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模块和具备它的电子设备、以及摄影机模块的透镜定位方法

文档序号:771775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影机模块和具备它的电子设备、以及摄影机模块的透镜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中搭载的摄影机模块、摄影机模块用透镜的
定位方法,其中,特别涉及在透镜驱动部安装摄像透镜时,不需要进行利用螺丝的位置调整 的摄影机模块的结构和透镜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便携式电话等的电子设备搭载利用透镜驱动装置发挥自动聚焦功能的 摄影机模块的例子不断增加。在透镜驱动装置中,存在利用步进电动机的类型、利用压电元 件的类型、VCM(Voice CoilMotor :音圈电动机)类型等各种类型,已经在市场上流通。
在对这样的透镜驱动装置固定透镜的情况下,当不正确地设定对于摄像元件的透 镜的光轴方向的初始位置时,由于散焦而变为模糊的图像。在不使透镜移动的固定焦点型 摄影机模块中,通过对摄像元件或保持摄像元件的构件直接安装透镜或保持透镜的透镜支 持器,能够谋求上述透镜的初始位置的高精度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046825号公报(2003年2月14日公开)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197313号公报(2008年8月28日公开)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具备自动聚焦功能的摄影机模块中,由于摄像透镜的安装精度低,产生需 要初始聚焦调整的问题。 具体地,在具备通过透镜驱动装置使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自动聚焦功能的摄 影机模块中,在透镜驱动装置安装有透镜或透镜支持器。在该情况下,在透镜的初始位置的 设定时,加上了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误差(从透镜驱动装置的安装基准面到透镜安装基准 面的累积误差)。因此,不调整该组装误差,安装透镜就极其困难。由此,为了调整该组装误 差,需要初始聚焦调整。 S卩,利用步进电动机或压电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能够较大地设定光轴方向的行 程(stroke)。因此,预先进行一边对装入有摄像透镜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进行驱动,一 边寻找在无限远(INF)的对焦位置的初始聚焦调整。然后,将调整后的对焦位置作为INF 基准位置。进而,通过从INF基准位置进一步驱动透镜,也寻找在微距状态下的对焦位置, 作为微距(macro)基准位置。由此,在无限远侧、和微距侧的任何位置中,透镜被安装在适 合的位置上。 可是,在该情况下,在本来需要的INF位置和微距位置之间的行程之外,为了吸收
相对于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的安装位置误差,需要预先确保多余的行程。 另一方面,VCM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是以弹簧支撑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的结构。
因此,为了吸收相对于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的安装位置误差,当INF位置和微距位置之间
的行程变大时,该弹簧的排斥力也变大。结果,产生如下问题,即需要很大的推力,并且由于
弹簧的变形量变大,对弹簧赋予了很大的应变等。因此,在行程中寻找INF侧的对焦位置的方法被使用的情况较少。 因此,在VCM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电流零的状态下,可动部(支持器)以被 按压(预加载)至IJINF侧的基准面的状态被保持。此外,在可动部(支持器)的内侧面形 成内螺纹,在搭载了透镜的透镜镜筒的外侧面形成有外螺纹。而且,在初始聚焦调整中,通 过对可动部(支持器)旋入透镜镜筒,从而调整INF侧的初始位置。通过这样的调整,可动 部被保持在INF侧基准位置的状态成为透镜的对焦位置。因此,在VCM方式的透镜驱动装 置中,只要具有用于以该INF侧基准位置为基准向微距侧陆续抽出的行程的话即可。由此, 能够谋求需要的行程的縮小化。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备VCM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影机模块。在该 摄影机模块中,通过透镜镜筒的旋入,调整光轴方向的透镜位置。 图15是专利文献2的摄影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在摄影机模块201中,对透镜进 行保持的透镜支持器202被板簧203、204支撑。此外,摄影机模块201使用固定在透镜支 持器202的线圈205、和与线圈205相向配置的磁体206,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驱动透镜支 持器202。在透镜盒207的外周面(外侧面)形成有螺纹208。螺纹208与在透镜支持器 202的内周面形成的螺纹咬合,在透镜盒207的位置调整中使用。透镜盒207以与图像传感 器209的距离成为最适合的方式,被初始调整。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地 定位摄像透镜的摄影机模块和电子设备,以及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定位摄像透镜的透镜 的定位方法。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具备 光学部,其具有摄像透镜和保持摄像透镜的透镜镜筒; 透镜驱动部,从无限远端起到微距端为止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像透镜; 以及摄像部,其具有摄像元件,将通过上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该
摄影机模块的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驱动部,具备可动部,其在内部保持上述光学部,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 动;以及固定部,在摄像透镜的驱动时位置不变动, 上述透镜驱动部在向无限远端驱动上述摄像透镜时,使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 在上述固定部形成的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相互抵接。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光学部的基准面、和透镜 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相互抵接。在这里,透镜驱动部的固定部和摄像部,即使 驱动摄像透镜位置也不变动。也就是说,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位置被固定的透镜驱动部 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面接触,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此,能够消除从透 镜驱动部的固定部到可动部之间累积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无限远端的、从摄像元 件到摄像透镜为止的距离(所谓焦点距离)被可靠地规定。因此,能够到不需要初始聚焦 调整的程度为止,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由此,能够实现摄像透镜被高精度地定位的摄影 机模块。
本发明的第一透镜的定位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是对摄影机模块中的摄像透
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定的透镜的定位方法,该摄影机模块具备 光学部,其具有摄像透镜和保持摄像透镜的透镜镜筒; 透镜驱动部,从无限远端起到微距端为止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像透镜; 以及摄像部,其具有摄像元件,将通过上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上
述透镜驱动部,具备可动部,在内部保持上述光学部,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固定
部,在摄像透镜的驱动时位置不变动,该透镜的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使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在上述固定部形成的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 部的基准面相互抵接,对摄像透镜的无限远端进行规定。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 相互抵接,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在这里,透镜驱动部的固定部和摄像部,即使 驱动摄像透镜位置也不变动。也就是说,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位置被固定的透镜驱动部 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面接触,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被规定。由此,能够消除从 透镜驱动部的固定部到可动部之间累积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无限远端的、从摄像 元件到摄像透镜为止的距离(所谓焦点距离)被可靠地规定。因此,能够到不需要初始聚 焦调整的程度为止,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本发明的第二透镜的定位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是对摄影机模块中的摄像透
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定的透镜的定位方法,该摄影机模块具备 光学部,其具有摄像透镜和保持摄像透镜的透镜镜筒; 透镜驱动部,从无限远端起到微距端为止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像透镜; 以及摄像部,其具有摄像元件,将通过上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上
述透镜驱动部在内部保持上述光学部,具备可动部,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固定
部,在摄像透镜的驱动时位置不变动,该透镜的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相对于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对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进行调整的工序; 使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在上述固定部形成的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
