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6909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图像信号形成光学图像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投射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涉及支撑光学系统组件和电路系统组件的基座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JP-A-H05-153533中记载了在背面投射型显示器中,为提高制造、维修等时的操作性,在下位部机壳8中,底框9上同时设置投射管投影部7和电路收纳部6,并且将该底框9形成为可从该下位部机壳8容易地进行分离的结构。
在JP-A-H05-153533记载的技术中,投射管投影部7和电路收纳部6二者与底框9一起,也即投射管投影部7和电路收纳部6二者以直接组装在底框9上的状态下从下位部机壳8分离。因此,在从下位部机壳8取出该电路收纳部6对电路收纳部6的性能进行调整、修理和检修等的情况下,需要将投射管投影部7和底框9同时从下位部机壳8取出,除了操作麻烦,花费时间以外,在取出操作时还有可能损伤投射管投影部7。此外,由于通过将投射管投影部7正确地定位在下位部机壳8的规定位置处来正确地确定屏幕上图像的投影位置,因此在取出投射管投影部7时,存在着使得屏幕上的图像位置从正确的位置偏离的可能性,可以想象,有时根据具体情况,还需要对图像位置进行再次调整等的不合适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状况,意图实现在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中,除了易于对组装后的电路体系的性能进行调整、修理、检修等以外,还可在装置的组装过程中提高组装操作的可靠性和缩短操作时间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组装容易、性能调整、修理和检修等也容易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发明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构成为具有分别将在光学系统组件内支撑形成光学图像的部分以及投射透镜的第一底座、在电路系统组件内支撑电源电路和形成上述光学图像部分的驱动电路的第二底座以相互可装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接合部,该光学系统组件和该电路系统组件以被该接合部连接的状态收纳在框体内。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实例的图。
图2为图1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图像光形成部分的外观图。
图3为显示图2的图像光形成部分中底座结构的图。
图4为显示图3的底座的接合部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为图3的底座接合部的结合操作的说明图。
图6为图2的图像光形成部分中底座接合部的其他构成实例的图。
图7为图6的底座接合部中结合操作的说明图。
图8为图1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光学引擎的外观图。
图9为图8的光学引擎中照明光路部分和灯组件结合的构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采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图9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说明图。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将从光源发出的光由光阀根据图像信号进行调制来形成光学图像的构成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实例的图,图2为图1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图像光形成部分的外观图。图3为显示图2图像光形成部分中底座结构的图。图4为显示图3底座接合部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图5为图3底座接合部的结合操作的说明图。图6为图2图像光形成部分中底座接合部的其他构成实例的图。图7为图6底座接合部中结合操作的说明图。图8为图1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光学引擎的外观图。图9为图8光学引擎中照明光路部分和灯组件结合的构成的说明图。
在图1中,1是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将从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阀根据图像信号进行调制来形成光学图像,并放大投影在屏幕上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11为屏幕,12是作为支撑着包含屏幕11的部分的上侧框体的上侧壳体,13是作为下侧框体的下侧壳体,13a是下侧壳体13的内部空间,13b是设置在下侧壳体13的背面侧,也即与屏幕面相反的背面侧(-X轴方向侧)的开口部,14是用于形成投射到屏幕11上的图像光的图像光形成部分,141是构成图像光形成部分14内电路系统的电路系统组件,142是构成图像光形成部分14内光学系统的光学系统组件,1411是作为电路系统组件141内底座(第2底座)的电路底盘、1421是作为光学系统组件142内底座(第1底座)的引擎基座、15是背面侧机盖。图像光形成部分14被收纳在下侧壳体13的内部空间13a内。背面侧机盖15被固定在装置背面侧的下侧壳体13上,覆盖着该下侧壳体13的开口部13b。该开口部13b具有的开口尺寸可以使得图像光形成部分14,也即光学系统组件142和电路系统组件141可以出入。作为第一底座的引擎基座1421和作为第二底座的电路底盘1411具有以可相互进行装卸的方式连接的接合部(图中未示出),通过该接合部相互结合,可将光学系统组件142和电路系统组件141以可装卸的状态连接。在结合了该两个组件142、141的状态下,图像光形成部分14从开口部13b组装到下侧壳体13的内部空间13a内。以下在说明中使用图1的构成要素时,采用与图1情况相同的符号。此外,在图中示出的坐标轴在整个附图中采用的是通用坐标轴。
