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相同无线终端的方法

文档序号:796246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除相同无线终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消除相同无线终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MS)的方便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MS进行通讯。但是,目前出现了MS被克隆的现象。例如,已经出现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卡的复制器,使用这种复制器能够复制出多张相同的SIM卡。另外,也出现了复制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用户识别模块(User Identity Module,UIM)卡的情况。安装有克隆的SIM卡或UIM卡的MS就会成为原MS的克隆MS,他人可用该克隆MS拨打电话,造成用户信息的混乱。并且,多个相同MS的使用,会占用大量的无线网络资源,造成空中接口拥塞等问题。因此,如何消除相同MS的使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消除相同无线终端的方法,用以防止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相同无线终端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除相同无线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CSC与相同无线终端中一个的呼叫连接;B.CSC向OTAF发送更改所述无线终端NAM参数的请求;C.OTAF根据所述请求更改所述无线终端中对应的NAM参数;D.释放CSC与所述无线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
所述NAM参数为IMSI、或A_Key、或两者的组合。
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所述无线终端发起到CSC的呼叫的步骤。
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CSC接收到更改指令后,向所述无线终端发起呼叫。
步骤B之前进一步包括CSC对无线终端进行密码验证的步骤。
步骤C中更改所述无线终端中对应的NAM参数为利用空口参数管理OTAPA业务进行更改。
所述无线终端为MS、或FWT。
所述无线终端为GSM中的无线终端,或者CDMA系统中的无线终端,或者WCDMA系统中的无线终端。
所述无线终端为机卡分离的无线终端、或者机卡合一的无线终端。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通过更改相同无线终端中一个无线终端的NAM参数,改变了该无线终端接入网络所需要的信息,使得原本相同的无线终端不再相同,从而消除了通信网络中相同的无线终端。进一步,可以有效地防止通信网络中克隆无线终端的使用,从而保护广大用户的利益。由于本发明利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空中下载(Over-the-Air,OTA)机制,不需要在网络中增加新的设备,因此本发明还具有易于实施的特点。


图1为无线通信网络的逻辑组网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除相同无线终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思想是,利用空中下载技术中的空口参数管理(OTAPA)业务更改相同无线终端中一个无线终端的号码分配模块(NumberAssignment Module,NAM)参数,从而消除相同的无线终端。
本发明所述的无线终端可以是MS,也可以是固定无线终端(FWT)。一方面,无线终端可以是GSM系统中的无线终端、CDMA系统中的无线终端或者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中的无线终端。另一方面,无线终端可以是机卡分离的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机卡合一的无线终端。
NAM参数可以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IMSI)或鉴权密钥(A_Key)等,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下面以更改MS中的NAM参数为例说明。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网络逻辑组网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涉及到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包括相同MS中的一个M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交换中心/拜访位置寄存器(MSC/VLR)、归属位置寄存器/鉴权中心(HLR/AC)、客户服务中心(CSC)、空口参数管理实体(Over-the-Air Service ProvisioningFunction,OTAF),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营帐系统。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OTA技术更改MS中NAM参数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MS发起到CSC的呼叫,或者CSC发起到MS的呼叫,建立MS和CSC之间的呼叫连接。其中,可以是营帐系统通过分析呼叫记录信息,检测到存在相同的移动终端后,向CSC发出更改指令,而CSC接收到营帐系统的更改指令后,向MS发起呼叫。或者是,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经常收到异常呼叫,发现存在或可能存在相同的移动终端,然后主动向CSC发起呼叫。
在建立呼叫连接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CSC对MS进行密码验证的过程。例如,CSC通过语音提示用户输入该MS的服务密码,用户通过MS输入密码并发送给CSC,CSC判断所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通过密码验证,执行步骤102;否则,没有通过密码验证,可以在提示用户后结束流程。本实施例中更改的是密码验证通过的MS,在实际应用中上也可以更改密码验证通不过的MS。
步骤102,CSC向OTAF发送更改NAM参数的请求。
步骤103,OTAF根据该请求确认需要发起OTAPA流程,为获取用户当前路由信息,向HLR/AC发送短消息请求(SMSREQ)消息,其中包括MS标识(MSID)、电子序列号(ESN)以及业务指示(SRVIND)等参数。
步骤104,HLR/AC在响应消息smsreq中返回MS当前所处MSC/VLR的短消息地址(SMSADDR)。
步骤105,OTAF构造空中业务激活提供数据消息(OTASP DataMessage)即空口参数管理请求(OTAPA Request),并将其打包在短消息承载数据(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短消息点对点(SMDPP)消息发送到MSC/VLR。SMDPP消息中还包含MSID、ESN、SRVIND、行为码(ACTCODE)等,其中ACTCODE指示MSC/VLR进行资源分配。
步骤106,如果MS处于空闲态,MSC/VLR需要为MS建立信道,如果用户处于通话态,则可以直接使用当前业务信道。本实施例中,MS与CSC处于通话状态,因此MSC/VLR直接使用当前的业务信道。MSC/VLR从SMS_BearerData参数获取OTASP Data Message即OTAPA Request,并通过BSS传送给MS。
如果MS的NAM处于保护态,则MS返回响应消息对网络进行验证,以防止受非法网络的干扰。BSS接收MS的空口消息并打包到用户部分(ADDSUserPart)参数中,通过传送(ADDS Deliver)消息发送至MSC/VLR,然后执行步骤107至步骤111的网络验证过程。
如果MS的NAM不是处于保护态,则MS直接返回响应消息,BSS接收MS的空口消息并打包到ADDSUserPart参数中,通过ADDS Deliver消息发送至MSC/VLR,然后执行步骤112及其后续步骤,即不执行步骤107至步骤111的网络验证过程。