基准面抵接的工序;以及 在使各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将透镜镜筒对透镜驱动部固定的工序。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使光学部的基准面、与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 面相互抵接,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在这里,透镜驱动部的固定部和摄像部,即 使驱动摄像透镜位置也不变动。也就是说,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位置被固定的透镜驱动 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面接触,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被规定。由此,能够消除 从透镜驱动部的固定部到可动部之间累积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无限远端的、从摄 像元件到摄像透镜为止的距离(所谓焦点距离)被可靠地规定。因此,能够到不需要初始 聚焦调整的程度为止,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具备上述摄影机模块。因此,能够提供具 备高精度地定位摄像透镜的摄影机模块的电子设备。作为该电子设备,例如能够举出带有 摄影机的便携式电话,数字静物摄影机,安全摄影机等的摄像用设备。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构成为,当上述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上述摄像透镜时,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上述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相互抵接。因 此,发挥如下效果,即能够到不需要初始聚焦调整的程度为止,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因 此,发挥能够实现高精度地定位摄像透镜的摄影机模块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摄影机模块的A-A向视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摄影机模块的光学部和摄像部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摄影机模块的B-B向视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1的摄影机模块的光学部和摄像部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的透镜的定位方法的图。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的另一个透镜的定位方法的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图15是专利文献2的摄影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摄影机模块的中央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
1光学部2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部)3摄像部4传感器部5基板6摄像透镜6a缘部7透镜镜筒8透镜支持器(可动部)9板簧(弹性体)15基体(固定部)20玻璃基板(光透过基板)21传感器芯片(摄像元件)
8
22传感器盖体 22a开口 (光透过区域) 25 受光部 26 护圈 30 凹部 31 螺纹(thread) 100 111摄影机模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图1 图14、图16 图2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影机模块的立体图。摄影机模块100构成为包括作为摄 像光学系统的光学部1 ;对光学部1进行驱动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部)2 ;对经由光 学部1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部3。光学部1被保持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内部。摄像部 3构成为包括传感器部4、安装传感器部4的基板5。摄影机模块100构成为在基板5上, 在光轴方向上依次层叠传感器部4、透镜驱动装置2。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光学部 1侧作为上方,将摄像部3侧作为下方。 首先,基于图2对摄影机模块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图1的摄影机模 块100的A-A向视剖面图,是将摄影机模块100的中央部在光轴方向上切断后的剖面图。
光学部1是形成被摄体像的摄像光学系统,将外部的光导向摄像部3的传感器部 4。光学部1构成为包括多个(在图2中是3枚)摄像透镜6 ;对摄像透镜6进行保持的 透镜镜筒7。透镜镜筒7被固定在透镜驱动装置2。摄像透镜6的光轴与透镜镜筒7的轴 心一致。 透镜驱动装置2通过电磁力在光轴方向上驱动光学部1。即,透镜驱动装置2在 从无限远端到微距端之间,使摄像透镜6上下移动。由此,摄影机模块100发挥自动聚焦功 能。在摄影机模块100搭载有VCM类型的透镜驱动装置2。 透镜驱动装置2具备可动部,在摄像透镜6的驱动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使光学 部1(摄像透镜6)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固定部,在摄像透镜6的驱动时位置不变动。可 动部被收容在固定部的内部。可动部由透镜支持器8和线圈IO构成,固定部构成为包括 磁轭11、永磁铁12、盖体14、以及基体15。 具体地,透镜驱动装置2构成为,在由基体15、磁轭11、和盖体14形成的空间内, 对在内部保持透镜镜筒7的透镜支持器8进行收容。 透镜支持器8在内部保持有透镜镜筒7,该透镜镜筒7保持有摄像透镜6。透镜镜 筒7和透镜支持器8均是中空(圆筒)形状的构件。在摄影机模块100中,在透镜镜筒7 的外侧面和透镜支持器8的内侧面,没有实施螺纹切削,是平坦的。也就是说,在透镜镜筒 7和透镜支持器8的相互的接触面没有形成螺纹。 透镜支持器8的内径与透镜镜筒7的外径相比稍大,在透镜支持器8的中央安装 有透镜镜筒7。透镜支持器8的轴心,与摄像透镜6的光轴和透镜镜筒7的轴心一致。透镜 支持器8和透镜镜筒7的固定中使用粘接剂24。作为粘接剂24,优选使用例如热固化型的 UV粘接剂,或厌氧性的UV粘接剂。由此,进入透镜支持器8与透镜镜筒7的缝隙的粘接剂24能够热固化或厌氧固化。另一方面,在表面隆起形成圆角的粘接剂24能够UV固化。再 有,为了涂覆粘接剂24,也可以在透镜支持器8和透镜镜筒7的一部分设置成为粘接剂滞留 的槽。在本发明中,由于不需要将透镜镜筒7旋入透镜支持器8,所以在两者形成的槽的位 置关系不会偏移,能够形成更宽阔的粘接剂滞留。 在透镜支持器8的外周端部(凸缘部)固定有线圈10。线圈10从透镜支持器8 的终端部(底部)向光射入侧(后述的开口 13侧)延伸设置。 基体15构成透镜驱动装置2的底部,在基体15的背面设置传感器部4。在基体 15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确保光路的开口 16。 磁轭11是筒状的构件,构成透镜驱动装置2的侧面部。磁轭11在内部收容可动 部。磁轭11固定在基体1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轭11的上方设置有盖体14。盖体 14构成透镜驱动装置2的上部(天面)。在盖体14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确保光路的开口 13。再有,磁轭11本身起到盖体的作用,由此省略盖体14也可。该情况下的开口13形成 在磁轭11。 在磁轭11的内侧面,以与线圈10相向的方式,配置有由永磁铁12构成的磁路。
透镜驱动装置2通过由线圈10和永磁铁12产生的电磁力,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 像透镜6。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由永磁铁12形成的磁场中的线圈10流过电流 而产生的力,从而能够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像透镜6 (透镜支持器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2中,在透镜支持器8的上下面(天面和底 面)设置有板簧9a、9b。板簧9a、9b将透镜支持器8向光轴方向按压。也就是说,板簧9a、 9b通过弹性力,辅助地将透镜支持器8在光轴方向上可动地支撑。板簧9a、9b具有螺旋状 的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9a、9b的一端固定在磁轭11或基体15,另一端固定在透镜 支持器8。可是,板簧9a、9b只要一端固定在可动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部即可。
再有,如图2所示,在摄影机模块100的组装状态下,在透镜支持器8的底面形成 的突起19一边与基体15抵接,一边通过板簧9a、9b的弹性力,对透镜支持器8向下方向加 压。 进而,在透镜驱动装置2中,在基体15的上表面(与透镜支持器8的底面的相向 面)的、永磁铁12和线圈10的正下方附近,形成有槽17,在槽17内涂覆有粘着性的集尘 剂18。虽然集尘剂18只要在基体15的上表面形成即可,但更优选在槽17内涂覆。由此, 能够通过集尘剂18捕捉在基体15上移动的异物。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从光射出侧 的开口16出来。进而,如果在槽17涂覆集尘剂18的话,能够使异物滞留在槽17。也就是 说,能够使经由上述缝隙落到基体15上的异物,在落下之后立刻滞留在槽17。
S卩,在透镜驱动装置2中,在基体15上的线圈10和永磁铁12的正下方附近涂覆 有集尘剂18。因此,如果通过了线圈10和永磁铁12之间的缝隙的异物直接落下的话,就直 接落下到该集尘剂18。由此,集尘剂18捕捉异物。 再有,集尘剂18只要是具有粘着性,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能够应用半固体状(或 接近固体的状态)的油脂或树脂。优选例如是润滑脂(grease)。润滑脂接近于半固体状 或液体,是油脂的一种,例如能够由半固体状(或接近于固体的状态)、或膏状的润滑剂构 成。润滑脂例如能够使用二硫化钼类润滑剂、白色类润滑剂、硅酮类润滑剂、全氟聚醚类润 滑剂等。此外,润滑脂能够使用以矿物油作为主成分的矿物油类润滑脂、聚a-烯烃油为主成分的聚a -烯烃类润滑脂,以硅酮油为主成分的硅酮类润滑脂,氟硅氧烷类润滑脂、以全 氟聚醚作为主成分的全氟聚醚类润滑脂。这样的润滑脂能够单独或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 此外,润滑脂例如也可以是包含锂皂、钙皂、聚四氟乙烯(PTFE)等的润滑脂用的添加物的 润滑脂。 接着,摄像部3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底面(基体15的底面)侧,对从光学部 1射入的射入光进行光电转换。摄像部3构成为包括传感器部4、安装传感器部4的基板 5。传感器部4由玻璃基板20、传感器芯片21、传感器盖体22构成,它们固定在基板5上。
传感器芯片21是将在透镜驱动装置2形成的被摄体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也就是说,是将通过透镜驱动装置2的摄像透镜6受光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元 件。传感器芯片21例如是CCD或CMOS传感器IC。在传感器芯片21的表面(上表面),形 成有多个像素配置为矩阵状的受光部(未图示)。该受光部是对从透镜驱动装置2射入的 光进行成像的区域,也可以叫做像素区域。 传感器芯片21将在该受光部(像素区域)成像的被摄体像转换为电信号,作为模 拟的图像信号输出。也就是说,在该受光部进行光电转换。传感器芯片21的工作被未图示 的DSP控制,在传感器芯片21生成的图像信号在DSP被处理。 传感器盖体22以覆盖传感器芯片21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传感器盖体22避开 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部,覆盖传感器芯片21。在传感器盖体22为了确保光路形成有开口 22a。开口22a的面积比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部的面积和玻璃基板20的表面的面积大。因 此,在开口 22a内配置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部和玻璃基板20。开口 22a成为使经由摄像透 镜6射入的光透过到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部的光透过区域。 传感器盖体22高精度地管理相对于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面(上表面),到传感 器盖体22的上表面的距离。传感器盖体22的下侧的基准面(背面)是放置在传感器芯片 21上的搭载面,在基板5侧的面和基板5之间形成有缝隙也没关系。 玻璃基板20覆盖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部,由透光性构件构成。再有,在本实施方 式中,在玻璃基板20的表面形成有红外线截止膜(IR截止膜)。为此,玻璃基板20具有截 止红外线的功能。玻璃基板20对传感器盖体22安装也可,在传感器芯片21上经由粘接剂 重叠固定也可。在图2中,玻璃基板20安装在传感器盖体22,并且从传感器芯片21离开安 装。因为像这样从传感器芯片21离开距离,玻璃基板20上附着的异物的影响度(映入传 感器)变小,所以优选。 基板5具有未图示的被构图的布线。通过该布线,基板5和传感器部4(传感器芯 片21)相互电连接。基板5例如是印刷电路板、或陶瓷基板等。 像这样,在摄像部3,入射到传感器芯片21的光信号被光电转换。然后,被转换后 的电信号通过基板5,输入到未图示的摄影机模块的控制电路等,作为图像信号被取出。
