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小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961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小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折叠地连接两个外壳部的连接器件,且涉及具有所述连接器件的较小电子装置和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开发并使用了各种类型的移动电话。举例来说,移动电话包括直板式移动电话和可通过铰接部折叠的折叠式移动电话。
所述折叠式移动电话包括上部壳体,其中提供有显示单元;下部壳体,其中提供有操作单元;和铰接部,其可折叠地连接上、下部壳体,使得显示单元和操作单元面向彼此。此结构导致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在铰接部的中心轴上旋转。铰接部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状,且铰接部的外径通常大于分别具有显示单元和操作单元的上、下部壳体的厚度。因此,铰接部从上、下部壳体的上表面突出(例如,见专利文献1)。
在具有上文提及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终端装置中,例如,当有长指甲的用户操作所述操作单元时,指甲的尖端可能与铰接部接触,这使用户不易操作所述操作单元。作为解决使用中的不便的方法,已经考虑一种用于确保操作单元与铰接部之间的预定距离的结构。当距离增加时,从上部壳体到下部壳体的总长度也增加,从而导致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尺寸增加。
因此,已经提出一种移动电话(在下文中,称为“折叠移动电话”),其中用于连接其中具有显示单元的上部壳体与其中具有操作单元的下部壳体的连接器件由可弯曲条状部件形成,所述可弯曲条状部件的厚度小于上、下部壳体的厚度(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JP-A-2002-111812(图1和图2)专利文献2日本设计注册(Japanese Design Registration)第116157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折叠移动电话中,上和下部壳体通过较薄铰接部彼此连接。因此,一般而言,铰接部易于具有较弱的强度,且当由上和下部壳体组成的外壳打开时,上部壳体易于摇晃或摆动。
另外,专利文献2没有揭示当用户握住其中提供有操作单元的下部壳体时,可靠且稳定地保持上部壳体的技术手段。因此,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上部壳体使得用户难以容易地察看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信息,例如时间信息或关于接收电话呼叫的信息。另外,从上部壳体传输的摇晃导致下部壳体不稳定。结果,当用户执行邮件通信时,下部壳体的不稳定状态使用户难以将信息(例如字符)输入到折叠移动电话中。
此外,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折叠移动电话中没有揭示用于连接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的铰接部的详细连接结构,且因此很难实际制造所述折叠移动电话。
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通过比如柔性电路板的柔性布线部件彼此电连接。当连接部分扭曲时,该柔性布线部件也被扭曲。因此,当对其施加过强的力时,柔性布线部件可能破裂。因此,需要防止柔性布线部件的破裂。
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件,其具有能够在不从两个壳体部分凸出的情形下可旋转地连接两个壳体部分的连接部分,并且能够稳定地保持布置来彼此相对的壳体部分,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连接器件的小电子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便携终端装置,其不具有在实现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折叠移动电话时所出现的上述问题,并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连接部分能够在不从两个壳体部分凸出的情形下可旋转地连接两个壳体部分;其次,可以提供整合到连接部分中的布线部件的耐用形;并且再次,可以可靠地保持打开的折叠移动电话。
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连接器件包括具有柔性的片形部件,两个壳体部分以预定间隙固定在其上;和可弯曲部件,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且附接到片形部件上以横跨两个壳体部分。
根据该结构,该连接器件可以可折叠地连接两个壳体部分,而无需从两个壳体部分凸出,并且可以稳定地保持打开的两个壳体部分。
而且,在根据该方面的连接器件中,可弯曲部件优选为具有弧形形状截面的薄板。
根据该结构,上、下壳体部分可以布置来通过简单地将可弯曲部件向弧形的中心弯曲而彼此面对。另外,在该情形,由于在连接部分中不会出现塑性变形,所以可以防止连接部分由于反复的弯曲操作而损坏。
在根据该方面的连接器件中,可弯曲部件优选附接到两个壳体部分,可弯曲部件的凹部向着两个壳体部分折叠的方向。
根据该结构,可以折叠两个壳体部分,使得它们的相对表面可以通过简单地弯曲连接部分而彼此面对,并且可以防止两个壳体部分在与折叠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后弯。
在根据该方面的连接器件中,该片状部件具有折叠力产生装置,用于产生折叠力,以在对应于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间隙的基本中心区域处保持壳体部分的折叠状态。
根据该结构,当两个壳体部分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壳体部分不会由于粗心的握持而返回到之前的打开状态,尽管它们被握持在用户的手中。所以,可以在折叠移动电话没有使用时可以改进姿势的稳定性。
在根据该方面的连接器件中,片形部件优选包括止动件,止动件弯曲以暂时保持两个壳体部分的折叠状态。
根据此结构,如果折叠状态仅由上或下部壳体部分的重量维持,那么会担心壳体部分可能由于某些因素而返回到打开状态。然而,止动件使得可以防止壳体部分的折叠状态返回到打开状态,从而防止开关打开。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小电子装置包括两个壳体部分;和上文提及的连接器件,其可折叠地连接两个壳体部分。
根据此结构,在各种类型的小型折叠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PDA、电子词典和具有较轻重量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中,每一种均具有两个壳体部分,其中一个提供有显示单元(例如,LCD)且另一个提供有操作单元(例如,按键),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件,两个壳体部分可以可折叠地彼此连接。
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小小型电子装置的厚度和重量,且将由各种类型的材料形成的盖罩安装到该小型电子装置。具体而言,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可替换地将上面具有彩色图案的盖罩安装到小型电子装置。
另外,在上文提及的结构中,优选该小型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提供于两个壳体部分中的一个中的显示单元;和提供于另一壳体部分中的操作单元。当两个壳体部分相对于彼此折叠时,显示单元和操作单元相对于彼此配置。
根据此结构,获得以下优势。首先,当具有长指甲的用户在两个壳体部分的打开状态下操作操作单元时,可能防止指甲的尖端绊在连接部中,其使得用户可能在无任何妨碍的情况下操作折叠移动电话。其次,当用户在两个壳体部分的打开状态下,操作操作单元,同时看显示单元时,面向用户的显示单元的位置(例如,一个壳体部分相对于另一壳体部分的相对位置)不变化,其使得可以稳定地保持打开状态。再次,可以通过调整(例如)可弯曲部件的刚性且通过使用具有合适截面二阶矩或杨氏模量的可弯曲部件,稳定地将两个壳体部分的打开状态改变为折叠状态。另外,可以防止打开的壳体部分向后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包含连接部件,具有柔性并连接两个壳体部分,在它们之间间隔有预定间隙,可弯曲部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将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并且附接来横跨两个壳体部分;柔性布线部件,电连接两个壳体部分,其中,可弯曲部件和柔性布线部件在连接部件的位置彼此重叠。
根据该结构,获得了如下优势。首先,可以在无需提供从两个壳体部分凸出的绞接部分的情形下可折叠的连接两个壳体部分。所以,即使当长指甲的用户在两个壳体部分的打开状态操作操作单元时,也可以防止指甲的尖端被绊在连接部分中,其使得用户可能在无任何妨碍的情况下操作折叠移动电话。
其次,可以稳定地保持打开的壳体部分。再次,即使当在打开状态下在壳体部分上施加力时,在壳体部分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它们之间的间隙也不会变化。第四,当对打开的壳体部分施加扭矩时,可以防止拉伸应力施加到柔性布线部件。
而且,在根据该方面的折叠便携终端装置中,优选可弯曲部件具有凹形截面的凹部。
根据该结构,可弯曲部件能够稳定的保持两个壳体部分的打开状态,该可弯曲部件是条形部件,具有小的占据面积和小的厚度。所以,可以在稳定状态下进行各种操作,由此防止可操作性降低。
而且,在根据该方面的折叠便携终端装置中,优选柔性布线部件布置在弯曲部件的凹部侧上。
根据该结构,当可弯曲部件与柔性布线部件重叠时,可以减小折叠便携终端装置的厚度。
而且,在根据该方面的折叠便携终端装置中,优选柔性布线部件布置在弯曲部件的凸部侧上。
根据该结构,可以加宽柔性布线部件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包含连接部件,具有柔性并连接两个壳体部分,在它们之间间隔有预定间隙,永磁体,设置在两个壳体部分中的一个的一端,并与另一个壳体部分面对;以及霍尔元件,检测永磁体的磁场,并且设置在另一个壳体部分的一端,与一个壳体部分面对,从而当两个壳体部分布置来彼此面对时与永磁体相对。
根据该结构,永磁体和用于检测两个壳体部分的折叠或打开状态的霍尔元件设置在壳体部分的端部,彼此接近。因此,当两个壳体部分中的一个在垂直于折叠或打开方向的方向上从另一个壳体部分偏离时,永磁体和霍尔元件之间的位置偏离可以减小到最小。所以,当两个壳体部分在垂直于折叠或打开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偏离时,可以防止永磁体和霍尔元件确定两个壳体部分处于打开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包含时尚盖罩,覆盖两个壳体部分的外表面和可折叠连接两个壳体部分的连接部分,并且可以随意更换。在该装置中,螺钉容纳部分设置来从覆盖两个壳体部分一个的时尚盖罩的部分的内表面凸出;多个啮合爪,布置在覆盖两个壳体部分中的另一个的时尚盖罩的另外部分的内表面上,从而它们的前端在一个壳体部分的相反方向上相对。另外,与啮合爪相啮合的抓钩爪,设置在另一个壳体部分上从而对应于啮合爪;以及在螺钉容纳部分被拧入到一个壳体部分中之后,时尚盖罩相对于另一个壳体部分延伸来将啮合爪和抓钩爪相啮合,由此安装时尚盖罩。
根据该结构,时尚盖罩的一半通过将螺钉紧固到螺钉容纳部分中而固定到两个壳体部分中的一个,时尚盖罩的另一半通过将时尚盖罩相对于壳体部分延伸和通过将啮合爪与设置在另一个壳体部分上的抓钩爪相啮合而固定到另一个壳体部分。因此,可以将时尚盖罩附接到两个壳体部分或从其脱离。这里,术语“相对延伸”包括拉动时尚盖罩从而延伸以及将两个壳体部分以大于180度的角度向后弯,以使得时尚盖罩的长度大于两个壳体部分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包含时尚盖罩,其覆盖两个壳体部分的外表面和可折叠连接两个壳体部分的连接部分。在该装置中,该时尚盖罩包括基座部件,具有比通过连接部分彼此连接的两个壳体部分大的尺寸;以及覆盖物,至少覆盖基座部件的外表面;基座部件具有边缘缠绕部分,边缘缠绕部分从两个壳体部分的边缘凸出到外侧;以及边缘缠绕部分可以变形从而向两个壳体部分倾斜。
根据该结构,从两个壳体部分凸出到外侧的边缘缠绕部分能够被变形以向两个壳体部分弯曲。所以,当用户在他或她的手中握持一个或两个壳体部分时,边缘缠绕部分向内变形。因此,用户可以握持两个壳体部分,而不与该两个壳体部分的侧边直接接触,并因此该软的时尚盖罩可以提高便携终端装置的触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包含时尚盖罩,覆盖两个壳体部分的外表面和可折叠连接两个壳体部分的连接部分,并且可以随意更换。在该装置中,时尚盖罩包括带状部件,设置在时尚盖罩的外表面的一端;第一金属部件,设置在带状部件的前端;第二金属部件,设置在时尚盖罩的外表面的另一端,并且与第一金属部件相啮合;以及永磁体,设置在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将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磁性耦接;以及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分别具有彼此啮合的凹部和凸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带状部件附接到时尚盖罩的外侧,所以可以可靠地保持打开的两个壳体部分。在该情形,凹部和凸部分别设置在带状部件的前端上以及在对应于该带状部件的前端的时尚盖罩的外表面上,从而它们彼此啮合。另外,提供了通过永磁体彼此耦合的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带状部件可靠和容易地防止两个壳体部分被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包含连接部件,具有柔性并连接两个壳体部分,在它们之间间隔有预定间隙,可弯曲部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将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并且附接来跨过两个壳体部分;基座部件,在其表面上具有覆盖物。在该装置中,基座部件安装到两个壳体部分,其后表面从连接部件分离。
根据该结构,可以获得如下优势。首先,可以在无需提供从两个壳体部分凸出的绞接部分的情形下可折叠的连接该两个壳体部分。所以,即使当长指甲的用户在两个壳体部分的打开状态操作操作单元时,也可以防止指甲的尖端被绊在连接部分中,其使得用户可能在无任何妨碍的情况下操作折叠移动电话。其次,可以稳定地保持打开的壳体部分。再次,即使在打开状态下在壳体部分上施加力时,在壳体部分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它们之间的间隙也不会变化。另外,可以使其上具有覆盖物的基座部件操作性地连接,并跟随壳体部分的折叠或打开。
通过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减小该小电子装置的厚度和重量,并且将由各种材料(例如皮革或棉)形成的盖罩安装到小电子装置。具体而言,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可替换地将其上具有彩色图案的盖罩安装到小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连接器件,其不具有从上面固定有两个壳体部分的部件的一个表面突出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器件能够稳定地保持两个壳体部分以打开预定角度。具体而言,例如在具有如此连接器件作为其绞接部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即使在用户边走边观看处于打开状态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显示单元时,移动电话也不会自发地折叠,不会摇晃且不会在打开方向上向后弯曲(移动电话不会在其打开方向上进一步弯曲)。因此,可以容易地读取邮件,且免除将字符信息输入到操作单元时的不便,这防止操作性降低。
而且,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折叠便携终端装置,其不具有从具有两个固定于其上的两个壳体部分的部件的一个表面上凸出的连接部分,并且能够稳定地以预定角度保持打开的两个壳体部分。具体而言,例如,即使在用户边走边观看处于打开状态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显示单元时,移动电话也不会自发地折叠,不会摇晃且不会在打开方向上向后弯曲(移动电话不会在其打开方向上进一步弯曲)。因此,可以容易地读取邮件,且免除将字符信息输入到操作单元时的不便,这防止操作性降低。
在两个壳体部分的打开状态,当扭矩作用在打开的壳体部分时,可以防止拉伸应力施加到柔性布线部件。所以,即使当柔性布线部件扭曲时,也不会发生柔性布线部件的破裂。
可弯曲部件能够稳定的保持两个壳体部分的打开状态,该可弯曲部件是条形部件,具有小的占据面积和小的厚度。所以,可以在稳定状态下进行各种操作,由此防止可操作性降低。
另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折叠便携终端装置,其不具有从具有两个固定于其上的两个壳体部分的部件的一个表面上凸出的连接部分,并且能够稳定地以预定角度保持打开的两个壳体部分。具体而言,例如,即使在用户边走边观看处于打开状态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显示单元时,移动电话也不会自发地折叠,不会摇晃且不会在打开方向上向后弯曲(移动电话不会在其打开方向上进一步弯曲)。因此,可以容易地读取邮件,且免除将字符信息输入到操作单元时的不便,这防止操作性降低。
而且,由于外观部分由比如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皮革的材料形成,并被用作折叠便携终端装置的覆盖物,并且具有覆盖了覆盖物的外表面的基座部件的内表面安装到壳体部分中,所以可以将基座部件安装到壳体部分,无论材料的种类。所以提高了壳体部分的均一性,这可以提高时尚性。因此,可以提供具有色彩、图案和适于用户喜好的材料的折叠便携终端装置。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下主体部和其中提供的连接器件的图。
图3B是说明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折叠状态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打开时的中心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时的中心截面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说明当时尚盖罩附接到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说明在时尚盖罩完全附接到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说明从其后表面观看的图9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透视图。
图12A是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下主体部和其中提供的连接器件的图。
图12B是说明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折叠状态的图。
图13是当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打开时的中心截面视图。
图14是当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时的中心截面视图。
图1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下部壳体的横截面视图。
图1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17A是说明当上部壳体从下部壳体偏离时第二连接部件和柔性布线部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B是说明柔性布线部件布置在第二连接部件的右侧上的状态(两个部件彼此不重叠)的示意图。
图18A是说明书主体部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8B是图18A的右侧视图。
图19是说明上部壳体从下部壳体在X方向上偏离ΔX的示意图。
图20是说明在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上部壳体相对于下壳体绕中心O在P方向旋转ΔP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说明将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来使得在上、下部壳体之间形成非常小的间隙的示意图。
图22是说明第二连接部件被拧入到上、下部壳体的凸台中的透视图。
图23是说明每一个均具有球面前端的凸台的图。
图24是说明凸台的前端与第二连接部件的弯曲部之间的接触部的图。
图25是说明提供在凸台的前端与第二连接部件的弯曲部之间的接触部中的R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小电子装置的,一种折叠型移动电话的折叠移动电话。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3A和图3B是分别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连接器件的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的中心横截面图。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的中心横截面图。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包括作为主组件的主体部A和提供在所述主体部A的外表面上的时尚盖罩(fashion cover)B。
如图1到图6中所示,主体部A包括壳体,所述外壳由上部壳体1、下部壳体2和连接器件3组成,所述连接器件3固定所述上、下部壳体1和2,且在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处弯曲。
