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发送装置和传输速率确定方法

文档序号:760491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电发送装置和传输速率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进行高速分组发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发送装置,以及在该装置中使用的下行链路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已开发了无线电发送装置向作为分组发送目标的通信装置高速发送分组的系统,并尤其开发了多个移动终端装置共享高速大容量的下行链路信道并且基站装置向移动终端装置发送分组的下行高速分组传输系统。在下行高速分组传输中,正在研究一种以增加下行链路的峰值传输速度、降低传输延迟、和实现高吞吐量等为目的并且被称为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系统作为更高速的分组传输系统IMT-2000。而作为构成HSDPA的技术,在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项目)中公开了一种被称为AMC(Adaptive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传输系统(参见3GPP TR25.848“Physical layer aspects of UTR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该AMC技术将根据信道质量的变化,对调制阶数、纠错编码率等的自适应调制参数进行自适应且高速的变更。在AMC技术中,随着信道质量的提高,能够使用大调制阶数和高编码率来增加传输速率。具体地说,只要必要,移动终端装置就测量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环境,并将基于该测量结果的自适应调制请求(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器)发送到基站装置。这个CQI对应于一对自适应调制参数。基站装置根据该CQI确定作为发送数据的发送目标的移动终端装置,同时确定最佳传输速率并发送该发送数据。
调制阶数(例如,在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相键控)和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之间切换)和编码率(例如,以R=1/3进行Turbo编码,并通过凿孔(puncturing)或重复来变更)等被视作自适应调制参数。其间,例如CIR(Carrier to InterferenceRatio,载波干扰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信号干扰比)、专用信道(例如,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专用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等被用作信道质量信息。
然而,在传统系统中,当基站装置错误地接收从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的CQI并以基于错误接收的CQI确定的传输速率向移动终端装置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时,因为以与请求的传输速率不同的传输速率发送数据,所以移动终端装置也错误地接收数据,并由于重复数据的重发,而导致吞吐量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尽管移动终端装置发送低传输速率请求,也就是低CQI值的请求(低CQI),但是当基站装置将该请求错误接收为高传输速率,也就是高CQI值的请求(高CQI),并根据这个错误的CQI以高传输速率发送数据到移动终端装置时,移动终端装置不能满足发送的高传输速率所需的质量,并存在错误接收数据的高可能性。

发明内容
在由无线电发送装置基于从作为分组的发送目标的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来确定发送数据的传输速率的通信系统中,当无线电发送装置错误接收传输速率请求时,因为发送装置以基于错误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确定的传输速率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所以通信装置错误接收数据的可能性很高。因此,无线电发送装置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的可靠性是在该通信系统中维持良好的通信环境的重要因素。
本发明人着眼于这一点,并发现可能通过利用无线电发送装置中接收的数据的似然性来评价无线电发送装置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的可靠性,并在传输速率请求的可靠性低时将传输速率请求校正为较低的请求,而维持良好的通信环境,并从而完成本发明。在此,接收数据的似然性包括软判决值、接收SIR、接收电平等。
换言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无线电发送装置错误接收从作为分组的发送目标的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CQI)时,也防止这个通信装置错误接收从无线电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并维持整个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这个目的通过无线电发送装置根据接收数据的似然性校正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并根据校正后的传输速率请求确定下行链路的传输速率来达成。
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无线电发送装置为基站装置,而发送目标的通信装置为移动终端装置。具体说来,如图1所示,基站装置将数据的无线电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接收该无线电信号的移动终端装置根据例如CIR的接收质量确定有关该终端装置能接收的下行链路传输速率的信息(CQI)(ST1010),并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从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中提取CQI值,同时获得接收数据的似然性(ST1020),并根据该似然性校正CQI值(ST1030)。然后,根据校正后的CQI值,该基站装置确定下行链路传输速率(ST1040)。由此,因为基站装置以根据校正后的CQI确定的低传输速率发送下行数据,所以在移动终端装置中降低了接收数据的差错率。


