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9555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型、轻量的,可搭载高倍率光学变焦镜头而构成的电子照相机。另外,还涉及一种具备使光学系统变焦移动的凸轮或者丝杠等动力机构,以及与驱动该动力机构的电机联动系统具备的减速装置的光学变焦机构以及照相机。另外,本发明还涉及随着凸轮槽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凸轮装置,以及使用该凸轮装置移动光学系统进行变焦的照相机。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具备电子照相机等的光学仪器的摄像装置及照相机。
背景技术
具备CCD等摄像元件,可以将图像以数据形式记录下来的电子照相机,不需要进行以往用胶卷的照相机那样的显影、印相等就能立刻看到所摄的图像,而且CCD等摄像元件尽管每1个元件的象素数每年都在增大,而与以往的胶卷相比却很小,因而具有可以使照相机本身构成小型化的优点。
因此例如,具有可以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薄度和强度,即使装在这样的地方或者手袋中也是没有不适感的轻的,而且人们希望出现一种具备高倍率变焦机构的电子照相机。
然而象原先使用胶卷的照相机那样,在从照相机主体突出摄影镜头的方式中,例如在不摄影时,是将镜头收容到主体内的伸缩式构成,对此由于变焦机构或镜头的厚度很难将照相机的厚度做到一定尺寸以下。
即,变焦镜头是通过使配置在同一光轴上的多个镜头组中1个以上的镜头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变化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来构成的,而作为变焦时控制镜头组移动的方法,一般是设置与移动的镜头组相配合的凸轮板,通过用手操作该凸轮板,或者用电机等进行移动或旋转,使镜头组按照凸轮的形状移动,使2个以上的镜头组相互关联并可移动。
于是,作为这种凸轮机构,以往是在镜头的镜筒外周上设置与之同轴的筒状凸轮(以下称为凸轮环),在该凸轮环上通过凸轮配合镜头组,绕着凸轮环的旋转来移动镜头组。另外,对于凸轮机构进行的变焦手法,是沿着镜头镜筒的光轴配置丝杠,同时,拧上在该丝杠上移动的镜头组,通过由电机等使丝杠沿轴线旋转,使得拧上的镜头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因此,如上所述,在照相机主体的前面配置镜头,在镜头镜筒的外周上配置凸轮环的情况下,即使关掉电源,使整个镜头缩入到主体一侧,照相机的前面没有凸轮部分,也不会使照相机的主体变薄到该凸轮环的高度之下,或者多个镜头组上设置的各镜头的厚度相加的光轴方向的总厚度。而且,由于变焦镜头采用了上述的多组镜头,倍率越高就越增加必要的镜头的数目,将这些镜头的厚度加在一起,使得光轴方向的照相机主体厚度变得相当厚,从而很难使之薄型化。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镜头镜筒外周上配置凸轮环的情况下,镜头直径方向的尺寸变大,使得装置整体大型化,从而出现阻碍薄型照相机设计的问题。
然而,随着照相机的高倍率化,也出现了抑制了照相机厚度变厚的照相机。
例如,在不摄影时将多个镜头组收容到主体中的伸缩式照相机中,在照相机主体的主电源关闭,收回突出的镜头组时,是将在光轴范围内移动的多个镜头组中中间附近的镜头组A移动到光轴范围之外而收容到照相机主体内,从中间附近将被照物体一侧的镜头组B在光轴范围之内收容于照相机主体中的构成。
这样,通过将中间附近的镜头组A移动到光轴范围之外,就可以使光轴方向的照相机厚度薄型化。
然而,将中间附近的镜头组A移动到光轴范围之外构成的照相机由于将镜头组移到了光轴范围之外,所以会出现为确保光学系统的精度而使构成变得复杂,同时,为了将镜头组移到光轴范围之外而增加了构件的数目,从而使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
另外,在通过关闭电源而使中间镜头组或镜头镜筒缩入照相机主体的方式中,为了在打开照相机电源时使镜头组从装置主体中突出出来,直到可以摄影为止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而会有错过快门时机的缺点。
另外,在不是伸缩式照相机,而是沿着镜头镜筒的光轴配置丝杠的构成中,与采用上述凸轮机构的情况相比,通过取消凸轮环等另件来减小镜头镜筒附近的空间,从而可以小型化。
然而,通常形式的照相机配置有与显示所摄图像的显示部平行的多个镜头组,在该镜头组的被摄物体一侧的第一个镜头以后的镜头与镜头之间设置有将光轴的方向变换90度的反射板或棱镜,由于是在垂直于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对被摄物体进行摄影的构成,因而与减少另件数目实现小型化相反,设置反射板或棱镜必需要有新的另件,使得另件数目增加,并使构成变得复杂,在招致照相机高重量化、高价格化的同时,与凸轮机构相比较特别是在照相机的小型化、薄型化方面不显著。
为了解决进行照相机薄型化及高倍率化时产生的这些问题,例如人们提出了特许公报第2931907号中所述的那种技术方案。
根据所提出的这种技术,是使内置摄像镜头和摄像元件的摄像部与具备液晶等显示部的照相机主体可旋转地构成,在摄影时将摄像部相对于照相机主体朝着想摄影的方向转动,在不摄影时,将摄像部相对于照相机主体旋转,收容到照相机主体内。
通过这样将摄像部相对于照相机主体旋转,可以使摄像部相对于照相机主体在平行于显示部的方向上收容,从而可使相对于照相机主体的显示部的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变薄。
另外,对于这样薄型的照相机,没有提及变焦机构,例如如特开平4-158632公报(图2)和特开平7-23259号公报(图2)所示,将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作为照相机主体的纵向或者是横向,将光学系统的全长收容到照相机内。即特开平4-158632公报所示的照相机,在可开闭的上盖上配置有显示装置的笔记本型主体的下侧面上设置着摄影窗,将来自摄影窗的入射光由设置成45度的反射镜反射,入射到在照相机主体的纵向、或者横向配置光轴的镜头系统中,然后使该光由设置成45度的反射反射,入射到设置于摄影窗一侧的摄像元件中。另外,特开平7-23259公报所示的照相机,将在笔记本型的主体一面的显示装置,在该主体内部使光轴与主体长度方向平行,在厚度方向设置配置了摄影窗的摄影镜头。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照相机中,由于在摄影光学系统用的摄影窗的背侧存在显示装置,在使摄影光学系统以眼睛高度朝着被摄物体方向时可以看到显示装置,而例如在想对摄影者(自己)进行摄影的情况或者对地面附近的被摄物体进行摄影的情况下,以及超过许多人头摄影的情况下,很难在显示装置上看到摄影的范围,因而只能凭直感摄影。另外,专利文献2所示的照相机,显示装置的面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使照相机处于眼睛高度之下或者之上的姿势时,但在处于眼睛高度的情况下,还是很难通过显示装置确认摄影范围。
此外,最近的照相机除了摄影镜头的变焦之外,大多具备具备变焦功能的取景器作闪光装置。
这样,变焦是构成为通过具备电机驱动的凸轮或者丝杠的动力机构移动变焦镜头的。
下面描述作为一个例子的摄影镜头变焦构成,在沿光轴方向移动并变焦的摄影镜头横向位置上配置着筒状变焦用的凸轮,在该变焦用凸轮的凸轮槽中插入摄影镜头的凸轮销,由此进行联动驱动。
另外,构成为在变焦用凸轮的前方一侧或者后方一侧配置着变焦用电机,此外,在该电机与变焦用凸轮之间配置着减速装置,将电机的输出通过减速装置减速,传递到变焦用凸轮上,旋转驱动变焦用凸轮。
减速装置除了与电机的小齿轮相啮合的初级减速齿轮之外,具备多个减速齿轮,使终级减速齿轮与变焦用凸轮上所设置的齿轮相啮合。
为了实现这种变焦功能,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凸轮装置(例如参照特开2002-72043号公报)。
图45是表示电子照相机(数码照相机)上所具备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10的立体图。
此外,在该图中示出了作为摄影镜头的第1镜头组11和第2镜头组12,但实际上,除此之外还具备调焦用的第3镜头组,变焦是通过这些第1-第3镜头组而进行的。
该变焦驱动机构10设置有插入设于第1镜头组11的镜头框架11a上的轴套(轴承部)11b以及设于第2镜头组12的镜头框架12a上的轴套(轴承部)12b上的导向轴13,这些第1、第2镜头组11、12通过使该导向轴13滑动来移动。
另外,在镜头框架11a、12a的每个上,于轴套11b、12b相反一侧的位置设置有孔部(图中省略),在这些孔部上插入有滑动杆14,通过这些滑动杆14对第1、第2镜头组11、12的旋转进行止动。
此外,上述导向轴13、滑动杆14的一端侧固定在前固定框架15上,另一端侧固定在后固定框架16上。
另外,在上述轴套11b上突出形成有凸轮销(凸轮槽插入构件)11c,轴套12b上突出形成有凸轮销(凸轮槽插入构件)12c,这些凸轮销11c、12c压接到变焦用的凸轮17的凸轮上。
变焦用凸轮17是前侧具有第1凸轮面17a、后侧具有第2凸轮面17b的圆柱状凸轮,上述凸轮销11c压接在第1凸轮面17a上,凸轮销12c压接在第2凸轮面17b上。
凸轮销11c、12c的压接作用来自于镜头框架11a、12a上框架设置的螺旋弹簧18的拉伸弹力(施力)。
也就是说,螺旋弹簧18是拉伸弹力弹簧,其一端固定在镜头框架11a上,其另一端固定在镜头框架12a上,朝着接近这些镜头框架11a、12a的方向施加弹簧的弹力,由此,使凸轮销11c、12c分别压接在第1、第2凸轮面17a、17b上。
变焦用的凸轮17通过减速机构由电机19旋转驱动,另外,通过变焦用凸轮17的旋转,使凸轮销11c、12c沿着第1、第2凸轮面17a、17b驱动,由此,第1镜头组11、第2镜头组1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进行变焦。
使用上述变焦用凸轮17对取景器光学系统进行变倍率来构成的照相机是已知的(例如,参照特开平10-161194号公报)。
另外,图46示出了具有第1凸轮槽111a和第2凸轮槽111b的变焦用凸轮111的变焦驱动机构110。
该变焦驱动机构110将第1镜头组11的凸轮销11c突入到第2凸轮槽111a中,将第2镜头组12的凸轮销12c突出到第2凸轮槽111b中。
因而、,随着变焦用凸轮111的旋转,凸轮销11c、12c被驱动,使第1镜头组11和第2镜头组1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进行变焦。
此外,该变焦驱动机构110的其它构成与图45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10的构成相同。
另外,广为人知的是具有变焦功能的照相机具备镜头镜筒,使该镜头镜筒随着变焦进退,形成改变摄像镜头的焦点距离的构成(例如,参照特开2002-72043号公报)。
更具体地说,构成使支撑变倍镜头的移动框架、凸轮框架、固定框架重合的镜筒构成,将设置在移动框架上的凸轮销由凸轮框架的凸轮槽来驱动,使移动框架在光轴方向上进退从而进行变焦。
此外,凸轮框架旋转驱动,但作为其驱动部,在镜筒的一部分具备电机和联动齿轮机构。
在摄像镜头的成像部上配置着摄像元件,将摄像元件输出的被摄物体的摄影数据记录到记忆介质中,这种所谓的电子照相机是公知的,但这种电子照相机的摄像元件安装在镜头镜筒的固定框架上(例如,参照特开平2-71678号公报)。
更具体地说,在摄像镜头的成像部周围的固定框架部位上形成基准面。
另外,摄像元件用粘合剂固定在金属板上。
在该金属板上设置有从摄像元件的两侧伸出的舌片部,使该舌片部与上述基准面对接,而且,形成将舌片部用螺钉拧在固定框架上的构成。
很多的电子照相机都是使摄像元件通过这种安装构成安装到镜头镜筒上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实现电子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的薄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由具有显示装置的操作部、和通过铰链机构可旋转地与该操作部连接并具备发光装置和摄影用变焦镜头的,将图像送到上述显示装置中的摄像部构成电子照相机,其特征是,以上述操作部上配置的显示装置、存储器、电池和控制基板的厚度来规定镜头的外径,将镜头框架作为框体支撑面,使导向轴贯通上述镜头框架,在前后运动的同时,使上述变焦镜头的镜头移动用的凸轮配置在镜头系统的横向,从而实现薄型化。
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光学变焦机构,具备变倍镜头、保持上述变倍镜头的保持框架、两端部设置有齿轮的旋转轴杆、与设置在上述旋转轴杆一端的齿轮相啮合的第1减速齿轮组、与设置在上述旋转轴杆另一端的齿轮相啮合的第2减速齿轮组、驱动上述第2减速齿轮组的电机、以及由上述第1减速齿轮组驱动的凸轮体,并通过由上述凸轮体移动上述保持框架而进行光学变焦。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它具有螺旋状的凸轮槽,对插入到凸轮槽中的凸轮槽插入构件进行凸轮驱动,通过该凸轮的驱动力来移动被移动物体,其中,凸轮装置由形成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一方凸轮体、在该凸轮体上滑动自如但不旋转并形成与上述一侧凸轮面相对的另一侧凸轮面的另一方凸轮体、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并使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施力机构来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其具有螺旋状的第1、第2凸轮槽,对插入到各凸轮槽中的凸轮槽插入构件进行凸轮驱动,通过该凸轮的驱动力来移动被移动物体,其中凸轮装置由将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设置在圆柱体两侧部的每一侧上,将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将另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而形成凸轮基体;形成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对向)的另一侧凸轮面,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形成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对这些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由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各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施力机构来构成。


图1是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被照物体方向的摄影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照相机操作者(自己)方向的摄影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被照物体方向摄影时的照相机待机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操作部102的罩取下,表示出内部电池收容状态、摄像部101上的发光装置和电容器、CCD等摄像装置等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一个实施例的操作部102的罩取下,(A)是再取下显示装置105的立体图,(B)是背面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一个实施例的操作部102的罩取下,(A)是从图5的面前一侧看的图,(B)是从图5的左侧看的图,(C)是与图7(B)相同从图5的左侧看的剖视图。
图8是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上侧罩取下的立体图。
图9是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的分解图。
图10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镜头系统的分解图。
图11是表示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摄像元件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安装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摄像元件上之后固定框架构成的图。
图13是变焦机构的变焦用凸轮的立体图。
图14是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变焦用凸轮驱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变焦用凸轮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6调焦机构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摄像部变焦用凸轮的实施例2的图。
图18是使用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摄像部变焦用凸轮的实施例2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9是使用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摄像部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20是使用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摄像部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摄像部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第1、第2凸轮槽40、41凸轮面倾斜位置改变了的另外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2是使用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摄像部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23是使用了表示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摄像部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的再一个实施例。
图24是仅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摄像部101和操作部102相结合的铰链机构构成的图。
图25是将铰链机构安装在摄像部101上,除去操作部102的上罩307和内部构成构件来表示结合部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4所示的铰链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将凸轮装置用作变焦用凸轮的电子照相机变焦驱动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8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29是表示变焦用凸轮的构成部的与图1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30是变焦用凸轮的立体图。
图31是变焦用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表示作为具备上述变焦驱动机构的电子照相机的一个例子所示的照相机俯视图。
图33是图32所示的电子照相机的相机正面图。
图34是图32所示的电子照相机的相机背面图。
图35是表示图32所示的电子照相机摄影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相机正面图。
图36是表示将后壳体取下的图32所示电子照相机的光学系统吸收部的立体图。
图37是上述光学系统吸收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38是上述光学系统吸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9是表示上述光学系统吸收部所带的变焦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图39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中所带的变焦用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1是表示图39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中所带的减速装置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摄像组件、摄像组件安装构成的光学系统收容部的立体图。
图43是表示摄像组件安装状态的光学系统收容部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摄像组件与配线基板一起的实际安装状态的光学系统收容部的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已有例所示的电子照相机变焦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6是作为其他已有例所示的与图45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以往的变焦用凸轮的凸轮槽和凸轮销构成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是,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构成构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并不限于这种特定的所述,不意味着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其中,只不过是进行说明的例子。
实施例1为了与近年要求的照相机薄型化、高倍率化相适应,必需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因此在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例如可以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薄尺寸和强度,即使装在这样的地方或者手袋中也是没有不适感的轻的,而且具有可以以很高精度实现高倍率的变焦的电子照相机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课题。
图1是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图,图2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被照物体方向的摄影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照相机操作者(自己)方向的摄影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被照物体方向摄影时的照相机待机状态的图。
图中100是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1是摄像部,102是操作部,103是摄影镜头窗,104是闪光灯等发光装置窗,105是采用液晶等的显示装置,106是快门按钮,107是电源按钮,108是由十字键和确定键构成并选择显示装置105显示的功能或者项目用的选择确定键,109是指示光学变焦的变焦指示键,110是照相机模式菜单的接通、断开切换用的菜单按钮,111是显示装置105的表示内容和照明接通、断开切换用的显示按钮,112是将显示装置105显示的内容切换到场景选择按钮选择的画面的场景按钮,113是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或快门优先模式,对高速运动的被照物体进行摄影的运动模式,对近距离物体进行摄影的宏观模式,闪光灯强制闪光或停止闪光等的闪光灯控制、动画摄影、重放等模式用的模式选择按钮,114是扬声器。
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如图1至图3所示,在操作部102一侧配置着显示装置105和一般的摄影用操作按钮类106至113,在由铰链机构可旋转与该操作部102连接的摄像部101的一端侧上,配置着摄影镜头窗103,在其操作部102一侧配置着发光装置用的窗104。这样,操作部102的摄影用操作按钮类106至113即使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卡住或者不舒服的感觉,它设置成了不突出于操作部102外罩平面的形式,而且,将快门按钮106在照相机100用右手握住时也可以由食指进行操作,变焦键109、选择确定键108、菜单按钮110、模式设定按钮113等在同样由右手握住照相机100时,配置在拇指够得到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特别是为了在摄影中不使手指妨碍覆盖显示装置105,主要的摄影用按钮106、109等配置在远离显示装置的位置。
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使显示装置105以始终可以看到的方式朝向摄影者的方向,如图2中所示使摄像部101朝着被照物体方向,或如图3所示反转,以使摄影镜头窗103朝着照相机操作者(自己)方向的情况下,就可以摄到自己。另外,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将从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一侧的端部到发光装置用的窗104一侧的端部的长度L1(图3),作为例如左手食指前端到第2关节附近的长度,并且,将摄像部101的与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的长度作为L2(图3),这时,使与发光装置窗104部分的(L1-L2)相当的部位光轴方向的厚度L3(图3)加上大致食指的厚度R并伸出操作部102一侧来构成。由此,可以在操作部102的显示装置105的右侧形成配置操作按钮类的空间,不仅可以使之小型化,而且还能构成操作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机。另外,将从摄影镜头窗103到铰链机构旋转中心的距离设定得比从铰链旋转中心到与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的端部的距离要大。
与之相伴,在使摄影镜头窗103朝着使用者自己摄影的情况下,使从显示装置105的显示画面到摄影镜头窗103的距离变长。
这样,使用者看到将显示装置105相对于使用者看的方向倾斜,在从摄影窗103与显示画面之间的间隙看到显示画面的情况下,由于从显示画面到摄影镜头窗103的距离长,因此上述间隙也变长,从而可以良好地看到显示画面的整体。
这样,在使用该电子照相机100时,通过按下电源按钮107来接通电源,如上所示用拇指来操作各个操作按钮,通过模式设定按钮113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或快门优先模式等摄影条件,对高速运动的被摄物体进行摄影的运动模式,对近距离物体进行摄影的宏观模式,闪光灯强制闪光或停止闪光等的闪光灯控制、动画摄影、重放等模式。于是根据需要,按下菜单按钮110,在显示装置105显示例如图像尺寸、摄影灵敏度、测光方式等各种菜单,通过由十字键和确定键构成的选择确定键108的十字键来选择项目,由中央的确定按钮来确定。