上部壳体1容纳例如耳机(接收器)11,充当第一声音输出单元;扬声器12(见图4),充当第二声音输出单元;显示单元13;永磁体14和第一印刷电路板15(见图4)。此外,例如,稍后将描述的构成显示单元13的LCD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上。
同时,下部壳体2容纳例如话筒(麦克风)21、操作单元22、振动器单元23(见图4)、摄像机单元24(见图4)、霍尔元件(Hall element)25、可拆卸电池26(见图4)和第二印刷电路板27(见图4)。在图4和图6中,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面安装有发送/接收单元271、数据转换单元272、声音处理单元273、图像处理单元274、信息存储单元275和控制单元270。
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固定在连接器件3上,可弯曲连接部介入其间。连接器件3主要由片形部件31和可弯曲部件32组成,且其中提供有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例如,柔性衬底)35。
接下来,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包括于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中的组件。
主体部A如上所述,作为形成主体部A的一个组件的壳体由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组成。同时,作为形成主体部A的一个组件的连接器件3将上部壳体1的一个表面(背面)与下部壳体2的一个表面(背面)相连接。连接器件3的弯曲导致主体部在连接部3A处弯曲(在图1到图4中的箭头P的方向上和其相对方向上)。
即,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折叠,即,如图5中所示,上部壳体1弯曲,其一个表面面向(相对于)下部壳体2。另一方面,当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如图1和图4中所示,主体部A打开,使得用户的脸部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相对。
(1)上部壳体1为一耳机的接收器11提供于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与下部壳体2相对的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使得声音从主表面1A输出。当正常使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时,与用户通话的另一方的声音从接收器11输出。同时,在图4中,扬声器12提供于与主表面1A相对的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上,且在邮件或电话呼叫的待机状态下从后表面1B输出铃声。
显示单元13提供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的一部分中,比接收器11更倾向于接近连接部3A。此外,窗口框13A形成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以对应于显示单元13,且透明窗口13B接合到窗口框13A。因此,用户可从上部壳体1的外部通过透明窗口13B辨认出(例如)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的字符。显示单元13可由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组成,且显示例如字符、符号、数字、图像和地图。
在上部壳体1的角落处,永磁体14提供于接收器11的附近。
如图6中所示,接收器11、扬声器12和显示单元13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上以电气地连接到控制单元270。
(2)下部壳体2麦克风21(话筒)和操作单元22提供于主体部A折叠时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相对的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上。
麦克风21提供在接近下部壳体的一端处,所述端为与面向连接部3A一端相对的另一端。
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的用户的手指F由图4中的点划线表示。用户可操作操作单元22以执行打电话或挂断电话的操作、调节从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输出的铃声的音量的操作、输入字符、符号或数字的操作、驱动摄像机单元24的操作和切换到风格模式的操作。与相关技术不同,在此实施例中,在横截面图中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状且向上方向突出的铰接部没有提供在用户的手指前方。因此,例如即使在用户的指甲较长时,用户也可容易地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
当接收到一呼叫时,振动器单元23开始运作以通知用户接收到所述呼叫。
摄像机单元24提供在下部壳体2的与主表面2A相对的后表面2B(见图4)上,与可从下部壳体2拆卸的电池26平行,且摄像机单元24能够捕获位于操作单元22的后侧处的对象的图像。由摄像机单元24捕获的来自所述对象的入射光穿过透镜组并由光电转换元件例如CCD(电荷耦合器件)从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产生图像信息。在图6中,所述图像信息由稍后将描述的图像处理单元274处理,接着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
因此,摄像机单元24和显示单元13连接到图像处理单元274,且通过一预定操作,由摄像机单元24获得的图像信息存储在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存储单元275中。另外,除了该图像信息外,信息存储单元275可存储关于电话号码的信息、声音信息、除捕获的图像外的图像信息外的图像信息(例如,所接收的图像信息),和关于发送或接收到的邮件或当前写入的字符的信息。
霍尔元件25提供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在主体部A折叠时与永磁体14相对。
由于霍尔元件25在主体部A折叠时配置在接近永磁体14处,所以其检测永磁体14的磁场以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270,这将在稍后描述。另一方面,当主体部A打开时,永磁体14从霍尔元件25分离。在此情况下,霍尔元件25不能检测到永磁体14的磁场,从而其不会产生检测信号。
即,当霍尔元件25检测到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当霍尔元件25检测不到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打开状态。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当外壳折叠时,无图像显示在处于待机状态的显示单元13上。另一方面,当外壳打开时,例如指示接收到的电场强度的标记、关于电池水平的信息、时间信息和关于来电呼叫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
振动器单元23、操作单元22、麦克风21、摄像机单元24、霍尔元件25和电池26安装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电气连接到控制单元270。
如图6中所示,控制单元270连接到发送/接收单元271、数据转换单元272和信息存储单元275,也连接到振动器单元23、操作单元22、霍尔元件25和显示单元13以控制这些单元。控制单元270还连接到电池26。
发送/接收单元271连接到天线34,并处理由天线34接收的数据以将所述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2连接到声音处理单元273,且声音处理单元273连接到接收器11、扬声器12和麦克风21。
数据转换单元272将从天线34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71和控制单元270发送的数据转换成声音数据,并将所述声音数据输出到声音处理单元273。同时,声音处理单元273对所述声音数据进行解码以产生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输出到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接着,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输出对应于从声音处理单元273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
另外,声音处理单元273对由麦克风21接收到的声音进行编码以产生声音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声音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2将输入的声音数据转换成通信数据,并将所述通信数据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71。发送/接收单元271对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使用天线34将经处理的数据作为无线电波发送。
(3)连接器件3主体部A折叠时连接器件3弯曲,且主体部A打开时连接器件3伸直。即,连接器件3具有柔性,且包括用于将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与连接部3A固定的片形部件,和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从弯曲状态返回到平直状态的可弯曲部件,所述连接部3A为介入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之间的中心部。
如图4中所示,此实施例的连接器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和第三连接部件33。在它们中,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形成片形部件,且第二连接部件32形成可弯曲部件。
另外,第二连接部件32、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提供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与第三连接部件33之间的间隙中。天线34的一端(电源部34A)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27的电源部,且天线34的另一端向上部壳体1延伸。具有线性形状的柔性布线器件35使其一端通过连接器35A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且另一端通过连接器35B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27。
如上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1构成连接部3A以用于将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与第三连接部件33连接在一起。确切地说,此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连接部3A的表面(其所面向的方向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B所面向的方向相同),且连接到上部壳体1的外表面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也用作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此外,第一连接部件31的一部分形成凸缘部31A,其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侧表面1C和2C向外部突出。
提供第二连接部件32以横跨在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上。第二连接部件32由具有柔性和刚性的薄金属片(例如,碳素工具钢或不锈钢)形成。
第三连接部件33整体地将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连接到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且第三连接部件33的两端也连接到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和到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即,第三连接部件33还用作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此外,第二连接部件32介入第一连接部件31与第三连接部件33之间。
另外,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由具有柔性的适当的材料形成,例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polyester ether elastomer)或聚氨酯树脂。此外,形成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的材料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材料。举例来说,只要其具有柔性和刚性,任何材料均可用于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
形成由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A和2A的内表面1D和2D的材料,例如ABS树脂,不同于形成主表面1A和2A的材料。即,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例如,嵌件成型法)整体形成,以用于整体形成具有不同种类的材料的产品。
下文将描述为何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与连接器件3的第一连接部件31整体形成的原因。
如图4和图5中所示,通过将自攻螺钉(tapping screw)331驱入形成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1D和2D中的孔332,而将第三连接部件33固定到电路板15和27。在自攻螺钉以预定夹紧力矩上紧以获得预定轴向力(夹紧力)的情况下,当孔332的容许剪切应力较弱时,孔332被损坏。
已知的是,通常,ABS树脂的容许剪应力比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的强。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A和2A(其连接到操作单元22和显示单元13的窗口框13A)中的孔332由ABS树脂形成,防止在上紧螺钉时对孔332的损坏。
然而,当连接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A和2A的孔332和窗口框13A由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时,透明窗口13B不是由胶带固定地粘接到窗口框13A,因为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通常具有较弱的粘接力。在此情况下,例如,当折叠移动电话掉落时,透明窗口13B可能从窗口框13A分离。
从此观点来看,在此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文所提及的问题,由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1A和2A(实际上,由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与由ABS树脂形成的孔332和窗口框13A整体形成。
第一连接部件31并非必须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整体形成。举例来说,第一连接部件31可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分离地形成,且连接器件3可通过机械耦合构件(例如,螺钉或粘接剂)整体地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此外,即使在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1由相同材料(例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时,通过除上文提及的方法之外的合适方法,第三连接部件33也可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或透明窗口13B也可固定到窗口框13A。
接下来,主要参看图3A和图3B,下文将详细描述形成连接器件3的可弯曲部件的第二连接部件32。
图3A和图3B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图。图3A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打开状态的图,图3B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折叠状态的图。
如图3A到图5中所示,第二连接部件32为薄板,其在一直线上从上部壳体1延伸到下部壳体2,且具有宽度为W1且曲率为R1的弧形形状的截面。曲率R1的中心位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处,且所述中心由点O表示(图3B)。此外,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一端安装在上部壳体1上(即,图5中与下部壳体2整体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件31),其另一端安装到下部壳体2上(类似地,与下部壳体2整体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件31)。如稍后将描述,当弯曲时,在确保弯曲时所需的预定量的间隙后,所述两端的配置位置由一止动件321(其提供于图5中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件31中)界定。
如图3A中所示,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连接部件32在一直线上从上部壳体1延伸到下部壳体2,使得稳定状态得以维持。在此情况下,即使当处于打开状态的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图1)在与箭头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时,由于第二弯曲连接部件32在弯曲状态释放(打开的主体部A进一步弯曲)的方向上具有高度的刚性,所以会产生维持打开状态的力(在下文中,称为“曲线维持力”)。因此,在打开的主体部A进一步弯曲的方向上,即,在相对于凹弯曲表面(负弯曲表面)的凸弯曲表面(正弯曲表面)的方向上,弯曲主体部所需的力(反向弯曲力)显著地强于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主体部所需的力,这使得要弯曲主体部很难。反弯曲力由横截面的二阶矩或杨氏模量确定。
相比之下,当主体部由强于预定力的力在箭头P的方向(见图4)上弯曲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在主体部A通过跳动而折叠的方向上弯曲,但其中不发生塑性变形。即,当施加的力释放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通过回复力返回到平整状态,这导致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返回到打开状态。换句话说,第二连接部件32还起到用于防止打开的主体部A轻易地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的手段的作用。
如图3B中所示,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第二连接器件32在连接部3A处弯曲,连接部3A为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中心部。在此情况下,作为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的连接部3A的截面形状弹性地从弧形变形为线形,从而导致连接部3A的宽度W2大于弹性变形前的宽度W1。
当连接部3A弹性地变形时,从第二连接部件32中产生使连接部返回到弧形和线形的力。即,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第二连接部件32弯曲,同时接收使连接部返回到线形的力(使宽度W2回复到宽度W1的力)。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由具有0.1mm的厚度的钢形成。此外,第二连接部件32具有15mm的宽度W1和20mm的曲率半径R1,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距离L为45mm。在此情况下,当主体部A的打开连接器件3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时,弯曲起始力(折叠力,稍后将描述)F1约为0.N(牛顿)。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使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回复到打开状态的回复力F2约为1.N。此外,在箭头P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打开的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所需的力F3(“反向弯曲力”,稍后将描述)约为N
第二连接部件32用作连接器件3的可弯曲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2具有弧形截面且被提供使得弧形的中心O位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结果,使得F3反向弯曲连接器件的力(此称为“反向弯曲力”),通常不使用所述力F3,其强于用户通常操作主体部所需的力F1(折叠主体部所需的力(此称为“折叠力”))。
