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分插复用设备及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文档序号:792903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分插复用设备及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分插复用设备及包分插复用设备
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分插复用器(ADD/DROP Multiplexer,以下简称ADM)的概念最早是以同步数字 体系/同步光纤网络(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ynchronousOptical Network,以 下简称SDH/S0NET)技术实现的,是基于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以下简称 TOM)电路的交叉矩阵来实现数据业务的附加(ADD)和丢弃(DROP)功能。随着数据业务的 发展,SDH演进到了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以 下简称MSTP),数据业务通过适配协议(GFP等)适配到虚拟传送通道(Virtual Channel, 简称VC)传输,但MSTP的交叉矩阵仍然是基于TDM技术实现的,是利用TDM调度矩阵来实 现数据业务的调度。然而,随着全IP时代的来临,几乎所有数据业务都可以利用IP来封装 和承载,基于TDM的数据业务越来越少,无论是话音,宽带数据,视频等数据业务都是以分 组数据包的形式存在,每个数据包都是独立的实体。因此,如果还使用基于硬管道的IDM技 术实现的MSTP的交叉矩阵调度来处理基于分组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的ADD和DROP功能,将 是不合时宜的。 另外,分组数据包的A匿和T匿技术的A匿 一样,都应是有连接的技术,但是分组 数据包却是基于无连接的技术,因此,无论是以太网,还是IP网络都不适合直接作为有连 接的分组数据包的A匿来使用。 现有的MSTP相关发展的技术有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以下简称 RPR)技术,RPR技术是一种在环形结构上优化数据业务传送的新型MAC层协议,详细描述参 见IEEE 802.17。 RPR能够适应多种物理层(如SDH、以太网、密集波分复用等),可有效地 传送数据、话音、图像等多种业务类型。它融合了以太网技术的经济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等 特点,同时吸收了SDH环网的50ms快速保护的优点,并具有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环路带宽共 享、公平分配、严格的业务分类等技术优势,目标是在不降低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 供更加经济有效的城域网解决方案。 但RPR技术也有其应用的局限性,RPR技术是一种无连接的技术,并不能完全保真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以下简称QoS);在其动态带宽分配(Dynamic Bandwidth Assignment,以下简称DBA)上,采用分布式的公平控制算法,该算法需要每个节点都知道 所有网络拓扑和处理所有算法,实现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分插复用设备及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使得 网络传送侧可以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分插复用,以实现有连接的和高QoS能力 的基于包分插复用的传输网络。
7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分插复用设备,包括 线路接口单元,包括第一线路接口 ,用于接收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第二线路接 口,用于发送输出传送侧数据帧; 调度单元,用于对接收的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过滤,将所述输入传送侧数 据帧中的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 为本地网元标识;将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存,对缓存后 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非本地 网元标识; 至少一个支路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提取 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无源光网络封装方式(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组装在支 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中,并发送给终端;或者,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中的GEM数据 包,将所述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中并发送; 所述调度单元还用于将速率调整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支路单元发送来的 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帧重组,生成所述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线路 接口 ,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源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对接收的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过滤,将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一传输容
器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将
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存,对缓存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
包进行速率调整,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非本地网元标识; 对支路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提取第一传输容器数
据包中的无源光网络封装方式(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组装在支路单元的下行数
据帧中,并发送给终端; 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中的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传输 容器数据包中并发送; 将速率调整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支路单元发送来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 据包进行帧重组,生成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源网元标识 为本地网元标识。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及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 传输方法,以传送侧T-CONT数据包作为包调度实体的包分插复用结构,并结合传送侧动态 带宽分配,根据传送侧带宽请求来动态建立带宽连接,实现了一种有连接的包分插复用构 架;由于T-CONT数据包结构简单,具有自同步能力,可利用已有的GEM包同步算法和逻辑, 所以处理起来逻辑简单,同时又作为一种端到端的传送通道层,具有性能监视能力。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环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GEM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GPON的下行数据帧结构示意8
图4A为本发明的GP0N的上行数据帧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的GPON的上行数据帧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中的支路单元64中的GPON支路单元641 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中的支路单元中的GPON支路单元641的 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中的支路单元中的虚拟P0N支路单元642 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传送侧第一 DBA处理单元651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中的传送侧交叉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链路时钟异步的速率调整的示
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链路时钟异步的速率调整的方 法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按照子帧分配传送侧T-CONT数据流的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有连接的和高QoS能力的包分插复用设备,通过将各个 网元的各个支路单元上行的数据包组成传送侧传输容器(Transmission Container,以下 简称T-CONT)数据包,可方便地在传送侧以包的形式进行分插复用;还提出了一种以该包 分插复用设备为基础的环网网络中集中处理实现传送侧DBA的方法。 下面先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环网网络结构,以及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下简称PON)和DBA技术。 本发明环网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多个网元通过线路接口成环状连接而
成,环网网络上的各个网元的节点构成传送侧。其中,各个网元的支路组成可以不同,例如
各个网元中的支路可以是多个PON支路;也可以是多个普通支路,例如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以下简称FE)、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以下简称GE)等的支路结构;还
可以是既包括多个PON支路又包括FE、 GE等普通支路的混合支路。如图1中所示,连接有
网络管理器的网元可以是主节点网元,环网上的节点即为主节点,环网上的其他网元为从
节点网元,环网上的其他节点为从节点。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各个网元的多个支
路可以设置在板卡上,所以一个网元的多个支路可能会对应有多个不同的标识。包括PON支路的网元中,由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以下简称OLT)
