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765890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 电子照相系统的图〗象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通过〗吏用激光光束和电子照相处理进行扫描曝光来 执行图像形成的多种图像形成装置(诸如,数字复印机和激光打印 机)已经得到了发展。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束扫描装置,将激光光束扫描到感光鼓 上,以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光束扫描装置包括例如激光振 荡器,以生成激光光束;多角镜,朝感光鼓反射从激光振荡器输出 的激光光束以将其扫描到感光鼓上;f-6透镜等。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被色调剂显影,并且色调剂显影图 像最终被转印到记录薄片(sheet,也称纸)上作为记录图i象。从而, 为了形成均匀的记录图像而不会不均匀,需要在感光鼓上形成密度 均匀的静电潜像,并且保持激光光束的稳定是很重要的。但是,照射到感光体(感光鼓)上的激光光束的强度不必须在 光束扫描方向上恒定。主要是因为f-6透镜的传输损耗随着入射角而改变。通常,到f-e透镜的激光光束的入射角在f-e透镜的中心
处基本是垂直的,并且倾斜入射到邻近f-e透4竟的端部的^立置。结 果,f-e透镜的传输损耗在中心处最小,并且朝端部变大。这意味着从入射到感光鼓的激光光束的强度角度看,激光光束 的密度在f-e透镜的中心处最高,并且朝端部变弱,且激光光束的 强度在主扫描方向上变得不均匀。此外,在串联系统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扫描激光光束的多 角镜通常用于四种颜色的情况下,结构使得激光光束通过透镜被分 配给各个色彩的感光鼓,并且除了透镜本身的不身见则,由于到透4竟 的入射角随着各个色彩的激光器而改变,即使设置相同的激光光束功率,在各个色彩的鼓表面上的激光光束功率也;f皮此不同。JP-A 2003-320703等披露了一种方法,其中,激光光源的激光 功率根据激光器的扫描位置在透镜中心附近处较低,在透4竟端部处 较高,使得由于投射率抵偿了传输的功率损耗差,在感光鼓的表面 上的光束功率均匀,并且曝光量恒定。这些申请披露的技术中,准备了对应于激光器的扫描位置的光 量校正值,并且基于光量校正值执行激光功率的调节。迄今为止,关于光量校正值,相同的存储容量被保留用于每个 颜色,存储校正值的绝对量,并且校正光量的校正电路具有直接使 用才交正值的绝对量这种^直的系统的电路结构。需要光量的校正电路实时地校正大量图像数据,并且需要高速。 从而,需要通过石更件来处理,人4交正值的读取到D/A转换的处理过程, 并且需要将存储这些校正值的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结 合到ASIC (应用专用集成电路)等中,或使用专用高速RAM。 在传统系统中,当执4亍光量4交正时,当冲交正的分辨率(resolution)(这里,分辨率意p未着两种分辨率1 )与在主扫描方向 上划分的块数相关的分辨率,以及2 )与在校正时使用的D/A转换 器的比特数相关的分辨率)改善时,RAM的容量成比例增加。因为 图像形成装置要求的图片质量通过最近的技术改进变得更出色,这 些冲交正量趋于增加,并且在4交正值被原样存储在所有RAM中的系 统中,校正信息的增加导致RAM容量的增加,并且导致成本增力口。发明内容考虑到以上问题作出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形成装置 和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在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主扫描方向上4吏感光体(photoconductor,也称光电导体)曝光的;敫 光的光量校正可以通过小存储容量实现,同时保证校正精确度。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感光体,用于形成彩色图^f象;曝光单元,故配置成在多个感光 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激光并用于执^f于曝光;以及光量4交正单元,4皮配置成为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生成光量才交 正数据,该光量校正数据用于校正从曝光单元输出的激光的光量, 使得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光接收^t感性变得均匀,并且光量4交正单元包括第一存卡者单元,帔配置成存小者参 考校正数据;第二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当参考校正数据为绝对 量时通过对应于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相^于量表示的相刈-才交 正数据;以及结合单元,被配置成结合参考校正数据和相对校正数 据,以生成光量校正数据。另外,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图^象形成方 法是包括用于形成彩色图<象的多个感光体以及^皮配置成在多个感光 体中的每个的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激光并拭J亍曝光的曝光单元的图像
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并且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光量^f交正步 骤,为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生成光量校正数据,光量校正数据用于 校正从曝光单元输出的激光的光量,使得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的主 扫描方向上的光接收敏感性变得均匀,并且光量校正步骤包括将 参考校正数据存储到第 一存储单元中,对应于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 感光体,将当参考校正数据为绝对量时通过相对量表示的相对校正 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单元中,以及结合参考校正数据和相对校正数 据,以生成光量校正l丈据。


