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和接纳该插头的扬声器端子以及由前述插头和端子构成的扬声器接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822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和接纳该插头的扬声器端子以及由前述插头和端子构成的扬声器接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容易且正确地将各声道的扬声器用电缆连接在家庭影院等音响领域的多声道用扬声器端子上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和插入该插头的扬声器端子,以及将前述插头和端子组合而成的扬声器接线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在家庭中也可以体验到电影院中的电影那样的震撼力、现场感的所谓的家庭影院系统正在普及。家庭影院系统,由于投影成大画面的影像,和从与该影像相对应的多声道的、例如5.1声道的扬声器发出的纤细、现实感较高、并且具有震撼力的音响效果相结合,可以使人享受到以往的音响系统无法得到的影像和音响,因此可以预料今后会急速普及。
但是,在上述系统中,为了发挥其音响效果,以多声道形式采用大小多个扬声器,而如果各扬声器的连接形态是以往的杠杆型(lever type)的接线等,不仅连接作业烦杂,而且由于是多声道、并且是多个扬声器,因此存在容易错误连接的问题。
近年来,由专利文献1等提出了如下的扬声器电缆周的插头,即在如上述的家庭影院那样以多声道形式采用大小多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中,可以正确地连接用于将扬声器和放大器等的扬声器端子连接起来的扬声器电缆,而且不会出现误连接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但还没有达到可以说足够好的水平。本发明的申请人之前也提出了一件申请号为2003-279148的日本专利申请,该发明涉及可以较容易且正确地进行扬声器电缆的连接,并且不会出现误连接的扬声器电缆用的插头和扬声器端子。
专利文献1专利第3435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进一步改良了本申请人之前所提出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和用于连接该插头的扬声器端子,其目的在于提供更高性能且使用方便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该插头连接用的扬声器端子、以及成套地使用这些插头和端子的扬声器接线系统。
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而研制成的本发明扬声器电缆用插头的构成,其特征在于,插头本体是在前面形成有正、负两极的端子插入口,在后面形成有与前述两极相对应的电缆插入口,内部中空的插头本体,并且在其内部,配设有利用弹性将从前述端子插入口插入的扬声器端子从其两面夹持的端子夹持用舌片,同时配设有与该端子夹持用舌片连接,利用弹性将从前述电缆插入口插入的正、负两极的扬声器电缆的导线分别从各导线的两面夹持的电缆夹持用舌片,在这样的插头本体中,将用于使前述两极的各电缆夹持用舌片的电缆夹持部张开的操作片,形成为能够按照各极的电缆夹持部通过一个个地分开的操作片独立地打开。
上述本发明电缆用插头的插头本体,具备如下的构成,即在设有端子插入口的一侧的外面,设有具有卡定部的卡定杆,其在该插头本体被插入到设置有扬声器端子的放大器等的端子口内时,一边被前述端子口的入口按压而挠曲一边被插入该端子口的内部,在通过前述端子口的入口后,前述挠曲通过弹性而恢复,从而被卡定在前述端子口的入口处。另外,上述插头本体,具备至少2个声道的端子插入口、电缆插入口、和按照各个声道设在前述两个插入口之间的内部结构,并将至少2个声道一体地形成。进而,在至少2声道用的插头本体中,只要设置1个卡定杆就足够了。再者,插头本体的正剖面形状,通过形成为上下或左右不对称的外形,从而能够极性无误地将该插头插入到端子口内,所插入的端子口的正面形状被形成为与该插头的正剖面外形相同的剖面内形。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设为如下的构成,即在具有至少2个声道的电缆插入口和端子插入口,并且具有用于保持以及连接所插入的各电缆和各端子的内部结构而一体地形成的多声道用电缆插头上,设置1个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卡定杆。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插入上述的本发明电缆用插头的扬声器端子的构成,其特征在于,开口部,具备将前端面开口成与所插入的以至少可连接2个声道的扬声器电缆的方式一体地形成的插头本体的正剖面外周形状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并且具有沿该剖面形状向内侧凹陷的形态的端子口,在前述端子口的里面深处的壁面上,面向前述开口部的前端面以大致水平的姿势具备与各个声道相应的扬声器用的两极端子的接触片,同时在该端子口的前端开口缘上,形成有卡合支撑所插入的插头本体所具有的卡定杆的卡定部的卡定突部。在此,两极端子的接触片,通过以在它们的前端相对于端子口的开口前端面的距离上存在差的方式设置,避免了连接时的噪音,并且与开口部的孔形状结合作用,从而试指不会接触到前述接触片。