作为环网上的节点,由于各个网元的多个支路可以设置在板卡上,所以该OLT可以对应有
多个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以下简称ODN),在每个ODN下又包括多个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Unit,以下简称ONU),此时, 一个网元下的多个PON支 路可能会对应有多个不同的ODN标识。 其中,PON支路可以包括有以太网PON(Ethernet PON,以下简称EPON)及千兆 PON(Gigabit-C即able PON,以下简称GPON)。以GPON支路为例,GPON的数据帧结构以125 微秒为周期,定义为传送汇聚层(TransmissionConvergence,以下简称TC层),包括帧同 步和管理开销区及净荷区。GPON支路的OLT在下行数据帧中发送指示每个ONU上行时隙的 开销,每个ONU按下行开销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发送突发数据包。 GPON的一个重要技术是GPON封装方式(GPON Encapsulation Method,以下简称 GEM)适配协议,是由通用成帧过程(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以下简称GFP)改造来 的一种适配协议,与GFP不同的是,GEM不仅仅是适配协议,更是一种具有交换能力的链路 层协议,既适合于以太网等业务数据的封装,也适合于TDM等业务数据的封装,是一种综合 业务接入比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 本发明的GEM帧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GEM和GFP的区别在于GFP是按8BIT 为一字节来处理的,GFP的净荷长度标识符(Payload Lengthlndicator,以下简称PLI)是 16BIT,而GEM不是按8BIT为一字节来处理的,PLI是12比特;GFP的帧头错误检验(Head Error Check,以下简称HEC)是16比特,而GEM的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 以下简称CRC)是12BIT。 GEM和GFP在逻辑处理上有所区别,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GEM 和GFP还有一个更大的区别是,GEM带有端口标识(PORT-ID),可以按PORT-ID进行复用或 交换,而GFP不具有链路层交换能力。另夕卜,GEM适用于GPON中ONU和OLT之间;GFP只适 用于传送网络的内部作为传送通道适配的协议。 本发明的GPON的下行数据帧结构,如图3所示,GPON中的一个下行数据帧包括 下行物理层控制块(Physical Control Block downstream, PCBd)开销区和净荷区。其 中,PCBd开销区中包括物理层同步(PhysicalSynchronization, PSync)域、超帧指示 (Ident)域、下行物理层运行维护管理(Physical Layer 0AM downstream, PLOAMd)域、误 码检测(Bitlnterle證d Parity, BIP)域、下行净荷长度(Payload Length downstream, PLend)域和上行带宽地图(Upstream Bandwidth Map, US BW Map)域。其中,PSync域 用于实现ONU与OLT的同步,PLOAMd域用于承载下行物理层运行维护管理(Physical Layer OAM, PLOAM)信息,BIP域用于误码检测,PLend域用于说明上行带宽地图域的长度 及净荷中信元的数量;上行带宽地图域用于说明上行带宽的分配,包含有上行时隙指示开 销,用来指示每个ONU上行时隙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带宽分配的控制对象是传输容器 (TransmissionContainer, T-CONT) , OLT可为一个ONU分配一个或多个T-C0NT,这是PON动 态带宽分配技术中引入的概念,提高了动态带宽分配的效率。 本发明的GPON的上行数据帧结构示意图如图4A和4B所示,每个ONU各自在OLT 为其分配的T-CONT中向OLT发送上行突发数据包,这些上行突发数据包包括开销区和净荷 区。其中,开销区包括上行物理层开销(PhysicalLayer Overhead,PL0u)域、上行物理层运 行维护管理(Physical Layer OAMupstream, PLOAMu)域、用于调整功率的上行功率电平序 列(Physical Layersequence upstream,PLSu)域、上行动态带宽报告(Dynamic Bandwidth R印ortupstream,DBRu)域等。PL0u域用于实现突发同步,包括前导码(Preamble)、定界符 (Delimiter) 、BIP等。ONU在占据上行信道后首先向OLT发送PL0u单元,以使OLT能够与ONU
10快速同步并正确接收ONU的有效上行数据;PL0AMu域用于承载上行PL0AM信息,包括0NU标 识(0NU ID)、消息标识(MessageID)、消息(Message)及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 CRC)。 DBA就是在微秒或毫秒级别内动态改变每个ONU上行带宽的一种机制,其原理为 OLT通过检查来自ONU的DBA报告和/或通过输入业务流的自监测来了解拥塞情况,然后 根据带宽资源和T-CONT的优先级和类型来分配带宽,高优先级的业务对应的T-CONT首先 得到保证带宽的分配,例如2M专线为高优先级业务,分配的T-CONT的净荷区一定大于2M ; 剩余的带宽在低优先级的业务间按带宽请求和按比例来分配。DBA算法由OLT完成,其算法 的输入参数是T-CONT的优先级、带宽请求、链路带宽容量等,其算法的输出就是带宽地图 (BW-MAP),用来控制ONU上行带宽的具体时隙位置;OLT把经过DBA算法得到的带宽分配结 果以配置数据的方式发送给每个ONU,每个ONU在新的分配带宽所在的新的时隙位置上发 送数据到OLT。 使用DBA可以提升PON上行带宽的利用效率,因而网络运营商在给定的带宽下可 以给更多的用户服务。同时,通过DBA还可以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级别。例如, GPON的TC层规定了 5种T-CONT带宽类型(Typel, 2, 3, 4, 5),即固定带宽、保证带宽、突发 带宽、尽力而为带宽及混合带宽。DBA功能在各T-CONT类型中实现。GEM模式中,GEM连接 由GEM端口来标识,并根据QoS要求,由一种T-CONT带宽类型承载。 GPON中的DBA是按优先级、和线路的带宽资源、每个ONU的请求带宽来分配线路带
宽的,可以保证高优先级业务(例如专线和视频业务等)优先发送和保证带宽,低优先级业
务可以按比例均分剩余的带宽,因此,实现了带宽的动态分配,减少了阻塞的可能。 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 线路接口单元,包括接收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的第一线路接口 61,和发送输出传送
侧数据帧的第二线路接口 62 ;其中,第一线路接口 61和第二线路接口 62可分别为东向线
路接口和西向线路接口; 调度单元63,用于对从第一线路接口 61接收的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过滤,将输
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该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
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将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存,对缓
存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该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非本
地网元标识;其中,传送侧数据帧的格式具有定长帧格式和恒定速率,其中的定长帧格式中
包括开销区和净荷区,净荷区有多个T-CONT时隙,用于装载传送侧T-CONT数据包; 至少一个支路单元64,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提取第
一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GEM数据包,将该GEM数据包组装在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中,并发
送给终端;或者,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中的GEM数据包,将该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
传输容器数据包中并发送; 调度单元63还用于将速率调整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支路单元发送来的第 三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帧重组,生成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至第二线路接口 62,该第三 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源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 本实施例一的包分插复用设备为图1中每个网元的具体结构,每个网元通过第一 线路接口单元61和第二线路接口单元62与其他网元相连接,其输入传送侧数据帧和输出
11传送侧数据帧在图1所示的两个环形的传送链路上进行传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可以在环网网络构成的传送网侧完成对传送侧 数据帧中的第一 T-C0NT数据包的过滤、第二 T-C0NT数据包的缓存、以及对速率调整后的第 二 T-CONT数据包和第三T-CONT数据包的帧重组的调度的功能,即可以将属于本地网元的 支路单元的第一T-CONT数据包过滤(DROP)出来,并可以将本地网元中的各个支路单元的 第三T-CONT数据包加入(ADD)调度单元进行帧重组,即添加到调度单元。可见,对传送侧 T-CONT数据包的过滤和添加都是直接以数据包的形式来进行的。 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基于由东 西向双传送链路连接各个网元的。本实施例中详细介绍了上述实施例包分插复用设备结构 中的调度单元63如何实现基于包的分插复用,以及各个支路单元64如何封装/解封装传 送侧T-CONT数据包。l)第一线路接口 (西向)ei和第二线路接口 (东向)S2 通过第一线路接口 61和第二线路接口 62与如图1所示的环网网络上的各个节点 相连接。第一线路接口 61和第二线路接口 62存在多种选择,可以选择GP0N下行数据帧结 构的传送链路,也可以选择OTN的OT區作为传送链路,在速率上可以选择2. 5G或10G ;当 带宽需求增大时,可选择利用波长来扩展容量。
2)调度单元63 传送侧过滤模块631,按照所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提取传送侧数据帧中的传送 侧T-CONT数据包,再按照传送侧T-CONT数据包中的目的网元标识过滤出目的网元标识为 本地网元标识的第一 T-CONT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64 ;其中,T-CONT时隙是由传送侧DBA 算法提供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由DBA处理单元来提供的,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会对该DBA 处理单元进行详细说明本地网元。 该传送侧过滤模块631还可以用来按照传送侧T-CONT数据包中的目的网元标识 过滤出广播T-CONT数据包和/或组播T-CONT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64。
