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8907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机构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机构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机构借助多个反射机构,通过聚光机构,将来自通过光源照射的底稿的反射光会聚,将它们缩小,通过读取机构,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
背景技术
一般,在将来自底稿的图像缩小,对其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机构或图像读取装置中,为了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必须确保从下述位置,到图像传感器的规定的光路长度,该位置指与作为底稿宽度聚光机构的透镜和作为读取机构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等的图像传感器相对应的底稿读取位置。由此,在过去,在确保规定的光路长度方面,为了减小装置的整体体积,要采用多个反射镜等的反射机构,使来自底稿的反射光多次弯曲。
作为这样的已有的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读取机构,人们知道有日本第59259/1988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或日本第69915/1997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所描述的类型。这些图像读取机构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的图像面照射光;多个反射镜,该多个反射镜反射照射来自光源的光的上述底稿的反射光;聚光镜,该聚光镜用于通过上述反射镜,接收来自底稿的反射光,将其会聚;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将借助上述聚光镜反射的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
另外,在日本第59259/1988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描述的图像读取机构中,在聚光镜的上方,设置有一对反射镜,在该对反射镜之间,使来自底稿的反射光多次反射,由此确保规定的光路长度,同时使读取机构的整体体积减小。另外,在日本第69915/1997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文献中,在透镜的下方设置多个反射镜,通过使光路在透镜的下方弯曲,确保规定的光路的长度,同时使读取机构的整体体积减小。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已有的方法中,必须要求设置于透镜的上方或下方的反射镜,以及用于设置通过各反射镜弯曲的光路的空间,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故难于使图像读取机构的整体体积进一步减小,特别是难于使其厚度减小。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已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机构,该图像读取机构通过在聚光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形成往复通路的结构,使其整体体积减小,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该图像读取机构的图像读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进行照射;多个反射机构,该多个反射机构反射来自上述底稿的光;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将通过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会聚;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出光面的后方的聚光位置,上述光源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包括最终反射机构,该最终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将借助上述多个反射机构的,来自底稿的反射光朝向上述读取机构反射,该最终反射机构在其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通过上述读取机构的直线光路;往复反射机构,该往复反射机构在上述聚光机构和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与上述直线光路交叉的至少1个的往复光路。
按照由这样的方案形成的本发明,由于可设置往复反射机构,该往复反射机构在聚光机构和读取机构之间,形成与直线光路交叉的至少1个往复光路,故不必设置用于设置弯曲的光路的单独的空间,可使图像读取机构的整体体积减小。
此外,最好在上述聚光机构和读取机构之间,设置至少1个挡光部件,该挡光部件用于防止不需要的光射入上述读取机构的感光部,或者,最好设置覆盖上述读取机构的光的感光面的挡光部件。
由于采用这样的方案,在聚光机构与读取机构之间,设置往复通路,故对图像造成影响的不需要的光射入读取机构的感光部的可能性增加,但是能够使其减小。