在上述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中,通过将多个声道中的成组(对)的声道用的各端子口,以两端子口成为对称配置的方式设置,可以节省空间地配置多个声道中的成对的声道间的各端子口,并可以缩小扬声器连接用接线端的面积。
另外,各声道的端子口的前部外面,实施了按照各声道分色的着色,可避免错误连接,进而,在除了各端子口之外的前面配置有屏蔽板,作为抗噪音装置。
本发明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成为可以用所谓的一次操作(one touch)进行电缆的装卸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扬声器端子,也成为可以用所谓的一次操作装卸前述本发明插头的结构,因此在以多声道形式使用多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中,即便是多声道,也可以容易并且正确地连接用于连接扬声器和AV机器的放大器的扬声器端子的扬声器电缆,并且不会出现错误连接等。


其次,参照

本发明电缆用插头和扬声器端子,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扬声器接线系统的实施形态例。图1是展示1声道用的本发明扬声器插头的一例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插头的仰视图,图3是图1的插头的平面图,图4是图2的插头的Y-Y向视图,图5是2声道用的本发明扬声器插头的一例的正视图,图6是图5的插头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插头的平面图,图8是图6的插头的Z-Z向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图1~图8的本发明扬声器电缆用插头的内部结构的图5的X-X向视放大剖面图,图10是用于说明将扬声器电缆连接在图9的本发明插头上的状态的放大侧剖面图,图11是1声道用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扬声器端子的正视图,图13是图11的扬声器端子的A-A向视剖面图,图14是具有6声道的扬声器端子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一例的正视图,图15是展示本发明插头和图14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接合状态的侧剖面图,图16是展示图1和图5的本发明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和图14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关系的立体图,图17是从背面侧看将3声道用的插头本体形成为一体的本发明扬声器电缆用插头的立体图,图18是用于说明将插头本体形成为一体的3声道用的本发明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和6声道用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9是展示图18的本发明插头的一个结构例的放大剖面图,图20是展示图18的本发明插头的其他的结构例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被称为5.1声道的家庭影院系统,由通过液晶面板或CRT等构成的显示画面、驱动该画面的例如DVD(数字多用途光盘)播放机、配置在试听室的四角上的左右声道的2个前置扬声器和左右声道的2个后置扬声器、配置在听者的前面的1个中置扬声器、和配置在适当位置上的1个低音炮构成,因此扬声器,在形式上,是6声道(6个),各扬声器的各自的输入端子,分别由扬声器电缆连接在前述播放机的放大器的输出用扬声器端子上。
在如上述那样将6声道的扬声器连接在DVD播放机等用于驱动扬声器的机器的扬声器端子上时,当然必须要小心连接以免将各扬声器的极性弄错,必须将各声道的各自的扬声器端子在各声道之间无误地连接在规定的端子上。但是,正如之前所叙述的,能够不弄错这些问题、容易且正确地连接的扬声器接线系统,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
