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络中网络层处的接入终端的越区切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665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入网络中网络层处的接入终端的越区切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特定来说涉及用于在接入网络中的网络层处 越区切换接入终端的各种概念及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传送、广播等各种 通信服务。这些系统通常采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网络资源将多个接入终端连接到广域 网(WAN)的接入网络。所述接入网络通常实施有散布于整个地理覆盖区域中的多个接 入点。所述地理覆盖区域通常划分成多个小区,其中每一小区中具有一接入点。小区 可进一步划分成多个扇区。接入点通常为小区中的每-"扇区包含一个收发器功能。所 述收发器功能为扇区中的接入终端提供空中接口附接点。
接入网络还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网络功能。在一典型配置中,所述网络功能充 当用于任何数目的收发器功能的控制器且执行各种任务,其中包含为接入终端的分 派、管理及破坏资源。所述网络功能还为接入终端提供因特网协议(IP)层附接点(IAP)。 指定用于所述接入终端的所有IP包均经由IAP发送。接入网络可具有中心化网络构 架,此处将其定义为支持多个接入点的多个网络功能,g卩,每一网络功能支持多个接 入点且每一接入点由多个网络功能支持;或分布式网络构架,此处将其定义为每一接 入点的专用网络功能,S卩,每一网络功能支持单个接入点且每一接入点由单个网络功 能支持。
除提供IP层附接点外,IAP还可负责为任何数目的接入终端维持会话状态。接 入终端的会话状态是指当连接闭合时在接入终端与IAP之间的控制路径上所保存的 接入网络的状态。所述会话状态包含在接入终端与接入网络之间协商的属性值。这些 属性会影响接入终端所接受的连接及服务的特征。举例来说,接入终端可针对新应用 协商服务质量(QoS)配置并将新滤波器及流程规格供应到接入网络,以指示所述应用 的QoS服务要求。举另一实例来说,接入终端可协商在与接入网络通信中使用的标头的大小及类型。
在某些无线通信系统中,既定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过在服务所述扇区的收发器功 能的接入信道上进行接入尝试来建立与接入点的连接。与接收所述接入尝试的收发器 功能相关联的网络功能联络所述接入终端的会话主装置并检索所述接入终端的会话
状态的副本。在成功接入尝试后,为接入终端指派诸如MACID及数据信道的空中接 口资源以与服务所述扇区的收发器功能通信。另外,IAP移动到服务网络功能,或另 一选择为,使用IP隧道协议在IAP与服务网络功能之间发送IP包。
在某些无线通信系统中, 一旦接入终端与接入点建立连接,所述接入终端即聆听 其它扇区并测量其可听到的扇区的信号强度。所述接入终端使用这些测量值来创建有 效集。所述有效集为已为所述接入终端保留空中接口资源的扇区集合。所述接入终端 将继续测量其它扇区的信号强度且可在其围绕接入网络移动时从所述有效集添加或 移除扇区。另一选择为,接入终端可将信号强度测量值报告发送到接入网络以使所述 接入网络可维持所述有效集。
所述有效集的一个功能是允许接入终端在扇区之间快速地切换并在未必进行新 接入尝试的情形下维持服务。在正向链路或反向链路上切换扇区的过程通常称作"L2" 越区切换,因为其在链路层处构成接入终端的越区切换。接入网络使用有效集以通过 以下操作快速地执行L2越区切换(l)为有效集中的扇区中的每一者中的接入终端保 留空中接口资源,及(2)将会话状态的副本从所述会话主装置提供到服务所述有效集中 的扇区的每一网络功能。
可用于支持接入终端的快速越区切换的另一技术是在不移动IAP的情形下切换 扇区。移动IAP的过程通常称作"L3"越区切换,因为其在网络层处构成接入终端的 越区切换。通过去耦合L2与L3越区切换,IAP与服务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可随着接入 终端穿过接入网络而增加。在这一情形中,期望的情形是使IAP移动得更靠近接入终 端以改善回程上所经历的延迟及路由效率。如果IAP充当会话主装置,则还需要转移 会话状态。
传统上,L3越区切换由接入网络加以控制。此通常称作"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 理"。对于诸如话音的高速应用来说,使用接入终端控制L3越区切换("基于AT的 移动性管理")通常被认为太慢。然而,基于AT的移动性管理具有某些优点,例如, 允许针对技术间与技术内或全球与本地移动性实现单一机制。其还因不需要网络元件 来确定何时进行L3越区切换而进一步简化了网络接口 。
因此,所属技术领域中需要最优化L3越区切换以支持基于AT的移动性管理。 无论网络构架如何,对于每一个系统来说最优化L3越区切换是有用的特点,因为其 简化了网络接口且还应改善L3越区切换的无缝隙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揭示内容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接入一接入网络的设备包含经配置以维持 包括多个网络功能的有效集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通过向所述网 络功能中的每一者发送将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识别为越区切换目标的消 息并借助归属代理针对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执行绑定更新,来支持网络层 附接点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的越区 切换。
