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

文档序号:771048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尤指一种排除受电装置的故障 问题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太网络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 P0E)的技术正加速发展,以太网络 供电技术是可利用一条以太网络线传递数据与电力。现有技术利用以太网络供电技术时,可将供电设备连接大量的受电设备,例如网 络摄影机。系统架设者可随意将受电装置摆放所欲摆设的位置,而不需顾虑附近是否有电 源插座,或是另外设置电源线连接该受电设备,可大幅减少受电装置另外布设电源线路的 成本。但是由于以太网络供电技术并无法侦测受电装置是否当机或是因其它因素导致 受电装置处于无反应状态,除非有人员在场监测或正在远程操作使用该受电装置,否则无 法做实时性的故障排除,进而造成使用上的缺失。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的以太网络供电技术是利用受电装置连接至以太网络线时产生的电路 回路,以侦测该受电装置是否连接于供电装置上。因此无法对于该受电装置是否当机(shut down)或故障作一侦测。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利 用供电装置持续传送一检测信号于受电装置,当受电装置无法依据该检测信号回传一回复 信号时,该供电装置停止供应该受电装置电力,并于一等待时间后重新提供该受电装置的 电力,借以排除该受电装置的故障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是包括 下列步骤经由一供电装置传送电力于一受电装置。经由供电装置透过该网络传输线传送 一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当该供电装置于一设定时间未收到该受电装置回复的回复信号 时,该供电装置停止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最后,经由该供电装置再次传送电力于该受电 装置,以回复该受电装置的运作。于步骤(b)之后是包含一步骤(bl),当该受电装置处于一正常运作状态,该受电 装置接收该检测信号后,是回复一回复信号于该供电装置。于步骤(d)之后是包含一步骤(e),于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b)。于步骤(d)之后是包含一步骤(e),判断于该供电装置重新再次传送电力是否于 一预定次数之内,若于该预定次数之内,则于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b),若超过该预定次 数之外,则发出一通知信息。于步骤(a)与步骤(b)中,该供电装置透过一网络传输线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 并透过该网络传输线传送该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其中该网络传输线为一以太网络线。
4
其中该检测信号与该回复信号是为网络封包。其中该检测信号与该回复信号为ARP/RARP封包或ICMP封包。其中该供电装置为一具有供电功能的路由器、网关器、调制解调器,IP分享器或爲 以太网络交换机或以太网络集线器等装置。其中该受电装置为一具有网络通讯功能的受电装置或为具有将电力与网络信号 分离输出的受电装置。其中该受电装置是可为一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机、无线网络基地台、全球互通微 波存取设备。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是包括 下列步骤经由一供电装置透过一网络传输线传送电力于一受电装置的次供电装置。当次 供电装置接收该电力后,透过一电力线传该电力于该次受电装置。经由供电装置透过该网络传输线传送一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的次供电装置。当 该次供电装置接收该检测信号后,经由一信号传输线传输于该检测信号于该次受电装置。 当该供电装置于一设定时间未收到该次受电装置回复的回复信号时,该供电装置停止传送 电力于该受电装置。最后,经由该供电装置再次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以回复该次受电装 置的运作。于步骤(c)之后是包含一步骤(Cl),当该次受电装置处于一正常运作状态,该供 电装置接收该检测信号后,回复一回复信号于该供电装置。于步骤(f)之后是包含一步骤(g),于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C)。于步骤(f)之后是包含一步骤(g),判断于该供电装置重新再次传送电力是否于 一预定次数之内,若于该预定次数之内,则于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c),若超过该预定次 数之外,则发出一通知信息。其中该网络传输线为一以太网络线。其中该信号传输线为一以太网络线。其中该检测信号与该回复信号为网络封包。其中该检测信号与该回复信号为ARP/RARP封包或ICMP封包。其中该供电装置为一具有供电功能的路由器、网关器、调制解调器或IP分享器或 爲以太网络交换机或以太网络集线器等装置。其中该受电装置为一具有网络通讯功能的受电装置。其中该次受电装置是可为一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机、无线网络基地台、全球互通 微波存取设备。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是发出一检测信号于受电装 置,由于受电装置需处于一正常运作状态,才能处理该检测信号,进而依据该检测信号发出 一回复信号。因此供电装置可实时的侦测出受电装置是否处于一当机或故障状态。另外,当供电装置无法接收到回复信号时,即可停止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并于 一等待时间后再次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借此受电装置重新启动以排除该受电装置的当 机或故障状态。因此本发明不需有人员在场监测或正在远程或进端使用该受电装置,可实 时排除受电装置的当机或是因其它因素导致受电装置处于无反应状态等故障状态。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借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是本发明网络供电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图2是本发明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的第一实施 例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网络供电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图4是本发明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网络供电系统1000主网络模块110网络供电模块130受电网络模块210次供电装置300次受电装置400网络模块420网络传输线Ll信号传输线L3电力 Pl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网络供电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该网络供电系统 1000 是包含一供电装置 100 (Power Source Equipment, PSE)与多个受电装置 200 (Powered Device, PD)。