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

文档序号:76693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引入IP业务的方法,用于解决T-DMB系统无法提供IP业务的问题。属于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网络融合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T-DMB(Terrestrial-DigitalMultimediaBroadcasting,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是韩国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标准,T-DMB系统是在Eureka147DAB(DigitalAudioBroadcasting,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音视频编码方案和附加信道保护而形成的。该系统采用III波段或者L波段,非常适合车载接收和高速移动接收。韩国于2002年启动了T-DMB系统,目前已经形成大规模商用。但是,T-DMB系统是一个没有IP层的广播系统,它本身无法融合IP业务,这样就对其应用前景造成了限制。为拓宽其应用范围、发展更新的业务,必须引入机制使T-DMB能够处理IP业务,实现与IP网络的对接。为了引进IP业务,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其中一种是DAB-IP方案,即IP隧道技术。DAB-IP方案是由英国电信提出的,该方案采用IP隧道技术,把从IP网关处来的IP数据包进行T-DMB底层的数据组封装或者承载进X-PAD(ProgrammeAssociatedData,节目相关数据)数据段中,再进行物理层的传输。该技术在英国已经进入了商用。DAB系统中目前引入IP隧道方案来进行包模式数据的传输。IP隧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IP封包,套用IP头格式,不需指名网络路径,封包就能够透明的到达目的地,也可通过封包把未直接连接的机器绑在一起,从而实现网络之间的互通。在DAB系统中采用IP隧道技术的过程,是将IP包封装到MSC(MainServiceChannel,主业务信道)数据组的载荷中,加上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形成MSC数据组。将这些MSC数据组分割成段,添加包头和CRC码,封装成包格式,送到DAB系统底层进行传输。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IP隧道技术原本的产生目的是为在TCP/IP网络中传输其他协议的数据包而设计,所以其侧重点在于数据的交换,在DAB系统中的应用也是以IP包的透明传递为目的,承载到MSC数据组只能是以包模式出现,而对于流模式的数据,未进行处理。另外,这种IP隧道技术需要先将数据封装成MSC数据组,再进行分段、加包头和CRC校验,封装成包的形式,最后才能进入子通道中传输。这样造成的系统开销较大。另一种方案,即采用2006年出现的DxB(DigitalextendedBroadcasting,扩展数字广播)/eDAB技术,该技术解决了DAB系统传输IP数据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了DVB-H网络上承载IP业务的解决方案。其主要思想是引入MPE(Multi-ProtocolEncapsulation,多协议封装)协议对IP数据包进行统一封装,然后进入MPEG-2TS(Transportstream,传输流)打包器,打包之后经由底层广播网络进行传输。终端增加映射机制,通过IP地址找到传输流中IP数据流的位置信息,终端根据此位置信息接收对应的业务数据。DXB/eDAB方案其实就是对DAB系统引入IP层的扩展,传输部分采用MPE封装,再拆分为MPEG-2TS的方式进行传输,在终端利用IP地址到传输流的映射,寻找IP数据信息。这种方案实际上是借鉴了DVB-H系统中的IPDC(IPDatacast,IP数据广播)机制处理IP数据的方法。MPE封装技术原本是专门为DVB-H系统量身定做的解决IP传输问题的技术,它是将IP数据分段进行MPE封装,最后拆分为MPEG-2TS流在DVB系统的底层网络中进行传输。DVB-HIPDC为了解决终端快速接收IP数据的问题,弓I入了IP/MAC地址信息表(INT),主要用来描述终端对象的IP地址与传输流(TS)中IP数据位置的映射信息,于是终端便能快速获取所选IP业务的数据流的位置信息进行接收。此技术的缺点在于仅适用于基于MPEG-2TS流的系统,需要二次封装过程,且终端检索IP数据的过程涉及到多个表之间的联系和对应,对于T-DMB等非基于IP的系统来说,实现此技术造成系统的开销较大。从以上分析可见,无论是IP隧道方案,还是现有的DXB/eDAB方案,都各有其优缺点,对于T-DMB系统来说,都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T-DMB系统引入IP业务的新方法,此方法可使IP业务数据承载于流模式MSC信道或包模式MSC信道,同时利用GSE封装技术减小系统的开销,实现了从IP数据传输过程到终端发现、接收过程的完整机制。