应了解,依据下文的详细说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了本发明的其它方 面;其中仅本发明的各方面以图解说明方式加以显示及描述。应认识到,本发明能够 为其它不同的配置,且可在各种其它方面修改本发明的几个细节,此均不背离本发明 的范围。因此,应将本文的图式及详细说明视为具有图解说明性质而非限制性质。


图1为图解说明包含接入终端的分布式接入网络构架的概念性方块图; 图2为图解说明针对资源与目标IAP之间的L3越区切换的呼叫流程的实例的图 表;且
图3为图解说明接入点及接入终端的硬件配置的实例的概念性方块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所述的详细说明意在作为对本发明各方面的说明而并不是意在表 示本发明仅有的方面。所述详细说明包含具体细节,以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了解 的目的。然而,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了,无需这些具体细节即可实践本发明。 在某些情况下,为避免模糊本发明的概念,以方块图形式显示众所周知的结构及组件。
可在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通信系统中使用本揭示内容中所提供的各种概念。举例来 说,基于超移动宽带(UMB)的无线通信系统可受益于这些概念。UMB是由3GPP2发 布的空中接口标准,其可作为CDMA 2000家族标准的一部分。UMB通常用于为移 动订户提供因特网接入。可受益于这些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实例是基于IEEE 802.20的系统。IEEE 802.20是一种经设计以用于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服务的基 于包的空中接口。出于清晰表示的目的,现在将参照分布式网络构架表示各种概念, 然而,这些概念同样适用于中心化网络构架且可易于扩展到其它无线通信系统。
图1是图解说明包含接入终端的分布式接入网络构架的概念性方块图。图中显示 接入终端102通过接入网络106连接到基于包的网络104,例如,因特网。接入终端 102可以是固定或移动装置,其中用户可从接入网络106获得服务。举例来说,接入 终端102可以是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数 码相机、数字摄像放像机、游戏控制台、音频装置、视频装置、多媒体装置或能够从接入网络106接收服务的任何其它合适的装置。
接入网络106包含散布于整个蜂巢式覆盖区域内的多个接入点107广1073,其中 一接入点位于每一小区中。对于其正服务的小区中的每一扇区来说,接入点107包含 单独的收发器功能108。收发器功能108用于为其扇区中的接入终端提供空中接口附 接点。在此实例中,图1中所显示的接入终端102的空中接口附接点为收发器功能 10812。此收发器功能10812称作服务收发器功能。
每一接入点107还包含网络功能110。网络功能110负责控制接入点107中的收 发器功能108并对接入终端执行类似分派、管理及破坏资源的任务。在此实例中,网 络功能110i为服务网络功能,因为其控制充当接入终端102的空中接口附接点的收 发器功能10812。服务网络功能IIO,可为接入终端102提供IAP。或者,IAP可位于 别处且IP隧道协议可用于在IAP与服务网络功能IIO,之间发送IP包。归属代理112 (其负责在基于包的网络104上维持连接)通过IAP与接入终端102交换IP包。
随着无线电条件改变,接入终端102可通过将其空中接口附接点改变到有效集中 的新扇区来执行L2越区切换。接入终端102针对有效集中所有扇区的正向及反向链 路,对无线电条件执行过滤测量。举例来说,在基于UMB的通信系统中,接入终端 102可测量捕获导频上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共用导频信道(如果存在)及共享传 信令信道上的导频以选择正向链路扇区。对于反向链路,接入终端102可基于从扇区 发给接入终端102的通电/断电控制命令来测量有效集中的每一扇区的CQI擦除速率。
L2越区切换与L3越区切换不同步。L3越区切换涉及归属代理在目标IAP处的 绑定更新且需要服务有效集中扇区的所有网络功能110以更新其IP隧道来指示所述 IAP的新位置。另外,如果会话主装置与IAP并置,则服务有效集中扇区的所有网络 功能110均更新其单播接入终端识别符(UATI)以指示所述会话主装置的新位置。此过 程相当慢,且因此会防止接入终端102在扇区之间快速地切换,同时如果不存在L2 与L3越区切换的去耦合,则会最小化对活动应用QoS的影响。
对于对L3越区切换具有影响的活动接入终端102来说,存在三种主要状态类型 数据状态、连接状态及会话状态。所述数据状态是指在连接期间接入终端102与网络 功能110之间的数据路径中接入网络106的状态。所述数据状态包含诸如标头压縮器 状态或无线电链路协议(RLP)缓冲器状态(此均极具动态性且难以在接入点107之间 传输)的事物。所述连接状态是指当连接关闭且接入终端102空闲时,在接入终端 102与网络功能107之间的控制路径上未保存的接入网络106中的状态。所述连接状 态可包含诸如为接入终端保留的空中接口资源集合、功率控制循环值、软越区切换定 时的信息,及有效集信息。会话状态已在此揭示内容的背景技术部分中加以论述因而 此处不再重复。
在L3越区切换中,可能需要将所有三种状态类型从服务IAP转移到目标IAP。 如果仅空闲接入终端102可进行L3越区切换,则仅需要转移会话状态。为支持活动 接入终端102的L3越区切换,还可能需要转移数据及连接状态。在某些无线通信系统中,L3数据状态的越区切换通过界定多个路由而得以简化, 其中每一路由的数据状态相对于所述路由呈本地性,g卩,所述路由各自具有独立的数
据状态。通过使每一网络功能110与单独的路由相关联,L3越区切换期间不存在数 据丢失且可同时处理来自旧IAP及新IAP的包。