因此,当适当地设定折叠力F1或反向弯曲力F3时,可以容易地折叠打开的主体部A。此外,可以防止打开的连接器件3反向弯曲,且因此可以提供能够改进用户的便利性的连接器件3。
另外,当第二连接部件32弯曲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曲率半径比第一连接部件31的曲率半径大至少对应于其厚度的值。因此,第二连接部件32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应以一预定间隙固定到壳体(后表面),或一端应可滑动地固定到壳体(后表面),使得主体部A可以可靠地折叠。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两端以一预定间隙(未图示)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1B和2B。
接下来,下文将进行对第三连接部件33的进一步描述。
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第三连接部件33中,对应于连接部3A的一部分的一个表面(外表面)在预定长度L上在其长度方向上凹进(见图5),从而形成薄部(其形成折叠力产生构件)33A。最薄部(凹部;其也形成折叠力产生构件)33B沿宽度方向W(图4和图5中的深度方向)以线形形状提供于所述较薄部33A的中心。
通过在主体部A中形成薄部33A和最薄部33B,整个薄部33A可容易地在折叠主体部A的方向上弯曲。当主体部A折叠时,薄部33A弯曲,与第一连接部件31的距离变窄,同时薄部33A略微扩展。同时,最薄部33B沿形成最薄部33B的宽度方向线性弯曲,并均匀地扩展。当在图4中所示的第三连接部件33扩展前(在主体部A折叠前)最薄部33B的扩展角称为“θ”时,在图5中所示的第三连接部件33扩展后(在主体部A折叠后),最薄部33B的扩展角为θ+Δ。
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中,当上部壳体1有意地在图3B中所示的箭头α的方向上相对于下部壳体2转动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扩展角变得不均匀。当有意的转动释放时,扩展角变得均匀。即,当主体部A折叠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调整连接部3A的弯曲位置。因此,当不提供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时,人们会担心在主体部A折叠时,上部壳体1可能相对于下部壳体2在箭头α的方向上任意转动。
另外,当主体部A折叠时,产生将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回复到线性非弯曲状态的力。然而,由于所述回复力显著地弱于从第二连接部件32产生的力F2(下文中,称为“回复力”),所以主体部A的折叠或打开力几乎仅由第二连接部件32确定。此在主体部A折叠时且在扩展时类似地应用。即,在这些情况下,回复力也仅取决于第二连接部件32。
当主体部A打开时,第一到第三连接部件31到33在直线上不弯曲,且此非弯曲状态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刚性维持。即,当下部壳体2由用户的手握住时,上部壳体1保持打开。因此,上部壳体1不在箭头P的方向上且不在相对于箭头P的方向的方向上弯曲。因此,可以容易地折叠主体部A。
由于连接部3A与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齐平,所以当主体部A折叠时,连接部3A的曲率半径R2(见图5)大体上等于上部壳体1的厚度与下部壳体2的厚度的总和的一半。
因此,当主体部A折叠时,提供在连接部3A中的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也弯曲。然而,由于曲率半径R2足够大,所以应力不集中于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中。
结果,对于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没有必要使用具有较长弯曲使用寿命和较高耐久性的部件。此外,当主体部A折叠或打开时,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提供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图1和图2详细描述时尚盖罩B。
如图2中所示,时尚盖罩B包括具有由例如平针织物(jersey)或皮革的时尚材料制成的袋形的外观部4,和提供于所述外观部4中的框架部5。
外观部4具有第一开口4H,声音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H从扬声器12输出;和第二开口4J,其形成以对应摄像机24的位置。框架部5在截面图中具有“U”形,且第一连接部件31的边缘和凸缘部31A装配于框架部5中,使得时尚盖罩B安装在主体部A上,同时覆盖第三连接部件33。此外,仅通过使框架部5从凸缘部31A分离,使时尚盖罩B从主体部拆卸。
框架部5由柔性弹性材料(举例来说,橡胶材料,例如EPDM或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或具有低硬度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形成,且其中提供有多个狭缝5A。当主体部A折叠且连接部3A弯曲时,狭缝5A之间的间隙变化以致使框架部5容易地弯曲,从而将随动性给予主体部A。
带状部件6中提供有充当一个关闭构件的钩6A,用螺钉将所述带状部件6固定在时尚盖罩B的外观单元4的外表面(图1和图2中的下表面)的一端上。此外,紧固到钩6A的充当另一关闭构件的啮合部4M提供在从外表面的另一端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以此方式,当主体部A折叠时,带状部件6弯曲以将钩6A紧固到提供于外观部4的外表面的另一端附近的啮合部件4M。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致使主体部A打开。然而,由于钩6A紧固到啮合单元4M,所以即使在回复力F2施加到主体部A时也可以防止主体部A打开。
另外,在没有使用带状部件6的情况下,可通过将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设定为弱于主体部A折叠时由上部壳体1或下部壳体2的自身重力产生的回复力,来维持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
接下来,下文将详细描述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操作。
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具有上文所提及的结构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紧固带状部件6来以使连接部3A维持折叠,上部壳体1重叠下部壳体2。另一方面,当带状部件6的钩6A与啮合部4M之间的紧固释放以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打开以返回到大体上平直状态,且主体部的打开状态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作用)稳定地维持。
因此,在主体部A的稳定打开状态下,可以进行例如打电话或接电话、通过显示单元13读取邮件、或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以写入文字。在此情况下,即使在用户一手握住下部壳体2观看显示单元13时,上部壳体1由于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刚性)而不会向后弯曲。因此,用户可仅以一只手握住折叠移动电话来使用它,而不会感到不便。
外,当主体部A打开时,接收器11与麦克风21之间的间隙变得最大。在此状态下,当将接收器举到用户的耳朵,主体部A握在用户手中以应答电话时,麦克风21位于嘴巴附近,这使得用户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并将清晰的声音发送给另一方。在此情况下,人们会担心在将接收器11举到用户的耳朵的状态下,反向弯曲力F3可以施加到主体部A以使其向后弯曲。因此,当用户进一步握住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时,用户可在更稳定的状态下打电话或应答电话。
在图3A和图3B中,为了防止打开的主体部A在箭头P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第二连接部件32的宽度W1可增加,或曲率半径R1可减少以加强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
同时,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呼叫等待状态)时,比折叠力F1强的折叠力施加到主体部A,使得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面向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且带状部件6的钩6A紧固到啮合部4M,这使得可以使主体部A保持折叠。当主体部A折叠时,主体部A的尺寸减小。即,在相对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A和2A的垂直方向上的主体部的投影面积减小到最小,因此所述折叠移动电话便于携带。
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凹部)33B扩展(见图5),且对应于连接部3A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变平。在此情况下,释放扩展状态的力施加到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且使平直状态回复到弯曲状态的力施加到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然而,如上文所述,由于提供于时尚盖罩B的第一连接部件31的带状部件6中的钩6A紧固到啮合部4M,所以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得以维持。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图7和图8详细描述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的操作。
图7和图8是说明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的操作的图。如图7和图8中所示,首先,当主体部A在相对于其折叠方向的方向上弯曲(打开的主体部A在箭头P的方向向后弯曲)时,从形成于上部壳体1中的凸缘部31A的端部(在下文中,称为前端)到形成于下部壳体2中的凸缘部31A的端部(在下文中,称为后端)的距离L1短于时尚盖罩B的钩形部51的内径L2。
在此状态下,凸缘部31A的前端和后端插入时尚盖罩B的框架部5的钩形部51中。在插入后,主体部A返回到平直状态。图7展示主体部A返回到平直状态的状态。
如果主体部A没有完全变平,那么连接器件3的凸缘部31A完全装配到钩形部51中。因此,当整个凸缘部31A装配钩形部51时,时尚盖罩B完全安装到主体部A。
当主体部A以此方式完全安装到时尚盖罩B时,可以覆盖凸缘部31A、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相对于主表面1A的表面)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相对于主表面2A的表面),从而它们之间没有小的间隙(间隔)。
另外,时尚盖罩B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部A。时尚盖罩B可以与安装操作的相反次序从主体部A拆卸。
如上文所述,在相关技术中,上和下部壳体在铰接器件的中心轴上旋转。与之相比,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两个外壳部通过可弯曲连接器件彼此连接。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器件3不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突出。因此,即使在有较长指甲的用户操作所述操作单元时,用户的指甲也不会与连接器件3接触。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由于不使用常规的铰接器件,所以可以提供具有较小体积和尺寸的连接器件3。为了使上和下部壳体保持打开,连接部件3包括具有弧形横截面的第二连接部件32。更具体地说,当主体部A打开时,将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弧形的中心面向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进行配置。结果,第二连接部件32以条形形状形成,其不占用很多空间且具有较小厚度和尺寸,且可稳定地使主体部A保持打开。因此,此结构使得可以稳定地执行各种操作并防止操作性降低。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第一连接部件31连续地连接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凸缘部31A。因此,可以容易地以时尚盖罩B覆盖凸缘部31A,从而覆盖主体部A的外表面。此外,用户可随意地根据其个人喜好而更换时尚盖罩B,且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而提供折叠移动电话。当然,当时尚盖罩B弄脏时,可拆卸并清洗时尚盖罩B。因此,可以使时尚盖罩B保持洁净。
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具有第二显示单元的折叠移动电话。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即使在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时也暴露于上部壳体的外表面,并显示预定信息,例如接收的信息和时间信息。然而,在此实施例中,没有在主体部A中提供第二显示单元。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单元还可提供于例如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中。即,例如,透明部可提供在时尚盖罩B的对应于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处,使得用户可观看例如来自外部的字符,或可形成第三开口。
为了防止第三方察看第二显示单元,例如,可形成可打开盖罩以覆盖透明部或第三开口部。当用户观看第二显示单元时,用户可揭开所述盖罩以确认显示的信息。
本发明的外壳部和连接器件(片形部件和可弯曲部件)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实施例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以及第一到第三连接部件31到33。举例来说,可使用以下结构用于连接到电子零件的第一连接器端子提供在两个外壳部的底部上,充当单元;可弯曲部件、天线和柔性布线部件(例如,柔性衬底)提供于片形部件中;用于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提供在片形部件上;和当两个外壳部的后表面固定到片形部件时,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彼此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时尚盖罩B可从主体部A拆卸。然而,可使用以下结构时尚盖罩与第二连接部件整体地形成,且第二连接部件从主体部拆卸。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主体部A在直线上(以180°角)打开。然而,第二连接部件32可以预定角度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2可以弯曲状态安装到主体部A,或其可以非弯曲状态提供于以小于180°角打开的主体部A中,使得主体部A以小于180°的任意角打开。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形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化。
接下来,将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终端装置的,一种折叠型移动电话的折叠移动电话。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0是图9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11是从背侧查看的图10所示的主体部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12A和图12B是分别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连接器件的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图。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的中心横截面图。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的中心横截面图。图1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下壳体部分的横向截面视图。图1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9和图10中所示,根据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包括作为主组件的主体部A和提供在所述主体部A的外表面上的时尚盖罩B。
如图9到图16中所示,主体部A包括壳体,该壳体由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和连接器件3组成,所述连接器件3固定所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且在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处弯曲。
上部壳体1例如容纳耳机(接收器)11,充当第一声音输出单元;扬声器12(见图13),充当第二声音输出单元;显示单元13;永磁体14和第一印刷电路板15(见图13)。此外,例如,稍后将描述的构成显示单元13的LCD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上。
同时,下部壳体2容纳例如话筒(麦克风)21、操作单元22、振动器单元23(见图13)、摄像机单元24(见图13)、霍尔元件25、可拆卸电池26(见图13)和第二印刷电路板27(见图13)。在图13和图16中,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面安装有发送/接收单元271、数据转换单元272、声音处理单元273、图像处理单元274、信息存储单元275和控制单元270。
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固定在连接器件3上,可弯曲连接部介入其间。连接器件3主要由片形部件31和可弯曲部件32组成,且其中提供有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例如,柔性衬底)35。
接下来,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包括于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中的组件。
主体部A如上文所述,作为形成主体部A的一个组件的壳体由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组成。同时,作为形成主体部A的一个组件的连接器件3将上部壳体1的下表面的端部和下部壳体2的下表面的端部相连接。连接器件3的弯曲导致主体部在连接部3A处弯曲(在图9到图13中的箭头P的方向和其相对方向上)。
即,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折叠,即,如图14中所示,上部壳体1弯曲,其一个表面面向(相对于)下部壳体2。另一方面,当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如图9和图13中所示,主体部A打开,使得用户的脸部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相对。
(1)上部壳体1为一耳机的接收器11提供于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与下部壳体2相对的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使得声音从主表面1A输出。当正常使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时,与用户通话的另一方的声音从接收器11输出。同时,在图13中,扬声器12提供于与主表面1A相对的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上,且在邮件或电话呼叫的待机状态下从后表面1B输出铃声。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例如具有设置于其中的第一永磁体(未示出)、线圈部分(未示出)和横隔膜(未示出)。在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中,当电流通过线圈部分时,设置第一永磁体中的横隔膜振动,这导致声音的产生。
显示单元13提供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的一部分中,比接收器11更接近连接部3A。此外,窗口框13A形成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以对应于显示单元13,且透明窗口13B接合到窗口框13A。因此,用户可从上部壳体1的外部通过透明窗口13B辨认出(例如)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的字符。显示单元13可由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组成,且显示例如字符、符号、数字、图像和地图。
在上部壳体1的下端附近(连接器件3的附近)提供了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
如图16中所示,接收器11、扬声器12和显示单元13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上以电气连接到控制单元270。