另外,连接各扬声器和放大器的扬声器端子的扬声器电缆,因试听室的大小、各扬声器的设置位置而长度不同,因此必须在预先整理了各个声道用的电缆的长度之后进行连接,但正如之前所叙述的,能够将各电缆和其插头容易且可靠地连接或分离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可以称得上满意的,还没能提供。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连接该插头的扬声器端子、和由前述插头和端子构成的扬声器接线系统。以下逐步说明。
首先,根据图1~图4,以及图9、图10,说明本发明扬声器电缆用插头的例子。在这些图中,1是插头本体,在前面侧(参照图1,图9、图10的左方)形成左右并排的2个端子插入口2(在图9、图10中只展示了1个),同时在后面侧(参照图4,图9、图10的右方)与前述2个端子插入口2相对应地形成左右并排的2个电缆插入口3(在图9、图10中只展示了1个),并且内部为中空且外形被形成为正剖面大致成四边形。再者,在本发明中,前述2个端子插入口2,以及2个电缆插入口3,分别只对一方的构成进行说明,另一方的端子插入口2以及电缆插入口3,具备与该一方的端子插入口2以及电缆插入口3相同的构成。
在上述的插头本体1中,电缆插入口3,形成为使里侧比入口缩窄成锥状的狭窄口3a,从而使得电缆w的被覆部分w1不会进入插头本体1的内部(参照图10)。另外,插头本体1,如图9、图10所示,是将插头前部1a和插头后部1b合体的前后2段结构,但该构造形态不限于图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左右2段结构、其他的结构。进而,插头本体1的外周形状,形成为左右或上下为不对称的外形,使得不能在形成为与之同形状的端子口上进行极性错误的插入。
在上述的插头本体1的前部1a的前端侧的上面,设有卡定杆4,该卡定杆4具有在将该插头插入设有以后根据图11~图13说明的扬声器端子的端子口内时,将插头本体1完全插入到底从而将其卡定保持的功能。卡定杆4,其前端部4a与插头本体1的前部1a形成为一体,其后方被形成为弹性挠曲的杠杆状的杆本体4b,杆本体4b,从平面看大致呈面向插头本体1的插入方向的T状,形成在其中间部分的左右侧面上的突出部,作为配合卡定在形成于后述的扬声器端子的端子口上的限制阶梯部(卡定用的突部)的卡定部4c起作用。
5a、5b,是在插头本体1的内部,与左右2个端子插入口2相对应地,在此为沿着上下配设的端子夹持用舌片,6a、6b,是与前述夹持用舌片5a、5b连接在一起,同时在插头本体1的后部1b侧的内部,与左右2个电缆插入口3相对应地沿着上下配设的电缆夹持用舌片,前述各舌片5a和6a,以及5b和6b被电连接在一起。再者,舌片5a和6a、舌片5b和6b,是一体地形成,还是分别形成,可以随意选择。另外,前述舌片5a、6a和5b、6b,在两极上彼此保持电绝缘的状态。
上述的端子夹持用舌片5a、5b,以两者的前端侧可以利用其材质的弹性将所插入的端子从其上下面一边挤压一边夹持的方式,将两者5a、5b之间形成为向前端呈锥状地缩窄的狭窄部51。
另一方面,在位于与外壳本体后部的左右2个电缆插入口3同轴上的左右的电缆夹持用舌片6a、6b之中,一方的舌片6a被形成为大致呈发夹状的弹性体。另外,另一方的舌片6b与端子夹持用舌片5b在电方面、机械方面是一体的,但具备将与电缆的接触部分切起而形成的接触部61b。
7是被结合在电缆夹持用舌片6a的末端部,用于使该舌片6a克服由其弹性形成的平时的下压姿势而向上方变位(变形)的操作片,在此该操作片大致呈四边形板状,该操作片7的身边一侧(图9、图10的左方下部侧),作为用于进行该操作片7的按压(在图9、图10中是推按)的操作部7a,以从插头本体1的下面(参照图9、图10)从插头本体1的外面突出的方式设置。7b是该操作片7和电缆夹持用舌片6a的末端61a的结合部,7c是该操作部7形成的隔壁。
以上的说明是在本发明电缆用插头中,关于一方的极的端子插入口2和电缆插入口3的构成的,另一方的极的端子插入口2和电缆插入口3,也具备与上述构成相同的结构。因而,上述的操作片7,被结合设置在分别与设于插头本体1上的2个电缆插入口3的每一个大致同轴地设置的两极的电缆用的2个电缆夹持用舌片6a的末端61a上。即,同一形态的2片操作片7被平行地配置在插头本体1内部的中间部,向插头本体1的外部突出的前述2片操作片7的各自的操作部7a,如图1~图4所示,具备相互向外地形成的按压部7d,并且是能够通过按压该按压部7d而使各个操作部7a分别地动作的结构。顺便说明,如果将2个操作部7a结合而连结在一起,则当按压被结合的操作部7a(图中是推按)时,两极电缆用的2个电缆夹持用舌片6a就被同时打开。
虽然图未示,但通常,扬声器电缆两极都是相同粗细的绞线,因此即便两电缆的夹持用舌片6a按两极同时被打开,也没有特别的问题。但是,在两极的绞线因被覆的剥离不良等引起一方的绞线变细的情况下,或者在两极的电缆的粗细都不同等情况下,如果将2个夹持用舌片6a的操作部7a结合地一体化,有可能很难在较细一侧的电缆上产生适合的夹持力。