活动接入终端102的L3越区切换可进一步通过移动来自IAP的连接状态的控制 并使其相对于有效集中的每一网络功能110呈本地性而得以简化。这可通过以下操作 来完成界定多个控制路由(或控制堆栈)并界定空中接口以使所述控制堆栈独立且相 对于每一网络功能110呈本地性。这可能需要针对将转移到接入终端102的连接状态 协商及管理资源的分派及破坏,因为不再存在单个网络功能110来管理有效集中的所 有扇区。还可需要某些关于空中接口设计的附加要求以避免收发器功能108之间的紧 密耦合,因为服务有效集中的扇区的不同收发器功能108不可能共享同一网络功能 110。举例来说,可能为优选的情形是消除不具有同一网络功能110 (例如,功率控 制循环、软越区切换等)的收发器功能108之间的所有紧密同步化。
使数据及连接状态相对于网络功能IIO呈本地性,可消除在L3越区切换过程中 转移这些状态的需要且还可使网络功能IIO之间的接口更简单。
接入终端102使用单独的协议堆栈114,-1143来与不同的网络功能110以及用于 接入终端102与收发器功能108的寻址机构进行通信,以在这些堆栈之间进行逻辑区 分。每一协议堆栈114—143包含与移动节点116通信的数据及控制堆栈,以支持接 入终端102处的IP层移动性。
根本上,会话状态的某些属性(例如,QoS轮廓、密钥等)不可能相对于网络功能 IIO(或IAP)呈本地性,因为每当将新网络功能添加到有效集或在会话主装置越区切换 时即进行协商太昂贵。因此,下文提出的概念涉及在IAP与会话主装置并置时,以适 于基于AT的移动性管理的最优方式在L3越区切换期间转移会话主装置的各种技术。
图2是图解说明呼叫流程的实例的图表,所述呼叫流程针对接入终端在资源与目 标IAP (其中IAP与会话主装置并置)之间起始L3越区切换。在步骤201中,显示 数据流过接入网络。具体来说,将数据从归属代理260路由到服务IAP240。服务IAP240 穿过隧道将数据转移到服务接入点230,从而在空中将所述数据传输到接入终端220。
L3越区切换通过将会话状态锁定在服务IAP240处而以202步骤开始,因为在会 话转移期间协商会话改变难以管理。接入终端220在空中将"锁定会话"消息传输到 服务接入点230,从而使用L2隧道协议将所述消息传递到服务IAP240。服务IAP240 锁定会话状态且然后使用同一隧道协议将"锁定会话确认"发送回到服务接入点230, 从而在空中将所述确认传输到接入终端220。
接下来,在步骤203中,接入终端220决定通过起始会话转移来进行L3越区切 换,而会话传输通过在空中将"会话转移请求"传输到服务接入点230而起始。通过 使用L2隧道协议,服务接入点230将所述请求传递到目标IAP250。响应于所述请求, 目标IAP250如同会话主装置那样从服务IAP240转移控制。目标IAP250使用L2隧道协议将"会话转移确认"及"UATI指派消息"发送到服务接入点230,以便随后 在空中将所述信号传输到接入终端220。"会话转移确认"指示目标IAP250现在为 会话主装置且"UATI指派消息"指示接入终端220的新识别符以寻址目标IAP240。 会话主装置转移完成于接入终端220在空中将"UATI完成"消息传输到服务接入点 230,进而使用L2隧道协议将所述消息传递到目标IAP250时。
接入终端220可响应于任何合适的事件而请求L3越区切换。例如,所述事件可 以是L2越区切换。或者,所述事件可以是可影响接入网络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质量度 量(例如,扇区负载、信号强度、活动QoS流程等)的某些活动的发生。
作为步骤202及203的替代,可由接入网络来起始L3越区切换。在此情形中, 接入网络锁定会话状态、将所述会话状态从服务IAP240转移到目标IAP250并将指示 会话状态传输已由接入网络完成的消息发送到接入终端220。
在步骤204中,在服务有效集中的扇区的每一网络功能处更新通到目标IAP250 的隧道。这可通过在空中将"更新IAP"消息从接入终端220传输到服务接入点230 而实现。接入终端220在其"更新IAP"消息中包含用于目标IAP250的UATI。然后, 使用L2隧道协议将"更新IAP"发送到服务有效集中的扇区的每一网络功能。每一 网络功能更新其隧道且然后通过使用L2隧道协议发送"获得会话请求"消息以从目 标IAP250中拉出当前会话状态的副本。将包含会话状态属性的"获得会话回应"穿 过隧道转移回到服务有效集中的扇区的每一网络功能。
在步骤205中,接入终端220通过使用移动IP(MIP)信令将"绑定更新"消息发 送到归属代理260以指示归属代理260存在新IAP。归属代理260更新其路由表以指 向目标IAP250且使用同一 MIP信令以"绑定确认"来响应目标IAP250。目标IAP250 穿过隧道将数据转移到服务接入点230,从而在空中将所述数据传输到接入终端220。
L3越区切换通过将目标IAP 250处的会话状态解除锁定来完成以使会话状态可 发生变化。虽然未显示,但必须将目标IAP250处的会话状态的任何变化推出到服务 有效集中的扇区的每一网络功能。接入终端220在空中将"解除锁定会话"消息传输 到服务接入点230,从而使用L2隧道协议将所述消息传递到目标IAP250。目标IAP250 将会话状态解除锁定且然后使用同一隧道协议将"解除锁定会话确认"发送回到服务 接入点230,从而在空中将所述确认传输到接入终端220。步骤206可与步骤204并 行发生或在步骤203完成时是固有的。
服务IAP 240还可通过将消息发送到接入终端220来起始L3越区切换。在此情 形中,服务IAP 240可执行揭示程序来找出适于L3越区切换的潜在目标IAP。举例 来说,服务IAP 240可检査目标IAP 250是否可支持当前会话状态的属性或协议。
一旦L3越区切换完成,则在步骤207中显示通过接入网络的数据流。具体来说, 将数据从归属代理260路由到目标IAP 250,其现在成为服务IAP。新服务IAP 250 穿过隧道将数据转移到服务接入点230,从而在空中将所述数据传输到接入终端220。
或者,会话主装置不与IAP—起转移,在此情形中可略去步骤202、 203及206。图3为图解说明接入终端的硬件配置的实例的概念性方块图。在此实例中,显示
接入终端300具有处理系统302、用户接口 304及无线收发器306。无线收发器306 用于通过解调无线信号及执行其它RF前端处理来实施接入终端102的物理层的模拟 部分。处理系统302用于实施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及所有上层功能的数字处理部 分。用户接口 304经提供以允许用户操作接入终端102,且可包含(举例来说)显示 器及小键盘。