图2为图1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1中图像光形成部分14的外观图。在图2中,1412是电路系统组件141内的电路部件,1413是配线电路部件1412、固定于电路底盘1411的基板,1411a是设置在电路底盘1411侧的接合部,143是将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之间进行电连接的连接部,143a为连接线,143b为连接器,1422为构成光学系统组件142的光学引擎,1422a为放大并射出图像光的投射透镜,1421a和1421b分别为设置在引擎基座1421侧上的接合部,1421A是引擎基座1421中设置接合部1421a和1421b的部分(这也称为引擎基座)、1421B是引擎基座1421中设置光学引擎1422和投射透镜1422a的部分(这也称为引擎基座)。
接合部1421a和1421b分别在沿着引擎基座1421A平面的方向上形成贯通的空间,在该空间内通过插入电路底盘1411侧的接合部(1411a等)来进行连接。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侧的上述接合部1421a连接电路底盘1411侧的上述接合部1411a,同时相对于接合部1421b连接电路底盘1411侧的其他的接合部(图中未示出)。这些引擎基座1421侧的接合部和电路底盘1411侧的接合部的连接,是通过使得电路系统组件141相对于光学系统组件142在箭头E的方向移动,也即,使得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1421A、1421B)在箭头E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箭头E的方向是X轴方向和-Z轴的方向。
电路部件1412的结构是在电路系统组件141内,具有向光学系统组件142内的光源(图中未示出)或光阀(图中未示出)进行供电的电源电路、以及由图像信号对该光阀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电源电路和上述驱动电路分别通过在基板1413上对电路部件1412配线来形成,并且该基板1413被固定在与上述电路底盘1411中设置接合部1411a,1411b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
光学引擎1422是由光学系统组件142内光源、光阀、处理从该光源发出的光并导向该光阀侧的光学部件、投射透镜1422a等构成。该光学引擎1422对于光源发出的光进行例如偏振变换处理或色分离处理等,将该处理后的色光照射到光阀上,该被照射的色光被该光阀根据图像信号进行调制后,作为各种色光的光学图像光从该光阀射出,进一步对该光学图像光进行色合成处理,成为白色光的光学图像光,由投射透镜1422a进行放大,从反射镜(图中未示出)侧射出。构成连接部143的连接器143b被布线连接在基板1413上。对于光学系统组件142内的光源(图中未示出)或光阀(图中未示出),通过基板1413、连接器143b、连接线143a,从电路系统组件的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供给驱动用的电力,向该光阀进行图像信号的传送也从电路系统组件的驱动电路通过该基板1413、连接器143b、连接线143a进行。在图2所示出的状态下,光学系统组件142和电路系统组件141可通过连接部143连接,因此与光学系统组件142和电路系统组件141分别进入到下侧壳体13后再进行连接的情况相比,操作容易,而且作为该结果,连接的可靠性较高。
以下的说明中也采用图2的构成要素,此时附加与图2情况相同的符号。
图3为显示图2的图像光形成部分14中底座也即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的结构的图。(a)显示的是连接状态下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的整体结构,(b)显示的是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各自的接合部结合的部分P部的截面结构。(c)显示的是电路底盘1411对于引擎基座1421被确定在规定位置处的确定位置部分Q部的截面结构。
在图3中,1411b是引擎基座1421A侧连接在接合部1421b上的电路底盘1411侧的接合部,1421c是引擎基座1421A侧接合部1421a处沿着该引擎基座1421A的平面方向(X轴方向)贯通形成的空间,1411c是确定位置部分Q部的电路底盘1411侧的位置确定用突起,1411e是在相同的确定位置部分Q部处引擎基座1421A侧的位置确定用孔,1411f是作为电路底盘1411的框架部,呈突起状的接合部1411a被设置在X轴方向上的部分,1411g是作为相同的电路底盘1411的框架部,呈突起状的接合部1411b被设置在X轴方向上的部分。
