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312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进行例如以下情况在便携设备间进行无线通信,将记录在一个便携设备中的数据发送到另一个便携设备。
另一方面,公知有通过检测物体的活动、或者检测手指相对于触摸设备的活动等来实现直观的操作输入的装置(参照例如专利文献l、 2)。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检测用户把持或佩戴的物体的动作,根据该动作模式进行控制对象设备的动作控制的技术。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直观的手的配置和活动来实现打字输入等手操作输入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98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5-501271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l、 2所示,以往公知有实现直观的操作输入的技术,但是在任意一项技术中,都是以接通用户操作的装置(如果是专利文献1则是用户把持或佩戴的物体,如果是专利文献2则是用户进行操作输入的手操作输入装置)的电源为前提。但是,如上所述,在便携设备间收发数据的情况下,当始终起动用于在与对方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部时,具有功耗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仅在通信时起动通信部,用户需要针对发送数据侧和接收数据侧的各个便携设备操作输入通信开始的指示来起动通信部,比较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与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简单地进行数据收发的便携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的特征在于,该便携设备具有接近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收发控制部,其经由所述接近通信部,控制相对于所述外部设备的数据的发送和/或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以及姿势/位移姿势捡测部,其对装置主体的姿势和/或位移进行检测,所述收发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姿势/位移姿势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姿势和/或位移,起动所述接近通信部。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姿势/位移姿势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姿势和/或位移,切换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和所述数据的接收。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该便携设备具有摄像部,其对被摄体像进行拍摄并生成摄影数据;记录部,其对所述摄影数据进行记录;以及设定部,其将由所述摄像部生成摄影数据的摄影模式或者在显示部上显示所述记录部中所记录的摄影数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动作模式,所述收发控制部还加入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动作模式来起动所述接近通信部。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设定部设定了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且通过所述姿势/位移姿势检测部检测到预先设定的所述装置主体的预定的姿势和/或位移的情况下,起动所述接近通信部。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该便携设备具有配设在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显示部,在配设有所述显示部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侧配置有所述接近通信部的天线,通过所述天线的配置,规定了在经由所述接近通信部与所述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时所述装置主体相对于所述外部设备的朝向。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的特征在于,该便携设备具有接近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收发控制部,其经由所述接近通信部,控制相对于所述外部设备的数据的发送和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以及姿势检测部,其对装置主体的姿势进行
检测,所述收发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姿势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姿势,切换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和所述数据的接收。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具有摄像部,其对被摄体像进行拍摄并生成摄影数据;以及记录部,其对所述摄影数据进行记录,该便携设备特征在于具有设定部,其将由所述摄像部生成摄影数据的摄影模式或在显示部上显示所述记录部中所记录的摄影数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动作模式,接近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以及
收发控制部,其经由所述接近通信部,控制相对于所述外部设备的数据的发送和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所述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动作模式来切换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和所述数据的接收。
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装置主体的姿势和/或位移来起动所述接近通信部。由此,只要根据预定的姿势和/或位移来移动装置主体即可,因此
起到这样的效果不用操作输入幵始通信的指示,即能够简单地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图1是表示数字照相机的前面侧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数字照相机的背面侧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从侧面侧示出了在数字照相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4是对通信开始指示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通常使用时的照相机主体的把持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通信时的照相机主体的把持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数字照相机的主要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照相机主体的姿势检测和位移检测的图。
图9是对照相机主体的姿势的检测原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照相机主体的姿势的检测原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另一个图。
图11是对照相机主体的移动量的检测原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2-1是对照相机主体的移动量的检测原理进行说明的另一图。 图12-2是对照相机主体的移动量的检测原理进行说明的又一图。
图12-3是对照相机主体的移动量的检测原理进行说明的再一图。
