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膜及使用该音膜的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389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膜及使用该音膜的喇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中的喇叭的音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喇叭已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移 动电话等电子装置中。以驱动原理方式分类,喇叭可分为动圈型、静电型、压电型。目前,动圈型喇叭由于 具有音域宽、成本低等优点,其应用最为普及。动圈型喇叭通常包括音膜、音圈及磁铁,当音 频电流流经音圈时,音圈受磁铁的磁场力作用产生相应的反复运动,从而带动音膜产生活 塞式振动,进而推动周围的空气产生声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音膜的刚性越强,其 振动产生的径向分割运动就会越少,失真也就会越小,从而使得喇叭的发声品质越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低失真的音膜及使用该音膜的喇叭。一种音膜,包括设于中央的中间区及设于所述中间区外围的连接区,所述中间区 包括位于中间的底盘部及位于边缘的外围部,所述外围部上设有凸起。一种喇叭,包括外框、设于外框内的磁铁、套设于磁铁外的音圈及结合于所述外框 上音膜,所述音圈结合于所述音膜的下表面上,所述音膜包括设于中央的中间区及设于所 述中间区外围的连接区,所述中间区包括位于中间的底盘部及位于边缘的外围部,所述外 围部上设有凸起。上述音膜及使用该音膜的喇叭中,由于音膜的中间区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可增 加音膜的刚性,减少音膜沿径向上的分割运动,有利于降低喇叭产生的失真,提高喇叭的发 声品质。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喇叭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1所示喇叭沿II-II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喇叭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喇叭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与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喇叭,该喇叭包括一外框10、与该外框 10结合的一 U铁20、设于该U铁20内的一磁铁30、设于该磁铁30上的一华司40、设于该 磁铁30外围的一音圈50及结合于该外框10上的一音膜60。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4,该外框10包括一框体11及与该框体11结合的一基板12。 该框体11的外轮廓为长方体状,其上下两端开口,中间设有一运动场形的收容腔111,该框体11于该收容腔111内设有一环状的台阶部112,并于该框体11的底端向下凹进形成一出 线槽113,该框体11的四角各设有一固定孔114,以用于将该喇叭固定于一电子装置(图未 示)上。该基板12 —体成型于该框体11的下侧,其包括一承载座121及由该承载座121的 外围对称向外延伸的两支撑臂122,该承载座121呈圆环形,其中间设有一圆形的通孔123, 以用于结合该U铁20。该承载座121的外径大致等于该框体11的宽度,该承载座121的上 表面的相对两侧于该框体11的宽度方向上与该框体11结合。该两支撑臂122由该承载座 121的外围沿该框体11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且其自由末端结合于该框体11上,靠近该框 体11的出线槽113 —端的支撑臂122上设有一电路板124。该U铁20大致呈碗状,其包括一圆形的底壁21、由该底壁21的外围向上延伸形成 的一侧壁22及形成于该底壁21与侧壁22之间的一收容腔23。该侧壁22的上端即开口一 端结合于该外框10的基板12的通孔123内。该U铁20的收容腔23与该外框10的收容 腔111连通。该磁铁30呈圆柱状,其贴设于该U铁20的底壁21的上表面上。该华司40呈圆 形薄片状,其贴设于该磁铁30的上表面上。该磁铁30、华司40均收容于该U铁20的收容 腔23内,且与该U铁20同心设置,该磁铁30、华司40的外径小于该U铁20的内径,从而 于该磁铁30、华司40与该U铁20之间形成一环形的间隙321。该音圈50呈筒状,其上端 粘合于该音膜60的下表面上,下端设于该环形的间隙321之间,该音圈50的出线端(图未 示)穿过该框体11的出线槽113,并与该电路板124电连接。该音膜60的整体轮廓为运动场形薄片状,其包括设于中央的一中间区61、设于外 缘的一结合区62及连接该中间区61、结合区62的一连接区63。该中间区61呈运动场形, 其包括位于中间的一底盘部611、位于边缘的一外围部612及位于该底盘部611与外围部 612之间的一音圈连接部613。该底盘部611呈向上凸起的球形弧面状,其正中央设有向下 凹进的一凹陷615,该凹陷615的内表面呈球形弧面状。该音圈连接部613形成于该底盘 部611的外围,并将该底盘部611与外围部612连接在一起,该音圈连接部613呈圆环形平 板状,其外径大致等于该中间区61的宽度,该音圈连接部613与该音圈50对应,该音圈50 粘合于该音圈连接部613的下表面上。