该供电装置100是可为一具有供电功能的路由器、网关器、调制解调器或IP分享 器,以太网络交换机或以太网络集线器等装置,但不以上述为限,其可将电力(power)与数 据(data)透过一网络传输线Ll传输于一个受电装置200。该网络传输线Ll是可为一以太 网络线,其可为具有RJ-45接头的双绞线或是同轴电缆。该供电装置100是可包含一主网络模块110、一电源模块120、与一网络供电模块 130。该主网络模块110是可耦接于因特网Il (于图1中标示)或局域网络等网络,以 透过网络传输数据于该受电装置200。该电源模块120是可接受电力Pl以供应该供电装置 100本身及该受电装置200所需的电力P1。该网络供电模块130是可耦接于该主网络模块 110与该电源模块120,并可插接多条网络传输线Li。该网络模块420是可分别接收由该主 网络模块110与该电源模块120所传送的数据与电力Pl,并透过该网络传输线Ll传输于该 受电装置200。该受电装置200是可为一具有网络通讯功能的受电装置200,其可为一网络摄影 机(IP camera)、网络电话机(VoIp phone)、无线网络基地台(WirelessAP)、全球互通微波 存取设备(WiMAX)等装置,但不以上述的装置为限。
供电装置100 电源模块120 受电装置200、200a 处理模块220 网络电源处理模块310 受电模块410 处理模块430 电力线L2 因特网Il
CN 101944999 A
说明书3/6页

0032]
6
该受电装置200是可包含一受电网络模块210与一处理模块220。该受电网络模 块210是用以连接该网络传输线Li,以从该网络传输线Ll接收电力Pl与数据。该处理模块220与该受电网络模块210耦接,并用以从该受电网络模块210接收 与处理该数据。该处理模块200是可由中央处理器(CPU)与其相关电路与芯片所构成,其 可针对该受电装置200的型态与功能,作不同的设计,该处理模块200是可为一现有技术, 并非本发明的重点,在此不作累述。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可经 由下列步骤实施本发明的故障回复方法,下列的组件标号请参阅图1。首先,使用者可将一受电装置200连接该网络传输线Li,以与该供电装置100耦 接,并将该受电装置200的电源开启。此时依据电力Pl于以太网络(Power Over Ethernet, P0E)的技术,该供电装置100会透过该网络传输线Ll产生一侦测电压,以侦测该受电装置 200是否耦接于该网络传输线Li,并控制网络供电模块130提供受电装置200所需的电力 Pl (步骤 S101)。为了要检测受电装置200是否正常运作,经由供电装置100透过该网络传输线 Ll传送一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200,该检测信号是可为一网络封包,如ARP/RARP封包或 ICMP封包(步骤S103)。于本实施例中该检测信号是可为一网络封包,该受电装置200的受电网络模块 210接收该检测信号后,必须处于一正常运作状态才能启动处理模块220将该检测信号解 析,并依据检测信号回复一回复信息于该供电装置100,该回复信息亦可为一网络封包,如 现有技术中的ARP/RARP封包或ICMP封包。因此该供电装置100传送一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200后,判断是否接收到对应 于该检测信号的一回复信号,如果该受电装置200接收该检测信号后,是回复一回复信号 于该供电装置100,则代表该受电装置200为一正常运作状态,则可于一预定时间后跳置步 骤103,以使该供电装置100不断地检测该受电装置200是否处于一正常运作状态,该预定 时间可为1毫秒等短暂的时间(步骤S105)。当该供电装置100于一设定时间后未收到该受电装置200回复的回复信号时,则 可代表该供电装置100处于一故障状态。此时该供电装置100停止传送电力Pl于该受电 装置200,以使该受电装置200停止运作,该设定时间可为1至3秒等短暂的时间(步骤 S107)。于一等待时间后,经由该供电装置100再次传送电力Pl于该受电装置200,以回复 该受电装置200的运作,该等待时间设为5至15秒。由于该受电装置200重新启动,可排 除该受电装置200的大部分的故障原因,此时该受电装置200应可回复至一正常运作状态。另由于该受电装置200接收到电力Pl后至启动完成需一启动时间,其中该启动时 间可为10至300秒,依据不同的受电装置200而有不同的启动时间。因此该供电装置100 于该启动时间后,即可至步骤S103再次传送一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200,以检测该受电 装置200的故障是否排除(步骤S109)。若上述的方式无法使该受电装置200恢复为一正常运作状态,则该供电装置100 可判断于该供电装置100重新再次传送电力Pl的一预定次数后,该供电装置100发出一通 知信息于管理人员,该通知信息是可为一手机短信或一电子邮件等信息。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网络供电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与第一实施例不 同之处在于,该受电装置200a是包含一次供电装置300与一次受电装置400。该次供电装 置300是用以连接该网络传输线Li,并将该网络传输线Ll所传输的电力Pl与数据,透过该 次供电装置300所包含的网络电源处理模块310分别透过一电力线L2与一信号传输线L3 传输,该信号传输线L3是可为一以太网络线或是铜轴电缆。该次受电装置400是可为一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机、无线网络基地台、全球互通 微波存取设备或是具有网络数据处理回复之设备。该次受电装置400是包含一受电模块 410、一网络模块420、与一处理模块430。该受电模块410是接受该电力线L2所传输的电 力P1,该网络模块420是用以接收该信号传输线L3所传输的数据。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下列 的组件标号请参阅图3。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经由一供电装置100透过一网络传输线Ll传送电力 Pl于一受电装置200的次供电装置300 (步骤S201)。当供电装置100接收该电力Pl后,透过一电力线L2传该电力Pl于该次受电装置 400 (步骤 S203)。经由供电装置100透过该网络传输线Ll传送一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200的次 供电装置300(步骤S205)。当该次供电装置300接收该检测信号后,经由一信号传输线L3传输于该检测信号 于该次受电装置400 (步骤S207)。该供电装置100判断是否接收到一回复信号,当该供电装置100接收到回复信号 时,回到步骤S207 (步骤S209)。当该供电装置100于一设定时间未收到该次受电装置400回复的回复信号时,该 供电装置100停止传送电力Pl于该受电装置200 (步骤S211)。经由该供电装置100再次传送电力Pl于该受电装置200,以回复该次受电装置 400的运作,经由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S207,以继续侦测该受电装置200 (步骤S213)。