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和业务控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305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和业务控制的制作方法
背景本申请人的发明涉及到无线通信,并且特别涉及到使用时分双工通信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
移动和无绳无线电话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了,而且蜂窝无线电话系统也已熟知,并且已经达到较高的成熟程度。典型地,蜂窝系统由多个位于关键位置的无线基站的骨干网构成。每个基站覆盖各个被称作小区的地理区域,并且由于相邻小区会部分相互覆盖,因此类似移动电话的便携式设备可以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而不会丢失与骨干网的联系。由于便携式设备在通信会话期间进行移动,因此尤其可以根据基于便携式设备与基站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处理过程,把连接从一个无线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
全世界范围内,蜂窝系统继续被使用,以在国家范围内提供公共电话。这种大区域移动电话系统的当前实例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数字高级移动电话系统(D-AMPS)、IS-95(CDMA)系统、以及个人数字蜂窝(PDC)系统。这些系统都由运营商运行,利用由国家管理机关典型许可的部分无线频谱资源来提供各种公共业务。
除了这些利用许可频谱资源的蜂窝通信系统之外,新型蜂窝系统现在也开始投入市场,它们被布置在类似于室内环境(例如办公室、住宅、展览厅等)和局部区域(例如校园、办公室停车场等)等受到限制的区域内。这些新系统一般都是私人拥有的,并且典型地利用不受节制的无线频谱部分,例如900MHz、2400MHz和5700MHz的全球可用商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这种局域的、利用不受节制频谱资源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例包括数字欧洲无绳电话(DECT)系统、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以及无线局域计算机网络(WLAN)。
在蜂窝系统内实现灵活的资源分配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把移动或无绳终端连接到骨干网,必须存在可用的网络接入点(例如无线基站)以及把终端连接到接入点的无线信道。接入点和无线信道都可以被认为是可分配的系统资源。当必须实施连接时,接入点和/或终端必须选择无线信道,但是无线资源又是非常宝贵的。蜂窝系统概念是通过把无线频谱资源组织成可供不同的连接同时使用的信道而在有限无线频谱内支持大量终端的一种方式,只要参与不同连接的用户之间的地理距离足够大,使得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小于用户期望接收到的信号。
在大多数蜂窝系统中,由于接入点通常可以为距其最近的远端终端提供最小的传播损耗,因此该接入点就会被分配给距其最近的正寻求连接的远端终端。远端终端在预定无线信道上定期地对频谱资源进行扫描,寻找接入点广播的控制或信标信号,并且每个终端都将其锁定或同步到它所接收到的最强的控制或信标信道。
在某些移动系统中,终端不能默认地锁定到最强接入点,而是根据其它准则来选择接入点,例如根据基站是否具备可用的无线信道,以及/或者在任意可用无线信道中的干扰是否足够低。的确,重要的并不是具备最大载波功率的信道而是具备最大载波干扰比(C/I)的信道。在Haartsen的美国专利No.5,491,837“Method and Systemfor Channel allocation Using Power Control and Mobile-assisted Handover Measurements(利用功率控制和移动辅助切换测量进行信道分配的方法和系统)”中,描述了这种基于C/I比来选择基站和信道的示范通信系统,在此特别引入作为参考。
总之,根据通信系统所采用的特定接入技术,“信道”可以是载波频率、时隙、代码或者它们的混合。在频分多址接入(FDMA)系统中,无线信道是通常在通信会话期间分配的发射射频(RF)载波信号和接收RF载波信号。(分隔通常从各自不同的专用频段内选择的发射和接收载波可允许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并且被称为频分双工(FDD))。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和北欧移动电话(NMT)系统就是这种使用载波频率调制的简单FDMA系统。在类似于GSM的时分多址接入(TDMA)系统中,最多允许八个用户在时间上共享每个载波信号,即每个载波信号可以传输每八个时隙的连续帧,而且每一帧内的一个或多个时隙可以分配给会话使用。在直接序列码分多址接入(CDMA)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把被发送信息比特流叠加在由唯一码序列的连续重复而构成的更高速率的比特流上,而且通过与其它(通常是伪噪声)比特流进行相乘,实现对叠加比特流的加扰,其结果作为射频载波信号的调制进行发射。
例如AMPS和NMT系统的第一代蜂窝系统是模拟的,也就是被发射的模拟(时间上连续)信息信号去调制载波信号的频率。尽管利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可以实现低速率数字数据传输,但模拟系统的主要用途还是用于提供语音服务。在类似GSM和D-AMPS的第二代系统中,被传输的信息信号是数字的(二进制比特),这使得能够对信息进行压缩,进行纠错编码,组织构成数据分组,并且可以以脉冲串或分组的形式来传输。这样在一次连接中,载波信号不必在所有时间内都一直都被使用;而是可以把载波分为时隙,并且如TDMA中那样,不同时隙可以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在当前第二代TDMA系统以及CDMA系统中,频谱仍然被分为多个载波频率频段,因此这种系统中还存在有FDMA的成分。如果每个载波都被划分为时隙,这样就会得到混合FDMA/TDMA系统,并且如果由各自的码字来区分每个用户的话,就会得到混合FDMA/CDMA系统。而且也已经给出了混合FDMA/TDMA/CDMA系统的描述。