图13是对照相机主体的旋转量的检测原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照相机主体的旋转量的检测原理进行说明的另一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数字照相机进行的基本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发送控制处理和接收控制处理的详细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数字照相机进行的基本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接近通信部起动处理的详细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数字照相机进行的基本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数字照相机的主要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1是表示收发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2是从侧面侧示出了在另一变形例的数字照相机之间进行通信 的情况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la:数字照相机;3:照相机主体;4:摄像镜头;5:释放开关; 7:按钮开关;8:握持部;11:摄像部;12:图像处理部;13:姿势检 测部;14:位移检测部;15:操作部;16:显示部;17:记录部;18: 钟表部;19、 19a:接近通信部;20a:起动部(启动部);21、 21a:控制 部;211:收发控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此外,在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标以相 同标号来进行表示。 (实施方式l)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数字照相机1的前面侧的概
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数字照相机1的背面侧的概略立体图。如图1所 示,数字照相机1在照相机主体3的前面配设有摄像镜头4,在照相机主 体3的内部具有对通过该摄像镜头4入射的被摄体像进行拍摄的摄像部 11 (参照图7)。另一方面,在照相机主体3的上面,配设有用于指示摄 影定时的释放开关5。此外,在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配设有显示各种画 面的显示部16、以及用于输入电源接通和模式选择这样的各种操作的被 分配了固有功能的多个按钮开关7等。此外,从照相机主体3的前面侧 观察,左侧的端部部分形成由用户的右手所保持的握持部8,上面的释放 开关5和背面的按钮开关7配置在能在保持握持部8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的位置上。
此外,在接通(ON)数字照相机1的电源,选择摄影模式时,数字 照相机1成为能摄影的状态,通过摄像镜头4入射的被摄体像作为实时 取景图像显示在显示部16上。用户保持着握持部8来摆放好照相机主体 3, 一边观察显示部16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按下释放开关5,对静止图像 或运动图像进行拍摄,或者在显示部16上显示(再现)所拍摄的静止图 像或运动图像来进行欣赏。
如图2所示,该数字照相机1在照相机主体3背面侧的预定位置上, 内置有用于与外部设备即其他的数字照相机1进行接近无线通信的接近 通信部19。
图3是从侧面侧示出了数字照相机1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的说明图。 在图3中,将一个设为数字照相机l一l,另一个设为数字照相机1一2。 数字照相机l一l和l一2的接近通信部19配设成,其天线配置在照相机 主体3的背面侧,如图3所示,当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彼此靠近、各个 接近通信部19接近到可相互通信的服务区内时,在它们之间能够建立通 信。由此,在实施方式l中,通过接近通信部19的配置,规定了通信时
8的照相机主体3的前后方向上的姿势。g卩,在使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相 对置(正对)的状态下使它们靠近时能够建立通信,另一方面,使照相
机主体3的前面相对置并靠近、或者使照相机主体3的前面和背面对置 并靠近都不能建立通信。
该数字照相机1通过内置在照相机主体3中的姿势检测部13和位移 检测部14 (参照图7)来对照相机主体的姿势和位移进行检测,根据所 检测出的姿势和位移来判定通信开始指示,在具有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 下起动接近通信部19。此处,接近通信部19在起动时定期送出通知其存 在的通信信号,如果在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数字照相机1 (例如图3的数 字照相机l一l)中起动接近通信部19,则能够通过从该接近通信部19 送出的通信信号来自动起动另一个数字照相机l(例如图3的数字照相机 l一2)的接近通信部19。
图4是对通信开始指示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实施方式l中,作为 通信开始指示,例如检测在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朝向铅直(垂直)下方 的状态下向铅直下方滑动移动的位移。即,在用户想起动接近通信部19 来开始通信的情况下,在将数字照相机l一l的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朝下 的状态下,如图4中箭头A2所示向铅直下方滑动移动。在这样移动照相 机主体3时,接近通信部19起动,能够与其他数字照相机1进行通信。
此外,为了实际与其他数字照相机1之间收发数据,数字照相机1 根据姿势检测部13检测出的姿势检测结果来检测图3的状态。具体而言, 作为发送姿势,数字照相机1检测图3的数字照相机1 —1那样的照相机 主体3的背面侧朝向铅直下方的状态,并且作为接收姿势,检测图3的 数字照相机1一2那样的照相机主体3的前面侧朝向铅直下方的状态。检 测出照相机主体3的发送姿势的数字照相机1对通信对方(对象)的另 一个数字照相机l进行数据的发送处理。另一方面,检测出照相机主体3 的接收姿势的数字照相机1从通信对方的另一个数字照相机1进行数据 的接收处理。
此处,在数字照相机1之间收发的数据例如是记录在数字照相机1 中的摄影数据,例如是用数字照相机1拍摄的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的数据。此时,可以发送所拍摄的所有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的数据,也可以 发送用户从这些数据中指定的数据。此外,还可以发送在运动图像的摄 影中录音的声音数据等、用数字照相机1录音的声音数据。
图5是表示摄影时和再现时等通常使用时的照相机主体3的把持状 态的图。此外,图6是表示通信时的照相机主体3的把持状态的图。用 户在要与其他的数字照相机1之间收发数据的情况下,从图5所示的通 常使用时的把持状态、也就是将显示部16朝向正前的把持状态开始在水 平方向上旋转照相机主体3使其翻过来,更换为图6所示的通信时的把 持状态、也就是将摄像镜头4朝向正前的把持状态。之后,通过使照相 机主体3朝向铅直下方滑动移动来起动接近通信部19,以背面彼此对置 的方式使照相机主体3靠近通信对方的另一个数字照相机1来建立通信, 此时,将发送数据侧的数字照相机1设为发送姿势,将接收数据侧的数 字照相机1设为接收姿势。以下,将通过接近无线通信进行数据的收发 的通信对方的另一个数字照相机1适当称作"对方照相机"。
图7是表示数字照相机1的主要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如图7所 示,数字照相机1具有摄像部11、图像处理部12、姿势检测部13、位移 检测部14、操作部15、显示部16、记录部17、钟表部18、接近通信部 19和控制部21等。
摄像部11包括对通过摄像镜头4入射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 出模拟电信号的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等摄像元件,将来自摄像元件的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并输出图 像数据。
图像处理部12针对从摄像部11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 并且进行转换成适合用于记录和用于显示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例如,在 记录摄影图像的图像数据时,或显示所记录的图像数据时等,进行基于 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方式等的图 像数据的压縮处理或解压縮处理。
姿势检测部13用于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通过公知的倾斜传感器等实现。另一方面,位移检测部14用于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位移,通