于是在本发明中,以能够按照各极独立地操作相对于两极电缆用的2个夹持用舌片6a所分别设置的2个操作片7的各操作部7a的方式,分别形成按压部7d,即便如上述那样两极的电缆的粗细有所不同,也能够使夹持用舌片6a的电缆夹持力按照+、-极各自的电缆独立地发挥作用。对于这一点,参照图1~图4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在2个操作片7的操作部7a上,形成有相互向外侧弯曲的形状的按压部7d。根据2个按压部7d的构成,对于插入2个电缆插入口3、3中的各个极的电缆,操作与各极的电缆相对应的各个按压部7d,就可以分别操作各个电缆夹持用舌片6a。由此,即便假设在扬声器用电缆中存在两极的绞线的直径的差异等粗细的不同,也能够没有障碍地进行用于将各极的电缆连接在本发明插头上的操作。
根据图9、图10,对将电缆w连结在如上所述地形成的本发明电缆用插头上的样态进行说明。图9,展示了电缆w被连结之前的本发明插头的内部状态,2个操作片7(在图9中只能看见1个),分别处于被相对应的电缆夹持用舌片6a的弹力向插头本体1的下方侧按压的状态。这一时刻的2个操作片7的姿势,与图1、图4所示相同。
在该状态下,当将除去了与插头相连接的部分的被覆w1的使绞线w2露出的一方的极的电缆w,从插头本体1的一个插入口3插入时,用手指推压前述2个操作片7之中的一个操作部7a的按压部7d,将利用弹性打开的前述舌片6a在其结合部7b抬起,将该电缆w的绞线部分w2从电缆插入口3插入到插头本体1的内侧。在该插入时,绞线w2没有受到舌片6a的阻力。另外,插入直到该电缆w的被覆w1的前端被插入口3的狭窄部3a阻止进入为止。再者,如果裸露的绞线w2的部分过长,该绞线w2的前端很容易向插头本体1的前方侧更深地进入,从而有可能与相邻的相反的极性的端子接触。在本发明中,作为防止这样的短路的装置,在插头本体1的内部,在前部1a和后部1b的边界部上设有的限制片1c,同时将形成在操作片7上的隔壁7c作为短路防止功能而设置。
在将电缆w的绞线w2插入插头本体1的内部直到规定位置之后,当从用手指推压的操作部7a上移开手指后,电缆夹持用舌片6a的前端61a利用其弹性作用咬在绞线w2的上面,同时该绞线w2的下面被通过前述弹性作用而压接在夹持用舌片6b的接触部61b上。这时,由于前述舌片6a的前端61a和前述舌片6b的接触部61b,均沿着绞线w2的插入方向倾斜,因此相对于抽拉方向作为抽拉阻止部发挥作用。由此,一方的极的电缆w,实现以图10所示的状态电气地及机械地结合在本发明插头上的连结状态。
上述的说明,是将一方的极的电缆w连结在本发明电缆用插头上的状态,图9、图10中未图示的另一方的极的电缆也同样地被形成在上述插头本体1的内部的另一方的极的电缆用的夹持用舌片夹持而连结。
根据图1~图4以及图9、图10所说明的本发明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是1声道用的插头,即,是1声道的+、-两极的扬声器电缆用的插头,但本发明插头,如图5~图8所例示,可以将具备用于连接2个声道的4根电缆的构成的插头本体1,从一开始就以一体形成的形式制作而形成。虽然图未示,但可以从一开始就将能够连接3个声道或更多个声道的电缆的插头本体1一体成型。制成几个声道的插头本体1是任意的。
在如上述那样能够连接2声道或其以上的电缆、并且可以连接在相对应的声道的扬声器端子上的、一体成型的插头本体1中,如图5~图8所示,起到相对于扬声器端子的端子口的防脱作用的卡定杆4,只要在插头本体1的正面看的中心部位上设置一处就足够了,因此在插头整体的结构的简单化以及操作的简单化方面是有利的。再者,在图5~图8中,与图1~图4、以及图9、图10相同的部件,相同的部位,都使用相同的标号。
上述的将卡定杆4设置在中心部位的1处上的多声道用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也可以适用于图19、图20所例示的结构的插头上。在图19的例子中,是将端子夹持用舌片5a、5b后半侧一体地延长形成,从而形成绞线w2的压触夹持部62a、62b,将绞线w2夹在夹持部62a、62b之间,然后将两部件压接的插头。图20是如下的插头,即在电缆夹持舌片6b侧,设置被螺杆64推压的弹性的压接片63,通过由螺杆64将该压接片63推压,从而将插入的绞线w2挤压夹持在设于上部的板状的夹持舌片6a’一侧。图19、图20的插头,可以一体地形成至少2个声道的插头本体1,并设为在一体成形的插头本体1的中心部位上设置1个卡定杆4的形态。再者,图18的扬声器端子,由于插头本体1被一体化有多声道,因此具备与该插头本体1的外形相吻合的开口部21和端子口22。再者,在图18中,与图14~图16相同的部件,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其次,根据图11~图13、及图14~图17,对接纳如上述那样形成的本发明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实施形态例进行说明。