分时隙系统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不必同时实施下行链路(基站到远端终端方向)传输和上行链路(远端终端到基站)传输,也就是说不需要使用FDD。而是可以在同一载波的不同时隙中实施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传输,这被称为时分双工(TDD)。通过在发射和接收之间进行交替,来实现全双工操作。用于大范围服务的通信系统(例如蜂窝系统)中仍然使用FDD,当接入点被安置在提升的位置上时,这是优选的,因为FDD有助于防止接入点之间产生干扰。室内通信系统以及其它高数据速率系统中最好使用TDD,其中不把频谱划为专用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频段。由于可以采用相同的硬件顺序执行发射和接收过程,从而可以避免使用昂贵的双工器(否则还要要求在发射机和接收机硬件之间提供充分地隔离),因此可以降低无线收发机的成本。而且,还可以从整个频段内选择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在类似DECT系统的常规TDD系统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在类似“蓝牙”系统的更高级TDD系统中,使用跳频的概念即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发生在不同的时隙中,但是无论时隙是下行链路时隙或者上行链路时隙,每个时隙内使用的载波频率可以是不同的,并且都可以是特定无线频段内的任何载波。有关蓝牙系统的信息可以从如下网址中获得http//bluetooth.ericsson.se/bluetooth/default.asp。
对于类似语音通信的对称业务来说,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所要求的带宽基本上是相等的(双方的讲话时间差不多相等),并且划分无线频段,使得下行链路部分和上行链路部分的大小基本上相同也是合理的。然而数据业务是典型非对称业务,也就是说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所要求的带宽基本上是不相等的(一方比另一方花费更多时间进行下载),因此这种等大小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部分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了。某些业务(例如互联网业务)要求的下行链路带宽或容量要大于上行链路带宽或相反。在上述情况中,下行链路的带宽最好要大一些。
在FDD系统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频段通常是固定的,并且不能改变,即要严格分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频率。由于TDD系统中不用严格分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因此TDD系统中可以更加灵活地分配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实际上整个频段都可以暂时专门地分配给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业务。在上述的TDD系统中,信道被分为一系列时隙,并且在每个时隙中,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分组或脉冲串。对于对称链路来说,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之间的时隙分配基本上是相同的,并且对于非对称链路来说,为下行链路分配的时隙可以多于上行链路的时隙。这种分配可以动态进行,即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时隙分配来改变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带宽分布。
然而,即使TDD时隙分配的灵活性也会有其限制。TDD无线收发机能够发射或接收,但是不能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对于只配备一个收发机的基站来说,由于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双工器,因此这种方式不是缺点,反而是一个优点,但是如果基站内还必须安装了其它附加收发机以提高其容量,则这种操作方式就会带来问题。尽管当发射和接收发生在不同无线设备中时,双工器不再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如果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处于同一频段,而且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物理距离非常近(如多个无线设备必须被集中在一个基站中的情况),则由于发射机进行发射时,其相对较高电平的信号会使得同处一地的接收机的前端进入饱和状态,因此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从同处一地发射机接所收到的信号与从远端终端所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电平差距会有70dB或者更高,这一差别非常大,使得基站接收机不可能通过滤波,把来自远端终端的期望信号从来自同处一地发射机的干扰信号中成功地提取出来。
先前唯一已知的能够把多个TDD收发机集成在同一基站内的方法就是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之间实现同步,使得所有的收发机能够在同时进行发射或接收。这样就可以防止接收机被一个或多个发射机遮蔽,并且对于提供对称业务的系统来说,这不是大问题。简单来讲,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步就意味着必须按如下方式分配时隙,即不同无线设备的下行链路时隙要对齐,而且不同无线设备的上行链路时隙也要对齐。然而对于非对称业务来说,由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同步就会要求所有无线设备的非对称性(即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间的不平衡性)必须是相同的,因此对非对称业务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申请人的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TDD通信系统中的这些问题,并且提供方法和设备,以支持配备多无线单元的TDD系统中的非对称业务,并且使用非对称业务的智能资源分配和智能控制。
