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isdn线路u接口到s/t接口变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6903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isdn线路u接口到s/t接口变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ISDN线路U接口到S/T接口变换电路,另外U接口的防雷设计能在雷击时起到保护主机电路的作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ISDN线路U接口到S/T接口的变换电路一般采用ISDN的NT1芯片并配以接口电路从而实现相应功能,经常用到的便是摩托罗拉公司相关芯片,NT1芯片S/T接口与ISDN基本速率控制器的接口电路的设计通常比较繁琐,另外在性能上往往不能达到相应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接口电路繁琐,性能达不到标准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ISDN线路U接口到S/T接口变换电路,该接口电路能实现U接口及S/T接口的相应收发功能,具有设计简单,性能优良,可靠实用的特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ISDN线路U接口到S/T接口的变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U接口电路、NT1芯片、S/T接口电路,ISDN线路信号通过U接口电路与NT1芯片的U接口相连,NT1芯片完成U接口到S/T接口的变换,NT1芯片的S/T接口通过S/T接口电路与ISDN的S/T接口相连,所述U接口电路由U接口变压器、二极管、电容、电阻组成,U接口变压器直流绕组的两接线柱通过一电阻后分别引出一对差分输入线的U接口和一对差分输出线的U接口,并在U接口变压器直流绕组的两接线柱之间并联一个发送噪音滤波器电容和四个二极管,在此处并联的四个二极管用于限制电压,在U接口变压器与线路相连一侧的相邻接线柱连接一隔直流电容,该电路的主要特性包括有2B1Q回波消除适应均衡功能,符合ANSI T1.601-1992的第一层特性标准,即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接入接口;S/T接口电路根据NT1的MC145576芯片S/T接口与ISDN基本速率控制器中的HFC的S/T接口,在S/T接口的发送端串联电容C3、C4,另外由R7和R8组成串联分压电路,输出经过电阻R5和R6分别连接到HFC的接收端,在S/T接口的接收端分别串联电容C5、C6、电阻R9、R10后连接到HFC的发送端,在电阻和电容的连接处对地加入电阻R11、R12,另外R13和R14组成串联分压电路,输出经过电阻R15和R16分别连接到MC145576的接收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ISDN线路与U接口电路之间连接U接口防雷电路,该防雷电路由放电管、熔断器、耐压管、电容以及电感组成,在ISDN线路输入端并联一个放电管,放电管接地前串联一电容,在线路两输入端分别串联L1和L2两个电感和两个熔断器,然后再并联一个耐压管,组成了ISDN接口的防雷电路。此电路有过压和过流保护作用。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计的U接口的防雷电路能在雷击时起到保护主机电路的作用,而且本实用新型根据NT1的MC145576芯片以及ISDN基本速率控制器HFC的S/T口电路设计要求,简化接口电路,只需要通过几个简单的电阻、电容便实现了S/T接口互联的功能,适应目前ISDN应用内的要求,提供了更高的接口能力并降低了功耗,用于网络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两路速率为64kbit/s B信道和一路16kbit/s D信道的传输。符合CCITTI.430和ANSI T1.605规范。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简单,性能优良,可靠实用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U接口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S/T接口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它们显示了本新型实用的整体结构原理及具体电路实现,可见本实用新型包含了三个主要部分防雷电路、U接口电路、S/T接口电路。
防雷电路由放电管、熔断器、耐压管以及电感组成,在线路输入端并联一个放电管,当线路两端或线路对地产生高压时放电管工作,防止高压加在后级电路上,在线路两端分别串联L1和L2两个电感和熔断器,当线路上遭雷击时,熔断器会因电流过大而熔断,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另外耐压管也可以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U接口电路由U接口变压器、二极管、电容、电阻组成,U接口变压器实现信号隔离及阻抗匹配,应该在可能高达60mA的最大环路电流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指标。在规范中U接口和S/T接口电压有相应工作范围,二极管D1-D4起到保护作用,R3、R4电阻提供更大的浪涌电流保护,电阻R1、R2为发送串联电阻,阻值大小取决于变压器直流绕组电阻的大小,同时它们又取决于隔直流电容Cb的阻抗值,电容C1为发送噪音滤波器电容,此电容连同发送串联电阻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可滤除U接口发送端输出信号的高频开关噪声。
MC145576的S/T接口是一个完全符合CCITT I.430和ANSI T1.605的ISDN S/T收发接口。因此它被设计用来与一个四线传输媒介相接,一对为发送路径,另一对为接收路径。TxP和TxN为MC145576的全差分输出发送线,被设计为通过辅助分离器件和一个变压器与发送媒介的一对发送线相接,RxP和RxN是一对高阻态差分输入线,用于通过一个变压器耦合接收线信号。另外HFC的S/T接口电路为了符合CCITT I.430的物理要求以及过电压保护和电磁兼容性问题,HFC也需要外加电路。在以前ISDN的S/T口的设计常采用的是辅助分离器件和一个变压器等构成的外围电路,这样的电路与基本速率控制器的接口部分电路功能重复,造成结构复杂,系统性能受到影响,这里我们结合MC145576芯片S/T接口电路与HFC的S/T接口电路,并进行简化,省去了S/T口变压器和相应的器件,只需要搭配几个电阻电容便实现了S/T接口的电路。该电路实现了NT1芯片与ISDN基本速率控制器的互联,完成了阻抗匹配和电平转换。电路简单、实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ISDN线路U接口到S/T接口的变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U接口电路、NT1芯片、S/T接口电路,ISDN线路信号通过U接口电路与NT1芯片的U接口相连,NT1芯片完成U接口到S/T接口的变换,NT1芯片的S/T接口通过S/T接口电路与ISDN的S/T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U接口电路由U接口变压器、二极管、电容、电阻组成,U接口变压器直流绕组的两接线柱通过一电阻后分别引出一对差分输入线的U接口和一对差分输出线的U接口,并在U接口变压器直流绕组的两接线柱之间并联一个发送噪音滤波器电容和四个二极管,在U接口变压器与线路相连一侧的相邻接线柱连接一隔直流电容;S/T接口电路根据NT1的MC145576芯片S/T接口与ISDN基本速率控制器中的HFC的S/T接口,在S/T接口的发送端串联电容C3、C4,另外由R7和R8组成串联分压电路,输出经过电阻R5和R6分别连接到HFC的接收端,在S/T接口的接收端分别串联电容C5、C6、电阻R9、R10后连接到HFC的发送端,在电阻和电容的连接处对地加入电阻R11、R12,另外R13和R14组成串联分压电路,输出经过电阻R15和R16分别连接到MC145576的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在ISDN线路与U接口电路之间连接U接口防雷电路,该防雷电路由放电管、熔断器、耐压管、电容以及电感组成,在ISDN线路输入端并联一个放电管,放电管接地前串联一电容,在线路两输入端分别串联L1和L2两个电感和两个熔断器,然后再并联一个耐压管,组成了ISDN接口的防雷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ISDN线路U接口到S/T接口变换电路,该电路包括U接口电路、NT1芯片、S/T接口电路,ISDN线路信号通过U接口电路与NT1芯片的U接口相连,NT1芯片完成U接口到S/T接口的变换,NT1芯片的S/T接口通过S/T接口电路与ISDN的S/T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实现U接口及S/T接口的相应收发功能,还能在雷击时起到保护主机电路的作用,具有设计简单,性能优良,可靠实用的特点。
文档编号H04L12/02GK2636512SQ0323596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5日
发明者曹若欣 申请人: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