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接触地对能量和数据信号进行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793909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无接触地对能量和数据信号进行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装置、一种用于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
以及一种用于向可动负载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设备。
背景技术
W02004090918A1公开了一种与感应式的能量传输系统联合使用的通信系统,该能 量传输系统在同一条电缆上传送通信信号并传输能量,其中,通信系统的频率大于电力系 统的频率。利用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或者陶瓷滤波器分离这些信号,所述电感元件和电容 元件或者陶瓷滤波器均匹配于较高的通信频率。 US 20050087599A1公开了一种识别系统,其具有用于从RFID应答器读出数据的 阅读器的双天线线圈,在该识别系统中,通过电流生成用于为应答器充电的磁场,所述电流 通过两个基本相同且相位相反的天线线圈生成,这两个天线线圈设置在从应答器读取数据 的区域附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设备中简化数据通信。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的特征所述的用于无接触地
传输能量的装置、通过按照权利要求9或10的特征所述的用于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通过
按照权利要求13的特征所述的用于向可动负载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设备来实现。 本发明的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拾波线圈/电动势感应
线圈(Pickup-Spule)、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负载——的重要特征是,所述拾波线圈与初级
导线感应耦合,在所述拾波线圈上连接着供能回路和数据信号回路,所述供能回路包括所
述负载,所述供能回路连同所述拾波线圈形成振荡回路,至少所述供能回路和/或所述数
据信号回路包括频率滤波器,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数据信号回路耦合,所述发送单元关于
所述接收单元的耦合部对称地这样连接在所述数据信号回路上,使得所述发送单元的信号
在所述接收单元中消失。在这里优点在于,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一方面连接在同一个耦合
单元、拾波线圈上,另一方面可在发送单元不影响接收单元的情况下同时工作。因而一方面
可以紧凑地实现该装置,另一方面可以不使用用于发送至接收单元的信号和从发送单元发
出的信号的分离电路。尤其例如可在总线仲裁时识别在发送过程中与其他用户数据的数据
冲突。而且也不必为发送和接收而选择不同的频率范围。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所述拾波线圈与初级导线感应耦合,所述负载可由所 述拾波线圈供能,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感应耦合并与所述拾波线圈相连 接。这里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允许通过同一耦合单元无接触地传输能量和进行数据 通信的可选方式。因而能以较小的结构尺寸和较少的材料消耗制造可动负载的提取 单元(Abnehmerkopf)。尤其是,将用于输入耦合数据的单元和用于输出耦合能量信号 (Leistungssignal)的单元集成为一个部件。
5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所述拾波线圈与初级导线感应耦合,所述负载由所述拾 波线圈供能,其中,所述拾波线圈通过第一感应耦合部和第二感应耦合部与所述接收单元 耦合,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感应耦合部和所述第二感应耦合部与所述接收单元耦 合,其中,所述拾波线圈的信号在这两个耦合部中相叠加而所述发送单元的信号在这两个 耦合部中对消。因此提供了一种装置,利用该装置,所述接收单元由于物理原理而检测不到 发送单元的信号。高成本的滤波器可被取消。