传送侧缓存模块632,对未过滤到所述支路单元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缓存, 并通过增减T-CONT空闲包对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还可以对广播T-CONT数据 包和/或组播T-CONT数据包继续进行传输,对于广播T-CONT数据包和/或组播T-CONT数 据包均不是仅发给一个目的网元所对应的支路单元的,过滤出本地网元的广播T-CONT数 据包和/或组播T-CONT数据包后,还需要在传送链路上对该广播T-CONT数据包和/或组 播T-CONT数据包继续进行传输,即复制广播T-CONT数据包和/或组播T-CONT数据包到本 地网元。 因为如图6中所示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东向和西向的线路可能是独立定时的,存 在固定的频差,因此,传送侧缓存模块632还用于通过对T-CONT空闲包的增减来实现对第 二 T-CONT数据包的速率调整。为了可以实现东向和西向线路间的速率调整,可以通过分配 T-CONT时隙总是大于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流量来实现,或者,在任何节点间的传送链路 上,对于所分配的相同T-CONT时隙位置,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流量总是需要通过正塞入 T-CONT空闲包的方式来实现频率调整和速率适配。同样的,在下面详细描述的支路单元64 的各个支路上行组成传送侧T-CONT数据包时,也是需要通过正塞入T-CONT空闲包的方式 实现组成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流量与所分配的T-CONT时隙间的速率适配。
帧重组模块633,将经过传送侧缓存模块632进行速率调整后的第二 T-C0NT数据 包和来自支路单元64的第三T-CONT数据包进行帧重组,生成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至 第二线路接口 62。传送链路上输入的所有未过滤的第二 T-CONT数据包都是经过传送侧 缓存模块632进行速率调整后,按照本地网元的DBA处理单元所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 重新适配到传送链路上的,与来自支路单元的也是按照本地网元的DBA处理单元所分配的 T-CONT时隙位置放置的第三T-CONT数据包进行帧重组,因此从本地网元上的第二线路接 口 62发出的所有输出传送侧数据帧的时钟频率和帧定位是相同的。当还包括经过传送侧 缓存模块632进行速率调整后的广播T-CONT数据包和/或组播T-CONT数据包时,帧重组 模块633将进行速率调整后的第二 T-CONT数据包和广播T-CONT数据包和/或组播T-CONT 数据包以及来自支路单元的第三T-CONT数据包进行帧重组。 当然,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也可以是从第二线路接口 62进入,经过上述传送侧过滤 模块631、传送侧缓存模块632和帧重组模块633的调度后,最后发送的输出传送侧数据帧 可以是从第一线路接口 61输出。 3)支路单元64可分为两种支路单元,一种是P0N支路单元641,例如可以是GP0N 支路单元或EPON支路单元,本实施例中包括2个GPON支路单元,每个GPON支路单元的ODN 下带有4个0NU ;另一种是虚拟P0N支路单元642,可以是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以下简称GE)支路单元、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以下简称SDH) 支路单元、光纤信道(Fiber Channel,以下简称FC)的支路单元等。 以GPON支路单元为例,对于GPON支路单元,在上行方向,完成将GPON支路的TC 层终结,即从上行数据帧中解出GEM数据包,然后将这些GEM数据包再重新封装成为传送侧 所需要的第三T-CONT数据包。 本发明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传送侧T-CONT数据包 即为由支路单元封装成的,用于在传送链路上进行传送的数据包,它包括第一 T-CONT数据 包、第二 T-CONT数据包和第三T-CONT数据包。该传送侧T-CONT数据包包括开销区和净荷 区,开销区中至少包含有目的网元ID,还可以包括目的网元的ODN ID,也就是用于区分各个 板卡上的GPON支路单元中的多个OND支路。具体的,当按各个OND支路来组成各个第三 T-CONT数据包,或按照一个板卡上的GPON支路单元来组成一个第三T-CONT数据包时,发送 至帧重组模块633的第三T-CONT数据包的数量较少,便于带宽分配和管理,此时该传送侧 T-CONT数据包的开销区要包括目的网元ID和目的ODN ID ;当按业务的优先级来区分并组 成发送至帧重组模块633的第三T-CONT数据包时,例如将高优先级业务各自组成独立的第 三T-CONT数据包来进行传送,低优先级业务只要目的网元相同,就将多个低优先级业务共 享,组成一个第三T-CONT数据包,此时,各个GPON支路的高优先级业务的所在支路的TC层 终结后,解出的GEM数据包必须先添加目的ODN ID,然后再汇聚组成一个第三T-CONT数据 包,组成的第三T-CONT数据包的开销区中可以不再添加目的ODNID,仅添加目的网元ID即 可。 对于GPON支路单元,在下行方向,对接收的第一 T-CONT数据包,即调度单元63中 的传送侧过滤模块631过滤出来的第一 T-CONT数据包进行进一步过滤。即,按照本地网元 的ODN ID过滤出在一个板卡上的GPON支路单元中的各个ODN支路对应的第一 T-CONT数据 包。例如,如图6所示的最左侧板卡上的GPON支路单元中对应的一个ODN支路,接收到第一 T-C0NT数据包后,对其解封装,恢复其中净荷区包括的一个或多个GEM数据包,再组装在 GPON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中发送至目的终端。对于发送到该板卡的广播T-CONT数据包 和/或组播T-CONT数据包,如果是广播T-CONT数据包,就将其复制到该板卡的所有的GPON 支路的所有的终端中;如果是组播T-CONT数据包,就复制到属于组播组的相应的ODN支路 中。 虚拟PON支路单元642,即普通支路单元,也就是非PON支路单元,用来完成本地 上下的专线业务的本地处理,不需要像P0N支路单元641那样通过ODN网络与ONU相连接。 例如,如图6中所示的GE支路单元,就是将GE协议格式的数据信号直接映射到GEM数据包 中,然后再将该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T-CONT数据包,并将封装成的第三T-CONT数据包写 入该支路单元的缓存模块中,等待按照所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将第三T-CONT数据包发 送至帧重组模块633。在按照传送侧DBA算法得到的所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再从缓存 模块中读出第三T-CONT数据包,并写入对应的T-CONT时隙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这种 普通支路单元定义为虚拟P0N支路单元642,其直接映射得到的GEM数据包也需要在组成第 三T-CONT数据包时进行ODN ID的分配和GEM数据包的端口 ID的分配。
在上述两种支路单元中,除了要处理上述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封装/解封装过 程外,对于从节点的支路单元64还要包括产生传送侧DBA请求并发送至主节点网元中进 行计算、以及接收主节点网元返回的传送侧带宽地图并按照其指示的T-CONT时隙位置将 传送侧T-CONT数据包写在相应的T-CONT时隙位置的过程。该发送传送侧DBA请求、计算 并生成传送侧带宽地图的过程将在介绍过各种支路单元的具体结构后,在下面的DBA处理 单元中加以详细介绍。另外,对于PON支路单元641 ,还需要处理ODN支路自身的DBA请求, 包括根据ONU的DBA请求和优先级等参数,计算出各个ONU的带宽分配地图,然后发送到相 应的ONU的过程。 下面具体介绍各种支路单元64的具体结构,并说明是如何对传送侧T-CONT数据 包进行封装/解封装的。 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中的支路单元64中的GP0N支路单元641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8A所示,该GPON支路单元641的结构用以说明是如何将GPON支路接收到的数 据封装成第三T-CONT数据包的。包括如下部分 1)第一物理层(PHY)接口 (图中未示出),接收终端发送的PON上行数据帧。
接收到的PON上行数据帧是突发光信号上承载有在ONU上组成的数据包,将光信 号转换为电信号,取出光信号上承载的数据包。 2) TC处理模块,包括传送汇聚层传送模块6412,负责终结PON上行数据帧,包括终 结开销区和将净荷区的GEM数据包提取出来;其中,开销区中还包括了该GPON支路单元的 自身的DBA请求,即上面提到的GPON支路单元还要处理自身的DBA请求,并在下行向终端 用户发送下行数据帧时按照得到的自身的带宽地图指示的时隙位置组装下行数据帧。
3)端口标识变换器6413,主要是对提取出来的GEM数据包中的端口标识(PORT ID)进行处理,在如图1的环网网络中,如果该支路单元的GEM包的目的网元不是主节点网 元,就需要将GEM数据包中的PORT ID变换为目的网元的ONU的PORT ID,以方便环网上各 个节点连接的GPON支路单元对传送侧T-CONT数据包进行ONU的过滤。
4)第一ODN标识/网元标识模块6414,用于根据组装第三T-C0NT数据包的方式来处理标识的添加,如果按每个0DN的上行流量终结后的所有GEM帧组装成一个第三T-CONT 数据包,则对第三T-CONT数据包的开销区添加ODNID和网元ID ;如果按将不同ODN的上行 流量终结后的GEM帧,按优先级分配到不同的第三T-CONT数据包中,则在接收的GEM数据 包头中先添加ODN ID,组装后的第三T-CONT数据包的开销中再添加网元I D即可。由于支 路单元64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GPON支路,加ODN ID的目的就是方便区别各个GPON支路 单元的各个ODN支路,也就是区别ODN。 ODN ID包含有目的ODN ID、源ODNID。网元标识, 类似ODN标识,在组装的第三T-CONT数据包的开销区中添加网元ID,主要用来区别各个网 元的流量,以方便第三T-CONT数据包经过网元的调度单元63的传送侧过滤单元631时,根 据该网元ID进行过滤和穿通处理。网元ID包含目的网元ID、源网元ID。
5)第一缓存模块6415,用于存放组装的包括GEM数据包的第三T-CONT数据包,并 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写入总线并发送。该第一缓存模块6415可以看作由一个 一个的缓存区组成,将优先级高的第三T-CONT数据包放入高优先级缓存区,将优先级低的 第三T-CONT数据包放入低优先级缓存区,优先级别的多少要根据传送侧T-CONT所规定的 优先级数量来设定。设置优先级缓存区的目的是为了在传送侧带宽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 高优先级业务的传送。 当要把每个GPON支路单元的高优先级业务或低优先级业务进行集中处理的时 候,就需要传送汇聚层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调度模块6416,位于TC终结模块6412和端口标 识变换器6413之间,用于将GPON支路单元的各个终端用户分支的相同优先级的业务调度 到同一个优先级别的缓存区,适用于传送带宽不够大的情况;当传送带宽足够大的时候,可 把每个GPON支路的上行流量分别放入各自的缓存区中,每个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优先 级相同,这样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就不需要第一调度模块6416。 关于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如图7所示,在该GP0N支路单元的举例中进 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中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即为GPON支路单元的上行方向组装的第 三T-CONT数据包。该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与GPON支路的下行数据帧的结构相似 (如图4所示),但要简化很多,没有了下行数据帧中的前序和定界符,取而代之的是与GEM 帧结构中定界相似的头部,如图2所示。其定界功能也由5个字节的头部来完成,只不过将 图2中GEM帧结构的头部中的P0RT ID换成了PLI 2,与该传送侧T-CONT数据包头中的PLIl 一起完成净荷区的长度标识,共20BIT的指示范围;传送侧T-CONT数据包头部的后面是 固定的开销字节,包括网元ID、比特间插奇偶校验码/远端缺陷指示码(Bit Interleaved Parity/Remote Defect Indication,以下简称BIP/RDI)字节、DBRu字节,在特定的情况 也可以包含ODN ID字节。其头部中的净荷类型标识(PTI)指示该头部为T-CONT类型,判 断PTI就知道是T-CONT数据包还是一般的空闲包;净荷区就是一个接一个的GEM数据包, 至少包含一个GEM数据包。 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同步和定界仅和T-CONT空闲包一起计算,这些传送侧 T-CONT数据包和T-CONT空闲包一起组成了 T-CONT数据流,T-CONT空闲包的作用主要是 速率适配,包括支路到传送链路,以及传送链路和传送链路之间的频率调整需要;传送侧 T-CONT数据包内的净荷区的GEM数据包的同步和定界是在支路中完成的,也就是终结终端 用户发来的PON上行数据帧后来完成的。由此看出,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仍然是 包的格式,但至少包括一个以上的包级联。只有在极端情况下,一个传送侧T-CONT数据包