过检测照相机主体3所产生的加速度的公知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检测照 相机主体3旋转时的角速度的公知的角速度传感器等实现。此外, 一直 以来,公知有为了校正手抖引起的图像晃动而具有角速度传感器和加速 度传感器的数字照相机,在应用于这种数字照相机的情况下,能够在不 增加新结构的情况下对照相机主体3的位移进行检测。
图8是用于说明由姿势检测部13进行的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检测和 由位移检测部14进行的照相机主体3的位移检测的图。如图8所示,例 如,将数字照相机1的光学系统(摄像镜头4)的光轴方向设为Z轴方向, 将与Z轴方向垂直的平面(摄像元件的摄像面)设为XY平面来定义各 轴方向。此处,X、 Y、 Z轴是固定于数字照相机1的局部坐标轴,与照 相机主体3的姿势无关。
姿势检测部13配设于照相机主体3内部的适当位置,作为姿势信息, 输出XZ平面上的重力方向。另一方面,位移检测部14通过单轴加速度 传感器或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检测X、 Y、 Z轴的各轴方向上的加速度,通 过单轴陀螺仪等检测绕X、 Y、 Z轴各轴的角速度。此外,位移检测部14 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移动量,并且根据 角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旋转量,将其检测为照 相机主体3的位移。
图9和图10是对使用了倾斜传感器的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的检测原 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如图9或图10所示,倾斜传感器在内部形成封 闭空间312,并具有球部件313移动自如地收纳于该封闭空间312中的壳 体部件311,和配置在封闭空间312内的适当位置上的LED等发光部314 及光电二极管等一对受光部315、 316;通过用各受光部315、 316对发光 部314发出的光进行检测,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四个方向上检测相对 于照相机主体3的重力方向。该姿势检测部13以对置的受光部315、 316 沿前述的局部X轴方向配置的方式设置在照相机主体3中。
例如,如图9所示,在封闭空间312内,在将球部件313移动到受 光部315的正前方的情况下,球部件313在受光部315的正前方挡住来
ii自发光部314的光。因此,受光部316检测光,但受光部315不检测光。 在这种情况下,姿势检测部13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重力方向作为局部X 轴的负方向。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封闭空间312内,在将球部件 313移动到发光部314的相反侧的情况下,球部件313不会挡住来自发光 部314的光。因此,受光部315和受光部316都检测光。在这种情况下, 姿势检测部13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重力方向作为局部Z轴的负方向,将 如图3的数字照相机l一l那样背面侧朝向铅直下方的状态(发送状态) 检测为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图9或图10的 封闭空间312内,在将球部件313移动到发光部314的正前方的情况下, 球部件313遮挡发光部314的光,因此受光部315和受光部316都不检 测光。在这种情况下,姿势检测部13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重力方向作为 局部Z轴的正方向,将如图3的数字照相机l一2那样前面侧朝向铅直下 方的状态(接收状态)检测为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
此外,图11、图12 — 1 图12—3是对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的照相 机主体3的移动量的检测原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1所示,加速 度传感器具有固定于芯片表面的固定电极321、 323,以及架桥在该固 定电极321、 323上且由于加速度而在箭头A4的方向上移动的可动电极 325。此外,对固定电极321和可动电极325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以及 固定电极323和可动电极325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来检测加 速度。能够通过对该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图12 — 1)进行积分来得到速 度(图12—2),进而能够通过积分来得到移动量(图12—3)。
此外,图13、图14是对使用了角速度传感器的照相机主体3的旋 转量的检测原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3所示,角速度传感器具有 形成压电陶瓷元件的一对振动体331、 333,在朝图13中所示的振动方向 使该振动体331、 333振动的状态下,利用哥氏(Corioli)力检测角速度。 并且,通过对该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进行积分能得到旋转量(图14)。
图7所示的操作部15作为设定部,用于受理摄影的开始指示,静止 图像摄影和运动图像摄影等的摄影模式、再现模式、通信模式这样的模 式的选择操作,以及摄影条件的设定操作等用户进行的各种操作,并将操作信号通知给控制部21。该操作部15包括图1的释放开关5和按钮开 关7。
显示部16除了用于对拍摄的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实时取景图像进 行显示以外,还用于对数字照相机1的各种设定信息等进行显示,通过 LC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液晶显示器)或EL显示器 (ElectroluminescenceDisplay: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实现。在该 显示部16上,在摄影模式中例如按照每一帧对实时取景图像进行重新描 绘并动态地连续显示,在再现模式中显示所拍摄的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
记录部17用于预先记录各种照相机程序,其用于使数字照相机l 进行动作以实现该数字照相机1具有的各种功能;以及在该照相机程序 的执行中所使用的数据等,该记录部17用于预先记录所拍摄的静止图像 数据、运动图像数据、声音图像数据等摄影数据,以及从对方照相机1 接收到的摄影数据等。该记录部17是能更新记录的闪存等ROM和RAM 这样的各种IC存储器,通过内置的或用数据通信端子连接的硬盘、存储 卡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读写装置等来实现,该记录部17能够适当采用与 用途对应的记录装置。
钟表部18用于计算日期和时刻(时间)。根据该钟表部18计算出的 当前时刻,确定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的摄影日期和摄影时刻,所拍摄的 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是与摄影日期及摄影时刻一起记录在记录部17中 的。
接近通信部19用于与对方照相机1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由通过 天线与对方照相机1的接近通信部19之间收发电波信号,对接收信号进 行解调处理,并且对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处理的收发电路等构成。如前所 述,该接近通信部19在起动时定期送出通知其存在的通信信号,并且对 从其他的数字照相机1的接近通信部19送出的通信信号进行检测并从停 止状态或待机状态恢复,从而与其他数字照相机1之间建立通信。
控制部21通过CPU等实现,根据来自操作部15的操作信号等从记 录部17读出照相机程序并执行,对构成数字照相机1的各部进行指示和 数据传送等来综合控制数字照相机1的动作。该控制部21包括收发控制部211,该收发控制部211进行经由接近通信部19将数据发送到对方照
相机1并接收从对方照相机1发送来的数据的控制,上述照相机程序包
括用于使控制部21作为收发控制部211发挥功能的程序。收发控制部211 根据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和位移来判定通信开始指示,在具有通信开始 指示时起动接近通信部19,并且根据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是发送姿势还 是接收姿势,切换控制在通过接近通信部19与对方照相机1之间建立了 通信时进行的相对于对方照相机1的数据的发送和从对方照相机1发送 来的数据的接收。
