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972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相机模块的制作方法
照相机模块
技术领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中的照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近来,出现了其中安装有照相机模块的例如便携式电话或PDA (个人
数码助理)的电子设备。
照相机模块包括用于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保持单元、用于容纳 透镜保持单元的镜筒单元、用于在镜筒中支撑透镜保持单元以使透镜保持 单元可以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的弹簧、用于拾取由成像光学系统所 引导的目标影像的影像拾取元件,以及用于使透镜保持单元沿光轴移动的 驱动单元。
此外,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的线圈和设置在镜筒单元 上的磁体(磁体在面对线圈的位置)(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报
No.2002-23037)。

发明内容
根据相关技术的照相机模块被构造为使磁体被设置在镜筒单元上并且 线圈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因此,当透镜保持单元移动时,存在对形 成线圈的导线施加应力的风险。这不利于确保照相机模块的耐久性和抗冲 击性。
鉴于上述情形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有利于提高耐久性和 抗冲击性的照相机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块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
纳空间的镜筒单元;保持成像光学系统并被容纳在容纳空间中的透镜保持 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的弹簧,该弹簧支撑透镜保持单元使透镜保持单元可以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设置在镜筒单元中的影像拾取元件,
该影像拾取元件拾取由成像光学系统引导的目标影像;以及驱动单元,其 沿着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透镜保持单元。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透镜保 持单元上的磁体和设置在镜筒单元上的使线圈位于面对磁体的位置的线 圈。
因此,根据本发明,磁体被设置在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保持单元 上,线圈被设置在镜筒单元上。因此,当透镜保持单元移动时,不会对形 成线圈的导线施加应力。这有利于提高耐久性和抗冲击性。


图1的(A)和(B)是示出了其中装有影像拾取装置20的电子设备 的示例的外部视图。
图2是影像拾取装置20所包含的照相机模块22和座24的部件分解立 体图。
图3是座24的平面视图。 图4是基底30的平面视图。
图5是照相机模块22、座24和盖26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图8是图7中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 图9是沿图5中箭头C的方向所取的局部视图所示。 图IO是根据改进的影像拾取装置20的截面视图。 图11是根据改进的影像拾取装置20所包含的照相机模块22和座24 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照相机模块22的立体图。
图13是照相机模块22的立体图。
图14是照相机模块22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照相机模块22装配的视图。
图16是沿图13中线A-A所取的截面视图。图17是示出前弹簧70A被连接到前镜筒78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8是其上安装线圈76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19是其上安装线圈76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20是其上安装线圈76和基底30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21是其上安装线圈76和基底30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22是后镜筒80的平面图。
图23是其上安装基底30、光学滤光器31和线圈76的后镜筒80的平 面图。
图24是沿图20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图25是其上安装了磁体74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立体图。 图26是其上安装了磁体74和后部弹簧70B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立 体图。
图27是其上安装了磁体74和后部弹簧70B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平 面图。
图28是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视图。
图29是其上安装了后部弹簧70B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视图。
图30是其中防止了透镜保持单元68倾斜的照相机模块22的截面视图。
图31是照相机模块22中的后镜筒80的平面图。
并且图32是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视图。
图33是示出磁体74和线圈76的操作的视图。
图34是照相机模块22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图35是示出照相机模块22的装配的示图。
图36是照相机模块22的截面图。
图37是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38是沿图37中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
图39是示出透镜保持单元68被容纳在后镜筒80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示出磁体82和线圈84的操作的视图。 图41是示出磁体82和线圈84的操作的视图。
8图42是示出照相机模块22的透镜保持单元68被容纳在后镜筒80中 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3是照相机模块22的截面图。 图44是后镜筒80的截面图。 图45是示出磁体82和线圈84的操作的视图。 图46是示出重影产生的视图。
图47是示出防尘盖31、镜筒单元66、影像拾取元件29、基底30的
装配的视图。
图48是后端面壁8002的平面图。
图49是示出出防尘盖31的安装方式的视图。
图50的(A)和(B)是示出防尘盖31的安装方式的截面图。
图51的(A)是固态影像拾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而(B)是固态影
像拾取装置的平面图。
图52是另一固态影像拾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 一 实施仿'J 。
在图1中,(A)和(B)是外部视图,示出了装有影像拾取装置20 (其中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块22)的电子设备的示例。
如图l所示,电子设备IO是便携式电话,其包括第一外壳14和第二 外壳16,它们通过铰接单元12而彼此枢转连接。
液晶显示板1402被设置在第一外壳14的内表面,并且操纵电键1602 (如数字键和功能键)被设置在第二外壳16的内表面。
影像拾取装置20被安装在第一外壳14的基底端部分,并被构成为使 影像拾取装置20拾取的影像被显示在液晶显示板1402上。
图2是影像拾取装置20所包含的照相机模块22和座24的部件分解立 体图,图3是座24的平面视图,图4是基底30的平面视图,图5是照相 机模块22、座24和盖26的部件分解立体图,图6是沿图5中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5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并且图8是图7中 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
如图2和图5所示,影像拾取装置20包括照相机模块22、与照相机 模块22连接的座24,以及连接到座24的盖26。
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将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块22的 结构。然后,将详细描述座24和盖26。最后,将详细描述照相机模块22 的结构。
如图2所示,照相机模块22包括壳28、影像拾取元件29 (见图 7)、信号处理单元、基底30和接触片32 (见图4)。
壳28包括呈矩形板状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位于壳28的一端的顶面 2802,在厚度方向上位于另一端的底面2804,位于两个长边侧的两个长边 侧的侧面2806,和位于两个短边侧的两个短边侧的侧面2808。
用于将目标影像引导至影像拾取元件的成像光学系统34被安装在壳 28中。成像光学系统34被设置为面对壳28的顶面2802。
根据本发明,壳28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2所示,设置照相机体屏 蔽板2810用于覆盖顶面2802和两个长边侧的侧面2806。
因此,根据本发明,壳28包括可导电的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
影像拾取元件29拾取由成像光学系统34引导的目标影像,并被安装 在壳28中位于成像光学系统34的后方(影像拾取侧)的位置。
信号处理单元接收从影像拾取元件29输出的影像拾取信号,并执行 预定的信号处理。
如图2所示,基底30被安装到壳28的底面2804,并且呈矩形状。
基底30的顶面3002面对壳28,并且影像拾取元件29和包含在信号 处理单元中的多个电子器件被安装在顶面3002上。
如图4所示,多个接触片32 (连接垫)沿着基底30的底面3004的两 个长边侧被设置在背对壳28的一侧。
如图2所示,座24包括座体36、座的屏蔽板38、弹性片40、多个连 接端子42和配合单元41 (见图7)。
座体36由具有绝缘特性的材料制成。在本示例中,座体36由具有绝缘特性的合成树脂制成。
座体36包括呈矩形的底壁3602,其轮廓大于照相机模块22的基底 30的轮廓;和四个侧壁3604,其竖直立于底壁3602的四条边上。座体36 形成为具有充足的尺寸用来将照相机模块22置于底壁3602上的四个侧壁 3604内。
在本示例中,四个侧壁3604包括竖直立于底壁3602的两个长边侧的 两个长边侧的侧壁3606和竖直立于底壁3602的两个短边侧的两个短边侧 的侧壁3608。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彼此相对的底壁3602的两个长边侧,形成用于 设置多个连接端子42的多个切口部分3610,使其被沿着长边布置。