图1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概要的图;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CQI值校正部分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的过程的流程图;图6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CQI值的校正方法的图;图7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CQI值的校正方法的另一图;图8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CQI值校正部分的结构的方框图;图9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0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CQI值的校正方法的图;图11是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的过程整理后的流程图;图12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CQI值的校正方法的另一图;图1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4是图示了HS-DPCCH的帧结构的图;图1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以及图16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而图3是图示了移动终端装置150的结构的方框图。这里,以使用软判决值作为接收数据的似然性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该软判决值代表解扩后的振幅信息、相位信息、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到基准信号点的欧几里德距离等。
在图2中,基站装置100具有发送帧生成部分101、调制部分102、扩频部分103、无线电发送部分104、天线双工器105、天线106、无线电接收部分111、解扩部分112、解调部分113、解码部分114、CQI值校正部分115以及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
在图3,移动终端装置150具有天线151、天线双工器152、无线电接收部分153、解扩部分154、解调部分155、解码部分156、CIR测量部分157、CQI确定部分158、发送帧生成部分161、调制部分162、扩频部分163以及无线电发送部分164。
在基站装置100,发送帧生成部分101基于发送数据生成发送帧并输出到调制部分102。调制部分102对从发送帧生成部分101输出的信号进行调制,以输出到扩频部分103。扩频部分103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扩频,以输出到无线电发送部分104。无线电发送部分104对扩频信号进行预定的无线电处理,并将该信号经由天线双工器105和天线106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150。
在移动终端装置150,无线电接收部分153经由天线151和天线双工器152接收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对该信号进行预定的无线电处理以输出到解扩部分154。解扩部分154对从无线电接收部分153输出的信号进行解扩,以输出到解调部分155和CIR测量部分157。解调部分155对从解扩部分154输出的信号进行解调,以输出到解码部分156。解码部分156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并获得接收数据。CIR测量部分157测量从解扩部分154输出的信号的CIR以输出到CQI确定部分158。CQI确定部分158根据测量的CIR而确定该装置150可接收的下行传输速率信息(CQI),以输出到发送帧生成部分161。另外,可以根据除了CIR之外的其他参数确定CQI。例如,可以测量SIR,以根据测量的SIR来确定CQI。
其间,发送帧生成部分161基于发送数据生成发送帧,并输出到调制部分162。这个时候,将从CQI确定部分158输出的CQI和发送数据一起嵌入到发送帧中。调制部分162对从发送帧生成部分161输出的发送帧进行调制后输出到扩频部分163。扩频部分163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扩频并输出到无线电发送部分164。无线电发送部分164对扩频后的信号进行预定的无线电处理,并将该信号经由天线双工器152和天线151发送到基站装置100。
在基站装置100,无线电接收部分111经由天线106和天线双工器105接收从移动终端装置150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预定的无线电处理后输出到解扩部分112。解扩部分112对从无线电接收部分111输出的信号进行解扩并输出到解调部分113。解调部分113解调从解扩部分112输出的信号并输出到解码部分114。解码部分114对从解调部分113输出的解调信号进行解码并获得接收数据。这个时候,解码时获得的软判决值被输出到CQI值校正部分115。并且,从解码后的信号中提取CQI值,并同样地输出到CQI值校正部分115。
CQI值校正部分115根据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软判决值而对同样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的CQI值输出到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根据校正后的CQI值而确定发送数据的传输速率,并输出到发送帧生成部分101。发送帧生成部分101根据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通知的传输速率而生成发送帧。
接下来将参考图4和5来说明基站装置100的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的过程的一个例子。
图4是图示了CQI值校正部分115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图5是图示了基站装置100的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的过程的流程图。
经由天线106、天线双工器105以及无线电接收部分111接收(ST1310)的CQI在解扩部分112、解调部分113以及解码部分114中被施以预定的处理后被输出到CQI值校正部分115。CQI值校正部分115包括比较部分121和CQI置换部分122。比较部分121将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软判决值和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ST1320)。当该软判决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时,该CQI被视为错误接收,CQI置换部分122校正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ST1330),并输出到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当在ST1320中该软判决值大于阈值时,CQI置换部分122将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自己输出到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根据从CQI值校正部分115输出的CQI值而确定发送数据的传输速率(ST1340)。
