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进行扩展调制,接着,由发送机28附加用于解调的报头B,进一步,重叠来自载波发生器27的载波,并将其作为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数据的移动站1(步骤S3)。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包含上行干扰量信息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的移动站1中(步骤S11,是),由逆扩展器13对该信号进行逆扩展处理后,由解调器14进行解调处理。在数据检测器15中,从解调后的信号取出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6。这时,在控制部16中,从存储器3取出与重发送请求对应的先前存储着的L符号的数据(步骤S12),然后,将接收到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若干级的阈值(参照图6)进行比较(步骤S13)。图6是表示干扰量与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关系的一例的图,预先决定着与上行干扰量的阈值(th1—1、th1—2、…、th1—(M-1))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例如,当上行干扰量在0以上且在th1—1以下时,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1(步骤14—1),当上行干扰量在th1—1以上且在th1—2以下时,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2(步骤14—2),当上行干扰量在th1—2以上且在th1—3以下时,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3(步骤14—3),当上行干扰量在th1—3以上且在th1—4以下时,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4(步骤14—4)。
接着,将由控制部16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输出到串并行变换器4,在串并行变换器4中,将从存储器3输出的数据变换为所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并行信号。然后,移动站1,以与上述正常时的发送相同的动作,将重发送数据通过扩展器、加法器、发送机及天线发送到基站2(参照图17(b)(c)(d)(e))。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由移动站1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另外,在实际的设备中虽然由于干扰等原因而不可能精确地测定信道通信量,但因该信道通信量与干扰量成比例,所以如能测定干扰量则很容易进行估计。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吞吐量。
以下,说明实施形态2。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形态1中,基站2,对移动站1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移动站1,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通过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由来自控制部16的控制信号控制串并行变换器4,从而自动地将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数据变换为并行信号。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按照与上述不同的方法决定与上性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本实施形态的系统结构、基站的内部结构、及移动站的结构,与以上说明过的图1、图2和图3的结构相同,所以标以相同的符号而将说明省略。此外,因正常发送时的动作及图4所示的基站2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也相同,所以将其说明省略。
以下,根据


本实施形态中的移动站1的动作。图7是表示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接收到包含上行干扰量信息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的移动站1中(步骤S21,是),由逆扩展器13对该信号进行逆扩展处理后,由解调器14进行解调处理。在数据检测器15中,从解调后的信号取出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6。这时,在控制部16中,从存储器3取出与重发送请求对应的先前存储着的L符号的数据(步骤S22),然后,将接收到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参照图8)进行比较(步骤S23),图8是表示干扰量与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关系的一例的图,根据超过或不超过上行干扰量的阈值(th2),预先决定着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例如,当上行干扰量在th2以下时(步骤S23,否),重发送时多路复用数为M′=1(步骤25),当上行干扰量在th2以上时(步骤S23,是),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2(步骤24)。
接着,将由控制部16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输出到串并行变换器4,在串并行变换器4中,将从存储器3输出的数据变换为所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并行信号。然后,移动站1,以与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说明过的正常时的发送相同的动作,将重发送数据通过扩展器、加法器、发送机及天线发送到基站2(参照图17(b)(e))。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由移动站1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与实施形态1一样,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吞吐量。进一步,由于可以由一个阈值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而无需进行上行干扰量与多级结构的阈值的比较处理,所以能简化控制部16,并因此而可以使移动站整体小型化。
以下,说明实施形态3。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形态1和2中,基站2,对移动站1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移动站1,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通过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一个或多个)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由来自控制部16的控制信号控制串并行变换器4,从而自动地将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数据变换为并行信号。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按照与上述不同的方法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本实施形态的系统结构、基站的内部结构、及移动站的结构,与以上说明过的图1、图2和图3的结构相同,所以标以相同的符号而将说明省略。此外,因正常发送时的动作及图4所示的基站2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也相同,所以将其说明省略。
以下,根据

本实施形态中的移动站1的动作。图9是表示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接收到包含上行干扰量信息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的移动站1中(步骤S31,是),由逆扩展器13对该信号进行逆扩展处理后,由解调器14进行解调处理。在数据检测器15中,从解调后的信号取出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6。这时,在控制部16中,从存储器3取出与重发送请求对应的先前存储着的L符号的数据(步骤S32),然后,在控制部16中,根据接收到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步骤S33)。
图10是表示干扰量与概率的关系的一例的图,根据上行干扰量决定概率,进一步,根据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例如,当上行干扰量为0时,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0%,当上行干扰量超过某个特定值时,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100%。而当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0%或100%以外的值时,根据该概率进行多路复用。
然后,在控制部16中,根据所决定的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步骤S34)。即,如概率为0%,则总是产生0,如概率为100%,则总是产生1,如概率在0%和100%之间,则根据该概率产生0或1.因此,在控制部16中,当所产生的随机数为0时(步骤S34,0),控制为重发送时不进行多路复用(步骤36),当所产生的随机数为1时(步骤S34,1),控制为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步骤35)。