概述在按照本申请人的发明的TDD通信系统中,要在期望业务的非对称性以及接收信号强度和信道可用性的基础上,选择基站和信道。在多无线设备的基站中,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时隙最好按如下方式分配,即所有无线设备同时进行发送或接收。有选择地把多个时隙“组合”在一起,使得对单个用户来说或者对作为一组的所有用户来说,都可以得到最佳的吞吐量。在具备覆盖同一区域的多基站的系统中,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选择基站,即最好把具备基本上相同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不对称性的终端连接到相同的基站上。
一方面,本申请人的发明提供在通信系统内的通信链路中分配时隙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在一个多无线设备基站和多个远端终端之间实施通信链路,其中每个远端终端要求特定的带宽比,该方法包括步骤(a)按照基于各个远端终端所要求的带宽比的递减顺序,顺序地给远端终端分配以可用的基站无线设备,以及(b)可用基站无线设备被分配给第一个远端终端之后,再按照基于各个远端终端所要求的带宽比的递减顺序,把剩余的远端终端分配给基站无线设备,但是设备的顺序要与步骤(a)中实施的顺序相反。
另一方面,本申请人的发明提供在通信系统内的通信链路中分配时隙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在一个多无线设备基站和多个远端终端之间实施通信链路,其中每个远端终端要求特定的带宽比,该方法包括步骤(a)判定支持远端终端传输要求所需要的基站无线设备的最小数量,以及(b)按照基于各个远端终端所要求的带宽比的递减顺序,顺序地把远端终端分配给从步骤(a)中所计算得到的最小数量的基站中所选择出来的可用基站无线设备,以及(c)可用基站无线设备被分配给第一个远端终端之后,再按照基于各个远端终端所要求的带宽比的递减顺序,把剩余的远端终端分配给基站无线设备,但是设备的顺序要与步骤(b)中实施的顺序相反。
再另一方面,本申请人的发明提供通信系统。该系统内包括具备用于与远端终端建立通信链路的多个无线收发机在内的基站,多个远端终端,以及用于为基站范围内的多个远端终端分配无线收发机的控制器,其中该控制器根据一定的组合方案在基站无线设备中分配时隙,该组合方案可以实现多个基站无线设备通信链路中的发射和接收的定时同步。
附图简述通过参考附图,阅读发明描述,可以理解本申请人的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TDD收发机的框图;图2说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具备基本上相同带宽的TDD信道;图3说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比为3∶1的TDD信道;图4说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比为1∶2的TDD信道;图5是TDD通信系统中多无线设备基站的框图;图6A和6B中描述了支持链路带宽比分别为3∶1和2∶1的两个用户的基站的实例;图7A和7B中描述了支持链路带宽比分别为3∶1、2∶1和4∶1的三个用户的多无线设备基站的实例;图8A和8B中描述了支持链路带宽比分别为3∶1、2∶1和1∶1的三个用户的多无线设备基站的实例;图9A和9B中描述了支持链路带宽比为3∶1和2∶1、具备多时隙分组的两个用户的基站的实例;
图10A和10B中描述了使整体效率最优化的时隙分配方法的实例;图10C和10D描述了支持相反带宽比的时隙分配方法的实例;图11A、11B和11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人的发明的时隙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图12A和12B描述了帧长为十四时隙的时隙分配方法的实例;图13中说明了采用本申请人的发明的宏观资源分配方法的通信系统;以及图14是根据本申请人的发明的宏观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当涉及到提供数据业务时,由于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分配和重新分配载波信号时隙,使得可以在系统用户之间动态地分配和重新分配带宽,因此根据本申请人的发明的TDD通信系统可以具备较大的灵活性。
图1中给出TDD无线设备100的硬件结构的实例。由于发射和接收操作发生在不同时刻,因此可以采用相同的电路用于实施两种操作,结果就是得到一个简单的无线设备。无线设备的确可以实施为单一集成电路或芯片,参见题为“A One-Chip Radio(单芯片无线设备)”的美国专利申请No.08/803,392中所描述的实例。
从图1的简化描述中可以看到,无线设备100发射的信息(TX信息)传递到调制器102,其中根据系统所采用的格式和接入技术,利用TX信息去调制由压控振荡器(VCO)104所提供的更高频载波信号。然后典型地,由功率放大器(PA)106去提高调制器102生成的调制载波的幅度,并且将其输出信号提供给适当的天线108用于发射。可以理解到,TX信息一般会按照纠错码来编码以及如果可能的话,还有可以按照保密码来编码。前向纠错和扰码都是蜂窝无线电话技术内已知的技术,所以不需要在此进行更加详细地描述。当不进行发射时,天线108接收由其它系统用户发射的调制载波信号部分,并且将其提供给低噪声放大器(LNA)110,后者增加接收部分的幅度,而不添加大的噪声,并且把经过放大的调制载波信号提供给混频器112。在由VCO 104所提供的本地振荡器信号的基础上,通过一个被称作外差的处理过程,由混频器112去除接收到的载波信号,并且把结果得到的信号提供给合作生成接收信息(RX信息)的信道滤波器114及解调器116。本质上讲,RX信息应该是其它用户所发送的调制载波信号的TX信息的副本。如果TX信息被编码以及/或者加扰,则RX信息被传送到用户或者其它处理设备之前,也要对其进行相应地译码以及/或者解扰。根据控制器(没有画出)所提供的控制信号,可以精确地设置VCO104所生成信号的频率。