由于摄影机模块100具备透镜驱动装置2,所以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因此,高精度 地规定摄像透镜6的焦点距离(从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面到摄像透镜6的距离)特别重 要。 因此,在摄影机模块100中,如图2所示,光学部1的基准面和摄像部3的基准面相 互抵接的位置,作为摄像透镜6的无限远端而被规定。具体地,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可动部 位于无限远侧(图的下方向)的基准(INF侧机械端)的状态下,以透镜镜筒7的底面(光
11学部1的基准面)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的方式,摄像透镜6固定在透镜支持器8。
S卩,如图2那样,当透镜驱动装置2将光学部l向无限远端(INF侧的机械端)驱 动时,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抵接。也就是说,在摄影机模块100中,光 学部1的基准面是透镜镜筒7的底面,摄像部3的基准面是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此外, 如后述那样,在无限远端(INF侧机械端),透镜镜筒7的底部贯通透镜驱动装置2的基体 15的开口 16,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而且,传感器盖体22的背面(下表面)与成为焦点 距离的起点的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面抵接。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 22的厚度(从与传感器芯片21的接触面〈下侧基准面 > 到与透镜镜筒7的抵接面〈摄像 部3的基准面 > 的厚度)不均、对于透镜镜筒7的基准面(底面)的摄像透镜6的安装位 置的不均。因此,能够非常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6。由此,不需要摄像透镜6的初始聚焦 调整,不需要寻找INF侧的对焦位置。 此外,由于无限远端的基准作为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的面接 触,所以在无限远端侧,不需要为了消除焦点距离的误差设置多余的行程。也就是说,以这 样的无限远端(INF侧位置)为基准,只要有用于向微距侧陆续抽出的行程即可。因此,能 够谋求需要的行程的縮小化。 再有,无限远端(INF机械端)也可以稍微超无限(over infinity)地设定。艮卩, 在摄影机模块100中,存在具有透镜镜筒7的定位误差或各构件的公差等的情况。无限远 端没有设定在超无限的情况下,没有考虑该误差和公差。也就是说,无限远端成为无限远的 光学的最优位置(对焦位置)。 另一方面,在无限远端设定在超无限的情况下,考虑该误差和公差。S卩,与无限远 端部没有被设定在超无限的情况相比,在该情况下的无限远端被设定在远方(传感器芯片 21侧)。因此,即使在包含该误差或公差的情况下,通过驱动透镜镜筒7,能够在到无限远端 之间吸收该误差或公差。 接着,针对透镜镜筒7的形状、传感器盖体22与玻璃基板20的位置关系等,使用 图3、图4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1的摄影机模块100的光学部1和摄像部3 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摄影机模块100的B-B向视剖面图,是将摄影机模块100的基体 15(传感器盖体22)在相对于光轴(图中点划线)垂直的方向上切断后的剖面图。再有,在 图4中省略透镜驱动装置2。 如图3那样,在摄影机模块100中,除去了透镜镜筒7的底面的一部分。具体地, 在无限远端,透镜镜筒7的底部与开口 22a的重合的部分被除去,在开口 22a之外的部分与 传感器盖体22抵接。S卩,在透镜镜筒7底部,形成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的突起部7a、7b,和 除去了透镜镜筒7的、不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的凹形形状的除去部。因此,透镜镜筒7的 底面整体不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也就是说,透镜镜筒7在光透过区域外与传感器盖体22 抵接,另一方面,在光透过区域内不抵接。由此,能够实现透镜镜筒7的轻量化,以及通过除 去不要的壁面能够防止光的机械渐晕(mechanical vignetting)。 此外,如图3那样,配置在开口 22内的玻璃基板20的上表面,与传感器盖体22的 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因此,不担心与玻璃基板20的干扰。 另一方面,如图4那样,透镜镜筒7的与传感器通过22的抵接面,分离为突起部7a 的底面、和突起部7b的底面这两个。因此,通过与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接触,容易得到位置对准精度。此外,从图4可知,透镜镜筒7的突起部7a、7b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在平面 上也没有与玻璃基板20的干扰。 在这里,从摄像透镜6射入的光一边少许扩散,一边射入传感器芯片21。因此,由 于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所以当透镜镜筒7的底部(足部)长时,光照到透镜镜筒7的内 表面。结果,有发生机械渐晕的担忧。如图4那样,摄像所需要的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部 (光入射区域)25是矩形形状,光学部以覆盖该受光部25的方式进行设计。因此,在边方向 有少许余裕。因此,在受光部25的边方向设置透镜镜筒7的突起部7a、7b,即使万一光照射 到突起部7a、7b的内表面而产生机械渐晕,也不对摄像性能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如图5那样,配置在开口 22a内的玻璃基板20的上表面,从传感器盖体 22向摄像透镜6侧(上方)突出也可。如上述那样,玻璃基板20相对于传感器芯片21离 开距离配置,对异物有抵抗力。因此,优选从传感器芯片21离开,在传感器盖体22上设置 玻璃基板2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玻璃基板20的上表面比传感器盖体22的上 表面突出的例子。在该情况下,除去透镜镜筒7,设置比玻璃基板20的突出量大的空间(凹 形形状)。由此,透镜镜筒7不与玻璃基板20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使传感器盖体22的 表面作为与透镜镜筒7的底面的抵接面。而且,也能够降低透镜镜筒7与玻璃基板20冲撞 导致玻璃基板20破损的危险性。 如上所述,在摄影机模块100中,当透镜驱动装置2使光学部1向无限远端驱动 时,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即使驱动摄像透镜6位置也不变动的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抵接。 也就是说,将作为透镜驱动装置2的搭载面的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作为摄像部3的基准 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由此,能够消除从透镜驱动装置2的固定部到可动 部之间累积的摄像透镜6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到不需要初始聚焦调整的程度为止,高精 度地安装摄像透镜6。 本实施方式的摄影机模块100也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图6 图11和图16 图 20是其它的摄影机模块101 106和107 111的剖面图。在摄影机模块101 111中, 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定位方式不同。下面,以这样的与摄影机模块100的差异点为中 心进行说明。 在图19的摄影机模块110中,基体15和传感器盖体22由同一构件形成,成为整 体。即,传感器盖体22兼作为透镜驱动装置2的基体15。像这样,通过将传感器盖体22和 基体15作为共同的构件,能够削减部件点数,谋求低成本化。此外,在摄影机模块110中, 在传感器盖体22,除了摄影部3的基准面,也形成有透镜驱动装置2的基准面。S卩,在无限 远端,透镜镜筒7的底面和透镜支持器8的底面这两方与传感器盖体22的上表面抵接。此 外,将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作为摄像部3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 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22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7的摄像透 镜6的安装误差。也就是说,能够消除从透镜驱动装置2的固定部到可动部之间累积的摄 像透镜6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到不需要初始聚焦调整的程度为止,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 镜6。 另一方面,图20的摄影机模块111也与图19的摄影机模块110同样地,基体15 和传感器盖体22成为整体。但是,在摄影机模块111中,玻璃基板20的与摄像透镜6的相 向面,被粘接在与传感器盖体22成为整体的基体15。由此,在透镜驱动装置2组装之后,能够将玻璃基板20粘接在基体15 (传感器盖体22)。因此,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组装中,不会 损伤玻璃基板20。因此,透镜驱动装置2的组装作业性改善。 进而,在玻璃基板20粘接前,能够清洗透镜驱动装置2。因此,能够在除去在透镜 驱动装置2的组装途中产生的存在于透镜驱动装置2内的异物之后,将玻璃基板20粘接到 基体15。 接着,在图6的摄影机模块101中,通过在摄像透镜6的缘部6a形成的护圈 (retainer) 26的底面与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抵接,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
护圈26从摄像透镜6的缘部6a起沿着透镜镜筒7的侧面向下方延伸。护圈26 被嵌入透镜镜筒7,越过透镜镜筒7延伸至传感器盖体22。 护圈26本来是用于对嵌入透镜镜筒7内的摄像透镜6进行压入并固定的构件。 而且,护圈26通过被粘接固定在透镜镜筒7,能够一边固定摄像透镜6, 一边作为透镜镜筒 7整体地被驱动。 现有的护圈被收入透镜镜筒内。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影机模块101中,为 了调整透镜镜筒7的高度,护圈26越过透镜镜筒7的底面,延伸设置到与传感器盖体22抵 接的位置。也就是说,透镜镜筒7的基准面(光学部1的基准面)成为护圈26的底面(下 表面)。 再有,如后述那样,在需要对于透镜镜筒7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只 要调节护圈26的厚度即可。此外,在使用相互不同的多个型腔对护圈26进行成形的情况 下,当然产生尺寸不均。可是,通过在该不均的范围内分选最适合的高度的护图26,也能够 进行摄像透镜6的高度调整。 再有,在图6中,使护圈26的下表面整体为平坦,但如图1的透镜镜筒7那样,除 去护圈26的一部分也可。 在摄影机模块101中,当使摄像透镜6向无限远端驱动时,在摄像透镜6的缘部6a 形成的护圈26的底面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由此,将成为焦点距离的基准的摄像透镜6 本身作为光学部1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安 装摄像透镜。 再有,由于摄像透镜6的缘部6a是不对摄像做出贡献的部分,所以对实际的摄像 没有任何影响。 接着,在图7的摄影机模块102中,通过摄像透镜6的缘部6a的底面与传感器盖 体22抵接,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图7的摄影机模块102可以说是图6的摄 影机模块101的护圈26变为缘部6a的结构。 即,为了调整透镜镜筒7的高度,缘部6a越过透镜镜筒7的底面,延伸设置到与传 感器盖体22抵接的位置。也就是说,透镜镜筒7的基准面(光学部1的基准面)成为缘部 6a的底面(下表面)。 在摄影机模块102中,没有插入中间的护圈或透镜支持器8,以摄像透镜6本身的 精度决定摄像透镜6的高度。因此,焦点距离的误差不均的累积小,能够高精度地设定摄像 透镜6的高度。 再有,在图7中,使缘部6a的下表面整体为平坦,但如图1的透镜镜筒7那样,除 去缘部6a的一部分也可。