在所附的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的例子的一见图;图2是示出正常模式的光量校正单元的结构实例的视图;图3A至图3D是解释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校正的思想的视图;图4是在正常模式下存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存储 单元的存储器分配实例的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量校正单元的结构实例的视图;图6A至图6C是解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校正单元的第一操 作实例的—见图;图7是示出对应于第一操作实例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 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器分配实例的视图;图8A至图8C是解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校正单元的第二操 作实例的^L图;图9A和图9B是示出对应于第二操作实例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 第 一和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器分配实例的视图;图IOA至图10C是解释才艮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量4交正单元的第三 操作实例的视图;图IIA和图IIB是示出对应于第三操作实例的根据第一实施例 的第 一 和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器分配实例的视图;图12是示出4艮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才交正单元的结构 实例的^L图;以及图13A至图13D是解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校正单元的操作 实例的一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1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实例的视图。如图1 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例如串联型彩色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 包^舌扫描4义单元2、图^象处理单元3、曝光单元4、光量校正单元5、 多角镜17、 f-6透镜18、激光光路偏转单元19、处理筒(process cartridge) 6a、 6b、 6c和6d、中间转印带(转印接收件)11、中间
转印辊(转印单元)17a、 17b、 17c和17d、输纸单元13、记录薄 片转印单元14、定影单元15、以及排纸单元16。在扫描仪单元2中,读取文档,并且生成例如三元色R、 G和 B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单元3中,对各个图像数据执行从三元 色R、 G和B到四印刷色K (黑色)、C (青色)、M (洋红)以及Y (黄色)的色彩转换处理,并且进一步执4亍多种图〗象处理。经过图像处理的K信号、C信号、M信号和Y信号被输入到 曝光单元4中。曝光单元4包括激光振荡器(未示出)并生成对应 于K信号、C信号、M信号以及Y信号的强度的激光。由曝光单元4生成的激光通过主扫描方向上的多角4竟17和f-6透4竟18进行扫描,并且透过激光^各径偏转单元19 ^皮照射到处理 筒(catridge ) 6a、 6b、 6c和6d中的感光体7a、 7b、 7c以及7d。处理筒6a、 6b、 6c和6d对应于用于彩色打印的四种颜色,包 括用于K信号、C信号、M信号和Y信号的四个处理筒,并^皮构造 为可连接至图像形成装置1或可从图像形成装置1拆卸。虽然显影 单元8a、 8b、 8c和8d中包4舌的色调剂的颜色不同,^f旦各个处理筒 6a、 6b、 6c和6d的基本结构相同。然后,在以下关于处理筒的描 述中,参考凄t字所附的a、 b、 c和d的下标将纟皮省略并进行描述。处理筒6包括感光体7、显影单元8、以及充电装置10。感光 体7的表面通过充电装置10 4皮充电至指定电压,并且通过乂人曝光单 元4照射的激光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由显影单元8提供的 色调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及在感光体7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每个 色调剂颜色的显影图^f象。