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所述拾波线圈与初级导线感应耦合,所述负载由所述拾 波线圈供能,其中,第一电感元件、第二电感元件、补偿单元和所述拾波线圈包括在一串连 电路内,所述发送单元与在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之间的连接部相连接, 并与在所述补偿单元和所述拾波线圈之间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接收装置连接在第三电感 元件上,所述第三电感元件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感应耦合,其中,所述 第一 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沿相同方向巻绕。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第一电感元件、第二电感元件、补偿单元和拾波线圈如此 相互匹配,使得所述发送单元的信号在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中分别产生 一个磁场,其中,所述两个磁场在所述第三电感元件中对消。在这里优点在于,提供了廉价 的构造方式,借助于这种构造方式,发送信号在接收侧消失。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负载与第一、第二电感元件并联。在这里优点在于,对于 第一、第二电感元件的平衡而言无需考虑负载。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补偿单元与拾波线圈构造成相同的。在这里优点在于,能 够在较大的频率范围内实现发送单元信号在第三电感元件中的对消,因此模拟了拾波线圈 的特别是由芯部引起的非线性频率曲线。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所述拾波线圈在第一区域中巻绕在铁磁芯上,其中,所述 芯部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初级导线的一部段,所述补偿单元包括一巻绕在所述铁磁芯的第 二区域中的线圈。因而提供了一种廉价的用于在补偿单元中模拟拾波线圈的频率曲线的实 施形式。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所述负载与所述拾波线圈并联。在这里优点在于,流过负 载的电流不一定要流过补偿单元。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所述能量信号是频率在10kHz至100kHz之间的、尤其是 25kHz的中频交变电流。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所述能量信号向所述初级导线提供的电流强度超过10A、 尤其是超过50A。因此可以在kW范围内执行无接触的驱动功率供给。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所述数据信号位于一频带中,所述频带高于所述能量信 号的频率,尤其是高于所述能量信号的频率的两倍。在这里优点在于,能量信号对数据信号 的干扰被降至最低。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设有至少一个频率滤波器,借助于所述频率滤波器,所述 能量信号能够与所述数据信号分离。因而可截止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入到所述负载。优选地, 在所述负载的所述网路(Masche)或者能量信号回路中设置带通滤波器,在此,所述带通滤 波器的中心频率匹配于所述初级导线中的所述能量信号频率。因而避免由于负载的影响而 干扰数据传送。另外,在负载中不消耗不必要的、原本设置用于数据通信的能量。因而可用较小的发送功率传送数据。 本发明的用于向可动负载单元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其中负载单元通过感应 式的谐振耦合无接触地由初级导线供能——的重要特征是,将所述数据信号馈入所述初级 导线中,所述数据信号在所述可动负载中感生出一信号,将在所述可动负载中感生出的信 号通过所述负载单元中的感应耦合部传送至接收单元。 负载单元优选包括耦合单元和负载如电驱动装置。这里优点在于,数据信号和能 量信号可通过一共同的媒介来传送。由于接收单元在负载单元中的感应耦合,可实现发送 单元的在工作中不干扰接收单元的中间连接。 本发明的用于从第一可动负载单元向位置固定的接收站或者向另一可动负载单 元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单元通过感应式的谐振耦合由初级导线无 接触地供能,所述接收站与所述初级导线耦合——的重要特征是,发送单元将所述数据信 号馈入第一负载单元的两个电感元件中,其中每个电感元件都与接收单元感应耦合,馈入 电感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被传送给所述拾波线圈,被传送给所示拾波线圈的所述数据信 号在所述初级导线中感生出一信号,在初级导线中感生出的信号由接收站或者由另一可动 负载单元检测。优点在于,在不为发送和接收使用不同频带、或者不使用滤波工艺、或者不 为发送和接收分配时段的情况下,在同一个负载单元内避免了发送信号串扰进入接收单元 中。因而可以执行误差监控,其中不要求回复和/或确收。