处理系统302可用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来实施。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 如,微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任何其它能够支持 软件的硬件平台。软件应广泛地解释为意指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码的任一组合,而 无论其是否称作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任何其它术语。或者,处理器可以是专 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 控制器、状态机或离散硬件组件的组合或其任一组合。处理系统302还可包含机器可 读媒体以便存储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所述机器可读媒体可包含可整 体或部分地实施于处理系统302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装置。所述机器可读媒体还 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与处理系统302相距遥远或者由传输 线或编码数据信号的载波来体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最佳地实施 所描述的处理系统302的功能性。
图4为图解说明设备中用于接入一接入网络的处理系统的功能性的实例的方块 图。设备400可以是接入终端或其它实体。设备400包含模块402,其用于维持有效 集。所述有效集包括由多个网络功能服务的扇区。设备400还包含模块404,其用于 通过向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每一者发送将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识别为越区 切换目标的消息并借助归属代理针对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执行绑定更新, 来支持网络层附接点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 络功能的越区切换。
提供上述说明以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方面。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明了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且本文所界定的一般 原理可应用于其它方面。因此,权利要求书并非打算限定于本文所显示的各方面,而 是将赋予其与权利要求书语言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除非明确指明,否则以单数形
式提及元件并非打算表示"一个且仅一个",而是表示"一个或一个以上"。所属技 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己知或此后将知晓的本揭示内容通篇所描述的各方面的元件的所 有结构及功能等效物均以引用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并意在涵盖于权利要求书内。此 外,无论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明确引用此揭示内容,本文所揭示的内容均不打算奉献 给公众。各权利要求要素均不依据35U.S.C § U2第六段的规定加以解释,除非使用 短语"用于…的装置"明确描述所述要素,或在方法项中使用短语"用于…的步骤" 描述所述要素。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接入一接入网络的设备,其包括处理系统,其经配置以维持包括由多个网络功能所服务的扇区的有效集,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通过向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每一者发送将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识别为越区切换目标的消息并借助归属代理针对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执行绑定更新来支持网络层附接点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的越区切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在所述越区切 换期间支持会话状态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 述第二网络功能的转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在转移所述会 话状态之前在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处锁定所述会话状态,且在转移所述会 话状态之后在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处将所述会话状态解除锁定。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请求所述会话 状态的所述转移并在响应于转移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请求接收确认之后执行所述绑 定更新。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确认包含识别符,且其中所述处理系统 进一步经配置以在接入所述接入网络时使用所述识别符作为其识别符。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设 备的空中接口附接点被移动到由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控制的收发器 功能而请求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基于所述接入 网络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质量度量请求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从所述接入网 络接收指示所述接入网络巳请求并己完成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消息。