还有,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进行照射;多个反射机构,该多个反射机构反射来自底稿的光;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会聚通过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出光面的后方的聚光位置,该图像读取机构包括最终反射机构,该最终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将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朝向上述读取机构反射,在其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通过上述聚光机构的直线光路;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包括第1反射机构,该第1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或下方,接收来自底稿的反射光,将其沿与上述直线光路基本保持平行的方向反射;往复反射机构,该往复反射机构接收来自上述第1反射机构的反射光,形成横切上述聚光机构和上述读取机构之间的直线光路的至少1个往复光路;第2反射机构,该第2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或下方中的,与上述第1反射机构相同的一侧,将来自上述往复反射机构的反射光朝向上述最终反射机构反射。
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案,与第1方案的发明相同,由于设置往复反射机构,该往复反射机构形成横切在聚光机构和读取机构之间的直线光路的至少1个往复光路,故不必设置用于使弯曲的光路的单独的空间,使图像读取机构的整体体积减小。另外,在直线光路的上方或下方,设置将来自底稿的反射光反射给往复反射机构的第1反射机构,在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或下方中的,与上述第1反射机构相同一侧,设置接收来自往复反射机构的反射光,将其反射给最终反射机构的第2反射机构,故可仅仅在聚光机构的上方或下方的一侧,形成基本上与直线光路保持平行的光路,另外使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体积减小。
另外,同样在此场合,由于将光源设置于聚光机构的出光面的前方,故可防止来自光源的光射入读取机构,可获得更加良好的图像数据。
此外,同样在此场合,最好在上述聚光机构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设置至少1个挡光部件,该挡光部件用于防止不需要的光射入上述读取机构的感光部,或最好设置覆盖上述读取机构的光的感光面的挡光部件。
还有,可通过下述方式,使图像读取装置本身的整体体积减小,该方式为使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图像读取机构为上述第1方案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该图像读取装置由用于支承底稿的稿台,以及用于对上述稿台上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机构形成。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的第1实例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安装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中的反射机构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为表示安装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内部的挡光部件的安装状态的,从斜上方看到的透视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的第2实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聚光机构的安装和调整法的透视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剖视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内部的透视图;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与底稿传送装置的传送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与各种复印机,传真机,电子设备连接而使用的图像扫描仪等的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进行具体描述。首先,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的第1实例进行较具体的描述。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的第1实例的剖视图。图2为从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的第1实例的透视图。图3为表示挡光部件的安装法的图像读取机构的透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读取机构2包括荧光灯,氙灯等的杆状光源的光源6,该光源6用于对底稿102的底稿面照射光;多个反射机构,该多个反射机构反射作为反射光的图像光,使图像光弯曲,改变行进方向,该反射光来自由上述光源6照射的上述底稿面;最终反射机构的反射镜24,该最终反射机构的反射镜24对来自上述多个反射机构的图像光进一步反射;聚光机构的聚光镜27,该聚光镜27用于将通过反射镜24接收的图像光会聚,进行成像;读取机构的图像传感器31,该读取机构的图像传感器31设置于聚光镜27的聚光位置,读取来自底稿的图像光。