这样,在如图2所示使摄影窗103朝着被摄物体方向摄影时,如图4所示用右手握住操作部102一侧,例如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具有摄像部101的L1(图3)长度的L3(图3)部分,将摄影镜头窗103朝向被摄物体。这样,就会边看到在显示装置105显示出的被摄物体,边用右手的拇指进行摄像部101的变焦键109的操作,在选择所定的倍率确定构图之后,通过右手食指按下快门按钮106自动确定焦距和曝光,通过内置的CCD等摄像元件将摄影的图像记录到内置的存储器中。通过用这种方式进行摄影,由于如上述所示,从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到铰链机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从铰链旋转中心到与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的端部的距离要大,所以镜头部大幅度旋转,使得摄像部101迅速朝向被摄物体,同时,可以使照相机100快速聚焦。
这样,在摄影完毕之后,一旦操作模式选择按钮113,到达重放模式,储存在存储器中的图像就会显示在显示装置105上,通过操作选择确定键108的十字键就可以依次显示拍摄的图像。此外,动画摄影模式的情况是全部相同地将动画记录在存储器中,通过场景按钮112选择必要的场景,从而可以通过扬声器114与声音同时重放。
下面对操作部102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操作部102的罩取下后内部电池收容状态、摄像部101上的发光装置和电容器、CCD等摄像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一个实施例的操作部102的罩取下,(A)是再取下显示装置105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看的立体图,图7是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一个实施例的操作部102的罩取下,(A)是从图5的面前一侧看的图,(B)是从图5的左侧看的图,(C)是在盖着罩的状态下对设置在主基板300大致中央的孔311附近与图7(B)相同地从图5的左侧看的剖视图。
图中300是电子照相机100的整体进行控制的主基板,301是收容存储图像的存储卡等的存储器槽,302是电池,303是控制摄像部101的副基板,304是模式控制用的柔性基板,306是麦克风,307是上罩,308是下罩,309、310是设置在上罩307和下罩308上的将主基板300支撑在大致中央部用的支柱,320是摄像部101一侧的CCD等摄像元件,321是摄像部101一侧的闪光灯等发光装置,322是摄像部101一侧的闪光灯等发光装置用的电容器,323是摄像部101一侧的闪光灯等发光装置用的印刷基板。
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操作部102,在图7(C)的剖视图所示的上述罩307上安装着上述图1所示的扬声器114或快门按钮106、电源按钮107、选择确定键108、变焦键109、菜单按钮110、播放按钮111、场景按钮112、模式选择按钮113等操作类的按钮,同时,还设置有图5所示的液晶等显示装置105的露出窗,在该显示装置105的周围配置着模式控制用的柔性基板304。这样,在该显示装置105和模式控制用的柔性基板304的下面,配置着图6(A)所示的上侧收容着存储图像的存储卡等的存储器槽301,下侧设有配置着图6(B)那样的薄型电池302的主基板300,如图7(B)那样重叠起来,进而在主基板300下面的电池302的横向,配置着如图6、图7(A)所示的控制摄像部101的副基板303。
这样,其中的主基板300由设置在下侧罩308的角部等的定位部来定位,如图7(C)所示,将设置于上侧罩307上的支柱309(图7(C))、以及设置在下侧罩308上的支柱310(图7(C))通过设置在主基板300大致中央附近的孔311来挟持支撑,可以相对于框体的弯曲自由移动地支撑。即,在主基板300上安装着控制电子照相机100整体的CPU等,但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整体构成薄型,并且,在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情况下,在这些上罩307和下罩308构成的框体上施加了很大的弯曲力。由此,一旦将安装了CPU的主基板300,用螺钉等固定在框体上,在施加操作力时,主基板300会弯曲,最坏的情况是,使锡焊安装的CPU等脱落,发生事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这种主基板300只在角部定位,将大致中央部位由支柱309、310夹住,由此即使框体弯曲,也可以避开这种力。
下面对摄像部10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是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上侧罩取下的立体图,图9是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分解图。图中400是包括变焦驱动机构的镜头组件,401是摄像部的下罩,402是其上罩,403是组装镜头组件400时防止废物等进入光学系统内而罩住用的罩板,404是塞入摄影镜头窗103中的镜头窗,405是可以使摄像部101相对于操作部102旋转的铰链机构,406是使后述的变焦用凸轮在螺旋弹簧407的压力下推压的推压销,408是摄像元件组件。
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摄像部101如上述图3说明的那样,将从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一侧的端部到发光装置用的窗104一侧的端部的长度L1作为例如左手食指前端到第2关节附近的长度,并且,将摄像部101的与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的长度作为L2,这时,使与发光装置窗104部分的(L1-L2)相当的部位光轴方向的厚度L3,加上大致食指的厚度R并伸出操作部102一侧来构成。
这样,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摄像部101将镜头组件400中的构成变焦镜头镜头组的镜头框架的高度,限制成与上述图5至图7所示操作部102中收容的显示装置105、收容存储图像的存储卡等的存储器槽301、主基板300、电池302的各自厚度加在一起的值大致相等,同时,使一般构成圆形外形的快门作成与镜头框架高度相同的方形,将这些镜头框架或快门的外径作为由上下罩401、402构成的框体的支柱面。另外,使变焦镜头的光轴方向的全长由上述图6(B)中示为302的电池的高度h来限制,同时,将变焦镜头驱动机构和摄像部101中的发光装置321的控制基板323等配置在光学系统的侧部空间中,而在光学系统的与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的内部空间中配置发光装置用的电容器322等电气构件。
这样,使变焦镜头的光轴方向的全长由上述图6(B)中示为302的电池的高度h来限制,并且,将变焦镜头驱动机构配置在光学系统的横向,由此,在电子照相机100的电源不论处于接通还是处于断开时,光学系统的全长上均无变化,而不需要象以往照相机那样,通过伸缩式的镜头在电源每次接通、断开变换时进行镜头的伸出或收起的动作,只要控制系统一操作便可以立即进入摄影动作,从而不会错过快门的时机。另外,在实施更进一步高倍率化的情况下,镜头组增加了,而在光学系统的与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由于具备配置发光装置用的电容器322等电气构件的空间,因而利用该部分也就可以使镜头组增加。
下面,用图10至图16说明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一个实施例的具备摄像部101的变焦驱动机构的镜头组件400。图10是表示该镜头组件400的光学系统的分解图,图11是表示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摄像元件组件构成的图,图12是表示安装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摄像元件的后固定框架构成的图,图13是变焦机构的变焦用凸轮的立体图,图14是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变焦用凸轮驱动机构的说明图,图15是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部变焦用凸轮驱动机构的剖视图,图16是调焦机构的说明图。
图中21是第1镜头组,21a是第1镜头组21的镜头框架,21b是镜头框架21a上所设置的轴套(轴承部),21c是设置在轴套21b上的凸轮销,22是第2镜头组,22a是第2镜头组22的镜头框架,22b是镜头框架22a上所设置的轴套(轴承部),22c是设置在轴套22b上的凸轮销,23、24是一端侧固定在前固定框架27上,另一端侧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的导向轴,25是变焦用凸轮(图13),26是变焦用电机,27是前固定框架,27a是轴承部(图14),27b是使被照物体图像光线通过的窗孔,28是后固定框架,28a是使被照物体图像光线通过的窗孔,在后固定框架28的窗孔后面,安装着图9所示的由CCD等构成的摄像元件组件408。29是支撑固定框架(图14),29a是设置在支撑固定框架29上的轴承部(图15),31用由设置在后固定框架28的调整焦距用电机(图10)旋转的丝杠34螺纹送进的第3镜头组(图16),31a是第3镜头组31的镜头框架,31b是在具有通过导向轴23的孔的镜头框架31a上所设置的轴套,32是用由调整焦距用的电机33(图10)旋转丝杠34螺纹送进,使第3镜头组31进、退的螺母,35是快门组件,39是防止第3镜头组31松动用的弹簧。此外,在变焦用电机26与调整焦距用的电机33于同一位置重叠配置的情况下,电机的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误动作,因而如图10表明的那样,配置在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两端。
在图13、图14中,40是变焦用凸轮25的第1凸轮槽,40a是第1凸轮槽40一侧的凸轮面,40b是另一侧的凸轮面,41是变焦用凸轮25的第2凸轮槽,41a是一侧的凸轮面,41b是另一侧的凸轮面,50a是与变焦电机26的轴上所设置的齿轮相啮合,将驱动力传送到变焦用凸轮(2)51的变焦齿轮(1),52是具有变焦齿轮(2)51的将驱动力从变焦齿轮(3)53传递到变焦用凸轮25的齿轮55上的变焦轴,56是变焦用凸轮(1),57是变焦用凸轮(2),58是变焦用凸轮(3),59是变焦用凸轮(4)。
构成本实施例电子照相机100的摄像部101的变焦镜头如图10的分解图所示,作为摄影镜头具备第1镜头组21和第2镜头组22、以及设置在图10中后固定框架28的部分上的图16所示的聚焦用的第3镜头组31,使变焦和聚焦通过这些第1~第3镜头组而进行。这样,可以使这些第1~第3镜头组21、22、31平稳地前进、后退,使导向轴23插入到第1镜头组21的镜头框架21a上所设置的轴套(轴承部)21b和第2镜头组22的镜头框架22a上所设置的轴套(轴承部)22b,以及图16所示的聚焦用的第3镜头组31的镜头框架31a上所设置的轴套31b中,而且,将导向轴24插入到各自的轴套21b和22b,及与轴套31b相反一侧位置上所设置的贯通孔21d和22d,以及31d中,可以使这些第1~第3镜头组的镜头通过导向轴23、24支撑并在光轴方向上进退。这样,由于这些第1、第2镜头组21、22可前进后退,使图13、图14所示的变焦用凸轮25配置在这些第1、第2镜头组21、22的横向,从而通过变焦镜头的驱动系统防止了对电子照相机100本身厚薄的损害。
这样,将镜头的外径限制到为进行电子照相机的图像确认、记录所必需的液晶、存储器、电池、控制基板各自厚度相加所得到的厚度上,而且,使其镜头的支架作为框体支撑面,同时,在该镜头框架上贯通导向轴,形成前后运动那样,使变焦镜头的镜头移动用凸轮配置在镜头系的横向,由此实现薄型化,这样,这种构成构件不会超过由上述液晶、存储器、电池和控制基板形成的厚度,从而可以构成非常薄型的电子照相机。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CCD等构成的摄像元件组件408如图11所示,在CCD等摄像元件320的被摄体一侧配置有保护CCD用的CCD橡胶351,低频滤光器352,CCD罩353,低频滤光器支架354,将这些通过螺栓356拧在刚性的CCD板355上,摄像元件320的脚357上钎焊的印刷基板358由弹簧固定在图12所示的后固定框架28上。也就是说在图12中,360是限制构成图11的摄像元件组件408上下方向的板弹簧,361是同样限制其左右方向的板弹簧,用后固定框架28的基准面362、363、364,固定如图11那样构成的摄像元件组件408。
在这种电子照相机中,摄像元件320一般是用螺栓固定在框体一侧的,而在如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那样构成薄型的情况下,各个构件上没有壁,而且,框体一旦产生弯曲,其就会传到摄像元件320,就会出现影响图像的可能性。因此,通过与这种低频滤光器352等一体化,由板弹簧361、362进行固定,使得组装也变得简单,同时,即使在框体上施加了弯曲力,也不会对图像产生什么影响。
如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通过用变焦电机26驱动变焦用凸轮25旋转,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24移动进行变焦,另外,通过用聚焦用电机33驱动丝杠34(图16)旋转,使螺母32螺旋送进,通过第3镜头组31的移动进行聚焦。此外,第3镜头组31在变焦时也会移动。
这样,在第1镜头组21和第2镜头组22的轴套21b、轴套22b上,分别突出形成有作为插入设置于变焦用凸轮25上的凸轮槽40中的构件的凸轮销21c,以及作为插入凸轮槽41的构件的凸轮销22c。一侧的变焦用凸轮25如图14所示,形成具备第1凸轮槽40和第2凸轮槽41的圆筒形凸轮,如图13所示,由圆筒状变焦用凸轮(1)56、变焦用凸轮(2)57和在该变焦用凸轮(1)56、变焦用凸轮(2)57两侧滑动自如嵌合的圆筒状变焦用凸轮(3)58,变焦用凸轮(4)59,朝靠近该变焦用凸轮(3)58、变焦用凸轮(4)59的方向推压的如图15所示的推压销406、螺旋弹簧407来构成。
变焦用凸轮(2)57可将切成纤细直径D形状的轴部57d插入到设置于变焦用凸轮(1)56上的该D切成部的接收孔56d中,而且,变焦用凸轮(1)56、变焦用凸轮(2)57在与该机体部56a、57a相互反向一侧设置有纤细直径状的滑动部56b、57b。另外,将机体部56a、57a与滑动部56b、57b之间的阶梯部,作为形成第1凸轮槽40、第2凸轮槽41用的一侧凸轮面40a、另一侧凸轮面41a而形成。此外,在变焦用凸轮(1)56、变焦用凸轮(2)57上,设置有从两侧端沿筒形轴方向形成的长孔56c、57c,在这些长孔56c、57c上,可滑动自如地嵌合着设置于变焦用凸轮(3)58、变焦用凸轮(4)59上的图中未示的突出片部,使变焦用凸轮(3)58、变焦用凸轮(4)59与变焦用凸轮(1)56、变焦用凸轮(2)57一体旋转。此外,形成于变焦用凸轮56端部的阶梯部56e是用来限制变焦用凸轮(3)58的移动的。另外,在变焦用凸轮(3)58、变焦用凸轮(4)59的各自一端的圆周部上,形成有形成第1凸轮槽40用的另一侧凸轮面40b,以及构成第2凸轮槽41用的另一侧凸轮面41b。
用上述方式形成的变焦用凸轮(2)57,使切成D的轴部57d插入到设置于变焦用凸轮(1)56上的D切成部的接收孔56d中,而且在变焦用凸轮(1)56的滑动部56b上嵌合着变焦用凸轮(3)58,在变焦用凸轮(2)57的滑动部57b上嵌合着变焦用凸轮(4)59,由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和设置在后固定框架28上的支撑固定框架29的轴承部29a固定成图14、图15所示的状态。这样,通过由插入到前固定框架27轴承部27a的螺旋弹簧407施力的推压销406,朝着靠近变焦用凸轮(3)58和变焦用凸轮(4)59的方向推压,变焦用凸轮(3)58使滑动部56b滑动,变焦用凸轮(4)59使滑动部57b滑动,由一侧凸轮面40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构成第1凸轮槽40,而由一侧凸轮面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1b构成第2凸轮槽41。由此形成的凸轮槽40、41构成变焦所必需的与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相配合的螺旋状凸轮槽。
这样,在变焦用凸轮25的凸轮槽40、41中,朝着槽40插入(突入)突出形成于上述图10中说明的第1镜头组21的轴套21b上的凸轮销21c,朝着凸轮槽41如图15所示插入(突入)突出形成于第2镜头组22的轴套22b上的凸轮销22c,通过这种插入,使变焦用凸轮(3)58和变焦用凸轮(4)59朝从变焦用凸轮(1)56、变焦用凸轮(2)57离开的方向滑动,凸轮销21c推压在变焦用凸轮(4)59的凸轮面40b上,由于凸轮销22c是由变焦用凸轮(3)58的凸轮面41b来推压的,因而这些凸轮销21c、22c在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压接力与凸轮面形成接触。另外,对凸轮销21c、22c的凸轮面的压接力由于可以通过螺旋弹簧407的推压力来决定,因而作为螺旋弹簧407如果选择具备适度推压力的话,就可以使凸轮销21c、22c获得最适合的压接力。
因此,变焦用凸轮25可以以一定的电机驱动力旋转,另外,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驱动也可以平稳地进行。其结果,变焦用凸轮25成为了变动很少的轻负荷凸轮装置,从而作为变焦用的电机26可以使用电力耗费少的小型电机。
另外,这种凸轮销21c、22c除了是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都形成一定的压接力的变焦用凸轮25之外,由于在与该变焦用凸轮25同心的线上配置变焦用电机26,因而还可以缩短摄像部101横向的宽度(图3中的L2),而且,由于变倍用的第1、第2镜头组21、22与聚焦用的第3镜头组31形成通过同一根导向轴23、24支撑并移动的构成,因而镜头组很难产生偏心、倾倒。
以上是构成本实施例电子照相机100的镜头组件400的变焦机构,作为使这种变焦用凸轮25在一定的电机驱动力下旋转的机构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首先表示其实施例2的为图17,而图18中表示了采用该实施例2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上面说明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添加了相同的符号。
在该图17中表示的有关实施例2的变焦用凸轮25,由具备第1凸轮槽40和第2凸轮槽41的圆筒形凸轮和圆筒状凸轮基体251、滑动自如地嵌合在该凸轮基体251两侧的圆筒状凸轮框架252、253和朝着接近这些凸轮框架252、253的方向推压的拉伸螺旋弹簧254构成。
凸轮基体251设置有其壳体部251a两侧呈纤细直径状的滑动部251b、251c,在壳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上形成有构成第1凸轮槽40用的一侧凸轮面40a,在壳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上还形成有构成第2凸轮槽41用的一侧凸轮面41a。另外,凸轮基体251上还设置从两侧端沿筒形轴方向形成的长孔251d、251e,这些长孔251d、251e上,可滑动自如地嵌合着凸轮框架252、253的突片部252a、253a,由此使凸轮框架252、253与凸轮基体251一体旋转。此外,凸轮基体251的壳体部251a上形成的孔部251f安装螺旋弹簧254,另外,形成于滑动部251b、251c端部的阶梯部251g、251h是用来限制凸轮框架252、253的移动的。
另一方面,凸轮框架252形成了使一端圆周部形成于第1凸轮槽40上用的另一侧凸轮面40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向内的凸缘252b。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2上设置有从上述突片部252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2c。
凸轮框架253形成了使一端圆周部形成于第2凸轮槽41上用的另一侧凸轮面41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向内的凸缘253b。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有从上述突片部253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3c。
如上述形成的凸轮基体251、凸轮框架252、253将凸轮框架252嵌合在凸轮基体251的滑动部251b上,在凸轮框架253嵌合于滑动部251c上之后,使螺旋弹簧254的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2的弹簧挂钩部252c上,而将其另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3的弹簧挂钩部253c上。这样,由于螺旋弹簧254将凸轮框架252、253朝着靠近的方向推压,因而凸轮框架252将滑动部251b滑动,其凸缘部252b前进到碰上凸轮基体251的阶梯部251g,在这种状态下由一侧凸轮面40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形成第1凸轮槽。同样地,凸轮框架253使滑动部251c滑动,其凸缘部253b碰上到阶梯部251h中,在这种状态下由一侧凸轮面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1b形成第2凸轮槽。由此形成的凸轮槽40、41成为了变焦所必需的与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相配合的螺旋状凸轮槽。
这样,在变焦用凸轮25的凸轮槽40、41中,如上述图15说明的那样,朝着槽40插入(突入)突出形成于第1镜头组21的轴套21b上的凸轮销21c,而朝着槽41插入(突入)突出形成于第2镜头组22的轴套22b上的凸轮销22c,通过这种插入使凸轮框架252的凸缘部252b比阶梯部251g稍稍后退,从而,凸轮框架253的凸缘部253b也从阶梯部251h稍稍后退。因而,凸轮销21c压在凸轮框架252的凸轮面40b上,由于凸轮框架253的凸轮面41b压凸轮销22c,因而这些凸轮销21c、22c在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接合力与凸轮面形成接触。另外,对凸轮销21c、22c的凸轮面的压接力由于可以通过螺旋弹簧254的拉伸力来决定,因而作为螺旋弹簧254如果选择具有适度拉伸力的话,就可以使凸轮销21c、22c获得最适合的压接力。
这样,变焦用凸轮25可以在一定的电机驱动力下旋转,另外,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驱动也可以平稳地进行。其结果,变焦用凸轮25成为了变动很少的轻负荷凸轮装置,所以作为变焦用的电机26可以使用电力耗费少的小型电机。
下面,根据图18中说明采用该实施例2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在变焦用凸轮25的后端侧上设置有内齿轮42,该内齿轮42的突出部42a突入到凸轮基体251的内孔中,另外,在其突出部42a周围设置的键42b嵌合在形成于凸轮基体251内孔部的键槽251i中。因此,变焦用凸轮25与内齿轮42一体旋转。
另外内齿轮42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轴固定框架29上的轴承部29a上,而且,在该内齿轮42上啮合着联动的小齿轮43。该联动的小齿轮43通过减速装置44由变焦用电机26旋转驱动,使内齿轮42旋转,使变焦用凸轮25旋转。
这样,采用该实施例2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其凸轮销21c、22c除了是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都形成一定的压接力的变焦用凸轮25之外,由于在与该变焦用凸轮25同心的线上配置变焦用电机26,因而还可以缩短摄像部101横向的宽度(图3中的L2),而且,由于将变倍率用的第1、第2镜头组21、22与聚焦用的第3镜头组31形成同一根导向轴23、24支撑并移动的构成,因而镜头组很难产生偏心、倾倒。
图19是采用该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采用该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与上述图18所示的实施例2一样,是在变焦用凸轮25的后端侧上设置有内齿轮42,该内齿轮42的突出部42a突入到凸轮基体251的内孔中,另外,使设置于该突出部42a周围的键嵌合到形成于凸轮基体251内孔部上的键槽中。因此,变焦用凸轮25与内齿轮42一体旋转。另外,内齿轮42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轴固定框架29上的轴承部29a上,而且,在该内齿轮42上啮合着联动的小齿轮43。该联动的小齿轮43由于通过减速装置44由变焦用电机26旋转驱动,因而使内齿轮42旋转,使变焦用凸轮25旋转。
另一方面,在采用该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中,使凸轮框架252、253上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倾斜成所定的角度。对此的详细描述是用图20对第1、第2凸轮槽40、41和凸轮销21c、22c的组成部分进行放大显示的剖视图,通过该图可更详细地看出,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以朝着框架的外周面向上倾斜的方式形成倾斜的凸轮面。
通过使另一侧的凸轮面40b、41b形成这样的倾斜面,使凸轮销21c、21c受到图中所示F1方向的推动力。也就是说,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中,由于通过螺旋弹簧254施加了图示F2方向的弹力作用,因而由另一侧的凸轮面40b、41b的倾斜面推动的凸轮销21c、22c受到除了压接在一侧凸轮面40a、41a的力之外,还受到相对于凸轮槽的旋转轴线垂直方向形成的推动力F1。
作用在凸轮销21c、22c上作用的上述推动力F1以使轴套21b、22b的支撑孔21d、22d(参照图7)的孔面部与导向轴23相接触的方式运动,由此吸收支撑孔21d、22d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
因此,变焦用凸轮25使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压接力相接触,这些凸轮销21c、22c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凸轮槽的旋转轴线方向(图6、图7中的左右方向)移动驱动,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
另外,在上述那种轴套21b、22b上,滑动着没有机械窜动的导向轴23,因而在第1、第2镜头组21、22上不会产生倾斜或偏心。其结果,形成了可以提高变焦精度的具备变焦用凸轮25(凸轮装置)的变焦驱动机构。
图21中的(A)、(B)、(C)是表示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凸轮面倾斜位置改变了的另外实施例的与图20相同的剖视图。图21(A)是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的实施例,图21(B)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两个凸轮面的实施例,图21(C)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和凸轮销21c、22c的实施例。
由于即使是这种构成,凸轮销21c、22c上也会作用推动力F1,因而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同样,也可以吸收轴套21b、22b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从而可以防止第1、第2镜头组21、22的倾斜或者偏心。此外,在图20、图21的(A)、(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凸轮销21c、22c的接触部也可以形成倾斜。
图22、图23是采用该实施例3的变焦用凸轮25的驱动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首先图22为了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的松动,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有螺旋弹簧45。该螺旋弹簧45将变焦用凸轮25朝一个方向推压,防止变焦用凸轮25朝旋转轴方向运动,从而提高了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位置精度。