如图6所示进行CQI值的校正。这里描述CQI取四个CQI值#1至#4的情况作为例子。当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软判决值为P1、P2、P3和P4所示的软判决值1的时候,因为该软判决值大于阈值,所以不校正CQI值。另一方面,当软判决值为P5、P6、P7和P8所示的软判决值2的时候,因为软判决值小于阈值,所以进行CQI值的校正。通过对CQI值进行校正,当前CQI值被置换为比当前CQI值低几级的CQI值。例如,在设定将CQI值置换为低一级的CQI值时,通过对CQI值进行校正,P7的CQI#3被置换为CQI#2,P6的CQI#2被置换为CQI#1。
另外,这里虽然举例说明了不管软判决值的大小(level),CQI值的校正幅度恒定的情况,但也可以使该校正幅度根据软判决值而可变。例如,如图7所示,在软判决值为软判决值2的时候,因为软判决值小于阈值2并大于阈值1,所以可能将CQI值置换为低一级的值,并在软判决值为软判决值3的时候,因为软判决值小于阈值1,所以可能将CQI值置换为低两级的值。由此,在软判决值低的时候,可能将CQI值校正为更低的值。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站装置在软判决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时,认为该CQI被错误接收,将所解码的CQI值置换为比该所解码的值低的CQI值,并以基于该较低的CQI确定的低传输速率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由此移动终端装置能够满足低传输速率所需的预定质量,并能够没有错误地接收数据。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因为减少了移动终端装置请求数据重发的次数,所以能够防止将原始低CQI错误接收为高CQI时产生的吞吐量的降低。另外,因为利用阈值确定是主要操作,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CQI校正操作。此外,仅通过改变阈值就可随意改变校正方法,并所以校正方法的调整也很容易。
尤其是,因为软判决值被直接用作用于发送CQI的HS-DPCCH(HS-DSCH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行链路)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Channel(uplink)for HS-DSCH))的似然性,所以正确地反映出所接收的CQI的可靠性。
另外,在软判决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时,可能认为CQI被错误接收,并在分组发送的调度中,分配低优先级或不分配优先级到发送该CQI的移动终端装置。
以这种方式,在所接收的CQI的可靠性差时,减少或停止通信,并由此能够防止整个通信系统的吞吐量降低。
(实施方式2)除了CQI值校正部分115a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具有与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100相同的结构,图8中仅示出了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115a的结构。另外,与图4所示的CQI值校正部分115相同的结构元件被分配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基于CQI值确定在用阈值对接收数据的似然性进行确定时使用的阈值。换言之,在根据接收数据的似然性校正CQI值时,考虑原始接收到的CQI值的大小。当基站装置从移动终端装置接收到高CQI时,因为该高CQI而将下行链路传输速率设定为高。因此,当尽管移动终端装置发送低CQI但是基站装置却将该低CQI错误接收为高CQI时,对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接收数据的似然性校正CQI值时,当原始接收到的CQI值高时,考虑到对通信系统的吞吐量造成的影响,而将CQI校正地较低来维持良好的通信环境。
在图8,阈值设定部分201包括存储CQI值和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并选择与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对应的阈值以输出到比较部分121。其他操作和实施方式1相同。图9是图示了这个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的过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和图5所示传输速率确定方法不同的是ST2010。
接下来参考图10说明在具备上述结构的基站装置的传输速率确定中进行的CQI值的校正。这里描述取CQI#1至#4的四个值作为CQI的情况作为例子。
在阈值设定部分201中存储的表中,设定了与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对应的多个阈值。具体说来,分别设定了对应于CQI#1、#2、#3和#4的阈值1、2、3和4。换言之,当CQI值是高CQI时,阈值被设定得较高,而当CQI值是低CQI时,阈值被设定得较低。然后,比较部分121将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软判决值和阈值进行比较。当软判决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时,视为CQI被错误接收,将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置换为更低的CQI值,并将置换后的值输出到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当软判决值大于阈值时,将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输出到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而无需进行置换。
例如,当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是CQI#3(P21和P22)时,阈值3被应用为阈值。当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软判决值为软判决值1(P21)时,因为软判决值大于阈值3,所以不校正CQI值。其间,在软判决值为软判决值2(P22)的时候,因为软判决值小于阈值3,所以进行CQI值的校正。当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为CQI#4(P23和P24)时,阈值4被应用为阈值,并在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软判决值是软判决值1或是软判决值2的情况下,因为这些软判决值都小于阈值4,所以进行CQI值的校正。另外,以和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法进行校正。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解码的CQI值越高就设定越高的阈值,所以即使当基站装置将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的CQI错误接收为高CQI时,也能够将下行链路传输速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的降低。另外,根据这个方法,能够同时考虑接收数据的似然性和CQI的两个参数来进行CQI的校正。并且,因为利用阈值进行的确定是主要操作,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上述操作。此外,仅通过改变阈值就能够随意改变校正方法,并所以该校正方法的调整也很简单。