上述多个反射机构由下述部件构成,该部件包括反射镜20(第1,第2反射机构),反射镜21(第3反射机构),反射镜22(第4反射机构),以及反射镜23(第5反射机构),反射镜21~23构成形成往复光路的往复反射机构。在这里,在本发明中,反射镜20~23,以及反射镜24指用于改变棱镜等的光路方向的类型的含义。另外,往复光路指从后面将要描述的直线光路L1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行进后再次返回到下方侧的光路,或从后面将要描述的直线光路L1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行进后再次返回到上方侧的光路,在本实施例中,其适合采用前者的场合的类型。
聚光镜27为一体的透镜组件(参照图5),该透镜组件由透镜保持件27a,以及接纳于该透镜保持件27a中的至少1个透镜27b形成。
上述图像传感器31由排式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设置于聚光镜27的出光面81的后方的聚光镜27的聚光(成像)位置,具有CCD等的多个光电转换元件,将从底稿反射的图像光转换为电信号。该图像传感器31支承于传感器主板32(支承机构)上,在该传感器主板32上,放置有进行来自图像传感器31的电信号的放大,整形的元件,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元件等,来自底稿的图像光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与传感器主板32连接的信号电缆8,传送到图像读取机构2的外部。另外,如图2,图3所示,光源6,反射镜20~24,聚光镜27和传感器主板32通过下述公知的一般方式,固定支承于由树脂等模制的支承体的机构支架26上,形成一体的图像读取机构2,该公知方式采用螺钉等的安装机构。
光源6如图1所示,设置于聚光镜27的入射面82的前方,聚光镜27处于设置于图像传感器31和光源6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防止来自光源6的光束直接射入图像传感器31,可抑制重影等的危害,另外,可减小由于通过光源6的热量,图像传感器31的温度上升而造成的误动作等情况。
在这里,通过图5,对聚光件27的安装和调整法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那样,聚光镜27为由至少1个透镜27b,和筒状的透镜架27a形成的组件,该透镜架27a接纳该透镜27b,该聚光镜27采用2个板簧81,83,固定于形成于机构支架26中的V字状槽80中。该透镜架27a包括槽93,该槽93沿其外周形成;细长的平面部94,该平面部94沿纵向形成。
上述板簧81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形成,在其中间部,形成矩形状的孔90,与机构支架26成一体形成,可通过螺钉83,固定于在其中间处形成有螺纹孔的固定部件91上。另外,由于固定部件91的顶面低于放置于V字形槽80中的聚光镜27的平面部94,故如果如图5所示,将聚光镜27放置于V字形槽80中,从该聚光镜27的上方,固定板簧81,则通过板簧81,从上方按压平面部94,由此,聚光镜27处于箭头Y所示的上下方向固定的,定位状态。
板簧83也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形成,该板簧83包括2个长孔87,该2个长孔87沿图中的箭头X方向以较长尺寸形成;2个长孔84,该2个长孔84为螺钉82的头部穿过的尺寸,沿箭头X方向以较长的尺寸形成;2个接合部件86,该2个接合部件86向下弯曲,与聚光镜27的槽93接合。另外,该板簧83与机构支架26成一体形成,可通过长孔87,借助螺钉88,固定于在中间处形成有螺纹孔89的固定部件92上。如果从如上所述定位的聚光镜27的上方,将该板簧83固定,则接合部件86与聚光镜27的槽93接合,聚光镜27处于图中箭头X方向固定的状态,聚光镜27沿上下(箭头Y)方向和前后(箭头X)方向的两个方向固定。
下面对聚光镜27的前后(箭头X)方向的调整进行描述。
在聚光镜27的前后(箭头X)方向的调整中,首先,拧松螺钉88,以便板簧83可沿箭头X方向滑动。此时,聚光镜27通过板簧81固定,箭头Y的上下方向处于固定状态。接着,如果沿前后使板簧83移动,由于接合部件86和聚光镜27的槽93接合,故聚光镜27沿前后移动。接着,在对焦的时刻,拧紧螺钉88,固定聚光镜27。
象这样,按照本实施例,聚光镜27的位置(焦点)调整按照可从图像读取机构2的上方进行的方式构成,在实际上,读取底稿图像的状态(正状态),可调整聚光镜27。由此,比如,在按照从图像读取机构的下方,进行透镜的调节的方式形成的图像读取机构的场合,必须将图像读取机构上下翻转,进行调整作业,或在正状态下,从下方进行调整作业。
在上下翻转地进行调整的场合,作业性良好,但是,如果上下翻转,则聚光镜,反射镜等从规定位置沿上下方向错开。由于在产生该错位的状态,进行调整,故产生下述问题,即,如果再次将图像读取机构上下翻转,返回到正状态,则无法对焦。因此,在上下翻转地进行调整的场合,必须考虑由翻转而产生的误差量,进行调整,则调整困难。
另外,在不将图像读取机构上下翻转,在正状态,从下方进行调整作业的场合,必须将图像读取机构本身设置于较高部位,从下方,进行调整作业,作业性变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聚光镜27的固定和调整可按照下述姿势进行,该姿势与实际上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时的图像读取机构2的姿势相同,故聚光镜27的调整容易,并且调整的作业性提高。
下面对各反射镜的设置和光路进行描述。
反射镜24设置于聚光镜27的入光面82的前方,并且设置于后面将要描述的反射镜20的上方,将通过反射镜20~23反射的,来自底稿的图像光,朝向设置于聚光镜27的出光面81的后方的图像传感器31反射。朝向该图像传感器31反射的图像光通过聚光透镜27,借助聚光镜27,在图像传感器31的感光部31b成像。此外,在反射镜24和图像传感器31之间,形成不弯曲的直线光路L1。
反射镜20按照接收来自底稿3的反射光的方式,在底稿102(读取位置)和光源6的下方,并且在直线光路L1的下方,此外在反射镜24的下方,设置于聚光镜27的入光面82的前方。反射镜21设置在直线光路L1的下方,并且设置在聚光镜27的出光面81与传感器主板32之间。另外,反射镜22,23设置于上述聚光镜27的出光面81与传感器主板32之间,并且设置于直线光路L1的上方,以分别夹持直线光路L1的方式与反射镜21相对。