形成在感光体7上的显影图^f象以Y、 M、 C和K的顺序^皮附着 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并且当其通过用于K的感光体7a的时 刻,结合四种颜色的整个彩色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上。在记录薄片转印单元14中将中间转印带1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 印到输纸单元13提供的记录薄片(也称纸张)上。转印到记录纸张 的色调剂图像^f皮固定到定影单元15中的记录薄片上,并且从排纸单 元16浮皮排》文到外部。虽然曝光单元4中生成的四种激光通过多角镜17、 f- 6透镜18、 以及激光路径偏转单元19到达各个感光体7,因为各个颜色的路径 不必完全相同,各个颜色的衰减量稍樣i不同。另外,如上所述,由 于f-6透镜18的透射率在中心处高在两端低,其在感光体的主扫描 方向上变得不均匀。而且,激光振荡器的输出特征和感光体7的敏感性随着环境的 改变而受到影响。为了校正特性的不规则和改变,通常采用激光的功率的校正, 并且基于由光量才交正单元5生成的光量4交正凄史据执^于该4交正。(2)光量校正(第一实施例)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 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光量校正 之前,将粗略地描述通常执行的光量校正。图2是示出用于执行通常的光量校正的光量校正单元100的结 构的实例的3见图。光量才交正包4舌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4交正和老4匕 (aging )等的光量才交正。 通过图2中的光量4交正单元101扭J亍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才交正,并且主要执行主扫描方向上的f- e透镜18的透射率的校正。另一方面,通过老化等光量4交正单元52执4亍老化等的光量才交 正。结合这两种校正值,并将结合的校正数据作为光量校正数据从 光量校正单元IOO输出到曝光单元4。曝光单元4基于光量校正数据和从图像处理单元3输出的图像 数据确定Y、 M、 C、 K的激光功率,并且将他们提供给感光体7。图3A是示出主扫描方向上的f-6透镜18的透射率的视图。如 图3A所示,f-6透4竟18的透射率在主扫描方向的中心处高,在两 端处{氐。从而,在校正之前的感光鼓(感光体)7的曝光量(图3B )在 中心处高,在两端处低。结果,形成的图像的密度在主扫描方向上 不头见则。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3C所示,执行校正,使得曝光单元4 的激光的功率在中心处低,在两端处高,并且主扫描方向上的曝光 量变得均匀(图3D)。在主扫描方向光量校正单元101的存储单元102中预先存储激 光功率的校正数据,并且在激光的主扫描的定时从存储单元102中 读取4交正lt据。用于读取例如存储单元102的读取控制信号或地址数据的定时 信号基于来自设置在感光体7附近的激光传感器20 (见图1)的检 测信号(主扫描位置检测信号)通过定时信号生成单元53来生成。
由于高速4丸行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定时信号生成单元53通常 由硬件逻辑电路构成,并且通常被构成为ASIC(应用专用集成电路) 用于最小化。另外,因为存储单元102要求高速读取,其由专用高 速RAM构成。高速RAM可以结合到ASIC中。图4是示出光量校正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内容的实例的视图,其 中,当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4交正凄丈据;帔存4诸在存储单元中102时, 按照惯例采用光量才交正数据的存+者位置和内容。图4的垂直方向代 表表示存储位置的RAM的地址,并且水平方向表示光量校正数据 的量(magnitude )。图4的实例中,作为存储第一颜色(例如,Y)的光量4吏正凄t 据的区域,分配从"0000"到"03FF"的地址区域,并且数据的宽 度是8比特。如图1所示,Y、 M、 C和K的各个激光具有不同的路径,作 为乂人曝光单元4到感光体7的^各径。尤其,在激光路径偏转单元19, 为了将激光从f- 6透镜18输出的激光?I导到物理上在不同位置处设 置的各个感光体7,反射镜和透镜被用于Y、 M、 C和K的各个路 径,并且他们的光学特性不必须相同。另外,多角镜17的反射特性 在Y、 M、 C和K的各个路径上的精确度彼此不同。从而,如图4所示,主扫描方向上的校正数据被存储用于第一 颜色至第四颜色(Y、 M、 C、 K)中的每个,乂人而可以获得不同的 校正数据。而且,通常每种光量校正数据被原样存储为用于每种颜色的"绝 对量"。即,存储在存储单元102中的光量校正数据被原样直接进行 D/A转换,并且被提供至曝光单元4的激光振荡器。 但是,当近期增加了对高图像质量的要求时,增加了对在主扫 描方向上更好地执行光量校正的需求。从而,需要才是高主扫描方向 上的才交正的分辨率(即,该分辨率是指在主扫描方向上划分成多少 块并4丸行水i正)和4交正凄1据的分辨率(即,该分辨率是指4交正凄t据 的量级,形成多少比特的才交正数据)。在图4中,主扫描方向上的分辨率的改善增加了 RAM;l也址, 并且校正数据的分辨率的改善增加了校正数据的宽度(比特数)。这 增加了 RAM容量。从而,在减少RAM容量的同时使得校正的精确度(精度)高 是很重要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关键点就是为了解决该问题。以下, 将描述才艮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量校正。图5是示出4艮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量4交正单元5的结构实例的祸L图。光量4交正单元5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生成光量4交正数据的主扫 描方向光量校正单元51,生成对老化、环境改变等的校正数据的校 正单元52,以及通过力口/减等结合这些校正数据的第二结合单元57。主扫描方向光量4交正单元51包4舌定时4言号生成单元53、第一 存储单元54、第二存4诸单元55、以及第一结合单元56作为其内部 结构。第一实施例是RAM的指定区域被分配为第一存储单元54和第 二存储单元55的实施例。选4^作为用于Y、 M、 C和K的光量校正 数据中的参考校正数据的一个光量校正数据被存储在它们中的第一 存储单元54中。此外,与参考校正数据相关的不同数据被存储在第 二存储单元55中作为相关校正数据。 例如,在图6A中所示,作为参考冲交正教:据,用于Y的光量才交 正数据作为绝对量被原样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54中,然而,如在图 6B中所示,用于Y的光量才交正lt据和用于M、 C和K的各个光量 校正数据之间的差分数据AM、 AC和AK作为相关校正数据被存 储在第二存储单元55中。