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139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尤指一种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 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公知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R插接在笔记型计算机N使用时,可通 过无线接收发射装置R的天线A来接收发射无线信号,并对无线信号进行译码处理,而最后 由无线接收发射装置R输出无线传送的内容于笔记型计算机N执行。然而,公知的无线接 收发射装置R的天线A露出于外部,因而产生收纳不易的问题,这对于经常需要携带此无线 接收发射装置R的使用者而言,已造成相当的困扰及诸多的不便。因此,创作人有感上述缺点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 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 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基板可选择性地远离天线模块一预定距离以 使得该天线模块的周围腾出一预定空间,此预定空间有利于该天线模块产生较佳的天线效 能及天线场型。此外,使用者可通过夹持露出于壳体外的凸出组件的方式,以将电连接器插 入一预定电子装置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 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一天线单元、一基板 单元、一凸出单元及一电连接单元。其中,该壳体单元具有一壳体。该天线单元具有一固定 在该壳体内的天线模块。该基板单元具有一可移动地(movably)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可电性 连接于该天线模块的电路基板。该凸出单元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一末端上的凸出组 件,其中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随着该电路基板的移动而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 该壳体内,并且该凸出组件的上半部保持露出于该壳体外。该电连接单元具有一定位于该 电路基板的另一末端上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该 壳体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该凸出组件朝该电连接器的方向推动时,同 一时间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隐藏于该壳体内,该电路基板远离该天线模块一预定距离以使 得该天线模块的周围腾出一预定空间(此预定空间有利于该天线模块产生较佳的天线效 能及天线场型),并且该电连接器露出于该壳体外,另外使用者通过夹持该凸出组件所裸露 出的上半部,以将该电连接器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 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握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一天线单元、一基板单元、一凸出单元及一电连接单元。其中,该壳体单元具有一壳体。该基板单元具有一可移 动地(movably)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电路基板。该凸出单元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一末 端上且中空的凸出组件,其中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随着该电路基板的移动而选择性地露出 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该壳体内,并且该凸出组件的上半部保持露出于该壳体外。该天线单 元具有一固定在该凸出组件内部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基板的天线模块。该电连接单元具有 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另一末端上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 或隐藏于该壳体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该凸出组件朝该电连接器的方向推动时,同 一时间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隐藏于该壳体内,并且该电连接器露出于该壳体外,另外使用 者通过握持该凸出组件所裸露出的上半部,以将该电连接器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 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一天线单元、一基板 单元、一凸出单元及一电连接单元。其中,该壳体单元具有一壳体。该天线单元具有一固定 在该壳体内的天线模块。该基板单元具有一可移动地(movably)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可电性 连接于该天线模块的电路基板。该凸出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上、下 表面上或两相反侧表面上的凸出组件,其中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带动该电路基板来产生 移动,并且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分别露出于该壳体外。该电连接单元具有一定位于该电 路基板的一末端上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该壳体 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朝该电连接器的方 向推动时,同一时间该电路基板远离该天线模块一预定距离以使得该天线模块的周围腾出 一预定空间,并且该电连接器露出于该壳体外,另外使用者通过夹持上述露出于该壳体外 的至少两个凸出组件,以将该电连接器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内。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 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 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 制者。