接着图23示出了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一个螺旋弹簧46,通过该螺旋弹簧46对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施力,同时,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的实施例。该实施例通过对第1凸轮框架252施力,经由凸轮销21c对凸轮基体251施力,另外,通过凸轮销22c对第2凸轮框架253朝一个方向推压来构成。通过这样的构成,便不需要在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框架设螺旋弹簧254。
下面,对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摄像部101与操作部102进行结合的图9中由405表示的铰链机构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摄像部101和操作部102相结合的铰链机构构成的图,图25是将铰链机构安装在摄像部101上,除去操作部102的上罩307和内部构成构件来表示结合部的立体图,图26是图24所示的铰链机构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中500是使摄像部101一侧相对于操作部102一侧旋转的铰链轴,501是固定在摄像部101上、用来固定镜头轴500的铰接镜头板,502是固定在操作部102一侧、可以使镜头轴500旋转的作为轴承的铰链主体板,503是将轴500固定在铰链镜头板501一侧用的CE环,504是夹在轴500的凸缘505与铰链主体板502之间的圆形弹簧,该圆形弹簧在两处的顶部506、507上都有棘爪,与轴500的凸缘505上所设置的图中未示的凹部相配合,在摄像部101相对于操作部102转动所定角度时,可以固定住。508是在其一部分上具有反射图形509,贴在轴500的凸缘部505上并通过光反射器510检测出摄像部101相对于操作部102的旋转角度用的铰链标记器。
该铰链机构405如图25所示,将小螺钉穿过铰链镜头板501的螺栓孔511,固定在摄像部101的下罩401、上罩402上所设置的固定部513上。另外铰链主体板502同样固定在操作部102的上罩307、下罩308的图中未示的固定部上。这样,在轴500的凸缘部505上贴着反射图形508,在贯通圆形弹簧504、铰链主体板502、铰链镜头板501的铰链镜头板501镜头系统侧,通过CE环固定在铰链镜头板501上。这样光反射器510便被固定在副基板303上。
通过这样构成的铰链构成,摄像部101和操作102就可以在圆形弹簧504施加的适度摩擦力下旋转,并且由于在圆形弹簧504上设置在旋转到上述的所定角度时通过图中未示的凹部固定的棘爪部,所以可以固定在例如90度旋转位置、-90度旋转位置等摄影的最佳位置上。这样,在例如为了对自己摄影而将摄像部101旋转-90度的情况下,显示装置105上显示的图像是上下倒置的,光反射器510检测出这种旋转,将反方向的旋转告知图中未示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控制部,从而可以将图像上下相反来显示。因此,不论对摄像部101进行什么样的旋转,都可以毫无不舒服感觉地进行摄影。
根据上面的各种描述,将镜头的外径限制到为进行电子照相机的图像确认、记录所必需的显示装置、存储器、电池、控制基板各自厚度相加所得到的厚度上,而且使镜头的支架构成框体支撑面,同时,在该镜头框架上贯通导向轴,形成前后运动,使变焦镜头的镜头移动用凸轮配置在镜头系的横向,由此实现薄型化,这样,这种构成构件不会超过上述液晶、存储器、电池和控制基板的厚度,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可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薄尺寸的电子照相机。
而且在上述摄像部的摄影窗操作部一侧上配置了上述发光装置,同时比上述摄影窗一侧更纤细地构成了发光装置收容部的下部,上述操作部使操作部的显示装置配置在摄像部一侧,同时在与显示装置的摄像部相反一侧配置操作按钮类,由此在将操作部握在右手中时,可以将操作按钮类配置在可用拇指操作的范围内,从而可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另外通过将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按钮类收容到框体的平面内,即使如如上述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等中,也可以提供一种可平滑地取出放入的电子照相机。
这样,上述镜头移动用的凸轮,通过由构成为具有螺旋状凸轮槽并驱动插入凸轮槽中的凸轮销,利用该凸轮的驱动力来移动上述镜头,并形成上述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一方凸轮体;相对于该凸轮体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并形成与上述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的另一方凸轮体;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以使凸轮销与凸轮面接触的弹性构件来构成,从而以一方凸轮体的凸轮面与另一方凸轮体的凸轮面来形成凸轮槽,另外,由于插入该凸轮槽的凸轮销通过推压这些凸轮体的弹簧构件而与凸轮面相接触,因而可以构成一种具有凸轮装置的电子照相机,该凸轮装置使凸轮销在凸轮槽的整个区域以一定的压接力与凸轮面相接触。
另外,上述镜头移动用的凸轮,由将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设置在圆柱体两侧部的每一侧上,将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将另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而形成的凸轮基体;形成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形成有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通过对这些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由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各凸轮销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弹性构件来构成,因而通过一方凸轮体的一侧凸轮面与另一方凸轮体的另一侧凸轮面来形成凸轮槽,另外,该凸轮槽中插入的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的弹簧构件的弹力作用压接在凸轮面上。
另外,上述镜头移动用的凸轮由具备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并配置着纤细直径形状滑动部的第1圆柱体;相对于该第1圆柱体不旋转,具备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并配置着纤细直径形状滑动部的第2圆柱体;形成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在第1圆柱体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形成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在第2圆柱体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对这些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由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各凸轮销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弹性构件来构成,由此,通过一方凸轮体的一侧凸轮面与另一方凸轮体的另一侧凸轮面来形成凸轮槽,另外,该凸轮槽中插入的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的弹簧构件的弹力作用压接在凸轮面上。
因而,相对于凸轮面的凸轮槽插入构件的压接力由推压凸轮体的弹簧构件的弹力来决定,所以在凸轮槽的整个区域都形一定的压接力,其结果凸轮轴没有偏移,被移动物的正規移動位置不发生偏差,另外,由于在与凸轮槽插入构件相接触的凸轮面上设置着倾斜部,因而,凸轮槽插入构件除了受到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之外,还受到了与该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更具体地说,由于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凸轮槽的旋转而受到上述推动力,因而被移动物与导向轴对接,从而可以提供了一种具备吸收被移动物与导向轴之间的机械窜动的凸轮装置的电子照相机。
这样,上述弹性构件由于作成一端固定在第1凸轮框架上,另一端固定在第2凸轮框架上的拉伸螺旋弹簧,用一个螺旋弹簧就可以对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
另外,通过在上述一侧凸轮面及另一侧凸轮面的至少一方凸轮面上设置倾斜部,使得凸轮槽插入构件除了受到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之外,还受到了与该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更具体地说,由于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凸轮槽的旋转而受到上述推动力,因而被移动物与导向轴对接,从而吸收被移动物与导向轴之间的机械窜动。
这样,在上述一侧凸轮面及另一侧凸轮面的至少一方凸轮面上设置的倾斜部最好具有施加相对于凸轮槽插入构件在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以及与其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的倾斜面。
另外,上述弹性构件因于作成对上述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或者第1圆柱体与第2圆柱体朝一个方向推压的弹簧构件,因而通过一个弹簧构件就可以对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
这样,上述弹性构件由于设置一端部固定在第1凸轮框架上,另一端部固定在第2凸轮框架上的拉伸弹簧构件,和将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朝一个方向推压的弹簧构件,由弹簧构件对凸轮基体和第1、第2凸轮框架的整体进行施力,将凸轮销与凸轮面压接,另外,将凸轮装置整体朝一个方向推动,因而吸收凸轮装置旋转轴部的机械松动。
这样,将镜头的外径限制到进行电子照相机的图像确认、记录所必需的显示装置、存储器、电池、控制基板各自厚度相加所得到的厚度上,而且使镜头的支架作为框体支撑面,同时,在该镜头框架上贯通导向轴,形成前后运动,以使变焦镜头的镜头移动用凸轮配置在镜头系的横向,由此实现薄型化,这样,这种构成另件不会超过由上述液晶、存储器、电池和控制基板引起的厚度,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可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薄尺寸的电子照相机。
而且在上述摄像部的摄影窗操作部一侧上配置了上述发光装置,同时比上述摄影窗一侧更纤细地构成发光装置收容部的下部,上述操作部将操作部的显示装置配置在摄像部一侧,同时在与显示装置的摄像部相反一侧配置操作按钮类,由此在将操作部握在右手中时,可以将操作按钮类配置在可用拇指操作的范围内,从而可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另外通过将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按钮类收容到框体的平面内,即使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等中,也可以提供一种可平滑地取出放入的电子照相机。
另外,为了实现光学系统的薄型化,最好将上述摄像部光学系统中所设置的快门形成与镜头框架的高度相同的四方形状。
这样,上述镜头移动用的凸轮驱动插入具有螺旋状凸轮槽的凸轮槽中的凸轮销,通过该凸轮的驱动力来移动上述镜头,它由形成上述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一方凸轮体、相对于该凸轮体滑动自如但不旋转并形成与上述一侧凸轮面相对的另一侧凸轮面的另一方凸轮体、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并使凸轮销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弹性构件来构成,由一方凸轮体的凸轮面与另一方凸轮体的凸轮面来形成凸轮槽,另外,由于插入该凸轮槽的凸轮销通过推压这些凸轮体的弹簧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因而可以构成一种具有凸轮装置的电子照相机,该装置使凸轮销在凸轮槽的整个区域以一定的压接力与凸轮面相接触。
另外,上述镜头移动用的凸轮由将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设置在圆柱体两侧部的每一侧上,将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将另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从而形成的凸轮基体;形成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形成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对这些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将由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各凸轮销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弹性构件来构成,由此,通过一方凸轮体的一侧凸轮面与另一方凸轮体的另一侧凸轮面来形成凸轮槽,而且,该凸轮槽中插入的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的弹簧构件的弹力作用而与凸轮面压接。
另外,上述镜头移动用的凸轮由具有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并配置纤细直径形状滑动部的第1圆柱体;相对于该第1圆柱体不旋转,具有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并配置纤细直径形状滑动部的第2圆柱体;形成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第1圆柱体的滑动部上可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形成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在第2圆柱体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对这些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将由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各凸轮销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弹性构件来构成,由此,通过一方凸轮体的一侧凸轮面与另一方凸轮体的另一侧凸轮面来形成凸轮槽,而且,该凸轮槽中插入的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的弹簧构件的弹力作用而与凸轮面压接。
因而,相对于凸轮面的凸轮槽插入构件的压接力由推压凸轮体的弹簧构件的弹力来决定,所在凸轮槽的整个区域都形一定的压接力,其结果凸轮轴没有偏移,被移动物的正規移動位置不会发生偏差、另外,由于在与凸轮槽插入构件相接触的凸轮面上设置着倾斜部,使得凸轮槽插入构件除了受到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之外,还受到了与该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更具体地说,由于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凸轮槽的旋转而受到上述推动力,因而被移动物对接到导向轴上,从而可以提供一种具备吸收掉被移动物与导向轴之间的机械窜动的凸轮装置的电子照相机。
这样,上述弹性构件由于做成将一端固定在第1凸轮框架上,另一端固定在第2凸轮框架上的拉伸螺旋弹簧,用一个螺旋弹簧就可以对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
另外,通过在上述一侧凸轮面及另一侧凸轮面的至少一方凸轮面上设置倾斜部,使得凸轮槽插入构件除了受到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之外,还受到与该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更具体地说,由于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凸轮槽的旋转而受到上述推动力,因而被移动物对接到导向轴上,从而吸收被移动物与导向轴之间的机械窜动。
这样,在上述一侧凸轮面及另一侧凸轮面的至少一方凸轮面上设置的倾斜部,最好具有施加相对于凸轮槽插入构件在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以及与其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的倾斜面。
另外,通过使上述弹性构件做成对上述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或者第1圆柱体与第2圆柱体朝一个方向推压的弹簧构件,因而通过一个弹簧构件就可以对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
这样,上述弹性构件由因设置将一端固定在第1凸轮框架上、另一端固定在第2凸轮框架上的拉伸弹簧构件,和将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朝一个方向推压的弹簧构件,由弹簧构件对凸轮基体和第1、第2凸轮框架的整体进行施力,将凸轮销压接在凸轮面上,另外,将凸轮装置整体朝一个方向的推动,因而吸收凸轮装置旋转轴部的机械松动。
根据上面所述的本实施例,将镜头的外径限制到进行电子照相机的图像确认、记录所必需的显示装置、存储器、电池、控制基板各自厚度相加所得到的厚度上,而且使镜头的支架构成框体支撑面,同时,在该镜头框架上贯通导向轴,形成前后运动,以将变焦镜头的镜头移动用凸轮配置在镜头系的横向,从而实现薄型化,因此,这种构成另件不会超过由上述液晶、存储器、电池和控制基板引起的厚度,从而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可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薄尺寸的电子照相机。
实施例2图1是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图,图2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被照物体方向的摄影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照相机操作者(自己)方向的摄影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将构成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镜头朝着被照物体方向摄影时的照相机待机状态的图。
图中100是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1是摄像部,102是操作部,103是摄影镜头窗,104是闪光灯等发光装置,105是采用液晶等的显示装置,106是快门按钮,107是电源按钮,108是由十字键和确定键构成的,选择显示装置105表示的功能或者项目用的选择确定键,109是指示光学变焦的变焦键,110是照相机模式菜单的接通、断开切换用的菜单按钮,111是显示装置105的显示内容和照明接通、断开切换用的显示按钮,112是将显示装置105显示的内容切换到场景选择按钮选择的画面的场景按钮,113是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或快门优先模式,对高速运动的被摄物体进行摄影的运动模式,对近距离物体进行摄影的宏观模式,闪光灯强制闪光中停止闪光等的闪光灯控制、动画摄影、重放等模式用的模式选择按钮,114是扬声器。
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如图1至图3所示,在操作部102一侧配置着显示装置105和一般的摄影用操作按钮类106至113,在可由铰链机构与该操作部102旋转连接的摄像部101的一端侧上,配置着摄影镜头窗103,在其操作部102一侧配置着发光装置104。这样,操作部102的摄影用操作按钮类106至113即使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卡住或者不舒服的感觉,它设置成了不突出于操作部102外罩平面的形式,而且,快门按钮106在照相机100用右手握住时也可以由食指进行操作,变焦键109、选择确定键108、菜单按钮110、模式设定按钮113等在同样由右手握住照相机100时,配置在拇指够得到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使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侧从操作部102一侧伸出,由此配置发光装置104用的窗,同时,将从摄影镜头窗103到铰链旋转中心的距离设定得比相反一侧的距离要大。另外,如图3所示,将从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一侧的端部到发光装置104用的窗一侧的端部的长度L1作为例如左手食指前端到第2关节附近的长度,并且,将摄像部101的与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的长度作为L2,这时,使与发光装置窗104部分的(L1-L2)相当的部位光轴方向的厚度L3,附加大致食指的厚度R来构成。由此,可以在操作部102的显示装置105的右侧形成配置操作按钮类的空间,不仅可以使之小型化,而且还能构成操作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这样,在使用该电子照相机100时,通过按下电源按钮107来接通电源,如上所示用拇指来操作各个操作按钮,通过模式设定按钮113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或快门优先模式等摄影条件,对高速运动的被摄物体进行摄影的运动模式,对近距离物体进行摄影的宏观模式,闪光灯强制闪光和停止闪光等的闪光灯控制、动画摄影、重放等模式。而如果需要的话,按下菜单按钮110,在显示装置105中显示出的例如图像尺寸、摄影灵敏度、测光方式等各种菜单,通过由十字键和确定键构成的选择确定键108的十字键来选择项目,由中央的确定按钮来确定。
这样,在如图2所示朝着被摄物体镜头窗103方向摄影时,如图4所示用右手握住操作部102一侧,例如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具有摄像部101的L1(图3)长度的L3(图3)部分,将摄影镜头窗103朝向被摄物体。这样,就会边看到显示装置105显示出的被摄物体,边用右手的拇指进行摄像部101的变焦键109的操作,在选择所定的倍率确定构图之后,通过右手食指按下快门按钮106自动确定焦距和曝光,通过内置的CCD等摄像元件将摄影的图像记录到内置的存储器中。通过用这种方式进行摄影,由于上述摄像部101中从摄影镜头窗103到铰链机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从铰链旋转中心到与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的端部的距离要大,所以镜头部大幅度旋转,使得摄像部101迅速朝向被摄物体,同时,可以使照相机100快速聚焦。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不仅只朝着被照物体一方,而如图3所示使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朝着照相机操作者(自己)方向,就可以摄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在摄像部101中的发光装置104用的窗的伸出部悬挂在显示装置105的一部分,但上述伸出部却不会对显示装置105的视觉产生很大的妨碍,由于从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一侧到铰链旋转中心的距离比相反一侧的距离要大,因而即使在对自己进行摄影的情况下,不论怎么摄都可以通过显示装置105边确认边进行。
这样,在摄影之后,一旦操作模式选择按钮113,成为重放模式,储存在存储器中的图像就会显示在显示装置105上,通过操作选择确定键108上的十字键就可以依次显示拍摄的图像。此外,在动画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全部相同地将动画记录在存储器中,通过场景按钮112选择必要的场景,从而可以通过扬声器114与声音同时重放。
如此,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通过使摄像部101中的摄影镜头窗103从操作部102一侧伸出,由此来配置发光装置104用的窗,可以使与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构成更纤细,这样,就可以使电子照相机100的整体构成尺寸变小,另外,通过将从摄影镜头窗103一侧到铰链旋转中心的距离设定得比相反一侧的距离要大,从而可以用摄像部101的很小的旋转动作便使镜头朝向被摄物体一侧,可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这样,使上述摄像部101的上述伸出部光轴方向的厚度大致成为手指的厚度,同时,使从上述摄影镜头窗103的一侧端到伸出的一侧端的长度形成相当于大致从手指的前端到第2关节附近的量,可以通过两根手指夹住上述伸出部进行旋转,使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可以用右手握住操作部102,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伸出部朝向被摄物体方向,从而提供一种在摄影时可以牢牢握住,并且使用方便的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另外,在将上述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一侧旋转到上述操作部102的显示装置105一侧时,由于将从上述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到铰链机构旋转中心的距离设为上述伸出部不妨碍显示装置105的视觉的距离,因而在对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操作者(自己)进行摄影时也不会妨碍显示装置105的视觉,从而可以提供一种更容易对自己进行摄影的电子照相机。