9、 一种用于接入一接入网络的设备,其包括维持装置,其用于维持包括由多个网络功能所服务的扇区的有效集; 支持装置,其用于通过向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每一者发送将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 网络功能识别为越区切换目标的消息并借助归属代理针对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 络功能执行绑定更新来支持网络层附接点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 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的越区切换。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越区切换期间支持会话状态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的转 移的装置。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在转移所述会话状态之前在 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一网络功能处锁定所述会话状态的装置,及用于在转移所述 会话状态之后在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处将所述会话状态解除锁定的 装置。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用于请求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 移的装置,且其中所述用于支持所述越区切换的装置经配置以在响应于转移所述会话 的所述请求接收确认后执行所述绑定更新。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确认包含识别符,所述设备进一步包 括用于在接入所述接入网络时使用所述识别符作为其识别符的装置。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请求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 装置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设备的空中接口附接点被移动到由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 第二网络功能控制的收发器功能而请求所述转移。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请求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 装置经配置以基于所述接入网络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质量度量请求所述转移。
16、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从所述接入网络接收指示所 述接入网络已请求并己完成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消息的装置。
17、 一种与接入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其包括 维持包括由多个网络功能所服务的扇区的有效集;通过向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每一者发送将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识别为 越区切换目标的消息并借助归属代理针对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执行绑定更新来支持网络层附接点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 的第二网络功能的越区切换。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越区切换期间支持会话状 态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的 转移。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在转移所述会话状态之前在所述 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一网络功能处锁定所述会话状态且在转移所述会话状态之后在 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处将所述会话状态解除锁定。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请求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 且其中在响应于转移所述会话的所述请求接收确认之后执行所述绑定更新。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包含识别符,所述方法进一步包 括在接入所述接入网络时使用所述识别符作为其识别符。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歩包括将空中接口附接点从由所述网络 功能中的所述第一网络功能控制的收发器功能移动到由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 网络功能控制的收发器功能,且其中转移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请求是响应于空中接口 附接点被移动。