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T-DMB系统中弓I入IP业务的方法,解决了原有T-DMB系统中无法提供IP业务的问题。原有T-DMB系统是通过CA(ConditionalAccess,条件接收)机制及识别于信道ID的方式实现对用户的鉴权以及用户对特定节目的接收,而不是采用IP地址的形式对终端进行寻址,因此原有T-DMB系统无法直接和基于IP的网络进行业务的对接和传递,这就对该网络的功能和灵活性造成了限制。本发明设计了在T-DMB系统的MSC子信道中传输IP网络的IP平台信息、电子业务指南数据,以及IP数据包的方案,解决了IP业务数据在T-DMB系统中传输的问题;通过设计IST(IPAddresstoSub-channelTable,IP地址到子信道的映射)数据表,建立IP业务数据的源端IP地址与T-DMB系统中MSC(MainServiceChannel,主业务信道)的子信道的映射关系,使用户端在底层能够方便快捷的寻找、并接收所需要的IP数据,结合T-DMB系统的CA机制还可以将IP网络中的组播、单播业务引入到T-DMB系统中。因此,本发明方法实现了通过T-DMB系统提供IP业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1)T-DMB系统接收到IP网络传来的关于1P平台的信息,将此信息发送给IPT(IPPlatfonntable,IP平台表)生成器;(2)IPT生成器接收到这些IP平台信息,生成IPT数据;(3)GSE封装器把生成的IPT数据和应用层产生的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封装成GSE包;(4)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GSE包分配一个单独的MSC子信道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5)MSC/FIC生成器接收GSE包、生成MSC数据,接收复用配置信息、生成FIC(FastInformationChannel,快速信息信道)数据;(6)MSC数据、FIC数据与系统的同步信道数据一起组成传输帧,由T-DMB系统发送给用户终端(7)用户终端解析接收到的传输帧得到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并选定所需要的业务(8)GSE封装器把IP网络传来的业务数据封装成GSE包;(9)集合体Z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IP业务数据的GSE包分配MSC子信道,建立IP业务数据的源端IP地址与MSC子信道的映射关系数据;(10)IST生成器根据映射关系数据生成IST数据;(ll)GSE封装器把IST数据封装成GSE包;(12)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IST数据的GSE包分配MSC子信道,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13)MSC/FIC生成器接收到封装有IP业务数据的GSE包和封装有IST数据的GSE包,生成MSC数据;接收到IP业务数据的复用配置信息和IST数据的复用配置信息,生成FIC数据;(14)MSC数据、FIC数据与系统的同步信道数据一起组成传输帧,由T-DMB系统发送给用户终端;(15)用户终端解析接收到的传输帧,接收IP业务数据。本发明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所示。本发明方法的主要步骤说明如下1.T-DMB系统接收到IP网络传来的关于IP平台的信息,将此信息发送给IPT生成器。在该步骤中,T-DMB系统要想利用自己的广播网络将IP网络的业务数据传输给终端用户,需要将IP网络中关于IP平台的信息发送给IPT生成器,IPT生成器是用来生成IPT数据的,包括IP平台ID、平台名称及平台提供者信息。2.IPT生成器接收到这些IP平台信息,生成IPT数据。在该步骤中,IPT数据的内容包括描述IP平台的信息,包括IP平台ID、平台名称及平台提供者信息。在IP业务网络中,每个业务拥有唯一的源端地址,这个唯一的源端地址由IP平台和IP地址两者共同决定,即若两个IP业务源端地址位于不同的IP平台中,则它们的IP地址表示形式可以是相同的。但同一个IP平台的所有IP业务源端地址是无冲突的,即属于同一IP平台的IP地址表示形式必须是不同的。因此用户在选择业务时需要首先接收IP网络的IP平台信息,从这些IP平台信息中选择想要接收业务的平台标识符(PlatformJD),才能找到属于这个平台的电子业务指南信息,得到想要接收的IP业务的唯一的源端IP地址。本发明方法中设计的IPT数据,具体内容及数据域长度为平台ID(24bits)、平台名称标识位(lbit)、平台提供者标识位(lbit)、平台名称及平台提供者字段。其中,平台名称及平台提供者字段又分别由长度(8bits)、描述语言(使用ISO一639标准,24bits)、若干文本单元(8bits/单元)三部分构成。格式定义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所示。下表中给出了IPT数据格式中各个字段的大小及功能定义。表lIPT数据各字段定义<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IPT生成器负责上述IPT数据的生成。