虽然各个值不同,^f旦用于Y、 M、 C和K的各个光量才交正数据 是相对彼此邻近的校正数据。从而,差分数据AM、 AC和AK的 值是与光量校正数据的绝对量相比较小的值。当作为参考校正数据的用于Y的光量校正数据由8比特大小来 表示,差分数据AM、 AC和AK的值可以是例如约2比特至6比 特的小值。从而,如在图7中所示,用于Y的光量校正数据被存储在RAM 的从"Q000"到"03FF,,的地址的区域(第一存储单元54),并且 作为相对4交正数据的差分凄t据AM、 AC和AK可以共同存储在乂人 "0400"到"07FF"的地址的区域(第二存储单元55)中,并且与 RAM的传统区域使用模式(见图4)相比,大量节省存储区域是可 能的。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54中的参考校正数据和存储在第二存储 单元55中的相对4交正数据-故增加和结合到如图6C所示的第一结合 单元56中,他们变为对应于各个色彩的整个范围(8比特)的主扫 描方向光量才交正凄史才居。将主扫描方向光量校正数据添加并结合到第二结合单元57中 的老化等光量校正数据,并且作为最终的光量校正数据输出到曝光 单元4。
作为参考4交正^t据和相对才交正凄t据的种类,除此之外可以想到 多种模式。例如,如图8A至图8C以及图9A和图9B所示,存在一种方 法,将用Y、 M、 C和K的所有光量冲交正^:据的平均值或中间值确 定为一个参考校正数据,将相对于平均值或中间值的差分数据△Y、 △ M、 AC和AK作为相对校正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参考校正数据变为一个值,不需要将其存 储在RAM中,并且如图8A和图9B所示,其可以被存储在一个寄 存器中,并且RAM区域可以进一步被保留。另外,例如,如图IOA至图IOC以及图IIA和图IIB,存在一 种方法,将用于Y、 M、 C和K的光量校正数据中的每个的平均值 或中间值确定为相对于每个光量校正数据中的每个的参考校正数 据,并且对平均值或中间值的各个差分数据AY、 AM、 AC和AK 作为相对校正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参考校正数据具有四个值,而且在这种情 况下,不需要将他们存储在RAM中,并且如图IOA或图IIB所示, 他们可以^皮存储在四个寄存器中,并且RAM区域可以净皮保存。在后者的模式下,虽然寄存器的数量从1增加到4,关于相对 校正数据,由于差分数据的基础是每个光量校正数据的平均值或中 间值,差分数据的值与前者模式相比可以比较小,从而,很大程度 ;也节省了 RAM区i或。(3)光量校正(第二实施例) 图12是示出才艮据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才交正单元5a的结构实例的 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校正起始位置调节单元58设置在 第一结合单元的输出。才艮才居光量才交正曲线的内容,由于各个颜色的冲交正起始4立置相互 移动(shift),存在虽然校正曲线本身的形状相互非常接近的情况, 但不同种类的校正数据必须最终保存用于各种颜色。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只有一条光量才交正曲线^皮存储在RAM中 的情况,并且对各个颜色的期望光量校正数据可以通过移动关于读 取的输出的各个颜色的校正起始位置来生成。另夕卜,即使校正曲线相互不完全一致,相对校正数据的值可以 通过增加功能(校正起始位置调节单元58的功能)来移动校正起始 位置而变小。图13A至图13D是用于解释将校正起始位置调节单元58的功 能增加到用于Y的光量校正数据被作为参考校正数据和相对于用于 Y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差分数据(AM、 AC和AK)的这种模式的校 正的操作。在各个颜色的差分数据中,由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差(移动量) 通过才交正起始位置调节单元58来校正,作为将^皮存々者在第二存储单 元55中的相对才交正^:据,只有幅度方向上的差可以存储,结果,可 以进一步节省存储容量。如上所述,才艮据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和图4象形成方法(光量 校正方法),在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使感光体曝光 的激光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校正可以通过小存储容量来实现,同 时保持校正精确度。
应该明白,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在执行本发明的过 程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各个组件进 4亍各种改变和》务改。并且,可以通过以多种方式i殳置各个组件或通 过省略一个或多个组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作出多种配置。而且,的配置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感光体,用于形成彩色图像;曝光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激光并用于执行曝光;以及光量校正单元,被配置成用于为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生成光量校正数据,所述光量校正数据用于校正从所述曝光单元输出的所述激光的光量,使得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光接收敏感性变得均匀,其中,所述光量校正单元包括第一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参考校正数据,第二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相对校正数据,所述相对校正数据在所述参考校正数据为绝对量的情况下由对应于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相对量表示,以及结合单元,被配置成结合所述参考校正数据和所述相对校正数据,以生成所述光量校正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参考校正数 