(2)下部壳体2作为话筒的麦克风21和操作单元22提供于主体部A折叠时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相对的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上。
麦克风21提供在接近下部壳体的一端处,所述端为与面向连接部3A一端相对的另一端。
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的用户的手指F由图13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用户可操作操作单元22以执行打电话或挂断电话的操作、调节从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输出的铃声的音量的操作、输入字符、符号或数字的操作、驱动摄像机单元24的操作和切换到风格模式的操作。与相关技术不同,在此实施例中,在横截面图中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状且向上方向突出的铰接部没有提供在用户的手指前方。因此,例如即使在用户的指甲较长时,用户也可容易地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
当接收到一呼叫时,振动器单元23开始运作以通知用户接收到所述呼叫。
摄像机单元24提供在下部壳体2的与主表面2A相对的后表面2B(见图13)上,与可从下部壳体2拆卸的电池26平行,且摄像机单元24能够捕获位于操作单元22的后侧处的对象的图像。由摄像机单元24捕获的来自所述对象的入射光穿过透镜组并由光电转换元件,例如CCD(电荷耦合器件),从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产生图像信息。在图16中,所述图像信息由稍后将描述的图像处理单元274处理,并接着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
因此,摄像机单元24和显示单元13连接到图像处理单元274,且通过一预定操作,由摄像机单元24获得的图像信息存储在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存储单元275中。另外,除了该图像信息外,信息存储单元275可存储关于电话号码的信息、声音信息、除捕获的图像外的图像信息外的图像信息(例如,所接收的图像信息),和关于发送或接收到的邮件或当前写入的字符的信息。
霍尔元件25是用于检测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的单元,提供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在主体部A折叠时与永磁体14相对。
由于霍尔元件25在主体部A折叠时配置在接近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处,所以其检测永磁体14的磁场以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270,这将在稍后描述。另一方面,当主体部A打开时,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从霍尔元件25分离。在此情况下,霍尔元件25不能检测到永磁体14的磁场,使得其不会产生检测信号。
即,当霍尔元件25检测到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当霍尔元件25检测不到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打开状态。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当外壳折叠时,无图像显示在处于待机状态的显示单元13上,从而不消耗功率。另外,在折叠状态,用于照明的照明单元(未示出)不会发光。另一方面,当外壳打开时,例如指示接收到的电场强度的标记、关于电池水平的信息、时间信息和关于来电呼叫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照明单元打开以发光。
当霍尔元件25检测到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时,有必要可靠地检测折叠状态,即使在旋转方向或纵向方向(图19的X方向)上两个壳体部分1和2的相对表面之间发生位置偏离时,或在壳体部分之间出现非常小的间隙(clearance)时。即,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当检测到由于在旋转方向或纵向方向上两个壳体部分1和2的相对表面之间的位置偏离,或壳体部分的相对表面之间非常小的间隙而导致的壳体部分1和2打开时,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打开,导致功率消耗。当提供仅在折叠状态下工作的器件时,器件工作时产生的壳体部分1和2之间的位置偏离或者打开可能阻碍折叠移动电话的使用。
在该实施例中,事先确定在旋转方向或纵向方向上的两个壳体部分1和2的相对表面之间的位置偏离的量,用于壳体的霍尔元件25和永磁体14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其使得即使在相对表面之间出现位置偏离或非常小的间隙时,霍尔元件25也能够检测到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
图18a到21示出了霍尔元件25和磁体14之间的布置,这即使在旋转方向上两个壳体部分1和2的相对表面之间出现位置偏离或非常小的间隙时也能够可靠地检测折叠状态。
在该布置中,用于壳体的霍尔元件25和永磁体14布置得靠近连接部3A。更具体而言,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相比于主体部A的中心线Y,用于壳体的霍尔元件25和永磁体14布置更靠近连接部3A。优选地,相比于曲率半径R1,用于壳体的霍尔元件25和永磁体14布置更靠近连接部3A,曲率半径R1是曲率半径R2的一半,在此处两个壳体部分1和2彼此在旋转方向上偏离。
图18a是说明主体部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18b是图18a的右侧示意图。图19是说明上部壳体部分从下部壳体部分在X方向上偏离ΔX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0是说明在上部壳体折叠状态下于中心O上在P方向上旋转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1是说明在主体部折叠时在壳体部分的前端部之间具有非常小的间隙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19中,点A1指出了该实施例的霍尔元件25的位置。点B1指出了该实施例的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位置。作为其中永磁体14和霍尔元件25布置在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位置的示例,例如,点A2指出了在上部壳体部分1的前端布置的霍尔元件的位置,点B2指出了当两个壳体部分折叠时在与霍尔元件的位置A2相对的位置上布置的永磁体14的位置。
此时,在作为纵向方向的X方向上,上部壳体部分1与下部壳体2偏离ΔX。在该情形,点A1和点B1之间的距离L1等于点A2和点B2之间的距离L2。因此,当壳体在X方向上偏离时,无论霍尔元件和永磁体的布置位置如何(ΔX=L1=L2),在霍尔元件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总是出现。
图20示出了上部壳体1于轴中心O上相对于下部壳体2在箭头方向上旋转ΔP的状态。在该情形,点A1和点B1之间的距离L3小于点A2和点B2之间的距离L4。即,当在旋转方向上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出现位置偏离时,由于点A1和B1靠近旋转中心O(L3<L4),所以可以将霍尔元件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减小到最小。
图21示出了壳体部分的折叠状态,其中上部壳体1于轴O上相对于下部壳体2在箭头方向上旋转ΔR,并且在壳体部分的前端之间出现了非常小的间隙。在该情形,点A1和点B1之间的距离L5小于点A2和点B2之间的距离L6。即,当在旋转方向上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出现位置偏离时,由于点A1和B1靠近旋转中心(L5<L6),所以可以将霍尔元件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减小到最小。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永磁体和霍尔元件布置在连接部件附近,这使得即使通过在折叠主体部使壳体部分相互重叠时,由于所施加的外力在壳体部分之间导致位置偏离时,也可以可靠地检测主体部的折叠状态。通过该方法,在壳体的折叠状态,检测不到壳体的打开,因此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不会打开,这导致防止了非必要的功耗。当提供仅在折叠状态下工作的器件时,对折叠移动电话的使用不会被在器件工作或打开时产生的壳体部分之间的位置偏离所干扰。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使用磁力较弱的永磁体,并且因此防止对插入在壳体部分之间的磁卡的损害。
而且,为了扩大霍尔元件25相对于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的检测范围,可以增加用于壳体的霍尔元件25和永磁体14面积或数量。
振动器单元23、操作单元22、麦克风21、摄像机单元24、霍尔元件25和电池26安装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电气连接到控制单元270。
如图16中所示,控制单元270连接到发送/接收单元271、数据转换单元272和信息存储单元275,也连接到振动器单元23、操作单元22、霍尔元件25和显示单元13以控制这些单元。控制单元270还连接到电池26。
发送/接收单元271连接到天线34,并处理由天线34接收的数据以将所述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2连接到声音处理单元273,声音处理单元273连接到接收器11、扬声器12和麦克风21。
数据转换单元272将从天线34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71和控制单元270发送的数据转换成声音数据,并将所述声音数据输出到声音处理单元273。同时,声音处理单元273对所述声音数据进行解码以产生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输出到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接着,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输出对应于从声音处理单元273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
另外,声音处理单元273对由麦克风21接收到的声音进行编码以产生声音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声音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2将输入的声音数据转换成通信数据,并将所述通信数据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71。发送/接收单元271对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使用天线34将经处理的数据作为无线电波而发送。
(3)连接器件3
主体部A折叠时连接器件3弯曲,且主体部A打开时连接器件3伸直。即,连接器件3具有柔性,且包括用于使用连接部3A将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固定的片形部件,以及包括可弯曲部件,所述连接部3A为介入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之间的中心部,该可弯曲部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从弯曲状态返回到平直状态(弯曲前的状态),并且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
如图13中所示,此实施例的连接器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和第三连接部件33。在它们中,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形成片形部件,且第二连接部件32形成可弯曲部件。
另外,第二连接部件32、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提供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与第三连接部件33之间的间隙中。天线34的一端(电源部34A)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27的电源部,且天线34的另一端向上部壳体1延伸。具有线性形状的柔性布线部件35与第二连接部件32重叠,并且使其一端通过连接器35A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且另一端通过连接器35B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27。
如上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1构成连接部3A以用于将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与第三连接部件33连接在一起。确切地说,此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连接部3A的表面(其所面向的方向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B所面向的方向相同),且连接到上部壳体1的外表面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也用作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
提供第二连接部件32以横跨在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第二连接部件32由具有柔性和刚性的薄金属片(例如,碳素工具钢或不锈钢)形成。
第三连接部件33整体地连接到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且安装到第一连接部件31从而覆盖第二连接部件32和柔性布线部件35。
另外,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由具有柔性的适当的材料形成,例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或聚氨酯树脂。此外,形成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的材料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材料。举例来说,只要其具有柔性和刚性,任何材料均可用于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
形成由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A和2A的内表面1D和2D的材料(例如ABS树脂)不同于形成主表面1A和2A的材料。即,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例如,嵌件成型法)整体形成,以用于整体形成具有不同种类的材料的产品。
下文将描述为何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与连接器件3的第一连接部件31整体形成的原因。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通过将自攻螺钉331A驱入形成于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2D中的孔332A,而将第三连接部件33固定到电路板27。在自攻螺钉以预定夹紧力矩上紧以获得预定轴向力(夹紧力)的情况下,当孔332A的容许剪切应力较弱时,孔332A被损坏。
已知的是,通常,ABS树脂的容许剪应力比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的强。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于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2D(其例如连接到操作单元22)中的孔332A由ABS树脂形成,其防止在上紧螺钉时对孔332A的损坏。
然而,当连接到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窗口框13A由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时,透明窗口13B不是由胶带固定地粘接到窗口框13A,因为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通常具有较弱的粘接力。在此情况下,例如,当折叠移动电话掉落时,透明窗口13B可从窗口框13A分离。
从此观点来看,在此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文所提及的问题,由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1A和2A(实际上,由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与由ABS树脂形成的窗口框13A整体形成。另外,通过整体形成上、下壳体部分1和2的外表面和第一连接部件31可以在第一连接部件31以及上、下壳体部分1和2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曲率半径R1(参见图13),由此获得上、下壳体部分1和2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1之间的均一性。更具体而言,打开的主体部A被进一步后弯的情形,当这些部件不是整体形成时,在这些部件中没有形成曲率半径,从而在上、下壳体部分1和2之间出现了间隙。该间隙导致不能获得均一性。另外,水可能通过该间隙渗透,因此对于不具有抗水性的移动电话终端,单独形成不是优选的。
第一连接部件31并非必须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整体形成。举例来说,第一连接部件31、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以及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可以彼此分离地形成,且连接器件3可通过机械耦合手段(例如,螺钉或粘接剂)整体地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此外,即使在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1由相同材料(例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时,通过除上文提及的方法之外的合适方法,第三连接部件33也可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或透明窗口13B也可固定到窗口框13A。
接下来,主要参看图12A和图12B,下文将详细描述形成连接器件3的可弯曲部件的第二连接部件32。
图12A和图12B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图。图12A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打开状态的图,且图12B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折叠状态的图。
如图12A到图14中所示,第二连接部件32为薄板,其在一直线上从上部壳体1延伸到下部壳体2,且在截面视图中具有弧形形状的截面的曲线部分323。曲线部分323具有宽度W1和曲率半径R2。曲率R2的中心位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处,且该中心由点O表示(图12A)。此外,第二连接部件32在其两端的附近基本上在弧形的中心处具有通孔320(见图22),且通过螺钉321固定到在上、下壳体部分1和2的内表面上设置的凸台322的前端。
如图12A中所示,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连接部件32在一直线上从上部壳体1延伸到下部壳体2,具有曲率半径R2的弧形保持为从其一端到另一端,使得稳定状态得以维持。在此情况下,即使当处于打开状态(图9)的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在与箭头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时,由于第二弯曲连接部件32在弯曲状态释放(打开的主体部A进一步弯曲)的方向上具有高度的刚性,所以会产生维持打开状态的力(在下文中,称为“曲线维持力”)。因此,在打开的主体部A从弯曲部分进一步弯曲的方向上,即相对于凹弯曲表面(负弯曲表面)的凸弯曲表面(正弯曲表面)的方向上,弯曲主体部所需的力(反向弯曲力)显著地强于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主体部所需的力,这使得要弯曲主体部很难。反弯曲力由横截面的二阶矩或杨氏模量确定。
相比之下,当主体部由强于预定力的力在箭头P的方向(见图13)上弯曲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在主体部A通过跳动而折叠的方向上弯曲,但其中不发生塑性变形。即,当施加的力释放时,第二连接部件的中心部通过回复力返回到平整状态,这导致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返回到打开状态。换句话说,第二连接部件32还起到用于防止打开的主体部A轻易地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的手段的作用。
如图12B中所示,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第二连接器件32在连接部3A处弯曲,连接部3A为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中心部。在此情况下,作为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的连接部3A的截面形状弹性地从弧形变形为线形,从而导致连接部3A的宽度W2大于弹性变形前的宽度W1。连接部3A的两端弹性地变形接近于平面形状。