在结合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时,是通过使得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1421A、1421B)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移动来进行。通过使得电路底盘1411在该X轴方向上移动,该电路底盘1411侧框架部1411f的突起状接合部1411a被插入到引擎基座1421A侧接合部1421a的空间1421c内,而且该电路底盘1411侧框架部1411g的突起状接合部1411b被插入到引擎基座1421A侧接合部1421b的空间内。电路底盘1411在该X轴方向上移动时,在确定位置部Q部处电路底盘1411侧的位置确定用突起1411c在其前端面压接在引擎基座1421A的面上的状态下在X轴方向上滑动。
接合部1411a、1411b分别在接合部1421a的空间1421c内、接合部1421b的空间内插入至各自规定的深度时,在该位置处电路底盘1411停止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在该位置处,电路底盘1411侧的上述位置确定用突起1411c形成可插入到确定位置部Q部处引擎基座1421A侧的位置确定用孔1421e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电路底盘1411被押向-Z轴方向上时,上述位置确定用突起1411c被插入至上述位置确定用孔1411e中。通过该插入操作,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也即引擎基座1421确定在规定位置处。
将结合状态下的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相互分离时,使上述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1421A、1421B)向Z轴方向上移动,从位置确定用孔1411e拔出位置确定用突起1411c,此后,使得该电路底盘1411在-X轴方向上移动,从接合部1421a、1421b的空间分别将接合部1411a、1411b拔出,由此解除结合状态。
以下的说明中也采用图3的构成要素,此时附加与图3情况相同的符号。
图4为显示图3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的接合部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在图4中,1421d是引擎基座1421A侧接合部1421b处沿着该引擎基座1421A的平面方向(X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空间。其中插入有电路底盘1411和接合部1411b。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在收纳于下侧机壳13内之前,通过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二者各自的接合部1411a、1411b、1421a、1421b相互连接(1411a和1421a连接、1411b和1421b连接)来形成连接状态。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之间的这种连接即使在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被收纳在下侧机壳13内的状态下也可被解除。通过在收纳状态下进行该解除操作,可从光学系统组件142分离出电路系统组件141,并从下侧机壳13内取出。
此时,通过使连接线143a形成规定长度,可在光学系统组件142固定于下侧机壳13时,在从外侧取出电路系统组件141的状态下进行电连接,因此可在看见屏幕上的图像同时进行电路系统组件141的修理或调整。当然,必要时还可根据需要取出连接器143b。
图5为说明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的连接操作的说明图。图5的构成显示的是图4构成中的C-C’截面。
在图5中,(a)显示的是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在X轴方向上滑动前的状态,(b)显示的是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在X轴方向上滑动时的状态,(c)显示的是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进行位置确定时的状态。
在图5(a)中,电路底盘1411的在其框架部1411f上设置的突起状接合部1411a和设置在框架部1411g上的突起状接合部1411b处于在引擎基座1421A的面上连接接合部1421a、1421b的直线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电路底盘1411的该位置确定用突起1411c的前端面与引擎基座1421A的平面相接,并且该接合部1411a、1411b分别处于比引擎基座1421A的平面位置更高的位置处,位于在X轴方向上移动时,可容易地插入至引擎基座1421A侧的接合部1421a形成的空间1421c和接合部1421b形成的空间1421d中的位置。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从图5(a)的位置仅在X轴方向移动x1的距离时,接合部1411a、1411b分别被插入至接合部1421a形成的空间1421c和接合部1421b形成的空间1421d中,形成图5(b)的状态。
在图5(b)中,电路底盘1411的接合部1411a、1411b二者的前端侧部分分别处于插入至空间1421c和空间1421d的内部中的状态,形成与引擎基座1421A侧的接合部1421a和1421b不接触的状态。在图5(b)的状态下,位置确定用突起1411c大致处于位置确定用孔1421e的正上方。在该位置处电路底盘1411由自身的重量等在Z1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或者由外力移动时形成图5(c)的状态。