该外围部612设于该音圈连接部613的外围,其上 设有一对由热压形成的凸起616,该对凸起616对称设置,其由该音圈连接部613的相对两 侧分别由内向外先向上倾斜延伸然后再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每一凸起616向上倾斜的角度 小于其向下倾斜的角度,每一凸起616的顶端形成一弧形的顶部617,该对凸起616的顶部 617的正面投影即沿音膜60轴向上的投影合围形成一椭圆。该连接区63呈跑道形,其环 绕于该中间区61的外围部612的外围,该连接区63的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弧面状。该结合 区62形成于该连接区63的外围,其为环形平板状,该结合区62贴设于该外框10的台阶部 112上,以将该音膜60固定于该外框10上。上述喇叭中,其音膜60的中间区61上设有凸起616,这些凸起616可增加音膜60 的刚性,防止音膜60在振动时变形,减少音膜60沿径向上的分割运动,有利于降低该喇叭 产生的失真,提高喇叭的发声品质。另外,每一凸起616由该音圈连接部613向外先向上倾 斜再向下倾斜延伸形成,其向上倾斜的角度小于其向下倾斜的角度,可使喇叭具有高频响 应与低频响应较为协调,可进一步提高喇叭的发声品质。再者,当喇叭工作时,其音膜60向 上或向下振动瞬间,空气并未能快速及时地进入外框10的收容腔111内或排出外框10的收容腔ill外,从而使得在此瞬间外框10的收容腔111内的空气急剧伸张或压缩,形成较 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音膜60在此瞬间急剧变形,而由于上述音膜60的中间区61的底盘 部611呈向上凸起的球形弧面状,底盘部611的中央向下凹进形成凹陷615,其有利于增加 音膜60的刚性,可防止音膜60向上或向下振动瞬间急剧变形,可进一步降低该喇叭产生的 失真,提高喇叭的发声品质。
权利要求
一种音膜,包括设于中央的中间区及设于所述中间区外围的连接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区包括位于中间的底盘部及位于边缘的外围部,所述外围部上设有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由内向外先向上倾斜延伸然后再 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凸起向上倾斜的角度小于其向下倾斜的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一对,该对凸起对称设置于 底盘部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膜,其特征在于每一凸起的顶端形成弧形的顶部,该对凸起 的顶部沿音膜轴向上的投影合围形成一椭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部呈向上凸起的弧面状,其正 中央设有向下凹进的凹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部呈球形弧面状,所述凹陷的内表 面也呈球形弧面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底盘部与 外围部之间的音圈连接部,所述音圈连接部形成于所述底盘部的外围,并将所述底盘部与 外围部连接在一起,所述音圈连接部呈圆环形平板状,其外径等于所述中间区的宽度,所述 音圈连接部的下表面用于粘合一喇叭的音圈。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呈跑道形,其环绕于所述中 间区的外围部的外围,所述连接区的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弧面状。
9.一种喇叭,包括外框、设于外框内的磁铁及套设于磁铁外的音圈,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音膜,所述音圈结合于所述音膜的下表面上,所述音膜 结合于所述外框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框体及与所述框体结合的基 板,所述框体上下两侧开口,所述框体中间设有收容腔,所述框体于所述收容腔内设有环状 的台阶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设于所述框体的下侧,其包括承 载座及由所述承载座的外围对称向外延伸的两支撑臂,所述承载座呈圆环形,其中间设有 通孔,所述喇叭还包括U铁,所述U铁结合于所述承载座上的通孔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的上表面的相对两侧于所述 框体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框体结合,所述两支撑臂由所述承载座的外围沿所述框体的长度 方向向外延伸,且其自由末端结合于所述框体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膜还包括结合区,所述结合区为环 形平板状,其贴设于所述外框的台阶部上,以将所述音膜固定于外框上。
全文摘要
一种喇叭,包括外框、设于外框内的磁铁、套设于磁铁外的音圈及结合于所述外框上音膜,所述音圈结合于所述音膜的下表面上,所述音膜包括设于中央的中间区及设于所述中间区外围的连接区,所述中间区包括位于中间的底盘部及位于边缘的外围部,所述外围部上设有凸起。上述音膜及使用该音膜的喇叭中,由于音膜的中间区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可增加音膜的刚性,有利于降低喇叭产生的失真,提高喇叭的发声品质。
文档编号H04R9/02GK101909232SQ20091030305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8日
发明者陈皇妙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