另外,上述操作部102通过使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从操作部102一侧伸出,以配置发光装置104的窗,可以使与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构成更纤细,使操作部102的显示装置105配置在摄像部101一侧,同时在与显示装置105的摄像部101相反一侧配置操作按钮类,从而可以提供一种可以一面用右手操纵操作按钮类,一面看到显示装置105、使用方便优良的电子照相机10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具有显示装置的操作部;由铰链机构与该操作部可旋转地连接,具备发光装置和摄影用变焦镜头并将图像送到上述显示装置中的摄像部构成电子照相机,其特征是,以使上述摄像部的摄影窗一侧伸出到操作部一侧的方式来配置上述发光装置,同时,将从摄影窗一侧到铰链旋转中心的距离设定得比相反一侧的距离要大。
这样,通过使摄像部的摄影窗一侧伸出操作部来配置发光装置,使得与摄像部的摄影窗相反一侧的构成更为纤细,这样,就可以使电子照相机的整体构成尺寸变小,另外,通过将从摄影镜头窗一侧到铰链旋转中心的距离设定得比相反一侧的距离要大,能够用摄像部的很小的旋转动作使镜头朝向被摄物体一侧,从而可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而且,使上述摄像部的上述伸出部光轴方向的厚度大致成为手指的厚度,同时,使从上述摄影窗的一侧端到伸出的一侧端的长度形成相当于大致从手指的前端到第2关节附近的量,便可以通过两根手指夹住上述伸出部进行旋转。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可以用右手握住操作部,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伸出部朝向被摄物体方向,因而提供了一种在摄影时可以牢牢握住,并且使用方便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另外,在上述摄像部的摄影窗一侧旋转到上述操作部的显示装置一侧时,通过将从上述摄像部的摄影窗到上述铰链机构旋转中心的距离设为上述伸出部不妨碍显示装置视觉的距离,因而在对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操作者(自己)进行摄影时也不会妨碍显示装置的视觉,从而可以提供一种更容易对自己进行摄影的电子照相机。
另外,上述操作部,通过使摄像部的摄影窗一侧伸出操作部来配置发光装置,使与摄像部的摄影窗相反一侧的构成更为纤细,从而可以使操作部的显示装置配置在摄像部一侧,同时在与显示装置的摄像部相反一侧配置操作按钮类,由此可提供一种可以一面用右手操纵操作按钮类、一面看到显示装置的使用方便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根据上面所述的本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通过使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从操作部102一侧伸出,由此来配置发光装置104,可以使与摄像部101的摄影镜头窗103相反一侧构成更纤细,这样,就可以使电子照相机100的整体构成尺寸变小,另外,通过将从摄影镜头窗103一侧到铰链旋转中心的距离设定得比相反一侧的距离要大,从而可以用摄像部101的很小的旋转动作便使镜头朝向被摄物体一侧,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优良的电子照相机。
实施例3减速装置,由于在凸轮或丝杠等动力机构和电机的联动系统中形成多个减速齿轮集中设置的齿轮构成,因而对照相机形状越小型化、薄型化,越对减速装置配置和组装空间产生了限制,齿轮的构成会变得复杂。
另外,多个减速齿轮集中配置时,减速装置无论如何都会增大,特别是在照相机形态薄型化的情况下会出现减速装置组装空间上的问题,从而有给照相机薄型设计带来限度的问题本实施例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是提出一种对于小型照相机、薄型照相机也具备足以组装的这种减速装置的光学变焦机构及照相机。
下面,根据

将本实施例用到电子照相机中的实施例3。
图27是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的立体图,图28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的正视图。
在这些附图中,21是第1镜头组,22表示第2镜头组,这些第1、第2镜头组21、22可滑动自如地将导向轴23插入设置于那些镜头框架21a上的轴套21b,以及设置于镜头框架22a上的轴套22b中,通过导向轴23支撑第1、第2镜头组21、22。
另外,在与轴套21b、22b相反形成的镜头框架21 a、22a的位置上设置有孔部(图中省略),在这些孔部中可滑动自如地插入有导向轴24,成为对第1、第2镜头组21、22的旋转进行止动的构成。
而且,突出形成于上述轴套21b上的第1镜头组21的凸轮销(凸轮槽插入构件)21c和突出形成于轴套22b上的第2镜头组22的凸轮销(凸轮插入构件)22c插入到变焦用的凸轮25的凸轮槽中,将第1、第2镜头组21、22c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光轴方向凸轮送进(参照图29)。此外,变焦用凸轮25由变焦用电机26驱动旋转。
上述导向轴23和导向轴24的一端侧固定在前固定框架27上,另一端侧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变焦用凸轮25通过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及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的支撑固定框架29的轴承部29a(参照图18)可自由旋转地支撑。
此外,在前固定框架27和后固定框架28上形成有被照物体图像的光通过用的窗孔27b、28a,而且,在后固定框架28的窗孔之后安装着CCD(固体摄像元件)30(参照图27、图29)。
另一方面,图27所示的第3镜头组31是聚焦用的镜头,使导向轴23插入到该镜头框架31a上所设置的轴套31b中,支撑该第3镜头组31。
第3镜头组31通过由焦距调整用电机33驱动旋转镜头框架31a的一部分上所设置的螺母32的丝杠34螺旋送进,从而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除此之外,图27中所示的参照符号35是安装在镜头框架22a上的快门组件,36是罩板,37是罩板上安装的变焦用光中断器,38是聚焦用的光中断器,39是防止第3镜头组31松动用的弹簧,通过将轴套31b朝一个方向推压,来吸收丝杠34和螺母32等的松动。
变焦用光中断器37检测出变焦的初期位置,聚焦用光中断器38检测出聚焦的初期位置。
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通过用变焦电机26驱动变焦用凸轮25旋转,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进行变焦,另外,通过用聚焦用电机33驱动丝杠34旋转,使螺母32螺旋送进,使第3镜头组31移动进行聚焦。
此外,第3镜头组31在变焦时也会移动。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中具备的作为凸轮装置的变焦用凸轮25,参照图29、图30、图31进行说明。
图31是表示将第3镜头组31、聚焦用电机33、快门组件35、罩板36等取下后的与图27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20的立体图,图30是变焦用凸轮25的立体图,图31是变焦用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变焦用凸轮25是具备第1凸轮槽40和第2凸轮槽41的圆筒形凸轮,由圆筒状凸轮基体251、滑动自如地嵌合在该凸轮基体251两侧的圆筒状凸轮框架252、253、和朝着接近这些凸轮框架252、253的方向推压的拉伸螺旋弹簧254构成。
凸轮基体251设置将其壳体部251a两侧呈纤细直径状的滑动部251b、251c,将壳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形成构成第1凸轮槽40用的一侧凸轮面40a,将主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形成构成第2凸轮槽41用的一侧凸轮面41a。
另外,凸轮基体251上还设置有从两侧端沿筒形轴方向形成的长孔251d、251e,这些长孔251d、251e,使凸轮框架252、253的突片部252a、253a可滑动自如地嵌合,使凸轮框架252、253与凸轮基体251一体旋转。
此外,凸轮基体251的壳体(机身)部251a上形成的孔部251f安装有螺旋弹簧254,另外,形成于滑动部251b、251c端部的阶梯部251g、251h限制凸轮框架252、253的移动。
另一方面,凸轮框架252使一端圆周部形成为第1凸轮槽40的另一侧凸轮面40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52b。
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2上设置从上述突片部252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2c。
凸轮框架253使一端圆周部形成为第2凸轮槽41的另一侧凸轮面41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53b。
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从上述突片部253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3c。
如上述方式形成的凸轮基体251、凸轮框架252、253将凸轮框架252嵌合在凸轮基体251的滑动部251b上,在凸轮框架253嵌合于滑动部251c上之后,使螺旋弹簧254的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2的弹簧挂钩部252c上,而将其另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3的弹簧挂钩部253c上。
由于螺旋弹簧254朝靠近凸轮框架252、253的方向推压,因而凸轮框架252将滑动部251b滑动,其凸缘部252b前进到碰上凸轮基体251的阶梯部251g,在这种状态下由一侧凸轮面40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形成第1凸轮槽40。
同样地,凸轮框架253使滑动部251c滑动,其凸缘部253b碰上阶梯部251h,在这种状态下由一侧凸轮面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1b形成第2凸轮槽41。
由此形成的凸轮槽40、41可以形成为变焦所必需的与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相配合的螺旋状凸轮槽。
上述构成的变焦用凸轮25如图29所示,在第1凸轮槽40中插入(突入)第1镜头组21的凸轮销21c,在第2凸轮槽41中插入(突入)第2镜头组22的凸轮销22c。
这样,一旦插入凸轮销21c、22c,凸轮框架252的凸缘部252b就会比阶梯部251g稍稍后退,同样,凸轮框架253的凸缘部253b也比阶梯部251h稍稍后退。
因而,凸轮销21c推压凸轮框架252的凸轮面40b,由于凸轮销22c被凸轮框架253的凸轮面41b推压,这些凸轮销21c、22c在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压接力与凸轮面接触。
另外,由于凸轮销21c、22c对凸轮面的压接力可以通过螺旋弹簧254的拉伸弹力来确定,因而作为螺旋弹簧254如果选择具备适度拉伸力的话,就可以使凸轮销21c、22c获得最适合的压接力。
因而,变焦用凸轮25就可以在一定的电机驱动力下旋转,另外,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驱动也可以平稳地进行。
其结果,由于变焦用凸轮25成为变动很少的轻负荷凸轮装置,所以作为变焦用的电机26能使用电力耗费少的小型电机。
图18是沿图28上的A-A线切断的、表示变焦用凸轮25的截面和其驱动系统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变焦用凸轮25的后端侧上设置内齿轮42,该内齿轮42的突出部42a突入到凸轮基体251的内孔中,另外,使设置于该突出部42a周围的键42b嵌合到形成于凸轮基体251内孔部中的键槽251i中。
由此,使变焦用凸轮25与内齿轮42一体旋转。
另外,内齿轮42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固定框架29上的轴承部29a上,而且,在该内齿轮42上啮合着联动的小齿轮43。
该联动的小齿轮43通过减速装置44由变焦用电机26旋转驱动,从而使内齿轮42旋转,使变焦用凸轮25旋转。
如上述实施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除了形成使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都形成一定的压接力的变焦用凸轮25之外,由于在与该变焦用凸轮25同心线上配置变焦用电机26,因而还可以缩短照相机横向的宽度(图28中左右方向的宽度),而且,由于变倍用的第1、第2镜头组21、22与聚焦用的第3镜头组31是通过同一根导向轴23支撑移动的,因而镜头组很难产生偏心、倾倒。
图19表示作为实施例2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50。
该变焦驱动机构50,其特征是使凸轮框架252、253上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倾斜成所定的角度,其它的与图27~图18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20构成相同。
此外,图19相当于沿图28上的B-B线的剖视图。
图20是对第1、第2凸轮槽40、41和凸轮销21c、22c的组成部分进行放大显示的剖视图,通过该图可更详细地看出,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以朝着框架的外周面向上倾斜的方式形成倾斜的齿轮面。
通过将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形成这样的倾斜面,凸轮销21c、22c会受到图中所示F1方向的推动力。
也就是说,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由于通过螺旋弹簧254施加了图示F2方向的弹力作用,由另一侧凸轮面40b、41b的倾斜面推动的凸轮销21c、22c除了受到与一侧凸轮面40a、41a压接的力之外,还受到相对于凸轮槽的旋转轴线垂直方向形成的推动力F1。
凸轮销21c、22c上作用的上述推动力F1,以使轴套21b、22b的支撑孔21d、22d(参照图20)的孔面部与导向轴23相接触的方式运动,由此吸收支撑孔21d、22d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
如上述构成的变焦用凸轮25,使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压接力接触,将这些凸轮销21c、22c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凸轮槽的旋转轴线方向(图19、图20中的左右方向)移动驱动,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
另外,由于上述那种轴套21b、22b没有机械窜动地使导向轴23滑动,因而第1、第2镜头组21、22上不会产生倾斜或偏心。
其结果,形成了具备可以提高变焦精度的变焦用凸轮25(凸轮装置)的变焦驱动机构。
图21(A)、(B)、(C)是表示改变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凸轮面倾斜位置的另外实施例的与图20相同的剖视图。
图21(A)是倾斜形成第1 、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的实施例,图21(B)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两个凸轮面的实施例,图21(C)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和凸轮销21c、22c的实施例。
由于即使如此构成,凸轮销21c、22c上也会作用推动力F1,因而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同样,也可以吸收轴套21b、22b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可以防止第1、第2镜头组21、22的倾斜或者偏心。
另外,通过如图21(B)所示的构成那样倾斜形成两个凸轮面,与倾斜形成一侧凸轮面的相比,可以实现更为平稳的变焦机构动作。
此外,即使在图20、图21(A)、(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倾斜形成与凸轮面接触的凸轮销21c、22c的接触部。
图22表示在上述变焦驱动机构50中,为了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有螺旋弹簧45的实施例。
该螺旋弹簧45将变焦用凸轮25朝一个方向推压,防止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轴方向的运动,提高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位置精度。
图23表示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一个螺旋弹簧46,通过该螺旋弹簧46对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施力,同时,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通过对第1凸轮框架252施力,经由凸轮销21c对凸轮基体251施力,另外,通过凸轮销22c对第2凸轮框架253朝一个方向推压的构成。
通过这样的构成,就不需要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框架设置的螺旋弹簧254。
图32-图34是没有镜筒而将与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50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作为镜筒的、无镜筒电子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的一个例子。
此外,图32是照相机的俯视图,图33是照相机的正视图,图34是照相机的后视图。
如图所示,该电子照相机从正面看形成横向宽度、纵向宽度宽,厚度方向窄的薄型照相机形态。
另外,该电子照相机将具备控制器、存储卡、运算部、存储卡收容部等的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具备摄影镜头等的光学系统收容部61作为独立的盒状体来构成。
这样,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光学系统收容部61就可以通过连接部62以适当规则旋转的方式连接起来。
此外,如图所示,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上面,设置着快门按钮63、电源开关64,另外,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背面,设置着液晶显示器65、选择·确定按钮66、变焦按钮67、模式选择按钮68等,此外,在图中未示出的照相机主体部60内部收容有包括CPU的各种基板、供电的电池、以及存储卡的收容部。
而且,在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上面设置着摄影镜头窗69和闪光灯组件的发光窗70等,在内部遮光收容着变焦机构部20、50、90、后述的闪光灯组件80。
这样,在照相机主体部60上集中配置着显示部、操作部、电池、存储卡收容部、配线基板,同时,在光学系统收容部61上集中配置着光学机构、闪光灯组件80,实现了照相机整体的薄型化。
由于上述电路照相机具有极薄的形态,因而携带方便。
另一方面,在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如图35的一个例子所示,以使摄影镜头窗69朝向正面的方式旋转光学系统收容部61。
由于在该状态下可以用手握住照相机主体部60松开快门,因此照相机的振动很小。
另外,将光学系统收容部61旋转到与图35相反一侧,便可以对与液晶显示器65相同的方向进行摄影。
图36是将后壳(照相机壳)取下并表示内部构成的上述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立体图,图37是该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横向剖视图,图38是该光学系统收容部81的分解立体图。
如同这些图中所表明的那样,光学系统收容部61将闪光灯组件80和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光学系统组件)90安装在箱状的前壳(照相机壳)71内,成为不带镜筒的无镜筒构成,将上述组件等遮光收容。
由此,光学系统收容部61能抑制由形成薄型的光学系统组件的高度尺寸限制的厚度,可实现照相机构成的薄型化。
快门组件80由设置在发光窗70内的发光部81、处于前壳体71内最内部的与光学系统组件的后方邻接配置的主电容器82、前壳体71内与光学系统组件侧部邻接配置的基板83等构成。
另外,变焦驱动机构90由小螺钉91拧紧配置在前壳体71内,从摄影镜头窗69使摄影图像的光线入射到由第1、第2、第3镜头组21、22、31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中。
此外,在该变焦驱动机构90上设置着防止焊锡屑或者灰尘侵入的防护罩92。
如上面所述,在安装着闪光灯组件80和变焦驱动机构90的前壳体71上用螺钉固定着后壳体72。
具体地说,如图38所示,在后壳体72一方侧上用从前壳体71插入的小螺钉93进行螺钉固定,另外,在后壳体72的另一侧用连接部62的一侧的舌片62a进行螺钉固定。
也就是说,连接部62一侧的舌片62a通过小螺钉73固定在前壳体71和后壳体72上,将这些壳体71、72固定为一体。
此外,由于连接部62另一侧的舌片62b用螺钉固定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壳体上,因而通过其管状部62c可旋转地将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光学系统收容部61连接起来,同时,在它们之间配置电线线路。
除此之外,图38所示的94是凸轮推动销,95是凸轮弹簧,96是摄像组件,对此将在后面描述。
上述构成的光学系统收容部61由于不需要特别设置镜筒,可以配合镜头的口径来设定厚度,因而适合于极薄型的电子照相机。
图39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90的立体图。
该变焦驱动机构90与已描述的变焦驱动机构20、50构成相同,只是该变焦驱动机构90将变焦用凸轮25配置在摄影镜头组左侧,另外,变焦用电机26配置在前侧,焦距调整用电机33配置在后侧。
与上述图27等实施例不同,通过这样将变焦用电机26和焦距调整用电机33分别配置在前侧和后侧,与2个电机重叠配置的相比更可以实现薄型化。
另外,还可以防止两个电机之间的电磁干扰。
此外,对于变焦用凸轮25,如图40所示,由两个筒状基体351、352构成凸轮基体251。
更具体地说,将筒状基体351的插入杆部351a插入在筒状基体352中,使从筒状基体352的孔部352a插入的偏心销74嵌入到插入杆部351a的销孔351b中,与这些筒状基体351、352连接成一体。
也就是说,转动偏心销74,调整插入杆部351a的插入深度,对形成于筒状基体351上的一侧凸轮面40a与形成于筒状基体352上的一侧凸轮面41a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
此外,一侧凸轮面40a、41a通过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来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这在上面已经描述过。
另一方面,在该变焦用凸轮25的凸轮槽252上朝着内部突出形成销接收片部252e,该销接收片部252e在筒状基体351的长孔351c内滑动。
这样,使该销接收片部252e与由凸轮推动销94推动的凸轮框架252、253以及凸轮基体251朝一个方向推动。
如图37所示,凸轮推动销94从上述固定框架37的孔部27c插入,其前端与销接收片部252e接触,此外,该凸轮推动销94通过内装于上述孔部27c的凸轮弹簧95施加推动弹力。
此外,凸轮推动销94和凸轮弹簧95由从发光部81伸出的板部止挡住。
在上述变焦用凸轮25中,凸轮框架253通过将设置于其内部的键的凸部嵌合在筒状基体352的键槽352b中,与筒状基体352一体旋转。
此外,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联动齿轮75,该联动齿轮75通过减速装置44由电机驱动。
该变焦驱动机构90的减速装置44如图41所示,由前齿轮组和后齿轮组构成。
前齿轮组由将大直径齿轮部啮合到变焦用电机26的小齿轮44a上的齿轮44b,啮合该齿轮44b的小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c构成。
此外,齿轮44c设置在旋转轴杆44d的前端,通过该旋转杆44d使后齿轮组联动。
而后齿轮组由旋转轴杆44d的后端所设置的齿轮44e、在该齿轮44e上啮合的大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f、在该齿轮44f的小直径齿轮部上啮合的大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g构成,在齿轮44g的小直径齿轮部上啮合着凸轮框架253的联动齿轮75。
这样,通过将前齿轮组与后齿轮组分开,使减速齿轮配置部位分成两部分,形成与摄影镜头直径相一致的减速装置44,从而适合于光学系统吸收部61的薄型化。
更详细地说,为了确保要在一处集中配置减速齿轮的足够减速比,就必需在变焦机构的变焦方向上延伸配置减速齿轮组,变焦机构变长,从而阻碍了小型化。
此外,为了长度不变地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必需使齿轮的直径变大,这就不可以实现与摄影镜头直径相一致的减速装置,从而阻碍了薄型化。
图11是摄像组件96的分解立体图。
该摄像组件96由支架354、遮蔽罩353、滤光器(LPF)352、橡胶351、CCD320、板355、配线基板358构成。
更具体地说,以在支架354与板355之间夹着遮蔽罩353、滤光器352、橡胶351、CCD320的那样将支架354通过小螺钉356固定在板355上,构成一体的组件,之后,将CCD320与配线基板358电连接,安装该配线基板358。
这样构成的摄像组件96如图42、图43所示,安装在变焦驱动机构90的后固定框架28上。
更具体地说,在后固定框架28上设置基准面28b和固定突部28c,此外,在该后固定框架28上安装着夹持摄像组件96的板弹簧105、106。
因而,一旦将板355的两侧伸出片部插入到基准面28b与板弹簧105、106之间,一方的固定突部28c突入到板355的安装孔102a中,另方的固定突部28c固定在板355的安装槽102b中,此外,通过两个板弹簧105、106的弹性夹持力安装摄像组件96。
此外,图42、图43为了说明方便,示出了取下配线基板368的状态,而实际上是如图44所示那样安装摄像组件96的。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但本实施例的光学变焦机构不限于照相机,也可以在其它光学仪器中实施,此外,对于由凸轮基体251与一方凸轮框架252(或者253)构成的凸轮体也可以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凸轮基体251或者凸轮框架252上设置齿轮,使该齿轮与第1减速齿轮组啮合。
另外,作为其它的实施例,形成在图30所示的变焦用凸轮25上设置的内齿轮42上啮合第1减速齿轮组那样的构成,同样也可以实施。