接着,将由控制部16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输出到串并行变换器4,在串并行变换器4中,将从存储器3输出的数据变换为所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并行信号。然后,移动站1,以与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说明过的正常时的发送相同的动作,将重发送数据通过扩展器、加法器、发送机及天线发送到基站2(参照图17图17(b)(e))。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移动站1,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根据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与实施形态1一样,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吞吐量。进一步,在本实施形态中,例如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情况下,即使是相同的干扰量,也能在重发送时的信息包长度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因此,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
以下,说明实施形态4。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形态1中,基站2,对移动站1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移动站1,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通过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由来自控制部16的控制信号控制串并行变换器4,从而自动地将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数据变换为并行信号。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按照与上述不同的方法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本实施形态的系统结构、基站的内部结构、及移动站的结构,与以上说明过的图1、图2和图3的结构相同,所以标以相同的符号而将说明省略。此外,因正常发送时的动作也与以上说明过的实施形态相同,所以将其说明省略。
以下,根据

本实施形态中的移动站1及基站2的动作。这里,参照图11和图12的流程图说明基站2及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动作。图11是表示基站2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基站2中,由数据检测器24经常地监视着接收信息包的数据错误(步骤S41),当没有识别出数据错误时(步骤S41,否),将该接收信息包作为正式的用户数据输出,当识别出错误时(步骤S41,是),测定在该时刻的上行干扰量(步骤S42)。
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入到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这里,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将接收到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若干级的阈值(参照图6)进行比较(步骤S43),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6所示,预先决定着与上行干扰量的阈值(th1—1、th1—2、…、th1—(M-1))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例如,当上行干扰量在0以上且在th1—1以下时,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1(步骤44—1),当上行干扰量在th1—1以上且在th1—2以下时,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2(步骤44—2),当上行干扰量在th1—2以上且在th1—3以下时,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3(步骤44—3),当上行干扰量在th1—3以上且在th1—4以下时,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4(步骤44—4)。
然后,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生成包含着按上述方式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该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由扩展器26进行扩展调制,接着,由发送机28附加用于解调的报头B,进一步,重叠来自载波发生器27的载波,并将其作为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数据的移动站1(步骤S45)。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包含重发送多路复用数信息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的移动站1中(步骤S51,是),由逆扩展器13对该信号进行逆扩展处理后,由解调器14进行解调处理。在数据检测器15中,从解调后的信号取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6。这时,在控制部16中,从存储器3取出与重发送请求对应的先前存储着的L符号的数据(步骤S52)。
接着,将由控制部16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输出到串并行变换器4,在串并行变换器4中,将从存储器3输出的数据变换为所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并行信号。然后,移动站1,以与上述正常时的发送相同的动作,将重发送数据通过扩展器、加法器、发送机及天线发送到基站2(参照图17(b)(c)(d)(e))。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基站2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站1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吞吐量。进一步,由于省略了移动站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能实现终端的小型化。
以下,说明实施形态5。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形态2中,基站2,对移动站1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移动站1,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通过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一个)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由来自控制部16的控制信号控制串并行变换器4,从而自动地将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数据变换为并行信号。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按照与上述不同的方法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本实施形态的系统结构、基站的内部结构、及移动站的结构,与以上说明过的图1、图2和图3的结构相同,所以标以相同的符号而将说明省略。此外,因正常发送时的动作及图12所示的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也与以上说明过的实施形态相同,所以将其说明省略。
以下,根据

本实施形态中的基站2的动作。这里,图13是表示基站2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基站2中,由数据检测器24经常地监视着接收信息包的数据错误(步骤S61),当没有识别出数据错误时(步骤S61,否),将该接收信息包作为正式的用户数据输出,当识别出错误时(步骤S61,是),测定在该时刻的上行干扰量(步骤S62)。
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入到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这里,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将接收到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参照图8)进行比较(步骤S63)。例如,当上行干扰量在th2以下时(步骤S63,否),重发送时多路复用数为M′=1(步骤64),当上行干扰量在th2以上时(步骤S63,是),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为M′=2(步骤65)。
然后,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生成包含着按上述方式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该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由扩展器26进行扩展调制,接着,由发送机28附加用于解调的报头B,进一步,重叠来自载波发生器27的载波,并将其作为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数据的移动站1(步骤S66)。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基站2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站1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吞吐量。进一步,因可以由一个阈值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所以可以简化基站的结构,由于省略了移动站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能实现终端的小型化。