如图3、 6和7所示,多个连接端子42被设置在底壁3602中形成的多 个切口部分3610中,从而连接端子42可与基底30上的接触片32连接, 并且在底壁3602的厚度方向上可以弹性变形。
这里,座24被安装在设置在电子设备IO中的基底(未图示)上,并 且多个连接端子42的基端通过焊接与基底上的连接垫电连接。
此外,如图2所示,用于安装弹性片40的切口部分3620形成在每个 长边侧的侧壁3606上,从而沿长边侧的侧壁3606的纵向延伸;并且在每 个短边侧的侧壁3608上形成两个用于安装弹性片40的切口部分3630,其 之间在短边侧的侧壁3608的纵向上具有间隔。
座的四块屏蔽板38被提供并安装到座体36的四个侧壁3604上。
在本示例中,座体36包括座的屏蔽板38。
四个侧壁3604包括彼此相对的内表面和背对内表面的外表面。座的 屏蔽板38被提供从而用于覆盖各个侧壁3604的外表面。
在本示例中,座的屏蔽板38包括安装到两个长边侧的侧壁3606的两 个长边侧的屏蔽板46的弹性片40和安装到短边侧的侧壁3608的两个短边
座的屏蔽板38由具有电磁屏蔽特性和弹性的材料制成。座的屏蔽板 38覆盖座体36的四个侧壁3604的外表面,并且从而覆盖壳28的四个侧 面(长边侧的侧面2806和短边侧的侧面2808)。因此,壳28的四个侧面被电磁屏蔽。用于形成座的屏蔽板38的具有电磁屏蔽特性和弹性的材料 可以是青铜、镍银、锡、铜、用镍等电镀铜合金(如磷酸铜)而获得的材
料,或是可以导电但没有磁性的不锈钢(例如SUS304)等材料。这里, 如果是磁体被用作为上述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材料,那么除了电磁屏蔽效 应外,还会获得磁通屏蔽效应。
更具体地讲,座的每个屏蔽板38 (长边侧的屏蔽板46和短边侧的屏 蔽板48)的上边沿具有呈弯形的连接片38A,其间在座的屏蔽板38的延 伸方向上具有间隔。连接片38A被插入形成在座体36的侧壁3604 (长边 侧的侧壁3606和短边侧的侧壁3608)的端面的连接槽36A中。因此,座 的屏蔽板38被连接到相应的侧壁3604 (长边侧的侧壁3606和短边侧的侧 壁3608)的外表面。
此外,座的屏蔽板38通过被连接到电子设备10的参考电位(基极) 而接地。例如,座的屏蔽板38的一些部分通过被连接(通过焊接等)到 处于参考电位(基极)的连接垫(设置在安放座24的电子设备10的基底 上)而接地。
弹性片40与相应的座的屏蔽板38整体地形成。座的每个屏蔽板38具 有两个弹性片40,其间在座的屏蔽板38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隔。
如图2所示,弹性片40与相应的座的屏蔽板38整体地形成,并且从 离幵于底壁3602的座的屏蔽板38的上边沿延伸出,通过弯曲部分4001, 沿着侧壁3604的内表面的一侧向底壁3602延伸。
弹性片40被设置为位于相应的侧壁3606和3608的内表面的内部,同 时座的每个屏蔽板38被安装到具有连接片38A的座体36的相应的侧壁 3606或3608上。
更具体地,在每个长边侧的侧壁3606中,弹性片40被设置为面对切 口部分3620。在每个短边侧的侧壁3608中,弹性片40被设置为面对切口 部分3630。弹性片40可以在相应的侧壁3606和3608的厚度方向上弹性 变形。更具体地,在切口部分3620和3630中执行弹性片40的朝向相应的 侧壁3606和3608的外表面的弹性变形。
如图6和7所示,在弹性片40的中间部分设置朝向座体36的内部突出的弯曲部分4002。在照相机模块22被容纳在座体36中的状态下,弯曲 部分4002与壳28的长边侧的表面2806和短边侧的表面2808接触。因 此,照相机模块22被弹性地支撑,从而在侧面2806、 2808的内表面和相 应的侧壁3606、 3608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S1。
更具体地,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被安装到壳28上,并且照相机体屏 蔽板2810的侧面部分2810B位于壳28的长边侧的侧面2806处。因此, 在本示例中,弯曲部分4002没有与壳28的长边侧的侧面2806直接接触, 而是与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的侧面部分2810B接触。换言之,弯曲部分 4002没有直接与壳28的长边侧的侧面2806接触,其间夹着照相机体屏蔽 板2810的侧面部分2810B。因此,在本示例中,通过将长边侧的屏蔽板 46和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的侧面部分2810B接触,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 通过长边侧的屏蔽板46而接地。
此外,如沿图5中箭头C的方向所取的局部视9所示,在座体36 的四个转角部分处,座的屏蔽板38在座的每个屏蔽板38的端部沿其纵向 彼此重叠并彼此电连接。因此,座体36的侧面的整个外围区域被四个座 的屏蔽板38电磁屏蔽。更详细地讲,例如在彼此相邻的座的屏蔽板38中 的一个的端部形成弯曲板部分3810。弯曲板部分3810被容纳于彼此相邻 的座的屏蔽板38中的另一个的端部部分3811上。弯曲板部分3810和端部 部分3811被固定地在一个方向上加紧,使其由于座的屏蔽板38的弹性而
如图7所示,当照相机模块22被设置在四个侧壁3604的内部的底壁 3602上吋,配合单元41与照相机22上的部分配合,并用于防止照相机模 块22朝着离开座24的底壁3602的方向移动。当照相机模块22被设置在 四个侧壁3604的内部的底壁3602上并且配合单元41与照相机22的部分 配合时,建立了照相机模块22被安装到座24的状态。
在照相机模块22被安装的状态下,多个连接端子42受到弹性变形并 被电连接到基底30的多个接触片32上。此外,连接端子42在朝向壳28 的顶面2802的方向加紧照相机模块22。相应地,基底30上的接触片32 与连接端子42持久地、可靠地接触,同时在照相机模块22的基底30和座24的底壁3602之间形成间隙S2。
配合单元41被设置在座体36上。在本示例中,配合单元41由连接到 短边侧的侧壁3608的座的屏蔽板38上的弹性片40的弯曲部分4002形 成。当照相机模块22被插入座24,弯曲部分4002保持壳28的短边侧的 侧面2808的突出部分2820。从而,防止照相机模块22朝着离开座24的 底壁3602的方向移动。
此外,如图5和7所示,与盖26的部分接触并防止盖26朝着壳28的 顶面2802的方向移动的挡块62被安装在座体36的短边侧的侧壁3608 上。
在本示例中,挡块62形成为从每个短边侧的座的屏蔽板48的外表面 突出的两个保持突出4802,其间在短边侧的座的屏蔽板48的延伸方向上 具有间隔。
此外,在本示例中,如图5所示,通过可拆地与盖26配合,用于在 壳28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座24来定位盖26的定位配合部分64被设置在座 体36的长边侧的侧壁3606上。
此外,在本示例中,定位配合部分64形成为在两个长边侧的屏蔽板 46的外表面中形成的两个配合凹入6402,其间在长边侧的屏蔽板46的延 伸方向上具有间隔。
盖26由具有电磁屏蔽特性和弹性的材料制成。具有电磁屏蔽特性和 弹性的材料可以是磷铜、镍银、锡、铜、用镍等电镀铜合金(如磷酸铜) 而获得的材料.,或是可以导电但没有磁性的不锈钢(例如SUS304)等材 料。这里,如果是磁体被用作为上述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材料,那么除了 电磁屏蔽效应外,还会获得磁通屏蔽效应。
如图5和7所示,盖26包括顶面部分50和侧面部分52。
顶面部分50覆盖壳28的顶面2802,并且侧面部分52覆盖座的四个 屏蔽板38。
顶面部分50在顶面部分50面对成像光学系统34的位置具有开口 5002。透明的透镜盖58被安装在开口 5002上。
更详细地讲,透镜盖58呈圆片状,并且通过双面胶带的环形片5802被连接到顶面部分50的外表面。
此外,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形的防尘件60被设置在顶面部分50的内 表面上,从而沿着开口 5002的边缘延伸。防尘件60通过双面胶带的环形 片6002被连接到顶面部分50的内表面。用于形成防尘件60的弹性材料可 以是如泡沫聚氨酯的海绵状的材料。
如图5所示,侧面部分52包括覆盖座24的两个长边侧的屏蔽板46长 边侧的侧面部分54和覆盖座24的两个短边侧的屏蔽板48的短边侧的侧面 部分56。
这里,盖26的短边侧的侧面部分56的下边沿被屏蔽板38上的保持突 出4802保持,从而防止盖26朝着壳28的顶面2802的方向移动。
此外,可拆地与配合凹入6402配合的配合突出5402被设置盖26的长 边侧的侧面部分54的内表面上与座24中的配合凹入6402相对应的位置。 当配合突出5402与配合凹入6402配合时,盖26在壳28的厚度方向上被 定位。
因此,盖26的侧面部分52和座体36的侧壁38上设置有彼此可拆地 配合的配合凹入6402配合和配合突出5402,从而使盖26根据座24来在 壳28的厚度方向上定位。这有利于防止盖26被从座24上移开,并且提高 了影像拾取装置20自我支承时或影像拾取装置20被装入电子设备10吋的
工作效率。
在本示例中,在盖26被安装到其上装有照相机模块22的座24的状态 下,配合突出5402和配合凹入6402彼此配合。同时,盖26的短边侧的侧 面部分56的下边沿被保持突出4802保持。
在影像拾取装置20的装配过程中,照相机模块22被连接到安装在电 子设备10的基底上的座24,并且之后盖26从上方连接到座24。从而, 成为完整的影像拾取装置20。
之后,由此构成的影像拾取装置20被安装到电子设备10的第---外壳 14中,如图1 (A)所示,使透镜盖58面对第一外壳14中形成的开口 1410。
接下来,将描述座24的改进。在本改进中,挡块62的结构不同于上述座24中的结构和类似于上述 座24中的结构的其它结构。
图IO是影像拾取装置20的截面视图。在以下描述中,与图1至图9 中所示的部件和组件类似的部件和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所表示。
在上述的结构中,挡块62形成为从每个短边侧的座的屏蔽板48的外 表面突出的两个保持突出4802,其间在短边侧的座的屏蔽板48的延伸方 向上具有间隔。该改进与上述结构的不同在于挡块62被形成为在每个短 边侧的座的屏蔽板48的上边沿上形成的弯曲部分4001。其余的结构都类 似于上述结构。
在改进中,如图10所示,被弯曲部分4001保持的保持部分5610被形 成在盖26的短边侧的侧面部分56上,并且保持部分5610被弯曲部分 4001保持,从而防止盖26朝向壳28的顶面2802移动。
接下来,将描述照相机模块的支撑结构。
如图2所示,在如上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20中,每个侧壁3604上具 有弹性片40。弹性片40与壳28的四个侧面(长边侧的侧面2806和短边 侧的侧面2808)弹性接触,并且在四个侧壁3604内部的底壁3602上弹性 地支撑照相机模块22,同吋在多个接触片32被连接到多个连接端子42的 状态下,使照相机模块22和四个侧壁3604之问具有间隙Sl。
弹性片40被设置为在侧壁3604 (其上设置弹性片40)的厚度方向上 可以弹性变形。
此外,用来允许弹性片40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切口部分3620和3630 形成在各侧壁3604中与弹性片40对应的位置。
弹性变形切口部分3620和3630形成为在侧壁3604的厚度方向延伸通 过侧壁3604。
此外,如图2所示,每个侧壁3604设置两个弹性片40,从而在两个 位置处产生弹性接触,其间在侧壁3604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隔。
同样,每个短边侧的侧壁3608在侧壁3604中的与两个弹性片40对应 的两个位置处具有弹性变形切口部分3630。
同样,每个长边侧的侧壁3606具有形成为单个切口部分的弹性变形切口部分3620,其尺寸足够允许两个弹性片40的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切口部分3620和3630形成为在侧壁3604的厚度方向延伸通
过侧壁3604,并且从而在离开于底壁3602的侧壁3604的上边沿打开。 在如上所述的影像拾取装置20中,由具有电磁屏蔽特性和弹性的材