15才会仅装载一个GEM数据包。 另外,除非支路单元接收到的传送侧带宽地图的配置数据改变了,不然,T-CONT时 隙在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的每帧中几乎是固定的。但是,只要东向线路接口和西 向线路接口之间的传送链路存在频差,传送侧T-CONT数据包在所分配的T-CONT时隙中就 会浮动。这里所说的浮动与传送网络中的GFP包在OD區通道中的可跨帧放置是有一点区 别,就是传送侧T-CONT数据包是按T-CONT时隙位置放置在传送侧数据帧中的,并可跨到另 一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相同的T-CONT时隙。同样,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净荷区中的GEM 数据包也是浮动的,GEM数据包可以跨到下一个T-CONT时隙位置相同的传送侧T-CONT数 据包的净荷区中。 在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中的BIP/RDI字节为性能管理字节,BIP为前一 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帧校验结果;DBRu字节为上报传送侧DBA请求的字节。由于TCONT 包格式中包含有性能管理信息,可以实现从源网元到目的网元的端到端的管理,所以传送 侧T-CONT数据包所在的层面即为传送通道层。 图8A所示的上行总线为125us周期的并行总线或串行总线,其速率为 1. 24416GBPS、2. 48832GBPS或IOGBPS,视传送链路的速率而定。每个传送侧T-CONT数据包 在总线上的时隙位置与在传送链路上分配的T-CONT时隙是对应的。总线的时钟和本地网 元发送时钟同源。 上述介绍的图8A所示的GPON支路单元可以为连接到一从节点的支路单元之一。 该GPON支路单元还会向主节点上报传送侧DBA请求,该传送侧DBA请求可以是该GPON支路 自身的DBA请求算出的带宽地图之和;可以携带在第三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中的DBRu 开销字段中进行上报,也可以通过统一发送至一 DBA请求处理单元进行上报,由于传送侧 带宽变化不需要像GPON支路单元侧带宽变化那样快,所以传送侧DBA请求可以不每帧都更 新,可通过较长时间的统计平均,再将平均值上报。该GPON支路单元还会接收主节点返回 的传送侧带宽地图,以按分配的T-CONT时隙将第三T-CONT数据包写入上行总线上对应的 时隙位置。 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中的支路单元中的GPON支路641的另一结构示 意图如图8B所示,该GPON支路单元641的结构用以说明是如何将GPON支路接收到的第一 T-CONT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并将数据放入该支路的下行数据帧中,发送至目的终端的。包括 如下部分 1) OND标识过滤器6411',用于根据ODN ID过滤出ODN ID对应的第一 T-CONT数 据包,提取第一 T-CONT数据包中的GEM数据包。 2)第二调度模块6412',用于根据GEM数据包中的目的终端的PORT ID,将GEM数 据包经过该第二调度单元6412'的调度,发送到该GPON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缓冲区,该 下行数据帧缓冲区用于缓存调度后的GEM数据包。 3)TC层成帧模块6413',用于将下行数据帧缓冲区中的GEM数据包组装在GPON 的下行数据帧中,发送给各个GPON支路单元的各个目的终端。 每个GPON支路的下行是独立的,为了方便起见,下行数据帧的时钟和帧定位信号 的相位可以一致,都以系统的帧同步和时钟为参考。 4) ODN标识过滤器6411'还用于提取广播T-CONT数据包和/或组播T-CONT数据
16包中的广播GEM数据包和/或组播GEM数据包,该ODN标识过滤器6411'中还可以包括广 播/组播复制模块6414',用于复制广播GEM数据包和/或组播GEM数据包,并将复制后的 多个广播GEM数据包和/或组播GEM数据包发送至第二调度模块6412'。如果过滤出的是 传送侧的广播GEM数据包,就将此广播GEM数据包经过第二调度模块6412'的调度,最后组 装在PON的下行数据帧中发送到该GPON支路单元的各个目的终端,即ONU ;如果是传送侧 的组播GEM数据包,就将此组播GEM数据包经过第二调度模块6412'的调度,最后组装在 PON的下行数据帧中发送到该GPON支路单元的申请组播的ONU目的终端。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中的支路单元中的虚拟P0N支路 642的结构示意图,所谓虚拟GPON支路就是指一般的支路接入,例如GE,FC等,不同于GPON 支路是由ONU接入的。该虚拟PON支路单元642的结构用以说明是如何将普通支路单元接 收到的数据封装成第三T-CONT数据包的。该虚拟PON支路单元642包括
1)第二物理层(PHY)接口 6421,终端发送的数据经过该第二 PHY接口 6421处理 后进入该虚拟PON支路; 2) GEM封装模块6422,用于将终端发送的数据封装成为GEM数据包;该封装视数据 的透明性的不同要求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如果视比特透明,就直接对该数据的比特流进行 GEM数据包的封装,如果视MAC透明,就将第二 PHY接口 6421的MAC帧提取出来,再封装到 GEM数据包; 3)虚拟端口分配模块6423,将GEM数据包的PORT ID按照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VLAN)进行分配或按照数据端口进行分配; 4)第二 ODN标识/网元标识模块6424,在第三T-CONT数据包的开销区中添加网
元标识,或光分配网络标识和网元标识;类似GPON支路单元641中的第一 ODN标识/网元
标识模块6414,根据组装第三T-CONT数据包的方式的不同,来处理ODN标识/网元标识的添加。 5)第二缓存模块6425,用于存放组装的第三T-CONT数据包,并按照所分配的传输 容器时隙位置写入总线并发送。类似GPON支路单元641中的第一缓存模块6415,可以按 照优先级来划分组装的第三T-CONT数据包,对专线或高优先级业务,使用专门的T-CONT装 载,对低优先级业务,使用低优先级T-CONT装载。 在该虚拟P0N支路单元642中还可以包括第三调度模块6426,置于第二缓存模 块6425之后,用于对第二缓存模块6425中的第三T-CONT数据包的优先级进行调度后,根 据传送侧带宽地图分配的时隙放入上行总线上对应的时隙位置。 上述介绍的图9所示的虚拟PON支路单元642可以为连接到一从节点的支路单 元之一。该虚拟PON支路单元642还会向主节点上报传送侧DBA请求,该支路单元由于不 是PON支路单元,因此没有自身的DBA算法,所以其上报的传送侧DBA请求可以是通过监视 第二缓存模块6425的状态,计算出剩余字节或计算出等效的带宽得到的,再携带在传送侧 T-CONT数据包的帧结构中的DBRu开销字段中,或统一发送至该支路单元上的一DBA请求处 理单元进行上报。 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中的支路单元中的虚拟P0N支路642的用于解封 装第一 T-CONT数据包的过程为上述封装第三T-CONT数据包的过程的逆过程,并且与GPON 支路641的解封装第一 T-CONT数据包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二中,主要介绍了调度单元如何对传送侧T-CONT 数据包进行调度,以及支路单元如何对接收到的第一 T-C0NT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和如何将 数据封装成第三T-CONT数据包发送至调度单元。在本实施例的包分插复用设备中,可以实 现对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过滤和添加都是直接以包的形式来进行的,T-CONT时隙是用 于对传送链路的带宽容量的分配和控制。另外,通过虚拟PON支路结构的实现,使得网元的 工作方式可以将PON支路和虚拟PON支路融合在一起,即通过虚拟PON支路可以实现本地 专线接入和动态带宽分配的申请,从而扩大了应用范围,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专线传送方案。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中的从节点所带的支路单元中,其上行还要定期发送传 送侧DBA请求至主节点网元,下行还要接收主节点网元返回的传送侧带宽地图,从节点的 支路单元收到传送侧带宽地图后,会按照其分配的T-CONT时隙将第三T-CONT数据包写入 总线上相应的时隙位置。下面将介绍从节点网元包括的支路单元产生、发送传送侧DBA请 求,以及主节点网元处理传送侧DBA请求并返回传送侧带宽地图的具体过程。
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实施例三,在上述介绍包分插复用设备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DBA处理单元。总结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动态带宽分配,从节点网元中的DBA处理单元用 于产生传送侧DBA请求,并发送至主节点网元;主节点网元中的DBA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来 自从节点网元的传送侧DBA请求,并通过DBA算法得出传送侧带宽地图,发送至对应的从 节点网元;从节点网元接收到传送侧带宽地图后,就会按照其指示,将支路上行发送的第三 T-CONT数据包写入总线上相应的时隙位置。本发明实施例的DBA请求处理单元包括第一 DBA处理单元651如图10所示,即主节点网元中的DBA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不同网元,包括 本地网元和非本地网元的支路单元发送的传送侧DBA请求,并根据DBA算法,将得出的传送 侧带宽地图发送至对应的网元上的支路单元。 该第一DBA处理单元651中具体可以包括接收模块6511,用于收集传送网络上 所有网元的传送侧DBA请求;软件算法模块6512和硬件算法模块6513,用于根据收集的传 送侧DBA请求的类型,结合链路带宽容量和/或配置参数等进行计算,并输出对应传送侧 DBA请求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配置数据,其中软件算法模块6512主要是结合人工配置 参数,硬件算法模块6513主要结合总上行带宽容量和/或已分配的带宽容量等;配置模块 6514,用于接收配置数据,并进行传送。具体的,接收模块6511负责收集各个从节点网元送 来的代表各传送侧的传送侧DBA请求R(i, j),其中i表示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号,j表 示优先级,对应A, B, C, D四种业务的优先级。其中,A类业务为固定带宽业务,例如,T匿业 务或数据专线业务;B类业务为保证带宽业务,例如,视频业务;C类业务为不保证带宽的业 务;D类业务为尽力而为的业务,例如上网业务等。硬件算法模块6513根据传送侧DBA请 求的类型和链路容量,例如总的上行容量,剩余的上行容量等参数,按传送侧DBA算法流程 进行计算。计算输出的结果就是新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配置数据,包括T-CONT时隙 的起始位置和/或T-CONT时隙的数量等,发送至配置模块6514进行传送。