图11~图13,是单声道用的扬声器端子的例子,在图11~图13中,21是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开口部,该开口部被形成为与之前根据图1~图4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单声道用插头的包括插头本体1的前部1a和与该前部1a一体的卡定杆4的前端4a在内的正剖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内周面的剖面形状,该开口部21,以大致保持其剖面形状地从开口部21向内部延续的形态呈箱状地凹陷而被形成,构成端子口22。在位于端子口22的内部(里面)的立壁22a上,以水平姿势面向开口部21配设有被上述的本发明插头的扬声器端子夹持舌片5a、5b从上下夹持的扬声器端子的接触片23。上述接触片23,如图11和图12所例示,正、负两极用的2根以水平姿势平行地配设在端子口22的内部。另外,如图13所示,两极的接触片23、23,将它们的前端,以与开口部22相比+极侧比-极侧更位于内侧的方式形成,防止插头连接时的噪音的产生。进而,这些接触片23的位置,和以后叙述的开口部21的正面形状相互配合,从而使得试指不会接触接触片23。23a是与两极的接触片23一体的连接片,被连接在放大器等的输出电路,或者,扬声器的输入端子上。
另一方面,图14、图16,是多声道用的扬声器端子的例子,21是如下那样的开口部,即,是将具有与单声道用的插头本体1中的包括前部1a以及与该前部1a一体的卡定杆4的前端4a在内的正剖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内周面的剖面形状的开口部,以在其间配置2个间隔块部21a的方式,与3个1声道用的插头本体1相对应地横向排列而形成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另一例的开口部。与3个1声道用插头本体1相对应的开口部21,保持各个插头本体1的前部1a原有的剖面形状而在其间配置2个间隔块部21a地,以从开口部21向内部延续的形态呈箱状地凹陷而被形成,构成与3个插头本体相对应地一体成形的本发明插头用的端子口22。在位于端子口22的内部的立壁22a上,按照每个声道,以水平姿势向开口部21配设有被上述的本发明插头中的扬声器端子夹持舌片5a、5b从上下夹持的扬声器端子的接触片23。上述接触片23,将以正、负两极用的2根为一组的3组(3个声道的)接触片23以水平姿势平行地配设在前述插头本体为3个的端子口22内。
再者,在图14、图16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另一例中,各声道用的两极用的接触片23、23,将它们的前端,以与开口部22的前面相比+极侧比-极侧更靠近内侧的方式形成,从而防止插头连接时的噪音的产生,另外,这些接触片23的位置和开口部21的正面形状相互作用,从而试指不会接触接触片23,这一点与图11~图13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情况相同。23a是与两极的接触片23一体的连接片。
具有接纳可以连接3个声道的电缆的上述插头本体1的形态的、设在图14所例示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上部侧的开口部21的上半部,被形成为将如下那样的开口部隔着间隔块部21横向并列3个的形态,所述开口部,为与所插入的图1~图4所示的1个插头本体1的前部1a和卡定杆4的前端4a的剖面外形相称的正面大致呈凸状的形状,并且具有与图1~图4所示的各个插头本体1的卡定杆4的杆本体4b相对应的凹部21b、和用于卡定形成在前述杆本体4b上的卡定部4c的凸部21c(卡定突部),从而形成图14、图16所例示的3声道用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另一例。
多声道用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当它在放大器等中作为扬声器用的输出端子而被形成时,在图14、图16的例子中,由于在上部侧形成与3个声道的电缆用插头相对应的扬声器端子用的端子口22,因此在图14的例子中,前述开口部21和与其相连续的端子口22以上下对称的朝向设置,形成可以插入6声道用的插头的扬声器端子。作为与开头所说明的5.1声道用的6个扬声器相对的输出端子而设在放大器等上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如图14、图16所例示,采取作为上下对称的2组开口部21和与其相连续的端子口22,被形成为一个端子块的形态。
上述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在作为扬声器用的输出端子而设在DVD播放机这样的音响输出设备上的情况下,可以从至少2声道用(端子口22有2个)到具有采取与任意的声道数相对应的开口部21形态的多个端子口22类型,与声道数相对应地设为各种形态。