另外,对具备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的变焦用凸轮和变焦用电机26的联动系统的减速装置44进行说明,但将取景器或闪光灯装置的变倍率用的镜头作为进行变焦的变焦用凸轮的减速装置或者进行变焦的丝杠也同样可以实施。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学变焦机构的方案,在上述光学变焦机构中,上述光学变焦机构通过将设置于上述保持框架的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上述凸轮体的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率镜头,上述凸轮体由形成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一方凸轮体、在上述凸轮体上滑动自如但不旋转地形成与上述一侧凸轮面相对的另一侧凸轮面的另一方凸轮体构成,还具备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侧个凸轮体,使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施力机构。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学变焦机构的方案,在光学变焦机构中,上述光学变焦机构通过将设置于上述保持框架的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上述凸轮体的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镜头的,上述凸轮体由具有螺旋状的第1凸轮槽、螺旋状的第2凸轮槽、分别设置在圆柱体两侧部的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将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阶梯部所设置的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阶梯部所设置的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凸轮基体;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构成,还具备对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及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施力机构。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学变焦机构的方案,在上述光学变焦机构中,上述光学变焦机构通过将设置于上述保持框架的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上述凸轮体的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镜头,上述凸轮体由具有螺旋状的第1凸轮槽、螺旋状的第2凸轮槽、设置在圆柱体一端的纤细直径状滑动部、在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所设置的阶梯部的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一个基体部;具有设置在圆柱体一端的纤细直径状滑动部和在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所设置的阶梯部的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另一侧基体部;连接上述一侧基体部与上述另一侧基体部构成的凸轮基体;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构成,还具备对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由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及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施力机构。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备光学变焦机构的照相机方案,具备变倍镜头、保持上述变倍镜头的保持框架、两端部设置有齿轮的旋转轴杆、与设置在上述旋转轴杆一端的齿轮相啮合的第1减速齿轮组、与设置在上述旋转轴杆另一端的齿轮相啮合的第2减速齿轮组、驱动上述第2减速齿轮组的电机、由上述第1减速齿轮组驱动的凸轮体,以及摄像元件,通过由上述凸轮体移动上述保持框架,进行与摄像元件对焦的摄像图像的变焦。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相机的方案,在上述照相机中,上述光学变焦机构通过将设置于上述保持框架的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上述凸轮体的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镜头,上述凸轮体由形成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一方凸轮体、在上述凸轮体上滑动自如但不旋转并形成与上述一侧凸轮面相对的另一侧凸轮面的另一方凸轮体构成,还具备推压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使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施力机构。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相机的方案,在上述照相机中,上述光学变焦机构通过将设置于上述保持框架的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上述凸轮体的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镜头,上述凸轮体由具有螺旋状的第1凸轮槽、螺旋状的第2凸轮槽、分别设置在圆柱体两侧部的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在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阶梯部所设置的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阶梯部间所设置的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凸轮基体;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与第2凸轮槽一方的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构成,它还具备对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由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及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施力机构。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相机的方案,在上述照相机中,上述凸轮体由具有螺旋状的第1凸轮槽、螺旋状的第2凸轮槽、设置在圆柱体一端的纤细直径状滑动部、在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所设置的阶梯部的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一方的基体部;具有设置在圆柱体一端的纤细直径状的滑动部、在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所设置的阶梯部的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另一个基体部;连接上述一方基体部与上述另一方基体部而构成的凸轮基体;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一方基体部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基体部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构成,它还具备对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由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及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施力机构。
上述上述光学变焦机构及照相机,一旦电机起动,首先,会驱动第1减速齿轮组旋转,由于将这种旋转驱动传送到旋转轴杆上,因而与该旋转轴杆相联动的第2减速齿轮组受到了旋转驱动力。
这样,动力机构与第2减速齿轮组联动旋转,使光学系统变焦移动。
这种构成的光学变焦机构及照相机由于第1、第2减速齿轮组分成了两个齿轮组,第1、第2减速齿轮组的每一组齿轮构成都不会太大。
由此,需要有两处组装部位,而由于可将每个组装空间做得很窄,因而对于小型化、薄型化的照相机也有足够空间进行组装。
另外,由于将多个齿轮分到了第1、第2减速齿轮组中,因而齿轮的构成不会复杂,齿轮的配置也有自由度。
根据以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光学变焦机构及照相机由于将很多减速齿轮分到了第1减速齿轮组和第2减速齿轮组中,将第1、第2减速齿轮组分别组装来构成,因而可以将第1、第2减速齿轮组分别组装在狭窄的空间中。
另外,由于形成第1减速齿轮组与第2减速齿轮组两个齿轮组的构成,因而产生齿轮的配置的自由度。
其结果,实现了照相机的小型化或薄型化。
实施例4图45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10通过螺旋弹簧18的弹力对第1镜头组11的凸轮销11c和第2镜头组12的凸轮销12c施加相互靠近方向的推压力,形成将这些凸轮销11c、12c压接在第1、第2凸轮面17a、17b上的构成。
由此,按照变焦用凸轮17的凸轮形状,第1镜头组11和第2镜头组1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如果第1镜头组11和第2镜头组12之间的距离变大,由于螺旋弹簧18的弹力的增加,使相对于凸轮销11c、12c的凸轮面的压接力增大。
另外,反之如果第1镜头组11和第2镜头组12之间的距离变小,则由于螺旋弹簧18的弹力减小,对凸轮销11c、12c的凸轮面的压接力也减小。
换言之,根据对第1、第2镜头组11、12进行变焦的各个位置来改变移动这些镜头组的变焦用凸轮17的旋转驱动力,在第1、第2镜头组11、12之间的距离变为最大的变焦位置,凸轮销11c、12c的压接力增到最大,因而需要最大的旋转驱动力。
由此,在上述以往的变焦驱动机构10中,在凸轮销11c、12c的压接力增到最大的变焦位置必需具备可以使变焦用凸轮17平稳旋转的电机19。
因此,对于电机19必需准备用高价的电机,或需要准备大型的电机,另外,由于电机19按照变焦位置流入有高负荷的电流,因此在电力耗费上也不好。
另一方面,图46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110,由于是将螺旋弹簧18的拉伸力施加在第1镜头组11的镜头框架11a和第2镜头组12的镜头框架12a上从而使凸轮销11c、12c压接在凸轮面上的构成,因此第1、第2镜头组11、12会倾斜、偏心,在提高解像度上会出现问题。
具体地说,第1、第2镜头组11、12随着变焦用凸轮111的第1、第2凸轮槽111a、111b旋转和其凸轮槽的形状移动,因而第1、第2镜头组11、12之间的距离越很长,螺旋弹簧18的弹力就越增大。
因此,第1、第2镜头组11、12之间的距离如果越长,镜头框架11a、12a越会在螺旋弹簧18的拉伸力的作用下倾斜。
另外,第1、第2镜头组11、12的倾斜也是导致镜头偏心的原因。
11b、12b的轴孔对导向轴13越有机械窜动,这里表示的第1、第2镜头组11、12的倾斜和偏心比越大。
因而,最好这种机构窜动尽可能小,然而,为了使轴套11b、12b平稳滑动必需设计一定的机械窜动,因此会发生上述第1、第2镜头组11、12的倾斜、偏心。
另外,上述变焦用凸轮111的第1、第2凸轮槽111a、111b,如图47的一个例子所示,形成凸轮面开口有斜度的凸轮槽,另外,在凸轮销11c、12上形成锥度。
由此,随着第1、第2镜头组11、12的倾斜,凸轮销11c、12c的突出方向改变时,由于相对于凸轮面的凸轮销11c、12c的接触位置偏移,第1、第2镜头组11、12的移动间隔会产生偏差。
也就是说,由于凸轮轴发生偏移,第1、第2镜头组11、12的正确移动位置偏移,根据变焦位置第1、第2镜头组11、12的移动间隔产生偏差,从而降低了变焦精度。
本实施例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提供一种凸轮装置,在使凸轮销相对于凸轮面的压接力保持一定、尽可能可以使凸轮旋转驱动力小的凸轮装置和导向轴不滑动的被移动物品上产生倾斜,另外,不会在被移动物品的移动距离上产生偏差。而且,还提供一种将该凸轮装置作为光学系统变焦用凸轮的照相机。
下面,根据

将本实施例用到电子照相机中的实施例4。
图27是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的立体图,图28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的正视图。
在这些附图中,表示21是第1镜头组,22是第2镜头组,这些第1、第2镜头组21、22与图45、图46中所示的以往例子的构成相同,在设置于那些镜头框架21a上的轴套21b,以及设置于镜头框架22a上的轴套22b中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导向轴23,通过导向轴23支撑第1、第2镜头组21、22。
另外,在与轴套21b、22b相反形成的镜头框架21a、22a的位置上设置有孔部(图中省略),在这些孔部中可滑动自如地插入有导向轴24,形成对第1、第2镜头组21、22的旋转进行止动的构成。
而且,突出形成于上述轴套21b上的第1镜头组21的凸轮销(凸轮槽插入构件)21c和突出形成于轴套22b上的第2镜头组22的凸轮销(凸轮插入构件)22c插入到变焦用的凸轮25的凸轮槽中,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凸轮槽的旋转轴线方向凸轮送进第1、第2镜头组21、22c(参照图29)。此外,变焦用凸轮25由变焦用电机26驱动旋转。
上述导向轴23和导向轴24的一端侧固定在前固定框架27上,另一端侧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变焦用凸轮25通过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及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的支撑固定框架29的轴承部29a(参照图18)可旋转自如地支撑。
此外,在前固定框架27和后固定框架28上形成有被照物体图像的光通过用的窗孔27b、28a,而且,紧在后固定框架28的窗孔之后安装着CCD(固体摄像元件)30(参照图27、图29)。
另一方面,图27所示的第3镜头群31是聚焦用的镜头,使导向轴23插入到该镜头框架31a上所设置的轴套31b中,支撑该第3镜头组31。
第3镜头组31,通过用聚焦用电机33驱动旋转的丝杠34螺旋送进镜头框架31a的一部分上所设置的螺母32,从而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除此之外,图27中所示的参照符号35是安装在镜头框架22a上的快门组件,36是罩板,37是罩板上安装的变焦用光中断器,38是聚焦用的光中断器,39是防止第3镜头群31松动用的弹簧,通过将轴套31b朝一个方向上施力,来吸收丝杠34和螺母32等的松动。
变焦用光中断器37检测出变焦的初期位置,聚焦用光中断器38检测出焦距调整的初期位置。
如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通过变焦用电机26驱动变焦用凸轮25旋转,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而进行变焦,另外,通过调整焦距用电机33驱动导向螺纹34旋转,使螺母32螺旋送进,使第3镜头组31移动而进行焦距调整。
此外,第3镜头组31在变焦时也会移动。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中具备的作为凸轮装置的变焦用凸轮25,参照图29、图30、图31进行说明。
图29是第3镜头组31、聚焦用电机33、快门组件35、罩板36等取下后所示的与图27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20的立体图,图30是变焦用凸轮25的立体图,图31是变焦用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变焦用凸轮25是具有第1凸轮槽40和第2凸轮槽41的圆筒形凸轮,由圆筒状凸轮基体251、滑动自如地嵌合在该凸轮基体251两侧的圆筒状凸轮框架252、253和朝着接近这些凸轮框架252、253的方向推压的拉伸螺旋弹簧254构成。
凸轮基体251设置有其壳体部251a两侧呈纤细直径状的滑动部251b、251c,将壳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形成为构成第1凸轮槽40用的一侧凸轮面40a,将壳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形成为构成第2凸轮槽41用的一侧凸轮面41a。
另外,凸轮基体251上还设置有从两侧端沿筒形轴方向形成的长孔251d、251e,这些长孔251d、251e上可滑动自如地嵌合凸轮框架252、253的突片部252a、253a,使凸轮框架252、253与凸轮基体251一体旋转。
此外,凸轮基体25 1的壳体部251a上形成的孔部251f是安装有螺旋弹簧254的,另外,形成于滑动部251b、251c端部的阶梯部251g、251h是用来限制凸轮框架252、253的移动的。
另一方面,凸轮框架252将一端圆周部形成为第1凸轮槽40的另一侧凸轮面40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52b。
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2上设置有从上述突片部252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2c。
凸轮框架253将一端圆周部形成为第2凸轮槽41的另一侧凸轮面41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53b。
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有从上述突片部253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3c。
如上述方式形成的凸轮基体251、凸轮框架252、253将凸轮框架252嵌合在凸轮基体251的滑动部251b上,在凸轮框架253嵌合于滑动部251c上之后,使螺旋弹簧254的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2的弹簧挂钩部252c上,而将其另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3的弹簧挂钩部253c上。
由于螺旋弹簧254对凸轮框架252、253朝靠近的方向推压,因而凸轮框架252使滑动部251b滑动,其凸缘部252b前进到碰上凸轮基体251的阶梯部251g,在这种状态下由一侧凸轮面40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形成第1凸轮槽40。
同样地,凸轮框架253使滑动部251c滑动,其凸缘部253b前进到碰上阶梯部251h,在这种状态下由一侧凸轮面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1b形成第2凸轮槽41。
由此形成的凸轮槽40、41可以形成为变焦所必需的与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相配合的螺旋状凸轮槽。
如上述构成的变焦用凸轮25如图29所示,在第1凸轮槽40上插入(突入)第1镜头组21的凸轮销21c,在第2凸轮槽41上插入(突入)第2镜头组22的凸轮销22c。
这样,一旦插入凸轮销21c、22c,凸轮框架252的凸缘部252b就会从阶梯部251g稍稍后退,同样,凸轮框架253的凸缘部253b也从阶梯部251h稍稍后退。
因而,凸轮销21c推压凸轮框架252的凸轮面40b,由于凸轮销22c由凸轮框架253的凸轮面41b推压,将这些凸轮销21c、22c在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接合力与凸轮面接触。
另外,凸轮销21c、22c相对于凸轮面的压接力可以通过螺旋弹簧254的拉伸弹力而确定,因而作为螺旋弹簧254如果选择具有适度拉伸力的话,就可以使凸轮销21c、22c获得最适合的压接力。
因而,变焦用凸轮25就可以以一定的电机驱动力旋转,另外,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驱动也可以平稳地进行。
其结果,由于变焦用凸轮25成为了变动很少的轻负荷凸轮装置,因而作为变焦用电机26可以使用电力耗费少的小型电机。
图18是沿图28上的A-A线切断的,表示变焦用凸轮25的截面和其驱动系统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变焦用凸轮25的后端侧上设置有内齿轮42,该内齿轮42的突出部42a突入到凸轮壳体251的内孔中,另外,使设置于该突出部42a周围的键42b嵌合到形成于凸轮壳体251内孔部中的键槽251i中。
由此,使变焦用凸轮25与内齿轮42一体旋转。
另外,内齿轮42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固定框架29上的轴承部29a上,而且,在该内齿轮42上啮合着联动的小齿轮43。
该联动的小齿轮43通过减速装置44由变焦用电机26旋转驱动,从而使内齿轮42旋转,并使变焦用凸轮25旋转。
如如上述实施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除了构成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都形成一定的压接力的变焦用凸轮25之外,由于在与该变焦用凸轮25同心的线上配置了变焦用电机26,因而还可以缩短照相机横向的宽度(图28中左右方向的宽度),而且,由于变倍用的第1、第2镜头组21、22与焦距调整用的第3镜头组31是通过同一根导向轴23支撑移动的,因而镜头组很难产生偏心、倾倒。
图19表示作为实施例2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50。
该变焦驱动机构50的特征是使凸轮框架252、253上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以所定的角度倾斜,其它的与图27-30及图18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20构成相同。
此外,图19相当于沿图28上的B-B线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1、第2凸轮槽40、41和凸轮销21c、22c的构成部分进行放大显示的剖视图,通过该图可更详细地看出,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形成为朝着框架的外周面向上倾斜的倾斜凸轮面。
通过将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形成这样的倾斜面,凸轮销21c、22c会受到图中所示F1方向的推动力。
也就是说,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由于通过螺旋弹簧254施加了图示F2方向的弹力作用,由另一侧凸轮面40b、41b的倾斜面推动的凸轮销21c、22c,除了受到压接在一侧凸轮面40a、41a上的力之外,还受到相对于凸轮槽的旋转轴线垂直方向形成的推动力F1。
凸轮销21c、22c上作用的上述推动力F1使轴套21b、22b的支撑孔21d、22d(参照图20)的孔面部与导向轴23相接触的方式运动,由此吸收支撑孔21d、22d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
如上述构成的变焦用凸轮25使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接合力接触,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凸轮槽的旋转轴线方向(图19、图20中的左右方向)移动驱动这些凸轮销21c、22c,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
另外,由于如如上述,轴套21b、22b没有机械窜动地使导向轴23滑动,因而第1、第2镜头组21、22上不会产生倾斜或偏心。
其结果,形成了可以提高变焦精度的具备变焦用凸轮25(凸轮装置)的变焦驱动机构。
图21(A)、(B)、(C)是表示改变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凸轮面倾斜位置的另外实施例的与图20相同的剖视图。
图21(A)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的实施例,图21(B)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两个凸轮面的实施例,图21(C)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和凸轮销21c、22c的实施例。
即使是这种构成,由于凸轮销21c、22c上作用推动力F1,因而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可以吸收轴套21b、22b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可以防止第1、第2镜头组21、22的倾斜或者偏心。
另外,通过如图21(B)所示的构成那样倾斜形成两个凸轮面,与倾斜形成一个齿轮面的相比,更可以实现变焦机构平稳的动作。
此外,在图20、图21(A)、(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凸轮销21c、22c的接触部也可以倾斜形成。
图22表示在上述变焦驱动机构50中,为了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有螺旋弹簧45的实施例。
该螺旋弹簧45将变焦用凸轮25朝一个方向推压,防止变焦用凸轮25朝旋转轴方向运动,从而提高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位置精度。
图23表示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一个螺旋弹簧46,通过该螺旋弹簧46对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施力,同时,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构成通过对第1凸轮框架252施力,经由凸轮销21c对凸轮基体251施力,另外,通过凸轮销22c对第2凸轮框架253朝一个方向推压。
通过这样的构成,就不需要在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框架设置的螺旋弹簧254。
图32~图34是不具备镜筒而具备与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50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的无镜筒电子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的一个例子。
此外,图32是照相机的俯视图,图33是照相机的正视图,图34是照相机的后视图。
如图所示,该电子照相机从正面看形成横向宽度、纵向宽度宽,厚度方向窄的薄型照相机形态。
另外,该电子照相机将具备控制器、存储卡、运算部、存储卡收容部等的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具备摄影镜头等的光学系统收容部61作为独立的盒状体而构成。
这样,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光学系统收容部61就可以通过连接部62以适当规则旋转的方式连接起来。
此外,如图所示,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上面设置着快门按钮63、电源开关64,另外,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背面设置着液晶显示器65、选择·确定按钮66、变焦按钮67、模式选择按钮68等,此外,在图中未示的照相机主体60的内部,收容有包括CPU的各种基板、供电的电池、以及存储卡的收容部。
而且,在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上面,设置着摄影镜头窗69和闪光灯组件的发光窗70等,在内部遮光收容着变焦驱动机构20、50、90、后述的闪光灯组件80。