如图8A和图9所示的支路单元的结构中,DBA处理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二 DBA处理 单元652,即从节点网元的DBA处理单元,用于收集本地网元的支路单元的传送侧DBA请求, 上报至第一 DBA处理单元651,还用于接收第一 DBA处理单元651返回的传送侧带宽地图。
该第二 DBA处理单元652还可以内置于支路单元中,用于通过检测传送侧缓存模 块的状态或分析支路单元的动态带宽分配,产生传送侧DBA请求,并将传送侧DBA请求携带在第三T-C0NT数据包中,上报至第一 DBA处理单元651,也用于接收第一 DBA处理单元651 发送的传送侧带宽地图。 另外,该DBA处理单元还可以包括时序模块653,如图8A和图9所示,用于根据传 送侧带宽地图的指示产生读/写时序,控制PON支路单元641的第一缓存模块缓存的第三 T-CONT数据包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从缓存中读出并写入总线,和控制虚拟PON 支路单元642的第二缓存模块缓存的第三T-CONT数据包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 从缓存中读出并写入总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DBA处理单元,可以控制上述包分插复用设备中的各个支路 单元上行的第三T-CONT数据包在传送网络上的带宽公平分配,其公平是在环网网络的各 个节点间进行的,这样可以实现各节点对传送链路带宽资源的共享,提高带宽资源的利用 率,等效地增大了传送网络的可扩展性,避免因单节点的用户增加而造成上行带宽不够的 问题。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传送侧DBA请求是以传送侧T-CONT数据包为单位进行处理 的,每个传送侧T-CONT数据包对应一个传送侧DBA请求和一个传送侧带宽地图。另外,在 PON支路单元中,传送侧带宽地图不需要像本地PON支路的带宽地图那样快速变化,所以各 个支路的传送侧DBA请求可以经过统计若干次平均后再上报到主节点网元进行处理,以利 于减少主节点网元的处理流量。当线路带宽大于所有上行带宽的最大容量总和时,DBA处 理单元可以按最大带宽申请来分配带宽;但在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对上行带宽进行收敛,以 减少对骨干网络的带宽要求,特别是建网初期,用户较少,流量也较少的情况下。本实施例 中的组环网网络的环路带宽和DBA处理单元的公平共享特性具有带宽收敛的特点,特别是 当用户增加时,当总的上行容量超过线路容量时,通过DBA处理单元的处理可保证优先级 高的业务仍然具有保证的带宽或固定的带宽,低优先级业务可按比例分配到带宽,不至于 完全拥塞。 上述包分插复用设备应用在多传送链路下调度单元63的结构如图11所示,是一 种传送侧交叉单元结构,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多链路交叉单元。由于数据容量的快速增 长,也需要多传送链路的配合,才能满足设备升级扩容的需求,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也提供了 一种支持多链路间T-CONT交叉的矩阵结构。此时,调度单元包括 1)传送侧过滤模块lll,用于按带宽地图指示所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提取所述 传送侧数据帧中的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再按照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目的网元标 识过滤出目的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的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支路单元。由于 传送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结构为数据包和数据级联包的结构,有开始有结束,且都是 由源端产生的数据,有特有的标识,所以符合流的特性,因此本方案中的传送侧T-CONT数 据包过滤就是流过滤,传送侧T-CONT数据包也可以称为传送侧T-CONT数据流。
2)传送侧缓存模块112,用于对未过滤到支路单元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 存,并通过增减传输容器空闲包对第二传输容器进行速率调整。该传送侧缓存模块112的 大小要能装载最大长度的第二T-CONT数据包;为了交换方便起见,第二T-CONT数据包的长 度最好在有限的几种范围之内,便于相同长度的第二 T-CONT数据包之间可以进行交叉调 度。 3)选择模块113,主要用于完成来自不同传送链路的长度相同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选择交叉,达到交换的目的; 4)重组模块中包括复用模块114,用于将进行选择交叉后的各个传送链路的第二 T-C0NT数据包和来自支路单元64的第三T-C0NT数据包按照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进行 帧重组,生成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至第二线路接口 62。 该重组模块114中还可选择的包括流变换模块115,用于更改第二 T-CONT数据包 的目的网元ID,也可能变换第二 T-CONT数据包的净荷区中的目的ODNID及目的PORT ID, 类似WDM中的波长变换,在T匿技术中提高传输带宽的容量。在通常情况下,目的网元ID 的变换是由源节点的支路板卡完成的。从图11中不难看出,任意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相 同长度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都可以调度到任意的传送链路输出端口上。由于是相同长 度的流进行交叉调度,所以每个输入传送侧数据帧和输出传送侧数据帧中的传送侧T-CONT 数据包的数量是不变,除了本地网元添加的和过滤的情况外。 关于在多传送链路下的传送侧DBA请求的处理,由于本实施例主要用于城域汇 聚,汇聚业务占主要部分,少数需要调度的专线业务可手动配置,即通过人工使用参数配置 后,再将剩余的带宽用于进行传送侧DBA请求的处理。原则上DBA处理单元也可以处理多 条传送链路,就是将多条传送链路看成是一个大的链路来统一分配T-CONT时隙。当然也可 以单独为每一个传送链路分配T-CONT时隙,每个传送链路的DBA处理可以独立进行,这样 的扩展性更好,处理也较为简单。关于DBA处理的具体过程如同上述双传送链路的包分插 复用设备的实施例中的处理方式所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1201、对接收的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过滤,将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一 T-CONT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该第一 T-CONT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
该步骤1201中,对接收的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过滤,将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 第一 T-CONT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具体为按照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提取传送侧数据 帧中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再按照传送侧T-CONT数据包中的目的网元标识过滤出目的 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的第一 T-CONT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支路单元接收到第一 T-CONT数据包后,对其进行解封装,提取第一 T-CONT数据包
中的GEM数据包,将GEM数据包组装在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中,并发送给终端。 步骤1202、将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缓存,对缓存后的第
二 T-CONT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该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非本地网元标
识; 该步骤1202中,将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缓存,对缓存后 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具体为对未过滤到支路单元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 行缓存,并通过增减T-CONT空闲包对第二 T-CONT进行速率调整。 步骤1203、将速率调整后的第二 T-CONT数据包和支路单元发送来的第三T-CONT 数据包进行帧重组,生成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该第三T-CONT数据包的源网元标识为 本地网元标识。 对未过滤出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后,在步骤1203中,可以与环网网 络中的各支路发送来的第三T-CONT数据包进行重组,实现包分插复用的以包为单位的添加功能。 其中,支路单元发送来的第三T-CONT数据包是通过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
中的GEM数据包,将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T-CONT数据包中并发送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完成过滤第一 T-CONT数据
包的功能,并可以对未过滤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缓存,还可以将未过滤的第二 T-CONT
数据包与支路单元添加的业务数据形成的第三T-CONT数据包进行帧重组,可见,对于传送
侧T-CONT数据包的过滤和添加都是直接以数据包的形式来进行的,T-CONT时隙可以用于