如上所述,采用数字调制的无线系统通常具备被分割为连续时隙的载波信号。图2中描述了包含基站BS和移动台MS在内的TDD系统的时隙结构,其中BS和MS交替进行发射和接收。可以在每个时隙内发送包含一系列信息比特的分组或脉冲串。连续时隙可以由游动下标k来标识,并且时隙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可以由F_k、G_k等来标识,其中F和G表示不同的跳跃序列。某些通信系统采用的分组中可以承载30-300字节的信息。原则上讲,在TDD系统中,可以对每个时隙做出判定,是采用该时隙发射或是采用该时隙接收。此外,用于每个时隙的载波频率可以是出现在通信系统所占用频谱内的任意有效频率。对于多种常规TDD系统来说,一个时隙内使用的载波频率F_k一般与下一时隙中使用的载波频率F_k+1保持相同,也就是说BS和MS之间的所有发射和接收都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对于更加高级的系统来说,一个时隙内使用的载波频率F_k一般不同于下一时隙内使用的载波频率F_k+1,也就是说可以为每个时隙选择不同的载波频率。在这些更高级的系统中,发送者和接收者处的无线设备根据商定的跳跃序列(一般是伪随机的)进行同步跳跃。
当无线设备按图2所示交替进行发射和接收时,如果在两个链路中使用相同类型的分组(例如相同的纠错编码等),则上行链路带宽与下行链路带宽相等。这导致对称或平衡的链路。根据本申请人的发明,可能改变TDD系统中的这种平衡状态,以一个传输方向上的带宽为代价,增加另一方向上的带宽。这一点在图3中给出说明,其中描述了下行链路(从BS到MS)带宽是上行链路带宽3倍的时隙结构,即链路带宽比是3∶1。本质上讲,分配给下行链路时隙(例如使用载波频率F_k,F_k+1,F_k+2的时隙)的数量可以是上行链路时隙(例如使用载波频率F_k+3的时隙)的3倍。
当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带宽最好还是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各自业务的要求来确定。对于语音业务来说,由于预期通话双方各占据一半的通话时间,两者占用的带宽是相同的,因此一般期望对称或平衡链路,带宽比为1∶1。然而很自然,数据应用一般倾向于使用非平衡链路;例如对客户-服务器应用业务来说,通常在服务器-客户方向上要求更多的带宽,其原因在于另一方向上的信息流通常只是低速率控制信息。TDD通信系统可以快速地实施非平衡业务,并且由于同一业务在不同时刻会要求不同的带宽分配,因此还可以动态实施带宽分配。例如,在某一时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带宽比可以是图3所示的3∶1,但是在另一时刻,带宽比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1∶2。根据本申请人的发明,动态带宽分配是TDD系统的很大强项。应该可以理解到,TDD系统也可以通过(动态)分配带宽,为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分配相同数量的时隙去支持对称业务(例如从图2中可以看到带宽比为1∶1)。
通过图5中所示的多无线设备基站500,可以为多个不同的连接同时实现这种可变的带宽分配。可以理解到,本申请人的发明的多无线设备配置不限于基站,还可以用于远端终端。在图5中,多无线设备基站500中包括N个独立的、显示为共同处在同一设备中的无线设备502-1,502-2,...,502-N。N个独立无线设备中的每个设备都可以按图1中所描述的无线设备100进行配置,但实际上,期望某些或者所有N个无线设备502可以共享多个部件。试举一例,尽管图5中描述为N个无线设备502中的每个设备都配备独立的天线504-1,504-2,...,504-N,但是多无线设备基站中的所有N个无线设备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天线。另举一例,可以在若干或者所有N个无线设备中共享使用对传输信号电平起提高作用的功率放大器。
无线设备502对控制器506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进行响应,该控制器可以被描述为介于无线设备和通信系统其它部分之间的输入/输出(I/O)接口,例如参考图13更加详细地描述的基站控制器。按照如下的详细描述,控制器506可以根据远端终端所期望的下行/上行链路带宽比,在基站控制范围之内的远端终端之间分配无线设备502。等效来看,控制器506把处于控制范围中的终端所期望的带宽比组合在无线设备502可用的全部带宽之内。相应地,无线设备502向控制器506提供信息信号,适用于控制器去解决一般已知类型的组合问题。当然可以理解到,响应于动态的业务要求,控制器可以实施动态分配和指定,远端终端的初始业务要求可以由终端和基站之间的初始协商来确定,并且终端业务要求的变化要经历另一次协商。应该理解到控制器506可以是可编程处理器或者适于配置执行下述分配方法的其它逻辑电路。实际上,控制器能够为预先确定的一组用户和业务要求而引入一个预定分配的查找表。
利用TDMA,单一无线基站能够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时隙,以支持多个用户。图6A和6B中描述了包含基站BS和两个远端终端MS_A、MS_B在内的通信系统中,这种操作的示范时隙结构。如不同长度的垂直箭头所指示的,系统已为移动台MS_A、MS_B分配不同的时隙,并且在这两个图中,MS_A和MS_B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带宽比分别为3∶1和2∶1。可以理解到,任意特定上行链路的时隙通常不需要立即出现在相应下行链路的时隙之后(或之前)。图6A中给出如下这种情况,即BS和MS_A交换双方向的时隙组,之后BS和MS_B再交换双方向的时隙组等,也就是链路比在3∶1和2∶1之间交替。在图6B中,两个下行链路连续出现,然后两个上行链路再连续出现,等等,通过连续下行链路时隙的个数除以随后立即出现的连续上行链路时隙的个数来评估带宽比,可以认为这样的组合类型的带宽比就是5∶2。应该认识到,图6A和6B中给出的MS_A和MS_B有相同的吞吐量性能。
按照图6A和6B的描述,尽管基站可以为多个用户采用类似图1中所描述的单一无线设备,但是单一无线设备的带宽很快就会被耗尽,特别是当要求高速率数据业务时。通过为同一基站添加其它无线设备,并且为其中一个不同的无线设备分配不同的用户,可以增加带宽。从图7A和7B中可以看到这一点,其中给出图6A和6B的增强时隙结构,这里基站内包含两个无线设备RAD1、RAD2,并且添加了第三个远端终端MS_C。在图7A中,无线设备RAD1完全被具备与图6A中的相同结构的链路所占用,并且在图7B中,无线设备RAD1完全被具备与图6B中的相同结构的链路所占用,因此第三终端MS_C需要有第二无线设备RAD2。根据本申请人的发明,远端终端的业务要求被组合在无线设备内。
为了帮助理解这类组合问题的某些约束条件,可以考虑如下实例,其中终端MS_C要求的业务带宽比为4∶1,而终端MS_A和MS_B的业务要求如照图6A所示。如果必须将无线设备RAD1和RAD2的业务按照如下方式组织,即两个无线设备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则可以看出这并不是图7A中所示的情况,其中给出RAD1和RAD2的对齐时隙。由于两个无线设备所使用的跳频序列不一定是相同的,即F_k≠G_k,因此至少可能有如下情况,即由于无线设备不同时发送相同的载波频率,从而它们不会相互干扰。