在图5(c)中,电路底盘1411在引擎基座1421A侧下降变换位置,该接合部1411a、1411b二者各自的一部分在与引擎基座1421A的平面相接触的同时,位置确定用突起1411c形成被插入至位置确定用孔1421e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1421A、1421B)相互连接,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也被结合。此时,形成引擎基座1421A侧的凸部1421m插入电路底盘1411侧的凹部1411m内的状态,从而阻止电路底盘1411从该状态的位置向X轴方向上变换位置。
在从光学系统组件142分离电路系统组件141时,电路底盘1411在Z轴方向上移动变换,从图5(c)的状态形成图5(b)的状态,此后通过在-X轴方向仅移动x1的距离,从图5(b)的状态形成图5(a)的状态。
图6、图7为显示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之间连接构造的其他实例的图。图6显示的是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图,图7是该连接操作的说明图。在上述图2-图5中,显示了在电路底盘1411侧设置突起状接合部1411a、1411b,并且将其插入至设置在引擎基座1421A侧的接合部1421a、1421b的空间1421c、1421d内的构成实例,而在图6、图7中显示了在电路底盘1411侧设置作为接合部的孔,在该孔内插入作为设置在引擎基座1421A上的接合部的凸部的构成情况的一个实例。
在图6中,1411i是作为设置在电路底盘1411平面上的接合部的长方形状的孔,1411j、1411k是相同的长圆形状的孔,1411h是电路底盘1411的X轴方向的端面,1421h、1421i是作为设置在电路底盘1421A侧上的接合部的反L字状的凸部,1421j、421k是相同的圆柱状凸部。长方形的孔1411i比反L字状的凸部1421i的平面外形尺寸(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内的外形尺寸)大,而且长圆形状的孔1411j、1411k也比圆柱状的凸部1421j、1421k的平面外形尺寸(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内的外形尺寸)大。
在将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连接时,圆柱状凸部1421j、1421k分别插入至长圆形状的孔1411j、141 1k中,反L字状的凸部1421i插入至长方形的孔1411i中。在该插入状态下,电路底盘1411在X轴方向上移动时,长圆形状的孔1411j、1411k、长方形的孔1411i和端面1411h分别相对于圆柱状凸部1421j、1421k、反L字状的凸部1421i、1421h移动,这些部件的孔的端面和端面1411h形成与圆柱状凸部1421j、1421k的侧面(-X轴方向的侧面)和反L字状的凸部1421i、1421h的侧面(-X轴方向的侧面)相邻接或接触的状态。特别是长方形的孔1411i的端面和端面1411h形成分别钻入至反L字状的凸部1421i、1421h的与电路底盘1411表面平行的部分1421i1、1421h1的下侧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进一步使得电路底盘1411在-Z轴方向上移动,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形成连接状态。由此,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形成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当将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进行分离时,将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的上述连接状态解除。也即,在使得电路底盘1411在Z轴方向上移动后,在-X轴方向上移动,圆柱状凸部1421j、1421k以及反L字状的凸部1421i、1421h从长圆形状的孔1411j、1411k、长方形状的孔1411i以及端面1411h离开,电路底盘1411从引擎基座1421A分离。由此,使得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相互分离。在电路底盘1411与引擎基座1421A之间进行该结合的解除时,即使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处于收纳在下侧壳体13内的状态下也可进行。通过在收纳状态下进行解除,可从光学系统组件142分离电路系统组件141,从下侧壳体13内取出。
图7的构成显示了图6构成中D-D’截面(通过直线DD’在ZX平面上的截面)。
在图7中,(a)显示的是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在X轴方向上滑动前的状态,(b)显示的是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在X轴方向上滑动时的状态,(c)显示的是将电路底盘1411从(b)的状态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在-Z轴方向上移动时的状态。