对传送链路容量的分配和控制。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与上 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数据传输方法是基于传送侧为多个传送链路的数据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步骤1202和1203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1、完成来自不同传送链路的长度相同的第二 T-CONT数据包进行选择交 叉; 步骤1302、更改第二T-C0NT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目的网元 标识和/或目的光分配网络标识和/或目的端口标识。 本实施例也可以实现对于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过滤和添加都是直接以数据包 的形式来进行的,传送时隙可以用于对链路容量的分配和控制。在上述的两个方法实施例 中,对于PON支路单元发送来的第三T-CONT数据包是通过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中的 GEM数据包,将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T-CONT数据包中并发送的,该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1401、接收终端发送的PON上行数据帧; 步骤1402、终结P0N上行数据帧,并提取P0N上行数据帧的净荷区中的GEM数据 包; 步骤1403、将GEM数据包中的PORT ID变换为目的终端的PORT ID ; 步骤1404、根据组装第三T-CONT数据包的方式,在由GEM数据包组装的第三
T-CONT数据包的开销区中添加网元ID,或ODN ID和网元ID ; 步骤1405、存放组装的第三T-CONT数据包,并按照所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写入 总线并发送。 PON支路单元接收到第一 T-CONT数据包后,对其进行解封装,提取第一 T-CONT数 据包中的GEM数据包,将GEM数据包组装在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中,并发送给终端,该过 程具体包括 步骤1501、根据0DN ID过滤出ODNID对应的第一T-CONT数据包,提取第一T-CONT 数据包中的GEM数据包; 步骤1502、根据GEM数据包中的目的终端的PORT ID,将GEM数据包调度到PON支 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缓冲区; 步骤1503、将下行数据帧缓冲区中缓存的GEM数据包组装在PON的下行数据帧中 发送给对应的目的终端。 对于虚拟PON支路单元发送来的第三T-CONT数据包是通过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 数据帧中的GEM数据包,将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T-CONT数据包中并发送的,该过程具体 包括
步骤1601、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 步骤1602、将终端发送的数据封装成GEM数据包; 步骤1603、将GEM数据包的PORT ID按照虚拟局域网或接收数据的端口进行分 配; 步骤1604、根据组装第三T-C0NT数据包的方式,在由GEM数据包组装的第三 T-CONT数据包的开销区中添加网元ID,或ODN ID和网元ID ; 步骤1605、存放组装的第三T-C0NT数据包,并按照所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写入 总线并发送。 在上述支路单元对传送侧T-CONT数据包进行封装/解封装的过程中,在环网网 络的从节点网元还包括收集本地网元的支路单元的传送侧DBA请求并发送至处理传送 侧DBA请求的处理网元,在本实施例中该处理网元为主节点网元;主节点网元中包括根据 DBA算法,对接收的传送侧DBA请求进行处理,将得出的传送侧带宽地图发送至从节点网元 的对应的支路单元;从节点网元还包括根据传送侧带宽地图的指示产生读/写时序,控制 缓存的第三T-CONT数据包按照所分配的T-CONT时隙位置从缓存中读出并写入总线。
环网网络中,向可以进行动态带宽分配的主节点网元发送传送侧DBA请求的步骤 可以有如下的可能。 传送侧DBA请求是以传送侧T-CONT数据包为单位的,以GPON支路为例,如果每个 GPON支路的上行流量都分别装入一个传送侧T-CONT数据包中,则GPON支路的DBA请求得 到的结果可作为传送侧DBA请求的输入参数,GPON支路的DBA算法的结果就是GPON上行 的带宽地图,这些带宽地图之和就表示了不同业务所需要的上行总带宽,也就是该传送侧 T-CONT数据包所需要的带宽。因此传送侧DBA请求可以表达为GPON支路的带宽地图之和。
传送侧DBA请求还可以是,将GPON上行的所有来自ONU的突发包解映射后,再将 所有的GEM数据包组成一个传送侧T-CONT数据包,对应存储在传送侧缓存模块,通过对传 送侧缓存模块的监视,可以知道传送侧缓存模块的状态,所以传送侧DBA请求也可以以传 送侧缓存模块中还剩余多少字节作为状态报告。这些状态报告可以在传送侧T-CONT数据 包的开销中进行传送。 由于传送侧带宽变化不需要像GPON支路侧带宽变化那样快速,所以传送侧DBA请 求也不需要每帧都更新,可通过较长时间的统计平均,再以平均值上报给主节点网元,这样 可以减少处理的流量和降低对处理的要求。 另外,传送侧DBA请求的报告方式除了随传送侧T-CONT数据包进行传送以外,也 可以从带外统一报告,就是由各个从节点网元中包括的第二DBA处理单元收集所有支路, 包括PON支路和虚拟PON支路的传送侧DBA请求,然后汇总发送给主节点网元集中处理。
主节点网元在接收到以上述形式发送的传送侧DBA请求后,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 处理,从而生成传送侧带宽地图。 对于东西向的链路时钟是异步的情况下,本发明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中链路时钟异步的速率调整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由于在传送侧数据帧中,每个传送侧 T-CONT数据包之间都有T-CONT空闲包,这些T-CONT空闲包可以用来吸收速率调整的频差, 如上述传送侧T-CONT缓存模块632用于通过增减传输容器空闲包进行速率调整。速率调 整的流程如图15所示,包括
22
步骤1701、取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传送侧T-CONT数据包和 T-CONT空闲包,将数据包按照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缓存一帧;
步骤1702、按照输出传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来读取缓存的数据包的一帧;
步骤1703、通过对按照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缓存的一帧和按照输出传 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来读取的一帧进行相位比较,控制增加或减少T-CONT空闲包进 行速率调整; 步骤1704、速率调整后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重新写入输出传送侧数据帧的帧 结构中,仍然按传送侧带宽地图位置放置传送侧T-CONT数据包。 当如图14中的写(东向)时钟快于读(西向)时钟,相位积累到一定位置时,新 组帧中自动减少一个空闲包,也就是说,原先的空闲包位置被用来装载传送侧T-CONT数据 包的内容,相当于传送网中通常的净荷减速;相反则塞入一个T-CONT空闲包,从而达到东 西向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因线路速率不同所需要的速率调整功能。
当数据业务在支路封装成GEM包时,GEM包间的空闲包是用来调整数据业务速率 与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净荷区的速率之间的差别的,这些空闲包相当于正塞入;同样, 以上T-CONT空闲包的作用也是用来调整网络中每个网元之间的频差的,也是采用正塞入 方式。只要DBA处理单元所分配给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T-CONT时隙比实际的传送侧 T-CONT数据包的流量稍大,就可以实现正塞入方式。有了正塞入的机制,只要网元之间的频 差不超过能调整的范围,就可以容忍东西向链路时钟的异步工作。 异步工作的情况下,这些T-CONT时隙在东西向的帧结构中相对于帧定位的位置 是不变的,变化的是东西向的相同时隙的频差,以及传送侧T-CONT数据包和T-CONT空闲包 在所分配的T-CONT时隙中的浮动。但由于这些T-CONT时隙的容量都比所需要传送的传送 侧T-CONT数据包的流量大,所以不会有丢包的情况出现。对于在东西向异步工作情况下的 传送侧带宽地图的传递,需要将输入链路中的传送侧带宽地图复制到输出链路的相应开销 中,也就是带宽地图需要东西向穿通,带宽地图的传送也可以采用包的格式,包间有容忍频 差的空闲包,无论从携带在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开销区还是净荷区进行传送都是可行 的。 调整后的速率都是以本地发送时钟作为参考的,所有传送链路的输入T-CONT时 隙位置在经过调整后也都实现了帧对齐,多传送链路的调度单元的调度可以通过相同长度 的传送侧缓存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通过上述调整后,就可以实现网元间的异步工作。 这种调整对数据业务的性能没有多少影响,都在指标范围之内。 在上述速率调整的步骤1701中,将数据包按照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 缓存一帧时,还存在延时问题。由于每个网元的交叉网络都需要传送侧缓存模块来缓存, 因此,需要一帧的延时时间。为了减少每个传送侧T-CONT数据包的处理延时,可以采用子 帧的方式来处理。例如,如图16所示,将现有的125微秒的帧结构的净荷区划分为几个子 帧,在所分配的时隙中,将数据包中的传送侧T-CONT数据包和T-CONT空闲包按顺序放置 在子帧中。只要子帧的长度合适,就可以将原来的一帧的延时减小到只有一个子帧的延时。 T-CONT空闲包和传送侧T-CONT数据包在TC0NT1所分配的时隙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放 置。在多链路情况下,如果需要在链路间进行交叉调度,当一个子帧到来时就可以进行交叉 调度的工作,不需要延时一帧才开始调度。
进行子帧的划分可以采用STM-N的帧结构和子帧划分方式,不需要子速率调 整,开销区重新安排等机制;或者采用0TN的帧结构,对于光通道传送单元(Optical Transform Unit,简称0TU2),重复周期大约48us,其一行的时间占12us左右,也就是说, 如果采用该方式进行交叉调度,延迟时间可以小到12us左右。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多链路交叉调度的方法以及速率调整的方法,通过对空闲包增 减的处理实现输入输出传送链路间的速率调整,进而实现网元间的异步工作,在全数据业 务的情况下可以简化时钟系统的设计要求。这种增减空闲包的调整的一个条件是在源节点 网元的上行采用正塞入方式。进一步的,通过子帧结构的应用,减少了交叉调度中按帧缓存 带来的延时。