图1为公知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一实施例的上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关闭状况);图2B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关闭状况);图2C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一实施例的上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开启状况);图2D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开启状况);图3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 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关闭状况);图3B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开启状况);图4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关闭状况);图4B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开启状况);图5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四实施例的上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关闭状况);以及图5B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 第四实施例的上视剖面示意图(电连接器呈现开启状况)。符号说明无线接收发射装置 R天线A壳体10上表面101a侧表面102a第一开口11a第二开口12天线模块20基板单元3上表面300a侧表面301a发光组件31凸出单元4上半部40A卡固体41电连接器50导电体60电子装置E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A至图2D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 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1、一天线单元2、一基板单元3、 一凸出单元4及一电连接单元5。其中,该壳体单元1具有一壳体10、至少一形成于该壳体10的一末端上的第一开 口 11、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壳体10的另外一末端上的第二开口 12,其中该壳体单元1由绝缘 材料所制成,例如塑料。然而,上述至少一第一开口 11及上述至少一第二开口 12的设计只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用来举例而已,而并非用限定本实用新型。举凡在该壳体10上
笔记型计算机N壳体单元1末端表面100下表面101b侧表面102b第一开口lib天线单元2导线ff电路基板30下表面300b侧表面301b光束L凸出组件40下半部40B电连接单元5导电单元6穿孔P
6任意开设两个开口以分别露出该凸出单元4及该电连接单元5的设计,皆为本实用新型所 保护的范畴。再者,该天线单元2具有一固定在该壳体10内的天线模块20,其用于接收发射信 号,例如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因此该天线模块20可用以接收发射无线 RF信号。另外,该基板单元3具有一可移动地(movably)设置于该壳体10内并可电性连接 于该天线模块20的电路基板30。再者,该基板单元3具有一电性地设置于该电路基板30 上的无线信号接收发射模块(图未示)。此外,该凸出单元4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30的一末端上的凸出组件40 (该凸 出组件40的外表面可印刷上一具有预定图案或文数字的商标,例如图2A的凸出组件40上 所显示的ABC,其中图2C的凸出组件40省略ABC),其中该凸出组件40的下半部40B选择 性地穿过上述至少一第一开口 11(如图2A及图2C所示)。换言之,该凸出组件40的下半 部40B随着该电路基板30的移动而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10外(如图2A及图2B所示) 或隐藏于该壳体10内(如图2C及图2D所示),并且该凸出组件40的上半部40A保持露出 于该壳体10外。另外,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举子的例子而言,该凸出组件40可呈现U字形, 并且该凸出组件40的两末端(该凸出组件40的下半部40B的两末端)朝同一方向延伸并 且定位在该电路基板30的末端上。其中,上述呈现U字形的凸出组件40与该壳体10之间 具有一穿孔P,所以使用者可利用一绳子穿过该穿孔P而挂在使用者的身上或背包上以便 利使用者携带与使用。此外,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举子的例子而言,该凸出组件40的外表面具有 至少一卡固体41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揭露两个卡固体41,其可将该凸出组件40大致上 区分成「上半部40A」及「下半部40B」),其选择性地远离该壳体10的末端表面100(如图 2A及图2B所示)或接触于该壳体10的末端表面100 (如图2C及图2D所示),以限制该凸 出组件40朝向该壳体10的移动距离。换言之,当上述两个卡固体41接触于该壳体10的 侧表面100时,表示该凸出组件40已被推到底而不能再被推动了,进而避免该凸出组件40 被过度的推入该壳体10内,以使得该凸出组件40的下半部40B (此即为预定的夹持区域) 能够完全被显露出来(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保有适当的夹持区域以供使用者夹持)。再者,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举子的例子而言,该凸出组件40可为一实心 导光体,并且该基板单元3具有至少一电性地设置于该电路基板30上的发光组件31 (亦 即该发光组件31的使用数量不受限制),其中上述至少一发光组件31可为一发光二极管 (LED)。藉此,如图2C所示,当上述至少一发光组件31所产生的光束L投向该凸出组件 40(该导光体)时,该凸出组件40(该导光体)呈现发光的状态。因此,该凸出组件40可具 有显示信号的功能,例如当该凸出组件40呈现发光状态时,即表示本实用新型无线接收 发射装置在进行信号的接收。另外,该电连接单元5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30的另一末端上的电连接器50, 并且该电连接器50可选择性地穿过上述至少一第二开口 12。换言之,该电连接器50可选 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10外(如图2C及图2D所示)或隐藏于该壳体10内以防止损伤(如 图2A及图2B所示)。此外,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举子的例子而言,该电连接器50可为一具有USB接口的插头、一具有IEEE1394接口的插头、或一具有RS232接口的插头。然 而,上述有关该电连接器50的型式的界定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凡任何可进行电性 连接的插头皆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畴。再者,本实用新型无线接收发射装置更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元6,其具有至少一 电性连接于该电路基板30及该天线模块20之间的导电体60 (本实用新型揭露多个导电体 60),其中该电路基板30可移动地电性连接于该导电体60的一末端,并且该天线模块20定 位于该导电体60的另外一末端。换言之,该天线模块20属于固定的状态,并且该电路基板 30可通过该些被固定的导电体60而可移动地电性连接于该天线模块20。藉此,当该凸出组件40朝该电连接器50的方向推动时(如图2C及图2D中的箭 头所示),同一时间(1)该凸出组件40的下半部40B隐藏于该壳体10内,(2)该电路基板 30远离该天线模块20 —预定距离(该电路基板30与该天线模块20可以是完全分离或部 分分离)以使得该天线模块20的周围腾出一预定空间(此预定空间有利于该天线模块20 产生较佳的天线效能及天线场型),并且(3)该电连接器50露出于该壳体10外。因此,使 用者即可通过夹持该凸出组件40所裸露出的上半部40A(夹持区域),以将该电连接器50 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E内。请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 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1、一天线单元2、一基板单元3、 一凸出单元4及一电连接单元5。