生成之后,与应用层产生的电子业务指南数据一起发送到GSE封装器进行封装。3.GSE封装器把生成的IPT数据和应用层产生的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封装成GSE包。在该步骤中,T-DMB系统将IPT数据和应用层产生的电子业务指南数据传送至GSE封装器,GSE封装器采用GSE封装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封装。GSE封装技术的简要过程为首先把整个数据包作为输入源,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GSE为每个PDU加上一个封装头信息,然后在PDU后面加上一个进行整体校验的CRC-32校验信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GSE的封装数据SNDU。然后封装器对SNDU数据进行拆分,拆分后的分片作为GSE传输数据的净荷。4.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GSE包分配一个单独的MSC子信道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在该步骤中,GSE封装器将封装后的GSE包传送给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GSE包分配MSC子信道,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及子信道分配信息。需要说明的是,MSC是T-DMB系统中用来承载业务的主要信道,它主要用来承载音频、视频和数据业务单元。MSC是一个时间交织的数据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各自单独的进行巻积编码。每个子信道可能承载一个或多个业务单元。快速信息信道(FIC)为接收端快速接收信息提供可能性,该通道特定用来传输MCI(MultiplexConfigurationInformation,复用配置信息),额外的也传输SI(ServiceInformation,服务信息)和数据业务。快速信息信道(FIC)与主业务信道(MSC)传输结构图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所示。MSC是由CIF(CommonInterleavedFrames,普通交织帧)组成。一个CIF是一个55296比特的数据库块,每24ms传输一次。CIF的最小可寻址单元是CU(CapacityUnit,容量单元),大小64比特。所有CU组合起来构成MSC基本传输单元,即子信道。MSC是由子信道的复用组成的。FIC由一系列的FIB(FastInformationBlock,快速信息块)组成。FIB长度为256比特,包括30字节的FIB数据域和一个2字节的CRC。关于IPT数据的传输问题,理论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在FIG的扩展域中定义并传输数据,另一种是在MSC中,与其他音频、视频、数据一起进行传输。考虑到FIB的空间很小,一个FIB的数据域只有240bits,一个传输帧最多包含12个FIB字段(对应于传输模式1)。而IPT信息中平台名称、平台提供者的描述符需占用大量字节,有可能超出FIC数据域长度。因此,IPT数据不适合在FIC信道中传输。而MSC信道中传输数据的空间足够传输这些IPT数据信息。所以,本发明设计通过MSC主业务信道来传输IPT数据。本发明设计IPT和应用层产生的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在同一个子信道中传递,因为对于IPT数据,每隔十秒传递一次即可,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每隔30秒传递一次,两个数据在同一子信道中传递,不仅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又可以节省子信道的带宽。5.MSC/FIC生成器接收GSE包、生成MSC数据,接收复用配置信息、生成FIC(FastInformationChannel,快速信息信道)数据。在该步骤中,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将封装了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GSE包,与复用配置信息和子信道分配信息一起传送给MSC/FIC生成器。MSC/FIC生成器根据子信道分配信息,把封装了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GSE包承载到MSC的子信道中,根据复用配置信息,生成FIC数据。在FIC数据生成过程中,本发明设置FIC中的FIG0/2数据域中的DSCTy(DataServiceComponentType,数据业务单元类型)的值为111100(60)来标识传输的是IPT数据,DSCTy的值为111101(61)来标识传输的是电子业务指南数据。6.MSC数据、FIC数据与系统的同步信道数据一起组成传输帧,由T-DMB系统发送给用户终端。在该步骤中,MSC数据、FIC数据与系统的同步信道数据一起组成T-DMB系统传输帧,通过T-DMB系统的传输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7.