当连接部3A弹性地变形时,从第二连接部件32中产生返回到弧形和线形的力。即,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第二连接部件32弯曲,同时接收使连接部返回到线形的力(使宽度W2回复到宽度W1的力)。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由铜板形成,其具有0.1mm的厚度,20mm的宽度W1和25mm的曲率半径R1,并且上部壳体部分1和下部壳体2之间的距离L1为30mm。
与打开的主体部在与箭头P相反的方向的方向上弯曲时相似,最大应力在跳变时出现。
因此,可以确定宽度W1和曲率半径R1使得在跳变时发生的应力不会超过选择材料的容许应力。
在此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件32中,当主体部A的打开连接器件3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时,弯曲起始力(折叠力,稍后将描述)F1约为0.N(牛顿)。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使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回复到打开状态的回复力F2约为1.N。此外,在箭头P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打开的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所需的力F3(“反向弯曲力”,稍后将描述)约为N
第二连接部件32用作连接器件3的可弯曲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2具有弧形截面且被提供使得弧形的中心O位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结果,F3可以用于反向弯曲连接器件的力(此称为“反向弯曲力”),通常不使用所述力F3,其强于用户通常操作主体部所需的力F1(折叠主体部所需的力(此称为“折叠力”))。
因此,当适当地设定折叠力F1或反向弯曲力F3时,可以容易地折叠打开的主体部A。此外,可以防止打开的连接器件3反向弯曲,且因此可以提供能够改进用户的便利性的连接器件3。
图22到图25是说明一实例的图,在所述实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两端用螺钉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对应凸台322。
通孔320大体上提供在第二连接部件32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附近的弧形的中心处,且第二连接部件32由螺钉321固定到提供在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上的凸台322的前端。在此情况下,如图23中所示,球面部324形成于凸台322的前端处。因此,当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部323可变形为伸直(图23的双点划线)或在折叠或打开时变得弯曲时,第二连接部件32不会于凸台322的前端接触。当主体部折叠时,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沿着球面部形成。在边缘,曲率半径R1为零(或接近直角),这导致在折叠时出现最大应力。因此,其中曲率R沿着球面部形成的结构使得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件32的耐久性。另外,如图24所示,当折叠或打开上、下壳体1和2时,第二连接构件32也在纵向方向上弯曲。所以,如图25所示,通过在凸台322的前端的内部中形成R部分325,其彼此相对,凸台322设置在上、下壳体1和2的内表面上,可以防止在上、下壳体1和2折叠或打开时第二连接部件32与凸台322的前端的边缘相接触。因此,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件32的耐久性。
接下来,下文将进行对第三连接部件33的进一步描述。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在第三连接部件33中,对应于连接部3A的一部分的一个表面(外表面)在预定长度L上在其长度方向上凹进(见图14),从而形成薄部(其形成折叠力产生构件)33A。最薄部(凹部;其也形成折叠力产生构件)33B沿宽度方向(图13和图14中的深度方向)以线形形状提供于所述较薄部33A的中心。
通过在主体部A中形成薄部33A和最薄部33B,整个薄部33A可容易地在折叠主体部A的方向上弯曲。当主体部A折叠时,薄部33A弯曲,与第一连接部件31的距离变窄,同时薄部33A略微扩展。同时,最薄部33B沿形成最薄部33B的宽度方向线性弯曲,并均匀地扩展。当在图13中所示的第三连接部件33扩展前(在主体部A折叠前)最薄部33B的扩展角称为“θ”时,在图14中所示的第三连接部件33扩展后(在主体部A折叠后),最薄部33B的扩展角为θ+Δ。
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中,当上部壳体1有意地在图12B中所示的箭头α的方向上相对于下部壳体2转动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扩展角变得不均匀。当有意的转动释放时,扩展角变得均匀。即,当主体部A折叠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调整连接部3A的弯曲位置。因此,当不提供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时,会担心在主体部A折叠时,上部壳体1可能相对于下部壳体2在箭头α的方向上任意转动。
如上所述,柔性布线部件35与第二连接部件332相重叠。当发生有意的旋转时,柔性布线部件35也被扭曲。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上文进行说明。图17A和17B是说明上壳体从下壳体偏离时第二连接部件和柔性布线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更具体而言,图17A示出了柔性布线部件在第二连接部件的最接近侧面上重叠的状态,图17B示出了柔性布线部件布置在第二连接部件的右侧上的状态(两个部件彼此不重叠)。在图17A中,如上所述,由于柔性布线部件35与第二连接部件32重叠,所以当上壳体1从下壳体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90度的角度时,柔性布线部件35与第二连接部件32被扭曲相同的角度。在图17B中,当上壳体1从下壳体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90度的角度时,由铜板构成的第二连接部件32不会扩展或收缩,但是仅仅扭曲。同时,柔性布线部件35被扭曲,同时在第二连接部件32上旋转,从而柔性布线部件35的连接器35A位于第二连接部件32的深度一侧上。由于柔性布线部件35不会扩展或收缩,所以连接器35A的位置比图17A所示的要低距离β。
所以,在后一种情形,扭矩(应力)和拉伸应力施加到柔性布线部件35。于是,拉伸应力也施加到连接器35A和35B,这导致连接器35A和35B从第一印刷电路板15和第二印刷电路板27脱离或被损坏。在该情形,柔性布线部件可能被损坏。因此,柔性布线部件35布置来与第二连接部件32重叠,以解决上述未意料到的问题。
在该结构中,当柔性布线部件35布置在曲线部分323的凹侧上时,可以减小第二连接部件32和柔性布线部件35的重叠结构的厚度。另一方面,当柔性布线部件35设置在曲线部分323的凸侧上时,可以加宽柔性布线部件35的宽度。
另外,当主体部A折叠时,产生将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回复到线性非弯曲状态的力。然而,由于所述回复力显著地弱于从第二连接部件32产生的力F2(下文中,称为“回复力”),所以主体部A的折叠或打开力几乎仅由第二连接部件32确定。此在主体部A折叠时且在扩展时类似地应用。即,在这些情况下,回复力也仅取决于第二连接部件32。
当主体部A打开时,第一到第三连接部件31到33在直线上不弯曲,且此非弯曲状态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刚性维持。即,当下部壳体2由用户的手握住时,上部壳体1保持打开。因此,上部壳体1不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且不在相对于箭头P的方向的方向上弯曲。因此,可以容易地折叠主体部A。
由于连接部3A与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齐平,所以当主体部A折叠时,连接部3A的曲率半径R3(见图14)大体上等于上部壳体1的厚度与下部壳体2的厚度的总和的一半。
因此,当主体部A折叠时,提供在连接部3A中的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也弯曲。然而,由于曲率半径R3足够大,所以应力不集中于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中。
结果,对于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没有必要使用具有较长弯曲使用寿命和较高耐久性的部件。此外,当主体部A折叠或打开时,如图12A和图12B中所示提供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图9到15详细描述时尚盖罩B。
如图10、13、14和15中所示,时尚盖罩B包括基座部件4A;外观部4B,其覆盖基座部件4A的外表面和由时尚材料(覆盖物)制成,比如天然材料(棉和亚麻)、合成纤维(压克力、尼龙和氨基甲酸乙脂)或皮革材料;边缘缠绕部分4C,其由形成外观部分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基座部件4A的外周表面,从而可以连接到外观部分4B。
基座部件4A由具有柔软性的适当材料形成,比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或聚氨酯树脂。形成上壳体1的后表面1B的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和覆盖电池26的电池覆盖部分4E由ABS树脂形成并且整体地形成在基座部件4A的内表面上。即,基座部件4A也是由异质材料成型法形成。当基座部件4A的背面安装在上、下壳体1和2上时,弯曲部分4F设置在基座部件4A的中心以形成从上、下壳体1和2向外凸出的可弯曲突出部分。孔332B形成在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中,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通过将自攻螺钉331B驱入到孔332B中而固定到上壳体1。啮合爪4G(四爪)作为啮合单元,形成在基座部件4A的电池覆盖部分4E,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形成在下壳体部分2上的钩锚爪(在图11中的四爪)。当基座部件4A的内表面(外观部4B的后表面)安装到主体部A,连接部分3A从弯曲部分4F分开。
设置在基座部件4A的外表面上的外观部4B(覆盖物)事先粘结到基座部件4A,以防止覆盖物4B相对于基座部件4A移动。然后,使用线7A将带状部件6缝合到基座部件4A和覆盖物4B,使用线7B将边缘缠绕部件4C缝合到基座部件4A和覆盖物4B。当缝合边缘缠绕部件4C时,为了通过缝纫机按压材料以及传送材料,需要从基座部件4A的边缘凸出预定距离L2的平坦部分。在该实施例中,确保了距离L2。另外,如上所述,弯曲部分存在于距离L2中,但是由于基座部件4A由上述柔性材料形成,所以在缝合时其变得平坦。
参考图15对该实施例进行说明。当将基座部件4A的背面安装到主体部A时,基座部件4A从主体部A的边缘凸出,而边缘缠绕部分4C则落在外侧。边缘缠绕部分4C在下落之前由双点划线表示。如上所述,突出的边缘缠绕部分4C具有柔性,从而其向上、下壳体1和2弯曲。当上、下壳体1和2握持在用户手中时,边缘缠绕部分4C可以变形从而向上、下壳体1和2弯曲,使得用户不会感觉到主体部A在握持时变宽。图15示出了用户在他或她的手中握持下壳体2的状态,用户的手由字符“G”表示。由于仅有外观部4B接触用户的手G,所以用户仅感觉到外观部4B的接触。所以,当外观部4B由软材料形成时,与由树脂(硬材料)形成的传统结构相比,其可以使用户感觉到更软。
外观部4B具有第一开口4H,声音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H从扬声器12输出;和第二开口4J,其形成以对应摄像机24的位置。如上所述,覆盖物4B附接到基座部件4A,然后被缝合。在缝合之前的附接使得可以稳定缝合位置并防止外观部分4B在握持时相对于基座部件4A移动(偏移)。所以,可以防止时尚盖罩由于用户握持折叠移动电话以使用摄像机功能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偏离而覆盖摄像机24。另外,该结构使得用户可以握持折叠移动电话,而不会感到不适应。
而且,带状部件6在其一端缝合到时尚盖罩B的外观部4B的一端(电池盖的后表面附近)上。带状部件6在其另一端具有磁性金属部件6B,凸部6C形成在金属部件6B的中心。另外,其中具有第二永磁体4K的啮合部分4M设置在外观部分4B的另一端(在接收器的后表面附近),而且凹部4L形成在啮合部件4M的中心。
如此,当折叠主体部A时,带状部件6弯曲来将金属部件6B与设置在外观部分4B另一端附近的啮合部件4M相啮合。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边缘缠绕部4C向主体部A下落,带状部件6弯曲同时将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件4M相啮合,从而以较小的间隙使主体部A折叠。
当以该种方式使主体部A折叠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使主体部A打开。但是,由于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件4M相啮合,所以即使在回复力F2施加到主体部A时也可以防止主体部A打开。
而且,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件4M之间的啮合可以通过在箭头S的方向上抬起带状部件6的前端而释放。即,施加力来将凸部6C从凹部4L拉出时,可以很容易地释放啮合。在啮合状态,当将回复力F2施加到主体部A时,凸部6C仅仅在凹部4L的半径方向上倾斜。因此,凸部不容易从凹部脱离。通过将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设定得小于主体部A折叠时上壳体1或下壳体2的重量所产生的力,就可以维持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而不使用带状部件6。
或者,凹部4L可以形成在带状部件6的金属部件6B中,并且凸部6C可以形成在外观部分4B的另一侧上以啮合两个部件。
接下来,下文将详细描述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操作。
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具有上文所提及的结构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紧固带状部件6以使连接部3A维持折叠,上部壳体1重叠下部壳体2。另一方面,当带状部件6的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4M之间的啮合被释放以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打开以返回到大体上平直状态,且主体部的打开状态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作用)稳定地维持。
因此,在主体部A的稳定打开状态下,可执行例如打电话或接电话、通过显示单元13读取邮件、或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以写入文字。在此情况下,即使在用户一手握住下部壳体2观看显示单元13时,上部壳体1由于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刚性)而不会向后弯曲。因此,用户可仅以一只手握住折叠移动电话来使用它,而不会感到不便。
另外,当主体部A打开时,接收器11与麦克风21之间的间隙变得最大。在此状态下,当将接收器举到用户的耳朵且主体部A握在用户手中以应答电话时,麦克风21位于嘴巴附近,这使得用户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并将清晰的声音发送给另一方。在此情况下,会担心在将接收器11举到用户的耳朵的状态下,反向弯曲力F3可以施加到主体部A以使其向后弯曲。因此,当用户进一步握住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时,用户可在更稳定的状态下打电话或应答电话。
在图12A和图12B中,为了防止打开的主体部A在箭头P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第二连接部件32的宽度W1可增加,或曲率半径R1可减少以加强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
同时,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呼叫等待状态)时,比折叠力F1强的折叠力施加到主体部A,使得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面向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且带状部件6的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4M相啮合,这使得可以使主体部A保持折叠。当主体部A折叠时,时尚盖罩B的弯曲部分4F略微弯曲同时接近第三连接部件33,而且边缘缠绕部件4C向上、下壳体1和2倾斜。因此,在相对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A和2A的垂直方向上的主体部的投影面积减小到最小,且因此所述折叠移动电话便于携带。
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凹部)33B扩展(见图13),且对应于连接部3A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变平。在此情况下,释放扩展状态的力施加到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且使平直状态回复到弯曲状态的力施加到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然而,如上文所述,由于提供于时尚盖罩B的第一连接部件31的带状部件6中的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4M相啮合,所以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得以维持。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图11和图13详细描述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的操作。
如图11和图13所示,首先,主体部A的上壳体1粘贴在时尚盖罩B的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上。然后,时尚盖罩B在箭头T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弯曲部分4F基本平直。在箭头T方向上的延伸状态由双点划线表示。时尚盖罩B在与箭头T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将形成在时尚盖罩B的电池盖罩4E上的啮合爪4G与形成在主体部A上的抓钩爪2E相啮合,由此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
作为另一种方法,主体部A的上壳体1粘贴在时尚盖罩B的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上,主体部A进一步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然后,在箭头T的方向上确保对应于时尚盖罩B的额外长度。随后,如上所述,时尚盖罩B在与箭头T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将形成在时尚盖罩B的电池盖罩4E上的啮合爪4G与形成在主体部A上的抓钩爪2E相啮合,由此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
在该方法中,通过提供时尚盖罩B中的弯曲部分4F或扩展连接器件3,可以容易地将时尚盖罩B附接到主体部A或从主体部A脱离。
当主体部A完全安装到时尚盖罩B时,边缘缠绕部分4C从主体部A的边缘凸出,并且基座部件4A的内表面可以覆盖上壳体1的后表面(与主表面1A相对的表面),以及覆盖下壳体2的后表面(与主表面2A相对的表面),而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而且,时尚盖罩B的电池覆盖部分4E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部A上。时尚盖罩B(或电池)可以以与安装操作相反的顺序从主体部A上脱离。
如上文所述,在传统结构中,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在铰接器件的中心轴上旋转。与之相比,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两个外壳部通过可弯曲连接器件连接到彼此。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器件3不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突出。因此,即使在有较长指甲的用户操作所述操作单元时,用户的指甲也不会与连接器件3接触。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由于不使用常规的铰接器件,所以可以提供具有较小体积和尺寸的连接器件3。为了使上和下部壳体保持打开,连接部件3包括具有弧形横截面的第二连接部件32。更具体地说,当主体部A打开时,将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弧形的中心配置以面向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配置。结果,第二连接部件32以条形形状形成,其不占用很多空间且具有较小厚度和尺寸,且可稳定地使主体部A保持打开。因此,此结构使得可以稳定地执行各种操作并防止操作性降低。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第一连接部件31连续地连接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上、下壳体1和2之间的均一性。此外,将时尚盖罩B可拆卸地安装到上壳体1(与电池盖罩相同的结构),使得用户可随意地根据其个人喜好而更换时尚盖罩B,且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而提供折叠移动电话。当然,当时尚盖罩B弄脏时,可拆卸并清洗时尚盖罩B。因此,可以使时尚盖罩B保持洁净。
