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090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卷标模块,特别是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
背景技术
手机是当今最普及的电子产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物品。因此,各 种结合手机以及日常生活的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被提出以及尝试。手机产业自数年前便 开始尝试使手机整合非接触式数据传输的功能,其中最常被使用的功能为电子交易,也就 是移动钱包(Mobile Wallet)的功能。最知名的就是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i-mode移动 钱包,其借由新力公司所研发的FeliCa非接触式集成电路芯片焊接于NTT Docomo的第三 代移动通讯的(ThirdGeneration)手机模块的母板上,以实现移动钱包的功能。其它方法 还包括使用飞利浦公司的近距离无线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集成电路芯 片或红外线连接端口。然而,因为这些方法都需要使用者更换新的手机,所以有推广不易的 困境。因此,考虑现实面,若要求低成本,则较佳的方法是将非接触式通讯装置整合于 现行的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中,也就是第二代移动通讯 (Second Gener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 lecommuni cat ion, GSM)用户识别模块卡或是第三代移动通讯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IM)中。这样的做法只需使用者换用户识别模块而不须换手机,将一 张新的用户识别模块卡插入既有的手机中即可拥有非接触式通讯装置的功能,故能立刻达 到普及的程度。但是由于各家手机厂商的设计不同,因此手机中用以放置用户识别模块(SIM)的 位置都不同。如果只用单一型式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的天线来套用在各式手机上,会因为 用户识别模块(SIM)的位置不同,而无法使无线射频辨识卷标的天线的电性接点与用户识 别模块之间电性连接,因而无法运作。因此往往厂商只能针对单一手机去设计无线射频辨 识卷标的天线,来让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y, RFID)的天线与用户识别 模块(SIM)来做结合,而无法通用于各种手机。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此无线射频辨识卷 标模块包括射频辨识(RFID)模块、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环形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射频辨识 组件装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射频辨识组件。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射频辨 识组件。第三电极以与环形电极绝缘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第 二电极电性连接至环形电极。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此无线射频辨识 卷标模块包括射频辨识组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多个第四电极。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射频辨识组件。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射频辨识组件。多第四电极围绕于第三电极, 该些第四电极以串联的方式形成电性连接。其中,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第二电极 电性连接至该多个第四电极的其中之一。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此无线射频辨识 卷标模块包括射频辨识组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一环形电极以及第二环形 电极。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射频辨识组件。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射频辨识组件。第三电极 以及第二环形电极电性连接,第一环形电极与第二环形电极以及第三电极互相绝缘。其中, 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且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环形电极,或是第一电极电性连 接至第一环形电极且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二环形电极。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射频辨识组件以及使 用者辨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可使用不同的角度相连接,其连接关系 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因此,此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可装置于各种不同的手机上,让使用者 不需要更换手机,及可以使用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输模块示意图;图2A、图2B、图2C以及图2D,为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的示意图;图3A、图3B、图3C以及图3D,为本发明的连接关系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图4B为本发明的连接关系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结合关系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结合关系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A以及图7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图8为本发明的缓冲垫的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10第一基板11缓冲垫12第一电极14第二电极20射频辨识组件30第二基板32环形电极34第三电极36第四电极37第一环形电极38第二环形电极40软排线42第一导线44第二导线
50卡片组件60移动电话70 电池72电池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 范围及图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 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传输模块示意图。此传输模块包括第一基板10、射频辨识组件20、第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1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射频辨识组件20装置于第一基板10上。第一电极12装置于第一基板10上,电性连接于射频辨识组件20。第二电极14装置于第一基板10上,电性 连接于射频辨识组件20。在此实施例中,射频辨识组件20仅包括天线线圈,此射频辨识组 件20需要经由使用者辨识模块(Subscriberldentity Module, SIM)或者其它类似的记忆 卡协助传送以及处理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射频辨识组件20也可包括天线线圈、射频辨识芯片以及内存。 在此实施例中,天线线圈、射频辨识芯片以及内存可皆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或是天线线 圈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射频辨识芯片以及内存设置于第二基板30上。在此种构造中,此 射频辨识组件20可独立传送以及处理数据。第一基板10为使用的材质为印刷电路板或是软性印刷电路板。第一电极12以及 第二电极14为一金属导体,此金属导体较佳为铜。