如图1所示,来自由光源6照射的底稿面的图像光朝向垂直下方行进,射入反射镜20。射入反射镜20的图像光朝向设置于反射镜20的侧方的反射镜21反射,在聚光镜27的下方,沿与直线光路L1基本上保持平行的方向行进,射入反射镜21。射入反射镜21的图像光朝向设置于反射镜21的上方的反射镜22反射,在聚光镜27与图像传感器31之间,与直线光路L1交叉而行进,射入反射镜22。射入反射镜22的图像光朝向设置于反射镜22的侧方的反射镜23反射,按照基本上与直线光路L1保持平行的方式行进,射入反射镜23。射入反射镜23的图像光再次朝向反射镜21反射,按照在聚光镜27和图像传感器31之间,与直线光路L1交差行进射入反射镜21。射入反射镜21的图像光再次朝向反射镜20反射,在聚光镜27的下方行进,射入反射镜20。射入反射镜20的图像光朝向设置于反射镜20的上方的反射镜24反射,射入反射镜24的图像光通过聚光镜27,在图像传感器31的面上会聚。
另外,在底稿面与反射镜20之间,形成与光路L1基本上相垂直的光路L2,在反射镜20和反射镜21之间,聚光镜27和直线光路L1的下方,形成与直线光路L1基本保持平行的光路L3,在反射镜21和反射镜22之间,形成与直线光路L1相交叉的光路L4,在反射镜22和反射镜23之间,形成与直线光路L1基本上保持平行的光路L5,在反射镜23和反射镜21之间,形成与直线光路L1交叉的光路L6,在反射镜21和反射镜20之间,与光路L3相同,在聚光镜27和直线光路L1的下方,形成与直线光路L1基本保持平行的光路L7,在反射镜20和反射镜24之间,形成与光路L2基本上保持平行的光路L8。此外,光路L4,L5,L6形成1个往复光路。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小的尺寸,通过3个反射镜,即反射镜21,22,23,形成往复光路(光路L4+L5+L6),但是也可形成4反射镜,其中在反射镜21的侧方设置有另一反射镜,接收来自反射镜23的反射光(光路L6),可将其反射给反射镜20,形成往复光路。
此外,挡光部件12~18安装于图像读取机构2内部。这些挡光部件12~18用于防止下述情况,该情况指通过各反射机构,沿与光路不同的方向反射的散射光,从图像读取机构2之外射入的外光等的,形成图像数据的杂波的原因的不需要的光射入图像传感器31。
该挡光部件12~17按照图3所示的,比如,黑色的树脂形成的板状模制,固定于机构支架26上。
在挡光部件12,16中,按照光路能通过的方式,在平面部的中心处,设置窗60。在各挡光部件12,16的各侧面,设置肋61,在该肋中,形成孔64,65。使该孔64与设置于机构支架26上的突起67嵌合,由此,实现定位,将孔65与开设于机构支架26中的螺纹孔66对准,进行螺纹紧固,由此固定于机构支架26的固定位置。对于挡光部件13,14,15,17,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安装。另外,挡光部件只要遮挡光,材质可为树脂以外的材料,另外颜色可为黑色以外的颜色。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挡光部件独立于机构支架26而形成,但是也可与机构支架26成一体成形。
挡光部件18如图1所示,由铜合金,钢铁,铝合金等的金属板形成,按照覆盖图像传感器31的感光部31b所具有的感光面31a和相应的整个侧面的方式,固定于传感器主板32上。此外,为了使来自聚光镜27的图像光射入图像传感器31的感光部31b,在覆盖图像传感器31的射入面的面上的一部分上,形成开口部19,在该开口部19的边缘处,设置有突起,呈筒状。该开口部19按照稍大于射入感光部31b的,来自聚光镜27的图像光的幅度的方式设计,防止射入图像光以外的光射入。另外,由于该挡光部件18如上所述,由金属形成,故其还具有用作排放由图像传感器31产生的热量的放热部件的功能。
如图1所示,挡光部件12设置于光源6与聚光镜27之间,防止来自上方的外光直接射入图像读取机构2的内部,并且防止来自光源6的光束直接射入聚光镜27。
挡光部件13设置于反射镜20和聚光镜27之间,其主要防止通过反射镜20,24反射的散射光射入聚光镜27。挡光部件14,17设置于光路L6与聚光镜27之间。挡光部件14主要防止由反射镜21产生的散射的光通过聚光镜27,射入图像传感器31,挡光部件17主要防止由反射镜22,23产生的散射的光通过聚光镜射入图像传感器31。
挡光部件15,16设置于光路L4与L6之间,挡光部件15主要遮挡反射机构21产生的散射光通过聚光镜27,侵入图像传感器31的不需要的光,挡光部件16主要遮挡下述光,该光指反射机构22产生的散射光通过聚光镜27,侵入图像传感器31的不需要的光,或反射镜23产生的散射光直接进入图像传感器31的不需要的光。
如上所述,反射机构21,22,23设置于聚光镜27与传感器主板32之间,在聚光镜27与图像传感器31之间形成光路,此时,通过各反射机构等产生的散射光射入图像传感器31的可能性增加,但是按照本实施例,在聚光镜27与图像传感器31之间,设置有挡光部件14~17,并且在图像传感器31上直接设置挡光部件18,由此,可有效地减小散射光射入图像传感器31的情况。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聚光镜27与图像传感器31之间,形成与直线光路L1相交叉的往复光路(光路L4+L5+L6),这样不必新设置用于形成弯曲的光路的空间,使图像读取机构2的整体体积减小,特别是使其厚度减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聚光镜27和图像传感器31之间,设置有挡光部件(挡光部件14~17),并且在图像传感器31的S感光面上,设置有挡光部件(挡光部件18),有效地使通过形成往复光路的反射镜(反射镜21~23)等而产生的散射光射入图像传感器31的情况减小。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绝对必需的聚光镜27的出光面81和图像传感器31之间的空间内,设置形成往复光路的反射镜21,22,23,故使整体体积进一步减小。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源6设置于聚光镜27的入光面82的前方,处于聚光镜27位于光源6与图像传感器31之间的设置关系,故防止来自光源6的光直接射入图像传感器31,并且使由于光源6的热量,温度上升的图像传感器31的误动作减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来自底稿102的图像光由反射镜20反射,该反射镜20设置于直线光路L1的下方,并且设置于聚光镜27的前方,该图像光通过聚光镜27的下方,由往复反射机构(反射镜21~23)进行往复反射,然后,再次通过聚光镜27的下方,射入反射镜20,可通过反射镜24,聚光镜27,射入图像传感器31。