用户终端解析接收到的传输帧得到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并选定所需要的业务。在该步骤中,终端接收T-DMB系统传输帧,得到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并解析这些数据,选定所需要的业务。由于本发明设计IPT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在同一个子信道中传递,所以IPT数据与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发现和接收机制相同。本方案设计的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发现和接收机制为第一步,接收FIC数据,査找DSCTy为111101(61)的FIG0/2业务单元结构信息数据,获得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业务单元结构信息,查找DSCTy为111100(60)的FIG0/2业务单元结构信息数据,获得IPT数据的业务单元结构信息。解析业务单元结构信息,得到承载电子业务指南和IPT的子信道ID,假设解析后得到子信道ID(SubCMD)为62,则可以确定子信道62承载的是电子业务指南和IPT数据。第二步,接收FIC数据,根据承载电子业务指南和IPT数据的子信道ID(SubChID)(例如62),在FIG0/1承载的子信道结构信息中寻找该子信道的结构信息,解析得到在MSC中承载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子信道的CU个数以及CU的位置。第三步,根据解析得到的CU个数及位置信息接收CU数据,根据Continuityindex(连续索引)和First/Last(首/尾字段位置)标识重组数据,直到接收完为止。8.GSE封装器把IP网络传来的业务数据封装成GSE包。在该步骤中,T-DMB系统将IP网络传来的IP业务数据传送到GSE封装器,采用GSE封装技术对IP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具体封装技术与步骤3相同。9.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IP业务数据的GSE包分配子信道,建立IP业务数据的源端IP地址与MSC子信道的映射关系数据,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在该步骤中,T-DMB系统将封装了IP业务数据的GSE包传递给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GSE包分配MSC子信道,建立IP业务数据的源端地址与承载这些IP业务数据的MSC子信道的映射关系数据。映射关系数据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4所示。由于在T-DMB系统中,一个业务由一个或几个服务单元组成,与此相应的是,在IP网络中,IP业务也是由一种或者几种数据流组成(如音频,视频)。在此,我们设计IP网络中IP业务的若干个数据流对应于T-DMB系统中的若干个业务单元。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每个业务单元随机分配一个子信道,即为每个IP数据流随机分配一个子信道,所分配的子信道用SubCWD标识。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中所记录IP业务数据的源端地址和MSC子信道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例如Service1是某一个IP业务的标识,该业务对应的IP地址为IP一Address1。该业务同时两种IP数据流(即两个业务单元)组成,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分别为两种IP数据流分配两个子信道SubChIDl和SubCWD2。表2IP业务数据的源端IP地址与子信道映射关系<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将此IP业务数据的源端IP地址与MSC子信道的映射关系数据传递给IST生成器之后,将这些封装了IP业务数据的GSE包和复用配置信息、子信道分配信息传送给MSC/FIC生成器。10.IST生成器根据映射关系数据生成IST数据。在该步骤中,1ST生成器接收到IP业务数据的源端IP地址与MSC子信道的映射关系数据后,生成IST数据。IST数据的生成流程示意图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5所示。IST数据主要是描述业务源端IP地址和MSC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本发明方法中设计了IST数据,其内容及数据域长度为IP版本类型(2bits)、平台ID(24bits)、MSC子信道ID(6bits)、IP地址(32bits/128bits)、子网掩码(8bits),具体格式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6所示。