另外,虽然说明了CQI值的校正幅度(校正的程度)为恒定的情况作为例子,但也可以根据软判决值的大小使该校正幅度可变。例如,当软判决值为n时,将CQI值校正为与小于n的阈值中最大的阈值对应的CQI值。例如在图10中,当CQI值是CQI#4并且软判决值为软判决值1的时候(P23),将CQI值校正为与小于软判决值1的阈值中作为最大阈值的阈值3所对应的CQI#3。其间,当CQI值为CQI#4并且软判决值为软判决值2的时候(P24),将CQI值校正为在小于软判决值2的阈值中作为最大阈值的阈值2所对应的CQI#2。由此,根据软判决值的大小来改变CQI值的校正幅度。图11示出了将这个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的过程整理后的流程图。另外,和图9所示的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相同的步骤被分配具有相同的标号和字母的标记。
另外,虽然这里举例说明了对一个阈值设定一个CQI值的情况,但如图12所示,也可以对多个阈值设定一个CQI。在图12中,CQI取CQI#1至#7的7个值,并且对三个阈值设定一个CQI。例如,设定阈值13、14和15对应CQI#5。然后,对每个阈值确定不同的CQI校正方案,使得在软判决值小于或等于阈值15(大于阈值14)时将CQI值校正并降低两级,在软判决值小于或等于阈值14时将CQI值校正并降低3级,并在软判决值小于或等于阈值13时将CQI值校正并降低4级。由此能够对CQI值的校正进行细微的调整。例如,当CQI值为CQI#5且软判决值为软判决值1的时候,因为软判决值小于阈值15,所以将CQI值降低2级并校正为CQI#3。
再有,当接收到的CQI值小时,因为对通信系统造成的影响小,所以可以不进行任何CQI的校正。由此能够简化确定传输速率的处理。
(实施方式3)图1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300的结构的方框图。另外,这个基站装置具备和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100类似的基本结构,并且相同的结构元件被分配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使用基站装置中接收到的信号的SIR(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信号干扰比)。
在图13,SIR测量部分310从解扩部分112输出的解扩后的数据测量接收SIR并输出到CQI值校正部分302。CQI值校正部分302根据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当CQI值是高CQI时将阈值设定得较高,CQI值是低CQI时将阈值设定得较低。然后,部分302对从SIR测量部分301输出的接收SIR和该阈值进行比较。当接收SIR小于或等于阈值时,部分302认为CQI被错误接收,将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置换为更低的CQI值并输出到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另外,在接收SIR大于阈值时,部分302将从解码部分114输出的CQI值输出到传输速率确定部分116而无需进行置换。
图14图示了HS-DPCCH的帧结构。用来发送CQI的HS-DPCCH和DPCCH编码复用后从移动终端装置发送出去。SIR测量部分301使用该DPCCH的导频信号的强度来测量SIR。因此,SIR测量部分301不获得CQI(HS-DPCCH)的SIR。然而,因为HS-DPCCH和DPCCH编码复用后被同时发送,而且HS-DPCCH的功率经过用相对于DPCCH的固定值的偏移量进行的发送控制,所以可以假设SIR表示CQI的似然性。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接收SIR小于或等于阈值时,基站装置认为CQI被错误接收并将该CQI值置换为低于解码后的CQI值的值,并以比根据CQI确定的传输速率低的传输速率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由此移动终端能够满足低传输速率所需的预定质量,并没有错误地接收数据。此外,此时,移动终端不请求重发,并所以能够防止因低CQI被错误接收为高CQI而产生的吞吐量的降低。
另外,可以将SIR假设为用来发送CQI的HS-DPCCH的似然性,而且使用DPCCH的已知比特的导频来获得似然性。由此能够获得比软判决值具有更高精度的似然性,并能够可靠地判决CQI的错误接收。
另外,这里虽然举例说明了使用SIR作为接收数据的似然性的情况,但不限于SIR,也可以使用例如CI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Ratio,载波干扰比)和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等的其他接收质量。如图15所示,也可以使用接收信号的功率电平(接收电平)作为接收数据的似然性。基站装置300a的接收电平测量部分311从解扩部分112输出的解扩后的数据测量接收电平并输出到CQI值校正部分302a。其他操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也可以组合实施方式1、2和3。也就是说,也可以组合软判决值、接收SIR和接收电平作为似然性来进行CQI值的校正。
(实施方式4)图16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400的结构的方框图。另外,这个基站装置具备和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100类似的基本结构,并且相同的结构元件被分配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检测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速度,并根据该结果为阈值提供偏移量。
在图16,移动速度检测部分401从解扩部分112输出的解扩后的数据中分离出已知码元(导频码元),获得当前已知码元的相位相对于前一个已知码元的相位的旋转程度,并根据该旋转而检测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速度,输出到CQI值校正部分402。当该移动速度高的时候,即使软判决值相同,也可以预测出接收性能比移动速度慢的情况下的接收性能差。因此,CQI值校正部分402将阈值设定得比低移动速度的时候高。其他操作和前述相同。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考虑移动速度进行CQI的校正,例如根据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速度而在阈值上添加偏移量,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判决CQI的错误接收,并降低移动终端装置的接收数据的差错率。
另外,也可以组合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2和3。也就是说,也可以在使用接收SIR或接收电平作为接收数据的似然性时,根据移动速度为阈值提供偏移量。