料制成的座的屏蔽板38被设置用于覆盖四个侧壁3604,并且座的屏蔽板
38被布置为连接到相应的侧壁3604。弹性片40与座的屏蔽板38整体地形成。
四个侧壁3604具有彼此相对的内表面和位于内表面背面的外表面。 如图2所示,座的屏蔽板38包括连接到相应的侧壁3604从而覆盖相应的 侧壁3604的外表面的主体板部分3820。
弹性片40与主体板部分3820整体地形成。
如图2所示,弹性片40从离开于底壁3602的主体板部分3820的上边 沿延伸出,通过第一弯曲部分4001 (其位于向侧壁3604的内表面的方向 离开于主体板部分3820的位置),向底壁3602延伸。
此外,连接片38A与主体板部分3820整体地形成。
连接片38A被设置在离开于第一弯曲部分4001的位置,从而从离开 于底壁3602的主体板部分3820的上边沿延伸出,通过第二弯曲部分3801 (其位于向侧壁3604的内表面的方向离开于主体板部分3820的位置), 向底壁3602延伸。
通过将连接片38A插入连接槽36A (其在侧壁3604的上边沿打开并 在侧壁3604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将侧壁3604的形成连接槽36A的 那部分夹在连接片38A和主体板部分3820之间,座的屏蔽板38被连接到 侧壁3604。
此外,在对应每个弹性变形切口部分3620 (指在每个长边侧的侧壁 3606中形成的单个切口部分)的位置,设置弯曲片3803用于覆盖弹性变 形切口部分3620 (单个切口部分)。弯曲片3803从离开于底壁3602的主 体板部分3820的上边沿延伸出,通过第三弯曲部分3802 (其位于在朝向 侧壁3604的内表面的方向上离开于主体板部分3820的位置),向底壁 3602延伸。弯曲片3803和主体板部分3820提高了电磁屏蔽特性。这里,通过在弯曲片3803中形成切口部分3804,设置在每个长边侧 的侧壁3606上的两个弹性片40与两个第一弯曲部分4001被同时形成。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座的屏蔽板的结构。
如上所述,图2所示的影像拾取装置20中,四个侧壁3604具有彼此 相对的内表面和位于内表面背面的外表面。由具有电磁屏蔽特性和弹性的 材料制成的座的多个屏蔽板38被连接到相应的侧壁3604从而覆盖四个侧 壁3604的外表面。座的屏蔽板38被布置为通过将连接片38A插入连接槽 36A而被连接到侧壁3604。
此外,如图9所示,在座体36的相邻的侧壁3604之间的四个转角部 分3650处,各个彼此相邻的座的屏蔽板38的弯曲板部分3810和端部部分 3811彼此重叠,并被在一个方向上加紧,使其由于座的各个屏蔽板38的 弹性而彼此接触。
座的四个屏蔽板38被用于四个侧壁3604。在四个转角部分3650处, 各个彼此相邻的座的屏蔽板38的弯曲板部分3810和端部部分3811彼此重
叠,并被在一个方向上加紧,使其由于座的各个屏蔽板38的弹性而彼此 接触。
更具体地,如图ll所示,座的两个屏蔽板38被设究用来覆盖四个侧 壁3604中的两个相邻的侧壁3604。在两个转角部分3650处,相应的彼此 相邻的座的屏蔽板38的弯曲板部分3810和端部部分3811彼此重叠,并被 在一个方向上加紧,使其由于座的各个屏蔽板38的弹性而彼此接触。
彼此相邻的相应的座的屏蔽板38的弯曲板部分3810和端部部分3811 兵有与侧壁3604相同的高度。
如图2、 9和11所示,在转角部分3650处形成在侧壁3604高度方向 上的整个长度上延仲的凹入部分3660。
沿着凹入部分3660高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彼此相邻的相应的座的 屏蔽板38的弯曲板部分3810和端部部分3811彼此重叠,并被在一个方向 上加紧使其彼此接触。
彼此相邻的相应的座的屏蔽板38的弯曲板部分3810和端部部分3811 将被详细描述。如图9所示,座的屏蔽板38其中之一的弯曲板部分3810形成为第一接触板部分3810,其在主体板部分3820 (其设置为平行于侧 壁3604而用来覆盖侧壁3604)的端部部分处被弯曲出直角。第一接触板 部分3810具有与侧壁3604相同的高度。
座的屏蔽板38其中另一个的端部部分3811形成为第二接触板部分 3811,其从主体板部分3820的端部部分连续地延伸出来,通过弯曲部分 3815,并且平行于主体板部分3820延伸(其位置为向侧壁3604的内表面 偏移了对应于座的屏蔽板38的厚度的距离)。第二接触板部分3811具有 与侧壁3604相同的高度。
彼此相邻的相应的座的屏蔽板38的如此构成的第一接触板部分3810 和第二接触板部分3811彼此重叠,并被在一个方向上加紧,使其在高度 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彼此接触。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块22的结构。
图12和13是照相机模块22的立体图,图14是照相机模块22的部件 分解立体图,图15是示出照相机模块22装配的视图,并且图16是沿图
如上所述,照相机模块22包括壳28、影像拾取元件29、信号处理单 元、基底30和接触片32。此外,如图14至16所示,照相机模块22还包 括透镜保持单元68、弹簧70、驱动单元72等。
在本实施例中,壳28由镜筒单元66形成,镜筒单元66包括前镜筒 78和后镜筒80。
图17是与前弹簧70A连接的前镜筒78的后视图。
如图16所示,镜筒单元66具有用于容纳透镜保持单元68的容纳空间S。
镜筒单元66通过将前镜筒78和后镜筒80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如图 14、 16和17所示,前镜筒78包括位于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轴周围并且 分隔容纳空间S的一个侧面的周壁7802。
前镜筒78通过采用模具成型合成树脂材料来形成,并且周壁7802呈 具有四个侧壁的矩形的框形。
更具体地,如图17所示,周壁7802包括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7802A和另外的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二侧壁7802B。
侧壁7802A和7802B具有光轴方向的高度和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和17所示,在两个第一侧壁7802A的内表面的宽 度方向的中心处形成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突出壁7808。
在突出壁7808的前端形成突出7810,从而在其宽度方向上从突出壁 7808的边沿突出。此外,如图17所示,叉形弹簧压紧件7812被形成为在 突出壁7808的后端突出。
此外,用于将两个第一侧壁7802A固定到后镜筒80的配合销7814被 形成为从两个第一侧壁7802A的后端突出。
图18和19是其上安装线圈76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图20和21是 其上安装线圈76和基底30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图22是后镜筒80的平 面图,图23是其上安装基底30、光学滤光器31和线圈76的后镜筒80的 平面图,并且图24是沿图20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如图14、 16和22所示,后镜筒80包括后端面壁8002、线圈安装壁 部分8004、开口 8006和配合突出8001。
后端面壁8002形成为矩形形状,从而后端面壁8002沿着垂直于光轴 并且在光轴方向闭合容纳空问S的后端的平面延伸。
如图18、 19和20所示,后端面壁8002具有两对彼此相对的侧而 8002A和8002B。 一对侧面8002A上形成与配合销7814配合的配合孔 8030。
此外,另一对侧面8002B处设置线圈安装壁部分8004。换言之,线圈 安装壁部分8004被设置在后端面壁8002上的位于光轴两侧的两个位置 处。
线圈安装壁部分8004用于安装线圈76,并且形成为从后端面壁8002 突出,从而使线圈安装壁部分8004位于前镜筒78的周壁7802的内部。
如图18和22所示,每个线圈安装壁部分8004包括两个支柱壁 8020,其形成为在与相应的侧面8002B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从后端面壁8002 突出;以及连接壁8022,其连接两个支柱壁8020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 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2和23所示,两个支柱壁8020的向外的表面形 成沿相同平面延伸的线圈抵靠表面8020A。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每个连接壁8022形成为从两个支柱壁8020的 线圈抵靠表面8020A向外突出,并且沿着相应的侧面8002B的延伸方向以 伸长的形状延伸。
开口 8006为矩形并且形成在后端面壁8002上对应光轴的位置。影像 拾取元件29被容纳在开口 8006中。
配合突出8001形成为从设置有线圈安装壁部分8004的后端面壁8002 的外端面突出(在另一对侧面8002B)。
如图19和24所示,连接后部弹簧70B的连接单元8010被设置在后 端面壁8002的侧面8002A处的前表面。连接单元8010包括两个连接表面 8012和从相应的连接表面8012突出的销8014。
如图18和22所示,沿一个平面(其垂直于光轴)延伸的四个抵靠表 面8008被形成在后端面壁8002的前表面上位于相应支柱壁8020的内部的 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在影像拾取元件29位于开口 8006中的 状态下,围绕影像拾取元件29的外围的基底30被连接到后端面壁8002的 后表面。此外,覆盖开口 8006的光学滤光器31被连接到后端面壁8002的 前表面。从而,影像拾取元件29被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15所示,在设置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的两 个侧面部分2810B中形成的配合槽2830与两个突出8001配合。从而,前 镜筒78被夹在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的顶面部分2810A和后镜筒80的后 端面壁8002之间,从而将前镜筒78和后镜筒80结合起来。
图25是其上安装了磁体74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立体图,图26是其 上安装了磁体74和后部弹簧70B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立体图,图27是 其上安装了磁体74和后部弹簧70B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平而图,图28 是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视图,并且图29是其上安装了后部弹簧70B的透 镜保持单元68的后视图。如图14、 16、 25和29所示,透镜保持单元68被容纳于容纳空间S 中,同时成像光学系统34被透镜保持单元68保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16所示,成像光学系统34包括以从前到后 的顺序布置的第一至第三组透镜34A、 34B和34C,被设置在第一组透镜 34A和第二组透镜34B之间的光圈34D,以及被设置在第二组透镜34B和 第三组透镜34C之间的光圈34E。
如图25和26所示,透镜保持单元68包括柱状部分6802。柱状部分 6802具有其上设置成像光学系统34的内表面和背对内表面的外表面。
前凸缘6804和后凸缘6806相应地形成在柱状部分6802的外表面的前 端禾口后端。
此外,如图25所示,弹簧接触表面6805形成在柱状部分6802外侧的 四个沿周向彼此平均间隔的位置,从而弹簧接触表面6805位于前凸缘 6804前方并沿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延伸。