下表给出了IST数据格式中各个字段的大小及功能的定义。表31ST数据个字段定义<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11.GSE封装器把1ST数据封装成GSE包。在该步骤中,GSE封装器采用GSE封装技术,将IST数据加上GSE包头和CRC校验码,生成GSE包,并传送给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12.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1ST数据的GSE包分配MSC子信道,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在该步骤中,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1ST数据的GSE包分配MSC子信道,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及子信道分配信息,并将这些GSE包和复用配置信息、子信道分配信息传送给MSC/FIC生成器。关于IST数据的传输问题,理论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在FIG的扩展域中定义并传输数据,另一种是在MSC中,与其他音频、视频、数据一起进行传输。考虑到FIB的空间很小,一个FIB的数据域只有240bits,一个传输帧最多包含12个FIB字段(对应于传输模式D。IST数据中的IPaddress字段若是IPV6信息,则一个IPV6地址需要占用128bits,当需要传输多个IP地址时,1ST数据信息长度就可能超过FIC数据域长度。冈此,本发明设计通过MSC主业务信道来传输IST数据。13.MSC/FIC生成器接收到封装有IP业务数据的GSE包和封装有IST数据的GSE包,生成MSC数据;接收到IP业务数据的复用配置信息和IST数据的复用配置信息,生成FIC数据。在该步骤中,MSC/FIC生成器根据每个GSE包的子信道分配信息,把GSE包承载到MSC的子信道中,形成MSC数据,根据每个GSE包的复用配置信息,生成FIC数据。本发明设置FIC中的FIG0/2(FastInformationGroup,快速信息组,基本类型为0/扩展类型为2)数据域中设置DSCTy字段的值为111011(59),标识子信道中承载的是1ST数据,从而可以指示用户终端査找并接收1ST数据。14.MSC数据、FIC数据与系统的同步信道数据一起组成传输帧,由T-DMB系统发送给用户终端。在该步骤中,MSC数据、FIC数据与系统的同步信道数据一起组成T-DMB系统的传输帧,通过T-DMB系统的底层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15.用户终端解析接收到的传输帧,接收IP业务数据。该步骤是基于步骤7中用户终端接收到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选择所需要的业务之后进行的。用户终端解析接收到的传输帧,进行IST数据的发现与接收,然后根据IST数据及选定的业务,确定承载该IP业务数据的MSC子信道,接收IP业务数据。已授权的用户利用密钥对这些IP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即可使用选定的IP业务。其中,用户终端对IST数据的发现与接收过程的主要步骤为第一步,接收FIC数据,査找DSCTy为111011(59)的FIG0/2业务单元数据,获得IST数据的业务单元结构信息,解析得到承载IST数据包的业务单元ID和子信道ID(SubChID)。FIG0/2的数据域格式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7所示。第二步,接收FIC数据,根据承载IST数据的子信道的ID(S油ChID),在FIG0/1承载的子信道结构信息中寻找该子信道的结构信息,解析得到在MSC中承载1ST数据的子信道的CU个数以及CU的位置。第三步,根据解析得到的CU个数及位置信息接收CU数据,根据Continuityindex和First/Last标识重组数据,直到接收完为止。IST数据的发现和接收流程示意图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8所示。在接收到1ST数据之后,用户终端接收IP业务数据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根据电子业务指南对所选定业务的描述信息,得到该业务的IP地址信息(一般位于Acquisition(获取)分片中);第二步,解析IST数据,得到该业务的源端IP地址所对应的子信道ID(SubChID),也即承载该业务的子信道的标号SubCMD,如果一个业务由多个业务单元(如视频业务则包括视频流与音频流),则子信道可以是多个;第三步,接收FIC数据,根据得到的承载IP数据的子信道的标号SubChID,在FIG0/1承载的子信道结构信息中寻找该子信道的结构信息,解析得到在MSC中承载IP数据的子信道的CU个数以及CU的位置;第四步,根据解析得到的CU个数及位置信息接收CU数据,根据Continuityindex和First/Last标识重组数据,直到接收完为止,完成数据的接收过程。第五步,所有T-DMB系统的用户都可以接收到1ST数据和IP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使用IP业务。