由图式中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 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该凸出单元4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30的一末端 上且中空的凸出组件40,并且该天线单元2具有一固定在该凸出组件40内部且通过一导线 W而电性连接于该电路基板30的天线模块20。因为该电路基板30远离该天线模块20 — 预定距离,所以该天线模块20能够产生较佳的天线效能及天线场型。藉此,当该凸出组件40朝该电连接器50的方向推动时(如图3B中的箭头所示), 同一时间(1)该凸出组件40的下半部40B隐藏于该壳体10内,并且(2)该电连接器50露 出于该壳体10外。因此,使用者即可通过夹持该凸出组件40所裸露出的上半部40A(夹持 区域),以将该电连接器50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E内。请参阅图4A及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 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1、一天线单元2、一基板单元3、 一凸出单元4、一电连接单元5及一导电单元6。由图式中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三实 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该凸出单元4具有至少两个相互对 称且分别定位于该电路基板30的上表面300a及下表面300b上的凸出组件40,其中上述两 个凸出组件40可用来带动该电路基板30来产生移动,并且上述两个凸出组件40露出于该 壳体10外。换言之,该壳体单元1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形成于该壳体10的上表面101a及下 表面10lb上的第一开口(1 la、1 lb),并且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分别穿过上述至少两个 第一开口(lla、llb)而露出于该壳体10夕卜。此外,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分别位于上述至少两个第一开口(lla、llb)内移 动,以分别限制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的移动范围。另外,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可 为实心导光体,并且该基板单元3具有至少两个电性地设置于该电路基板30上的发光组件 31 (亦即该发光组件31的使用数量不受限制),其中上述至少两个发光组件31可为发光二极管(LED)。藉此,如图2C所示,当上述至少两个发光组件31所产生的光束L分别投向上 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该导光体)时,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该些导光体)呈现发 光的状态。因此,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可具有显示信号的功能,例如当上述至少两个 凸出组件40呈现发光状态时,即表示本实用新型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在进行信号的接收。当 然本实用新型亦可将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结合成一体,并且利用至少一发光组件31 所产生的光束L来投向其中一凸出组件40,以显示本实用新型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使用状 态。藉此,当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朝该电连接器50的方向推动时(如图4B中的 箭头所示),同一时间(1)该电路基板30远离该天线模块20 —预定距离(该电路基板30 与该天线模块20可以是完全分离或部分分离)以使得该天线模块20的周围腾出一预定空 间(此预定空间有利于该天线模块20产生较佳的天线效能及天线场型),并且(2)该电连 接器50露出于该壳体10外。因此,使用者即可通过夹持(例如通过大姆指及食指的配合 来夹持)上述露出于该壳体10外的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 (夹持区域),以将该电连接器50 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E内。请参阅图5A及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凸出结构 以利使用者夹持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1、一天线单元2、一基板单元3、 一凸出单元4、一电连接单元5及一导电单元6。由图式中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四实 施例与第三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该凸出单元4具有至少两个相互对 称且分别定位于该电路基板30的两相反侧表面(301a、301b)上的凸出组件40,其中上述 两个凸出组件40可用来带动该电路基板30来产生移动,并且上述两个凸出组件40露出于 该壳体10外。换言之,该壳体单元1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形成于该壳体10的两相反侧表面 (102a、102b)上的第一开口(11a、11b),并且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分别穿过上述至少 两个第一开口(lla、llb)而露出于该壳体10外。当然本实用新型亦可将上述至少两个凸 出组件40结合成一体,并且利用至少一发光组件31所产生的光束L来投向其中一凸出组 件40,以显示本实用新型无线接收发射装置的使用状态。藉此,当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朝该电连接器50的方向推动时(如图5B中的 箭头所示),同一时间(1)该电路基板30远离该天线模块20 —预定距离(该电路基板30 与该天线模块20可以是完全分离或部分分离)以使得该天线模块20的周围腾出一预定空 间(此预定空间有利于该天线模块20产生较佳的天线效能及天线场型),并且(2)该电连 接器50露出于该壳体10外。因此,使用者即可通过夹持(例如通过大姆指及食指的配合 来夹持)上述露出于该壳体10外的至少两个凸出组件40 (夹持区域),以将该电连接器50 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E内。藉此,由上述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如图4A及图4B所示)及第四 实施例(如图5A及图5B所示)可以通过“同时挟持(例如使用大姆指及食指)两个凸出 组件40”的方式,来将电连接器50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E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公 知因为使用单边突出机构,所以需要通过复杂的卡榫(tenon)来进行支撑后,才能将电连 接器50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E”的缺点,并且本实用新型没有卡榫易坏的麻烦存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基板可选择性地远离天线模块一预定距离以使得该 天线模块的周围腾出一预定空间,此预定空间有利于该天线模块产生较佳的天线效能及天