接着,在图8的摄影机模块103中,通过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玻璃基板20抵接,规 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 在玻璃基板20的厚度的精度比传感器盖体22的厚度的精度好的情况下,与使透 镜镜筒7的底面与传感器盖体22抵接相比,优选使其与玻璃基板20抵接。由此,能够以更 高精度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 这里,在无限远端中,当透镜驱动装置2的透镜支持器8的底面与基体15抵接时, 同时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玻璃基板20抵接。可是,当透镜镜筒7与玻璃基板20抵接时,存 在由于冲击导致玻璃基板20破损的危险性。因此,为了缓和该冲击,在透镜镜筒7的底面 和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的至少一方的面、也就是说在相互的接触面设置冲击吸收构件(未 图示)也可。由此,能够通过冲击吸收构件进行吸收。因此,能够防止冲击导致的玻璃基板 20的破损。再有,因为冲击吸收构件导致高度精度恶化是不好的,所以需要使用厚度精度 高的冲击吸收构件。作为冲击吸收构件,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由橡胶类的材料构 成。例如,作为冲击吸收构件,能够使用硅橡胶的片材等。 再有,在图8中透镜镜筒7与玻璃基板20抵接,但与图6或图7同样,护圈26或
摄像透镜6的缘部6a与玻璃基板20抵接也可。 接着,在图9的摄影机模块104中,通过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传感器芯片21的受 光面抵接,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 在摄影机模块104中,透镜镜筒7的底面避开传感器芯片21的受光部进行抵接。 此外,与摄影机模块100同样地,在透镜镜筒7设置突起部7a、7b,部分地与传感器芯片21 抵接。另一方面,抵接部分以外的传感器芯片21通过传感器盖体22和玻璃基板20被保护。
通过使其与传感器芯片21直接抵接,焦点距离的误差不均成为仅是透镜镜筒7, 能够进行最高精度的透镜固定。 再有,在图9中透镜镜筒7与传感器芯片21抵接,但与图6和图7同样,护圈或透 镜缘部抵接也可。特别是当使摄像透镜6的缘部6a与传感器芯片21抵接时,由于摄像透 镜6成为位置对准基准,所以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位置对准。 接着,在图10的摄影机模块105中,通过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基板5的传感器芯 片21的安装面抵接,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 在摄影机模块105中,当使摄像透镜6向无限远端驱动时,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基 板5的传感器芯片21的安装面抵接。由此,将安装传感器芯片21的基板5的表面作为摄 像部3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此外,在该情况下,焦点距离的误差 成为仅是传感器芯片21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7的底面(光学部1的基准面)的 摄像透镜6的安装位置不均。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因此,不需要摄像透镜6 的初始聚焦调整。 再有,在图10中透镜镜筒7与基板5抵接,但与图6和图7同样,护圈或摄像透镜 6的缘部抵接也可。 接着,在图11的摄影机模块106中,通过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透镜驱动装置2的 基体15抵接,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6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摄影机模块106中,透镜驱 动装置2的基准面形成在固定部。 在摄影机模块106中,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22的厚度不均、基体15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7的底面(光学部1的基准面)的摄像透镜6的安装位 置的不均。因此,能够非常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6,不需要摄像透镜6的初始聚焦调整。
再有,在图11中透镜镜筒7与基体15抵接,但与图6和图7同样,护圈或摄像透 镜6的缘部抵接也可。 接着,在图16的摄影机模块107中,在透镜支持器8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形成凹部
30。 在透镜镜筒7和透镜支持器8的固定中使用的粘接剂24是低粘度的情况下,有粘接剂 24通过毛细管现象流入透镜镜筒7和透镜支持器8的缝隙的可能性。当粘接剂24漏出到 玻璃基板20的表面时,可能对摄像性能造成影响。可是,当形成有凹部30时,多余的粘接 剂24积存在凹部30中,能够防止漏出到玻璃基板20上。 再有,以凹部30形成在透镜支持器8 —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形成在透镜镜筒7 一侧也可。即,凹部30只要在透镜镜筒7的外侧面和透镜支持器8的内侧面的至少一方 (透镜镜筒7和透镜支持器8的至少一方的接触面)形成即可。 接着,在图17的摄影机模块108中,在透镜支持器8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形成螺纹
31。 另一方面,在在透镜镜筒7的外侧面没有形成螺纹。在透镜镜筒7和透镜支持器8的 固定中使用的粘接剂24是低粘度的情况下,有粘接剂24通过毛细管现象流入透镜镜筒7 和透镜支持器8的缝隙的可能性。当粘接剂24漏出到玻璃基板20的表面时,可能对摄像 性能造成影响。可是,当形成有螺纹31时,多余的粘接剂24积存在螺纹31中,能够防止漏 出到玻璃基板20上。 像这样,在图17的摄影机模块108中,代替图16的摄影机模块107的凹部30,形 成有螺纹31。因此,由于粘接剂24沿着螺纹31流入,所以能够使粘接剂24流过的距离变 长。结果,在漏出到玻璃基板20的表面之前,能够使粘接剂24固化。此外,已经形成了螺 纹31的已有的透镜驱动装置2能够被直接使用。 再有,在摄影机模块108中,螺纹31在透镜支持器8的内侧面形成。可是,螺纹31 在透镜镜筒7的外侧面形成也可。在该情况下也是同样地,多余的粘接剂24积存在螺纹31 中,能够防止漏出到玻璃基板20上。也就是说,螺纹31只要在透镜镜筒7的外侧面和透镜 支持器8的内侧面的一方形成即可。由此,不需要在透镜镜筒7和透镜支持器8的一方形 成聚焦调整用的螺纹。进而,在形成螺纹的情况下,不要螺纹形状的控制。因此,透镜镜筒 7和透镜支持器8的制造变得容易。 接着,在图18的摄影机模块109中,在透镜支持器8的内侧面形成凹部30和螺纹 31这两方。在透镜镜筒7和透镜支持器8的固定中使用的粘接剂24是低粘度的情况下,有 粘接剂24通过毛细管现象流入透镜镜筒7和透镜支持器8的缝隙的可能性。当粘接剂24 漏出到玻璃基板20的表面时,可能对摄像性能造成影响。可是,当形成有螺纹31时,由于 粘接剂24沿着螺纹31流入,所以能够使粘接剂24流过的距离变长。结果,在漏出到玻璃 基板20的表面之前,能够使粘接剂24固化。进而,凹部30与螺纹31相比在接近玻璃基板 20的位置形成。因此,即使在万一粘接剂24越过螺纹31 (比螺纹31向下方)而流出的情 况下,粘接剂24积存在凹部30。由此,在粘接剂24漏出到玻璃基板20的表面之前,能够可 靠地使粘接剂24固化。像这样,优选凹部30与螺纹31相比设置在离粘接剂24的注入场 所较远的位置。 再有,在图18的摄影机模块109中,在透镜支持器8的内侧面形成有凹部30和螺纹31。可是凹部30和螺纹31在透镜镜筒7的外侧面形成也可,在透镜支持器8的内侧面 和透镜镜筒7的外侧面分散形成也可。 这样的摄影机模块100 111中的摄像透镜6的定位,也能够应用到摄像透镜6的 高度的调整和确认中。图12和图13是用于说明摄影机模块的摄像透镜的定位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使透镜镜筒7的底面抵接到检查用传感器40上的状态的图。另一方面,图13 是表示使透镜镜筒7的护圈26的下表面抵接到检查用传感器40上的状态的图。
检查用传感器40是摄像透镜6的高度调整用的检查夹具(调整用夹具)。具体 地,检查用传感器40是使用具有设计中心值的厚度(规定厚度)的传感器芯片31、传感器 盖体22、玻璃基板20等构成的标准传感器。在图12中,与透镜镜筒7的底面的抵接面作为 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可是,对应于上述摄影机模块100 106的形态,准备与基板、传感 器芯片、玻璃基板、基体等抵接的检查用传感器即可。 使用这样的检查用传感器40,一边观察摄像图像等,一边确认传感器芯片21和摄 像透镜6的距离是否进入规定的范围内。由此,可靠地规定焦点距离。因此,能够到不需要 初始聚焦调整的程度为止,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6。 另一方面,如图13那样,在将护圈26的底面与检查用传感器40抵接的情况下,同 样地一边观察摄像图像等,一边选择焦点距离成为最适合的厚度的护圈26。由此,通过护圈 26的厚度来调整高度,能够调整焦点距离。因此,通过从厚度中存在不均的护圈26中选择 最优厚度的护圈26并安装到透镜镜筒7,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6。
图14是表示这样的摄像透镜6的定位方法(调整方法)中的透镜安装工序的流 程图。在透镜安装工序中,包含预先对于透镜镜筒7的基准面调整摄像透镜6的光轴方向 位置的工序(Sl);使透镜镜筒7的基准面与摄影机模块的规定的固定基准面(在图12的 情况下是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抵接的工序;以及在抵接的状态下将透镜镜筒7相对于透 镜驱动装置2的可动部(透镜支持器8)固定的工序。 具体地,首先如图12和图13那样,使用适合的检查用传感器40,以规定的精度组 装摄像透镜6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被调整后的透镜镜筒7 (Sl)。接着,将该透镜镜筒7插入透 镜支持器8,使规定的基准面(光学部1的基准面、和摄像部3的基准面或透镜驱动装置2 的基准面)彼此抵接。在图12的情况下,使透镜镜筒7的底面与传感器盖体22的表面抵 接。这时,优选对透镜镜筒7轻轻施加压力,确实地使基准面彼此接触。
接着,在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对规定的位置注入粘接剂,固定透镜镜筒7和透镜 支持器8。由此,透镜镜筒7和透镜支持器8被粘接,摄像透镜6的位置被固定。由此,能够 不进行初始聚焦调整,高精度地进行摄像透镜6的定位。 再有,在上述的说明中,针对具备VCM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影机模块进行了 说明。这是因为本发明在如VCM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那样,以弹簧支撑可动部的摄影机模 块中特别有效。可是,并不限定于VCM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也能够应用到其它方式(利用 步进电动机的类型,利用压电元件的类型等)的透镜驱动装置。
再有,本发明能够以下述方式表现。 [1] —种摄影机模块,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于在无 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所述摄 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该摄影机模块的特征在于,