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从所述两个电感元件通过相应的耦合传送至所述接收单 元的信号彼此对消。在这里优点在于,从初级导线耦合输入负载单元中的数据信号不需要 高成本的电路就可与由负载单元自身生成的数据信号区分开来。特别是通过负载单元可以 识别,在初级导线上在总线时序的一个时段中是否具有另一数据信号作为从负载单元耦合 输入的数据信号。例如要从负载单元耦合输入低电平,而在初级导线上却存在高电平。负 载单元因而可在发送过程中确定存在数据冲突。或者,要以多频载波方法耦合输入一信道 的高电平,而在初级导线上却存在其他信道的高电平。利用本发明可在不花费设备投资的 情况下识别这些情况。 本发明的用于向可动负载单元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设备——其中通过用于无接 触地传输能量的初级导线进行数据通信——的重要特征是,所述负载单元均具有发送单元 和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对称地与所述接收单元如此耦合,使得所述发送单元的信 号在所述接收单元上消失。因而数据通信可借助于总线协议执行,尤其是可识别总线冲突 禾口执行仲裁方法(Arbitrierimgsverfahren)。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与一线圈耦合,所述线圈与所述初 级导线感应耦合。优选的是,所述线圈是用于从所述初级导线接收能量的拾波线圈。因而 可通过所述用于无接触地供能的系统实施数据通信,其中,甚至也可将无接触地供能的耦 合元件用于数据通信。 在一种有利实施形式中,数据通信的总线协议包括仲裁方法。因此,有利地,在开 始数据通信时,总线用户将一认证(Identifizierimg)调制到总线上并同时监听总线,从 而识别其他也在进行发送的总线用户,并在自身优先权较低的情况下中断发送。因此,本发 明设备有利地利用CAN总线工作。因此,也可识别其他总线系统中的总线冲突并可实施冲 突避免。
其他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特别是从所提出的任务和/或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而提出的任务中,得 到这些权利要求和/或单项权利要求特征和/或说明书的和/或附图的特征的其他合适的 可能组合。附图标记列表:1初级导线2发电机3用户20用户4拾波线圈21电容元件5发送线圈22电感元件6接收线圈23补偿单元10发送单元24芯部ll接收单元25隔流电容器12负载30线圈13电感元件31芯部14电感元件40馈线15电感元件41回线16耦合芯部42拾波线圈17绕组取向43补偿线圈18绕组取向44E形线圈芯19隔流电容器


现在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一种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无接触地供能的装置;
图2示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无接触地供能的装置;
图3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种用于无接触地供能的装置; 图4示出一种拾波线圈,其具有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无接触地供能的装置的补偿单 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伸长的初级导线1,发电机2将频率和振幅基本恒定的中频交变电流馈入 该初级导线1中。优选采用10kHz至100kHz之间的频率。 在初级导线1上耦合有一用户3。用户3包括一拾波线圈/电动势感应线圈4,通 过拾波线圈4可从初级导线1获取感生功率,用以给负载供能。此外,在用户3内拾波线圈 4与电容元件形成振荡回路,该振荡回路的振荡频率匹配于被馈入的初级导线电流的频率。 该电容元件通过至少一个电容器来实现,该电容器与拾波线圈4串联或并联。
如箭头所示,用户3可沿伸长的初级导线1移动。 用户3还包括连接在发送单元上的发送线圈5和连接在接收单元上的接收线圈6。
8发送线圈5将数据信号调制到初级导线1上,与此同时接收线圈6接收由另一发送线圈调 制到初级导线l上的数据信号。用于这些数据信号的频带高于能量供给的信号的频率。
发送线圈5和接收线圈6彼此分离并且与拾波线圈4分离,以便避免相互干扰。
图2示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无接触地供能的装置的用户20的框图。
拾波线圈4与初级导线1感应耦合。拾波线圈4为负载12供能。为与初级导线 1耦合,在负载12上设置有元件以与拾波线圈4形成振荡回路,该振荡回路的振荡频率匹 配于初级导线1中的能量信号的恒定频率。能量信号的频率优选在10kHz至100kHz之间。 特别是,与拾波线圈4至少并联或串联有一匹配网络(Anpassnetzwerk)、一电容器或者另 一电容元件,用以形成振荡回路。 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用户3可沿伸长的初级导线1移动。 用户20包括接收单元ll,接收单元11通过第一电感元件13、第二电感元件14和 第三电感元件15与拾波线圈4感应耦合。在此,第一电感元件13和第二电感元件14沿相 同方向巻绕。因而从拾波线圈4流过第一电感元件13和第二电感元件14的电流在第三电 感元件15中产生磁场,其中,由第一电感元件和第二电感元件造成的结果在结构上互补。