这样,在照相机主体部60上集中配置着显示部、操作部、电池、存储卡收容部、配线基板,同时,在光学系统收容部61上集中配置着光学机构、闪光灯组件80,实现了照相机整体的薄型化。
由于上述电子照相机是极薄的照相机形态,因而携带方便。
另一方面,在摄影的情况下,如图35的一个例子所示,以使摄影镜头窗69朝向正面的方式旋转光学系统收容部61。
由于在该状态下可以用手握住照相机主体部60松开快门,因此照相机的振动很小。
另外,将光学系统收容部61旋转到与图35相反一侧,便可以对液晶显示器65相同的方向进行摄影。
图36是将后壳(照相机壳)取下后表示内部构成的上述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立体图,图37是该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横向剖视图,图38是该光学系统收容部81的分解立体图。
如同这些图中所表明的那样,光学系统收容部61将闪光灯组件80和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光学系统组件)90安装在箱状的前壳体(照相机壳)71内,成为不带镜筒的无镜筒构成,将上述组件等遮光收容来构成。
由此,光学系统收容部61抑制由形成薄型的光学系统组件的高度尺寸限制的厚度,可实现照相机的薄型化。
快门组件80,由设置在发光窗70内的发光部81、处于前壳体71内的最里面并在光学系统组件的后方邻接配置的主电容器82、与前壳体71内的光学系统组件侧部邻接配置的基板83等构成。
另外,变焦驱动机构90由小螺钉91拧紧配置在前壳体71内,从摄影镜头窗69使摄影图像的光线入射到由第1、第2、第3镜头组21、22、31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中。
此外,在该变焦驱动机构90上设置着防止焊锡屑或者灰尘侵入的防护罩92。
如上所述,在安装着闪光灯组件80和变焦驱动机构90的前壳体71上用螺钉固定着后壳体72。
具体地说,如图38所示,在后壳体72一方侧上用从前壳体71插入的小螺钉93进行螺钉固定,另外,后壳体72的另一侧用连接部62的一侧的舌片62a进行螺钉固定。
也就是说,通过小螺钉73将连接部62一方的舌片62a固定在前壳体71和后壳体72上,使这些壳体71、72固定为一体。
此外,连接部62另一方的舌片62b用螺钉固定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壳体上,通过其管状部62c可旋转自如地将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光学系统收容部61连接起来,同时,在它们之间配置电配线。
除此之外,图38所示的94是凸轮推动销,95是凸轮弹簧,96是摄像组件,对此将在后面描述。
上述构成的光学系统收容部61,特别是由于不需要设置镜筒,可以配合镜头的口径来设定厚度,因而适合于极薄型的电子照相机。
图39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90的立体图。
该变焦驱动机构90与已描述的变焦驱动机构20、50构成相同,只是该变焦驱动机构90将变焦用凸轮25配置在摄影镜头组左侧,另外,变焦用电机26配置在前侧,聚焦用电机33配置在后侧。
与上述图27等实施例不同,通过如此将变焦用电机26和聚焦用电机23分别配置在前侧和后侧,与2个电机重叠配置的相比更能实现薄型化。另外,还可以防止两个电机之间的电磁干扰。
另外,对于变焦用凸轮25,如图40所示,形成由两个筒状基体351、352构成的凸轮基体251。
更具体地说,将筒状基体351的插入杆部351a插入在筒状基体352中,使从筒状基体352的孔部352a插入的偏心销74嵌入到插入杆部351a的销孔351b中,将与这些筒状基体351、352连接成一体。
也就是说,转动偏心销74,调整插入杆部351a的插入深度,对形成于筒状基体351上的一侧凸轮面40a与形成于筒状基体352上的一侧凸轮面41a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
此外,用一侧凸轮面40a、41a和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来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已在上面描述过。
另一方面,在该变焦用凸轮25的凸轮槽252上朝着内部突出形成销接收片部252e,该接收片部252e在筒状基体351的长孔351c内滑动。
这样,由凸轮推动销94推动该销接收片部252e,使凸轮框架252、253以及凸轮基体251朝一个方向推动。
图37所示,凸轮推动销94从上述固定框架37的孔部27c插入,其前端与销接收片部252e接触,另外,该凸轮推动销94通过内装于上述孔部27c内的凸轮弹簧95施加推动弹力。
此外,凸轮推动销94和凸轮弹簧95由从发光部81伸出的板部止挡住。
在上述变焦用凸轮25中,凸轮框架253通过使设置于其内部的键凸部嵌合在筒状基体352的键槽352b中,而与筒状基体352一体旋转。
另外,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联动齿轮75,该联动齿轮75通过减速装置44由电机驱动。
该变焦驱动机构90的减速装置44如图41所示,由前齿轮组和后齿轮组构成。
前齿轮组由将大齿轮部啮合在变焦用电机26的小齿轮44a上的齿轮44b以及与该齿轮44b的小直径齿轮部相啮合的齿轮44c构成。
此外,齿轮44c设置在旋转杆44d的前端,通过该旋转杆44d联动后齿轮组。
而后齿轮组由旋转杆44d的后端所设置的齿轮44e、在该齿轮44e上啮合大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f、在该齿轮44f的小直径齿轮部上啮合大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g构成,在齿轮44g的小直径齿轮部上啮合着凸轮框架253的联动齿轮75。
这样,由于通过将前齿轮组与后齿轮组分开使减速齿轮配置部位分成两部分,形成与摄影镜头直径相一致的减速装置44,从而适合于光学系统吸收部61的薄型化。
更详细地说,如果只将减速齿轮集中配置在一处,那么为了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就必需在变焦机构的变焦方向上延伸配置减速齿轮组,从而使变焦机构变长,阻碍了小型化。
另外,为了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就必需使齿轮大直径化,就不能形成与摄影镜头直径相一致的减速装置,从而阻碍了薄型化。
图11是摄像组件96的分解立体图。
该摄像组件96由支架354、遮蔽罩353、滤光器(LPF)352、橡胶351、CCD320、板355、配线基板358构成。
更具体地说,以在支架354与板355之间夹着遮蔽罩353、滤光器352、橡胶351、CCD320的方式将支架354通过小螺钉356固定在板355上,构成一体的组件,之后,将CCD320电连接到配线基板358上,安装该配线基板358。
如此构成的摄像组件96,如图42、图43所示,安装在变焦驱动机构90的后固定框架28上。
更具体地说,在后固定框架28上设置基准面28b和固定突部28c,另外,在该后固定框架28上安装着夹持摄像组件96的板弹簧105、106。
因而,一旦将板355的两侧伸出片部插入到基准面28b与板弹簧105、106之间,一个固定突部28c突入到板355的安装孔102a中,另一个的固定突部28c固定在板355的安装槽102b中,另外,通过两个板弹簧105、106的弹性夹持力安装摄像组件96。
此外,图42、图43为了说明方便,表示着取下配线基板368的状态,而实际上是如图44所示那样安装摄像组件96的。
以上,如本发明实施例说明那样,本实施例的凸轮装置由于在凸轮面上设置了倾斜部,因而除了通过对凸轮框架施加的弹簧构件的弹力使凸轮槽插入构件受到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之外,还受到了与该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
由此,被移动物与导向轴之间的机构窜动通过作用在凸轮槽插入构件上的上述推动力来吸收掉,被移动物不随着机械松动而使导向轴滑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由于照相机具备上述凸轮装置作为变焦用凸轮,因而可以使变焦用凸轮采用具有均匀性的轻负荷的那种,其结果,可以获得变焦用凸轮驱动源小型化及低成本的照相机。
而且,由于在凸轮面上设置了倾斜部的变焦用凸轮吸收变焦镜头轴承部与导向轴之间的机械松动,因而基本上不会产生倾斜或偏心,由此可以获得变焦精度高的照相机。
特别是由于照相机具有的本实施例的变焦用凸轮,可以对第1、第2凸轮槽的距离间隔进行微调,因而可以获得对由于另件误差或者组装误差引起的反焦距误差等进行调整的照相机。
此外,这里是对将本实施例的凸轮装置作为摄影镜头的变焦驱动机械的变焦用凸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但将取景器或闪光灯装置的变倍用的镜头用作变焦用凸轮装置也同样可以实施。
另外,本实施例的凸轮装置并不限于照相机,除了作为其它机器所具有的凸轮装置来实施之外,也可以由凸轮基体251与一方的凸轮框架252(或者253)来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在凸轮基体251和凸轮框架252上施加相反方向的弹力,或者,对凸轮主体251和凸轮框架252施加整体地朝一个方向推压的弹力。
根据本实施例,用一方凸轮体的凸轮面与另一方凸轮体的凸轮面形成凸轮槽,另外,由于使插入该凸轮槽的凸轮插入构件通过推压这些凸轮体的施力机构与凸轮面相接触,因而可以构成一种使凸轮槽插入构件在凸轮槽的整个区域以一定的压接力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凸轮装置。
这样,由于凸轮槽插入构件的压接力可以由推压凸轮体的弹性机构的弹力来确定,因而可以使凸轮槽插入构件以最合适的压接力与凸轮面相接触。
由此,除了使被移动物品平稳移动外,还有利于旋转凸轮体的电机等驱动源的小型化并电力消耗。
本实施例是一种凸轮装置,构成为由凸轮基体上形成的第1、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和第1、第2凸轮框架上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形成两条凸轮槽,各凸轮槽中插入的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对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的施力机构的弹力与凸轮面相接触。
因而,各凸轮槽插入构件在凸轮槽的整个区域以一定的压接力与凸轮面接触。
其结果,可以通过两条凸轮槽的凸轮驱动力使各被移动物平稳移动,有利于凸轮装置驱动源的小型化和电力消耗。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具有螺旋状的第1、第2凸轮槽,对插入到各凸轮槽中的凸轮槽插入构件进行凸轮驱动,通过该凸轮驱动力来移动被移动物,其中凸轮装置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凸轮基体,其设置在圆柱体的一端形成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并将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主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一方的基体部、和在圆柱体的一端形成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并将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另一方基体部,同时,还连接一方基体部与另一方基体部而构成;第1凸轮框架,其形成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并在一方基体部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第2凸轮框架,其形成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并在另一方基体部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施力机构,其对这些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插入到由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的各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调整第1、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说,调整凸轮基体连接部,将插入第1、第2凸轮槽中的凸轮槽插入构件移动调整到凸轮槽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因而可以调整获得由另件误差或者组装误差引起的反焦距的误差等。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轮装置中,它还具备调整上述第1凸轮槽与上述第2凸轮槽一侧的凸轮面之间的距离的调整机构。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任意一方凸轮装置中,在上述一侧凸轮面及另一侧凸轮面的至少一方凸轮面上设置倾斜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与凸轮槽插入构件相接触的凸轮面上设置着倾斜部,所以凸轮槽插入构件除了受到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之外,还受到了与该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
更具体地说,由于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凸轮槽的旋转而受到上述推动力,所以在被移动物是使导向轴滑动的构成的情况下,被移动物对接导向轴,吸收被移动物与导向轴之间的机械窜动,因而不会出现被移动物的松动。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轮装置中,在一侧凸轮面及另一侧凸轮面的至少一方凸轮面上设置的倾斜部具备施加相对于凸轮槽插入构件在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以及与其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的倾斜面。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任意一方凸轮装置中,还设置有将一端框架设在第1凸轮框架上、将另一端部框架设在第2凸轮框架上的施力机构。
通过这样的构成,用一个施力机构就可以对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任意一方凸轮装置中,还设置有将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朝一个方向推压的施力机构。
本实施例对凸轮基体和第1、第2凸轮框架的全体通过施力机构朝一个方向的推压,使凸轮插入构件与凸轮面接触,另外,将凸轮装置整体朝一个方向推动,因而吸收凸轮装置旋转轴部的机械松动。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不同发明的凸轮装置中,它还设置了将一端部框架设在第1凸轮框架上、将另一端部框架设在第2凸轮框架上的施力机构,和将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朝一个方向推压的施力机构。
本发明成为在上述发明中具备施力机构的构成。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由变倍镜头、保持上述变倍镜头的保持框架、设置在上述保持框架上的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使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率镜头的凸轮装置,将驱动力供给到上述凸轮装置中的电机构成,其中,上述凸轮装置具备形成了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一方凸轮体、在上述凸轮体上滑动自如但不旋转并形成与上述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的另一方凸轮体、压住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并使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接触的施力机构,通过上述凸轮装置而进行光学变焦。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由变倍镜头、保持上述变倍镜头的保持框架、设置在上述保持框架上的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使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率镜头的凸轮装置,将驱动力供给到上述凸轮装置中的电机构成,其中,上述凸轮装置具有具备螺旋状的第1凸轮、,螺旋状的第2凸轮槽、分别设置在圆柱体两侧部的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在一方侧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所设置的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的阶梯部之间所设置的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凸轮基体;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对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由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及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接触的施力机构,通过上述凸轮装置而进行光学变焦。
通过这样的构成,凸轮销会在凸轮槽的整个区域以均匀的压接力与凸轮面压接,从而使与镜头变焦位置无关的变焦用凸轮旋转驱动力基本保持一定。
因而,不会使驱动变焦用凸轮的电机等大型化,从而适于照相机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由变倍镜头、保持上述变倍镜头的保持框架、设置在上述保持框架上的凸轮槽插入构件、通过使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镜头的凸轮装置、将驱动力供给到上述凸轮装置中的电机构成,其中,上述凸轮装置具有具备螺旋状的第1凸轮槽、螺旋状的第2凸轮槽、设置在圆柱体一端的纤细直径状滑动部、作为在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所设置的阶梯部的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一方的基体部;具备设置在圆柱体一端的纤细直径状滑动部、作为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所设置的阶梯部的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另一方的基体部;连接上述一方的基体部与上述另一方的基体部构成的凸轮基体;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对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由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及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接触的施力构件,通过上述凸轮装置而进行光学变焦。
这样构成的照相机由于可以对凸轮装置的第1、第2凸轮槽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因而可以对由于另件误差或者组装误差引起的反焦距误差等进行调整。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形成一种在螺旋状凸轮槽的整个区域使凸轮槽插入构件的压接力保持一定,同时,作为最适合的凸轮插入构件的压接力可以使凸轮的驱动力减小的凸轮装置以及照相机。
实施例5以往使镜头镜筒进退的变焦照相机,其照相机形态越小型化,镜头镜筒的构成就越困难。
特别是在照相机形态薄型化的情况下,对镜头镜筒直径进行薄型化设计上会产生界限,从而很难在这种薄型化的照相机中搭载变焦镜头。
本实施例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是使具备变焦功能的照相机构成尽可能薄型构成。
下面,根据

将本实施例实施于电子照相机中的实施例5。
图27是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的立体图,图28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的正视图。
在这些附图中,21表示第1镜头组,22表示第2镜头组,这些第1、第2镜头组21、22可滑动自如地将导向轴23插入设置于那些镜头框架21a上的轴套21b,以及设置于镜头框架22a上的轴套22b中,由导向轴23支撑第1、第2镜头组21、22。
另外,在与轴套21b、22b相反形成的镜头框架21a、22a的位置上设置有孔部(图中省略),在这些孔部中可滑动自如地插入有导向轴24,以对第1、第2镜头组21、22的旋转进行止动的构成。
而且,突出形成于上述轴套21b上的第1镜头组21的凸轮销(凸轮槽插入构件)21c和突出形成于轴套22b上的第2镜头组22的凸轮销(凸轮插入构件)22c插入到变焦用的凸轮25的凸轮槽中,使第1、第2镜头组21、22c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光轴线方向凸轮送进(参照图29)。此外,变焦用凸轮25由变焦用电机26驱动旋转。
上述导向轴23和导向轴24的一端侧固定在前固定框架27上,另一端侧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变焦用凸轮25通过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及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的支撑固定框架29的轴承部29a(参照图18)可旋转自如地支撑。
此外,在前固定框架27和后固定框架28上形成被照物体图像的光通过的窗孔27b、28a,而且,紧在后固定框架28的窗孔之后安装着CCD(固体摄像元件)30(参照图27、图29)。
另一方面,图27所示的第3镜头组31是聚焦用的镜头,使导向轴23插入到该镜头框架31a上所设置的轴套31b中,支撑该第3镜头组31。
第3镜头组31,通过由聚焦用电机33驱动旋转的丝杠34螺旋送进在镜头框架31a的一部分上所设置的螺母32,从而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除此之外,图27中所示的参照符号35是安装在镜头框架22a上的快门组件,36是罩板,37是罩板上安装的变焦用光中断器,38是聚焦用的光中断器,39是防止第3镜头组31松动用的弹簧,通过将轴套31b朝一个方向上施力,来吸收丝杠34和螺母32等的松动。
变焦用光中断器37检测出变焦的初期位置,聚焦用光中断器38检测出聚焦的初期位置。
如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通过用变焦电机26旋转驱动变焦用凸轮25,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进行变焦,另外,通过用调整焦距电机33旋转驱动丝杠34,螺旋送进螺母32,使第3镜头组31移动进行聚焦。
此外,第3镜头组31在变焦时也会移动。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中备有作为凸轮装置的变焦用凸轮25,参照图29、图30、图31进行说明。
图29是将第3镜头组31、聚焦用电机33、快门组件35、罩板36等取下所示的与图27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20的立体图,图30是变焦用凸轮25的立体图,图31是变焦用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变焦用凸轮25是具备第1凸轮槽40和第2凸轮槽41的圆筒形凸轮,由圆筒状凸轮基体251、滑动自如地嵌合在该凸轮基体251两侧的圆筒状凸轮框架252、253和将这些凸轮框架252、253朝着接近方向推压的拉伸螺旋弹簧254构成。
凸轮基体251设置有其壳体部251a两侧呈纤细直径状的滑动部251b、251c,将主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形成为构成第1凸轮槽40用的一侧凸轮面40a,将壳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形成为构成第2凸轮槽41用的一侧凸轮面41a。
另外,凸轮基体251上还设置有从两侧端沿筒形轴方向形成的长孔251d、251e,在这些长孔251d、251e中可滑动自如地嵌合凸轮框架252、253的突片部252a、253a,使凸轮框架252、253与凸轮基体251一体旋转。
此外,凸轮基体251的主体部251a上形成的孔部251f安装有螺旋弹簧254,另外,形成于滑动部251b、251c端部的阶梯部251g、251h对凸轮框架252、253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一方面,凸轮框架252将一端圆周部形成为第1凸轮槽40的另一侧凸轮面40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52b,并且,在该凸轮框架252上设置有从上述突片部252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2c。
凸轮框架253将一端圆周部形成为第2凸轮槽41的另一侧凸轮面41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53b。
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有从上述突片部253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3c。
如上述形成的凸轮基体251、凸轮框架252、253,将凸轮框架252嵌合在凸轮基体251的滑动部251b上,在凸轮框架253嵌合于滑动部251c上之后,使螺旋弹簧254的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2的弹簧挂钩部252c上,而将其另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3的弹簧挂钩部253c上。
由于螺旋弹簧254朝靠近凸轮框架252、253的方向推压,因而凸轮框架252使滑动部251b滑动,其凸缘部252b前进到碰上凸轮基体251的阶梯部251g在这种状态由一侧凸轮面40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形成第1凸轮槽40。
同样地,凸轮框架253使滑动部251c滑动,其凸缘部253b碰到阶梯部251h上,在这种状态由一侧凸轮面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1b形成第2凸轮槽41。
由此形成的凸轮槽40、41可以形成为变焦所必需的与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相配合的螺旋状凸轮槽。
如上述构成的变焦用凸轮25如图29所示,在第1凸轮槽40上插入(突入)第1镜头组21的凸轮销21c,在第2凸轮槽41上插入(突入)第2镜头组22的凸轮销22c。
这样,凸轮销21c、22c一旦插入,凸轮框架252的凸缘部252b就会从阶梯部251g稍稍后退,同样,凸轮框架253的凸缘部253b也从阶梯部251h稍稍后退。
因而,凸轮销21c推压凸轮框架252的凸轮面40b,由于凸轮销22c被凸轮框架253的凸轮面41b推压,这些凸轮销21c、22c在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压接力与凸轮面接触。