如上所述,由于反射镜20(第1,第2反射机构)与反射镜21(第3反射机构)设置于直线光路L1的下方,反射镜20与反射镜21之间的光路(从聚光镜27的前方朝向后方的光路(光路L3)),与从后方朝向前方的光路(光路L7),设置于聚光镜27(以及直线光路L1)的下方的一侧,故可按照各光路L3与L7不由聚光镜27遮挡的程度,仅仅将反射镜20,21设置于下方侧,可使图像读取机构2的整体体积进一步减小。如果在聚光镜27的上下,分别设置光路L3和光路L7,则必须按照设置于聚光镜27的上方的光路不由聚光镜27遮挡的程度,将反射镜22,或反射镜23设置于上方,则因此该图像读取机构2的整体体积就会增加(厚度加大)。由此,显然知道,本实施例可实现更薄的厚度。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从聚光镜27的上方,进行聚光镜27的调整,并且将光路L3与光路L7设置于聚光镜27(以及直线光路L1)的下方,故不在调整中遮挡光路,可容易进行调整。
还有,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可从聚光镜的下方进行聚光镜的调整,即使从聚光镜的前方朝向后方的光路与从聚光镜的后方朝向前方的光路形成于聚光镜的上方,也没有关系,但是,从聚光镜的调整的观点来说,最好采用本实施例那样的方案。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接收来自底稿102的反射光的反射镜(第1反射机构),与接收通过反射镜21,22,23进行往复反射的反射光,反射给最终反射机构(反射镜24)的反射镜(第2反射机构)可由1个反射镜20实现,故与分别设置另一反射镜的情况相比较,可使整体体积减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在第2实施例的描述中,仅仅对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描述。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的第2实例进行描述。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的第2实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机构2的第2实例包括光源6,反射镜20(第1,第2反射机构),反射镜21(第3反射机构),反射镜22(第4反射机构),反射镜24(最终反射机构),聚光镜27和图像传感器31,支承有图像传感器31的传感器主板32,来自由光源照射的底稿102的反射光(图像光)通过反射镜20,21,23,24,射入聚光镜27,已成像的图像会射入图像传感器31。
与第1实施例相同,最终反射机构的反射镜24将来自通过反射镜20,21,23而反射的底稿102的反射光,朝向设置于聚光镜27的出光面81的后方的图像传感器31反射。另外,由反射镜24反射的图像光通过聚光镜27,实现聚光(成像),射入图像传感器31。另外,在反射镜24和图像传感器31之间,形成不弯曲的直线光路L1。
在聚光镜27与传感器主板32之间,反射镜21,22按照夹持直线光路L1而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反射镜21,22之间,形成由光路L4和光路L5形成的1个往复光路,该往复光路L4和L5在聚光镜27和图像传感器31之间,与直线光路L1相交叉。因此,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聚光镜27和图像传感器31之间,设置弯曲的光路,因此,不必新设置用于形成弯曲的光路的空间,使图像读取机构2的整体体积减小,特别是使其厚度减小。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往复光路由1个往复光路形成,该1个往复光路由光路L4和光路L5形成,该光路L4从直线光路L1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该光路L5从直线光路L1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但是即使根据必要的光路长度,往复多次的情况,也没有关系。
另外,来自由光源6照射的底稿102的图像光沿下方笔直方向直线前进,射入反射镜20,该反射镜20设置于聚光镜27的前方,并且设置于直线光路L1的下方。由反射镜20反射的图像光在聚光镜27的下方,沿基本水平方向朝向直线光路L1,直线前进,射入反射镜21,该反射镜21设置于聚光镜27的出光面81与传感器主板32之间,并且位于直线光路L1的下方。由反射镜21反射的图像光射入反射镜22,再次由反射镜21反射,该反射镜22在聚光镜27的出光面81与传感器主板32之间,并且在直线光路L1的上方,以夹持直线光路L1,与反射镜21相对的设置。再次射入反射镜21的图像光在聚光镜27的下方,沿基本水平方向朝向直线光路L1直线前进,射入反射镜20,由最终反射机构的反射镜24反射。射入反射镜24的图像光通过聚光镜27,射入图像传感器31。
此外,2个挡光部件50,51分别设置在光路L4,L5与聚光镜27之间,以及聚光镜27与图像传感器31之间。挡光部件50主要防止通过反射镜22,聚光镜27而产生的散射光,外光等的不需要的光射入图像传感器31,挡光部件51主要防止通过反射镜21和聚光镜27而产生的散射光射入图像传感器3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图像传感器31中,未设置挡光部件,但是,由于按照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设置,可更加有效地防止不需要的光射入图像传感器。