接着,对数字照相机1进行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实施 方式1的数字照相机1进行的基本处理步骤的流程图。电源接通时,数 字照相机1进行与通过用户操作所选择的模式对应的处理。即,如图15 所示,在当前选择的模式是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al:是),控制部 21起动摄像部11来获取图像(步骤a3),进行在显示部16上显示所获 取的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的处理(步骤a5)。此外,在没有摄影指示的 期间(步骤a7:否),返回步骤a3重复处理,按照每一帧对实时取景图 像进行更新显示。
此外,在按下释放开关5来指示摄影的情况下(步骤a7:是),进行 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摄影处理(步骤a9)。即,在进行静止图像摄影的 情况下进行一次摄影处理,生成一帧静止图像数据并记录在记录部17中。 另一方面,如果是进行运动图像摄影的情况,则连续生成静止图像数据 并以运动图像数据的形式记录在记录部17中。此外,控制部21在结束 所拍摄的静止图像数据或运动图像数据的记录时(步骤all:是),转移 到步骤al3。此外,在为运动图像摄影时,还可以进行由未图示的话筒所 集音的语音等声音的录音处理,生成声音数据并与运动图像数据一起记 录。
在步骤al3中,控制部21进行摄影模式的结束判定,在结束的情况 下(步骤al3:是),转移到步骤a39。在未结束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 骤al3:否),控制部21返回步骤a3。
在当前的模式不是摄影模式(步骤al:否),而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步骤al5:是),控制部21依次读出记录在记录部17中的摄影数据并 进行再现处理(步骤a17)。此时,也可以先以縮略图形式一览显示以前 以静止图像拍摄的静止图像数据或以运动图像拍摄的运动图像数据。此 外,还可以再现显示从一览表中选择的图像。此外,还可以在再现运动 图像时,从未图示的扬声器通过声音输出与运动图像数据一并记录的声 音数据。此外,此处再现的摄影数据除了用本机拍摄的摄影数据之外, 还包括在后述的步骤a33中从对方照相机1接收到的摄影数据。
在结束再现处理时,受理要再现的摄影图像的选择操作。此外,在 没有要再现的摄影图像的选择操作时(步骤al9:否),转移到步骤a23。 另一方面,如果有选择操作(步骤al9:是),控制部21将再现图像切换 到所选择的摄影图像并显示在显示部16上(步骤a21),此后转移到步骤 a23。
在步骤a23中,控制部21进行再现模式的结束判定,在结束的情况 下(步骤a23:是),转移到步骤a39。在不结束再现模式的情况下(步 骤a23:否),控制部21返回步骤al9。
此外,在数字照相机1的电源接通时,控制部21根据由姿势检测部 13进行的姿势检测的结果和由位移检测部14进行的位移检测的结果来检 测通信开始指示,在检测到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起动接近通信部19。 即,首先通过姿势检测部13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并且通过位移检 测部14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位移(步骤a25)。并且,控制部21在具有 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即检测到图4所示的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朝下 的向铅直下方的滑动移动的情况下(步骤a26:是),收发控制部211起 动接近通信部19并开始通信信号的送出(步骤a27),之后转移到步骤 a29。此外,此时,作为通信开始指示,不仅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朝 下的向铅直下方的滑动移动,还进一步加入滑动移动的速度来检测通信 开始指示。
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a29中,监视与对方照相机1之间建立通信 的情况。此外,对于这里要监视的与对方照相机1的通信通过以下来实 现在前述的步骤a26中检测到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由对方照相机l接收在步骤a27中接近通信部19开始送出的通信信号,对方照相机1根 据所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自动起动接近通信部19。另一方面,即使在没 有检测到本机的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步骤a26:否),但如果在对方 照相机1侧进行了通信开始指示,并从对方照相机1送出通信信号,则 也可以通过使这些照相机主体3彼此靠近并接收来自对方照相机1的通 信信号,由此来实现与对方照相机1的通信。
此外,在数字照相机1的电源接通时与对方照相机1之间建立通信 的情况下(步骤a29:是),收发控制部211根据由姿势检测部13进行的 姿势检测的结果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发送姿势或接收姿势。即,在照相 机主体3是发送姿势的情况下(步骤a31:是),收发控制部211成为发 送模式并进行发送控制处理(步骤a33),之后转移到步骤a37。另一方 面,在照相机主体3不是发送姿势(步骤a31:否),而是接收姿势的情 况下(步骤a34:是),收发控制部211成为接收模式并进行接收控制处 理(步骤a35),之后转移到步骤a37。此外,在既不是发送姿势也不是 接收姿势的情况下(步骤a34:否),转移到步骤a37。
艮P,在步骤a37中,收发控制部211将接近通信部19设为停止状态, 并转移到步骤a39。
接着,在步骤a39中,控制部21判定是否结束基本处理。例如,在 通过按钮开关7的操作而指示了关闭电源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步骤 a39:是)。另一方面,在不结束的情况下(步骤a39:否),返回步骤al。
这里,对收发控制部211进行的发送控制处理和接收控制处理进行 说明。图16是表示发送控制处理和接收控制处理的详细处理步骤的流程 图。此处,如果本机的姿势是发送姿势,则进行图16中的左侧所示的发 送控制处理,如果是接收姿势,则进行图16中的右侧所示的接收控制处 理。
如图16所示,在接收控制处理中,收发控制部211将接收委托通知 给建立了通信的对方照相机1 (步骤bl),之后,判定是否有发送委托的 通知。
此处,发送控制处理是在照相机主体3为发送姿势的状态下与对方
16照相机1建立了通信时所执行的处理,接收控制处理是在照相机主体3 为接收姿势的状态下与对方照相机1建立了通信时所执行的处理。换言 之,与建立了通信时的数字照相机1的姿势无关,对方照相机1如果不 是接收姿势则不执行接收控制处理,不进行后述的发送委托的通知(步
骤c5)。同样地,与建立了通信时的数字照相机l的姿势无关,对方照相
机1如果不是发送姿势则不执行发送控制处理,不进行前述的接收委托
的通知(步骤bl)。
因此,在接收控制处理中,收发控制部211首先判定是否有接收委
托的通知。此外,在没有接收委托的通知的情况下(步骤C1:否),对方
照相机1不是发送数据的状态(发送姿势),因此收发控制部211进行警 告显示该情况的处理(步骤c3),结束接收控制处理并返回图15的步骤 a35。如果有接收委托的通知(步骤cl:是),则对方照相机l处于发送 数据的状态(发送姿势),因此收发控制部211通知对方照相机1 (步骤 c5)发送委托。
另一方面,在发送控制处理中,在没有发送委托的通知的情况下(步 骤b3:否),对方照相机1不是接收数据的状态(接收姿势),因此收发 控制部211进行警告显示该情况的处理(步骤b5),结束发送控制处理并 返回图15的步骤a33。如果有发送委托的通知(步骤b3:是),则对方 照相机1处于接收数据的状态(接收姿势),接着收发控制部211经由接 近通信部19进行如下处理(步骤b7):将记录在记录部17中的摄影数据
(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的数据、声音数据)的全部或一部分发送给建立 了通信的对方照相机l。
对此进行响应,在接收控制处理中,收发控制部211将接收结果通 知给对方照相机l (步骤c7)。此外,收发控制部211在数据接收成功的 情况下(步骤c9:是),进行将所接收的数据记录到记录部17中的处理
(步骤cll),结束接收控制处理并返回图15的步骤a35。此外,此时, 也可以在显示部16上显示所接收的内容数据。由此,用户能够确认所接 收的数据的内容。如果数据的接收失败(步骤c9:否),则收发控制部 211进行警告显示(步骤c13),结束接收控制处理并返回图15的步骤a35。具体而言,收发控制部211除了通信失败的情况之外,在发生了不能从
对方照相机1发送摄影数据等的情况时,进行在显示部16上显示该情况
的消息的处理。
此外,在发送控制处理中,根据从对方照相机1通知的接收结果来
判定发送是否成功,在数据的发送成功的情况下(步骤b9:是),结束发