将第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14装置可 利用电镀或其它类似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上,此为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悉的 技术,故在此不多作赘述。请参照图2A、图2B、图2C、图2D,为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的示意图。于本发明中,卡 片组件50的连接模块共有四种实施方式。图2A以及图2B为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此 连接模块包括第二基板30、环形电极32以及第三电极34。环形电极32以及第三电极34 设置于第二基板30上。环形电极32与第三电极34互相绝缘。第二基板30为印刷电路板或是软性印刷电路板。环形电极32以及第三电极34为一金属导体,此金属导体较佳为铜。将环形电极32以及第三电极34装置于第二基板30 上的技术,为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悉的技术,故在此不多作赘述。环形电极32的形状可为一圆环形,请参照图2A,或是一多边环形,请参照图2B。环形电极32与第三电极34互相绝缘的方式,是为环形电极32与第三电极34之间,设置绝缘体或绝缘沟槽。绝缘体可为一平面或是一突起物。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连接模块还包括软排线40以及卡片组件50。此软排线40包括第一导线42以及第二导线44。第一导线42电性连接环形电极32,第二导线44电性连接第三电极34。第一导线42以及第二导线44电性连接至卡片组件50。软排线40为软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 circuit, FPC)或是可挠性扁平缆线 (flexible flat cable, FFC)。卡片组件50为具有输出输入端口的卡片,此卡片组件50用以使射频辨识组件20 与手机进行沟通。卡片组件50为第二代移动通讯(Second Gener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 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用户识别模块卡或是第三代移动通 讯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 USIM),或是保全数字卡 (Secure Digital Card, SD card)或是迷你保全记忆卡(mini Secure Digital Card, mini SD card),或是其它具有输出输入端口的卡片。请参照图2C为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此连接 模块包括第二基板30、第三电极34以及多个第四电极36。第三电极34以及多个第四电极36设置于第二基板30上。多个第四电极36围绕 于第三电极34,该些第四电极36以串联的方式形成。多个第四电极36与第三电极34彼此绝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线42与多个第四电极36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第 二导线44与第三电极34电性连接。第一导线42以及第二导线44电性连接至一卡片组件 50。请参照图2D为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此连接 模块包括第二基板30、第一环形电极37、第二环形电极38以及第三电极34。第一环形电极37设置于第二基板30上。第二环形电极38设置于第二基板30上。 第三电极设置34于第二基板30上。第三电极34以及第二环形电极38电性连接。第一环 形电极37与第二环形电极38以及第三电极34互相绝缘。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线42与第一环形电极37电性连接,第二导线44 与第三电极34电性连接。第一导线42以及第二导线44电性连接至一卡片组件50。请参照图3A、图3B、图3C、图3D,为本发明的连接关系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3A中,第一电极12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34,第二电极14电性连接至环形电 极3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距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较近,第二电极14距离第一基 板10的一侧较远。在3B图中,第一电极12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34,第二电极14电性连接至环形电 极3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距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较远,第二电极14距离第一基 板10的一侧较近。在图3A以及图3B中,第一基板10的长条状的方形与软排线40约略为位于同一 直线。第一基板10的长条状的方形与软排线40的夹角约略为180°。在图3C中,第一电极12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34,第二电极14电性连接至环形电 极3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距离第一基板10的侧边较近,第二电极14距离第一基 板10的侧边较远。在图3D中,第一电极12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34,第二电极14电性连接至环形电 极3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距离第一基板10的侧边较远,第二电极14距离第一基 板10的侧边较近。
在图3C以及图3D中,第一基板10的长条状的方形与软排线40的夹角约略为90° 或是270°。请参照图4A、图4B,为本发明的连接关系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此实施例中,其连 接方式可归纳为下列两种。第一种方式如图4A所示,第一电极12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34 且第二电极14电性连接至第一环形电极37。第二种方式如图4B所示,第一电极12电性连 接至第一环形电极37且第二电极14电性连接至第二环形电极38。图5为本发明的结合关系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 块用于一移动电话60,此移动电话60具有一个电池70,装置于一容纳空间内。在此实施例 中,卡片组件50装置于其对应的沟槽内,第二基板30平贴的设置于此容纳空间的一侧。软 排线40则以翻折的方式,平贴的设置于此容纳空间的一侧,并连接卡片组件50以及第二基 板30。第一基板10的线圈部分(图中未示)设置于此电池70的一侧,第一电极12以及第 二电极14设置于电池70的另一侧,第一基板10以围绕电池70的方式设置于电池70上。 第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14与环形电极32以及第三电极34连接的方式可参照图3A、图 3B、图3C、图3D的方式。图6为本发明的结合关系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卡片组件50装置 于其对应的沟槽内,第二基板30平贴的设置于此电池70的一侧。软排线40则以围绕电池 70的方式,连接于卡片组件50以及第二基板30。第一基板10的射频辨识组件20以及第 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14设值于电池70的同一侧。第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14与环 形电极32以及第三电极34连接的方式可参照图3A、图3B、图3C、图3D的方式。图5以及图6所述的结合关系,仅为示意之用,并不为本发明的限制。于本领域中 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构造的移动电话60,设计不同的结合关系。请参照图7A以及图7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A为本发明的结合关系 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为了减少第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14与第三电极34以及环形电 极32之间接触不良的机会。第一电极12与第一基板10之间具有一缓冲垫11,第二电极 14与第一基板10之间具有一缓冲垫11。此缓冲垫11可提供一弹力,使两互相接触的电极 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图7B为本发明的结合关系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装置一缓冲垫11在电 池盖72的一表面,其目的亦为提供一弹力,使两互相接触的电极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图8为本发明的缓冲垫剖面示意图。