因此,初级导线1中的被调制到中频电流上的数据信号由拾波线圈4接收,并且该 数据信号产生电流脉冲,该电流脉冲至少部分地流过第一电感元件13和第二电感元件14。 该数据信号是由电感连接或电流连接在初级导线上的另一用户调制的。第一电感元件13 和第二电感元件14分别在第三电感元件15中感生出一个信号。这些电感元件这样相互耦 合,使得两个信号增强。所得到的信号由接收单元11检测,接收单元11通过用于过滤干扰 信号的隔流电容器19连接在第三电感元件15上。优选的是,接收单元11与拾波线圈4的 感应耦合通过被插入电感元件13、 14、 15中或者以其他方式与这些电感元件13、 14、 15相连 接的铁磁芯来改善。 负载12经由带通滤波器连接在拾波线圈4上,该带通滤波器由电容元件21和电 感元件22构成。因此,该带通滤波器充当频率滤波器,其中心频率匹配于能量信号的频率。 数据信号因此被截止。 在改进形式中,第一电感元件13和第二电感元件14均串联有隔流电容器25,这些 隔流电容器25截止能量信号,然而却允许数据信号通过。因此,能量信号不流过电感元件 13、14。隔流电容器25因此充当频率滤波器,尤其充当高通滤波器。在其他改进形式中,使 用复杂的更高阶的高通滤波器。 对于数据信号,使用高于能量信号频率的载波频率。因而数据信号在用户中不抵 达负载12,而是到达电感元件13和14。 如果要将一数据信号从用户传送至初级导线1以与另一通信用户通信,则发送单 元10生成一电流脉冲,该电流脉冲被分配给第一电感元件13和第二电感元件14。
为了确定分配比例,设置有一补偿单元23 。该补偿单元优选被构造为线圈,并且模 拟拾波线圈4的复阻抗和/或电感。此时,第一电感元件13和第二电感元件14的绕组表 现得彼此相反,拾波线圈4和补偿单元23的复阻抗同样也是彼此相反的。因此,由发送单 元产生的电流在第一电感元件13和第二电感元件14中分别产生一磁场,其中,这些磁场在 第三电感元件15中恰好相互对消。另外,电感元件13和14是沿相同方向巻绕的,所得到 的磁场在所述各电感元件的线圈轴线中是反向平行的。由于所述对消,接收单元11不会灵敏地对信号单元10的信号做出反应——尽管信号单元10将信号馈入拾波线圈4的回路中 而接收单元11监视拾波线圈4。发送信号的分离通过接收单元11的回路中的第二耦合部 实现,该第二耦合部是通过第二电感元件14和第三电感元件15之间的第二耦合建立的。
优选的是,在采用仲裁方法的总线系统(例如CAN总线)中可使用发送信号和接 收信号的这种分离。这里,用户以发送认证作为开始,并在发送的同时监控总线上的冲突。
因此,拾波线圈4、电容元件21、电感元件22、负载12和补偿单元23形成供能回 路,用以向负载12供能。 因此,拾波线圈4、隔流电容器25、电感元件13、14和补偿单元23形成数据信号回 路,该回路用于将数据信号从拾波线圈4传送至感应耦合的接收单元ll,并将数据信号从 相对于接收单元11对称连接的发送单元10传送至拾波线圈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发送单 元10的关于接收单元11的耦合部对称的连接使得发送单元10的信号在第三电感元件15 中消失,这种对称连接是通过相对于第一电感元件13和由拾波线圈4给出的电感元件的参 数大小来确定第二电感元件14和补偿单元23的参数而造成的。因此可靠地避免发送单元 10的信号串扰进入接收单元11中,而无需在发送过程中高成本地断开接收单元11或反之 (在接收过程中断开发送单元10)。
图3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框图。 在此,负载12与拾波线圈4并联,而在图2中负载12与第一电感元件13和第二 电感元件14的串联电路并联。 因此,由拾波线圈4接收的、输入负载的负载电流不必流过补偿单元23。由此降低 欧姆损耗。 补偿单元23包括具有芯部31的线圈30。这样确定线圈30和芯部31的参数,使 得对具有芯部24的拾波线圈4进行平衡/补偿,从而使发送单元10的信号在第三电感元 件15中恰好对消并且不被接收单元11检测到。线圈30具有芯部31,以便尽可能接近拾波 线圈4的非线性特征曲线,该特征曲线自身通过芯部24的铁磁性材料的饱和效应形成。因 此,通过由发送单元10和补偿单元23组成的回路来实现对由发送单元10和拾波线圈4组 成的回路的尽可能精确的模拟,以便在第三电感元件15中相互对消相应的感生信号。
与根据图3的变型方案相比,负载12相对第一电感元件13与第二电感元件14的 串联电路的并联具有下列优点在确定补偿单元23的参数时无需考虑负载12。因而改善 了在第三电感元件15中的对发送信号的补偿。 可选地,电容元件21和电感元件22形成使发送单元10的信号不能通过的带通。 由此在根据图3的变型方案中在补偿单元中可不考虑负载。带通的质量和宽度可通过其他 的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和电阻元件来改善或者增强。