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转移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请求基于所 述接入网络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质量度量。
24、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接入网络接收指示所述接 入网络已请求并已完成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消息。
25、 一种机器可读媒体,其包括可由设备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的指令, 所述指令包括维持包括由多个网络功能所服务的扇区的有效集的代码;通过向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每一者发送将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识别为 越区切换目标的消息并借助归属代理针对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执行 绑定更新来支持网络层附接点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 的第二网络功能的越区切换的代码。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越区 切换期间支持会话状态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的 所述第二网络功能的转移的代码。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在转移所述 会话状态之前在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一网络功能处锁定所述会话状态的代码及 在转移所述会话状态之后在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所述第二网络功能处将所述会话状态 解除锁定的代码。
28、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请求所述会 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代码,且其中支持所述越区切换的所述代码经配置以在响应于转 移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请求接收确认之后执行所述绑定更新。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确认包含识别符,所述指令 进一步包括在接入所述接入网络时使用所述识别符作为其识别符的代码。
30、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请求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 所述代码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设备的空中接口附接点被移动到由所述网络功能中的 所述第二网络功能控制的收发器功能而请求所述转移。
31、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请求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 所述代码经配置以基于所述接入网络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质量度量请求所述转移。
32、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接入 网络接收指示所述接入网络己请求并已完成所述会话状态的所述转移的消息的代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用于接入一接入网络的设备,其包含经配置以维持包括多个网络功能的有效集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经配置以通过向所述网络功能中的每一者发送将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识别为越区切换目标的消息并借助归属代理针对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执行绑定更新来支持网络层附接点从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一网络功能到所述网络功能中的第二网络功能的越区切换。
文档编号H04W80/04GK101433110SQ200780015600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7日
发明者保罗·E·本德, 加文·贝纳德·霍恩, 拉雅·普拉卡什, 法提赫·乌卢皮纳尔 申请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