然而,当一个无线设备进行发射而另一个设备进行接收时,RAD1和RAD2就会在粗虚线箭头所指示的时隙内造成相互干扰。例如图7A中最左边的粗虚线箭头就给出了无线设备RAD1正在进行接收而无线设备RAD2正在进行发射的时隙。在这些时隙内,由于基站发射的信号功率电平对于短距离系统来说典型为毫瓦范围,而对于远距离系统来说可以高达几千瓦,但基站从远端终端所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在纳瓦到皮瓦的范围内,因此RAD1和RAD2都不能从MS_A、MS_B和MS_C中任何一个接收数据。这样,如果基站发射机和远端终端同时进行发射,则即使是当F_k≠G_k时,只要基站无线设备使用相同的频带,基站接收机就会被其附近发射机泄漏的信号所掩没,这一干扰信号的幅度要比移动终端的信号高出多个数量级。
为了避免使基站接收机看不到远端终端的信号,RAD1和RAD2的发射和接收必须要保持同步,但是不能改变RAD2的定时,这样就可以提供所需要的业务,并且决不会出现这种干扰状况。本申请人的发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在第一实施例中,需要有选择地调度发射和接收,使得能够为所有远端终端(上述实例中的三个终端)提供服务,而不会遇到上述的问题。为了清楚地说明,考虑图6B中描述的业务和时隙配置,并且令RAD1根据图7B中的说明相应地进行操作。从图7B可以看到,只要为RAD2的时隙结构中添加两个额外未使用的时隙,RAD2就可以为MS_C提供4∶1的带宽比业务,而不会干扰到RAD1。如上参考图6B所述,RAD1的时隙结构的整体带宽比为5∶2,并且通过为RAD2附加额外时隙或者补充RAD2的时隙结构,使其从MS_C所要求的带宽比4∶1变为5∶2。这样,多无线设备基站中不同无线设备的发射和接收应按如下方式调度,即使得不同无线设备的整体带宽比是相同的,并且不同无线设备的发射和接收发生在相同的时隙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安排的代价就是降低了到MS_C的吞吐量,即RAD2和MS_C之间的链路在部分时间内是空闲的。在图7B中所示的实例中,只使用了最大吞吐量的5/7,以提供MS_C所请求的4∶1的带宽比业务(当所有时隙被占用时,可以获得最大链路吞吐量)。由于当无线设备已根据本申请人的发明调度发射和接收时,到一个用户(例如MS_C)的吞吐量总要小于链路的最大容量,因此当把用户分配给无线设备时,在考虑用户期望带宽比的同时,最好还要考虑用户可接受的最小吞吐量。
在本申请人的发明的另一操作实例中,假设用户MS_C期望使用平衡链路,即1∶1的带宽比。从图6A中描述的时隙配置开始,可以按照图8A中所示来调节MS_C;从图6B的时隙配置开始,可以按照图8B中所示来调节MS_C。在图8A和8B中,把MS_C分配给RAD2,并且调度RAD2的发射和接收以分别与RAD1的发射和接收相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在RAD2的结构中出现三个额外的空闲时隙,并且用户MS_C只使用了最大链路吞吐量的4/7。
从图8A和8B可以理解到,只要无线设备的发射和接收相一致,这种额外时隙的特定布置就不是关键的。这样,例如在图8A中,在对应载波频率G_k+2的时隙中发送的TX信息也可以在对应载波频率G_k、G_k+1的额外时隙中的任意时隙中进行发送,于是G_k+2时隙也可以是额外发射时隙中的一个。
尽管就用户MS_A和MS_B的吞吐量和带宽而言,图8A和图8B中所描述的时隙结构会导致相同的结果,但是目前它被确信对于按照图6B、7B和8B中的描述来绑定或集合尽可能多的发射和接收时隙是优选的。在无线设备中的新用户及其期望带宽比分配方面,集合时隙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当按如下更加详细的描述来使用多时隙分组时。多无线设备基站500中的控制器506集合并且分配时隙和用户。
前面的描述是针对单一时隙分组而言,也就是说每个分组能够在一个时隙周期内被发送,而且还可以有某些可能允许的保护时间。为了提高连接的吞吐量,使用多时隙分组是有好处的,例如在蓝牙系统中就是按照此方式进行操作。多时隙分组通过降低连接的开销(例如分组头和保护时间与分组净荷的比值),而产生较高的吞吐量。这一点在分别与图6A、6B相对应的图9A、9B中有描述,其中说明在从无线设备RAD1到终端MS_A和终端MS_B的连接中,使用多时隙分组去获得更高的吞吐量。在图9A和9B中,无线设备RAD1向终端MS_A发送三时隙分组,并且向终端MS_B发送二时隙分组,终端向无线设备发送单时隙分组。这种安排与图6A、6B中的终端所请求的3∶1和2∶1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带宽比相一致。
应该注意到图9A和9B中指出,每个多时隙分组只在一个载波频率上被发送,该载波频率可以从基于多时隙分组开始的时隙的跳频序列来确定。例如,用于MS_A的第一TX时隙(图9A中最左边)使用载波频率F_k,而下一用于MS_B的TX时隙使用载波频率F_k+4。由于可以简化通信系统,使得发射机和接收机不必在分组间隔内进行重新调谐(要求使用前同步信号进行重新同步),而且还因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不必跟踪最后所使用的载波频率,因此为多时隙分组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并且根据单一时隙跳频序列判定载波频率是有好处的。然而应该理解到,其它的安排(例如无论分组时隙长度如何,都根据分组索引的预定序列来为分组分配载波频率)也是可能的。
比较图9A和9B,可以看到由于图9B中所描述的时隙结构(其中TX和RX时隙分别集合)最多可以允许使用长度为五时隙的多时隙分组,而图9A中的结构最多只允许使用长度为三时隙的多时隙分组,因此图9B中的结构是优选的。较长的时隙长度可以使通信系统动态调整到远端终端的可变带宽要求的灵活性最大化。
如果存在多个可用的载波频率,则存在多种为远端终端集合和分配时隙的方式。可以理解到,对于单一基站来说,其任务就是为联合组合问题查找解决方案,这类似于流行的Tetris游戏。如果存在N项业务(用户)和K个无线设备,则需要考虑KN/K或KN-1种可能的组合,通常希望可以找到能够产生最佳整体效率(即未使用的时隙个数最少)的组合方式。然而,整体效率最大化并不一定是组合问题唯一的约束或者限制条件;例如,还可以要求一个或多个用户具备预定的带宽。