该速率调整方法实现简单,同时支持多链路的能力可以更好的与W匿技术结 合,提升设备的容量扩展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路接口单元,包括第一线路接口,用于接收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第二线路接口,用于发送输出传送侧数据帧;调度单元,用于对接收的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过滤,将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将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存,对缓存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非本地网元标识;至少一个支路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提取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无源光网络封装方式(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组装在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中,并发送给终端;或者,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中的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中并发送;所述调度单元还用于将速率调整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支路单元发送来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帧重组,生成所述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线路接口,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源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单元包括 传送侧过滤模块,用于按照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提取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再按照所述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目的网元标识,过滤出目 的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支路单元;传送侧缓存模块,用于对未过滤并发送到所述支路单元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 行缓存,并通过增减传输容器空闲包对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帧重组模块,用于将经过所述传送侧缓存模块进行速率调整后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 据包和来自所述支路单元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帧重组,生成所述输出传送侧数 据帧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线路接口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侧过滤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目的网元标识过滤 出广播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或组播传输容器数据包;所述传送侧缓存模块还用于缓存所述广播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或组播传输容器数据包;所述帧重组模块还用于将进行速率调整后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所述广播传 输容器数据包和/或组播传输容器数据包以及来自所述支路单元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 据包进行帧重组,生成所述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线路接口 。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接口和第二线 路接口连接两条以上的传送链路,所述调度单元包括传送侧过滤模块,用于按照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提取所述传送侧数据帧中的传送 侧传输容器数据包,再按照所述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目的网元标识,过滤出目的网 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支路单元;传送侧缓存模块,用于对未过滤到所述支路单元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 存,并通过增减传输容器空闲包对所述第二传输容器进行速率调整;选择模块,用于完成对来自不同传送链路的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 选择交叉;重组模块,用于将进行选择交叉后的各个传送链路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来自 所述支路单元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按照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进行帧重组,生成 所述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线路接口。
5. 根据权利要求l-4任一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单元为无源 光网络(PON)支路单元,和/或虚拟PON支路单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0N支路单元包括 第一物理层接口,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P0N上行数据帧;传送汇聚层处理模块,包括传送汇聚层传送模块,用于终结所述PON上行数据帧,并提 取所述PON上行数据帧的净荷区中的GEM数据包;端口标识变换器,用于将所述GEM数据包中的端口标识变换为目的终端的端口标识;第一光分配网络标识/网元标识模块,用于根据组装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方 式,在由所述GEM数据包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开销区中添加网元标识,或光 分配网络标识和网元标识;第一缓存模块,用于存放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并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 时隙位置写入总线并发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汇聚层处理模块还 包括第一调度模块,用于对所述传送汇聚层终结模块提取出的所述PON上行数据帧净荷区 中的GEM数据包进行调度,并将调度后的所述GEM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端口标识变换器;所述第一缓存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传送侧传输容器规定的优先级,存放经调度的所述 GEM数据包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0N支路单元包括 光分配网络标识过滤器,用于根据光分配网络标识过滤出所述光分配网络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提取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GEM数据包;第二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GEM数据包中的目的终端的端口标识,将所述GEM数据包调度到所述PON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缓冲区;传送汇聚层成帧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数据帧缓冲区中缓存的所述GEM数据包组装在PON的下行数据帧中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的终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分配网络标识过滤器 还用于提取所述广播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或组播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广播GEM数据包和/ 或组播GEM数据包,所述光分配网络标识过滤器中还包括广播/组播复制模块,用于复制所述广播GEM数据包和/或组播GEM数据包,并将复制 后的多个广播GEM数据包和/或组播GEM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调度模块;所述第二调度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广播GEM数据包和/或组播GEM数据包中的目的终 端的端口标识,将所述广播GEM数据包和/或组播GEM数据包调度到所述PON支路单元的 下行数据帧缓冲区;传送汇聚层成帧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下行数据帧缓冲区中缓存的所述广播GEM数据包和/或组播GEM数据包组装在PON的下行数据帧中,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的终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PON支路单元包括第二物理层接口,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GEM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封装成GEM数据包;虚拟端口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GEM数据包的端口标识按照虚拟局域网或接收所述数 据的端口进行分配;第二光分配网络标识/网元标识模块,用于根据组装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方 式,在由所述GEM数据包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开销区中添加网元标识,或光 分配网络标识和网元标识;第二缓存模块,用于存放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并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 时隙位置写入总线并发送。
11. 根据权利要求l-4、6-10任一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态带 宽分配处理单元,用于产生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或用于处理来自所述支路单元的所 述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带宽分配处理单 元包括第一动态带宽分配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本地网元和非本地网元的所述支路单元发送的 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并根据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将得出的传送侧带宽地图发送至对 应的所述支路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带宽分配处理单 元包括第二动态带宽分配处理单元,用于收集本地网元的所述支路单元的传送侧动态带宽分 配请求,上报至第一动态带宽分配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动态带宽分配处理单元返 回的传送侧带宽地图;或者第二动态带宽分配处理单元,内置于所述支路单元中,用于通过检测所述传送侧缓存 模块的状态或分析所述支路单元的动态带宽分配,产生所述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并 将所述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携带在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中,上报至第一动态带宽 分配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动态带宽分配处理单元发送的传送侧带宽地图。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态带宽分配处 理单元还包括时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送侧带宽地图的指示产生读/写时序,控制缓存的所述第 三传输容器数据包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从缓存中读出并写入总线。