步骤107,MSC/VLR获取ADDSUserPart参数中的OTASP Data Message即OTAPA响应(OTAPA Response),并将其打包到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响应消息smdpp发送到OTAF。
步骤108,OTAF检查SMS_BearerData参数中空口消息内容,发现MS的NAM受保护,因此向对应的HLR/AC发送OTASP请求(OTASPREQ)消息启动鉴权验证过程。
步骤109,HLR/AC计算生成基站鉴权参数(AUTHBS),并在响应消息otaspreq中返回给OTAF。
步骤110,OTAF构造OTASP Data Message即确认请求(ValidationRequest),其中包含取值为AUTHBS的鉴权OTAPA参数(AUTH_OTAPA)。OTAF将Validation Request打包在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SMDPP消息发送到MSC/VLR。消息中还包含MSID、ESN、SRVIND等参数。
步骤111,MSC/VLR从SMS_BearerData参数获取OTASP Data Message即Validation Request,并通过BSS传送至MS。
MS接收到消息后计算AUTHBS,如果和AUTH_OTAPA相同,则认为网络合法,返回响应消息。BSS接收MS空口消息,将其打包到ADDSUserPart参数中,通过ADDS Deliver消息发送至MSC/VLR。
步骤112,MSC/VLR获取ADDSUserPart参数中的OTASP Data Message即Validation Response,并将其打包到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响应消息smdpp发送到OTAF。
步骤113,OTAF开始启动NAM参数更改过程,构造OTASP DataMessage即下载请求(Download Request),并将其打包在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SMDPP消息发送到MSC/VLR,消息中还携带CSC请求更改的新的NAM参数。
步骤114,MSC/VLR通过BSS传递OTASP Data Message消息到MS,MS收到新的NAM参数后,返回响应消息,BSS向MSC/VLR发送ADDSDeliver消息。
步骤115,MSC/VLR获取ADDSUserPart参数中的OTASP Data Message即下载响应(Download Response),并打包到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响应消息smdpp发送到OTAF。上述步骤113至步骤115为OTAF将新的NAM参数传送给MS,或者说是MS下载新的NAM参数。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具体的A_Key更改流程中可涉及多次SMDPP交互以及随机数来回计算,由于在规范中有相应的规定,这里不作详细的描述。
步骤116,OTAF确认需要MS将下载的NAM参数写入存储单元,例如该MS所安装的SIM卡或UIM卡的存储单元,构造OTASP Data Message即执行请求(Commit Request),并打包在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SMDPP消息发送到MSC/VLR。
步骤117,MSC将SMS_BearerData参数内容打包到ADDSUserPart参数中,通过ADDS Deliver消息发送到BS。BS获取ADDSUserPart参数内容,向MS发送OTASP Data Message消息。
MS将下载的参数成功写入MS的存储单元,并响应相应的OTASP DataMessage。BS向MSC发送ADDSDeliver消息,参数ADDSUserPart中包含OTASP Data Message消息内容。
步骤118,MSC/VLR构造OTASP Data Message即执行响应(CommitResponse),并将其打包到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响应消息smdpp发送到OTAF。上述步骤116至步骤118为OTAF指示MS将参数写入存储单元。
步骤119,OTAF确定需要结束OTAPA过程,构造OTASP Data Message,其中将OTAPA结束请求(OTAPA Request[STOP])打包在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SMDPP消息发送到MSC/VLR。
步骤120,MSC/VLR向MS传递OTASP Data Message。
步骤121,MSC/VLR打包MS响应的OTASP Data Message,并将OTAPA响应(OTAPA Response)打包到SMS_BearerData参数中,通过响应消息smdpp发送到OTAF。上述步骤119至步骤121为结束OTAF与MS之间的OTAPA流程。
通过步骤103至步骤131,OTAF利用OTAPA流程更改了MS中的NAM参数。
步骤122,OTAF将操作成功的结果发送给CSC。
步骤123,释放CSC与MS之间的呼叫连接。之所以一直保持呼叫连接到更改操作完成,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进行密码验证的用户和实际更改的用户是同一个用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消除相同无线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客户服务中心CSC与相同无线终端中一个的呼叫连接;B.CSC向空口参数管理功能实体OTAF发送更改所述无线终端号码分配模块NAM参数的请求;C.OTAF根据所述请求更改所述无线终端中对应的NAM参数;D.释放CSC与所述无线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M参数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鉴权参数A Key、或两者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所述无线终端发起到CSC的呼叫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CSC接收到更改指令后,向所述无线终端发起呼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之前进一步包括CSC对无线终端进行密码验证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更改所述无线终端中对应的NAM参数为利用空口参数管理OTAPA业务进行更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终端为移动终端MS、或固定无线终端FWT。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终端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的无线终端,或者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的无线终端,或者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中的无线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终端为机卡分离的无线终端、或者机卡合一的无线终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相同无线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CSC与相同无线终端中一个的呼叫连接;B.CSC向OTAF发送更改NAM参数的请求;C.OTAF根据CSC的请求更改所述无线终端中对应的NAM参数;D.释放CSC与所述无线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本发明通过更改相同无线终端中一个无线终端的NAM参数,改变了该无线终端接入网络所需要的信息,使得原本相同的无线终端不再相同,从而消除了通信网络中相同的无线终端,有效地防止了通信网络中克隆无线终端的使用,从而保护广大用户的利益。由于本发明利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OTA机制,不需要在网络中增加新的设备,因此本发明还具有易于实施的特点。
文档编号H04W76/06GK1984491SQ20061008715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5日
发明者李世前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