另外,凸轮销21c、22c对凸轮面的压接力可以由螺旋弹簧254的拉伸弹力来确定,所以作为螺旋弹簧254如果选择具备适度拉伸力的话,就能形成最适合凸轮销21c、22c的压接力。
因而,可以使变焦用凸轮25以一定的电机驱动力旋转,另外,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驱动也可以平稳地进行。
其结果,由于变焦用凸轮25成为变动很少的轻负荷凸轮装置,因而作为变焦用的电机26可以使用电力耗费少的小型电机。
图18是沿图28上的A-A线切断的,表示变焦用凸轮25的截面和其驱动系统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变焦用凸轮25的后端侧上设置内齿轮42,该内齿轮42的突出部42a突入到凸轮基体251的内孔中,另外,使设置于该突出部42a周围的键42b嵌合到形成于凸轮基体251内孔部中的键槽251i中。
由此,使变焦用凸轮25与内齿轮42一体旋转。
另外,内齿轮42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固定框架29上的轴承部29a上,而且,在该内齿轮42上啮合着联动的小齿轮43。
该联动的小齿轮43通过减速装置44由变焦用电机26旋转驱动,从而使内齿轮42旋转,使变焦用凸轮25旋转。
如上述实施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除了形成使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都有一定的压接力的变焦用凸轮25之外,由于在与该变焦用凸轮25同心的线上配置变焦用电机26,因而可以缩短照相机横向的宽度(图28中左右方向的宽度),而且,由于变倍用的第1、第2镜头组21、22与聚焦用的第3镜头组31是通过同一根导向轴23支撑移动的,因而镜头组的偏心、倾倒很难产生。
图19表示的是作为实施例2的变焦驱动机构50。
该变焦驱动机构50的特征是使凸轮框架252、253上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以所定的角度倾斜,其它的与图27~-31及图18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20构成相同。
此外,图19相当于沿图28上的B-B线的剖视图。
图20是第1、第2凸轮槽40、41和凸轮销21c、22c的组成部分进行放大显示的剖视图,通过该图可更详细地看出,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以朝着框架的外周面向上倾斜的方式形成倾斜的凸轮面。
由于将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形成这样的倾斜面,凸轮销21c、22c会受到图中所示F1方向的推动力。
也就是说,由于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由螺旋弹簧254作用着图示F2方向的弹力,由另一侧凸轮面40b、41b的倾斜面推动的凸轮销21c、22c除了在一侧凸轮面40a、41a上压接的力之外,还受到相对于凸轮槽的旋转轴线垂直方向形成的推动力F1。
凸轮销21c、22c上作用的上述推动力F1以使轴套21b、22b的支撑孔21d、22d(参照图20)的孔面部与导向轴23相接触的方式运动,由此吸收支撑孔21d、22d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
如上述构车的变焦用凸轮25使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接合力接触,这些凸轮销21c、22c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凸轮槽的旋转轴线方向(图19、图20中的左右方向)移动驱动,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
另外,由于如上述轴套21b、22b没有机械窜动地使导向轴23滑动,因而第1、第2镜头组21、22上不会产生倾斜或偏心。
其结果,形成了可以具备提高变焦精度的变焦用凸轮25(凸轮装置)的变焦驱动机构。
图21(A)、(B)、(C)是表示改变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凸轮面倾斜位置的另外实施例的与图8相同的剖视图。
图21(A)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的实施例,图21(B)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两个凸轮面的实施例,图21(C)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和凸轮销21c、22c的实施例。
由于即使这样构成,在凸轮销21c、22c上也会作用推动力F1,因而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同样,也可以吸收轴套21b、22b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可以防止第1、第2镜头组21、22的倾斜或者偏心。
另外,通过如图21(B)所示的构成那样形成两个凸轮面倾斜,与倾斜形成一方凸轮面的相比可以实现更为平稳的变焦机构动作。
此外,即使在图20、图21(A)、(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倾斜形成与凸轮面接触的凸轮销21c、22c的接触部。
图22表示在上述变焦驱动机构50中,为了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螺旋弹簧45的实施例。
该螺旋弹簧45将变焦用凸轮25朝一个方向推压,防止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轴方向运动,提高了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位置精度。
图23表示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一个螺旋弹簧46,通过该螺旋弹簧46对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施力,同时,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是通过推压第1凸轮框架252,经由凸轮销21c推压凸轮基体251,另外,通过凸轮销22c对第2凸轮框架253朝一个方向推压来构成。
通过这样的构成,就不需要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框架设置的螺旋弹簧254。
图32~图34表示不备镜筒而具备与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50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光学系统组件)的、也就是、无镜筒电子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的一个例子。
此外,图32是照相机的俯视图,图33是照相机的正视图,图34是照相机的后视图。
如图所示,该电子照相机是从正面看形成横向宽度、纵向宽度宽,厚度方向窄的薄型照相机形态。
另外,该电子照相机将具备控制器、存储卡、运算部、存储卡收容部等的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具备摄影镜头等的光学系统收容部61作为独立的盒状体来构成。
这样,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光学系统收容部61就可以通过连接部62以适当规则旋转的方式连接起来。
此外,如图所示,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上面设置着快门按钮63、电源开关64,另外,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背面设置着液晶显示器65、选择·确定按钮66、变焦按钮67、模式选择按钮68等,此外,在图中未示,但照相机主体部60内部收容有包括CPU的各种基板、供电的电池、以及存储卡的收容部。
而且,在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上面设置着摄影镜头窗69和闪光灯组件的发光窗70等,在内部遮光。收容着变焦机构部20、50、90、后述的闪光灯组件80。
这样,在照相机主体部60上集中配置着显示部、操作部、电池、存储卡收容部、配线基板,同时,在光学系统收容部61上集中配置着光学机构、闪光灯组件80,实现了照相机整体的薄型化。
上述电路照相机由于是极薄的形态,因而携带方便。
另一方面,在摄影的情况下,如图35的一个例子所示,以使摄影镜头窗69朝向正面旋转光学系统收容部61。
由于在该状态下可以用手握住照相机主体部60松开快门,因此是照相机的振动很小的照相机。
另外,将光学系统收容部61旋转到与图35相反一侧,便可以对与液晶显示器65相同的方向进行摄影。
图36是将后壳(照相机壳)取下表示内部构成的上述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立体图,图37是该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横向剖视图,图38是该光学系统收容部81的分解立体图。
如从这些图中所表明的那样,光学系统收容部61将闪光灯组件80和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光学系统组件)90安装在箱状的前壳体(照相机壳)71内,成为了不带镜筒的无镜筒构成,将上述组件等遮光收容。
因而,光学系统收容部61抑制由形成薄型的光学系统组件高度尺寸限制的厚度,是可以实现照相机薄型化的构成。
快门组件80由设置在发光窗70内的发光部81、处于前壳体71内最内部的与光学系统组件的后方邻接配置的主电容器82、与前壳体71内的光学系统组件侧部邻接配置的基板83等构成。
另外,变焦驱动机构90由小螺钉91拧紧配置前壳体71内,使摄影图像的光线从摄影镜头窗69入射到由第1、第2、第3镜头组21、22、31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中。
此外,在该变焦驱动机构90上设置着防止焊锡屑或者灰尘侵入的防护罩92。
如上所述,安装着闪光灯组件80和变焦驱动机构90的前壳体71上用螺钉固定着后壳体72。
具体地说,如图38所示,后壳体72一方侧上用从前壳体71插入的小螺钉93螺钉固定着,另外,后壳体72的另一侧用连接部62的一侧的舌片62a螺钉固定着。
也就是说,连接部62一侧的舌片62a通过小螺钉73固定在前壳体71和后壳体72上,将这些壳体71、72固定为一体。
此外,连接部62另一侧的舌片62b螺钉固定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壳体上,通过其管状部62c可旋转自如地连接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光学系统收容部61,同时,在它们之间配置电线线路。
除此之外,图38所示的94是凸轮推动销,95是凸轮弹簧,96是摄像组件,对此将在后面描述。
如上述构成的光学系统收容部61由于特别不需要设置镜筒,可以配合镜头的直径来设定厚度,因而适合于极薄型的电子照相机。
图39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光学组件)90的立体图。
该变焦驱动机构90与已描述的变焦驱动机构20、50构成相同,只是该变焦驱动机构90将变焦用凸轮25配置在摄影镜头组左侧,另外,变焦用电机26配置在前侧,焦距调整用电机33配置在后侧。
与上述图27等实施例不同,通过这样将变焦用电机26和聚焦用电机23分别配置在前侧和后侧,与两个电机重叠配置的相比更能实现薄型化。
另外,还可以防止两个电机之间的电磁干扰。
另外,对于变焦用凸轮25,如图40所示,形成由两个筒状基体351、352构成的凸轮基体251。
更具体地说,将筒状基体351的插入杆部351a插入在筒状基体352中,将从筒状基体352的孔部352a插入的偏心销74嵌入到插入杆部351a的销孔351b中,使这些筒状基体351、352连接成一体。
也就是说,转动偏心销74,调整插入杆部351a的插入深度,对形成于筒状基体351上的一侧凸轮面40a与形成于筒状基体352上的一侧凸轮面41a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
此外,一侧凸轮面40a、41a通过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在上面已经描述过。
另一方面,在该变焦用凸轮25的凸轮槽252上,朝着内部突出形成有销接收片部252e,该接收片部252e在筒状基体351的长孔351c内滑动。
这样,由凸轮推动销94推动该销接收片部252e,将凸轮框架252、253以及凸轮基体251朝一个方向推动。
如图37所示,凸轮推动销94从上述固定框架37的孔部27c插入,使其前端与销接收片部252e接触,另外,该凸轮推动销94通过内装于上述孔部27c内的凸轮弹簧95施加推动弹力。
此外,凸轮推动销94和凸轮弹簧95由从发光部81伸出的板部止挡住。
在上述变焦用凸轮25中,凸轮框架253通过使设置于其内部的键凸部嵌合在筒状基体352的键槽352b中,以使与筒状基体352一体旋转。
另外,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联动齿轮75,该联动齿轮75通过减速装置44由电机驱动。
该变焦驱动机构90的减速装置44如图41所示,由前齿轮组和后齿轮组构成。
前齿轮组由将大直径齿轮部啮合到变焦用电机26的小齿轮44a上的齿轮44b和啮合该齿轮44b的小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c构成。
此外,齿轮44c设置在旋转杆44d的前端,通过该旋转杆44d与后齿轮组联动。
后齿轮组由旋转杆44d的后端所设置的齿轮44e、在该齿轮44e上啮合的大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f、在该齿轮44f的小直径齿轮部上啮合的大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g构成,在齿轮44g的小直径齿轮部上啮合着凸轮框架253的联动齿轮75。
这样,通过将前齿轮组与后齿轮组分开,使减速齿轮配置部位分成两部分,形成与摄影镜头直径相一致的减速装置44,从而适合于光学系统吸收部61的薄型化。
更详细地说,如果只将减速齿轮集中配置在一处,为了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就必需在变焦机构的变焦方向上延伸配置减速齿轮组,变焦机构变长,从而阻碍了小型化。另外,为了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就必需使齿轮大直径化,这便不能形成与摄影镜头直径相一致的减速装置,从而阻碍了薄型化。
图11是摄像组件96的分解立体图。
该摄像组件96由支架354、遮蔽罩353、滤光器(LPF)352、橡胶351、CCD320、板355、配线基板358构成。
更具体地说,以在支架354与板355之间夹着遮蔽罩353、滤光器352、橡胶351、CCD320的方式将支架354通过小螺钉356固定在板355上,构成一体的组件,之后,将CCD320电连接到配线基板358上,安装该配线基板358。
这样构成的摄像组件96,如图42、图43所示,安装在变焦驱动机构90的后固定框架28上。
更具体地说,在后固定框架28上设置基准面28b和固定突部28c,另外,在该后固定框架28上安装着夹持摄像组件96的板弹簧105、106。
因而,一旦将板355的两侧伸出片部插入到基准面28b与板弹簧105、106之间,一方的固定突部28c突入到板355的安装孔102a中,板的安装槽102b上固定着另一方的的固定突部28c,另外,通过两个板弹簧105、106的弹性夹持力安装摄像组件96。
此外,图42、图43为了说明方便,示出了取下配线基板368的状态,而实际上是如图44所示那样安装摄像组件96的。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照相机的方案,其特征在于特别在具有变焦功能的照相机中,具有光学组件,其由配置显示部和操作部的照相机主体部、由变倍率镜头和对焦镜头构成的无镜筒镜头机构部、将该变倍率镜头的驱动机构与该对焦镜头的驱动机构一体构成的驱动机构部构成;光学系统收容部,其将上述光学组件遮光收容;连接部,其将上述照相机主体部与上述光学系统收容部可转动地连接;在具有大致相同厚度的薄型箱状体中分别形成上述照相机主体部和上述光学系统收容部。
此外,作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相机方案,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照相机主体部和上述光学系统收容部的厚度做成由上述光学系统组件高度限制的厚度。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照相机的方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照相机中,在上述光学系统收容部中收容主电容器、基板、由发光部构成的闪光灯组件。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照相机的方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照相机中,使上述基板与上述光学系统组件侧部相邻配置,将上述主电容器成与上述光学系统组件的后方相邻配置。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相机的方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任意一种照相机中,具备上述变倍镜头的镜头框架、上述对焦镜头的镜头框架、以及导向轴,上述导向轴对上述变倍率镜头的镜头框架以及上述对焦镜头的镜头框架一起进行导向。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照相机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是在上述照相机中,具备具有摄像元件的摄像组件、对上述导向轴的后方端部进行轴支承的后固定框架,将上述摄像组件直接安装在上述后固定框架上。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设置将至少具备变倍率镜头和对焦镜头镜头机构部、与变倍率镜头和对焦镜头的驱动机构部构成一体的光学系统组件,形成在设置摄影镜头窗的照相机机体内部收容着上述光学系统组件的构成,从而可以使与镜头直径相一致的照相机形态薄型化。
其结果,可以提供一种具备变焦功能的极薄型的照相机。
实施例6通过螺钉定来安装摄像元件的构成有安装牢固的优点,而小型化的镜头壳体用螺钉固定会产生倾斜,因而会出现其影响表现在机械构成或光学系统上的问题。
本实施例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提供了一种即使是小型镜头壳体或者薄型化的电子照相机光学系统组件等,在机械上、或者光学上都不受安装问题的影响的摄像装置及照相机。
下面,根据

将本实施例实施于电子照相机中的实施例6。
图27是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的立体图,图28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的正视图。
在这些附图中,21表示第1镜头组,22表示第2镜头组,这些第1、第2镜头组21、22可滑动自如地将导向轴23插入设置于那些镜头框架21a上的轴套21b和设置于镜头框架22a上的轴套22b中,通过导向轴23支撑第1、第2镜头组21、22。
另外,与轴套21b、22b相反形成的镜头框架21a、22a的位置上设置有孔部(图中省略),在这些孔部中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导向轴24,形成对第1、第2镜头组21、22的旋转进行止动的构成。
而且,突出形成于上述轴套21b上的第1镜头组21的凸轮销(凸轮槽插入构件)21c和突出形成于轴套22b上的第2镜头组22的凸轮销(凸轮插入构件)22c插入到变焦用的凸轮25的凸轮槽中,使第1、第2镜头组21、22c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光轴方向凸轮送进(参照图29)。此外,变焦用凸轮25由变焦用电机26驱动旋转。
上述导向轴23和导向轴24的一端侧固定在前固定框架27上,另一端侧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变焦用凸轮25通过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和固定在后固定框架28上的支撑固定框架29的轴承部29a(参照图18)可旋转自如地支撑。
此外,在前固定框架27和后固定框架28上形成被照物体图像的光通过用的窗孔27b、28a,而且,在后固定框架28的窗孔之后安装着CCD(固体摄像元件)30(参照图27、图29)。
另一方面,图27所示的第3镜头群31是聚焦用的镜头,使导向轴23插入到该镜头框架31a上所设置的轴套31b中,支撑该第3镜头组31。
第3镜头组31通过由聚焦用电机33驱动旋转丝杠34对镜头框架31a的一部分上所设置的螺母32螺旋送进,从而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除此之外,图27中所示的参照符号35是安装在镜头框架22a上的快门组件,36是罩板,37是罩板上安装的变焦用光中断器,38是聚焦用的光中断器,39是防止第3镜头组31松动用的弹簧,通过将轴套31b朝一个方向上施力,来吸收丝杠34和螺母32等的松动。
变焦用光中断器37检测出变焦的初期位置,聚焦用光中断器38检测出聚焦的初期位置。
如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通过用变焦电机26旋转驱动变焦用凸轮25,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进行变焦,另外,通过聚焦用电机33旋转驱动导向螺纹34,使螺母32螺旋送进,使第3镜头组31移动进行聚焦。
此外,第3镜头组31在变焦时也会移动。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中具备的作为凸轮装置的变焦用凸轮25,参照图29、图30、图31进行说明。
图29是将第3镜头组31、焦距调整用电机33、快门组件35、罩板36等取下所示的与图1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20的立体图,图30是变焦用凸轮25的立体图,图31是变焦用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变焦用凸轮25是具备第1凸轮槽40和第2凸轮槽41的圆筒形凸轮,由圆筒状凸轮基体251、滑动自如地嵌合在该凸轮基体251两侧的圆筒状凸轮框架252、253和朝着接近这些凸轮框架252、253的方向推压的拉伸螺旋弹簧254构成。
凸轮基体251设置有其壳体部251a两侧呈纤细直径状的滑动部251b、251c,将壳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b之间的阶梯部形成为构成第1凸轮槽40用的一侧凸轮面40a,将壳体部251a与滑动部251c之间的阶梯部形成为构成第2凸轮槽41用的一侧凸轮面41a。
另外,凸轮基体251上,还设置从两侧端沿筒形轴方向形成的长孔251d、251e,这些长孔251d、251e上可滑动自如地嵌合着凸轮框架252、253的突片部252a、253a,使凸轮框架252、253与凸轮基体251一体旋转。
此外,凸轮基体251的壳体部251a上形成的孔部251f安装有螺旋弹簧254,另外,形成于滑动部251b、251c端部的阶梯部251g、251h限制凸轮框架252、253的移动。
另一方面,凸轮框架252将一端圆周部形成第1凸轮槽40的另一侧凸轮面40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52b。
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2上设置有从上述突片部252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2c。
凸轮框架253将一端圆周部形成为第2凸轮槽41的另一侧凸轮面41b,另外,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向内的凸缘253b。
而且,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从上述突片部253a向筒内突出的弹簧挂钩部253c。
如上述形成的凸轮基体251、凸轮框架252、253,使凸轮框架252与凸轮基体251的滑动部251b嵌合,在凸轮框架253与滑动部251c嵌合之后,使螺旋弹簧254的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2的弹簧挂钩部252c上,而将其另一端部固定在凸轮框架253的弹簧挂钩部253c上。
由于螺旋弹簧254朝靠近凸轮框架252、253的方向推压,凸轮框架252使滑动部251b滑动,其凸缘部252b前进到碰上凸轮基体251的阶梯部251g,在这种状态下由一侧凸轮面40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形成第1凸轮槽40。
同样地,凸轮框架253使滑动部251c滑动,其凸缘部253b碰上阶梯部251h,在这种状态下由一侧凸轮面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1b形成第2凸轮槽41。
这样形成的凸轮槽40、41可以成为变焦所必需的与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相配合的螺旋状凸轮槽。
如上述构成的变焦用凸轮25如图29所示,在第1凸轮槽40上插入(突入)第1镜头群21的凸轮销21c,在第2凸轮槽41上插入(突入)第2镜头组22的凸轮销22c。
这样,一旦插入凸轮销21c、22c,凸轮框架252的凸缘部252b就会从阶梯部251g稍稍后退,同样,凸轮框架253的凸缘部253b也比阶梯部251h稍稍后退。
因而,凸轮销21c被凸轮框架252的凸轮面40b推压,由于凸轮销22c由凸轮框架253的凸轮面41b推压,这些凸轮销21c、22c在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接合力与凸轮面接触。
另外,凸轮销21c、22c对凸轮面的压接力可以通过螺旋弹簧254的拉伸弹力来确定,因而作为螺旋弹簧254如果选择具备适度拉伸力的话,就可以使凸轮销21c、22c获得最适合的压接力。
因而,变焦用凸轮25就可以以一定的电机驱动力旋转,另外,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驱动也可以平稳地进行。
其结果,由于变焦用凸轮25成为了变动很少的轻负荷凸轮装置,因而可以使作为变焦用的电机26使用电力耗费少的小型电机。
图18是沿图28上的A-A线切断的,表示变焦用凸轮25的截面和其驱动系统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变焦用凸轮25的后端侧设置内齿轮42,该内齿轮42的突出部42a突入到凸轮基体251的内孔中,另外,使设置于该突出部42a周围的键42b嵌合到形成于凸轮基体251内孔部中的键槽251i中。
由此,使变焦用凸轮25与内齿轮42一体旋转。
另外,内齿轮42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设置于支撑固定框架29上的轴承部29a上,而且,在该内齿轮42上啮合着联动的小齿轮43。
该联动的小齿轮43通过减速装置44由变焦用电机26旋转驱动,从而使内齿轮42旋转,使变焦用凸轮25旋转。
如上述实施的摄像镜头变焦驱动机构20除了形成使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都有一定的压接力的变焦用凸轮25之外,由于在与该变焦用凸轮25同心的线上配置变焦用电机26,因而还可以缩短照相机横向的宽度(图28中左右方向的宽度),而且,由于变倍用的第1、第2镜头组21、22与聚焦用的第3镜头组31是通过同一根导向轴23支撑移动的,因而镜头群很难产生偏心、倾倒。
图19表示作为实施例2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50。
该变焦驱动机构50的特征是使凸轮框架252、253上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以所定的角度倾斜,其它的与图27~31及图18所示的变焦驱动机构20构成相同。
此外,图19是相当于沿图28上的B-B线的剖视图。