另一方面,当本发明扬声器端子作为扬声器用的输入端子而设在其扬声器箱等上的情况下,如图11~图13所示,只要是至少具有1个具备开口部21和端子23的端子口22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即可。这样,本发明扬声器端子,其作为输出端子、或者作为输入端子,无论在什么样的任务中都可以设置并利用,无论在什么样的任务中,只要使具有开口部21和端子23的端子口22的设置个数不同,则无论是多少声道数,都以同样的形态采用该1个声道的端子形态。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例子中,在开口部21中,在没有设置凹部21b和凸部21c的一侧,形成有大致山形的凸状部21d。该凸状部21d,是与设在插头本体1的相对应的一侧(图2的底壁侧)上的V状的谷部1d(参照图1、图6)相对应的,除了防止插头的上下方向的逆插入之外,还作为插头插拔操作的导向装置起作用,进而,还有防止试指接触接触片23的作用。
如果参照图15说明将本发明插头插入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内的状态,则如下所述。首先,使插头本体1的前部1a的前端和杆部件4的前端4a与本发明扬声器端子的开口部21相对准,直接向端子口22的内部插入。这时,卡定杆4的杆本体4b,被该凸部21b向下方按压,直到该卡定部4c通过前述开口部21的凸部21b为止,因此杆本体4b一边向下方弹性变形地挠曲一边被插入。但是,当杆本体4b的卡定部4c通过凸部21c之后,由于杆本体4b与卡定部4c相比后方变细,因此杆本体4b的后方瞬间进入凹部21b而挠曲瞬时恢复,这时有“吧嗒”的嵌合声,作为插头插入结束的敲击感,传递给操作者的手指和耳朵。其结果,卡定部4c触接在凸部21c的背侧从而完全卡住,不能进行该插头的抽拔。
当从端子口22抽拔上述的本发明插头时,用手指按压卡定杆4的后方,成为卡定部4c可以从凸部21c的背侧越过它的姿势,在该状态下只要将插头向身边一侧拉出即可。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扬声器端子中,为了防止声道之间的错误连接,最好实施将各开口部的边缘或其周缘分色的着色。另外,为了对付数码设备的噪音,有时在设置了各开口部21的面板之前贴附屏蔽板。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如以上所述,在扬声器电缆用插头中,由于设为用所谓的一次操作就可以按照各电缆在插头上装卸各极性的扬声器电缆的结构,因此在扬声器电缆中,即便在两极导线粗细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各极性的电缆进行向插头的装卸,同时可以用与导线的粗细相吻合的夹持力连接在插头上。另外,在本发明插头中,由于设为在将2个声道或更多个声道的插头本体一体成形的插头上,具备一个弹性挠曲的杠杆状的卡定杆的构成,因此,能够通过前述一个插头的一个卡定杆的卡定部和端子口突部的卡合,以一次的插入操作依据停顿感实现并确认向2声道或其以上的扬声器端子的连接,并且不用再进行其他操作就能够保持不可拔去的状态,另外,在拔去时,只要将前述1个杆按下,就可以以一个操作拔去多个声道的插头,因此没有插头因受到外力等而错误地拔去的可能。进而,由于该电缆用插头,将2个声道或更多个声道的插头本体一体地形成,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地进行多声道用的扬声器端子的配置。
另一方面,插拔上述插头的扬声器端子,为了避免插头的极性错误的插入,通过与插头一起设为上下或左右不对称的正剖面形状,同时在左、右的声道上将其对称地配置,从而空间效率变好,即便是多声道的扬声器端子,也可以收敛在较小的空间内。另外,为了防止错误连接,可以按照每个声道分色,或者作为噪音对策,可以设置屏蔽板,因此即便在较小的空间内设置多声道的扬声器端子,也没有实用上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其特征在于,其插头本体是前面形成有正、负两极的端子插入口,后面形成有与前述两极相对应的电缆插入口,内部中空的插头本体,且在其内部,配设有利用弹性将从前述端子插入口插入的扬声器端子从其两面夹持的端子夹持用舌片,同时配设有与该端子夹持用舌片连接,利用弹性将从前述电缆插入口插入的正、负两极的扬声器电缆的导线分别从各导线的两面夹持的电缆夹持用舌片;在这样的插头本体中,将用于使前述两极的各电缆夹持用舌片的电缆夹持部打开的操作片,以能够按照各极的电缆夹持部通过一个个分别开的操作片独立地打开的方式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其中插头本体,在设有端子插入口的一侧的外面设有具有卡定部的卡定杆,该卡定部在该插头本体被插入到内部具备扬声器端子的放大器等的端子口内时,一边被前述端子口的入口按压挠曲一边被插入该端子口的内部,当通过前述入口后,前述挠曲通过弹性而恢复,从而被卡定在前述端子口的入口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其中插头本体,具备至少2个声道的端子插入口、电缆插入口、和按照各个声道设在前述两个插入口之间的内部构造,并将至少2个声道形成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其中在具备至少个2声道的电缆连接构造和端子连接构造的权利要求3的插头本体上,设置1个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定杆。