送控制处理并返回图15的步骤a33。如果数据的发送失败(步骤b9:否), 则收发控制部211进行警告显示(步骤bll),结束发送控制处理并返回 图15的步骤a33。具体而言,在发生了通信失败的情况等时,收发控制 部211进行在显示部16上显示该情况的消息的处理。此外,在发生记录 部17中没有记录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数据等情况,在步骤b7中不能 进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也进行在显示部16上显示这种情况的消息的处 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根据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 和位移来检测通信开始指示,能够在检测到通信开始指示时起动接近通 信部19并开始无线信号的送出。此外,能够根据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是 发送姿势还是接收姿势,切换进行相对于对方照相机1的数据的发送和 从对方照相机1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由此,用户仅通过移动照相机主体3 的简单操作,就能够起动各数字照相机1的接近通信部19,并且能够使 一方的数字照相机1进行数据发送,另一方的接近通信部19进行数据的 接收。由此,不需要分别对收发数据的各个数字照相机1操作输入用于 起动接近通信部19的通信开始指示,并且也不需要针对发送侧的数字照 相机1的数据发送指示的操作输入和针对接收侧的数字照相机1的数据 接收指示的操作输入,从而起到能够与其他的数字照相机1之间简单地 进行数据收发的效果。
此外,仅在数字照相机1之间建立了通信并不能进行数据的收发, 在一个是发送姿势且另一个是接收姿势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数据的收发, 因此能够降低在无意中使数字照相机1与另一个数字照相机1靠近的情 况等的错误发送。此外,仅在将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检测为发送姿势或 接收姿势时才起动接近通信部19,在没有检测到照相机主体3的接收姿势或发送姿势的期间不驱动接近通信部19。由此,能够抑制数字照相机 1的功耗。
此处,接近通信部19间的接近无线通信在非接触状态下进行,是能 够实现高速且大容量的数据传送的接近无线通信,假定是能够实现例如
375 Mbps以上的传送速度的非接触的接近无线通信。由此,能够瞬间将 记录在数字照相机1中的静止图像数据、运动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摄 影数据的全部或一部分发送给对方照相机1。 (实施方式2)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数字照相机进行的基本处理的步骤的流程 图。此外,实施方式2的数字照相机与在实施方式1中图7示出并说明 的数字照相机1的结构相同,实施方式2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进行与 实施方式1不同的处理。
电源接通时,控制部首先开始接近通信部的起动处理(步骤dl)。 图18是表示此处开始的接近通信部起动处理的详细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在接近通信部的起动处理中,控制部首先起动接近通信部(步骤el )。 接着,控制部起动计时器来开始计时处理(步骤e3)。该计时器用于计时 从此次起动接近通信部开始的经过时间。
接着,控制部判定在步骤e3中起动的计时器的计时。此外,在从步 骤el中起动接近通信部幵始未经过预定时间ta的期间(步骤e5:否), 转移到步骤e7进行结束判定。在例如切断数字照相机电源的情况等结束 处理的情况下(步骤e7:是),在关闭接近通信部后(步骤e9),结束处 理。在未结束处理的情况下(步骤e7:否),返回步骤e5。
另一方面,在从起动接近通信部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ta的情况下(步 骤e5:是),控制部判定是否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在没有建立 通信的情况下(步骤ell:否),转移到步骤el5。此外,在建立了通信的 情况下(步骤ell:是),假定收发控制部正在与对方照相机之间进行数 据的收发或由此开始进行数据的收发,因此控制部成为待机状态直到收 发控制部结束数据的收发为止。此外,如果控制部结束了收发控制部的 数据收发(步骤el3:是),则转移到步骤e15。在步骤el5中,控制部将计时器清零。之后,控制部关闭接近通信部(步骤el7)。
接着控制部再次起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处理(步骤el9)。该计时器用于计时从上次关闭接近通信部开始的经过时间。
接着,控制部判定在步骤el9中起动的计时器的计时。从在步骤el7中关闭接近通信部开始未经过预定时间tb的期间内(步骤e21:否),转移到步骤e23进行结束判定。在例如切断数字照相机电源的情况等结束处理的情况下(步骤e23:是),结束处理。在未结束处理的情况下(步骤e23:否),返回步骤e21。
另一方面,在从关闭接近通信部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tb的情况下(步骤e21:是),控制部返回步骤el,起动接近通信部,之后转移到步骤e3重复上述处理。
如果开始上述的接近通信部的起动处理,则数字照相机进行与通过用户操作所选择的模式对应的处理。即,如图17所示,在当前选择的模式是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d3:是),控制部起动摄像部来获取图像(步骤d5),并进行在显示部上以实时取景图像的形式显示所获取的图像的处理(步骤d7)。
接着,在按下释放开关来指示摄影的情况下(步骤d9: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摄影处理(步骤dll)。此外,控制部在结束所拍摄的静止图像数据或运动图像数据的记录时(步骤dl3:是),转移到步骤dl9。
另一方面,在没有摄影指示的情况下(步骤d9:否),转移到步骤d15。此外,在摄影模式中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通信时(步骤dl5:是),成为接收模式,收发控制部进行接收控制处理(步骤d17)。此处,与实施方式1中图16所示的接收控制处理同样地进行接收控制处理。在结束该接收控制处理后,或在步骤dl5中没有建立通信的情况下(步骤dl5:否),转移到步骤dl9。
在步骤dl9中,控制部进行摄影模式的结束判定,在结束的情况下(步骤dl9:是),转移到步骤d35。在未不结束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
20骤dl9:否),控制部返回步骤d5。
在当前的模式不是摄影模式(步骤d3:否),而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步骤d21:是),控制部依次读出记录在记录部中的摄影数据并进行
再现处理(步骤d23)。
在该再现模式中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通信时(步骤d25:是),成为发送模式,收发控制部进行发送控制处理(步骤d27)。此处,与实施方式1中图16所示的发送控制处理同样地进行发送控制处理。此外,在此处的发送控制处理中,将再现中的摄影数据发送到对方照相机。在结束该发送控制处理后,或在步骤d25中没有建立通信的情况下(步骤d25:否),转移到步骤d29。
在步骤d29中,受理要再现的摄影图像的选择操作。在没有要再现的摄影图像的选择操作时(步骤d29:否),转移到步骤d33。此外,如果有选择操作(步骤d29:是),则控制部将再现图像切换到所选择的摄影图像并显示在显示部上(步骤d31),此后转移到步骤d33。
在步骤d33中,控制部进行再现模式的结束判定,在结束的情况下(步骤d33:是),转移到步骤d35。在不结束再现模式的情况下(步骤d33:否),控制部返回步骤d25。
此外,在当前的模式既不是摄影模式(步骤d3:否),也不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步骤d21:否),转移到步骤d35。
此外,在步骤d35中,控制部判定是否结束基本处理。例如,在通过按钮开关7的操作指示了电源关闭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步骤d35:是)。另一方面,在不结束的情况下(步骤d35:否),返回步骤d3。
此处,实施方式2的接收控制处理是在摄影模式中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时执行的处理,发送控制处理是在再现模式中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时执行的处理。换言之,与建立了通信时的数字照相机的模式无关,对方照相机如果不是再现模式则不执行发送控制处理,不进行接收委托的通知(参照图16的步骤bl)。同样地,与建立了通信时的数字照相机的模式无关,对方照相机如果不是摄影模式则不执行接收控制处理,不进行发送委托的通知(参照图16的步骤c5)。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根据数字照相机的模式是摄影模式还是再现模式,切换进行相对于对方照相机的数据的发送和来自对方照相机的数据的接收。由此,用户仅将发送数据侧的数字照相机1设为再现模式,将接收数据侧的数字照相机1设为摄影模式,使它们靠近来建立通信即可。由此,不需要操作按钮开关重复菜单操作来操作输入数据的发送指示或数据的接收指示,起到能够与其他数字照相机1之间简单地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在图17中的步骤dl5中建立了通信时,检测照相机主体的姿势。具体而言,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根据由姿势检测部进行的姿势检测的结果来检测照相机主体的接收姿势,在为接收姿势的情