存在多种方式来解决这类组合问题,可以呈现在例如蜂窝无线电话的动态或自适应信道分配领域内。一种方式就是简单地执行穷尽搜索,测试所有可能的组合。当组合数量非常大时,其它类似“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的方法则会具备更大的吸引力。“模拟退火”方法是一种公知技术对以下问题的广泛应用,即例如在William M.Spears的“Simulated Annealing for HardSatisfiability Problem(严格可满足性问题的模拟退火)”中(在David S.Johnson和Michael A.Trick(eds)的“Cliques,Coloring,and SatisfiablilitySecond DIMACS Implementationchallenge”1996年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美国数学学会),DIMACS Series in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TheoreticalComputer Science(离散数学和理论计算科学DIMACS系列),第26卷,533-588页中)所描述的严格可满足性问题。根据本申请人的发明,分配方法将其分配基于各个用户所设置的准则。在随后的描述中,对若干分配方法给出描述并且加以评估。
在第一方法中,令通信系统使用隙分配不受成帧结构限制的链路格式。这种通信系统的实例就是蓝牙系统,其中参与通信会话的收发机之一是主单元,可以独立于其它单元内的任意其它会话,完全自由地为该会话分配时隙。此外,令系统中包含多无线设备基站,其中具备三个无线设备,以及五个具备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带宽比分别为6∶1、5∶1、4∶1、3∶1、2∶1的远端用户A、B、C、D和E。
第一方法的目标是要按照图10A中说明的实例,通过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使用基站中的所有无线设备,来实现系统效率或整体吞吐量的最大化。第一方法的流程图在图11A中给出描述。第一方法的第一步1100就是按照所要求带宽比递减的顺序,把远端单元逐一分配给基站可用的无线设备。在该实例中,第一步1100可以导致把要求最大带宽比(6∶1)的单元A分配给无线设备当中的第一设备(例如RAD1),并且还导致把要求第二大带宽比(5∶1)的单元B分配给无线设备中的第二设备(例如RAD2),而且还导致把要求剩下的下一个最大带宽比(4∶1)的单元C分配给最后剩余的可用无线设备(例如RAD3)。在第一方法中执行完第一步1100之后,基站内的每个无线设备都分别被分配了一个相应的远端单元。
第一方法的下一步1102就是按照所要求带宽比递减的顺序,把剩余的远端单元逐一分配给基站无线设备,但是其中设备的顺序要与步骤1100中的顺序相反。在该实例中,步骤1102导致把要求剩下的下一最大带宽比(3∶1)的单元D分配给无线设备RAD3,并且导致把要求最后剩下的带宽比(2∶1)的单元E分配给无线设备RAD2。
总之,以实现整体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去解决组合问题会导致如下的操作,即按照带宽比递减的顺序,把远端终端分配给按照“之型顺序”排列的无线设备,即RAD1、RAD2、...、RADN-1、RADN、RADN、RADN-1、...、RAD2、RAD1、RAD1、RAD2...。这样,如果该实例中存在每个带宽比都为1∶1的单元F、G和H,则单元F会被分配给无线设备RAD1,单元G会被分配给无线设备RAD1,而且单元H会被分配给无线设备RAD2。(值得逐注意的是,具备相同业务要求的终端可以相互交换。)参考图10A,该实例中每个多时隙TX(下行)分组都有相应的RX(上行)分组,而且图中还给出这些分组在时间上被聚合起来构成帧。例如,无线设备RAD2分别向远端单元E、B发送TX分组2E、5B(数字2和5表示TX分组的时隙长度),然后从这两个单元接收一个时隙长度的RX分组E、B。如图10A所示,第一方法中在无线设备RAD1-RAD3上组合远端单元A-E,会导致生成九时隙的有效帧长度,恰好是七个TX时隙和两个RX时隙之和,而且整体带宽比是7∶2。无线设备RAD1中的两个时隙没有被使用(由阴影标识)。只要用户的带宽要求保持相同,就可以连续地重复这种有效帧,并且这样分配的效率为(3×9-2)/(3×9)=25/27。(如果使用所有时隙,则效率为27/27或1,而且整体吞吐量是最大。)由于有效帧可以根据触发重新应用分配方法的用户带宽要求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些有效的帧是“动态”的。
假设系统应该实现特定远端单元吞吐量的最大化,而不是考虑整体吞吐量的最大化。在该第二实例中,令无线设备的数量和远端单元的数量都与以上描述实例中的数量相同,并且令远端单元所要求的带宽比也与该实例中的相同,但是令带宽比为2∶1的单元E请求最大的吞吐量。图10B中描述了远端单元和时隙的最佳分配,并且图11B的流程图中所说明的第二分配方法可以产生这种分配。
第二方法中的第一步1110把要求最大吞吐量的远端单元分配给无线设备中的一个设备,这一被分配的无线设备专用于该远端单元。在该实例中,令无线设备RAD1被分配给并且专用于单元E。对剩余无线设备和远端单元来说,第二方法中的下一步与第一方法中的下一步相同。第二方法的第二步1112中,按照所要求带宽比递减的顺序,逐一把剩余的远端单元分配给剩余可用的基站无线设备,并且如果需要的话,第二方法的第三步1114也按照所要求带宽比递减的顺序,逐一把剩余的远端单元分配给基站无线设备,但是无线设备的顺序与步骤1112中的顺序相反。
图10B中描述了由第二方法产生的分配,其中给出无线设备RAD1上的远端单元E、无线设备RAD2上的单元A、D以及无线设备RAD3上的单元B、C。可以理解到,在步骤1112中首先选择无线设备RAD2,就可以得到所描述的分配。这种分配的总体帧长度是10TX+5RX=15个时隙,整个带宽比是10∶5。值得注意的是,无线设备RAD2、RAD3中的每个设备中都具备四个未使用的时隙,这样整体效率被降低到(3×15-8)/(3×15)=37/45,但是用户E的单独吞吐量从图10A中的3/9增加到图10B中的1(最大值)。
由于远端单元可以动态地改变其所要求的带宽比,现在考虑第三实例,其中上述实例中的远端单元D将其所要求的带宽比从3∶1改变为1∶3,并且至少远端单元D处于至少两个基站的范围内。这可以由第三分配方法来处理,其中具有相反带宽比(例如N∶1和1∶N)的远端单元被分配给单独基站中的单独无线设备。图10C中描述了第三方法产生的分配,并且在图11C中描述了第三方法的流程图。这属于“宏观资源分配”的问题,并且随后参考图13、14更加详细地进行描述。
在第三实例中,除了无线设备RAD1处于一个基站中,无线设备RAD2、RAD3处于另一基站中,而且远端单元D要求1∶3的带宽比之外,令无线设备和远端单元的数量与第一实例中的数量相同,并且令远端单元所要求的带宽比也与该实例的相同。这种第三方法中的第一步1120(在图11C的流程图中说明)识别任何带宽比为1∶x的远端单元,并且将其分配给打算处理这种单元的基站和无线设备。假设基站无线设备RAD1被分配给带宽比为1∶x的远端单元,这样就把远端单元D分配给RAD1,而不是无线设备RAD2和RAD3中的一个。第三方法的下一步1122、1124中,按照上述第一方法(或甚至是第二方法),把剩余远端单元(带宽比为x∶1)分配给为这种比值选择的基站无线设备。图10C中给出利用第一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且这种分配的整体帧长度是十二时隙,而且由于无线设备RAD1中存在八个未用(TX)时隙,无线设备RAD2中存在两个未用的时隙,以及无线设备RAD3中存在一个未用时隙,因此总体效率为(3×12-11)/(3×12)=25/36。
