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话监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6620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电话监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移动电话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动电话监测器的发明思路及方法。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颖袖珍式移动电话监测器其特点是由报警指示灯、工作指示灯、开机按钮、关机按钮、备份研发按钮、蜂鸣器舱口等组成,该产品适用于民用民航飞行器监测移动电话用途,其目的是保证飞行安全。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如移动电话等,也掺入社会各个领域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移动电话的普及与推广,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民航客机上违规使用移动电话,造成干扰机上电子设备,威胁飞行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使民航乘务员处于防不胜防的境地,如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防止此类事故隐患导致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已被迫切提到日程上来。
本发明针对上述将会发生的类似情况,采取行之有效准确无误的技术手段尽早发现,及时制止乘客违规行为,使用物理手段对机上使用移动电话的状况进行监测,这样机上禁止使用移动电话就不再是说说而已了。众所周知,移动电话是通过无线电磁波来传送信息的,这里就有一个“电磁污染”问题,电磁波有天然干扰源,人为干扰源,移动电话称之为人为干扰源,由它发出的电磁波,都会对邻近的电子仪器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反过来说,移动电话工作时,电磁波功率大于等于31dbmw,向外四周发射很强的电磁波辐射,这样的强度足以距离它30厘米处工作着电脑显示器屏幕发生画面跳动。在诸多电磁波的干扰事故中,要数1967年“FORRESTAL”号航空母舰的损失最为惨重。由于舰载战机一枚导弹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而引发,击中邻近一架飞机,当即引起爆炸导致该舰27架战机摧毁,134名军人当场死亡,仅航空母舰本身的直接损失就高达7200万美元。据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我国民航共发生机上使用移动电话事件四起,2000年迄今已发生17起。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等于干扰了机载设备,威胁飞行安全。现代民航客机上配备有大量电子仪器设备,其中不乏非常精密,十分灵敏的,移动电话虽然小巧,但为了保证通话效果,发射率都不少于+31dbmw,是目前电磁辐射最强的民用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则更多,更强烈。
发明人根据上述事例说明的目的以呼吁有关部门对电子产品,特别是机上精密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EMC)的高度重视和关切之处,更重要的目的对移动电话监测器的发明思路及方法进行探索;根据发明人设计“顺风耳”移动电话监测器设计主导思想必须具有一部高灵敏度,可靠性高,高度集成,轻便小巧的电子监测设备,可以在10米距离范围内准确监测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工作必须发射无线电磁波,移动电话监测器可以接收到这种电磁波,并发出声光告警信号,所以,只要移动电话处于工作状态,就可以被监测到,由下列原理框图(说明书附图
)可见,移动电话监测器是一部纯碎的接收机,不发射任何电磁波信号,所以完全不会对接收机上电子设备造成任何干扰。
本发明是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其一监测器的宽带监测与抗干扰,移动电话为了提高用户的容量采用了多信道的,但很可能会使宽带工作的监测器误报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监测器采用了进口高性能声表面波滤波器,最大程度地滤除干扰信号,同时又保证手机信号的宽带最佳接收。另外还设有数字式抗干扰电路,能够有效抑制监测器频带内的瞬时干扰。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既保证了监测器的灵敏度,又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监测结果准确无误。其二兼容GSM900兆和1800兆频段,随着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迅猛增长,原有的GSM900兆频段已日渐拥挤,因此又开通了1800兆频段。这又给监测器的开发带来了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就是要兼容这两个频段。与手机的工作方式不同,监测器不只是能在这两个频段之一上工作,而是要同时监测这两个频段。因此,监测器不仅设有两套完整的900兆和1800兆接收放大电路,还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解决了两路接收机同时工作,互不影响的难题,同时又保证了监测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指标。其三监测器的供电,为了使监测器小巧、轻便,确定采用一节7#电池供电,而监测器的关键器件需要3V以上电压才能够正常工作。众所周知一般的手机都是采用3.6V至7.2V的充电电池供电,但体积、重量较大,价格更高达数百元,是不宜采用的。解决的方法是使用了国外最新低噪声电源变换器,将一节7#电池的1.5V电压转换成3.3V,给监测器供电。开发定型的监测器同袖珍寻呼机一样小巧,非常方便佩带。