5.一种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其特征在于,其插头本体是前面形成有正、负两极的端子插入口,后面形成有与前述两极相对应的电缆插入口,内部中空的插头本体,且在其内部,配设有利用弹性将从前述端子插入口插入的扬声器端子从其两面夹持的端子夹持用舌片,同时配设有与该端子夹持用舌片连接,保持从前述电缆插入口插入的正、负两极的扬声器电缆的导线的电缆保持部;该插头本体,具备至少2个声道的端子插入口、电缆插入口和各个声道的前述内部构造,并将至少2个声道形成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其中插头本体,在设有端子插入口的一侧的外面,设置有1个具有卡定部的卡定杆,该卡定部在该插头本体被插入到内部具备扬声器端子的放大器等的端子口内时,一边被前述端子口的入口按压挠曲一边被插入该端子口的内部,当通过前述入口后,前述挠曲通过弹性而恢复,从而被卡定在前述端子口的入口处。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其中插头本体的正剖面形状被形成为上下或左右不对称的外形,从而能够以极性无误的方式被插入端子口内。
8.一种扬声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开口部,具备将前端面开口成与所插入的以至少可连接2个声道的扬声器电缆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的插头本体的正剖面外周形状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并且具有沿该开口形状向内侧凹陷的形态的端子口,在前述端子口的里面的壁面上,朝向前述开口部的前端面以大体水平的姿势具备与各个声道相应的扬声器用的两极端子的接触片,同时在该端子口的前端开口缘上,形成有卡合支撑所插入的插头本体所具有的卡定杆的卡定部的卡定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端子,其中扬声器用两极端子的接触片,以它们的前端相对于前述开口部的前端面具有距离差的方式被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扬声器端子,其中具备至少2个声道的扬声器用端子口而形成的扬声器端子,以成组(对)的声道的端子口成为对称的配置的方式形成。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端子,其中各声道的端子口的前部外面,实施了按照各个声道分色的着色。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端子,其中除了各端子口以外,在前面配置屏蔽板。
13.一种扬声器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套地具备权利要求1~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或者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和权利要求8~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端子。
全文摘要
提供更高性能且使用方便的扬声器电缆用插头、该插头连接用的扬声器端子、以及成套地使用这些插头和端子的扬声器接线系统。它是前面形成有正、负两极的端子插入口2,后面形成有与前述两极相对应的电缆插入口3,内部是中空的插头本体1,在其内部,配设有利用弹性将从前述端子插入口2插入的扬声器端子从其两面夹持的端子夹持用舌片5a、5b,同时配设有与该端子夹持用舌片5a、5b连接,然后利用弹性将从前述电缆插入口3插入的正、负两极的扬声器电缆的导线分别从各导线的两面夹持的电缆夹持用舌片6a、6b,在这样的插头本体1中,将前述两极的各电缆夹持用舌片6a、6b的用于打开电缆夹持部的操作片7,以可以按照各极的电缆夹持部,用个别的操作片7独立地打开的方式形成。
文档编号H04R5/04GK1856913SQ20048002753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4日
发明者菊池英司 申请人:日本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