据是与对于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各个感光体相互不同的所述 光量才交正数据共有的才交正数据,以及所述相对校正数据是所述参考校正数据和对于所述多个 感光体中的各个感光体不同的所述光量才交正数据之间的差分 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 一存^f渚单元和所述第二存^f诸单元包括随才几存取存 储器的指定划分区域,从多个光量校正数据中选择出的一个光量校正数据被存 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以及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所述差分数据被存储在对于所述 多个感光体中的各个感光体不同的区域中,以及所述多个区域 中的每个区域的存储容量均小于所述第 一存储单元的容量。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参考校正数据是固定校正数据,以表示所述主扫描方 向上的恒定值,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包括一个寄存器,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参考校正数据是多个固定校正数据,所述多个固定校 正彩:据对于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各个感光体来说卩波此不同并 且表示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恒定值,以及所述相对校正数据是在所述多个光量校正数据中的各个 光亮校正数据和对应于其的所述多个固定校正数据中的各个 固定冲交正数据之间的差分数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包括多个寄存器,以及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校正起始 ^f立置调节单元,纟皮配置成在所述主扫4葛方向上移动^j"应于所述位置,以减小所述相对4交正凄t据之间的差。
8. —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 于形成彩色图<象的多个感光体,以及^皮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感光 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激光并执行曝光的曝 光单元,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光量冲交正步骤,为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生成光 量校正数据,所述光量4交正数据用于4交正从所述曝光单元输出 的所述激光的光量,使得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主 扫描方向上的光接收敏感性变得均匀,其中,所述光量校正步骤包括将参考校正数据存储到第 一存储单元中,对应于所述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将当所述参考校 正数据为绝对量时通过相对量表示的相对校正数据存储到第 二存储单元中,以及结合所述参考才交正凄t据和所述相对校正凄t据,以生成所述 光量校正数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参考校正数据是与对于所述各个多个感光体彼此不 同的光量4交正翁:据共有的才交正数据,以及所述相对校正数据是所述参考校正数据和对于所述多个 感光体中的各个感光体不同的所述光量校正数据之间的差分 数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第 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包括随才几存取存 储器的指定划分区域,乂人所述多个光量4交正数据中选择出的一个光量4交正数据 被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以及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所述差分数据4皮存储在对于所述 多个感光体中的各个感光体不同的不同区i或中,以及所述多个 区域中的每个区域的存储容量均小于所述第 一存储单元的容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感光体;曝光单元,用于在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激光并用于执行曝光;以及光量校正单元,用于为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生成光量校正数据,光量校正数据用于校正从曝光单元输出的激光的光量,使得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光接收敏感性变得均匀,并且光量校正单元包括第一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参考校正数据;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当参考校正数据为绝对量时通过对应于多个感光体中的每个感光体的相对量表示的相对校正数据;以及结合单元,用于结合参考校正数据和相对校正数据,以生成光量校正数据。
文档编号H04N1/00GK101115121SQ20071013636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5日
发明者小林英则, 小野俊一, 高田一正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