下面根据附图,对适合采用通过第1实施例描述的图像读取机构2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具体描述。
图6为表示安装有自动底稿传送装置200(Auto documentFeeder,下面称为“ADF200”)的图像读取装置55的剖视图。图7为图像读取装置55的内部的透视图。图8为将ADF200放大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图像读取装置55在由树脂,金属等形成的箱形的主体框架1的内部,接纳有第1实施例中给出的图像读取机构2,在主体框架1的顶面上设置有书稿台9,该书稿台9的上面放置书等较厚的底稿等,用于对其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纸张通过稿台34,该纸张通过稿台34用于对通过ADF200传送的片状的底稿进行处理。书稿台9与ADF底稿34分别由玻璃等的透明部件形成,其采用螺钉等的安装机构,固定在形成于主体框架1的顶面上的开口部上。另外,在图像读取装置55的顶面上,ADF200以可通过铰链36开闭的方式安装。
图像读取装置55如图7所示,包括作为固定于主体框架1上的导向机构的导向杆3和导轨4。在图像读取机构2中,机构支架26的一部分与导杆3嵌合,由此支承于该导轨3上,由导杆3和导轨4导向,通过与步进马达5连接的驱动带10驱动,可沿主体框架1的顶面(书稿台9)往复滑动。另外,由图像读取机构2读取的图像数据从上述传感器主板32,通过信号电缆8,发送给控制主板100。通过控制主板100,进行各种的图像处理等,图像数据还传送给打印机,个人计算机,复印机等的上位装置。
ADF200如图6,图8所示,包括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用于将放置于供纸盘39上的底稿逐张地抽出,将其沿规定供纸方向提供;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用于一边使提供的底稿旋转,一边使其通过位于上述供纸盘39的下方的图像读取部的稿台;排纸机构,该排纸机构将从上述稿台上通过的底稿,排到排纸盘40上。
在这里,上述供纸机构由下述部分形成,该部分包括供纸盘39,该供纸盘39将底稿纸张叠置,接纳该纸张;抽出辊41,该抽出辊41从供纸盘39中抽出底稿纸张;供纸辊42,该供纸辊42将抽出的底稿纸张供到供纸通路;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包括用于逐张地将底稿纸张分离,抽出的分离辊43,以及阻挡辊44;底稿所行进的供纸通路。另外,上述传送机构指下述结构,其包括传送底稿纸张的传送通路,送入辊对45将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46,上述排纸机构指下述结构,其中排纸辊47将经读取处理的底稿纸张排出,将其排到供纸盘40上。此外,上述供纸机构,上述传送机构和上述排纸机构由多个驱动马达驱动。
另外,通过辊41旋转,从供纸盘39抽出的底稿纸张通过给纸辊42与分离辊43逐张地分离后,伴随阻挡辊对44的旋转,传送到下游侧。另外,底稿纸张伴随送入辊对45的旋转,在纸张通过稿台34上通过而实现传送,然后,通过排纸辊47,排出到排纸盘40上。
在进行放置于书稿台9上的底稿201的读取处理的场合,如图6所示,在沿图像读取机构2的书稿台9,按照箭头右向移动的同时,通过光源6,照射底稿201的图像面。由底稿201的图像面反射的图像光由反射镜20~24多次反射,然后,通过聚光镜27,射入图像传感器31,进行光电转换。经光电转换处理的图像数据在传感器主板32上,进行朝向数字数据的转换等的处理,然后通过信号电缆8,传送给控制主板100。此外,即使图像读取机构2的移动方向为箭头右向,也没有关系。
在对由ADF200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场合,如图6所示,使图像读取机构2静止于纸张通过稿台34的下方的读取位置,借助光源6,照射通过上述的ADF200传送的底稿纸张的图像面。另外,通过底稿纸张的图像面反射的图像光由反射镜20~24多次反射,然后,通过聚光镜27,射入图像传感器31,进行光电转换处理。经光电转换处理的图像数据在传感器主板32上,进行朝向数字数据的转换等的处理,接着,通过信号电缆8,传送给控制主板100。
如上面具体描述的那样,本发明涉及下述图像读取机构,该图像读取机构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进行照射;多个反射机构,该多个反射机构反射来自上述底稿的光;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将通过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会聚;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聚光位置,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包括最终反射机构,该最终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将来自底稿的光反射给上述聚光机构,通过该聚光机构,在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直线光路;往复反射机构,该往复反射机构在上述聚光机构和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与上述直线光路相交叉的至少1个往复光路,由此,不必设置用于设置弯曲的光路的单独的空间,使图像读取机构的整体尺寸减小。
此外,由于将光源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故处于聚光机构设置于光源与读取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自光源的光不入射到读取机构,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数据。