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具有第二显示单元的折叠移动电话,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即使在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时也暴露于上部壳体的外表面,并显示预定信息,例如接收的信息和时间信息。然而,在此实施例中,没有在主体部A中提供第二显示单元。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单元还可提供于例如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中。即,例如,透明部可提供在时尚盖罩B的对应于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处,使得用户可观看例如来自外部的字符,或可形成第三开口。
为了防止第三方察看第二显示单元,例如,可形成可打开盖罩以覆盖透明部或第三开口部。当用户观看第二显示单元时,用户可揭开所述盖罩以确认显示的信息。
本发明的外壳部和连接器件(片形部件和可弯曲部件)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实施例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以及第一到第三连接部件31到33。举例来说,可使用以下结构用于连接到电子零件的第一连接器端子提供在两个外壳部的底部上,充当单元;可弯曲部件、天线和柔性布线部件(例如,柔性衬底)提供于片形部件中;用于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提供在片形部件上;和当两个外壳部的后表面固定到片形部件时,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彼此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时尚盖罩B可从主体部A拆卸。然而,可使用以下结构时尚盖罩与第二连接部件整体地形成,且第二连接部件从主体部拆卸。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主体部A在直线上(以180°角)打开。然而,在主体部A的打开状态,第二连接部件32可以以平坦状态安装,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以小于180°的角度布置。另外,第二连接部件32可以预定角度形成,或可以弯曲状态安装到主体部A,从而主体部A以小于180°的任意角度打开。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弹簧部件用于第二连接部件,以可靠地将主体部A保持打开。但是,当满足适当的稳定程度时,通过以预定角度弯曲刚片所获得的弹簧可以用于第二连接部件。由于对在横截面视图中具有弧形的弹簧施加强的应力,所以弹簧部件可以用于折叠或打开寿命并不重要的折叠移动电话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形下进行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改变。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终端装置的,一种折叠型移动电话的折叠移动电话。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0是图9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11是从背侧查看的图10所示的主体部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12A和图12B是分别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连接器件的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图。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的中心横截面图。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折叠状态的中心横截面图。图1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下壳体部分的横向截面视图。图1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移动电话的主体部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9和图10中所示,根据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包括作为主组件的主体部A和提供在所述主体部A的外表面上的时尚盖罩B。
如图9到图16中所示,主体部A包括壳体,该壳体由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和连接器件3组成,所述连接器件3固定所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且在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处弯曲。
上部壳体1例如容纳耳机(接收器)11,充当第一声音输出单元;扬声器12(见图13),充当第二声音输出单元;显示单元13;永磁体14和第一印刷电路板15(见图13)。此外,例如,稍后将描述的构成显示单元13的LCD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上。
同时,下部壳体2容纳例如话筒(麦克风)21、操作单元22、振动器单元23(见图13)、摄像机单元24(见图13)、霍尔元件25、可拆卸电池26(见图13)和第二印刷电路板27(见图13)。在图13和图16中,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面安装有发送/接收单元271、数据转换单元272、声音处理单元273、图像处理单元274、信息存储单元275和控制单元270。
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固定在连接器件3上,可弯曲连接部介入其间。连接器件3主要由片形部件31和可弯曲部件32组成,且其中提供有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例如,柔性衬底)35。
接下来,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包括于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中的组件。
主体部A如上文所述,作为形成主体部A的一个组件的壳体由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组成。同时,作为形成主体部A的一个组件的连接器件3将上部壳体1的下表面的端部和下部壳体2的下表面的端部相连接。连接器件3的弯曲导致主体部在连接部3A处弯曲(在图9到图13中的箭头P的方向和其相对方向上)。
即,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折叠,即,如图14中所示,上部壳体1弯曲,其一个表面面向(相对于)下部壳体2。另一方面,当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如图9和图13中所示,主体部A打开,使得用户的脸部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相对。
(1)上部壳体1为一耳机的接收器11提供于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与下部壳体2相对的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使得声音从主表面1A输出。当正常使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时,与用户通话的另一方的声音从接收器11输出。同时,在图13中,扬声器12提供于与主表面1A相对的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上,且在邮件或电话呼叫的待机状态下从后表面1B输出铃声。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例如具有设置于其中的第一永磁体(未示出)、线圈部分(未示出)和横隔膜(未示出)。在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中,当电流通过线圈部分时,设置第一永磁体中的横隔膜振动,这导致声音的产生。
显示单元13提供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的一部分中,比接收器11更接近连接部3A。此外,窗口框13A形成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以对应于显示单元13,且透明窗口13B接合到窗口框13A。因此,用户可从上部壳体1的外部通过透明窗口13B辨认出(例如)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的字符。显示单元13可由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组成,且显示例如字符、符号、数字、图像和地图。
在上部壳体1的下端附近(连接器件3的附近)提供了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
如图16中所示,接收器11、扬声器12和显示单元13安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上以电气地连接到控制单元270。
(2)下部壳体2作为话筒的麦克风21和操作单元22提供于主体部A折叠时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相对的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上。
麦克风21提供在接近下部壳体的一端处,所述端为与面向连接部3A一端相对的另一端。
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的用户的手指F由图13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用户可操作操作单元22以执行打电话或挂断电话的操作、调节从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输出的铃声的音量的操作、输入字符、符号或数字的操作、驱动摄像机单元24的操作和切换到风格模式的操作。与相关技术不同,在此实施例中,在横截面图中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状且向上方向突出的铰接部没有提供在用户的手指前方。因此,例如即使在用户的指甲较长时,用户也可容易地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
当接收到一呼叫时,振动器单元23开始运作以通知用户接收到所述呼叫。
摄像机单元24提供在下部壳体2的与主表面2A相对的后表面2B(见图13)上,与可从下部壳体2拆卸的电池26平行,且摄像机单元24能够捕获位于操作单元22的后侧处的对象的图像。由摄像机单元24捕获的来自所述对象的入射光穿过透镜组并由光电转换元件,例如CCD(电荷耦合器件),从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产生图像信息。在图16中,所述图像信息由稍后将描述的图像处理单元274处理,并接着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
因此,摄像机单元24和显示单元13连接到图像处理单元274,且通过一预定操作,由摄像机单元24获得的图像信息存储在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存储单元275中。另外,除了该图像信息外,信息存储单元275可存储关于电话号码的信息、声音信息、除捕获的图像外的图像信息外的图像信息(例如,所接收的图像信息),和关于发送或接收到的邮件或当前写入的字符的信息。
霍尔元件25是用于检测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的单元,提供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在主体部A折叠时与永磁体14相对。
由于霍尔元件25在主体部A折叠时配置在接近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处,所以其检测永磁体14的磁场以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270,这将在稍后描述。另一方面,当主体部A打开时,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从霍尔元件25分离。在此情况下,霍尔元件25不能检测到永磁体14的磁场,使得其不会产生检测信号。
即,当霍尔元件25检测到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当霍尔元件25检测不到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时,主体部A处于打开状态。在此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当外壳折叠时,无图像显示在处于待机状态的显示单元13上,从而不消耗功率。另外,在折叠状态,用于照明的照明单元(未示出)不会发光。另一方面,当外壳打开时,例如指示接收到的电场强度的标记、关于电池水平的信息、时间信息和关于来电呼叫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3上,照明单元打开以发光。
当霍尔元件25检测到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时,有必要可靠地检测折叠状态,即使在旋转方向或纵向方向(图19的X方向)上两个壳体部分1和2的相对表面之间发生位置偏离时,或在壳体部分之间出现非常小的间隙(clearance)时。即,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当检测到由于在旋转方向或纵向方向上两个壳体部分1和2的相对表面之间的位置偏离,或壳体部分的相对表面之间非常小的间隙而导致的壳体部分1和2打开时,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打开,导致功率消耗。当提供仅在折叠状态下工作的器件时,器件工作时产生的壳体部分1和2之间的位置偏离或打开可能阻碍折叠移动电话的使用。
在该实施例中,事先确定在旋转方向或纵向方向上的两个壳体部分1和2的相对表面之间的位置偏离的量,霍尔元件25和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其使得即使在相对表面之间出现位置偏离或非常小的间隙时,霍尔元件25也能够检测到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
图18a到21示出了霍尔元件25和磁体14之间的布置,这即使在旋转方向上两个壳体部分1和2的相对表面之间出现位置偏离或非常小的间隙时也能够可靠地检测折叠状态。
在该布置中,霍尔元件25和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布置得靠近连接部3A。更具体而言,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相比于主体部A的中心线Y,霍尔元件25和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布置更靠近连接部3A。优选地,相比于曲率半径R1,霍尔元件25和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布置更靠近连接部3A,在此处两个壳体部分1和2彼此在旋转方向上偏离,曲率半径R1是曲率半径R2的一半。
图18a是说明主体部得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18b是图18a的右侧示意图。图19是说明上部壳体部分从下部壳体部分在X方向上偏离ΔX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0是说明在上部壳体折叠状态下于中心O上在P方向上旋转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1是说明在主体部折叠时在壳体部分的前端部之间具有非常小的间隙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19中,点A1指出了该实施例的霍尔元件25的位置。点B1指出了该实施例的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位置。作为其中永磁体14和霍尔元件25布置在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位置的示例,例如,点A2指出了在上部壳体部分1的前端布置的霍尔元件的位置,点B2指出了当两个壳体部分折叠时在与霍尔元件的位置A2相对的位置上布置的永磁体14的位置。
此时,在作为纵向方向的X方向上,上部壳体部分1与下部壳体2偏离ΔX。在该情形,点A1和点B 1之间的距离L1等于点A2和点B2之间的距离L2。因此,当壳体在X方向上偏离时,无论霍尔元件和永磁体的布置位置如何(ΔX=L1=L2),在霍尔元件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总是出现。
图20示出了上部壳体1于轴中心O上相对于下部壳体2在箭头方向上旋转ΔP的状态。在该情形,点A1和点B1之间的距离L3小于点A2和点B2之间的距离L4。即,当在旋转方向上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出现位置偏离时,由于点A1和B1靠近旋转中心O(L3<L4),所以可以将霍尔元件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减小到最小。
图21示出了壳体部分的折叠状态,其中上部壳体1于轴O上相对于下部壳体2在箭头方向上旋转ΔR,并且在壳体部分的前端之间出现了非常小的间隙。在该情形,点A1和点B1之间的距离L5小于点A2和点B2之间的距离L6。即,当在旋转方向上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出现位置偏离时,由于点A1和B1靠近旋转中心(L5<L6),所以可以将霍尔元件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减小到最小。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永磁体和霍尔元件布置在连接部件附近,这使得即使通过在折叠主体部使壳体部分相互重叠时,由于所施加的外力在壳体部分之间导致位置偏离时,也可以可靠地检测主体部的折叠状态。通过该方法,在壳体的折叠状态,检测不到壳体的打开,因此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不会打开,这导致防止了非必要的功耗。当提供仅在折叠状态下工作的器件时,对折叠移动电话的使用不会被在器件工作或打开时产生的壳体部分之间的位置偏离所干扰。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使用磁力较弱的永磁体,并且因此防止对插入在壳体部分之间的磁卡的损害。
而且,为了扩大霍尔元件25相对于用于壳体的永磁体14的磁场的检测范围,可以增加用于壳体的霍尔元件25和永磁体14面积或数量。
振动器单元23、操作单元22、麦克风21、摄像机单元24、霍尔元件25和电池26安装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7上以电气地连接到控制单元270。
如图16中所示,控制单元270连接到发送/接收单元271、数据转换单元272和信息存储单元275,也连接到振动器单元23、操作单元22、霍尔元件25和显示单元13以控制这些单元。控制单元270还连接到电池26。
发送/接收单元271连接到天线34,并处理由天线34接收的数据以将所述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2连接到声音处理单元273,且声音处理单元273连接到接收器11、扬声器12和麦克风21。
数据转换单元272将从天线34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71和控制单元270发送的数据转换成声音数据,并将所述声音数据输出到声音处理单元273。同时,声音处理单元273对所述声音数据进行解码以产生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输出到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接着,接收器11或扬声器12输出对应于从声音处理单元273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
另外,声音处理单元273对由麦克风21接收到的声音进行编码以产生声音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声音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2将输入的声音数据转换成通信数据,并将所述通信数据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71。发送/接收单元271对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使用天线34将经处理的数据作为无线电波而发送。
(3)连接器件3主体部A折叠时连接器件3弯曲,且主体部A打开时连接器件3伸直。即,连接器件3具有柔性,且包括用于使用连接部3A将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与固定的片形部件,以及包括可弯曲部件,所述连接部3A为介入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之间的中心部,该可弯曲部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从弯曲状态返回到平直状态(弯曲前的状态),并且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
如图13中所示,此实施例的连接器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和第三连接部件33。在它们中,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形成片形部件,且第二连接部件32形成可弯曲部件。