此外,如图25和27所示,安装磁体的安装表面6808形成在柱状部分 6802的外表面上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位置。安装表面6808平行于穿过光轴
的单个假想的平面延伸。
此外,用于夹持磁体的一对夹持片6810被沿光轴方向设置在安装表 面6808的前边沿。
如图25和29所示,沿垂直于光轴的同一表面延伸的四个抵靠表而 6812被形成在后凸缘6806的后表面的四个角落处。
透镜保持单元68通过采用模具成型合成树脂材料来形成。
如图14和16所示,弹簧70被设置在容纳空间S中,用于支撑透镜保 持单元68,从而透镜保持单元68可以沿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轴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70由两个弹簧形成,包括前部弹簧70A和后部 弹簧70B。弹簧70A和70B被设置在容纳空间S中的镜筒单元66和其间 设置了透镜保持单元68的部分之间的相应的位置上。
前部弹簧70A被设置在前镜筒78和透镜保持单元68之间,并且后部 弹簧70B被设置在后镜筒80和透镜保持单元68之间。
如图29所示,两个弹簧70A和70B由环形的具有较小宽度的薄板体形成,从而在中心处具有用于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路的开口 7001。
更具体地讲,如图17所示,设置了其中在其内部形成开口 7001的环 形板部分7002和连接到环形板部分7002的外周的两个支撑片7004,从而 它们可以在光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前部弹簧70A被设置在前镜筒78和透镜保持单元68之间,从而外周 的两个支撑片7004被连接到前镜筒78的突出7810,从而透镜保持单元 68的柱状部分6802的前部被插入开口 7001 ,并且使环形板部分7002与透 镜保持单元68的四个弹簧接触表面6805 (见图25)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前镜筒78的插入成型过程中,两个支撑片 7004通过被嵌入而被安装到突出7810 (见图17)上。
如图29所示,后部弹簧70B包括其中在其内部形成开口 7001的环形 板部分7010和连接到环形板部分7010的外周的两个支撑片7012。
后部弹簧70B的环形板部分7010被连接到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凸缘 6806的后表面。
这里,后镜筒80上的销8014 (见图19)被插入形成在后部弹簧70B 的两个支撑片7012中的孔7014 (见图29)。此外,围绕孔7014的支撑 片7012的部分被夹持在前镜筒78的弹簧压紧件7812 (见图17)和后镜 筒80的连接表面8012 (见图19)之间。从而,后部弹簧70B被设置在后 镜筒80和透镜保持部分68之间。
此外,在未向线圈76供电并且未推进磁体74 (透镜保持单元68)的 状态下,前部弹簧70A和后部弹簧70B加紧透镜保持单元68,从而透镜 保持单元68的每个抵靠表面6812 (见图25和29)与后镜筒80的后端面 壁8002上相应的抵靠表面8008 (见图18和22)接触,换言之,从而透 镜保持部分68位于光轴方向的最后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透镜保持单元68的每个抵靠表面6812与后镜筒80 的后端面壁8002上相应的抵靠表面8008接触,建立了成像光学系统34的 光轴垂直于影像拾取元件29的成像平面的状态。此外,成像光学系统34 获得的目标影像的焦点距离变为无穷。从而,定义了透镜保持单元68 (成 像光学系统34)的无穷远位置。驱动单元72沿着光轴移动透镜保持单元68,并且如图14所示包括磁 体74和线圈7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5和26所示,设置了两个磁体74。这些磁体 74形成为长方形板状并具有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并且在垂直于高度的方向 上具有大于高度的宽度。
两个磁体74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68上位于光轴的两边的位置,并 且平行于通过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更具体地,磁体74被设置在相应的安装表面6808上,并且粘到安装 表面6808上,从而使磁体74被夹持在一对夹持片68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磁体74被极化从而使N极和S极位于其沿光轴的端 部。每个磁体74被安装到相应的安装表面6808,中间夹着板状轭铁 7402,其用于有效地向相应的线圈76引导磁通。
如图18和24所示,线圈76被设置在镜筒单元66的两个位置,从而 面对磁体74。两个线圈76每个包括巻绕垂直于光轴的轴向中心的导线, 并且形成为细长的形状(具有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和垂直于高度的方向上的 大于高度的宽度)。
两个线圈76被设置在镜筒单元66的光轴两边的位置,并且平行于通 过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更具体地,两个线圈76通过巻绕导线来形成。如图18所示,在本实 施例中,线圈76呈椭圆形,具有两个彼此平行的线性部分和两个在其端 部连接到线性部分的弯曲部分,并且在中心形成细长的中心开口 7602。
如图14和18所示,线圈76带有粘接剂,从而线圈76纵向上的端部 位于支柱壁8020处,两个弯曲部分抵靠在线圈抵靠表面8020A,并且连 接壁8022被装入线圈76中的中心开口 7602。
如图14所示,两个线圈76通过中间导线部分7604彼此串联。如图 18所示,相应的线圈76的导线的端部部分7605被巻绕在从后端面壁8002 突出的相应的突出部分8003上。如图20所示,导线巻绕的部分通过焊接 被焊接到基底30的表面上的焊接垫3010上。
驱动信号通过相应的焊接垫3010被从基底30提供到导线,并且线圈76相应地产生磁场。
从而,由于线圈76产生的磁场和磁体74的磁极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 互作用,向线圈76提供了光轴方向的力(推进)。相应地,弹簧70保持 的透镜保持单元68和成像光学系统3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执行了通 过成像光学系统34对形成在影像拾取单元29的影像平面上的目标影像聚 焦的聚焦操作。
图33是示出磁体74和线圈76的操作的视图。
更具体地,参照图33,磁体74产生的磁场和驱动信号以箭头A所示 的方向流过线圈76时产生的磁场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由于这种相互作 用,透镜保持单元68沿光轴方向接收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的力F,并且透镜 保持单元68相应地移动。
当驱动信号以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流过线圈76时,线圈76在与上 述情况相反的方向产生磁场。从而,透镜保持单元68受到了与上述情况 相反的光轴方向的力F,并且透镜保持单元68相应地移动。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成像光学系统34和磁体74被设置在透镜保持 单元68上,并且位于透镜保持单元68的重心的两边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 两个位置作为线圈76产生推进的载荷点。此外,前部弹簧70A和后部弹 簧70B上的作用点位于上述重心和载荷点之间。这有利于准确地在光轴方 向上移动透镜保持单元68,并且从而有利于抑制影像拾取元件29的影像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装配照相机模块22的方法。
如图15所示,分别装配并准备了其中将前部弹簧70A装配到前镜 筒78的第一单元Ul,其中将成像光学系统34、磁体74和后部弹簧70B 装配到透镜保持单元68的第二单元U2,和其中将线圈76、影像拾取单元 29和基底30装配到后镜筒80的第三单元U3。
之后,第二单元U2被装配到第三单元U3上。换言之,后镜筒80上 的销8014 (见图38)被插入后部弹簧70B中的孔7014。从而,将第二单 元U2和第三单元U3结合起来。
接下来,如此获得的装置被装配到第一单元Ul。换言之,透镜保持单元68的柱状部分6802的前部被插入前部弹簧70A中的开口 7001,并且 使环形板部分7002与透镜保持单元68的四个弹簧接触表面6805接触。从 而,将第一单元U1和第二单元U2结合起来。
最后,设置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用于覆盖第一单元Ul,并且配合槽 2830与配合突出8001产生配合。换言之,设置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用于 覆盖第一单元Ul ,从而前镜筒78被夹在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的顶面部分 2810A和后镜筒80的后端面壁8002之间。
从而,将第一单元U1和第三单元U3结合起来,并且完成了照相机模 块22。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块22,磁体74被设置在保持成像 光学系统34的透镜保持单元68上,并且线圈76被设置在镜筒单元66 上。因此,不同于根据相关技术的其中将线圈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并且 将磁体设置在镜筒单元的照相机模块,可以获得下述的效果。
根据相关技术,由于线圈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当透镜保持单元 移动吋,应力被施加到形成线圈的导线上。因此,当向照相机模块施加冲 击并且透镜保持单元移动时,较大的力被施加到线圈的导线上,并且存在 断裂等发生的风险。相比之下,根据木实施例,由于线圈没有设覽在透镜 保持单元上,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这有利于提高耐久性和抗冲击 性。
此外,根据相关技术,由于磁体设置在镜筒单元上并且线圈被设S:在 透镜保持单元上,用于保持透镜保持单元的弹簧由可导电的部件形成,并 且弹簧被焊接到线圈上,从而驱动信号可以通过弹簧被提供到线圈。
因此,为提高焊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可以准备用于附加线圈的专用 的组件,并且可以在线圈被附加到专用的组件时执行焊接过程。那么,专 利的组件可以附加到透镜保持单元。然而,这种方法很笨重。相比之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线圈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并不需要用于 附加线圈的专用的组件。因此,线圈可以被容易地附加,并且减小了组件 的数量。这有利于减小尺寸、降低加工成本。
此外,根据相关技术,如果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的线圈对应于提供的电而产生热量,热量通过透镜保持单元传递到成像光学系统,透镜将受 到热量的影响(例如,将发生热膨胀引起的变形等)。因此,将有降低光 学特性的风险。相比之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线圈被设置在透镜 保持单元上,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这有利于提高成像光学系统的光 学特性。