还有,由于将用于防止不需要的光入射到上述读取机构的感光部的至少1个挡光部件,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和上述读取机构之间,或设置覆盖上述读取机构的光的感光面的感光部件,在聚光机构与读取机构之间设置往复光路,由此,对图像造成影响的不需要的光射入读取机构的感光部的可能性增加,但是,配置能够减小该情况,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数据。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读取机构,该图像读取机构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进行照射;多个反射机构,该多个反射机构反射来自上述底稿的光;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将通过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会聚;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出光面的后方的聚光位置,上述光源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包括最终反射机构,该最终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将借助上述多个反射机构的,来自底稿的反射光朝向上述读取机构反射,该最终反射机构在其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通过上述读取机构的直线光路;往复反射机构,该往复反射机构在上述聚光机构和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与上述直线光路交叉的至少1个的往复光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聚光机构和读取机构之间,设置至少1个挡光部件,该挡光部件用于防止不需要的光射入上述读取机构的感光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覆盖上述读取机构的光的感光面的挡光部件。
4.一种图像读取机构,该图像读取机构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进行照射;多个反射机构,该多个反射机构反射来自底稿的光;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会聚通过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出光面的后方的聚光位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机构包括最终反射机构,该最终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将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朝向上述读取机构反射,在其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通过上述聚光机构的直线光路;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包括第1反射机构,该第1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或下方,接收来自底稿的反射光,将其沿与上述直线光路基本保持平行的方向反射;往复反射机构,该往复反射机构接收来自上述第1反射机构的反射光,形成横切上述聚光机构和上述读取机构之间的直线光路的至少1个往复光路;第2反射机构,该第2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或下方中的,与上述第1反射机构相同的一侧,将来自上述往复反射机构的反射光朝向上述最终反射机构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聚光机构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设置1个或多个挡光部件,该挡光部件用于防止不需要的光射入上述读取机构的感光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覆盖上述读取机构的感光面的挡光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往复反射机构由第3反射机构和第4反射机构形成,第3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或下方中的,与上述第1反射机构相同一侧,该第4反射机构夹持上述直线光路,设置于与上述第3反射机构相对的位置,上述第3反射机构通过上述第4反射机构,将来自上述第1反射机构的反射光反射给上述第2反射机构;上述第3反射机构和上述第4反射机构之间的光路,与上述聚光机构和上述读取机构之间的上述直线光路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第4反射机构设置于支承有上述读取机构的支承机构与上述聚光机构的出光面之间的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和第3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直线光路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反射机构和第2反射机成一体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往复反射机构由下述机构形成,该下述机构包括第3反射机构,该第3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或下方中的,与上述第1反射机构相同一侧;