17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所述透镜镜筒的 一部分抵接于传感器盖体,其中,该传感器盖体以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 设置。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的抵接于所述传 感器盖体的部分是设置在透镜镜筒的一部分的突起部。 [3]根据上述[2]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透镜镜筒的一部分 的突起部,设置在不遮挡要射入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位置。 [4]根据上述[1] [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感 器盖体,设置有用于将从所述摄像透镜入射的光导向所述摄像元件的光透过区域,在所述 光透过区域设置有使必要的摄像光透过的光透过基板。 [5]根据上述[4]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镜筒抵接于所述传 感器盖体的状态下,所述透镜镜筒不与所述光透过基板抵接。 [6]根据上述[5]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盖体的与所述透镜 镜筒的抵接面,与所述光透过基板相比突出。 [7]根据上述[5]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镜筒的与所述光透 过基板的相向面设置有凹部。 [8]根据上述[1] [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 筒的与所述传感器盖体的抵接部分,是透镜的缘面的一部分。 [9]根据上述[1] [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 筒的与所述传感器盖体的抵接部分,是安装在透镜的缘面的护圈。 [10] —种摄影机模块,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于在 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所述摄像 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光透过基板,在所述摄像透镜和所述摄像元件之间使必 要的摄像光透过,该摄影机模块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所述透镜镜筒的 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光透过基板。 [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的抵接于所述 光透过基板的部分是设置在透镜镜筒的一部分的突起部。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透镜镜筒的一部 分的突起部,设置在不遮挡要射入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位置。 [13]根据上述[10] [12]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
镜镜筒的与所述光透过基板的抵接面的至少一方的面设置有冲击吸收构件。 [14]根据上述[10] [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镜筒的与所述光透过基板的抵接部分,是透镜的缘面的一部分。 [15]根据上述[10] [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镜筒的与所述光透过基板的抵接部分,是安装在透镜的缘面的护圈。 [16] —种摄影机模块,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于在 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所述 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该摄影机模块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所述透镜镜筒的 一部分抵接于所述摄像元件。 [17]根据上述[16]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的抵接于所述 摄像元件的部分是设置在透镜镜筒的一部分的突起部。 [18]根据上述[17]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透镜镜筒的一部 分的突起部,设置在不遮挡要射入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位置。 [19]根据上述[16] [1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
元件的与所述透镜镜筒的抵接部分,是作为摄影机模块的不对摄像做出贡献的部分。 [20]根据上述[16] [1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光
透过基板,在所述摄像透镜与所述摄像元件之间使必要的摄像光透过。 [21]根据在上述[20]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镜筒抵接于所
述摄像元件的状态下,所述透镜镜筒与所述光透过基板不低接。 [22]根据上述[16] [21]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镜筒的与所述摄像元件的抵接部分,是透镜的缘面的一部分。 [23]根据上述[16] [21]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镜筒的与所述摄像元件的抵接部分,是安装在透镜的缘面的护圈。 [24] —种摄影机模块,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于在 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所述 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该摄影机模块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所述透镜镜筒的 一部分抵接于搭载有所述摄像元件的基板。 [25]根据上述[24]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的抵接于所述 基板的部分是设置在透镜镜筒的一部分的突起部。 [26]根据上述[25]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透镜镜筒的一部 分的突起部,设置在不遮挡要射入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位置。 [27]根据上述[24] [26]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光
透过基板,在所述摄像透镜与所述摄像元件之间使必要的摄像光透过。 [28]根据在上述[27]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镜筒抵接于所
述基板的状态下,所述透镜镜筒与所述光透过基板不抵接。 [29]根据上述[24] [2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镜筒的与所述基板的抵接部分,是透镜的缘面的一部分。 [30]根据上述[24] [2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镜筒的与所述基板的抵接部分,是安装在透镜的缘面的护圈。 [31] —种摄影机模块,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于在 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所述 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该摄影机模块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所述透镜镜筒的 一部分抵接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固定部分。 [32]根据上述[3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的与透镜驱动装置的固定部分的抵接部分,是透镜的缘面的一部分。 [33]根据上述[3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的与所述透镜 驱动装置的固定部分的抵接部分,是安装在透镜的缘面的护圈。 [34]根据上述[1] [3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被弹性体(板簧9a、9b)支撑。 [35] —种透镜定位方法,在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 于在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 所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机模块中,调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 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该透镜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使所述透镜镜筒 的一部分抵接于传感器盖体来进行定位,其中,该传感器盖体以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至少 一部分的方式设置。 [36] —种透镜定位方法,在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 于在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 所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机模块中,调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 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该透镜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使所述透镜镜筒 的一部分抵接于光透过基板来进行定位,其中,该光透过基板设置在所述摄像透镜和所述 摄像元件之间,使必要的摄像光透过。 [37] —种透镜定位方法,在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 于在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 所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机模块中,调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 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该透镜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使所述透镜镜筒 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摄像元件来进行定位。 [38] —种透镜定位方法,在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 于在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 所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机模块中,调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 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该透镜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使所述透镜镜筒 的一部分抵接于搭载有所述摄像元件的基板来进行定位。 [39] —种透镜定位方法,在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 于在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 所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机模块中,调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 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该透镜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位于无限远侧的基准的状态下,使所述透镜镜筒 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固定部分来进行定位。 [40]根据上述[35] [3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透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边在 抵接方向上对所述透镜镜筒进行加压,一边固定所述透镜驱动装置。