另外,第二连接部件32、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提供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与第三连接部件33之间的间隙中。天线34的一端(电源部34A)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27的电源部,且天线34的另一端向上部壳体1延伸。具有线性形状的柔性布线部件35与第二连接部件32重叠,并且使其一端通过连接器35A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15且另一端通过连接器35B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27。
如上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1构成连接部3A以用于将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与第三连接部件33连接在一起。确切地说,此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连接部3A的表面(其所面向的方向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B所面向的方向相同),且连接到上部壳体1的外表面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也用作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
提供第二连接部件32以横跨在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第二连接部件32由具有柔性和刚性的薄金属片(例如,碳素工具钢或不锈钢)形成。
第三连接部件33整体地连接到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且安装到第一连接部件31从而覆盖第二连接部件32和柔性布线部件35。
另外,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由具有柔性的适当的材料形成,例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或聚氨酯树脂。此外,形成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三连接部件33的材料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材料。举例来说,只要其具有柔性和刚性,任何材料均可用于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
形成由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A和2A的内表面1D和2D的材料(例如ABS树脂)不同于形成主表面1A和2A的材料。即,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例如,嵌件成型法)整体形成,以用于整体形成具有不同种类的材料的产品。
下文将描述为何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与连接器件3的第一连接部件31整体形成的原因。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通过将自攻螺钉331A驱入形成于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2D中的孔332A,而将第三连接部件33固定到电路板27。在自攻螺钉以预定夹紧力矩上紧以获得预定轴向力(夹紧力)的情况下,当孔332A的容许剪切应力较弱时,孔332A被损坏。
已知的是,通常,ABS树脂的容许剪应力比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的强。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于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2D(其例如连接到操作单元22)中的孔332A由ABS树脂形成,其防止在上紧螺钉时对孔332A的损坏。
然而,当连接到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窗口框13A由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时,透明窗口13B不是由胶带固定地粘接到窗口框13A,因为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通常具有较弱的粘接力。在此情况下,例如,当折叠移动电话掉落时,透明窗口13B可从窗口框13A分离。
从此观点来看,在此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文所提及的问题,由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1A和2A(实际上,由第一连接部件31形成)与由ABS树脂形成的窗口框13A整体形成。另外,通过整体形成上、下壳体部分1和2的外表面和第一连接部件31可以在第一连接部件31以及上、下壳体部分1和2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曲率半径R1(参见图13),由此获得上、下壳体部分1和2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1之间的均一性。更具体而言,打开的主体部A被进一步后弯的情形,当这些部件不是整体形成时,在这些部件中没有形成曲率半径,从而在上、下壳体部分1和2之间出现了间隙。该间隙导致不能获得均一性。另外,水可能通过该间隙渗透,因此对于不具有抗水性的移动电话终端,单独形成不是优选的。
第一连接部件31并非必须通过异材质成型法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整体形成。举例来说,第一连接部件31、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外表面以及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可以彼此分离地形成,且连接器件3可通过机械耦合构件(例如,螺钉或粘接剂)整体地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此外,即使在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以及第一连接部件31由相同材料(例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形成时,通过除上文提及的方法之外的合适方法,第三连接部件33也可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或透明窗口13B也可固定到窗口框13A。
接下来,主要参看图12A和图12B,下文将详细描述形成连接器件3的可弯曲部件的第二连接部件32。
图12A和图12B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图。图12A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打开状态的图,且图12B是说明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的折叠状态的图。
如图12A到图14中所示,第二连接部件32为薄板,其在一直线上从上部壳体1延伸到下部壳体2,且在截面视图中具有弧形形状的截面的曲线部分323。曲线部分323具有宽度W1和曲率半径R2。曲率R2的中心位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处,且该中心由点O表示(图12A)。此外,第二连接部件32在其两端的附近基本上在弧形的中心处具有通孔320(见图22),且通过螺钉321固定到在上、下壳体部分1和2的内表面上设置的凸台322的前端。
如图12A中所示,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连接部件32在一直线上从上部壳体1延伸到下部壳体2,具有曲率半径R2的弧形保持为从其一端到另一端,使得稳定状态得以维持。在此情况下,即使当处于打开状态(图9)的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在与箭头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时,由于第二弯曲连接部件32在弯曲状态释放(打开的主体部A进一步弯曲)的方向上具有高度的刚性,所以会产生维持打开状态的力(在下文中,称为“曲线维持力”)。因此,在打开的主体部A进一步弯曲的方向(即,相对于凹弯曲表面(负弯曲表面)的凸弯曲表面(正弯曲表面)的方向)上,弯曲主体部所需的力(反向弯曲力)显著地强于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主体部所需的力,这使得要弯曲主体部很难。反弯曲力由横截面的二阶矩或杨氏模量确定。
相比之下,当主体部由强于预定力的力在箭头P的方向(见图13)上弯曲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在主体部A通过跳动而折叠的方向上弯曲,但其中不发生塑性变形。即,当施加的力释放时,第二连接部件的中心部通过回复力返回到平整状态,这导致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返回到打开状态。换句话说,第二连接部件32还起到用于防止打开的主体部A轻易地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的手段的作用。
如图12B中所示,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第二连接器件32在连接部3A处弯曲,连接部3A为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之间的中心部。在此情况下,作为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的连接部3A的截面形状弹性地从弧形变形为线形,从而导致连接部3A的宽度W2大于弹性变形前的宽度W1。
当连接部3A弹性地变形时,从第二连接部件32中产生返回到弧形和线形的力。即,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第二连接部件32弯曲,同时接收使连接部返回到线形的力(使宽度W2回复到宽度W1的力)。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由铜板形成,其具有0.1mm的厚度,20mm的宽度W1和25mm的曲率半径R1,并且上部壳体部分1和下部壳体2之间的距离L1为30mm。
与打开的主体部在与箭头P相反的方向的方向上弯曲时相似,最大应力在跳变时出现。
因此,可以确定宽度W1和曲率半径R1使得在跳变时发生的应力不会超过选择材料的允许应力。
在此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件32中,当主体部A的打开连接器件3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时,弯曲起始力(折叠力,稍后将描述)F1约为0.N(牛顿)。当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折叠时,使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回复到打开状态的回复力F2约为1.N。此外,在箭头P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打开的主体部A的连接器件3所需的力F3(“反向弯曲力”,稍后将描述)约为N
第二连接部件32用作连接器件3的可弯曲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2具有弧形截面且被提供使得弧形的中心O位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上。结果,F3可以用于反向弯曲连接器件的力(此称为“反向弯曲力”),通常不使用所述力F3,其强于用户通常操作主体部所需的力F1(折叠主体部所需的力(此称为“折叠力”))。
因此,当适当地设定折叠力F1或反向弯曲力F3时,可以容易地折叠打开的主体部A。此外,可以防止打开的连接器件3反向弯曲,且因此可以提供能够改进用户的便利性的连接器件3。
图22到图25是说明一实例的图,在所述实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两端用螺钉固定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对应凸台322。
通孔320大体上提供在第二连接部件32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附近的弧形的中心处,且第二连接部件32由螺钉321固定到提供在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内表面上的凸台322的前端。在此情况下,如图23中所示,球面部324形成于凸台322的前端处。因此,当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部323可变形为伸直(图23的双点划线)或在折叠或打开时变得弯曲时,第二连接部件32不会于凸台322的前端接触。当主体部折叠时,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沿着球面部形成。在边缘,曲率半径R1为零(或接近直角),这导致在折叠时出现最大应力。因此,其中曲率R沿着球面部形成的结构使得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件32的耐久性。另外,如图24所示,当折叠或打开上、下壳体1和2时,第二连接构件32也在纵向方向上弯曲。所以,如图25所示,通过在凸台322的前端的内部中形成R部分325,其彼此相对,凸台322设置在上、下壳体1和2的内表面上,可以防止在上、下壳体1和2折叠或打开时第二连接部件32与凸台322的前端的边缘相接触。因此,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件32的耐久性。
接下来,下文将进行对第三连接部件33的进一步描述。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在第三连接部件33中,对应于连接部3A的一部分的一个表面(外表面)在预定长度L上在其长度方向上凹进(见图14),从而形成薄部(其形成折叠力产生构件)33A。最薄部(凹部;其也形成折叠力产生构件)33B沿宽度方向W(图4和图5中的深度方向)以线形形状提供于所述较薄部33A的中心。
通过在主体部A中形成薄部33A和最薄部33B,整个薄部33A可容易地在折叠主体部A的方向上弯曲。当主体部A折叠时,薄部33A弯曲,与第一连接部件31的距离变窄,同时薄部33A略微扩展。同时,最薄部33B沿形成最薄部33B的宽度方向线性弯曲,并均匀地扩展。当在图13中所示的第三连接部件33扩展前(在主体部A折叠前)最薄部33B的扩展角称为“θ”时,在图14中所示的第三连接部件33扩展后(在主体部A折叠后),最薄部33B的扩展角为θ+Δ。
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中,当上部壳体1有意地在图12B中所示的箭头α的方向上相对于下部壳体2转动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扩展角变得不均匀。当有意的转动释放时,扩展角变得均匀。即,当主体部A折叠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调整连接部3A的弯曲位置。因此,当不提供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时,会担心在主体部A折叠时,上部壳体1可能相对于下部壳体2在箭头α的方向上任意转动。
如上所述,柔性布线部件35与第二连接部件332相重叠。当发生有意的旋转时,柔性布线部件35也被扭曲。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上文进行说明。图17A和17B是说明上壳体从下壳体偏离时第二连接部件和柔性布线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更具体而言,图17A示出了柔性布线部件在第二连接部件的最接近侧面上重叠的状态,图17B示出了柔性布线部件布置在第二连接部件的右侧上的状态(两个部件彼此不重叠)。在图17A中,如上所述,由于柔性布线部件35与第二连接部件32重叠,所以当上壳体1从下壳体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90度的角度时,柔性布线部件35与第二连接部件32被扭曲相同的角度。在图17B中,当上壳体1从下壳体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90度的角度时,由铜板构成的第二连接部件32不会扩展或收缩,但是仅仅扭曲。同时,柔性布线部件35被扭曲,同时在第二连接部件32上旋转,从而柔性布线部件35的连接器35A位于第二连接部件32的深度一侧上。由于柔性布线部件35不会扩展或收缩,所以连接器35A的位置比图17A所示的要低距离β。
所以,在后一种情形,扭矩(应力)和拉伸应力施加到柔性布线部件35。于是,拉伸应力也施加到连接器35A和35B,这导致连接器35A和35B从第一印刷电路板15和第二印刷电路板27脱离或被损坏。在该情形,柔性布线部件可能被损坏。因此,柔性布线部件35布置来与第二连接部件32,以解决上述未意料到的问题。
在该结构中,当柔性布线部件35布置在曲线部分323的凹侧上时,可以减小第二连接部件32和柔性布线部件35的重叠结构的厚度。另一方面,当柔性布线部件35设置在曲线部分323的凸侧上时,可以加宽柔性布线部件35的宽度。
另外,当主体部A折叠时,产生将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回复到线性非弯曲状态的力。然而,由于所述回复力显著地弱于从第二连接部件32产生的力F2(下文中,称为“回复力”),所以主体部A的折叠或打开力几乎仅由第二连接部件32确定。此在主体部A折叠时且在扩展时类似地应用。即,在这些情况下,回复力也仅取决于第二连接部件32。
当主体部A打开时,第一到第三连接部件31到33在直线上不弯曲,且此非弯曲状态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刚性维持。即,当下部壳体2由用户的手握住时,上部壳体1保持打开。因此,上部壳体1不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且不在相对于箭头P的方向的方向上弯曲。因此,可以容易地折叠主体部A。
由于连接部3A与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和下部壳体2的后表面2B齐平,所以当主体部A折叠时,连接部3A的曲率半径R3(见图14)大体上等于上部壳体1的厚度与下部壳体2的厚度的总和的一半。
因此,当主体部A折叠时,提供在连接部3A中的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也弯曲。然而,由于曲率半径R3足够大,所以应力不集中于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中。
结果,对于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没有必要使用具有较长弯曲使用寿命和较高耐久性的部件。此外,当主体部A折叠或打开时,如图12A和图12B中所示提供天线34和柔性布线部件35。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图9到15详细描述时尚盖罩B。
如图10、13、14和15中所示,时尚盖罩B包括基座部件4A;外观部4B,其覆盖基座部件4A的外表面和由时尚材料(覆盖物)制成,比如天然材料(棉和亚麻)、合成纤维(压克力、尼龙和氨基甲酸乙脂)或皮革材料;边缘缠绕部分4C,其由形成外观部分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基座部件4A的外周表面,从而可以连接到外观部4B。
基座部件4A由具有柔软性的适当材料形成,比如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或聚氨酯树脂。形成上壳体1的后表面1B的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和覆盖电池26的电池覆盖部分4E由ABS树脂形成并且整体地形成在基座部件4A的内表面上。即,基座部件4A也是由异质材料成型法形成。当基座部件4A的背面安装在上、下壳体1和2上时,弯曲部分4F设置在基座部件4A的中心异形成从上、下壳体1和2向外凸出的可弯曲突出部分。孔332B形成在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中,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通过将自攻螺钉331B驱入到孔332B中而固定到上壳体1。啮合爪4G(四爪)作为啮合单元,形成在基座部件4A的电池覆盖部分4E,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形成在下壳体部分2上的钩锚爪(在图11中的四爪)。当基座部件4A的内表面(外观部4B的后表面)安装到主体部A,连接部分3A从弯曲部分4F分开。
设置在基座部件4A的外表面上的外观部4B(覆盖物)事先粘结到基座部件4A,以防止覆盖物4B相对于基座部件4A移动。然后,使用线7A将带状部件6缝合到基座部件4A和覆盖物4B,使用线7B将边缘缠绕部件4C缝合到基座部件4A和覆盖物4B。当缝合边缘缠绕部件4C时,为了通过缝纫机按压材料以及传送材料,需要从基座部件4A的边缘凸出预定距离L2的平坦部分。在该实施例中,确保了距离L2。另外,如上所述,弯曲部分存在于距离L2中,但是由于基座部件4A由上述柔性材料形成,所以在缝合时其变得平坦。
参考图15对该实施例进行说明。当将基座部件4A的背面安装到主体部A时,基座部件4A从主体部A的边缘凸出,而边缘缠绕部分4C则落在外侧。边缘缠绕部分4C在下落之前由双点划线表示。如上所述,突出的边缘缠绕部分4C具有柔性,从而其向上、下壳体1和2弯曲。当上、下壳体1和2握持在用户手中时,边缘缠绕部分4C可以变形从而向上、下壳体1和2弯曲,使得用户不会感觉到在握持时变宽的主体部A。图15示出了用户在他或她的手中握持下壳体2的状态,用户的手由字符“G”表示。由于仅有外观部4B接触用户的手G,所以用户仅感觉到外观部4B的接触。所以,当外观部4B由软材料形成时,与由树脂(硬材料)形成的传统结构相比,其可以使用户感觉到更软。
外观部4B具有第一开口4H,声音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H从扬声器12输出;和第二开口4J,其形成以对应摄像机24的位置。如上所述,覆盖物4B附接到基座部件4A,然后被缝合。在缝合之前的附接使得可以稳定缝合位置并防止外观部分4B在握持时相对于基座部件4A移动(偏移)。所以,可以防止时尚盖罩由于用户握持折叠移动电话以使用摄像机功能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偏离而覆盖摄像机24。另外,该结构使得用户可以握持折叠移动电话,而不会感到不适应。