此外,根据相关技术,在将线圈焊接到透镜保持单元的过程中,存在 透镜将受焊接过程中产生并通过透镜保持单元被传递到成像光学系统的热 量影响的风险。因此,将有降低光学特性的风险。相比之下,根据本发明 的实施例,由于线圈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 生。这有利于提高成像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
此外,根据相关技术,驱动信号通过弹簧被提供给线圈。因此,弹簧 的材料限于导电的材料。相比之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驱动信号可被 直接提供给线圈84,并且不需要使用弹簧来提供驱动信号。因此,非导体 材料也可被用作为弹簧的材料。这有利于确保设计自由性。
此外,根据相关技术,由于导线巻绕的线圈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 上,存在透镜保持单元的重心的平衡受到线圈重心变化的影响的问题。相 比之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透镜保持单元上设置了磁体,其形状和 尺寸较线圈能更容易地以较高的精度被确定。因此,可以容易地调整透镜 保持单元的重心。这有利于抑制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倾斜。
此外,根据相关技术,由于线圈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在将透镜 保持单元装入镜筒单元的过程中,布置并焊接线圈的导线的麻烦的步骤是 必要的。相比之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磁体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 并且线圈被设置在镜筒单元上。因此,如上所述,可能通过事先单独地装
配第一至第三单元Ul、 U2和IB来方便地获得照相机模块,布置并焊接 线圈的导线的麻烦的步骤不是必要的。这有利于提高装配过程中的工作效 率。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透镜保持单元68的每个抵靠表面6812与后镜 筒80的后端面壁8002上相应的抵靠表面8008接触,并且相应地定义了透 镜保持单元68 (成像光学系统34)的无穷远位置。然而,当透镜保持单元68的每个抵靠表面6812与后镜筒80的后端面 壁8002上相应的抵靠表面8008接触时,如果在透镜保持单元68倾斜时定 义了无穷远位置,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轴将关于影像拾取元件29的成像 平面倾斜。因此,存在成像光学系统34在成像平面上形成的目标影像将 变形的风险。
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在结构上不可能使以下三种位置重合,包 括透镜保持单元68 (包括成像光学系统34)的重心;透镜保持单元68 连接到每个弹簧70A和70B的位置,即作用点(支撑点);以及载荷点, 两个磁体74产生推进的位置,并且这三种位置根据组件的加工误差和装 配误差而变化。
这里,在这种照相机模块22中,照相机模块22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一 般约为l米或更远。因此,可以说当透镜保持单元68 (包括成像光学系统 34)在无穷远位置时,目标被拍摄到的百分比是80%或以上。因此,最重 要的是在照相机模块22的实际使用中,避免在无穷远位置处拾取的影像 的变形。
上述的透镜保持单元68 (包括成像光学系统34)位于无穷远位置的 状态下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倾斜,可能通过采用以下结构来避免。
图30是照相机模块22的截面视图,其中防止了透镜保持单元68的倾 斜-;图31是照相机模块22中的后镜筒80的平面图;并且图32是透镜保 持单元68的后视图。
如图30和31所示,后镜筒80的后端面壁8002具有两个配合凹入 8040,其具有沿垂直于后端面壁8002的延伸平面的轴线形成的锥形表 面。
两个配合凹入8040形成在位于光轴的两侧的位置,并且到光轴的距 离相等。
如图30和32所示,配合突出6840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凸 缘6806上使配合突出6840面对两个配合凹入8040的位置。配合突出 6840沿平行于光轴的轴线形成,并且具有锥形表面,从而与两个配合凹入 8040的锥形表面匹配。因此,当停止向线圈76供电时,透镜保持单元68通过弹簧70A和 70B施加的加紧力向后移动,并且透镜保持单元68上的两个配合突出 6840与后镜筒80上的两个配合凹入8040配合。从而,定义了透镜保持单 元68 (成像光学系统34)的无穷远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配合突出6840的锥形表面与配合凹入8040的锥形表 面彼此接触,从而定义了透镜保持单元68的朝向,以使锥形表面的轴线 彼此一致。所以,透镜保持单元68被避免了在透镜保持单元68 (成像光 学系统34)的无穷远的位置处倾斜。
因此,可以避免由成像光学系统34在影像平面上形成的目标影像的 变形的发生。
这里,同样在透镜保持单元68 (成像光学系统34)位于前端位置 (与无穷远的位置相反)的情况,即,同样在照相机模块22离目标最近 的情况,采取与上述结构类似的结构当然也可以避免影像的变形。在这种 情况下,配合突出和配合凹入可以分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68和前镜筒 78上。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个参照示例。
图34是根据第一个参照示例的照相机模块22的部件分解立体图,图 35是示出照相机模块22的装配的示图,图36是照相机模块22的截而视 图,图37是后镜筒80的立体图,图38是沿图37中的线A-A所取的截而 图,并且图39是示出透镜保持单元68被容纳在后镜筒80中的状态的立体
根据第一参照示例的线圈的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线圈的结构。第 一参照示例的其它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例 类似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并且因此略去对其的解释。
如图34至36所示,照相机模块22包括镜筒单元66、透镜保持单元 68、弹簧70、影像拾取元件29和驱动单元72。驱动单元72包括磁体82 和线圈84。
透镜保持单元68、弹簧70和影像拾取元件29的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 例中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两个磁体82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68上的光轴
两侧的位置处,并且平行于通过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两个磁体82形成为长方形板状并具有光轴方向 上的高度,并且在垂直于高度的方向上具有大于高度的宽度。
磁体82的布置类似于于第一实施例。如图34和36所示,磁体82被 安装到透镜保持单元68的安装表面6808上,其间夹着轭铁8202,从而磁 体82以这种方式被夹持在一对夹持片6810之间。
这里,磁体82的极化方式将被描述如下。
线圈84包括巻绕光轴的导线,并且当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呈中心在光 轴处的框形。在第一参照示例中,线圈84呈矩形框形。
线圈84包括两个线圈在光轴方向面对磁体82的前端部分的第一线 圈84A和在光轴方向面对磁体82的后端部分的第二线圈84B。
如图35和36所示,第一线圈84A和第二线圈84B的每个包括平行于 单个虚拟平面延伸并且面对两个磁体82的两个线圈部分8402。
每个线圈部分8402呈长方形板状,具有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并且在 垂直于高度的方向上具有大于高度的宽度,以及小于高度和宽度的厚度。
如图34所示,镜筒单元66包括前镜筒78和后镜筒80。
如图34所示,前镜筒78包括位于光轴周围的周壁7802。
如图37和38所示,后镜筒80包括沿着垂直于光轴并且在光轴方向 闭合周壁7802的后端的平面延伸的后端面壁8002;从后端面壁8002突f丄i 的柱壁部分8050,其被容纳在周壁7802的内部以分隔容纳空间S的一个 侧面,并且线圈84围绕其巻绕;以及设置在后端面壁8002上对应光轴位 置处的开口 8006,并且影像拾取元件29被容纳在其中。
第一线圈连接槽8052A和第二线圈连接槽8052B被形成在柱壁部分 8050的外围,其间具有光轴方向上的间隔,并且设置凸缘8054在连接槽 8052A和8052B之间突出。
如图38所示,第一线圈连接槽8052A的底面和第二线圈连接槽 8052B的底面的每个包括两个底面部分8056A和8056B,其彼此相对并平 行于单个虚拟平面延伸。第一线圈84A通过被安装到第一线圈连接槽8052A而被安装。
第二线圈84B通过被安装到第二线圈连接槽8052B而被安装。
如图37和38所示,在第一线圈连接槽8052A的底面部分8056A和第 二线圈连接槽8052B的底面部分8056B中形成开口 8058,通过其第一线 圈84A和第二线圈84B面对磁体82。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装配照相机模块22的方法。
如图35所示,分别装配并准备了其中将前部弹簧70A装配到前镜 筒78的第一单元Ul,其中将成像光学系统34、磁体82和后部弹簧70B 装配到透镜保持单元68的第二单元U2,和其中将线圈84、影像拾取单元 29和基底30装配到后镜筒80的第三单元U3 。
之后,第二单元U2被装配到第三单元U3上。换言之,后镜筒80上 的销8014 (见图38)被插入后部弹簧70B中的孔7014,将第二单元U2 和第三单元U3结合起来。
接下来,如此获得的装置被装配到第一单元Ul。换言之,透镜保持 —,元68的柱状部分6802的前部被插入前部弹簧70A 「l'的开口 7001 ,并11. 使环形板部分7002与透镜保持单元68的四个弹簧接触表面6805接触。从 而,将第一单元U1和第二单元U2结合起来。
最后,设置照相机休屏蔽板2810用于覆盖第一单元Ul,并J1配合^ 2830与配合突出8001产生配合。换言之,设置照相机休屏蔽板2810川于 覆盖第一单元U,从而前镜筒78被夹在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的顶而部分 2810A和后镜筒80的后端而壁8002之间。
从而,将第一单元U1和第三单元U3结合起来,并且完成了照相机投 块22。
第一线圈84A和第二线圈84B通过中间导线部分(未图示)彼此H—', 联。如图34所示,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相应的线圈84A和84B的导线的 端部部分被巻绕在从后镜筒80的后端而壁8002突出的相应的突出部分 8003上。导线巻绕的部分通过焊接被焊接到基底30的表面上的炸接垫 上。
驱动信号通过相应的焊接垫被从基底30提供到导线,并且第一线圈84A和第二线圈84B相应地产生磁场。
从而,由于第一线圈84A和第二线圈84B产生的磁场和磁体82的磁 极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向第一线圈84A和第二线圈84B提供了光 轴方向的力(推进)。相应地,弹簧70保持的透镜保持单元68和成像光 学系统3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执行了通过成像光学系统34对形成在 影像拾取单元29的影像平面上的目标影像聚焦的聚焦操作。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第一线圈84A和第二线圈84B的巻绕方向,以及 磁体82的极化的方式。