移动电话监测器发明人的设计思路是接收并放大移动电话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触发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提示告警。由于移动电话是近几年才兴起的高新技术产品,使得监测器也必须采用相应的高新技术,在开发过程中遇到过不少技术难题;根据WTO世界贸易总协定已临近,遵照有关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公协,在设计移动电话监测器集成电路中,根据“布图设计(拓扑图)”要求,专利发明人创见之处把移动电话监测器集成电路制造者中不是常规的设计,通过技术攻关,利用军工技术手段以及结合国外最新资讯,这些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另外发明人首先考虑原材料进货渠道,制造是否便利,常规的多个元件和互连组合的元件价格是否适中,质量指示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制造费用多少,最终产品的适用性,从以上系列问题最终确定的最佳技术路线。
发明人以下结合对本发明“顺风耳”移动电话监测器,实际使用情况作进一步描述“顺风耳”移动电话监测器经过方案论证,技术设计,样机试制,模似试验以及60个航班的实飞定型试验等几个阶段的开发工作之后,现已基本定型,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完全满足准确可靠监测移动电话的需要,并符合相关飞行安全技术要求。证明上述的描述结论主要依据指国家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于2000年5月1日至10月10日期间对TSX-1型“顺风耳”移动电话监测器的使用性能、监测灵敏度、监测频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测试了电池低电压告警和待机及工作时间等情况,在探测器工作条件下对机上工作环境的影响和与机载电子设备的兼容性进行了测试,并在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大力帮助下,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试用。
现将检测情况描述如下一、检测项目及结果1、监测灵敏度A)监测距离开通TSX-1“顺风耳”移动电话监测器,使用性能良好的移动电话进行距离试验。实测表明监测器的可靠监测半径为10米,最大监测半径为30米。
B)漏警率在10米距离上使用移动电话进行开机、拔叫电话、接听电话试验、记录电磁波告警情况。
实测试验次数60次,监测器正确告警60次,漏警次数0次,漏警率0。
2、监测频率使用信号源模拟移动电话发射电磁波信号,并调整发射频率在890MHz至915MHz之间以及1710MHz至1785MHz之间变化,记录监测器告警情况。
实测890MHz至915MHz以及1710MHz以及1785MHz频率范围内,监测器正常。
3、对机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在监测器开机、待机工作状态下,靠近机载电子设备,试验证明监测器对机载电子设备的工作没有影响。
4、电池低电压告警用可调稳压电源监测器供电,逐渐降低供电电压,直到监测器告警,记录此时的供电电压及告警后电池低电压提示灯点亮的情况。
实测当供电电压降至1.02V时监测器告警,告警后电池低电压电压提示灯持续点亮。
5、待机及工作时间使用一节新的7#碱性高能电池供电,记录监测器在没有发出告警的情况下,自开机到出现电池低电压告警的待机时间。
实测待机时间为20小时。
权利要求
1. 一种移动电话监测器,是袖珍式的移动电话监测器,其特点是由报警指示灯、工作指示灯、开机按钮、关机按钮、备份研发按钮、蜂鸣器舱口等组成,适用于民用民航飞行器监测移动电话用途,其目的是保证飞行安全。
2. 根据
权利要求
1、所述的移动电话监测器,其特征是在于移动电话监测器的宽带监测与抗干扰(设有数字式抗干扰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监测频带内瞬时干扰。同时兼容两个频段(GSM900兆和1800兆频段)。
3. 根据
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移动电话监测器,进行拉距离试验,其探测范围可达半径10米,最大监测半径为30米。
4. 根据
权利要求
1、2、3所述的移动电话监测器,确定采用一节7#电池使用,而监测器的关键器件需要3V以上电压才能够正常工作。
5. 根据
权利要求
1、2、3、4所述的移动电话监测器,开发定型的监测器同袖珍寻呼机一样小巧,非常便于民航安全人员及乘务员佩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电话监测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所述的移动电话监测器是袖珍式的采用一节7号电池,3V以上电压进行工作。由报警指示灯、工作指示灯、开机按钮、关机按钮、备份研发按钮、蜂鸣器舱口等组成。产品适用于民用民航飞行器监测移动电话用途;其目的是保证飞行安全。该监测器进行拉距离试验,可靠监测半径为10米,最大监测半径为30米。监测器设有数字式抗干扰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监测频带内瞬时干扰,同时兼容两个频段(GSM900兆和1800兆频段)。
文档编号H04W24/00GK1310572SQ0110195
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9日
发明者杨京京, 李佩伟 申请人:李佩伟, 杨京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