而且,带状部件6在其一端缝合到时尚盖罩B的外观部4B的一端(电池盖的后表面附近)上。带状部件6在其另一端具有磁性金属部件6B,凸部6C形成在金属部件6B的中心。另外,其中具有第二永磁体4K的啮合部分4M设置在外观部分4B的另一端(在接收器的后表面附近),而且凹部4L形成在啮合部件4M的中心。
如此,当折叠主体部A时,带状部件6弯曲来将金属部件6B与设置在外观部分4B另一端附近的啮合部件4M相啮合。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边缘缠绕部4C向主体部A下落,带状部件6弯曲同时将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件4M相啮合,从而以较小的间隙使主体部A折叠。
当以该种方式使主体部A折叠时,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使主体部A打开。但是,由于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件4M相啮合,所以即使在回复力F2施加到主体部A时也可以防止主体部A打开。
而且,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件4M之间的啮合可以通过在箭头S的方向上抬起带状部件6的前端而释放。即,施加力来将凸部6C从凹部4L拉出时,可以很容易地释放啮合。在啮合状态,当将回复力F2施加到主体部A时,凸部6C仅仅在凹部4L的半径方向上倾斜。因此,凸部不容易从凹部脱离。通过将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设定得小于主体部A折叠时上壳体1或下壳体2的重量所产生的力,就可以维持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而不使用带状部件6。
或者,凹部4L可以形成在带状部件6的金属部件6B中,并且凸部6C可以形成在外观部分4B的另一侧上以啮合两个部件。
接下来,下文将详细描述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折叠移动电话的操作。
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具有上文所提及的结构的折叠移动电话中,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紧固带状部件6以使连接部3A维持折叠,上部壳体1重叠下部壳体2。另一方面,当带状部件6的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4M之间的啮合被释放以使用折叠移动电话时,主体部A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回复力F2打开以返回到大体上平直状态,且主体部的打开状态由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作用)稳定地维持。
因此,在主体部A的稳定打开状态下,可执行例如打电话或接电话、通过显示单元13读取邮件、或操作所述操作单元22以写入文字。在此情况下,即使在用户一手握住下部壳体2观看显示单元13时,上部壳体1由于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刚性)而不会向后弯曲。因此,用户可仅以一只手握住折叠移动电话来使用它,而不会感到不便。
另外,当主体部A打开时,接收器11与麦克风21之间的间隙变得最大。在此状态下,当将接收器举到用户的耳朵,主体部A握在用户手中以应答电话时,麦克风21位于嘴巴附近,这使得用户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并将清晰的声音发送给另一方。在此情况下,会担心在将接收器11举到用户的耳朵的状态下,反向弯曲力F3可以施加到主体部A以使其向后弯曲。因此,当用户进一步握住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时,用户可在更稳定的状态下打电话或应答电话。
在图12A和图12B中,为了防止打开的主体部A在箭头P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第二连接部件32的宽度W1可增加,或曲率半径R1可减少以加强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弯曲保持力。
同时,当不使用折叠移动电话(呼叫等待状态)时,比折叠力F1强的折叠力施加到主体部A,使得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面向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且带状部件6的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4M相啮合,这使得可以使主体部A保持折叠。当主体部A折叠时,时尚盖罩B的弯曲部分4F略微弯曲同时接近第三连接部件33,而且边缘缠绕部件4C相上、下壳体1和2倾斜。因此,在相对于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1A和2A的垂直方向上的主体部的投影面积减小到最小,且因此所述折叠移动电话便于携带。
在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下,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凹部)33B扩展(见图13),且对应于连接部3A的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变平。在此情况下,释放扩展状态的力施加到第三连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且使平直状态回复到弯曲状态的力施加到第二连接部件32的中心部。然而,如上文所述,由于提供于时尚盖罩B的第一连接部件31的带状部件6中的金属部件6B与啮合部4M相啮合,所以主体部A的折叠状态得以维持。
接下来,下文将参看图11和图13详细描述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的操作。
如图11和图13所示,首先,主体部A的上壳体1粘贴在时尚盖罩B的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上。然后,时尚盖罩B在箭头T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弯曲部分4F基本平直。在箭头T方向上的延伸状态由双点划线表示。时尚盖罩B在与箭头T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将形成在时尚盖罩B的电池盖罩4E上的啮合爪4G与形成在主体部A上的抓钩爪2E相啮合,由此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
作为另一种方法,主体部A的上壳体1粘贴在时尚盖罩B的上壳体部分的后表面部分4D上,主体部A进一步在箭头P的方向上弯曲。然后,在箭头T的方向上确保对应于时尚盖罩B的额外长度。随后,如上所述,时尚盖罩B在与箭头T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将形成在时尚盖罩B的电池盖罩4E上的啮合爪4G与形成在主体部A上的抓钩爪2E相啮合,由此将时尚盖罩B安装到主体部A。
在该方法中,通过提供时尚盖罩B中的弯曲部分4F或扩展连接器件3,可以容易地将时尚盖罩B附接到主体部A或从主体部A脱离。
当主体部A完全安装到时尚盖罩B时,边缘缠绕部分4C从主体部A的边缘凸出,并且基座部件4A的内表面可以覆盖上壳体1的后表面(与主表面1A相对的表面),以及覆盖下壳体2的后表面(与主表面2A相对的表面),而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而且,时尚盖罩B的电池覆盖部分4E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部A上。时尚盖罩B(或电池)可以以与安装操作相反的顺序从主体部A上脱离。
如上文所述,在传统结构中,上不壳体和下部壳体在铰接器件的中心轴上旋转。与之相比,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两个外壳部通过可弯曲连接器件连接到彼此。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器件3不从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和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突出。因此,即使在有较长指甲的用户操作所述操作单元时,用户的指甲也不会与连接器件3接触。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由于不使用常规的铰接器件,所以可以提供具有较小体积和尺寸的连接器件3。为了使上和下部壳体保持打开,连接部件3包括具有弧形横截面的第二连接部件32。更具体地说,当主体部A打开时,将第二连接部件32的弧形的中心配置以面向上部壳体1的主表面1A(或下部壳体2的主表面2A)配置。结果,第二连接部件32以条形形状形成,其不占用很多空间且具有较小厚度和尺寸,且可稳定地使主体部A保持打开。因此,此结构使得可以稳定地执行各种操作并防止操作性降低。
另外,根据此实施例,第一连接部件31连续地连接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上、下壳体1和2之间的均一性。此外,将时尚盖罩B可拆卸地安装到上壳体1(与电池盖罩相同的结构),使得用户可随意地根据其个人喜好而更换时尚盖罩B,且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而提供折叠移动电话。当然,当时尚盖罩B弄脏时,可拆卸并清洗时尚盖罩B。因此,可以使时尚盖罩B保持洁净。
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具有第二显示单元的折叠移动电话。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即使在折叠移动电话折叠时也暴露于上部壳体的外表面,并显示预定信息,例如接收的信息和时间信息。然而,在此实施例中,没有在主体部A中提供第二显示单元。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单元还可提供于例如上部壳体1的后表面1B中。即,例如,透明部可提供在时尚盖罩B的对应于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处,使得用户可观看例如来自外部的字符,或可形成第三开口。
为了防止第三方察看第二显示单元,例如,可形成可打开盖罩以覆盖透明部或第三开口部。当用户观看第二显示单元时,用户可揭开所述盖罩以确认显示的信息。
本发明的外壳部和连接器件(片形部件和可弯曲部件)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实施例的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以及第一到第三连接部件31到33。举例来说,可使用以下结构用于连接到电子零件的第一连接器端子提供在两个外壳部的底部上,充当单元;可弯曲部件、天线和柔性布线部件(例如,柔性衬底)提供于片形部件中;用于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提供在片形部件上;和当两个外壳部的后表面固定到片形部件时,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彼此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时尚盖罩B可从主体部A拆卸。然而,可使用以下结构时尚盖罩与第二连接部件整体地形成,且第二连接部件从主体部拆卸。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主体部A在直线上(以180°角)打开。然而,在主体部A的打开状态,第二连接部件32可以以平坦状态安装,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以小于180°的角度布置。另外,第二连接部件32可以预定角度形成,或可以弯曲状态安装到主体部A,从而主体部A以小于180°的任意角度打开。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弹簧部件用于第二连接部件,以可靠地将主体部A保持打开。但是,当满足适当的稳定程度时,通过以预定角度弯曲刚片所获得的弹簧可以用于第二连接部件。由于对在横截面视图中具有弧形的弹簧施加强的应力,所以弹簧部件可以用于折叠或打开寿命并重要的折叠移动电话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形下进行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改变。
虽然已经依据各种特定和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技术人员将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畴的前提下,作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申请案主张申请于2003年10月31日的第2003-371759号、申请于2004年4月28日的第2004-133463号和申请于2004年4月28日的第2004-133462号日本专利申请案的权利,其全部公开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连接器件具有能够弯曲并连接两个外壳部分(部件)而不使用铰接器件的结构。所述连接器件使得可以将两个连接部保持打开预定角度。此外,连接器件使得可以允许两个连接部中的一个在一方向上弯曲,但防止它在其相反的方向上弯曲。本发明的连接器件可应用于小的可折叠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PDA、便携式PC和具有较轻重量的笔记本PC)的连接部,即铰接部。
附图标记A主体部
B时尚盖罩1上部壳体1A主表面1B后表面1C侧表面1D内表面101主体部107显示单元108永磁体11耳机(接收器)112摄像机单元113霍尔元件12扬声器126窗口框127透明部分128中心部分13显示单元13A窗口框13B透明部分14永磁体15第一印刷电路板2下部壳体2A主表面2B后表面2C侧表面2D内表面2E抓钩爪21话筒(麦克风)22操作单元23振动器单元24摄像机单元
25霍尔元件26电池27第二印刷电路板270控制单元271发送/接收单元272数据转换单元273声音处理单元274图像处理单元275信息存储单元3连接器件3A连接部分31片形部件、第一连接部件31A凸缘部32可弯曲部件、第二连接部件320通孔321螺钉322凸台323弯曲部分324球形部分325R部分326止动件321止动件33第三连接部件33A薄部分33B最薄部分331、331A、331B自攻螺钉332、332A、332B孔34天线34A电源部35柔性布线部件35A、35B连接器
4外观部4A第一开口4B第二开口4C啮合部5框架部5A狭缝51边缘握持部分6带状部件6A钩6B金属部件C凸部
权利要求
1.连接器件,其包含具有柔性的片形部件,两个壳体部分以预定间隙固定在其上;和可弯曲部件,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且附接到所述片形部件上以横跨所述两个壳体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件,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为具有弧形形状截面的薄板。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连接器件,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附接到所述两个壳体部分,所述可弯曲部件的凹部向着所述两个壳体部分折叠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件,其中所述片形部件具有折叠力产生构件,用于产生折叠力,以在对应于所述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大体上中心区域处保持所述壳体部分的折叠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件,其中所述片形部件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弯曲以暂时保持所述两个壳体部分的折叠状态。
6.小电子装置,其包含两个壳体部分;和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件,其可折叠地连接所述两个壳体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子装置,其进一步包含显示单元,其提供于所述两个壳体部分的一个中;和操作单元,其提供于另一壳体部分中,其中,当所述两个壳体部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操作单元彼此相对配置。
8.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包含连接部件,具有柔性并连接两个壳体部分,在它们之间间隔有预定间隙,可弯曲部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将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并且附接来横跨所述两个壳体部分;柔性连接部件,电连接所述两个壳体部分,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和柔性连接部件在所述连接部件的位置彼此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折叠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可弯曲部件具有凹形截面形状的弯曲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折叠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连接部件布置在所述弯曲部件的凹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折叠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连接部件布置在所述弯曲部件的凸部上。
12.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包含连接部件,具有柔性并连接两个壳体部分,在它们之间间隔有预定间隙,永磁体,设置在所述两个壳体部分中的一个的一端,并与另一个壳体部分面对;以及霍尔元件,检测所述永磁体的磁场,并且设置在所述另一个壳体部分的一端,与所述一个壳体部分面对,从而当所述两个壳体部分布置来彼此面对时与所述永磁体相对。
13.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包含时尚盖罩,其覆盖两个壳体部分的外表面和可折叠连接所述两个壳体部分的连接部分,并且可以随意更换,其中,螺钉容纳部分设置来从覆盖所述两个壳体部分中一个的所述时尚盖罩的部分的内表面凸出;多个啮合爪,布置在覆盖所述两个壳体部分中的另一个的所述时尚盖罩的另外部分的内表面上,从而它们的前端在所述一个壳体部分的相反方向上相对;抓钩爪,与所述啮合爪相啮合,设置在所述另一个壳体部分上从而对应于所述啮合爪;以及在所述螺钉容纳部分被拧入到所述一个壳体部分中之后,所述时尚盖罩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壳体部分延伸来将所述啮合爪和抓钩爪相啮合,由此安装所述时尚盖罩。
14.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包含时尚盖罩,其覆盖两个壳体部分的外表面和可折叠连接所述两个壳体部分的连接部分,并且可以随意更换,其中,所述时尚盖罩包括基座部件,具有比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彼此连接的两个壳体部分大的尺寸;以及覆盖物,至少覆盖所述基座部件的外表面;所述基座部件具有边缘缠绕部分,所述边缘缠绕部分从所述两个壳体部分的边缘凸出到外侧;以及所述边缘缠绕部分可以变形从而向所述两个壳体部分倾斜。
15.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包含时尚盖罩,其覆盖两个壳体部分的外表面和可折叠连接所述两个壳体部分的连接部分,并且可以随意更换,其中,所述时尚盖罩包括带状部件,设置在所述时尚盖罩的外表面的一端;第一金属部件,设置在所述带状部件的前端;第二金属部件,设置在所述时尚盖罩的外表面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相啮合;以及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将所述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磁性耦接;以及所述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分别具有彼此啮合的凹部和凸部。
16.折叠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包含连接部件,具有柔性并连接两个壳体部分,在所述两个壳体部分之间间隔有预定间隙,可弯曲部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将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并且附接来跨过所述两个壳体部分;基座部件,在其表面上具有覆盖物,其中,所述基座部件安装到所述两个壳体部分,其后表面从所述连接部件分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件,其具有能够可旋转地连接两个壳体部分而不从所述两个壳体部分突出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器件可使所述壳体部分稳定地保持面向彼此配置。所述连接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三连接部件(31和33),其具有柔性且可折叠地连接上部壳体(1)与下部壳体(2),其间介入预定间隙;和第二连接部件(32),其具有足够的回复力和刚性以使弯曲状态回复到非弯曲状态,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2)以弧形形状截面弯曲,使得所述弧形的凹部向着上、下部壳体折叠的方向。
文档编号H04M1/02GK1898938SQ20048003805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1日
发明者佐藤则喜, 明石有佐, 冈本启史, 野野村真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