在图7(a)中,形成的状态是作为电路底盘1411侧的接合部的长圆形孔1411j、1411k的区域内,配置作为引擎基座1421A侧接合部的圆柱状凸部1421j、1421k,作为电路底盘1411侧接合部的长方形孔1411i的区域内配置作为引擎基座1421A侧接合部的反L字状凸部1421i。而在该状态下,电路底盘1411的表面形成位于从引擎基座1421A的平面离开的位置处的状态。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A从图7(a)的位置在X轴方向上仅移动x1的距离时,形成图7(b)的状态。
在图7(b)中,长圆形孔1411j、1411k的端面、长方形孔1411i的端面、端面1411h形成与圆柱状凸部1421j、1421k的侧面(-X轴方向的侧面)和反L字状的凸部1421i、1421h的侧面(-X轴方向的侧面)相邻接或接触的状态。特别是,长方形的孔1411i的端面和端面1411h形成分别钻入至反L字状的凸部1421i、1421h的与电路底盘1411表面平行的部分1421i1、1421h1的下侧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进一步使得电路底盘1411在-Z轴方向上移动,形成图7(c)的状态。
在图7(c)中,电路底盘1411在引擎基座1421A侧下降变位,与该引擎基座1421A的平面相接触。在该状态下,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1421A、1421B)相连接,从而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相连接。
在从光学系统组件142分离电路系统组件141时,电路底盘1411相对于引擎基座1421在Z轴方向上移动变换,从图7(c)的状态形成图7(b)的状态,此后通过仅在-X轴方向移动x1的距离,从图7(b)的状态形成图7(a)的状态。
图8为图1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1中光学系统组件142内的光学引擎1422的外观图。
光学引擎1422由灯组件1422d、照明光路部分1422c、光学图像形成部分1422b和投射透镜1422a构成。灯组件1422d的构成具有作为光源的灯(图中未示出)和将从灯发出的光反射至规定方向上的反射器(图中未示出)等。照明光路部分1422c的构成具有聚光透镜(图中未示出)、偏光变换元件(图中未示出)、色分离部件(图中未示出)等的光学构件,对从灯组件1422d发出的光进行聚光处理、偏振变换处理和色分离处理等。光学图像形成部分1422b构成为具有对应于红、绿、蓝各种颜色的光的例如液晶显示元件等的光阀(图中未示出)或颜色合成组件(图中未示出)等,对从上述照明光路部分1422c发出的、照射至该光阀上的光(红、绿、蓝各种颜色的光)由该光阀对应于图像信号进行调制,变换为各种颜色的光的光学图像,由颜色合成组件对各种颜色的光的光学图像进行颜色合成,将作为白色光的光学图像射出至投射透镜1422a侧。投射透镜1422a对该白色光的光学图像进行放大并射出至反射镜(图中未示出)侧处。
上述灯组件1422d相对于上述照明光路部分1422c分别采用连接用构件可装卸地进行安装。也即通过连接该连接用构件,将灯组件1422d连接在上述照明光路部分1422c上,通过解除该连接用构件的连接,将灯组件1422d从上述照明光路部分1422c分离。此外,该灯组件1422d还可具有通过交换来安装多种灯的构成。
图9为图8光学引擎中照明光路部分1422c和灯组件1422d的连接构成的说明图。(a)显示的是取出灯组件1422d后的照明光路部分1422c侧的状态的图,(b)显示的是取出的灯组件1422d的图。
在图9中,1501、1502是作为设置在照明光路部分1422c侧的连接用构件的销钉、1503是作为同样设置在照明光路部分1422c侧的连接用构件的连接板,1504-1506是设置在连接板1503平面上的孔,1600是作为光源的灯、1604-1606是作为设置在灯组件1422d上的连接用构件的销钉、1603是作为同样设置在灯组件1422d上的连接用构件的连接板,1601、1602是设置在连接板1603的平面上的孔。销钉1501、1502分别具有对应于孔1601、1602的位置和尺寸,销钉1604-1606分别具有对应于孔1504-1506的位置和尺寸。
灯组件1422d连接至照明光路部分1422c侧上时,销钉1604和1606插入至对应的孔1504和1506中,并且销钉1501插入至对应的孔1601中,由此,使得灯组件1422d相对于照明光路部分1422c的位置正确地确定在规定位置处。
设置在灯组件1422d上的销钉1605插入至设置在连接板上的孔1505中。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多种销钉1605和孔1505进行配置组合,可对应于多种灯。由此,不会产生将多种不同的灯进行组合等的不合适情况。而且,在灯的反射器形状不同的情况下,对应的照明光路部分1422c中的光学部件的形状/组合是不同的。
此时,通过对设置在照明光路部分1422c上的销钉1502和灯组件1422d的孔1602的配置关系进行组合,可对不同种类的灯的组合进行管理,不会发生错误的组合。特别是,由于销钉1502直接设置在照明光路部分1422c上,因此不会发生与照明光路部分1422c的直接漏电,以及灯与照明光路部分1422c之间的组合错误。
由此,确保了灯组合的可靠性,可防止修理/服务时的操作失误。