[41] —种透镜定位方法,在具备透镜镜筒,搭载有摄像透镜;透镜驱动装置,用
于在无限远侧和微距侧之间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摄像透镜;以及摄像元件,用于将通过
所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机模块中,调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
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该透镜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相对于透镜镜筒的基准面调整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的工序; 使透镜镜筒的基准面抵接于摄影机模块的规定的固定基准面的工序;以及 在该状态下相对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分固定透镜镜筒的工序。 [42]根据上述[41]所述的透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的基准面是
安装在透镜的缘面的护圈,通过选择护圈的厚度,调整相对于透镜镜筒的基准面的光轴方
向位置。 由于现有的带有自动聚焦功能的摄影机模块,是通过旋入透镜进行聚焦调整的结 构(方法),所以妨碍摄影机模块的小型化,并且产生许多的成本损失。具体地,在现有的摄 影机模块中,利用在透镜支持器和透镜盒形成的螺纹,调整透镜的高度。因此,存在如下问 题,即透镜盒的旋入工作、聚焦调整工作等的工序负担的问题,由于在透镜支持器和透镜盒 分别形成螺纹而妨碍小型、小径化的问题,考虑旋入量的不均而需要预留多余的行程的问 题等。此外,由于用于切削螺丝(形成螺纹)的模具变得复杂,所以存在模具成本昂贵、模 具成型的生产间隔时间变长的问题。进而,在利用旋入的调整中,由于相互的微妙的螺纹形 状的不均等导致旋入扭矩变化,存在包含维护的扭矩管理需要大量劳动的问题。
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透镜镜筒抵接于传感器盖体等规定的基准面。由此,从传 感器芯片面到透镜为止的距离的误差,能够抑制为传感器盖体的厚度不均、或传感器芯片 的厚度不均、透镜驱动装置的基体的厚度不均、相对于透镜镜筒的基准面的透镜安装位置 的不均等的最小限度的累积误差。由此,能够非常高精度地安装透镜,不需要包含透镜镜筒 的旋入工作的透镜的初始聚焦调整。此外,透镜镜筒和透镜支持器的至少任何的一方不需 要螺纹,因此能够降低模具成本,也不需要扭矩管理。此外,在双方不设置螺纹的情况下,能 够实现对应的量的小型、小径化。进而,由于不需要考虑了旋入量的不均的多余的行程,所 以也能够对模块的薄型化做出贡献。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优选在上述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动部的内侧面的 至少一方不实施螺纹切削。 根据上述发明,在上述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动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方不施加 螺纹切削。由此,光学部和透镜驱动部的至少任何一方不需要形成聚焦调整用的螺纹。进 而,在形成螺纹的情况下,不要螺纹形状的控制。因此,光学部和透镜驱动部的制造变得容 易。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优选在上述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动部的内侧面均 不施加螺纹切削。 根据上述发明,在上述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动部的内侧面的双方不施加螺纹 切削。由此,不需要在光学部和透镜驱动部形成聚焦调整用的螺纹。因此,摄影机模块的小 型化成为可能。此外,在无限远端和微距短(INF位置和微距位置)之间的行程中,不需要 形成考虑了旋入量的不均的多余的行程。因此,也能够应对摄影机模块的薄型化。
此外,根据上述发明,能够使形成光学部和透镜驱动部的模具与不形成螺纹的量对应地简洁化。因此,能够实现模具成本的削减和生产间隔时间的縮短。 进而,根据上述的发明,由于不进行利用旋入的聚焦调整,所以不需要螺纹形状的
不均或劣化导致的旋入扭矩管理。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透镜镜筒的底面。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透镜镜筒的底面、与摄像 部的基准面或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抵接。由此,将保持摄像透镜的透镜镜筒的底面作为光 学部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除去上述透镜镜筒的底面的一部分也可。
根据上述发明,作为光学部的基准面的透镜镜筒的底面被除去一部分。由此,能够 使透镜镜筒轻量化。此外,能够防止光的机械渐晕。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也可以在上述摄像透镜的缘部形 成。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在摄像透镜的缘部形成 的基准面,与摄像部的基准面或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抵接。由此,将成为焦点距离的基准的 摄像透镜本身作为光学部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因此,能够更高精度 地安装摄像透镜。 再有,由于摄像透镜的缘部是不对摄像做出贡献的部分,所以对实际的摄像没有 任何影响。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在上述摄像透镜的缘部设置有护圈,上述光学部的基 准面也可以是护圈的底面。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在摄像透镜的缘部形成 的护圈的底面,与摄像部的基准面或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抵接。由此,将成为焦点距离的基 准的摄像透镜本身作为光学部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因此,能够更高 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再有,由于摄像透镜的缘部是不对摄像做出贡献的部分,所以对实际的摄像没有 任何影响。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也可以以不遮挡要入射到上述摄 像元件的光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的发明,即便使光学部的基准面和摄像部的基准面或透镜驱动部的基准 面抵接,光学部的基准面也不遮挡摄像所需要的向摄像元件的入射光。因此,能够一边高精 度地规定摄像透镜的位置, 一边进行适合的摄像。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摄像部具备传感器盖体,其覆盖上述摄像元件的 至少一部分,并且在表面搭载透镜驱动部,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传感器盖体的表 面。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传感 器盖体的表面抵接。由此,将作为透镜驱动部的搭载面的传感器盖体的表面作为摄像部的 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的厚 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固定部具备基体,其构成上述透镜驱动部的底部,上述基体与传感器盖体成为整体,上述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传感器盖体 的表面。 根据上述的发明,摄像部的传感器盖体与透镜驱动部的基体由同一构件形成。由 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进而,根据上述发明,在传感器盖体,除了摄影部的基准面,也形成 有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即,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传 感器盖体的表面抵接。该传感器盖体的表面兼作为摄像部的基准面、和透镜驱动部的基准 面。此外,将传感器盖体的表面作为摄像部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 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 装误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优选上述传感器盖体的背面与上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 相接。 根据上述发明,传感器盖体的背面(下表面)与成为焦点距离的起点的摄像元件 的受光面相接。另一方面,传感器盖体的上表面成为摄像部的基准面。由此,焦点距离的误 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 非常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摄像元件的受光 面。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光学部的基准面与摄像
元件的受光面(形成有受光部的面)抵接。由此,将成为焦点距离的基准的摄像元件本身
作为摄像部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相
对于透镜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是避开上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部,
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抵接的结构也可。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光学部的基准面与摄像 元件的受光面(形成有受光部的面)避开受光部而抵接。也就是说,摄像元件的基准面在 不对摄像做出贡献的部分形成。因此,对实际的摄像不造成任何影响,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 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摄像元件安装在基板上。