图4示出补偿单元的一种简单变型。 初级导线包括馈线40和回线41。拾波线圈42与馈线40感应耦合,其中,拾波线 圈42巻绕在铁磁芯44上,该铁磁芯44呈U形地在局部包围馈线40。因而芯部44可沿馈 线40移动,而不会改变馈线40与拾波线圈42之间的耦合。 铁磁芯44被构造为E形线圈芯,另一线圈43巻绕在该E形线圈芯的第二 U形部 分上,该另一线圈43作为补偿线圈43属于补偿单元23。 因而对于补偿单元23的电感元件可不使用独立的芯部,而是应用传统的E形线圈心。 在另一实施例中,拾波线圈4巻绕在E形芯上,该E形芯的芯柱分别U形地包围馈 线40和回线41。 E形芯具有附加的部分,补偿单元23的补偿线圈巻绕在该部分中。
因此,在所述情况下,补偿单元43的绕组如此设置,S卩,由初级导线40生成的、通 过铁磁芯44引导的磁力线基本上不经过该绕组(也就是说最多有较小的分量如杂散场通 过该绕组)。由此,与拾波线圈42的绕组相比,补偿单元43与初级导线40的感应耦合弱得 多(实际上基本上完全不与初级导线40感应耦合)。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拾波线圈、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负载,其中,-所述拾波线圈与一初级导线感应耦合,-在所述拾波线圈上连接有供能回路和数据信号回路,-所述供能回路包括所述负载,-所述供能回路连同所述拾波线圈形成振荡回路,-至少所述供能回路和/或所述数据信号回路包括频率滤波器,-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数据信号回路耦合,-所述发送单元关于所述接收单元的耦合部对称地这样连接在所述数据信号回路上,使得所述发送单元的信号在所述接收单元中消失。
2. —种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拾 波线圈、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负载,其中,所述拾波线圈与一初级导线感应耦合,所述负载 能够由所述拾波线圈供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感应耦合并与所述拾波线圈相连接。
3. —种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 括拾波线圈、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负载,其中,所述拾波线圈与一初级导线感应耦合,所述 负载由所述拾波线圈供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拾波线圈通过第一感应耦合部和第二感应耦合部与所述接收单元耦合, 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感应耦合部和所述第二感应耦合部与所述接收单元耦合, 其中,所述拾波线圈的信号在这两个耦合部中相叠加而所述发送单元的信号在这两个 耦合部中对消。
4. 一种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装置,所述装 置包括拾波线圈、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负载,其中,所述拾波线圈与初级导线感应耦合,所 述负载由所述拾波线圈供能,其特征在于,i) 第一电感元件、第二电感元件、补偿单元和所述拾波线圈包括在一串联电路内,ii) 所述发送单元与在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之间的连接部相连接, 并与在所述补偿单元和所述拾波线圈之间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接,iii) 所述接收单元连接在第三电感元件上,iv) 所述第三电感元件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感应耦合,其中,所述 第一 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沿相同方向巻绕。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感元件、第二电感元件、补偿单元和拾波线圈如此相互匹配,使得所述发送单元 的信号在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中分别产生一个磁场,其中这两个磁场在 所述第三电感元件中对消,和/或所述负载与所述第一 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并联,和/或所述补偿单元与所述拾波线圈构造成相同的, 和/或所述拾波线圈在第一区域中巻绕在铁磁芯上,其中所述铁磁芯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初 级导线的一部段,所述补偿单元包括巻绕在所述铁磁芯的第二区域中的线圈, 和/或所述负载与所述拾波线圈并联。