15. —种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收的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过滤,将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一传输容器数 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将所述 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存,对缓存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 行速率调整,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的目的网元标识为非本地网元标识;对支路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提取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无源光网络封装方式(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组装在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 中,并发送给终端;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中的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传输容器 数据包中并发送;将速率调整后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和支路单元发送来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 进行帧重组,生成输出传送侧数据帧并发送,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源网元标识为本 地网元标识。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收的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过滤,将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发送给支路单元具体包括按照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提取所述传送侧数据帧 中的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再按照所述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目的网元标识,过滤 出目的网元标识为本地网元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支路单元;所述将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存,对缓存后的第二传 输容器数据包进行速率调整具体包括对未过滤到所述支路单元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 包进行缓存,并通过增减传输容器空闲包对所述第二传输容器进行速率调整。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 未过滤到所述支路单元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缓存,并通过增减传输容器空闲包 对所述第二传输容器进行速率调整之后还包括完成对来自不同传送链路的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选择交叉; 更改所述第二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目的网元标识和/ 或目的光分配网络标识和/或目的端口标识。
18. 根据权利要求15、16或17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中的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传输容器数 据包中并发送具体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PON上行数据帧;终结所述PON上行数据帧,并提取所述PON上行数据帧的净荷区中的GEM数据包; 将所述GEM数据包中的端口标识变换为目的终端的端口标识;根据组装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方式,在由所述GEM数据包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 容器数据包的开销区中添加网元标识,或光分配网络标识和网元标识;存放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并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写入总线并 发送。
19. 根据权利要求15、16或17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对支路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提取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中 的无源光网络封装方式(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组装在支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中, 并发送给终端具体包括根据光分配网络标识过滤出所述光分配网络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提 取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中的GEM数据包;根据所述GEM数据包中的目的终端的端口标识,将所述GEM数据包调度到所述PON支 路单元的下行数据帧缓冲区;将所述下行数据帧缓冲区中缓存的所述GEM数据包组装在PON的下行数据帧中发送给 对应的所述目的终端。
20. 根据权利要求15、16或17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提取支路单元的上行数据帧中的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封装到第三传输容器数 据包中并发送具体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 将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封装成GEM数据包;将所述GEM数据包的端口标识按照虚拟局域网或接收所述数据的端口进行分配; 根据组装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方式,在由所述GEM数据包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的开销区中添加网元标识,或光分配网络标识和网元标识;存放组装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并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写入总线并发送。
21.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集本地网元的所述支路单元的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并发送至处理所述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的处理网元,该处理网元为所述本地网元或非本地网元;所述处理网元根据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对接收的所述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进行处理,将得出的传送侧带宽地图发送至所述本地网元的对应的所述支路单元;所述本地网元根据所述传送侧带宽地图的指示产生读/写时序,控制缓存的所述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按照所分配的传输容器时隙位置从缓存中读出并写入总线。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 本地网元的所述支路单元的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并发送至处理所述传送侧动态带宽 分配请求的处理网元具体包括收集本地网元的所述支路单元的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将所述传送侧动态带宽分 配请求携带在所述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中,上报至处理所述传送侧动态带宽分配请求的处 理网元。
23.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通过增减传输容器空闲包对所述第二传输容器进行速率调整具体包括取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中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和 传输容器空闲包,将所述数据包按照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缓存一帧; 按照所述输出传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来读取缓存的所述数据包的一帧; 通过对按照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缓存的一帧和按照所述输出传送侧 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来读取的一帧进行相位比较,控制增加或减少所述传输容器空闲包进 行速率调整。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 述数据包按照所述输入传送侧数据帧的帧同步定时缓存一帧包括将数据帧的净荷区分为数个子帧,在所分配的时隙中,将所述数据包中的传送侧传输 容器数据包和传输容器空闲包按顺序放置在所述子帧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包分插复用设备及包分插复用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包括包括第一线路接口和第二线路接口的线路接口单元;对输入传送侧数据帧进行调度并通过第二线路接口发送输出传送侧数据帧的调度单元;将接收的数据封装成第三传输容器数据包发送到调度单元,或对调度单元送来的第一传输容器数据包解封装,恢复出数据的支路单元。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分插复用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以传送侧传输容器数据包作为包调度实体的包分插复用结构,该数据包结构简单,具有自同步能力,处理起来逻辑简单。
文档编号H04Q11/00GK101753249SQ200810240140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7日
发明者邹世敏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