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通风通道的耳内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410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通风通道的耳内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包括一个外壳,它有在助听器带上时面朝使用者鼓膜的第一外壳区和背对鼓膜的第二外壳区;一个设在第一外壳区内带有非多孔膜的防耵聍装置;一个通风通道,它有一个处于第一外壳区内的第一孔口和一个处于第二外壳区内的第二孔口;一个耳机(受话器),它有一个声音出口;以及,一个处于声音出口与防耵聍装置之间的声音通道。
在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以下简称IdO)中,通常有一个通风通道(Vent),它提供了一个从助听器带上时背对鼓膜的外壳侧(面板Faceplate)到面朝鼓膜的外壳侧穿过助听器的通道。它用于被助听器封隔的耳道容积的通风、所述容积气压的压力平衡以及用于减小封闭效应(闭塞效应)。
助听器,尤其耳内的助听器,遭受耵聍(耳垢)的污染。对于IdO,耵聍侵入助听器的声音出口内并堵塞助听器的扩音器(也称耳机或接收机)与声音出口之间的声音通道。这导致一系列问题,从开始时影响声音直至助听器不能使用。
迄今对IdO有许多防止耵聍侵入的设计。通常使用帽罩状保护装置或箍状保护装置,它们可以或设计为助听器外壳的组成部分(见DE3802250C1或US5327500),或设计为在声音通道内的嵌入件或助听器上的帽盖(见US5327500或EP0312517A2)。此外,已知使声音通道变窄的防耵聍装置,它们必要时还有栅网状或闸室状阻隔器以及规定嵌入声音通道内或套在管口上(见US4972488;US5970157;WO00/03561或DE3616648A1)。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种防耵聍装置的清洁。在许多情况下防耵聍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加以更换,这恰好对于老年的助听器携带者而言遭遇到往往对声学家也困难的过程。因此建议了一些重复使用的防耵聍装置,它们设计为多孔或非多孔的(气密)膜(见EP310866A1;DE19640796A1或US6164409)和覆盖声音出口。由此基本上防止耵聍侵入。此外,这种膜与其他防耵聍装置相比更易于清洁。然而它们在损坏时同样必须能尽可能简单地更换。因此禁止牢固地装入。
可套装的防耵聍装置特别是还基于附加的位置需求所以没有被人们接受。然而迄今可嵌入的防耵聍装置大多有一个缺点,即减小了声音通道有效的声学截面,从而可能造成一些声学方面的缺点。
气密膜原则上提供良好的保护,然而却要求采用改进的耳机,以保证气压的压力平衡。在助听器外侧(面板)上的相关出口同样引起相应的附加位置需求。此外,必须保证防耵聍装置与声音通道可靠连接和与它密封地封闭。这在可嵌入声音通道内的防耵聍装置中迄今大多通过一个紧贴着声音通道的增厚装置实现,它设计为凸缘状或倒钩状,或有其他元件如接片、粒结等。
由US2005/0074138A1已知一种耳机支座,其中,在耳机的声音出口与助听器外壳内的一个安装座之间有一根声音软管。
由US6164409已知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助听器。这种已知助听器的缺点是需要一种改进的耳机,以保证气压的压力平衡。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于一种可放在耳内具有一个包括非多孔膜的防耵聍装置的助听器,能用简单的方式达到耳机所需要的气压的压力平衡。
此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内说明的特征达到。
在传统的助听器中,存在一个大多形式上为弹性的声音软管的声音小管,它的一端套在耳机的声音出口上以及其另一端构成助听器的声音出口。与之不同,在按本发明的助听器中,在耳机的声音出口与助听器外壳内的声音出口之间的声音通道,设计为只是形式上为弹性的声音软管的声音小管的一部分。但声音通道有时也可以用与助听器外壳相同的材料制造并与外壳连接成一体。声音通道后面提到的部分同时可以用作声音小管的安装座。因此有利地这一部分的尺寸设计为,使声音小管配合准确地插入并因而被固定。作为替换形式或附加地,如此设计的支座也可以至少有一种形式上为凸块、倒钩、接片、粒结、环形凸缘等的造型,它夹紧并由此附加地固定声音小管。
按另一种实施形式,取代所述的造型在声音通道所涉及的部分内设至少一个凹窝,在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声音小管设有至少一个对应的外部凸块,由此也导致声音小管固定在安装座内,此时并不减小声音小管的内径。