第4反射机构,第5反射机构,该第4反射机构,第5反射机构夹持上述直线光路而设置于与上述第3反射机构相对的位置;上述第3反射机构将来自上述第1反射机构的反射光反射给上述第4反射机构,上述第4反射机构将来自上述第3反射机构的反射光反射给第5反射机构,第5反射机构将来自第4反射机构的反射光反射给上述第2反射机构;上述第3反射机构与第4反射机构之间的光路,以及上述第5反射光路与第3反射机构之间的光路,与上述聚光机构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的上述直线光路交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第4,第5反射机构设置于支承有上述读取机构的支承机构与上述聚光机构的出光面之间的空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以及第3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直线光路的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反射机构和第2反射机构成一体形成。
16.一种图像读取机构,该图像读取机构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进行照射;多个反射机构,该多个反射机构反射来自底稿的光;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会聚通过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聚光位置;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支承上述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机构包括最终反射机构,该最终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将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反射给上述聚光机构,通过聚光机构,在其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直线光路;上述多个反射机构由第1,第2,第3和第4反射机构形成;上述第1反射机构在上述最终反射机构的下方,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上述第2反射机构在上述直线光路的下方,设置于上述反射机构的出光面与上述支承机构之间的空间;上述第3反射机构在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设置于上述反射机构的出光面与上述支承机构之间的空间内;上述第4反射机构在上述直线光路的上方,设置于上述反射机构的出光面与上述支承机构的空间内,并且设置于上述第2反射机构的侧方;上述第1反射机构将由底稿反射的光,朝向第2反射机构反射;上述第2反射机构将来自上述第1反射机构的光反射给上述第3反射机构;上述第3反射机构将来自上述第2反射机构的光,朝向第4反射机构反射;上述第4反射机构将来自上述第3反射机构的光,朝向第2反射机构反射;上述第2反射机构将来自上述第4反射机构的光,朝向上述第1反射机构反射,上述第1反射机构将来自上述第2反射机构的光,朝向上述最终反射机构反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聚光机构和上述读取机构之间,设置有1个或多个挡光部件,该挡光部件用于防止不需要的光射入上述读取机构的感光部。
1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由用于支承底稿的稿台,以及用于对上述稿台上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机构形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读取机构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进行照射;多个反射机构,该多个反射机构反射来自底稿的光;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会聚通过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出光面的后方的聚光位置;最终反射机构,该最终反射机构设置于上述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将通过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朝向上述读取机构反射,在其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通过上述聚光机构的直线光路;上述多个反射机构具有往复反射机构,该往复反射机构在上述聚光机构与上述读取机构之间,形成与上述直线光路交叉的至少1个往复光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目的是提供小型化的图像读取机构及图像读取装置,包括照射底稿的光源;反射来自底稿的光的多个反射机构;会聚通过多个反射机构反射的光的聚光机构;设置于聚光机构的出光面后方的聚光位置的读取机构,光源设置于聚光机构的入光面前方,特征是多个反射机构包括最终反射机构,设置于聚光机构的入光面的前方,将借助多个反射机构的,来自底稿的反射光向读取机构反射,其与读取机构之间,形成通过聚光机构的直线光路;往复反射机构,在聚光机构与读取机构之间,形成与直线光路交叉的至少1个往复光路。在聚光机构与读取机构之间,设置挡光部件,可使不需要的光射入读取机构的情况减小,获得良好的图像数据。
文档编号H04N1/10GK1385730SQ0211973
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4日
发明者由井贤一 申请人: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