况下转移到步骤d17,进行接收控制处理。此外,也可以在步骤d25中建立了通信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根据由姿势检测部进行的姿势检测的结果来检测照相机主体的发送姿势,在为发送姿势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d27,进行发送控制处理。
此外,仅在数字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时不能进行数据的收发,在一个是摄影模式且另一个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数据的收发,因此能够降低数字照相机无意中与另一个数字照相机靠近的情况等的错误发送。此外,在数字照相机的电源接通时进行接近通信部的起动处理,隔开预定时间tb的间隔,在预定时间ta的期间内起动接近通信部。由此,能够抑制数字照相机的功率消耗。(实施方式3)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数字照相机进行的基本处理步骤的流程图。此外,在图19中,对与图17相同的处理步骤标以相同的标号。此外,实施方式3的数字照相机与实施方式1中图7示出并说明的数字照相机1的结构相同,实施方式3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进行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处理。
在实施方式3中,在摄影模式中没有摄影指示的情况下(步骤d9:否),转移到步骤fl9,控制部监视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的情况。此外,这里监视的与对方照相机的通信是通过如下来实现的,即在由再现模式中的对方照相机侧进行了通信开始指示,从对方照相机送出通信信号的情况,且与对方照相机靠近而接收到从对方照相机送出的通信
信号的情况下,起动接近通信部,由此来实现该通信。
此外,在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时(步骤fl9:是),收发控制部根据由姿势检测部进行的姿势检测的结果检测照相机主体的接收姿势。在检测到照相机主体的接收姿势的情况下(步骤f20:是),收发控制部成为接收模式并进行接收控制处理(步骤f21)。此处,与实施方式1中图16所示的接收控制处理同样地进行接收控制处理。此外,此时,也可以进行将成为接收模式这样的消息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处理来通知用户。此外,该通知不限于显示部上的消息显示,也可以是例如显示部上的用于通知接收数据的标志显示或标志的闪烁显示等,还可以构成为
例如在照相机主体上设置发光部(LED),通过该发光部的亮灯或闪烁等来进行通知。在结束该接收控制处理后,或在步骤fl9中未建立通信的情况下(否),转移到步骤f23。此外,此处对在步骤f20中检测到接收姿势,对来自对方照相机的数据的接收进行控制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仅检测接收姿势还检测发送姿势。此外,也可以根据所检测到的照相机主体的姿势是发送姿势还是接收姿势来分支处理,在为发送姿势的情况下,成为发送模式并进行发送控制处理。
接着,在步骤f23中,收发控制部将接近通信部设为停止状态,并转移到步骤d19。
此外,在再现模式中,当结束再现处理时(步骤d23),转移到步骤G5。接着,控制部根据由姿势检测部进行的姿势检测的结果和由位移检测部进行的位移检测的结果来检测通信开始指示。S卩,首先通过姿势检测部检测照相机主体的姿势,并且通过位移检测部检测照相机主体的位移(步骤f25)。并且,控制部在具有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例如在检测到图4所示的照相机主体的背面朝下的向铅直下方的滑动移动的情况下(步骤G6:是),收发控制部起动接近通信部并幵始通信信号的送出(步骤f27),之后转移到步骤f29。
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f29中,监视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通信的情况。此外,这里监视的与对方照相机的通信与实施方式1同样,如果是在前述的步骤f26中检测到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则通过以下来实现:
对方照相机接收在步骤f27中接近通信部开始了送出的通信信号,对方照
相机通过所接收的通信信号自动起动接近通信部。另一方面,即使在没
有检测到本机的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步骤f26:否),如果在对方照
相机1侧进行了通信开始指示,并从对方照相机送出了通信信号,则也可以通过使这些照相机主体彼此靠近来接收来自对方照相机的通信信号,从而实现通信。
此外,在数字照相机的电源接通时与对方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时
(步骤f29:是),收发控制部根据由姿势检测部进行的姿势检测的结果
检测照相机主体的发送姿势或接收姿势。即,收发控制部在照相机主体
是发送姿势的情况下(步骤f31:是),成为发送模式并进行发送控制处
理(步骤f33),之后转移到步骤f37。此处,与实施方式1中图16所示的发送控制处理同样地进行发送控制处理。此外,在此处的发送控制处理中,也可以将再现中的摄影数据发送到对方照相机。此外,此时,也可以进行将成为发送模式这样的消息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处理来通知用
户。或者,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显示部上的用于通知发送数据的标志显
示或标志的闪烁显示来进行通知,以及通过设置在照相机主体上的发光部的亮灯或闪烁等来进行通知。此处,对于发光部,可以设置与用于通知接收数据的发光部不同的专用发光部,还可以构成为使用一个发光部,并能够通过发光颜色或闪烁模式等来识别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地进行发光。
另一方面,在照相机主体的姿势不是发送姿势(步骤f3h否),而是接收姿势的情况下(步骤f34:是),收发控制部成为接收模式并进行接收控制处理(步骤f35),之后转移到步骤f37。此处,与实施方式l中图16所示的接收控制处理同样地进行接收控制处理。此外,此时,也可以进行将成为接收模式这样的消息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处理来通知用户。或者,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显示部上的用于通知接收数据的标志显示或
标志的闪烁显示来进行通知,以及通过设置在照相机主体上的发光部的亮灯或闪烁等来进行通知。在也不是接收姿势的情况下(步骤f34:否),转移到步骤f37。
接着,在步骤f37中,收发控制部将接近通信部设为停止状态,并转移到步骤d29。
此处,实施方式3的接收控制处理是在摄影模式中或再现模式中,照相机主体是接收姿势的状态下执行的处理,发送控制处理是在再现模式中照相机主体是发送姿势的状态下执行的处理。换言之,与建立了通信时的数字照相机的姿势和模式无关,对方照相机如果是发送姿势而不是再现模式则不执行发送控制处理,不进行接收委托的通知(参照图16的步骤bl)。同样地,与建立了通信时的数字照相机的姿势和模式无关,对方照相机如果是接收姿势而不是摄影模式或再现模式则不执行接收控制处理,不进行发送委托的通知(参照图16的步骤c5)。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3,能够在再现模式中根据照相机主体的姿势和位移来检测通信开始指示,在检测到通信开始指示时起动接近通信部并开始无线信号的送出。此外,在再现模式中与其他数字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且检测到照相机主体的发送姿势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相对于对方照相机的数据的发送;在摄影模式或再现模式中与其他数字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且检测到照相机主体的接收姿势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来自对方照相机的数据的接收。由此,起到与实施方式l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加上数字照相机的动作模式来判定通信开始指示,进行接近通信部的起动。由此,在再现模式中具有想发送到其他的数字照相机的摄影数据的情况下,用户能够仅根据通信开始指示来移动照相机主体,并且将再现模式中的数字照相机的照相机主体设为发送姿势,将其他的数字照相机的照相机主体设为接收姿势并使它们靠近来建立通信即可进行数据的收发。