可以理解到,如果更多远端单元所要求的带宽比为1∶x,则它们都将被分配给无线设备RAD1,或者分配给保留用于这种远端单元的附加无线设备,并且可以根据上述的第一或第二方法,在保留的无线设备中分配那些单元。实际上,第三实例可以被视作如下这种情况,即其中两个无线设备被保留用于带宽比为x∶1的远端单元,并且在保留的无线设备中分配那些远端单元。
图10D中描述了针对单一基站的不同分配,其中给出同一无线设备RAD1上的带宽比为5∶1的远端单元B以及带宽比为1∶3的远端单元D。这种分配的总体帧长度是10个时隙,而不是图10C中的12个时隙,总体效率为25/30,并且基站的总体带宽比为6∶4。
总之,如果时隙分配中没有限制(即没有帧限制),并且单个远端单元也没有特殊的吞吐量要求,则通过分配远端单元,使得总体帧长度(即无线设备中TX和RX时隙的总数量)最小化,就可以实现总体效率的最优化。(比较图10C、10D。)这也会如图10A和10B中所示,自动去利用所有可用的无线设备。
可以注意到,如果不必要求帧长度最小化,则可能通过扩展某些用户的TX和RX周期,但同时维持该用户的带宽比,以实现总体效率的最优化。为了说明这一点,假设系统中包括两个无线设备,以及带宽比分别为5∶1和3∶1的两个远端用户。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用户分配给不同的无线设备,则在帧长度为6时隙时(由带宽比为5∶1的用户确定)的总体效率为10/12。查看带宽比为3∶1的用户的连续帧对,允许考虑该用户为有6∶2的带宽比。把5∶1带宽比用户和6∶2带宽比用户分配给不同无线设备,导致帧长度为8个时隙时(由6∶2带宽比“用户”确定),总体效率为14/16。总体效率增加了,并且享有最大吞吐量的用户改变了。
由于可能组合数量增加,因此放松最小帧长度的限制条件会增加组合问题的数量。为了控制这种增长,也可以提出其它限制条件,例如提高帧长度所引入时延的门限,或者瞬时分组业务的统计量(消息长度和暂停)。可以理解到,如上述所提到的,这类组合的组合问题是公知的,并且本申请中所给出的特定解决方案都作为示范说明,而不限制本申请。
假设通信系统内具有固定的帧长度,而不是如上述实例中那样总体帧长度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多数常规蜂窝无线系统都是有固定帧长度。例如在DECT系统中,每一帧内包括24个时隙,并且24个时隙当中的每个时隙都可以任意被选择用作TX或RX时隙。在这种具备固定长度帧的系统中,存在两种为基站无线设备分配远端单元的可选方法。
在第一方法中,把尽可能多的单元分配给尽可能少的无线设备。第一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保留尽可能多的可用无线设备,但是系统的总体带宽比基本上是固定的。图12A是通信系统中采用第一方法而产生的时隙分配实例,其中包括具备三个无线设备的基站,以及五个带宽比与上述实例相同的远端单元A-E,并且具备14时隙的固定帧长度。在图12A的分配中,每14个时隙的帧中包括11个TX时隙以及3个RX时隙,并且所有五个用户A-E仅仅可以被分配给两个无线设备。利用这一方法,只要遵循现有固定的11∶3的总体带宽比,剩余的无线设备(实例中的RAD3)就可用于分配给附加的用户。
保留尽可能多的可用无线设备并且生成图12A所示分配的组合方法可以开始首先注意到所要求TX和RX时隙的总数量,除以帧长度(以时隙为单位),并且取整数,由此可以判定所需无线设备的最小数量。在这一实例中,总共25个时隙(20个TX和5个RX)必须被分布到14时隙帧内,因此为了提供这些时隙,需要至少使用两个无线设备。随后按照所要求带宽比递减的顺序,把用户分配给无线设备。这样,要求最大带宽比的用户被分配给无线设备当中的一个设备(图12A中,用户A被分配给RAD1),然后为该无线设备考虑下一个最大带宽比的用户。该实例中,在14时隙帧准则下,不能把单元B分配给无线设备RAD1,因此单元B被分配给无线设备RAD2,并且为无线设备RAD1考虑单元C。继续执行这一过程可以产生图12A所描述的分配。
对固定帧长度系统来说,第二分配方法不象第一方法中那样固定总体带宽比,而是使用所有的可用基站无线设备。图12B中给出在如上述实例的通信系统内,采用第二方法而导致的时隙分配实例。可以看到,所有无线设备RAD1、RAD2、RAD3都被使用,并且总体带宽比不是固定的11∶3,而是取决于第一TX时隙的定位(由说明分离TX时隙和RX时隙的虚线如何移动的箭头指示),在7∶7到12∶2之间进行变化。这样,如果在基站内提供第四无线设备RAD4,则无线设备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其带宽比的基础上选择远端单元。
上述描述针对一个基站以及若干远端用户,每个用户都有其各自的带宽比要求。还可以理解到,本申请人的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通信系统,而是同样适用于提供对等连接的通信系统,其中每个连接都可以承载各个具备各自带宽比要求的业务。在这种通信系统中,可以存在一个远端用户,而不是(或者除)若干用户,而且该用户要求连接中不同信道所支持的若干业务。
在上述描述中,时隙分配的若干方法以及用户分配(业务调度和打包)都是在具有单一基站的通信系统环境中描述的。这也可以被称作“微观资源分配”。随后的描述中考虑具备一个以上基站的通信系统内的时隙分配和用户分配。这也可以被称作“宏观资源分配”。当然,可以理解到,当结合本申请人的微观和宏观资源分配过程时,可以获得实际通信系统的最佳性能。
在利用多个基站覆盖“热点地区”(即期望大带宽的地区)使得远端终端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基站的信号的通信系统内,宏观资源分配特别有用。图13中描述了这种通信系统,其中给出安置在由小区交会区域覆盖的“热点地区”内,或者分别对应于各个基站BS1、BS2、BS3、BS4的覆盖区域1302-1、1302-2、1302-3、1302-4内的远端终端MS_A。实际上,远端终端锁定到所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基站信号,如图13中描述的BS1。这通常都与对远端终端来说具备最小路径损耗的基站相对应,并且因而看起来可以提供具备最大信噪比的连接。
然而,在使用自适应信道分配的系统(例如上述引入和引用的美国专利No.5491837),或使用非协调跳频的系统(例如上述引用的蓝牙系统)中,锁定到最强基站并不一定是最佳的。实际上,远端终端期望连接到能够提供最大TDD带宽的基站,而不是接收到的信号最强的基站。(这当然取决于远端终端所要求的业务。)下面描述本申请人宏观资源分配过程。