以下,说明实施形态6。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形态3中,基站2,对移动站1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移动站1,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根据该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接着,移动站1,根据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由来自控制部16的控制信号控制串并行变换器4,从而自动地将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数据变换为并行信号。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按照与上述不同的方法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本实施形态的系统结构、基站的内部结构、及移动站的结构,与以上说明过的图1、图2和图3的结构相同,所以标以相同的符号而将说明省略。此外,因正常发送时的动作及图12所示的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方法也与以上说明过的实施形态相同,所以将其说明省略。
以下,根据

本实施形态中的基站2的动作。图14是表示基站2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基站2中,由数据检测器24经常地监视着接收信息包的数据错误(步骤S71),当没有识别出数据错误时(步骤S71,否),将该接收信息包作为正式的用户数据输出,当识别出错误时(步骤S71,是),测定在该时刻的上行干扰量(步骤S72),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入到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这里,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根据接收到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步骤S73)。这里,如以上说明过的图10所示,根据上行干扰量决定概率,进一步,根据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例如,当上行干扰量为0时,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0%,当上行干扰量超过某个特定值时,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100%。而当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0%或100%以外的值时,根据该概率进行多路复用。
接着,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根据所决定的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步骤S74)。即,如概率为0%,则总是产生0,如概率为100%,则总是产生1,如概率在0%和100%之间,则根据该概率产生0或1。因此,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当所产生的随机数为0时(步骤S74,0),控制为重发送时不进行多路复用(步骤76),当所产生的随机数为1时(步骤S74,1),控制为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步骤75)。
然后,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生成包含着按上述方式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该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由扩展器26进行扩展调制,接着,由发送机28附加用于解调的报头B,进一步,重叠来自载波发生器27的载波,并将其作为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数据的移动站1(步骤S77)。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基站2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站1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吞吐量。进一步,在本实施形态中,例如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情况下,即使是相同的干扰量,也能在重发送时的信息包长度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因此,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此外,由于省略了移动站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能实现终端的小型化。
以下,说明实施形态7。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形态3中,基站2,对移动站1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移动站1,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根据该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接着,移动站1,根据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由来自控制部16的控制信号控制串并行变换器4,从而自动地将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数据变换为并行信号。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按照与上述不同的方法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本实施形态的系统结构、基站的内部结构、及移动站的结构,与以上说明过的图1、图2和图3的结构相同,所以标以相同的符号而将说明省略。此外,因正常发送时的动作也与以上说明过的实施形态相同,所以将其说明省略。
以下,根据

本实施形态中的基站2及移动站1的动作。图15是表示基站2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移动站1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基站2中,由数据检测器24经常地监视着接收信息包的数据错误(步骤S81),当没有识别出数据错误时(步骤S81,否),将该接收信息包作为正式的用户数据输出,当识别出错误时(步骤S81,是),测定在该时刻的上行干扰量(步骤S82)。
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输入到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这里,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根据接收到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步骤S83)。这里,如以上说明过的图10所示,根据上行干扰量决定概率,进一步,根据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例如,当上行干扰量为0时,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0%,当上行干扰量超过某个特定值时,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100%。而当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的概率为0%或100%以外的值时,在移动站1中,根据该概率进行多路复用。
然后,在通信量控制信号发生器25中,生成包含着按上述方式决定的概率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该信息包数据形式的信号,由扩展器26进行扩展调制,接着,由发送机28附加用于解调的报头B,进一步,重叠来自载波发生器27的载波,并将其作为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数据的移动站1(步骤S84)。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包含概率信息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的移动站1中(步骤S91,是),由逆扩展器13对该信号进行逆扩展处理后,由解调器14进行解调处理。在数据检测器15中,从解调后的信号取出概率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6。这时,在控制部16中,从存储器3取出与重发送请求对应的先前存储着的L符号的数据(步骤S92),然后,在控制部16中,根据所取出的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步骤93)。即,如概率为0%,则总是产生0,如概率为100%,则总是产生1,如概率在0%和100%之间,则根据该概率产生0或1。因此,在控制部16中,当所产生的随机数为0时(步骤S93,0),控制为重发送时不进行多路复用(步骤95),当所产生的随机数为1时(步骤S93,1),控制为重发送时进行多路复用(步骤94)。
接着,将由控制部16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输出到串并行变换器4,在串并行变换器4中,将从存储器3输出的数据变换为所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并行信号。然后,移动站1,以与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说明过的正常时的发送相同的动作,将重发送数据通过扩展器、加法器、发送机及天线发送到基站2(参照图17(b)(e))。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基站2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移动站1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吞吐量。进一步,在本实施形态中,例如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情况下,即使是相同的干扰量,也能在重发送时的信息包长度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因此,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此外,可以将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由基站和移动站分散进行,所以,可以简化基站的结构并使终端小型化。