根据本发明的传输速率确定方法并不限于基站装置,也可以适用于使用CQI(或类似概念的信息)确定发送数据的传输速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从而能够提供具有和上述相同的优点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另外,这里从简化装置的观点出发主要说明了利用阈值判决进行CQI的校正的情况,但也能够以其他方法进行同样的操作。例如,校正方法(规则)可以以算式规定或预先存储在数据表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使基站装置错误接收从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的CQI时,也能够防止移动终端装置错误接收从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并可能维持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本申请基于2003年2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3-031539号,这里通过引用而合并其全部内容。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适用于进行高速分组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发送装置以及在该装置中使用的下行链路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电发送装置,根据从作为数据的发送目标的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而确定发送上述数据时的传输速率,该装置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从该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校正器,用于根据接收该通信装置所发送的数据时的接收数据的似然性,而校正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以及传输速率确定器,用于根据校正后的传输速率请求,而确定发送数据到上述通信装置时的传输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该校正器根据该似然性,而确定对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进行校正时的校正程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该校正器除了根据该似然性之外,还根据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的值,来校正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当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的值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该校正器降低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以进行校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该校正器除了根据该似然性之外,还根据该通信装置的移动速度,来校正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当该似然性小于或等于阈值时,该校正器降低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以进行校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的值越高,则将该阈值设定得越高。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的值被设定了多个阈值。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的移动速度越高,则将该阈值设定得越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该无线电发送装置在向多个通信装置发送分组时进行调度,对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进行校正时,对于发送在该接收器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的通信装置,降低发送分配优先级或不分配发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其中,该似然性是接收由上述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时的接收数据的软判决值、接收质量或是接收功率电平。
12.一种基站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
13.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发送装置。
14.一种传输速率确定方法,用于根据从作为数据的发送目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而确定发送数据的无线电信号时的传输速率,该方法包括接收步骤,接收从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校正步骤,根据接收从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时的接收数据的似然性,而校正在上述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以及传输速率确定步骤,根据校正后的传输速率请求,而确定发送数据的无线电信号到上述无线电通信装置时的传输速率。
15.一种传输速率确定程序,用于根据从作为数据的发送目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而确定发送数据的无线电信号时的传输速率,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步骤,接收从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校正步骤,根据接收从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时的接收数据的似然性,而校正在上述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传输速率请求;以及传输速率确定步骤,根据校正后的传输速率请求,而确定发送数据到上述无线电通信装置时的传输速率。
全文摘要
基站装置(无线电发送装置)向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目标的通信装置)无线电发送数据。一旦接收到该无线电信号,该移动终端装置就根据例如CIR的接收质量确定有关本机可接收的下行传输速率的信息(CQI)(ST1010)并将其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从接收的无线电信号中提取CQI值,并获得接收数据的似然性(ST1020),并根据该似然性校正CQI值(ST1030)。根据校正后的CQI值,而确定下行线路传输速率(ST1040)。由此,即使无线电发送装置已错误接收了从发送目标的通信装置发送的传输速率请求,也能够防止该通信装置错误接收从该无线电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文档编号H04L1/20GK1748398SQ20048000370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7日
发明者相泽纯一, 伊大知仁, 宫和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