9线场型。此外,使用者可通过夹持露出于壳体外的凸出组件的方式,以将电连接器插入一预 定电子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凡合于本实用新型保护 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都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中,任何熟悉该项技术 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单元,其具有一壳体;一天线单元,其具有一固定在该壳体内的天线模块;一基板单元,其具有一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电性连接于该天线模块的电路基板;一凸出单元,其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一末端上的凸出组件,其中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随着该电路基板的移动而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该壳体内,并且该凸出组件的上半部保持露出于该壳体外;以及一电连接单元,其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另一末端上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该壳体内;藉此,当该凸出组件朝该电连接器的方向推动时,同一时间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隐藏于该壳体内,该电路基板远离该天线模块一预定距离以使得该天线模块的周围腾出一预定空间,并且该电连接器露出于该壳体外,另外使用者通过夹持该凸出组件所裸露出的上半部,以将该电连接器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单 元,其具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该电路基板及该天线模块之间的导电体,其中该电路基板可 移动地电性连接于该导电体的一末端,并且该天线模块定位于该导电体的另外一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具有至少一形 成于该壳体的一末端上的第一开口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壳体的另外一末端上的第二开口,并 且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选择性地穿过上述至少一第一开口,该电连接器选择性地穿过上述 至少一第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出组件为一导光体,该 基板单元具有至少一电性地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上的发光组件,并且上述至少一发光组件所 产生的光束投向该导光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出组件呈现U字形,并 且该凸出组件的两末端朝同一方向延伸并且定位在该电路基板的末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出组件的外表面具有 至少一卡固体,其选择性地远离该壳体的末端表面或接触于该壳体的末端表面,以限制该 凸出组件朝向该壳体的移动距离。
7.一种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单元,其具有一壳体;一基板单元,其具有一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电路基板; 一凸出单元,其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一末端上且中空的凸出组件,其中该凸出 组件的下半部随着该电路基板的移动而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该壳体内,并且 该凸出组件的上半部保持露出于该壳体外;一天线单元,其具有一固定在该凸出组件内部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基板的天线模块;以及一电连接单元,其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另一末端上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 器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该壳体内;藉此,当该凸出组件朝该电连接器的方向推动时,同一时间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隐藏 于该壳体内,并且该电连接器露出于该壳体外,另外使用者通过夹持该凸出组件所裸露出 的上半部,以将该电连接器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具有至少一形 成于该壳体的一末端上的第一开口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壳体的另外一末端上的第二开口,并 且该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选择性地穿过上述至少一第一开口,该电连接器选择性地穿过上述 至少一第二开口。
9.一种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单元,其具有一壳体;一天线单元,其具有一固定在该壳体内的天线模块;一基板单元,其具有一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电性连接于该天线模块的电路基板;一凸出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上、下表面上或两相反侧表面 上的凸出组件,其中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带动该电路基板来产生移动,并且上述至少两 个凸出组件分别露出于该壳体外;以及一电连接单元,其具有一定位于该电路基板的一末端上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 选择性地露出于该壳体外或隐藏于该壳体内;藉此,当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朝该电连接器的方向推动时,同一时间该电路基板远 离该天线模块一预定距离以使得该天线模块的周围腾出一预定空间,并且该电连接器露出 于该壳体外,另外使用者通过夹持上述露出于该壳体外的至少两个凸出组件,以将该电连 接器插入一预定电子装置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具有至少两个 分别形成于该壳体的上、下表面上或两相反侧表面上的第一开口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壳体的 一末端上的第二开口,并且上述至少两个凸出组件分别穿过上述至少两个第一开口,该电 连接器选择性地穿过上述至少一第二开口。
专利摘要一种无线接收发射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单元、一天线单元、一基板单元、一凸出单元及一电连接单元。壳体单元具有一壳体。天线单元具有一固定在壳体内的天线模块。基板单元具有一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并可电性连接于天线模块的电路基板。凸出单元具有一定位于电路基板的一末端上的凸出组件,凸出组件的下半部随着电路基板的移动而选择性地露出于壳体外或隐藏于壳体内,并且凸出组件的上半部保持露出于壳体外。电连接单元具有一定位于电路基板的另一末端上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选择性地露出于壳体外或隐藏于壳体内。
文档编号H04B1/38GK201608708SQ20092029205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
发明者郭明泰, 黄忠谔 申请人: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