此外,在助听器带上时声音通道朝鼓膜方向的部分设计为防耵聍装置与助听器可拆地连接的安装座。防耵聍装置包括一个非多孔并因而不透气的膜,它优选地用一种金属、合金或合成材料,例如塑料制造。此外,所述的膜设计得比较薄,所以它传输由耳机产生的声音。通过此膜,在耳机与膜之间的声音通道相对于内耳气密地封闭。为了维持膜的工作能力,对声音通道必须实现气压的压力平衡。为此可采用改进的耳机,如果助听器内腔与助听器外侧再有一种透气的连接,则在耳机的后部容积与助听器外侧或助听器内腔之间便造成透气的通道。然而这种改进的耳机比较贵。
因此,按本发明为了保证耳机的气压的压力平衡,设一个压力平衡通道,它在耳机与非多孔膜之间通入声音通道内。由此可以使用传统的大批量生产并因而便宜的耳机。压力平衡通道在其另一端优选地通入原本就存在的通风通道内,而不是单独向外导引。因此在助听器外壳内不需要其他外壳孔口。其结果是节省位置以及此外还有声学方面的优点。在这里可有利的是,压力平衡通道在离助听器带上时面朝鼓膜的外壳侧比较远的地方通入通风通道内。由此可基本上防止压力平衡通道被耵聍污染。但也可以与此不同,压力平衡通道在一个离面朝鼓膜的外壳侧比较近的地方通入通风通道内。所述位置的准确配置优选地还应在考虑声学的既定条件下进行。按一种特殊的实施形式,压力平衡通道也可以直接或至少近似地沿声音通道与通风通道之间的最短连接线延伸。
按本发明另一种方案规定,压力平衡通道提供了一个从至少基本上气密封闭的声音通道进入助听器内腔的通道,在这里内腔通过外壳中例如为安置操作元件或电池盒所需要的穿孔相对于在助听器外部的区域是透气的。因此,采取此措施也可以导致声音通道的气压的压力平衡。
此外,通风通道也可以设计为,使它提供在耳机与膜之间的声音通道与围绕助听器的空间的一种直接的连接,并例如通入面板内。
在按本发明的助听器中,防耵聍装置优选地包括一个固定在支座内非多孔并因而气密的膜。支座再固定在助听器外壳中声音出口区的安装座内或声音通道内。在这里安装座的尺寸有利地设计为,使声音通道的横截面不因防耵聍装置而缩小。若应有必要更换防耵聍装置,则可以借助适用的工具实现,旧的防耵聍装置的膜在更换时可以破坏。
按本发明的助听器的制造优选地借助一种计算机辅助制造方法进行,按此方法首先确定一些有关一个人的耳小管(Ohrkanal)具体走向的数据。然后,根据所涉及的耳小管内部轮廓形状的数字代表,首先设计助听器的虚拟图像,它与所涉及的耳小管准确相配。在此计算机模型中已经可以虚拟地定位助听器的部件(麦克风、耳机、电源、电子装置等)。防耵聍装置的定位和助听器外壳内为固定它所需的安装座因而已经可以在计算机模型上确定。此外,按本发明的压力平衡通道的始点和终点以及压力平衡通道准确的走向,也已经可以借助计算机模型进行规划。然后,包括防耵聍装置和声音小管组合在内的安装座以及压力平衡通道的按本发明的助听器外壳的制造,例如借助激光烧结、立体印刷术(Stereolithografie)或热喷射压印法在一个计算机控制的制造过程中完成。在这里实际的助听器外壳按三维计算机模型图像准确地制造。
按本发明的放在耳内的助听器并不一定必须包括为护理听觉迟钝者所需要的全部部件。确切地说,按本发明的助听器也可以仅含有耳机,而所有其他需要的电或电子部件包含在另一个带在耳道外面例如耳后的器具内。在另一个器具与助听器之间存在的连接装置优选地是导线连接,但它也可以设计为电磁式无线电电路等。
下面借助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表示按本发明第一种方案具有压力平衡通道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图2表示按本发明第二种方案具有压力平衡通道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以及图3表示按本发明第三种方案具有压力平衡通道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
在按图1的方案中,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包括一个外壳,它有在助听器带上时面朝使用者鼓膜的第一外壳区2和背对鼓膜的第二外壳区3。后者通常称为面板(Faceplate)。助听器1在第一与第二外壳区之间被通风通道贯穿,它用于在助听器1带上时被助听器1封闭的耳道容积的通风。在助听器1外壳内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收声输入信号以及将此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麦克风5、一个用于处理并根据频率放大电信号的信号处理器6、用于将经放大的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耳机7,声信号通过声音通道8供给使用者收听。此外,为了给助听器1的电子部件供电存在一个形式上为电池或蓄电池的电源10。为了装入和拆出助听器1中的部件,面板3的一个部分13可以从其余外壳拆除。此可拆的部分13必要时还可以设有操作元件(未表示)。