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基板的摄像元件安装面。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基板 的摄像元件安装面抵接。由此,将安装摄像元件的基板表面作为摄像部的基准面,规定无限 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摄像元件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 镜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摄像部也可以具备光透过基板,其覆盖上述摄像 元件的受光部。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光透过基板覆盖摄像元件的受光部。由此,能够减少向受光部 的异物的侵入。因此,能够防止该异物导致的摄像不良。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在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和透镜 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光透过基板相互不接触。 根据上述的发明,即便使光学部的基准面、和摄像部的基准面或透镜驱动部的基 准面抵接,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光透过基板也相互不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光透过基板的破 损°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摄像部具备覆盖上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部的光透过 基板,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与上述光透过基板相比,设置在接近于摄像透镜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发明,摄像部的基准面在摄像透镜的附近(从摄像元件离开)设置。由 此,即便使光学部的基准面和摄像部的基准面或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抵接,光学部的基准 面与光透过基板也相互不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光透过基板的破损。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固定部具备基体,其构成上述透镜驱动部的底
部,在上述光透过基板中,上述摄像透镜的相向面也可以粘接在上述基体。 根据上述发明,在光透过基板的表面,粘接有基体(透镜驱动部的固定部)。由此,
在透镜驱动部的组装后,能够将光透过基板粘接在透镜驱动部。因此,在透镜驱动部的组装
中,不会损伤光透过基板。因此,透镜驱动部的组装作业性改善。 进而,在光透过基板粘接前,能够清洗透镜驱动装置。因此,在除去在透镜驱动部 的组装途中产生的透镜驱动部内的异物之后,能够将光透过基板粘接到透镜驱动部。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摄像部具备光透过基板,其覆盖上述摄像元件的 受光部。 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光透过基板的表面。 根据上述发明,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传感 器盖体的表面抵接。由此,将设置在摄像元件附近的光透过基板的表面作为摄像部的基准 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因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光透过基板的厚度不 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也可以在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和摄像部的基准面或 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的接触面的至少一方的面,设置冲击吸收构件。 根据上述的发明,在光学部、与摄像部或透镜驱动部的接触部,设置有冲击吸收构 件。由此,能够将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的抵接产 生的冲击,利用冲击吸收构件进行吸收。因此,能够防止冲击导致的光学部、摄像部、和透镜 驱动部的破损。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上述透镜驱动部也可以是具备在光轴方向上可动地支 撑上述可动部的弹性体的结构。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具备弹性体,所以通过弹性体的弹力,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辅助 地可动地支撑透镜驱动部的可动部。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也可以在上述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动部的内侧面 的至少一方形成凹部。 根据上述发明,在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动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凹 部。因此,在透镜驱动部的可动部和透镜镜筒的粘接中,即使使用低粘度的粘接剂,也能够 将沿着各侧面流淌的粘接剂在凹部积存。也就是说,该凹部成为积存粘接剂的槽。因此,能 够防止粘接剂漏出到摄像部。再有,凹部是螺纹也可。
在本发明的摄影机模块中,优选上述无限远端设定在超无限。 根据上述发明,无限远端被设定在超无限。因此,即使在透镜镜筒的定位中具有少 许的误差的情况下,或各构件具有公差的情况等下,通过驱动透镜镜筒,能够在到无限远端 之间,吸收该误差和公差。 也就是说,"无限远端被设定在超无限",换句话说,指的是以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 与不考虑透镜镜筒的定位误差或各构件的公差等的情况下的、无限远的光学对焦位置(最 优位置)相比,位于更远方(摄像元件侧)的方式,设定摄像透镜和透镜镜筒的位置关系。
因此,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无限远端"包含考虑摄像透镜的位置对准误差和各 构件的制造时产生的尺寸公差而设定的无限远端,和不考虑它们而设定的无限远端。也就 是说,"无限远端"也可能不是不考虑该误差或公差的情况下的光学的无限远的最优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透镜的定位方法中,上述摄像部具备传感器盖体,其覆盖上述摄 像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表面搭载透镜驱动部。
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传感器盖体的表面。 根据上述的发明,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传感器盖体的表面抵接,规定无限远端 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 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透镜的定位方法中,上述固定部具备基体,其构成上述透镜驱动 部的底部,上述基体与传感器盖体成为整体,上述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传感 器盖体的表面。 根据上述的发明,摄像部的传感器盖体与透镜驱动部的基体由同一构件形成。由 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进而,根据上述发明,在传感器盖体,除了摄影部的基准面,也形成 有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准面。由此,当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光学部时,光学部的基准面 与传感器盖体的表面抵接。该传感器盖体的表面兼作为摄像部的基准面、和透镜驱动部的 基准面。此外,将传感器盖体的表面作为摄像部的基准面,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 置。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的摄像透镜 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透镜定位方法中,优选上述传感器盖体的背面与上述摄像元件的 受光面相接。 根据上述发明,传感器盖体的背面(下表面)与成为焦点距离的起点的摄像元件 的受光面相接。另一方面,传感器盖体的上表面成为摄像部的基准面。由此,焦点距离的误 差成为仅是传感器盖体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 非常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透镜的定位方法中,上述摄像部具备光透过基板,其覆盖上述摄 像元件的受光部。 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光透过基板的表面。 根据上述的发明,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传感器盖体的表面抵接,规定无限远端 的摄像透镜的位置。因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光透过基板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镜 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透镜定位方法中,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 根据上述的发明,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形成有受光部的 面)抵接,规定无限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相对于透镜镜 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透镜定位方法中,上述摄像元件安装在基板上。
上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也可以是上述基板的摄像元件安装面。 根据上述的发明,通过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基板的摄像元件安装面抵接,规定无限 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此,将安装摄像元件的基板表面作为摄像部的基准面,规定无限 远端的摄像透镜的位置。由此,焦点距离的误差成为仅是摄像元件的厚度不均、和相对于透 镜镜筒的摄像透镜的安装误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透镜的定位方法中,一边对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在与上述透镜驱 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的抵接方向上进行加压,一边将上述光学部固定在透镜驱 动部也可。 根据上述的发明,由于对上述光学部的基准面在与上述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 像部的基准面抵接的方向上进行加压,所以能够可靠地将光学部固定到透镜的驱动部。
在本发明的第二透镜的定位方法中,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是在摄像透镜的缘部按 照的护圈, 通过选择护圈的厚度,调整相对于透镜镜筒的基准面的光轴方向位置也可。
根据上述的发明,通过选择焦点距离成为最适合的厚度的护圈,能够调整焦点距 离。因此,能够从厚度不均的护圈中选择最适合厚度的护圈,高精度地安装摄像透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请求的范围中能够有各 种变更。即,关于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请求的范围中组合适宜变更后的技术单元而得到 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特别适于在以便携式终端等的通信设备为首的各种电子设备中搭载的摄 影机模块中利用。
权利要求