只有那些订购了某项业务并通过交互式通道成功付费的用户,才能经由IP网络与T-DMB系统的协商,以某种方式获得解析此业务的密钥,才能真正解析与此IP业务相关的所有数据包,这个过程即T-DMB系统的CA鉴权过程。通过T-DMB系统鉴权,那些被授权的用户在解析IP数据包之后就可以使用订购的业务了。用户终端接收IP数据流程的示意图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9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结合T-DMB系统的CA机制,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T-DMB系统中实现单播和组播服务,实现对特定用户提供特定的IP业务。具体过程为,T-DMB系统通过CA机制,对特定用户分配密钥,使其具备解析特定IP业务数据的权限和能力;然后T-DMB系统将这些特定用户所需要的IP业务数据放置于MSC的子信道中,用户根据1ST数据中IP业务的源端地址与MSC于信道的映射关系,找到承载所需要的IP业务数据的MSC子信道,并接收子信道中的数据,使用密钥对数据解密,即可使用所需要的IP业务。而其他未获得授权的用户,将无法对这些子信道中的IP业务数据进行解密,从而无法使用这些业务。这样就在T-DMB系统中实现IP业务的单播和组播服务。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引入IP业务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图2是IPT具体格式定义的示意图。图3是IP业务的源端地址和MSC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数据示意图。图4是1ST数据的生成流程示意图。图5是1ST数据的数据格式示意图。图6是快速信息信道(FIC)与主业务信道(MSC)传输结构图。图7是FIG0/2的数据域格式图。图8是1ST数据的发现和接收流程示意图。图9是用户终端接收IP业务数据流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一个例子,说明本方法的实施过程。拥有密钥S的T-DMB系统用户要接收DVB-H系统的一个视频业务,该业务是基于IP的,并且由两种数据流组成音频数据与视频数据,同时该业务是从IP平台1的IP地址为59.64.150.201/24处的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在终端接收并解析IP网络发来的IP平台信息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之后,首先业务数据到达T-DMB系统的GSE封装器,对IP数据进行封装,封装好后的数据经过集合体/服务单元复用器把它复用进服务单元,并且配置相应的子信道来承载,如配置子信道号为1和2来分别承载视频和音频数据,即对应的子信道标识SubChID分别为1,2。控制器记录了每个IP业务单元的配置复用信息,记录了与此业务的IP地址相应的SubChID为1,2,并且将这个对应关系传递给1ST生成器。1ST生成器将传来的IP地址信息与子信道的对应关系封装成数据表的格式。1ST填充数据时,在附图5的1ST数据格式中,Version字段填入00,表示采用的是IPV4版本;Platform—ID字段填入0X01,SubChlD字段分别填入000001和000010,表示视频、音频数据分别在子信道1和2中承载;Slash—Mask字段填入00011000,表示掩码为24,IPaddress字段填入1ST数据生成之后,进行GSE封装并且利用子信道3发送给终端用户。对于用户端而言,用户通过电子业务指南去选择该视频业务,并且从电子业务指南中得到了该业务的源IP地址为59.64.150.201。用户端首先通过査看FIG0/2,DSCTy=111011(59)的FIC数据,得到此帧中MSC子信道59承载的是1ST数据,用户去接收子信道59的1ST数据。解析1ST数据,寻找得到59.64.150.201所对应的子信道为1和2。用户去接收子信道和2的数据,得到所有业务数据。利用密钥S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解析,即可使用预订的节目。权利要求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1)T-DMB系统接收到IP网络传来的关于IP平台的信息,将此信息发送给IPT(IPPlatformtable,IP平台表)生成器;(2)IPT生成器接收到这些IP平台信息,生成IPT数据;(3)GSE封装器把生成的IPT数据和应用层产生的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封装成GSE包;(4)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的GSE包分配一个单独的MSC子信道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5)MSC/FIC生成器接收GSE包、生成MSC数据,接收复用配置信息、生成FIC(FastInformationChannel,快速信息信道)数据;(6)MSC数据、FIC数据与系统的同步信道数据一起组成传输帧,由T-DMB