声音通道8的一段由声音小管8A构成,它的一端套在形式上为耳机7声音出口接管的声音出口7A上,以及它的另一端安装并固定在设计为外壳一部分的安装座8B内。作为声音小管8A可例如使用弹性的声音软管。声音通道8在前面的,亦即通入面朝鼓膜的第一外壳区2的部分,直接通过助听器1围绕声音通道8的外壳材料成形。为了使声音通道8或耳机7不被耳垢(耵聍)堵塞,在第一外壳区2内的声音通道8的出口处设一个防耵聍装置9,它防止耵聍进入声音通道8内。
在按本发明的助听器1中,防耵聍装置9设有一个非多孔并因而不透气的膜。由此在耳机7与声音出口之间的声音通道8无需附加的措施气密地封闭。但为了使耳机7即使在气压波动时仍保持工作能力,对于封闭的容积需要气压的压力平衡。按本发明这借助一个压力平衡通道11达到,在本实施例中它将声音通道8与通风通道4连接起来。
在按图1的实施例中,压力平衡通道11将声音通道8并非按最短的路程与通风通道4连接。确切地说,压力平衡通道11在位置12通入通风通道4内,这一位置处于离通风通道4在第二外壳区3(面板)内的孔口比离其在第一外壳区2内的孔口更近的地方。这影响助听器1的声学传输特性并减小反馈倾向。此外,压力平衡通道11的这种设计防止可能的例如通过耳垢污染或堵塞。还有,按本实施形式在助听器1外壳上并不需要用于压力平衡通道11的孔口。但压力平衡通道也可以单独通入面板3内并因而与通风通道4没有直接的连接(图中未表示)。然而为此除了用于通风通道的孔口以外还必须在面板3内设另一个用于压力平衡通道的孔口。
图2表示按本发明的助听器另一种实施例。但在这里与图1的差别仅体现在助听器伸入使用者耳道内的部分。与按图1的助听器一致,此助听器也包括一个在助听器带上时面朝鼓膜的第一外壳区2′和一个有声音出口7A′的耳机7′。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声音小管8A′也构成声音通道8′的一部分。另一个部分与助听器外壳设计成一体并包括一个声音小管8A′的安装座8B′。此安装座有比声音小管8A′略小的直径,所以声音小管8A′被固定在安装座内。除此之外,安装座有利地设至少一种造型(粒结、楔、凸缘状环等),声音小管8A′附加地借助它固定。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楔形的造型8C′。除此之外,按本实施例声音小管8A′的安装座8B′还包括另一个造型8D′,它设计为在声音通道8′内的环形凸缘并构成声音小管8A′的止挡,所以声音小管8A′在插入为此所设的安装座时只能到此止挡为止。
与按图1的实施例一样,在本实施例中声音通道8′端部也存在一个带不透气的膜9A′的防耵聍装置9′,膜9A′气密地封闭声音通道8′。有利地,膜9A′至少基本上表面齐平地与助听器的外壳表面连接,所以9A′可方便地例如通过擦洗进行清洁。按本发明在此实施例中也应借助压力平衡通道11′实现压力平衡。
但在此实施例中与按图1的实施例不同,声音通道8′通过路程比较短的压力平衡通道11′与通风通道4′连接。这对于所涉及助听器的声学传输特性有效果。
图3表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形式。图中用加两撇的符号表示的部件与在图1和2表示的部件基本一致。但与前面表示的那些实施例不同,在这里压力平衡不通过通风通道4″实现。压力平衡通道11″通入所表示的助听器内腔。这是可能的,因为助听器外壳例如由于有用于电池盒、操作元件之类的外壳孔反正肯定没有对外完全密封,并因此也可以经由外壳内腔实现气压的压力平衡。
可放在耳内的按本实施例的助听器优选地按一种由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技术领域已知的制造方法例如SLA(立体光造型)、SLS(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法制造。这样做的优点是,在这里,在真正的外壳作为计算机模型非常准确的图像在基本上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的制造过程中制造时,首先生成各自助听器的三维计算机模型。外壳的全部细节和与外壳设计为一体的外壳造型,可以在真正的制造前已经在计算机模型上确定。例如可以首先借助计算机模型和接着在实际外壳内制成压力平衡通道、防耵聍装置以及声音小管的支座。