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而且具有可以得到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因此,可以由移动通信终端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因此,可以由移动通信终端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由于在移动通信终端中可以由一个阈值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而无需进行上行干扰量与多级结构的阈值的比较处理,所以具有能简化内部结构并因此可以使终端整体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因此,可以由移动通信终端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可以由基站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由于省略了移动通信终端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可以由基站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由于可以由一个阈值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所以能简化基站的结构,同时,由于省略了移动通信终端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还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接着,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可以由基站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此外,由于省略了移动通信终端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可以通过将处理分散于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之间而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此外,可以将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由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分散进行,所以,具有可以简化基站的结构并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具有可以得到能够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的基站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对移动通信终端发送包含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由此,可以省略基站的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装置简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可以省略基站的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装置简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由此,可以省略移动通信终端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由此,可以由一个阈值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所以能简化基站的结构,同时,由于省略了移动通信终端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接着,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此外,由于省略了移动站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此外,可以将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由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分散进行,所以,具有可以简化基站的结构并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具有可以得到能够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接收到重发送请求信号的移动通信终端,根据该信号决定多路复用数,并将发送数据自动变换为并行信号,然后,进行多路复用。由此,可以使移动通信终端的多路复用数取多个值,因而即使是改变多路复用数时也无需用切换开关等切换串并行变换装置,从而具有可以简化装置结构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具有可以由移动通信终端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由此,可以由一个阈值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而无需进行上行干扰量与多级结构的阈值的比较处理,所以具有能简化内部结构并因此可以使终端整体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移动通信终端,根据由基站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所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重新发送。由此,可以省略移动通信终端的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有关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基站,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此外,可以将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分散到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中进行,所以,具有可以简化基站的结构并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由此,可以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而且具有可以得到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取得最佳吞吐量的重发送控制方法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由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因此,可以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由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将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因此,可以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由于在重发送步骤中可以由一个阈值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而无需进行上行干扰量与多级结构的阈值的比较处理,所以具有能简化内部结构并因此可以使终端整体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由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因此,可以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通过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可以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由于省略了重发送步骤中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通过将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决定是否对重发送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可以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由于可以由一个阈值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所以能简化基站的结构,同时,由于省略了重发送步骤中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还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由该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接着,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然后,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可以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此外,由于省略了重发送步骤中的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所以具有能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按照下一个发明,在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在重发送步骤中,根据接收到的概率信息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因此,可以通过将处理分散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和重发送步骤中进行而根据上行干扰量改变重发送时的多路复用数,从而具有在存在任何信道通信量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吞吐量的效果。进一步,在根据概率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传输速度对干扰量的依赖性,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重发送时的传输速度急剧变化的效果。