图40和41是示出磁体82和线圈84的操作的视图。
首先,参照图40,将描述的情况是第一线圈84A的导线的巻绕方向 和第二线圈84B的导线的巻绕方向彼此相反。
在这种情况中, 一种被极化为使N极和S极被沿光轴方向置于其端部 的磁体被用作为磁体82。
磁体82产生的磁场和当驱动信号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流过第一线圈 84A (线圈部分8402)、以箭头B所示的方向流过第二线圈84B (线陶部 分8402)时产生的磁场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由于这种相互作用,透镜保持 单元68受到了沿光轴方向的力F,并且透镜保持单元68相应地移动。
此外,当驱动信号以与丄:述情况相反的方向流过第-…和第二线圈84A 和84B (线圈部分8402)时,第一和第二线圈84A禾fl 84B在与上述惜况 相反的方向产生磁场。从而,透镜保持单元68受到了与上述怙况相反的 方向上的力F,并且透镜保持单元68相应地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41,将描述的情况是第一线圈84A的导线的巻绕方 向和第二线圈84B的导线的巻绕方向相同。
--种被极化为使N极和S极被沿其厚度方向置于其端部的磁体被ffl作 为磁体82。
磁体82产生的磁场和当驱动信号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流过第一和第 二线圈84A和84B (线圈部分8402)吋产生的磁场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山 于这种相互作用,透镜保持单元68受到了沿光轴方向的力F,并且透镜保 持单元68相应地移动。当驱动信号以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流过第一和第二线圈84A和84B (线圈部分8邻2)时,第一和第二线圈84A和84B在与上述情况相反的 方向产生磁场。从而,透镜保持单元68受到了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上 的力F,并且透镜保持单元68相应地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参照示例的照相机模块22,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 例类似的效果。
此外,根据第一参照示例,线圈84包括巻绕光轴的导线,并且当从 光轴方向观察时呈中心在光轴处的框形。因此,通过围绕镜筒单元66巻 绕导线,形成线圈84的过程和将线圈84安装到镜筒单元的过程可以被同 时执行。
因此,相比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其中例如导线事先被巻绕以形成环 形,之后如此形成的线圈84通过粘着被安装到镜筒单元上),有利于简 化装配过程并降低成本。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参照示例。
根据第二参照示例的线圈的结构不同于第一参照示例屮线圈的结构。 第二参照示例的其它结构类似于第一参照示例中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参 照示例类似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代农,并且冈此略去对其的解释。
图42是示出根据第二参照示例的照相机校块22的透镜保持单元68被 容纳在后镜筒80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3是照相机模块22的截而视阁, 并且图44是后镜筒80的截面视图。
在第一参照示例中,描述了其中设置两个线圈84A和84B的情况。然 而,在第二参照示例中,只设置了一个线圈84。
如图42和43所示,线圈84包括面对两个磁体82并且平行于通过光 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的两个线圈部分8402。
每个线圈部分8402对应于磁体82的形状呈长方形板状,具冇光轴方 向上的高度,并且在垂直于高度的方向上具有大于高度的宽度,以及小于 高度和宽度的厚度。
类似于第一参照示例,如图42和44所示,镜筒单元66包括前镜筒 78和后镜筒80,并且线圈连接槽8460被形成在镜筒80的柱壁部分8050的外围。
线圈连接槽8460的底面相应地包括两个底面部8462,其彼此相对并 平行于上述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线圈84通过被安装到线圈连接槽8460而被安装;并且在线圈连接槽 8460的底面部分8462中形成开口 8464,通过其线圈84面对磁体82。
线圈84的导线的端部部分被巻绕在从后镜筒80的后端面壁8002突出 的相应的突出部分8003上。导线巻绕的部分通过焊接被焊接到基底30的 表面上的焊接垫上。
驱动信号通过每个焊接垫被从基底30提供到导线,并且线圈84相应 地产生磁场。
从而,由于线圈84产生的磁场和磁体82的磁极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 互作用,向线圈84提供了光轴方向的力(推进)。相应地,弹簧70保持 的透镜保持单元68和成像光学系统3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执行了 通过成像光学系统34对形成在影像拾取单元29的影像平面上的目标影像 聚焦的聚焦操作。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线圈84的巻绕方向,以及磁体82的极化的方式。
图45是示出磁体82和线圈84的操作的视图。
一种被极化为使N极和S极被沿其厚度方向置于其端部的磁体被川作 为磁体82。
磁体82产生的磁场和当驱动信号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流过线陶84 (线圈部分8402)吋产生的磁场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由于这种相互作川, 透镜保持单元68受到了沿光轴方向的力F,并且透镜保持单元68相应地 移动。
当驱动信号以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流过线圈84 (线圈部分8402) 时,线圈84在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产生磁场。从而,透镜保持单元68 受到了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上的力F,并且透镜保持单元68相应地移 动。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然同样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此外,尽管在第一参照示例中使用了两个线圈,即第一和第二线圈84A和 84B,第二参照示例中仅使用了一个线圈84。相应地,更有利于简化装配 过程并降低成本。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三参照示例的照相机模块22。 第三参照示例的主体是夹持这些内、外镜筒的保持板86。 应注意,在第三参照示例中,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前镜筒78作为外 镜筒78,后镜筒80作为内镜筒80。
如上所述,照相机模块22包括具有容纳空间S的镜筒单元66;保 持成像光学系统34的透镜保持单元68,其被容纳在容纳空间S中,并且 被支撑为使透镜保持单元68可以沿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轴移动;影像拾 取元件29,其被设置在镜筒单元66中,并拾取由成像光学系统34引导的 目标影像;以及驱动单元72,其沿着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轴移动透镜保 持单元68。
此外,镜筒单元66包括其中形成容纳空间S的内镜筒80和设置在内 镜筒80外部的外镜筒78。
内镜筒80包括沿着垂直于光轴并且在光轴方向闭合外镜筒78的后端 的平面延伸的后端面壁8002,并且其中形成了用于容纳影像拾取元件29 的开口 8006。
在外镜筒78被设置在内镜筒80外侧的状态下,镜筒78和80被结合 在一起时没有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相互干扰。
在第三参照示例中,图18所示的四个支柱壁8020与图17所示的设置 在外镜筒78的周壁7802内部的四个转角部分7820相配合,从而镜筒78 和80被结合在一起时没有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相互干扰。
此外,如图15所示,在后端面壁8002沿光轴方向面向前方的位置处 形成第一抵靠表面8061,其沿垂直于光轴的虚拟平面延仲。此外,在外镜 筒78沿光轴方向的后端处形成沿垂直于光轴的虚拟平面延伸的第二抵靠 表面7822。在外镜筒78被设置在内镜筒80外侧的状态下,第一抵靠表面 8061和第二抵靠表面7822彼此接触。
更具体地,在第一抵靠表面8061和第二抵靠表面7822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内镜筒80和外镜筒78被保持板86在光轴的方向上夹持。
如图12和15所示,保持板86包括前板部分86A和两个侧板部分
86B。
在前板部分86A保持外镜筒78的前端并且两个侧板部分86B的远心 端保持后端面壁8002的状态下,保持板86在光轴的方向上夹持内镜筒80 和外镜筒78。
保持板86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照相机体屏蔽板2810。 在第三参照示例中,保持板86由具有磁屏蔽特性、电磁屏蔽特性和
导电性的材料制成。
各种已知的材料,如高磁导率金属、透磁合金和氧化铁,可以被用作
为上述的材料。
此外,保持板86的前板部分86A的外表面8602 (与之相对的其内表 面面对外镜筒78的前端)经过表面处理,用于避免光线反射并提供导电 性。
这样的表面处理可以是,例如施加用于防止光线反射的涂料的涂覆过 程,或者用于防止光线反射的电镀过程。只要可以避免光线反射,上述的 涂料不受具体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黑色涂料。
如图12和15所示,前板部分86A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其尺寸能使 前板部分86A在光轴的方向上保持外镜筒78的前端并覆盖该前端。
用于提供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路的开口 8604形成在前板部分86A的 中心处。
在外镜筒78被设置在内镜筒80外侧的状态下,镜筒单元66的轮廓呈 长方形板状,并且具有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和大于厚度的侧向尺寸。前板部 分86A呈矩形形状。
如图15所示,在外镜筒78的前端沿光轴的方向形成第三抵靠表面 7824,其沿垂直于光轴的虚拟平面延伸。前板部分86A抵靠在第三抵靠表 面7824上,从而前板部分86A保持外镜筒78的前端。
在第三参照示例中,如图15所示,从光轴的方向观察,第三抵靠表 面7824在矩形的框形中延伸。此外,如图12和15所示,突出部分7826形成在第三抵靠表面7824 上,并且可与突出部分7826配合的切口部分8606被形成在前板部分86A 中。突出部分7826和切口部分8606相互配合,因此前板部分86A沿着垂 直于光轴的虚拟平面在光轴的方向上相对于外镜筒78的前端布置。
如图15所示,侧板部分86B沿着前板部分86A的彼此相对的一对侧 面被弯曲。
保持配合槽2830被形成在侧板部分86B的远心端。