此外,仅在数字照相机之间建立了通信时不能进行数据的收发,在一个是再现模式中且是发送姿势,另一个是摄影模式或再现模式且是接收姿势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数据的收发,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无意中使数字照相机与另一个数字照相机靠近时等的错误发送。此外,仅在将
25照相机主体的姿势检测为发送姿势或接收姿势时才起动接近通信部,在没有检测到照相机主体的接收姿势或发送姿势的期间不驱动接近通信部。由此,能够抑制数字照相机1的功率消耗。
以上,虽然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内容,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图20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数字照相机la的主要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框图。此外,在图20中,对与图7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标号。本变形例的数字照相机la构成为接近通信部19a具有起动部20a。起动部20a通过在天线中产生的电磁感应来起动处于停止状态或待机状态的控制部21a,之后根据控制部21a的控制,起动接近通信部19a。 g卩,接近通信部19a通过该起动部20a检测从其他的数字照相机la的接近通信部19a送出的通信信号,并起动控制部21a。如此起动的控制部21a使接近通信部19a起动,与其他数字照相机la之间建立通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接通数字照相机la的电源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根据本结构的数字照相机la,即使在两个数字照相机la中的一个电源切断的情况下,如果接通另一个的数字照相机la的电源,则能够通过该接通了电源的数字照相机la的接近通信部19a所具有的起动部20a来自动起动被切断了电源的一个数字照相机la的电源。g卩,切断了电源的一个数字照相机la根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开始指示来移动照相机主体,通过从起动了接近通信部19a的另一个数字照相机la送出的通信信号,能够自动接通电源。
此外,如上所述,数字照相机la也可以在通过另一个数字照相机(对方照相机)la送出的通信信号接通了电源的情况下,开始数据的收发处理。图21是表示收发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21所示,在数字照相机la的接近通信部19接近能与对方照相机la的接近通信部19a通信的服务区内,并接收该对方照相机la的接近通信部19a送出的通信信号时,在数字照相机la的接近通信部19a的天线中产生了电磁感应,从而与对方照相机la之间建立通信(步骤gl)。详细而言,此时,数字照相机la的接近通信部19a的起动部20a通过在天线中产生的电磁感应来起动控制部21a,接通数字照相机la的电源(步骤g3)。之后,控制部21a起动接近通信部19a。
在如此接通了数字照相机la的电源时,控制部21a在起动接近通信部19a后,根据由姿势检测部13a进行的姿势检测的结果检测照相机主体的发送姿势或接收姿势。并且,在检测到照相机主体的发送姿势时(步骤g5:是),接着收发控制部211成为发送模式并进行发送控制处理(步骤g7),之后转移到步骤g13。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照相机主体的接收姿势时(步骤g9:是),收发控制部211成为接收模式并进行接收控制处理(步骤gll),之后转移到步骤g13。此处,与实施方式l中图16所示的发送控制处理和接收控制处理同样地进行发送控制处理和接收控制处理。此外,在此处的发送控制处理中,可以将例如摄影日期时刻为最新的摄影数据发送到对方照相机la,也可以将在再现模式中最先再现的摄影数据发送到对方照相机。
此外,在步骤g13中,收发控制部211将接近通信部19a设为停止状态,结束本处理。
根据本变形例,即使在一个数字照相机la切断电源时,如果另一个数字照相机la电源接通,则仅通过将发送侧的数字照相机la设为发送姿势,将接收侧的数字照相机la设为接收姿势,并将它们靠近,就能够切换地进行数据的收发。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对将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朝下的向铅直下方的滑动移动检测为通信开始指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仅通过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来定义通信开始指示。此时,能够在检测到照相机主体3的预定姿势时起动接近通信部19。此外,还能够仅通过照相机主体3的位移来预先定义通信开始指示。此时,能够在检测到照相机主体3的预定位移时起动接近通信部19。
此外,通信开始指不限于图4所示的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朝下的向铅直下方的滑动移动,能够组合照相机主体的旋转和倾斜等适当进行设定。例如,也可以利用图5和图6示出并说明的从通常使用时的把持状态更换为通信时的把持状态的用户的动作,使照相机主体3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来检测翻转的位移并起动接近通信部19。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背面朝下并向铅直下方移动的数字照相机设为发送侧(参照图4)。由此,能够通过移动发送侧的数字照相机,防止不期望的数据的发送。与此相对,也可以将从铅直上方朝向下方移动的数字照相机设为接收侧。例如,在想向多个数字照相机发送记录在某个数字照相机中的摄影数据那样的情况下,能够在例如桌上载置了发送侧的数字照相机的状态下,通过依次从铅直上方靠近接收侧的数字照相机,依次向所靠近的数字照相机发送摄影数据。
此外,为了可靠地进行通过靠近照相机主体而进行的数字照相机之间的接近无线通信,也可以在照相机主体中内置振动器等振动发生部,通过在建立通信时使振动发生部振动来通知通信状态。或者,也可以从数字照相机具有的未图示的扬声器,进行用于通知建立了通信的声音输出。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通信状态。此外,此时,也可以判定从对方照相机接收到的电波的强弱,变更通过振动发生部发生的振动的强弱或振动数,或者变更从扬声器输出的声音的强弱。由此,用户能够通过触觉和听觉的辅助来容易地确认通信状态。此外,通过进行与照相机主体是发送姿势还是接收姿势对应的振动的产生和声音的输出,用户能够通过触觉和听觉确认进行收发的数字照相机是发送侧还是接收侧,从而能够实现没有错误的数据收发。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照相机主体的姿势是发送姿势还是接收姿势,切换地进行相对于对方照相机的数据的发送和来自对方照相机的数据的接收,但是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了位移检测部所检测的照相机主体的位移来切换数据的收发。例如,对于添加的照相机主体的位移,能够预先设定照相机主体的滑动移动和旋转、倾斜或者这些的组合。由此,除了照相机主体的姿势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加上照相机主体的位移来切换数据的收发,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数字照相机无意中与其他的数字照相机靠近时等的错误发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等位
移检测部14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位移,但是也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来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位移。例如,也可以对每一帧计算表示由摄像部ll取得的各实时取景图像中所反映的相同被摄体位置的变化量的运动矢量,通