此缓冲垫11位于第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 14与第一基板10之间。此第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14的一侧与第一基板10相连接,另 外一侧则与第一基板10之间未连接且具有一空隙。此空隙可供第一电极12以及第二电极 14做上下移动的空间。此缓冲垫11的材料为弹性材质,此种材质为此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 所知悉的材质,在此不加以赘述。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射频辨识组件以及使 用者辨识模块可使用不同的角度相连接。因此,此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可装置于各种不 同的手机上,让使用者不需要更换手机,及可以使用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的功能。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射频辨识组件;一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该射频辨识组件;一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该射频辨识组件;一环形电极;以及一第三电极,以与该环形电极绝缘的方式设置;其中,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极,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环形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射频辨识卷标 模块还包括一软排线、一第一基板以及一第二基板,该软排线具有一第一导线以及一第二 导线,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该环形电极,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极,该射频辨识组 件、该第一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该环形电极以及该第三电极设置于该 第二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线以及该第 二导线电性连接至一卡片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片组件为一使用 者辨识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片组件为一保全数字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 基板之间具有一缓冲垫,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具有另一缓冲垫。
7.一种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射频辨识组件;一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该射频辨识组件;一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该射频辨识组件;一第三电极;以及多个第四电极,该多个第四电极围绕于该第三电极,该多个第四电极以串联的方式形 成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极,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至该多个第四电极的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射频辨识卷标 模块还包括一软排线、一第一基板以及一第二基板,该软排线具有一第一导线以及一第二 导线,该第一导线与该多个第四电极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线与该第三电极电性 连接,该射频辨识组件、该第一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该第三电极以及该 多个第四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线以及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至一卡片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片组件为一使用者辨识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片组件为一保全数字卡。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 基板之间具有一缓冲垫,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具有另一缓冲垫。
13.一种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射频辨识组件;一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该射频辨识组件; 一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该射频辨识组件; 一第一环形电极; 一第二环形电极;以及一第三电极,该第三电极以及该第二环形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一环形电极与该第二环 形电极以及该第三电极互相绝缘;其中,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极且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环形电极, 或是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环形电极且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环形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射频辨识卷 标模块还包括一软排线、一第一基板以及一第二基板,该软排线具有一第一导线以及一第 二导线,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该第一环形电极,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极,该射频辨 识组件、该第一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该第一环形电极、该第二环形电极 以及该第三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线以及该 第二导线电性连接至一卡片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片组件为一使 用者辨识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片组件为一保全数字卡。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 一基板之间具有一缓冲垫,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具有另一缓冲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此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包括射频辨识组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环形电极、第三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三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环形电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射频辨识组件。环形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上。第三电极以与环形电极绝缘的方式设置。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可装置于各种不同的手机上,让使用者不需要更换手机,及可以使用无线射频辨识卷标模块的功能。
文档编号H04M1/02GK101989331SQ20091016114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6日
发明者方建兴, 曹培英 申请人: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