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包括-一个外壳,它有在助听器(1)带上时面朝使用者鼓膜的第一外壳区(2)和背对鼓膜的第二外壳区(3),-一个设在第一外壳区(2)内带有非多孔膜(9A′、9A″)的防耵聍装置(9、9′、9″),-一个通风通道(4、4′、4″),它有一个处于第一外壳区(2)内的第一孔口和一个处于第二外壳区(3)内的第二孔口,-一个耳机(7、7′、7″),它有一个声音出口(7A、7A′、7A″),-一个处于声音出口(7A、7A′、7A″)与防耵聍装置(9、9′、9″)之间的声音通道(8、8′、8″),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压力平衡通道(11、11′、11″),它通入声音通道(8、8′、8″)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所述压力平衡通道(11、11′、11″)将声音通道(8、8′、8″)与通风通道(4、4′、4″)连接起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所述压力平衡通道(11、11′、11″)至少近似沿通风通道(4、4′、4″)与声音通道(8、8′、8″)之间的一条直接连接线延伸。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与一种沿通风通道(4、4′、4″)与声音通道(8、8′、8″)之间的一条直接连接线延伸不同,压力平衡通道(11、11′、11″)在一个朝第二外壳区(3)的方向偏移的位置(12)处才通入通风通道(4、4′、4″)内。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所述压力平衡通道(11、11′、11″)将声音通道(8、8′、8″)与助听器(1)的内腔连接起来。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所述压力平衡通道(11、11′、11″)的横截面小于通风通道(4、4′、4″)的横截面。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所述声音通道(8、8′、8″)至少由一个声音小管(8、8A′、8A″)和一个由助听器(1)外壳构成的部分组成,以及,在后面所述的那个部分上连接有一个同样由助听器(1)外壳构成的供所述声音小管(8、8A′、8A″)用的安装座(8、8B′、8B″)。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所述压力平衡通道(11、11′、11″)在声音小管(8、8A′、8A″)与防耵聍装置(9、9′、9″)之间的区域内通入声音通道(8、8′、8″)。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一个用于所述防耵聍装置(9、9′、9″)的安装座和/或所述声音小管(8、8A′、8A″)安装座(8、8B′、8B″)与助听器(1)外壳设计为一体。
10.按照权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所述声音小管(8、8A′、8A″)和/或所述声音小管(8、8A′、8A″)安装座(8、8B′、8B″)包括将声音小管(8、8A′、8A″)安装并固定在安装座(8、8B′、8B″)内的器件。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所述防耵聍装置(9、9′、9″)可与助听器(1)外壳可拆地连接。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收声输入信号及转换成电输入信号的麦克风(5)、一个用于处理并根据频率放大输入信号的信号处理器(6)、用于将经处理和放大的输入信号转换为声输出信号并用于将声输出信号送入使用者耳道内具有声音出口(7A、7A′、7A″)的耳机(7、7′、7″)、以及包括一个用于供电的电源(10)。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可放在耳内的助听器(1),其中,助听器(1)外壳采用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制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听器(1),助听器应能用简单而廉价的方式实现在耳机(7、7′、7″)与具有气密膜(9A′、9A″)的防耵聍装置(9、9′、9″)之间的声音通道(8、8′、8″)内的气压的压力平衡。为此建议设一个通入声音通道(8、8′、8″)内的压力平衡通道(11、11′、11″)。该压力平衡通道(11、11′、11″)将声音通道(8、8′、8″)优选地与通风通道(Vent)连接起来。它可以在制造助听器(1)外壳时借助一种计算机辅助制造方法方便地造成。
文档编号H04R25/02GK101026904SQ20071000676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格哈德·罗尔莱因 申请人:西门子测听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