图20是第1、第2凸轮槽40、41和凸轮销21c、22c的组成部分放大显示的剖视图,通过该图可更详细地看出,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作为以朝着框架的外周面向上倾斜的倾斜的凸轮面形成着。
由于将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形成这样的倾斜面,使凸轮销21c、22c受到图中所示F1方向的推动力。
也就是说,由于在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通过螺旋弹簧254施加了图示F2方向的弹力作用,由另一侧凸轮面40b、41b的倾斜面推动的凸轮销21c、22c除了与一侧凸轮面40a、41a压接的力之外,还受到相对于凸轮槽的旋转轴线垂直方向形成的推动力F1。
凸轮销21c、22c上作用的上述推动力F1,使轴套21b、22b的支撑孔21d、22d(参照图20)的孔面部与导向轴23接触地运动,由此吸收支撑孔21d、22d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
如上述构成的变焦用凸轮25使凸轮销21c、22c,在第1、第2凸轮槽40、41的整个区域上以一定的接合力接触,这些凸轮销21c、22c随着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而在凸轮槽的旋转轴线方向(图19、图20中的左右方向)移动驱动,使第1、第2镜头组21、22沿着导向轴23移动。
另外,由于如上述轴套21b、22b没有机械窜动地使导向轴23滑动,因而在第1、第2镜头组21、22上不会产生倾斜或偏心。
其结果,形成了具备可以提高变焦精度的变焦用凸轮25(凸轮装置)的变焦驱动机构。
图21(A)、(B)、(C)是表示改变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凸轮面倾斜位置的另外实施例的与图8相同的剖视图。
图21(A)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的实施例,图21(B)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一侧凸轮面40a、41a和另一侧凸轮面40b、41b两个凸轮面都的实施例,图21(C)是倾斜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和凸轮销21c、22c的实施例。
即使是这种构成,凸轮销21c、22c上也会作用推动力F1,因而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可以吸收轴套21b、22b和导向轴23的机械窜动,可以防止第1、第2镜头组21、22的倾斜或者偏心。
另外,通过如图21(B)所示的构成那样倾斜形成两个凸轮面,与倾斜形成一方凸轮面的相比,可以实现平稳的变焦机构动作。
此外,即使在图20、图21(A)、(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倾斜形成与凸轮面相接触的凸轮销21c、22c的接触部。
图22表示在上述变焦驱动机构50中,为了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螺旋弹簧45的实施例。
该螺旋弹簧45,将变焦用凸轮25朝一个方向推压,防止变焦用凸轮25的旋转轴方向运动,提高了第1、第2镜头组21、22的移动位置精度。
图23表示在前固定框架27的轴承部27a上设置一个螺旋弹簧46,通过该螺旋弹簧46对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推压,同时,吸收变焦用凸轮25的轴承松动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构成是通过对第1凸轮框架252推压,经由凸轮销21c对凸轮基体251推压,另外,通过凸轮销22c对第2凸轮框架253朝一个方向推压。
通过这样的构成,就不需要第1、第2凸轮框架252、253上框架设置的螺旋弹簧254。
图32~图34表示具备与上述变焦驱动机构20、50相同的变焦驱动机构的镜筒的无镜筒电子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的一个例子。
此外,图32是照相机的俯视图,图33是照相机的正视图,图34是照相机的后视图。
如图所示,该电子照相机从正面看,形成横向宽度、纵向宽度宽,厚度方向窄的薄型照相机形态。
另外,该电子照相机将具备控制器、存储卡、运算部、存储卡收容部等的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具备摄影镜头等的光学系统收容部61作为独立的盒状体来构成。
这样,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光学系统收容部61就可以通过连接部62以适当规则旋转的方式连接起来。
此外,如图所示,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上面设置着快门按钮63、电源开关64,另外,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背面设置着液晶显示器65、选择·确定按钮66、变焦按钮67、模式选择按钮68等,特别是在图中未示的照相机主体部60上收容有包括CPU的各种基板、供电的电池、以及存储卡的收容部。
而且,在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上面设置着摄影镜头窗69和闪光灯组件的发光窗70等,内部遮光收容着变焦驱动部20、50、90,后述的闪光灯组件80。
这样,在照相机主体部60上,集中配置着显示部、操作部、电池、存储卡收容部、配线基板,同时,在光学系统收容部61上,集中配置着光学机构、闪光灯组件80,实现了照相机整体的薄型化。
由于上述电路照相机是极薄的照相机形态,因而携带方便。
另一方面,在摄影的情况下,如图35的一个例子所示,以使摄影镜头窗69朝向正面的方式旋转光学系统收容部61。
由于在该状态下可以用手握住照相机主体部60松开快门,因此照相机的振动很小。
另外,将光学系统收容部61旋转到与图35相反一侧,便可以对与液晶显示器65相同的方向进行摄影。
图36是将后壳(照相机壳)取下表示内部构成的上述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立体图,图17是该光学系统收容部61的横向剖视图,图38是该光学系统收容部81的分解立体图。
如同这些图中所表明的那样,光学系统收容部61将闪光灯组件80和摄影镜头变焦驱动机构(光学系统组件)90安装在箱状的前壳体(照相机壳)71内,成为不带镜筒的无镜筒构成,将上述组件等遮光收容。
因而,光学系统收容部61抑制由形成很薄型的光学系统组件的高度尺寸限制的厚度,可以实现照相机构成的薄型化。
快门组件80由设置在发光窗70内的发光部81、处于前壳体71内最内部的与光学系统组件的后方相邻接配置的主电容器82、与前壳体71内的光学系统组件侧部相邻接配置的基板83等构成。
另外,变焦驱动机构90由小螺钉91拧紧配置在前壳体71内,从摄影镜头窗69使摄影图像的光线入射到由第1、第2、第3镜头组21、22,31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中。
此外,在该变焦驱动机构90上设置着防止焊锡屑或者灰尘侵入的防护罩92。
如上所述,安装着闪光灯组件80和变焦驱动机构90的前壳体71上用螺钉固定着后壳体72。
具体地说,如图38所示,后壳体72一方侧上用从前壳体71插入的小螺钉93拧紧固定,另外,后壳体72的另一方侧用连接部62的一方舌片62a拧紧固定。
也就是说,通过小螺钉73将连接部62的一方舌片62a固定在前壳体71和后壳体72上,将这些壳体71、72固定为一体。
此外,连接部62的另一方舌片62b用螺钉固定在照相机主体部60的壳体上,因而通过其管状部62c可旋转自如地将照相机主体部60和光学系统收容部61连接起来,同时,以在它们之间进行配电线。
除此之外,图38所示的94是凸轮推动销,95是凸轮弹簧,96是摄像组件,对此将在后面描述。
如上述构成的光学系统收容部61,特别是由于不需要设置镜筒,可以配合镜头的口径来设定进深宽度,因而适合于极薄型的电子照相机。
图39是上述变焦驱动机构(光学组件)90的立体图。
该变焦驱动机构90与已描述的变焦驱动机构20、50构成相同,只是该变焦驱动机构90,分别将变焦用凸轮25配置在摄影镜头组的左侧,而且,变焦用电机26配置在前侧,焦距调整用电机33配置在后侧。
与上述图27等实施例不同,通过如此将变焦用电机26和焦距调整用电机23分别配置在前侧和后侧,与2个电机重叠配置的相比更可以实现薄型化。
另外,还可以防止两个电机之间的电磁干扰。
另外,对于变焦用凸轮25,如图40所示,形成由两个筒状基体351、352构成的凸轮基体251。
具体地说,将筒状基体351的插入杆部351a插入在筒状基体352中,从筒状基体352的孔部352a插入的偏心销74嵌入到插入杆部351a的销孔351b中,与这些筒状基体351、352连接成一体。
也就是说,转动偏心销74,调整插入杆部351a的插入深度,对形成于筒状基体351上的一侧凸轮面40a与形成于筒状基体352上的一侧凸轮面41a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
此外,一侧凸轮面40a、41a,通过凸轮框架252、253的另一侧凸轮面40b、41b来形成第1、第2凸轮槽40、41在上面已经描述过。
另一方面,在该变焦用凸轮25的凸轮槽252上朝着内部突出形成着销接收片部252e,以使该接收片部252e在筒状基体351的长孔351c内滑动。
这样,由凸轮推动销94推动该销接收片部252e,将凸轮框架252、253以及凸轮基体251朝一个方向推动。
如图37所示,凸轮推动销94从上述固定框架37的孔部27c插入,其前端与销接收片部252e接触,另外,该凸轮推动销94由内装于上述孔部27c内的凸轮弹簧95施加推动弹力。
此外,凸轮推动销94和凸轮弹簧95由从发光部81伸出的板部止挡住。
在上述变焦用凸轮25中,凸轮框架253通过使设置于其内部的键的凸部与筒状基体352的键槽352b嵌合,而与筒状基体352一体旋转。
另外,在该凸轮框架253上设置联动齿轮75,通过减速装置44电机驱动该联动齿轮75。
该变焦驱动机构90的减速装置44如图41所示,由前齿轮组和后齿轮组构成。
前齿轮组由使大直径齿轮部与变焦用电机26的小齿轮44a啮合的齿轮44b、啮合该齿轮44b的小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c构成。
此外,齿轮44c设置在旋转杆44d的前端,通过该旋转杆44d与后齿轮组联动。
而后齿轮组由在旋转杆44d的后端所设置的齿轮44e、在该齿轮44e上啮合大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f、在该齿轮44f的小直径齿轮部上啮合大直径齿轮部的齿轮44g构成,在齿轮44g的小直径齿轮部上啮合着凸轮框架253的联动齿轮75。
这样,通过将前齿轮组与后齿轮组分开,使减速齿轮配置部位分成两部分,形成与摄影镜头直径相一致的减速装置44,从而适合于光学系统吸收部61的薄型化。
更详细地说,如果要将减速齿轮集中配置在一处,为了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就必需在变焦机构的变焦方向上延伸配置减速齿轮,从而使变焦机构变长,阻碍了小型化。
另外,为了要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确保足够的减速比,就必需使齿轮大直径化,就不能实现与摄影镜头直径相一致的减速装置,从而阻碍了薄型化。
图11是摄像组件96的分解立体图。
该摄像组件96,由支架354、遮蔽罩353、滤光器(LPF)352、橡胶351、CCD(摄像元件)320、板(保持构件)355、配线基板358构成。
具体地说,以在支架354与板355之间夹着遮蔽罩353、滤光器352、橡胶351、CCD320的方式将支架354通过小螺钉356固定在板355上,构成一体的组件,之后,将CCD320电连接到配线基板358上,安装该配线基板358。
这样构成的摄像组件96,如图42、图43所示,安装在变焦驱动机构90的后固定框架28上。
具体地说,在后固定框架28上设有基准面28b和固定突部28c,另外,在该后固定框架28上安装着夹持摄像组件96的板弹簧(弹性构件)105、106。
此外,基准面28b形成于摄影镜头(第1、第2、第3镜头组)的成像部周围构成的固定框架部位上。
另外,板弹簧105、106也可以设置在前壳体71上。
因而,一旦将板355的两侧伸出片部插入到基准面28b与板弹簧105、106之间,在固定突部28c的安装孔102a中突入一侧板355,板355的安装槽102b上固定着另一侧的固定突部28c,另外,通过两个板弹簧(弹性构件)105、106的弹力将板355的伸出片部压接在基准面28b上,从而安装上摄像组件96。
此外,图42、图43为了说明方便,示出了取下配线基板368的状态,而实际上是如图44所示那样安装摄像组件96的。
这样安装的摄像组件96通过板弹簧105、106弹性夹持后安装固定,因而拧紧固定在安装固定框架上不会产生倾斜。
由此,在变焦驱动机构90上,可以在没有机械、光学的影响的情况下安装CCD(摄像元件)101。
另外,使后固定框架28的一方的固定突部28c突入到板355的安装孔102a中,将其另一方的固定突部28c固定在板355的安装槽102b中,从而确定出CCD101的位置,但由于将固定另一侧固定突部28c的安装槽102b作为切槽的形状形成,因而可以充分对应另件误差或安装误差地进行安装。
而且,摄像组件96构成为用螺钉将支架354与板355固定,形成夹持遮蔽罩353、滤光器352、橡胶351、CCD320。
由此,由于这些另件通过橡胶351的弹力密接,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CCD320的受光面上侵入的灰尘等。
其结果,容易对摄像组件96进行保管和管理,另外,安装等操作也非常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摄像元件、保持上述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具有对上述保持构件进行定位的基准面的固定框架、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上的弹性构件,并通过由上述弹性构件将上述保持构件推压到上述基准面,从而将上述摄像元件定位固定在上述固定框架上。
该摄像装置,通过弹性构件的弹力来推压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使保持构件受其推压力,与基准面相对接。
其结果,通过基准面和弹性构件夹持保持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从而将摄像元件正确安装在摄影镜头的成像位置。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摄像装置中,还具备支架、遮蔽罩、具有光学LPF特性的滤光器、具有弹性的橡胶,其中,将上述摄像元件、上述橡胶、上述滤光器、上述遮蔽罩通过上述保持构件和上述支架夹持,从而由上述保持构件保持上述摄像元件。
该摄像装置,由于将摄像元件通过橡胶夹持住,因而摄像元件、滤光器、遮蔽罩受到橡胶的弹力而紧密接触,从而可以防止灰尘侵入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摄像装置中,它还具备和上述摄像元件进行电连接的基板,上述基板配置在上述保持部的后方,将上述基板焊接在上述摄像元件上,从而使上述基板与上述保持构件一体化。
该摄像装置构成着装有基板的摄像组件。
再有,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任意摄像装置中,还具备分别设置在上述保持构件两侧的伸出片部、分别设置在上述伸出片部的限位用的安装孔、与上述安装孔相对应设置在上述基准面附近的上述固定突部,其中,上述弹性构件由与上述固定突部对应设置的板弹簧构成,通过将上述安装孔固定在上述固定突部上,同时,使上述伸出片部由上述板弹簧推压固定,从而将上述摄像元件定位固定在上述固定框架上。
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将设置于固定框架上的固定突部突入到设置于保持构件伸出片部的安装孔中,对摄像元件进行定位,另外,上述伸出片部由板弹簧推压固定。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摄影镜头、保持上述摄影镜头的框架部、摄像装置、保持上述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在具有上述保持构件进行定位的基准面的上述框架部的后端部配置的固定框架、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上的弹性构件,通过由上述弹性构件将上述保持构件推压到上述基准面,从而将上述摄像元件定位固定在上述固定框架上。
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由于不用螺钉固定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因而不存在由于螺钉固定而产生的机械、光学上的问题。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照相机中,还具备支架、遮蔽罩、具有光学LPF特性的滤光器、具有弹性的橡胶,通过由上述保持构件和上述支架夹持上述摄像元件、上述橡胶、上述滤光器、上述遮蔽罩,从而由上述上述保持构件保持上述摄像元件。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照相机中,还具备和上述摄像元件进行电连接的基板,上述基板配置在上述保持部的后方,将上述基板焊接在上述摄像元件上,从而使上述基板与上述保持构件一体化。
再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任意一种照相机中,它还具备分别设置在上述保持构件两侧的伸出片部、分别设置在上述伸出片部的限位用的安装孔、与上述安装孔相对应设置在上述基准面附近的上述固定突部,上述弹性构件由与上述固定突部相对应设置的板弹簧构成,通过将上述安装孔固定在上述固定突部上,同时,由上述板弹簧推压固定上述伸出片部,从而将上述摄像元件定位固定在上述固定框架上。
通过以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及照相机形成在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上施加弹性构件的推压力,通过该推压力将保持构件压接在基准面上的构成,因而通过基准面和弹性构件夹持保持构件来安装摄像元件。
其结果,光学系统组件可以在不受机械及光学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摄像元件的安装。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装置,是由具有显示装置的操作部、通过铰链机构可旋转地与该操作部连接、并具备发光装置和摄影用变焦镜头,以将图像送到上述显示装置的摄像部构成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将镜头的外径规定在由上述操作部上配置的显示装置、存储器、电池和控制基板引起的厚度内,将镜头框架作为框体支撑面而使导向轴贯通上述镜头框架,在前后运动的同时,使上述变焦镜头的镜头移动用的凸轮配置在镜头系统的横向,从而实现薄型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部在摄影窗操作部侧上配置了上述发光装置,同时,比上述摄影窗侧更纤细地构成了发光装置收容部的下部,将上述操作部的显示装置配置在摄像部侧,同时,在与显示装置的摄像部相反侧配置操作按钮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使配置上述摄像部的上述发光装置构件上的光轴方向的厚度大致成为手指的厚度,同时,使从上述摄影窗侧端到配置了上述发光装置部位侧端的长度,做成与大致从手指的前端到第2关节附近相当的量,以便可以用两根手指夹住上述伸出部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从上述摄像部的摄影窗侧到上述铰链机构旋转中心的距离,做成形成为在上述摄像部的摄影窗侧旋转到上述操作部的显示装置侧时,上述发光装置的配置部位不妨碍显示装置的视觉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部具有由变倍镜头和对焦镜头构成的无镜筒镜头机构部、将该变倍镜头的驱动机构和该对焦镜头的驱动机构一体构成的驱动机构部构成的光学系统组件,将上述光学组件遮光收容的光学系统收容部,上述操作部和上述摄像部分别形成于具有大致相同厚度的薄型箱状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部具有由变倍镜头和对焦镜头构成的无镜筒镜头机构部、将该变倍镜头的驱动机构和该对焦镜头的驱动机构一体构成的驱动机构部构成的光学系统组件,将上述光学组件遮光收容的光学系统收容部,在该光学系统收容部中,使上述基板与上述光学系统组件侧部相邻配置,将主电容器相邻配置在上述光学系统组件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部具有由变倍镜头和对焦镜头构成的镜头机构部、将该变倍镜头的驱动机构和该对焦镜头的驱动机构一体构成的驱动机构部构成的光学系统组件,该光学系统组件具备上述变倍镜头的镜头框架、上述对焦镜头的镜头框架、以及导向轴,上述导向轴对上述变倍镜头的镜头框架以及上述对焦镜头的镜头框架一起进行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部具备摄像元件、保持上述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具有上述保持构件定位基准面的固定框架、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上的弹性构件,通过上述弹性构件将上述保持构件推压到上述基准面上,从而将上述摄像元件定位固定在上述固定框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部还具备摄像元件、保持上述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具有上述保持构件定位基准面的固定框架、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上的弹性构件、支架、遮蔽罩、具有光学LPF特性的滤光器、具有弹性的橡胶,通过由上述保持构件和上述支架夹持上述摄像元件、上述橡胶、上述滤光器、上述遮蔽罩,从而将上述摄像元件保持在上述保持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部具备摄像元件;保持上述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具有上述保持构件定位基准面的固定框架;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上的弹性构件;支架;遮蔽罩;具有光学LPF特性的滤光器;具有弹性的橡胶;分别设置在上述保持构件两侧的伸出片部;分别设置在上述伸出片部的限位用的安装孔;在上述基准面附近与上述安装孔对应设置的上述固定突部,上述弹性构件由与上述固定突部相对应设置的板弹簧构成,通过将上述安装孔固定在上述固定突部上的同时,由上述板弹簧推压固定上述伸出片部,从而将上述摄像元件定位固定在上述固定框架上。
11.一种凸轮装置,具有螺旋状的第1、第2凸轮槽,对插入到各凸轮槽中的凸轮槽插入构件由凸轮进行驱动,通过该凸轮驱动力来移动被移动物体,其特征在于,该轮装置由将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设置在圆柱体两侧部的每一侧上,将一方侧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做成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将另一方侧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的阶梯部作为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形成的凸轮基体,形成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并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和形成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的另一侧凸轮面,并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对这些第1、第2凸轮框架推压,在由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形成的凸轮槽中插入的各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接触的施力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具备调整上述第1凸轮槽与上述第2凸轮槽一侧的凸轮面之间的距离的调整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侧凸轮面及另一侧凸轮面的至少一方凸轮面上设置倾斜部,该倾斜部具有施加相对于凸轮槽插入构件在凸轮槽旋转轴线方向的凸轮驱动力以及与其旋转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推动力的倾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凸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将一端部拉架设在第1凸轮框架上,将另一端部拉架设在第2凸轮框架上的施力机构,和将第1、第2凸轮框架和凸轮基体朝一个方向推压的施力机构。
15.一各光学变焦机构,具备变倍镜头、保持上述变倍镜头的保持框架、两端部设置了齿轮的旋转轴杆、与设置在上述旋转轴杆一端侧的齿轮相啮合的第1减速齿轮组、与设置在上述旋转轴杆另一端侧的齿轮相啮合的第2减速齿轮组、驱动上述第2减速齿轮组的电机、以及由上述第1减速齿轮组驱动的凸轮体,通过将设置于上述保持框架的凸轮槽插入构件插入到上述凸轮体的螺旋状凸轮槽中来驱动上述变倍镜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体由形成了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的一侧凸轮体、在上述凸轮体上滑动自如但不旋转地设置并形成与上述一侧凸轮面相对的另一侧凸轮面的另一侧凸轮体构成,还具备压住一方凸轮体和/或另一方凸轮体,使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接触的施力机构,通过由上述凸轮体移动上述保持框架而进行光学变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变焦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体由螺旋状的第1凸轮槽和螺旋状的第2凸轮槽,具有分别设置在圆柱体两侧部的纤细直径形状的滑动部、在一方侧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阶梯部所设置的第1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与圆柱体的体部之间阶梯部所设置的第2凸轮槽的一侧凸轮面的凸轮基体,与第1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和在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1凸轮框架,和与第2凸轮槽一侧凸轮面相面对形成的另一侧凸轮面,和在另一方的滑动部上,作为非旋转而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第2凸轮框架构成,还具备对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推压,使由第1凸轮框架和第2凸轮框架及和凸轮基体形成的2条凸轮槽中插入的上述凸轮槽插入构件与凸轮面接触的施力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例如可以装在衬衫的胸袋或者牛仔裤的后袋中的薄度和强度,即使装在这样的地方或者手袋中也是没有不适感的轻的,而且具备可以以很高精度实现高倍率的变焦的机构的电子照相机。该电子照相机以操作部上配置的显示装置、存储器、电池和控制基板的厚度来规定镜头的外径,将镜头框架作为框体的支撑面使导向轴贯通上述镜头框架,在前后运动的同时,使上述变焦镜头的镜头移动用的凸轮配置在镜头系统的横向,从而实现薄型化。
文档编号H04N5/262GK1558662SQ20041006392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5日
发明者奥谷刚, 城野方博, 博 申请人:京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