可以预见到,远端单元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处于空闲模式(也被称作暂停或待机模式),此时终端的功率消耗非常低,并且终端还被锁定到最强接收基站的控制信道或信标信道。在空闲模式中,终端在多数时间内都处于“睡眠”中,但也会以周期性的间隔“醒来”,以监听控制或信标信道,实现它自已与基站的重新同步,并且判定它是否有任何等待的寻呼消息。如果期望建立连接(由基站或者远端终端发起),则要在远端终端和该终端锁定的基站之间进行初始连接,通过这一连接交换初始消息,尤其用于协商所要求的业务类型。特别的是,还可以协商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的带宽比。该信息有利地由基站发送给基站控制器(BSC),该BSC了解由远端终端邻近的基站所支持的所有连接。这种系统在1999年3月19日提交的,题为“非协调跳频蜂窝系统”的美国专利申请No.09/272,212中给出描述,在此引入作为参考。图13中给出了连接到基站BS1、BS2、BS3、BS4的BSC。
出于上述原因,具备多无线设备的基站(参见图5)在为所请求的连接分配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时,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根据本申请人的宏观资源分配方法(在图14的流程图中说明)中的第一步1402,BSC查找完全空闲的基站,或者正在处理与所请求的连接具备相同下行/上行链路带宽比的连接的基站。图13中描述被请求连接的带宽比为4∶1,而基站BS1、BS2、BS3、BS4分别支持5∶1、3∶1、1∶3、8∶1的带宽比。特别是,在通过到每个基站的信令连接提供给BSC的信息的基础上,BSC搜索可以支持所请求业务而不会违背TDD要求的基站。如果“新”终端MS_A已经请求带宽比为5∶1的链路,则由于基站BS1已经可以支持带宽比为5∶1的业务,因此很明显,会选择基站BS1去支持该链路。
如果不能找到这种匹配的基站(步骤1404),则要么对所请求的业务进行重新协商(步骤1406),要么对基站之一中的一个或多个现有连接进行重新协商(步骤1408),以允许支持“新”终端。例如,如果“新”终端MS_A要求带宽比为4∶1的链路,则在该范围内没有支持这种特定带宽比的基站。因此步骤1406的结果是,终端MS_A可以连接到基站BS1或基站BS4,并且可以接受最大吞吐量分别降低到5/6或5/9。或者步骤1408的结果是,如果基站BS2或基站BS3所提供的业务允许降低吞吐量,则终端MS_A可以连接到BS2或BS3。(基站BS2中现有连接的吞吐量可以降低到4/5,或者基站BS3中的现有连接吞吐量可以降低到4/7;到终端MS_A的新连接可以获得高于5/7的吞吐量。)如果终端能够接受吞吐量的降低(步骤1406),则若基站中存在可用的无线设备,终端就可以自己决定继续连接到基站BS1或基站BS4,但是由于基站BS2和BS3的现有链路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BSC的干预,以继续连接到基站BS2或者基站BS3。
以上参考特定实施例来描述本申请人的发明,并且很明显,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除上述描述以外的形式实施。上述描述的特定实施例仅仅作说明之用,并且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当作限制。本申请人的发明的范围由随后的权利要求来决定,并且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和等效例都被包含于其中。
权利要求
1.在一个多无线设备基站和多个远端终端之间实施通信链路的通信系统中,其中每个远端终端要求特定的带宽比,在通信链路中分配时隙的方法中包括步骤(a)按照基于各个远端终端所要求的带宽比的递减顺序,顺序地把远端终端分配到可用的基站无线设备;以及(b)在可用基站无线设备已被分配给第一个远端终端之后,再按照基于各个远端终端所要求的带宽比的递减顺序,把剩余的远端终端分配给基站无线设备,但是设备的顺序要与步骤(a)中实现的顺序相反。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远端终端请求最大吞吐量;以及每个请求最大吞吐量的远端终端被分配给一个可用基站无线设备,并且从可用基站无线设备池中删除该无线设备。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请求特定预定带宽比的远端终端被分配给预定的基站无线设备,并且从可用基站无线设备池中删除该无线设备。
4.在一个多无线设备基站和多个远端终端之间实施通信链路的通信系统中,其中每个远端终端要求特定的带宽比,在通信链路中分配时隙的方法中包括步骤(a)判定支持远端终端传输要求所需要的基站无线设备的最小数量;(b)按照基于各个远端终端所要求的带宽比的递减顺序,顺序地把远端终端分配给从步骤(a)中所计算得到的最小数量的基站中选择出来的可用基站无线设备;以及(c)在可用基站无线设备已被分配给第一个远端终端之后,再按照基于各个远端终端所要求的带宽比的递减顺序,把剩余的远端终端分配给基站无线设备,但是设备的顺序要与步骤(b)中实现的顺序相反。
5.一种操作在一个多无线设备基站和多个远端终端之间实施通信链路的通信系统的方法,其中远端终端请求带宽比,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周期性地分析远端终端所请求的带宽比;以及(b)根据实现多个基站无线设备通信链路的发射和接收定时同步的组合方案,在基站无线设备中分配时隙。
6.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具备多个用于与远端终端建立通信链路的无线收发机的基站;多个远端终端;以及在基站范围内的多个远端终端间分配无线收发机的控制器,其中该控制器根据实现多个基站无线设备通信链路的发射和接收定时同步的组合方案在基站无线设备中分配时隙。
7.权利要求6的通信系统,还包括多个基站,每个基站内都包括多个用于与远端终端建立通信链路的无线收发机;以及用于在多个基站之间管理带宽分配的基站控制器。
全文摘要
本申请人的发明阐述了在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内用于资源管理和业务控制的系统和方法。多无线设备基站维持与多个远端终端的通信链路,其中每个终端请求特定的带宽比。控制器分析所请求的带宽比,并且根据实现多基站无线设备通信链路的发射和接收定时同步的组合方案,在基站无线设备中分配时隙。
文档编号H04M3/00GK1371582SQ00812024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5日
发明者J·哈尔特森 申请人: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