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信号是频率在10kHz至100kHz之间、尤其是25kHz的中频交变电流, 和/或所述初级导线中的所述能量信号的电流强度超过10A、尤其是超过50A,和/或所述能量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能够同时通过所述初级导线发送和/或能够由所述初 级导线接收,优选通过所述拾波线圈接收。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号位于一频带中,所述频带高于所述能量信号的频率,尤其是高于所述能 量信号的频率的两倍, 和/或设有至少一个频率滤波器,借助于所述频率滤波器,所述能量信号能够与所述数据信 号分离, 和/或在所述负载的所述网路或者所述能量信号回路中设置带通滤波器,其中所述带通滤波 器的中心频率匹配于所述初级导线中的所述能量信号的频率。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补偿单元,通过所述补偿单元来模拟所述拾波线圈的电感, 尤其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的绕组数表现得彼此相反,所述补 偿单元和所述拾波线圈的复阻抗同样也是彼此相反的,和/或所述补偿单元和所述拾波线圈巻绕在共同的芯部上, 和/或所述补偿单元比所述拾波线圈弱地与所述初级导线感应耦合,或者基本上完全不与所 述初级导线感应耦合。
9. 一种用于向可动负载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通过感应式的谐振耦合 无接触地由初级导线供能,其特征在于,i) 将所述数据信号馈入所述初级导线中,ii) 所述数据信号在所述可动负载中感生出一信号,iii)通过所述负载中的感应耦合部将所述在可动负载中感生出的信号传送至接收单元。
10. —种用于从可动负载向接收站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通过感应式的 谐振耦合无接触地由初级导线供能,所述接收站与所述初级导线耦合,其特征在于,i) 发送单元将所述数据信号馈入所述负载中的两个电感元件中,其中,每个电感元件 都与接收单元感应耦合,ii) 将所述馈入电感元件中的数据信号传送至所述拾波线圈,iii) 所述传送至拾波线圈的数据信号在所述初级导线中感生一信号,iv) 由所述接收站检测所述在初级导线中感生出的信号。
11. 根据权利要求9和/或10所述的用于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两个电感元件通过相应的耦合传送给所述接收单元的信号彼此对消。
12. 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用于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数据传输和能量供给同时通过所述初级导线进行。
13. —种用于向可动负载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设备,其中,通过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 的初级导线实现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具有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对称地与所述接收单元如 此耦合,使得在所述接收单元上所述发送单元的信号消失。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与一线圈耦合,所述线圈与所述初级导线感应耦合, 和/或所述线圈是用于从所述初级导线接收能量的拾波线圈, 和/或数据通信的总线协议包括仲裁方法。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构造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装置, 和/或构造有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之一所述的方法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装置,所述装置设有拾波线圈、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负载,其中,所述拾波线圈与初级导线感应耦合,在所述拾波线圈上连接着供能回路和数据信号回路,所述供能回路包括所述负载,所述供能回路连同所述拾波线圈形成振荡回路,至少所述供能回路和/或所述数据信号回路包括频率滤波器,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数据信号回路耦合,所述发送单元关于所述接收单元的耦合部对称地这样连接在所述数据信号回路上,使得所述发送单元的信号在所述接收单元中消失。
文档编号H04B5/00GK101743696SQ200880024145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1日
发明者O·西蒙, Z·华 申请人: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