此外,可以将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时的运算处理由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分散进行,所以,具有可以简化基站的结构并使终端小型化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应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以及重发送控制方法,适用于采用了码分多路访问(CDMACode DivitionMultiple Access)的无线通信,并适用于按扩展阿洛哈(Spread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的移动通信。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按扩展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备有基站,当按多路方式复用后的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测定传输线路的上行干扰量,进一步,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对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及移动通信终端,在正常发送时,将多路复用后的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信息包输出,在接收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时,根据基于该重发送请求信号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自动地将上述发送数据分割为并行信号,进一步,对上述基站输出通过多路复用生成的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信息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生成包含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根据该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通过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并在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在生成包含该概率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概率,并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9.一种基站,按扩展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该基站的特征在于当按多路方式复用后的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测定传输线路的上行干扰量,进一步,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对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备有数据检测装置,对上述接收信息包进行逆扩展处理及解调处理,并从解调后的数据信号抽出用户数据,从而一直地监视着接收信息包的数据错误,进一步,当有数据错误时测定上行干扰量;重发送请求生成装置,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重发送请求信号;及发送装置,将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变换为信息包形式后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并在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在生成包含该概率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
16.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按扩展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该移动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在正常发送时,将多路复用后的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信息包输出,在接收重发送请求信号时,按照根据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决定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自动地将上述发送数据分割为并行信号,进一步,对基站输出通过多路复用生成的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信息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备有串并行变换装置,将在内部生成的上述发送数据按规定的多路复用数变换为并行信号;发送装置,将通过对上述多个并行信号分别进行扩展调制并用规定的方法对各调制信号进行多路复用而生成的信号作为发送信息包输出;重发送请求检测装置,接收变换为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逆扩展处理及解调处理,从而检测重发送请求信号;及控制装置,根据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控制由上述串并行变换装置变换的并行信号的多路复用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根据该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概率,并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23.一种重发送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按扩展ALOHA方式进行信息包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重新发送,该重发送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当按多路方式复用后的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测定传输线路的上行干扰量,进一步,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对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及重发送步骤,在接收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时,根据基于该重发送请求信号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自动地将上述发送数据分割为并行信号,进一步,对基站输出通过多路复用生成的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信息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将该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生成包含上述上行干扰量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上行干扰量,并根据该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通过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多级结构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与上行干扰量对应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将上述上行干扰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值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大于阈值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进一步,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并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进一步,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并在生成包含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并进行与该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对应的发送数据的重新发送。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根据上述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求出用于决定重发送多路复用数的概率,并在生成包含该概率信息的信息包数据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后,将该重发送请求信号发送到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在上述重发送步骤中,从接收到的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抽出概率,并由该概率产生0或1的随机数,当随机数为0时,不进行重发送数据的多路复用,当随机数为1时,将重发送多路复用数决定为与正常发送时相同的多路复用数。
全文摘要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备有:基站(2),当按多路方式复用后的接收信息包中发生数据错误时测定传输线路的上行干扰量,进一步,根据测定出的上行干扰量生成信息包形式的重发送请求信号,然后,对发送出错误信息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及移动通信终端(1),在正常发送时,将多路复用后的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信息包输出,在接收上述重发送请求信号时,根据基于该重发送请求信号的重发送多路复用数,自动地将上述发送数据分割为并行信号,进一步,对上述基站输出通过多路复用生成的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信息包。
文档编号H04L1/00GK1327660SQ00802144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日
发明者山田贵光, 菊地信夫, 涩谷昭宏, 青柳秀典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