保持突出8001被设置在后端面壁8002外围的分别位于光轴的两侧的 两个位置处。通过使突出8001和配合槽2830彼此配合,两个侧板部分 86B的远心端可以容易地、可靠地保持后端面壁8002。
如图15所示,在外镜筒78外围的位于光轴两侧的位置处形成平行与 通过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的平坦部分7830。在前板部分86A保持外镜筒 78的前端并且两个侧板部分86B的远心端保持后端面壁8002的状态下, 两个侧板部分86B与相应的平坦部分7830接触。
根据第三参照示例,通过使用保持板86,内镜筒80和外镜筒78可以 在光轴方向上被容易地夹持。此外,不同于内镜筒80和外镜筒78通过粘 接剂而彼此粘接的情况,不必要去调节和管理粘接剂量和养护条件。此 外,粘接剂的养护时间也是没必要的。因此,可以极大地简化装配过程,
此外,通过从突出8001与配合槽2830松开,可以容易地移开保持板 86;并且通过将保持板86从内镜筒80和外镜筒78上移开,内镜筒80和 外镜筒78可以容易地彼此分开。这有利于迅速地、容易地执行对安装在 内镜筒80和外镜筒78中的透镜保持单元68和驱动单元72的调节和维 护。
此外,如果如第三参照示例中,驱动单元72包括设置透镜保持单元 68上的磁体和设置在内镜筒80上的线圈,将存在磁体由于与照相机模块 22外部施加的磁场相互作用而被移动并偏离预定位置的风险。在这种情况 下,将发生如成像光学系统34在影像拾取元件29上形成的目标影像的焦 点易位的问题。在第三参照示例中,保持板86具有磁屏蔽的特性。因此,外界施加
的磁场被保持板86阻断,并且不会影响驱动单元。从而可以避免上述问
题,并且有利于拾取的影像的质量。
此外,由于驱动单元中的线圈产生的磁场被保持板86阻断,有利于 防止产生的磁场向照相机模块周围的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辐射而给电子器 件和电子电路带来不利的影响。
特别地,如果照相机模块22被安装在便携式电话中,包括产生磁场 的线圈和磁体的组件,例如用于提示来电的产生振动的马达和接收器(扬 声器),通常会被设置在照相机模块22附近。
此外,近来便携式电话的尺寸和厚度被减小,并且上述组件和照相机 模块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减小。因此,照相机模块的驱动单元更容易受到便 携式电话中产生的磁场的影响。
然而,在第三参照示例中,保持板86由具有磁屏蔽特性的材料制 成。因此,在减小便携式电话的尺寸和厚度的同时,有利于防止上述组件 产生的磁场的影响,并且提高影像拾取单元29拾取的影像的质量。
此外,根据第三参照示例,保持板86除磁屏蔽特性以外还具有电磁 屏蔽特性。因此,驱动单元72发射的电磁波被保持板86阻断,并且电磁 波可以被避免向照相机模块22外部辐射。因此,有利于防止电磁波对设 置在照相机模块22附近的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的影响。
此外,在第三参照示例中,由于保持板86可以导电,通过座24使保 持板86接地,可以有利于有效地阻断电磁波。
这里,如果不同于第三参照示例中驱动单元72,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 透镜保持单元上的线圈和设置在镜筒单元上的磁体,由于磁体被设置在并 固定到镜筒单元上,照相机模块不会轻易地被外界的磁场影响。然而,存 在驱动单元中线圈产生的磁场将影响设置在照相机模块附近的电子器件和 电子电路的风险。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材料形成保持板 86,从而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各种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已知的材料,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板件、金属丝网、穿孔金属板和镀有金属膜(金属箔、气相沉积、电镀)的板 件,可以被用作为上述的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材料。
此外,如图46所示,如果照相机模块22被安装在例如便携式电话的 电子设备的外壳内,照相机模块22被设置为使保持板86的前板部分86A 中的开口面对外壳中形成的外壳开口。
在许多情况下,图46所示的盖玻璃2 (相当于图1所示的透镜盖 58)被安装到外壳开口,并且在照相机模块的保持板86的前板部分86A 的外表面8602和面对该外表面的盖玻璃2的内表面之间设置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外界通过盖玻璃2的一部分光线L在进入成像 光学系统34之前,被前板部分86A的外表面8602和盖玻璃2的内表面重 复地反复,将会发生例如其中影像拾取元件29拾取了称为重影(ghost image)的模糊的影像的问题。
在第三参照示例中,保持板86的前板部分86A的外表面8602经过表 面处理用于防止光线反射。因此,可以抵制上述的光线L的反射,从而可 以防止例如产生重影的问题。因此,有利于提高影像拾取元件29拾取的 影像的质量。
这里,上述的表面处理当然可以在保持板86的前板部分86A和侧板 部分86B的外表而的整个区域上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上述表ll处 理过程中涂覆或电镀导电的材料,可以确保保持板86的导电性,并I丄保 持板86的可以通过座24容易地接地。因此,有利于确保保持板86的ll磁
此外,在第三参照示例中,所描述的情况是保持板86包括覆盖外镜 筒78的前端的前板部分86A和覆盖彼此相对的外镜筒78的周壁7802的 两个侧面的两个侧板部分86B。然而,侧板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沿前板部分 86A的三个或四个侧边被弯曲,从而外镜筒78的周壁7802的三个或四个 侧面被三个或四个侧板部分覆盖。此外,用于覆盖基底30的后表面的后 表面部分也可以通过在与侧板部分86B的远心端对应的位置处弯曲后表而 部分而形成。
因此,随着被保持板86所覆盖的镜筒单元66的表面数量的增加,更有利于提高磁屏蔽特性和电磁屏蔽特性。 接下来,将描述第四参照示例。
图47是示出防尘盖31、镜筒单元66、影像拾取元件29、基底30的 装配的视图,图48是后端面壁8002的平面图,图49是示出出防尘盖31 的安装方式的视图,并且图50的(A)和(B)是示出防尘盖31的安装方 式的截面视图。
应该注意的是,在第四参照示例中,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滤光器31 被用作为防尘盖31。
如上所述,照相机模块22包括镜筒单元66;保持成像光学系统34 的透镜保持单元68,其被容纳在镜筒单元66中,并且被支撑为使透镜保 持单元68可以沿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轴移动;影像拾取元件29,其被设 置在镜筒单元66中,并拾取由成像光学系统34引导的目标影像;基底 30,其上安装影像拾取元件29;以及驱动单元72,其沿着成像光学系统 34的光轴移动透镜保持单元68。
这里,镜筒单元66包括沿着垂直于光轴并且在光轴方向闭合镜筒单 元66的后端的平面延伸的后端面壁8002,并且其中形成了用于容纳影像 拾取元件29的开口 8006。 如图47和48所示,后端面壁8002包括在光轴方向上而向前方的前农 面8070A和在光轴方向上而向后方的后表面8070B。
在影像拾取元件29被容纳在开口 8006中的状态下,基底30通过粘接 剂被连接到后端而壁8002的后表面8070B。基底30和粘接剂用来在开口 8006周围的区域闭合并密封后端面壁8002的后表面8070B
透明的防尘盖31通过粘接剂B被连接到后端面壁8002的前表面 8070A,从而闭合开口 8006。
这里,只要可以防止灰尘穿过开口 8006,防尘盖31不受具休限制。 例如,可以使用红外切口滤光器。抑或,也可以使用不具有滤光功能的玻 璃或或合成树脂。
在第四参照示例中,如图48和49所示,沿垂直于成像光学系统34的 光轴的虚拟平面在开口 8006的周向上连续延伸平坦的抵靠表面8060形成在开口 8006周围的区域内的后端面壁8002的前表面8070A上。
此外,用于接收粘接剂B的粘接剂接收槽8062被形成在开口 8006周
围的区域内的抵靠表面8060中。
粘接剂接收槽8062形成为在开口 8006的周向上连续延伸。
此外,抵靠表面8060具有设置在粘接剂接收槽8062在其延伸方向上
的端部之间的区域8060A,并且其中没有形成粘接剂接收槽8062。
在第四参照示例中,防尘盖31抵靠在抵靠表面8060上,并且防尘盖
31通过充填粘接剂接收槽8062的粘接剂B被连接到后端面壁8002的前表
面8070A (抵靠表面8060)上。
更具体地,后端面壁8002的前表面8070A的围绕开口 8006的环形部
分和防尘盖31的位于开口 8006周围的外围部分之间的边界包括其中设
置充填粘接剂接收槽8062的粘接剂B的粘着区域90A (参见图50
(A) ),和其中未设置粘接剂B的非粘着区域90B (参见图50
(B) )。非粘着区域90B包括抵靠表面8060的区域8060A,其中没有形 成粘接剂接收槽8062。
因此,在粘着区域90A中,防尘盖31抵靠在抵靠表而8060上,粘接 剂B被夹在防尘盖31和抵靠表面8060之间。因此,开口 8006在粘若区 域90A屮被气密密封。
此外,在非粘着区域90B屮,防尘盖31抵靠在抵靠表而8060上。1-人:l 此,在非粘着区域■中,尽管不能称开口 8006被严格地气密,但丌口 8006被闭合。
因此,在第四参照示例中,粘着区域90A围绕开口 8006连续延仲, 并且非粘着区域卯B被设置在粘着区域90A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之间。
此外,镜筒单元66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48所示,后端面壁8002的 前表而8070A上具有模制过程中形成的焊线WL,并且焊线WL位-下后端 面壁8002的前表面8070A上的其中设置非粘着区域90B的围绕开口 8006 的环形区域中。
根据第四参照示例,影像拾取元件29被容纳在形成在位于镜筒单元 66的后端的后端面壁8002内的开口 8006中。开口 8006的前端部分被防尘盖31覆盖,并且开口 8006的后端部分被其上安放影像拾取元件29的基 底30覆盖。因此,没有包装的必要,并且镜筒单元66可以做得更小、更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开口 8006中的空间的体积大于根据相关技术 的包装的外壳凹部的体积。尽管空间中的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膨胀,根据第 四参照示例,设置了非粘着区域90B,其中防尘盖31与抵靠表面8060接 触。因此,防止灰尘进入但允许空气通过的一个小的间隙被设置在防尘盖 31和抵靠表面8060之间。相应地,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开口 8006,但允许 空气通过非粘着区域90B流进和流出,因此可以防止防尘盖31的变形。 因此,有利于提高影像拾取元件29拾取的影像的质量。
此外,镜筒单元66成型时形成的焊线WL —般为细槽形,并且因此 有利于允许空气通过焊线WL流进和流出。
此外,不同于焊线WL位于其中形成粘接剂接收槽8062的抵靠表面 8060的区域的情况,焊线WL位于其中未形成粘接剂接收槽8062的抵靠 表而8060的区域8060A。因此,有利于确保围绕开口 8006的抵靠农而 8060的厚度,以确保抵靠表而8060的强度。
接下来,将描述第五参照示例,其中描述将第四参照示例的结构应川 于固态影像拾取装置。
在图51中,(A)固态影像拾取装置的部件分解透视图,(B)是同 态影像拾取装置的平面图。
固态影像拾取装置92包括包装93、影像拾取元件29和防尘盖94。
包装93中形成外壳凹入95。
外壳凹入95在包装93的平坦的顶面93A中打开。
影像拾取元件29被容纳在外壳凹入95中。
防尘盖94被抵靠在顶面93A上,并且防尘盖94通过粘合剂被连接到 在顶面93A上,从而闭合外壳凹入95的开口 95A。