根据采用以上图1-图9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在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1中,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可通过电路底盘1411和引擎基座1421A的各自的接合部之间的连接或解除容易地装卸,因此可改善组装的操作性和调整操作性,实现装置的低成本化,同时还可容易地进行维修操作和修理操作。特别是相对于下侧机壳13,例如分别进行性能调整的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可从预先由上述接合部形成相互结合状态下,组装至该下侧机壳13的内部空间13a内。此外,在相互连接在该内部空间13a内的状态下收纳着的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通过上述接合部的结合的解除可容易地分离,例如将光学系统组件142在收纳在下侧机壳13内的状态下,可通过仅分离电路系统组件141,从开口部13b取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从光源发出的光由光阀对应于图像信号地进行调制,从而形成光学图像的构成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不限于该构成,例如还可为光学系统组件是采用CRT的构成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框体是由支撑包含屏幕11的部分的上侧框体(上侧壳体12)和收纳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的下侧框体(下侧壳体13)形成的分离型构成的框体,但是本发明不受此限制,作为该框体还可例如为将支撑包含屏幕11的部分的部分,以及收纳电路系统组件141和光学系统组件142的部分形成在一个框体结构内的一体化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将根据图像信号形成的光学图像放大投射至屏幕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备在第一底座上支撑形成所述光学图像的部分以及放大投射该光学图像的投射透镜而形成的光学系统组件;在第二底座上支撑电源电路和驱动形成所述光学图像的部分的驱动电路而形成的电路系统组件;以及在所述屏幕的下部侧构成收纳所述光学系统组件和所述电路系统组件的部分的框体,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别具有以相互可装卸的方式连接的接合部,所述光学系统组件和所述电路系统组件在通过该接合部而结合的状态下被收纳在所述框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组件具有将从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阀根据图像信号进行调制来形成光学图像的结构,通过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支撑该光源、该光阀、将从该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光学处理并导入至该光阀侧的光学构件以及所述投射透镜而形成,所述电路系统组件是通过在第二底座上支撑向所述光源和所述光阀提供电力的电源电路、以及由所述图像信号对所述光阀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构成为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座沿着该第一底座的底座平面相对于所述屏幕方向移动,使得该第二底座的接合部的平面连接在该第一底座的接合部的所述突起部,通过相对于该第一底座的底座平面呈直角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对该接合位置进行定位。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底座的所述接合部分别设置在该第一、第二底座各自的多个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组件构成为该电路系统组件的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在基板上对电路构件进行布线来形成,并且该基板被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中与所述接合部区域不同的区域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组件和所述电路系统组件由具有连接线和连接器的连接部进行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在与屏幕表面相对的背面侧上具有开口,该开口具有的尺寸可使得由所述第一、第二底座各自的所述接合部而形成相互连接状态的所述光学系统组件和所述电路系统组件出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构件相互通过连接用构件连接,光源侧的连接用构件可通过交换安装多种光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容易、性能调整也容易、并且成本低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作为本发明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具有分别将在光学系统组件内支撑形成光学图像的部分以及投射透镜的第一底座、和在电路系统组件内支撑电源电路和形成上述光学图像的部分的驱动电路的第二底座以可互相装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接合部,该光学系统组件和该电路系统组件以被该接合部连接的状态收纳在框体内。
文档编号H04N5/74GK101025550SQ20061013631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2日
发明者贺来信行, 堀川善宪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