如同第一实施例,若上述的方式无法使该次受电装置400恢复为一正常运作状 态,则该供电装置100可于该供电装置100重新再次传送电力Pl的一预定次数后,经由该 供电装置100发出一通知信息于管理人员。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网络供电系统1000的故障回复方法,是发出一检测信号于受 电装置200,由于受电装置200需处于一正常运作状态,才能处理该检测信号,进而依据该 检测信号发出一回复信号。因此供电装置100可实时的侦测出受电装置200是否处于一当 机或故障状态。另外,当供电装置100无法接收到回复信号时,即可停止传送电力Pl于该受电装 置200,并于一等待时间后再次传送电力Pl于该受电装置200,借此受电装置200的重新启 动以排除该受电装置200的当机或是因其它因素导致受电装置处于无反应状态等故障状 态。因此本发明不需有人员在场监测或正在使用该受电装置200,可实时排除受电装置200 的当机或故障状态。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8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经由一供电装置传送电力于一受电装置;(b)经由供电装置透过该网络传输线传送一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c)当该供电装置于一设定时间未收到该受电装置回复的回复信号时,该供电装置停止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d)经由该供电装置再次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以回复该受电装置的运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b)之后 是包含一步骤(bl),当该受电装置处于一正常运作状态,该受电装置接收该检测信号后,是 回复一回复信号于该供电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d)之后 是包含一步骤(e),于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d)之 后是包含一步骤(e),判断于该供电装置重新再次传送电力是否于一预定次数之内,若于该 预定次数之内,则于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b),若超过该预定次数之外,则发出一通知信 肩、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a)与步 骤(b)中,该供电装置透过一网络传输线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并透过该网络传输线传 送该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络传 输线为一以太网络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检测信 号与该回复信号是为网络封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检测信 号与该回复信号为ARP/RARP封包或ICMP封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供电装 置为一具有供电功能的路由器、网关器、调制解调器或IP分享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受电装 置为一具有网络通讯功能的受电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受电装 置是可为一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机、无线网络基地台、全球互通微波存取设备。
12.—种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经由一供电装置透过一网络传输线传送电力于一受电装置的次供电装置;(b)当次供电装置接收该电力后,透过一电力线传该电力于该次受电装置;(c)经由供电装置透过该网络传输线传送一检测信号于该受电装置的次供电装置;(d)当该次供電装置接收该检测信号后,经由一信号传输线传输于该检测信号于该次 受电装置;(e)当该供电装置于一设定时间未收到该次受电装置回复的回复信号时,该供电装置 停止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f)经由该供电装置再次传送电力于该受电装置,以回复该次受电装置的运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c)之 后是包含一步骤(cl),当该次受电装置处于一正常运作状态,该次受电装置接收该检测信 号后,回复一回复信号于该供电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f)之 后是包含一步骤(g),于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c)。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f)之 后是包含一步骤(g),判断于该供电装置重新再次传送电力是否于一预定次数之内,若于该 预定次数之内,则于一启动时间后,回至步骤(c),若超过该预定次数之外,则发出一通知信 肩、o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络 传输线为一以太网络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信号 传输线为一以太网络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检测 信号与该回复信号为网络封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检测 信号与该回复信号为ARP/RARP封包或ICMP封包。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供电 装置为一具有供电功能的路由器、网关器、调制解调器、IP分享器、以太网络交换机或以太 网络集线器等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受电 装置为一具有网络通讯功能的受电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次受 电装置是为一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机、无线网络基地台、或全球互通微波存取设备等具有 网络封包数据处理功能之设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供电系统的故障回复方法,是使供电装置持续传送一检测信号于受电装置,当受电装置无法依据该检测信号回传一回复信号时,该供电装置停止供应该受电装置电力,并于一等待时间后重新提供该受电装置的电力,借以排除该受电装置的故障问题。
文档编号H04L12/26GK101944999SQ20091015872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范维乾 申请人: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