一种摄影机模块,具备光学部,其具有摄像透镜和保持摄像透镜的透镜镜筒;透镜驱动部,从无限远端起到微距端为止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像透镜;以及摄像部,其具有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将通过所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该摄影机模块的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部具备可动部,其在内部保持所述光学部,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固定部,在摄像透镜的驱动时位置不变动,所述透镜驱动部在向无限远端驱动所述摄像透镜时,使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在所述固定部形成的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相互抵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 动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方不施加螺纹切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 动部的内侧面均不施加螺纹切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是透镜镜筒 的底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的底面的一部分被 除去。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在所述摄像 透镜的缘部形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摄像透镜的缘部设置有护圈,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是护圈的底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以不遮挡要 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方式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具备传感器盖体,其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表面搭载透 镜驱动部,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是传感器盖体的表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备基体,其构成所述透镜驱动部的底部, 所述基体和传感器盖体成为整体, 所述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是所述传感器盖体的表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盖体的背面与所述摄 像元件的受光面接触。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是所述摄像 元件的受光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避开所述 摄像元件的受光部,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抵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元件安装在基板上,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是所述基板的摄像元件安装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具备光透过基板,覆 盖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和透镜 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光透过基板 相互不接触。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与所述光 透过基板相比设置在接近摄像透镜的位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备基体,其构成所述透镜驱动部的底部, 在所述光透过基板中,与所述摄像透镜的相向面粘接在所述基体。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具备光透过基板,其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部,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是所述光透过基板的表面。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和摄像 部的基准面或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的接触面的至少一方的面,设置有冲击吸收构件。
2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部具备弹性体,其在光轴方向上可动地支撑所述可动部。
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部的外侧面和透镜驱 动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凹部。
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限远端被设定在超无限。
24. —种透镜的定位方法,对摄影机模块中的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定,其 中,该摄影机模块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摄像透镜和保持摄像透镜的透镜镜筒;透镜 驱动部,从无限远端起到微距端为止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像透镜;以及摄像部,该摄像部具 有将通过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透镜驱动部具备可动部,该可 动部在内部保持所述光学部,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固定部,在摄像透镜的驱动时位置 不变动,该透镜的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在所述固定部形成的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 基准面相互抵接,对摄像透镜的无限远端进行规定。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透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具备传感器盖 体,其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表面搭载透镜驱动部,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是传感器盖体的表面。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透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备基体,其构成所述透镜驱动部的底部, 所述基体和传感器盖体成为整体, 所述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是所述传感器盖体的表面。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透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盖体的背面与 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接触。
28.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透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具备光透过基 板,其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部,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是所述光透过基板的表面。
29.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透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是所 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
30.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透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元件安装在基板上,所述摄像部的基准面是所述基板的摄像元件安装面。
31.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透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对所述光学部的基准 面在与所述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的抵接方向上进行加压,一边将所述光 学部固定在透镜驱动部。
32. —种透镜的定位方法,对摄影机模块中的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定,其 中,该摄影机模块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摄像透镜和保持摄像透镜的透镜镜筒;透镜 驱动部,从无限远端起到微距端为止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像透镜;以及摄像部,该摄像部具 有将通过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透镜驱动部具备可动部,该可 动部在内部保持所述光学部,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固定部,在摄像透镜的驱动时位置 不变动,该透镜的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相对于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调整摄像透镜的光轴方向位置的工序;使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在所述固定部形成的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 面抵接的工序;以及在使各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将透镜镜筒对透镜驱动部固定的工序。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透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是在摄像透镜的缘部安装的护圈, 通过选择护圈的厚度,调整相对于透镜镜筒的基准面的光轴方向位置。
34. —种电子设备,具备摄影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机模块具备透镜驱动部,从无限远端起到微距端为止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摄像透镜;以及 摄像部,其具有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将通过所述摄像透镜射入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其中,所述透镜驱动部具备可动部,其在内部保持所述光学部,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 固定部,在摄像透镜的驱动时位置不变动,在所述透镜驱动部向无限远端驱动所述摄像透镜时,使所述光学部的基准面、与在所 述固定部形成的透镜驱动部的基准面或摄像部的基准面相互抵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摄影机模块和具备它的电子设备、以及摄影机模块的透镜定位方法。在摄影机模块中,通过使透镜镜筒的底面与传感器盖体的表面相互抵接,从而规定摄像透镜的无限远端的位置。由此,能够实现摄像透镜被高精度地定位的摄影机模块。
文档编号H04N5/335GK101738705SQ20091021184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6日
发明者关本芳宏, 海冈真司, 石末义人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