过检测帧间的运动来检测照相机主体的位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不具有角速度传感器加和速度传感器的数字照相机,也能够在不增加新的结构的情况下检测照相机主体的位移。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在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侧配置有接近通信部19的天线的情况,能够在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彼此接近的情况下建立通信,但是接近通信部的配置位置不限定于此。图22是从侧面侧示出了在变形例的数字照相机lb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的说明图,将一个设为数字照相机lb—l,将另一个设为数字照相机lb—2。
如图22所示,数字照相机lb—l和数字照相机lb—2的接近通信部19配置成,在照相机主体3的前面侧配置有接近通信部19b的天线,在照相机主体3的前面彼此靠近且各个接近通信部19接近到可相互通信的服务区内时,在它们之间能够建立通信。此外,此时,例如也可以将在照相机主体3的前面朝向铅直下方的状态下向铅直下方滑动移动的位移检测为通信开始指示。g卩,在想要起动接近通信部19b开始通信的情况下,用户在将数字照相机lb—l的照相机主体3的背面朝上的状态下,按照图22中箭头A6所示向铅直下方滑动移动。在如此移动照相机主体3时,接近通信部19起动,能够与另一个数字照相机lb (lb—2)进行通信。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通过接近通信部19 (详细而言接近通信部19的天线)的配置位置来规定数字照相机1的前后方向的姿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当各个接近通信部19彼此接近时,与照相机主体3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姿势无关,都建立通信。为了解决该问题,也可以与对方照相机1之间收发姿势信息,相互判定上下左右的朝向是否一致。此外,也可以在朝向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收发。由此,能够更加详细地规定与其他数字照相机1之间收发数据时的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能够进一步降低照相机主体3彼此无意中靠近时等的错误发送。
此外,也可以仅与特定的数字照相机进行数据的收发。此时,预先在数字照相机中登记要收发的对方照相机。并且,在登记了已建立通信的对方照相机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收发,在没有登记的情况下,不进行收发。此时,也可以构成为分别登记发送对方的对方照相机和接收对方的对方照相机,仅对特定的发送对方的对方照相机进行数据的发送,仅从特定的接收对方的对方照相机进行数据的接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发送摄影数据的照相机为例对数字照相机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适用于例如带有照相机功能的便携电话机或游戏机、音乐播放器等能够与其他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便携终端。例如,在作为便携终端的一例的便携型的音乐播放器中,在与其他的便携设备之间收发音乐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此外,在便携型的音乐播放器中,在与其他便携设备之间在收发音乐数据的同时收发例如CD唱片的图像数据这样的与该音乐数据相关联的数据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适用。
30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便携设备具有接近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收发控制部,其经由所述接近通信部,控制相对于所述外部设备的数据的发送和/或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以及姿势/位移姿势检测部,其对装置主体的姿势和/或位移进行检测,所述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姿势/位移姿势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姿势和/或位移,起动所述接近通信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控制部 根据由所述姿势/位移姿势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姿势和/或位 移,切换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和所述数据的接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便携设备 具有摄像部,其对被摄体像迸行拍摄并生成摄影数据; 记录部,其对所述摄影数据进行记录;以及设定部,其将通过所述摄像部生成摄影数据的摄影模式或者在显示 部上显示所述记录部中所记录的摄影数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动作模式,所述收发控制部还加入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动作模式来起动所述接 近通信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控制部 在通过所述设定部设定为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且在通过所述姿势/位移姿 势检测部检测出预先设定的所述装置主体的预定的姿势和/或位移的情况 下,起动所述接近通信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设备具有配设在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显示部,在配设有所述显示部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侧配置有所述接近通信 部的天线,通过所述天线的配置,规定了在经由所述接近通信部与所述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时所述装置主体相对于所述外部设备的朝向。
6. —种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便携设备具有 接近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 收发控制部,其经由所述接近通信部,控制相对于所述外部设备的数据的发送和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以及 姿势检测部,其对装置主体的姿势进行检测,所述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姿势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姿 势,切换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和所述数据的接收。
7. —种便携设备,该便携设备具有摄像部,其对被摄体像进行拍 摄并生成摄影数据;以及记录部,其对所述摄影数据进行记录,该便携 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设定部,其将通过所述摄像部生成摄影数据的摄影模式或者在显示 部上显示所述记录部中所记录的摄影数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动作模式,接近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以及收发控制部,其经由所述接近通信部,控制相对于所述外部设备的 数据的发送和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接收,所述收发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动作模式来切换控制所述 数据的发送和所述数据的接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与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简单地进行数据收发的便携设备。接近通信部(19)在起动时定期地送出通知其存在的通信信号,与所接近的其他数字照相机(1)的接近通信部(19)之间进行接近无线通信。姿势检测部(13)检测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收发控制部(211)根据照相机主体(3)的姿势和/或位移来判定通信开始指示。并且,收发控制部(211)在具有通信开始指示时起动接近通信部(19)。
文档编号H04N5/225GK101674407SQ20091017315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2日
发明者雪竹晶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