系统发送给用户终端;(7)用户终端解析接收到的传输帧得到IPT数据和电子业务指南数据并选定所需要的业务;(8)GSE封装器把IP网络传来的业务数据封装成GSE包;(9)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IP业务数据的GSE包分配MSC子信道,建立IP业务数据的源端IP地址与MSC子信道的映射关系数据;(10)IST生成器根据映射关系数据生成IST数据;(11)GSE封装器把IST数据封装成GSE包;(12)集合体/业务单元复用器/控制器为封装了IST数据的GSE包分配MSC子信道,并记录复用配置信息(13)MSC/FIC生成器接收到封装有IP业务数据的GSE包和封装有IST数据的GSE包,生成MSC数据;接收到IP业务数据的复用配置信息和IST数据的复用配置信息,生成FIC数据;(14)MSC数据、FIC数据与系统的同步信道数据一起组成传输帧,由T-DMB系统发送给用户终端;(15)用户终端解析接收到的传输帧,接收IP业务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IPT数据的内容及数据域长度为平台ID(24bits)、平台名称标识位(lbit)、平台提供者标识位(lbit)、平台名称及平台提供者字段。其中,平台名称及平台提供者字段又分别由长度(8bits)、描述语言(使用ISO—639标准,24bits)、若干文本单元(8bits/单元)三部分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对于生成的IPT数据采用GSE封装技术进行封装并在T-DMB系统的底层网络中传输。4.根据权利要求1、2禾B3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IPT数据经过GSE封装后得到的GSE包承载于T-DMB系统的MSC子信道。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IST数据的内容及数据域长度为IP版本类型(2bits)、平台ID(24bits)、MSC子信道ID(6bits)、IP地址(32bits/128bits)、子网掩码(8bits)。6.根据权利要求1和5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对于生成的1ST数据采用GSE封装技术进行封装并在T-DMB系统的底层网络中传输。7.根据权利要求1、5和6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1ST数据经过GSE封装后得到的GSE包承载于T-DMB系统的MSC子信道。8.根据权利要求1、3和6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在f-DMB系统底层网络传输帧中FIC的FIG0/2数据域中设置DSCTy字段的值分别为111100(60)、111101(61)、111011(59)或标准中未使用的其他特征值,标识该传输帧中承载的是IPT数据、电子业务指南数据还是IST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1和5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IST数据指示了业务源端IP地址与承载该IP业务数据的MSC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利用此映射关系,可以使用户根据已选定IP业务的源端IP地址,快速找到承载该IP业务数据的子信道,接收该IP业务数据。10.根据权利要求1和9所述的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其主耍特征在f:用户使用1ST数据所指示的业务源端IP地址与承载该IP业务数据的MSC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IP业务数据,此过程与T-DMB系统的CA机制相结合,可以在T-DMB系统中实现单播和组播业务,实现对特定用户提供特定的IP业务。全文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在T-DMB系统中引入IP业务的方法,用于解决原有T-DMB系统无法提供IP业务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在T-DMB系统的MSC子信道中传输IPT(IPPlatformtable,IP平台表)数据、电子业务指南数据以及IP业务数据的方案,解决了IP业务数据在T-DMB系统中传输的问题;通过设计IST(IPAddresstoSub-channelTable)数据,建立业务源端IP地址与T-DMB系统中MSC子信道的映射关系,使用户终端能够方便快捷的寻找、并接收所需要的IP数据,结合T-DMB系统的CA机制还可以将IP网络中的组播、单播业务引入到T-DMB系统中。因此,本发明方法实现了通过T-DMB系统提供IP业务的功能。文档编号H04L29/06GK101217535SQ20071030476公开日2008年7月9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发明者刘元安,刘凯明,斐李申请人:北京邮电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