其中设置粘接剂B的粘着区域96A和其中未设置粘接剂B的非粘着 区域96B被设置在顶面93A的围绕开口 95A的环形部分和防尘盖94的位 于开口 95A周围的外围部分之间。在第五参照示例中,形成粘着区域96A的被粘接剂B充填的粘接剂接 收槽97被形成在顶面93A中。
粘接剂接收槽97围绕开口 95A连续延伸,其中未形成粘接剂接收槽 97的顶面区域93B被设置在粘接剂接收槽97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之 间。
在第五参照示例中,防尘盖94通过充填粘接剂接收槽97的粘接剂B 被连接到包装93的顶面93A。
因此,其中设置粘接剂B的粘着区域96A和其中未设置粘接剂B的 非粘着区域96B被设置在顶面93A的围绕开口 95A的环形部分和防尘盖 94的位于开口 95A周围的外围部分之间。换言之,粘着区域96A和非粘 着区域96B被设置在顶面93A和防尘盖94之间的围绕开口 95A的区域 中。非粘着区域96B包括其中未形成粘接剂接收槽97的顶面区域93B, 并且防尘盖94在非粘着区域96B被抵靠在顶面93A上。
在粘着区域96A中,防尘盖94被抵靠在顶面93A上,其间夹着粘接 剂B。因此,开口 95A在粘着区域96A屮被气密密封。
此外,在非粘着区域96B中,防尘盖94被抵靠在顶而93A匕W 此,在非粘着区域96B中,尽管不能称开口 95A被严格地气密,似开(l 95A被闭合。
因此,在第五参照示例屮,粘着区域96A围绕开口 95A连续延仲,并 且非粘着区域96B被设置在粘着区域96A在其延仲方向上的端部之间。
这里,如图52所示,粘接剂接收槽97也可以形成为在包装93的与顶 面93A交叉的侧面打开。
根据第五参照示例,即使外壳凹入95内部的空间中的气体随温度升 高而膨胀,由于设置了其中防尘盖94与顶面93A接触的非粘着区域 96B,故可防止灰尘进入但允许空气通过的一个小的间隙被设置在防尘^ 94和顶而93A之问。相应地,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外壳凹入95,但允许空 气通过非粘着区域96B流进和流出,因此可以防止防尘盖94的变形。因 此,有利于提高影像拾取元件29拾取的影像的质量。
应注意,尽管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其中装入影像拾取装置20的电子设备10是便携式电话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影像拾取装置也可以被用于包 括便携式信息终端(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和个人笔记本电脑)、数 码相机和照相机的多种类型的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单元,其具有容纳空间;透镜保持单元,其保持成像光学系统,并且其被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弹簧,其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弹簧支撑所述透镜保持单元以使所述透镜保持单元可以沿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影像拾取元件,其被设置在所述镜筒单元中,所述影像拾取元件拾取由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引导的目标影像;以及驱动单元,其沿着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所述光轴来移动所述透镜保持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磁体,其被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单元上;和线圈,其在所述线圈面对所述磁体的位置处被设置在所述镜筒单元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包括两个板状磁体,并且所述两个磁体被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单元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边的位置,并且平行于通过所述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包括两个磁体,所述两个磁体形成为长方形板状,并且具有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以及垂直于所述高度的方向上的大于所述高度的宽度,并且所述两个磁体被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单元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边的位置,并且平行于通过所述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两个线圈,并且所述两个线圈被设置在所述镜筒单元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边的位置,并且平行于通过所述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两个线圈,并且所述两个线圈中每一者均包括巻绕垂直于所述光轴的轴向中心的导线,并且形成为细长形状,所述细长形状具有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以及垂直于所述高度的方向上的大于所述高度的宽度,并且所述两个线圈被设置在所述镜筒单元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边的位置,并且平行于通过所述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包括两个板状磁体;所述磁体具有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以及垂直于所述高度的方向上的大于所述高度的宽度;所述两个磁体被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单元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边的位置,并且平行于通过所述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所述线圈包括两个线圈;所述线圈具有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以及垂直于所述高度的方向上的大于所述高度的宽度,并且所述两个线圈被设置为平行于所述单个虚拟平面延伸。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两个弹簧,所述弹簧被设置在所述镜筒单元与所述透镜保持单元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端部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两个弹簧,所述弹簧被设置在所述镜筒单元与所述透镜保持单元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端部之间;所述两个弹簧由环形的具有较小宽度的薄板体形成,从而在中心处具有用于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路的开口 ,并且所述两个弹簧中每一者的内周部分被安装至所述透镜保持单元,并且所述两个弹簧中每一者的外周部分被安装至所述镜筒单元。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单元包括前镜筒和后镜筒;所述前镜筒包括围绕所述光轴的周壁,所述周壁分隔所述容纳空间的侧面,并且所述后镜筒包括后端面壁,其沿着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延伸并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封闭所述周壁的后端;线圈安装壁部分,其从所述后端面壁突出从而使所述线圈安装壁部分被容纳在所述周壁的内部,并且其用于安装所述线圈;以及开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后端面壁内对应所述光轴的位置,并且其中容纳所述影像拾取元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单元包括前镜筒和后镜筒;所述前镜筒包括围绕所述光轴的周壁,所述周壁分隔所述容纳空间的侧面;所述后镜筒包括后端面壁,其沿着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延伸并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封闭所述周壁的后端;线圈安装壁部分,其从所述后端面壁突出从而使所述线圈安装壁部分被容纳在所述周壁的内部,并且其用于安装所述线圈;以及开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后端面壁内对应所述光轴的位置,并且其中容纳所述影像拾取元件;所述磁体被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单元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边的各个位置处;所述线圈安装壁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后端面壁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边的两个位置的各个位置处;所述线圈安装壁部分包括两个支柱壁,其从所述后端面壁突出;以及连接壁,其将所述两个支柱壁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并且所述线圈包括两个线圈,每个所述线圈均带有粘接剂,从而所述线圈在其纵向上的端部位于所述两个所述支柱壁的位置,并且所述连接壁被装入所述线圈中的中心开口。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保持单元具有其上设置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安装表面形成在所述透镜保持单元的所述外表面中位于两个彼此面对 的位置,所述安装表面平行于通过所述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用于夹持所述磁体的一对夹持片被设置为在所述安装表面处突出,并且所述磁体呈板状并被设置在每个所述安装表面上,并且在被所述一对 夹持片夹持的情况下被粘着至每个所述安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夹持片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安装表面的前端。
全文摘要
照相机模块(22)有利于提高耐久性和抗冲击性。照相机模块(22)具有镜筒单元(66)、透镜保持单元(68)、弹簧(70)、影像拾取元件(29)和驱动单元(72)。镜筒单元(66)包括前镜筒(78)和后镜筒(80)。驱动单元(72)沿着成像光学系统(34)的光轴移动透镜保持单元(68),并且包括磁体(74)和线圈(76)。两个磁体(74)平行于通过光轴的单个虚拟平面延伸,并且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68)上的位于光轴的两边的位置。线圈(76)分别被设置在镜筒单元(66)的使线圈(76)面对磁体(74)的两个位置。
文档编号H04N5/225GK101529302SQ20078003991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7日
发明者今井聪, 冈部高宽, 堀段笃, 市川充, 金井藤雄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