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628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能够读取静止固定的原稿和传送的原稿的图像。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不仅可读取透明玻璃板上静止固定的原稿图像、而且可读取传送 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为世人所知。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用于放置静止固定的原 稿的第1透射部件、及与传送的原稿接触的第2透射部件配置在一条直线上,配置在托架上 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与上述透射部件的下表面接触而移动并读取原稿上的图像。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在第1透射部件和第2透射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传送的原稿 的纸粉及灰尘从该间隙下落并附着到下方的图像扫描仪的读取面。这样一来,图像扫描仪 所读取的图像中可能出现黑道、白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以上为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纸粉及灰尘下落到 透射部件下方的图像读取装置。本发明的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读取部,具有图像读取传感 器,该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上的图像,能够向预定方向移动;第1透射部件,具有基准面,在 上述基准面上放置原稿,上述图像读取部沿着上述第1透射部件的下表面移动;原稿传送 机构,传送原稿;以及第2透射部件,与上述原稿传送机构所传送的原稿接触,上述图像读 取部沿着该第2透射部件的下表面移动,从与上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1透射 部件和上述第2透射部件部分重叠。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纸粉及灰尘不会下落到第1透射部件及第2透射部 件的下方,因此不会污染读取面,能够获得读取质量不会恶化的显著的效果。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的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传送读取部及固定读取部的概要俯视图。图3是自动原稿传送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的侧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第1透射部件和第2透射部件的重叠部及第1倾斜引导 面和第2倾斜引导面的侧面的图。图5是表示壳体的一侧的一对旋转辊子及第1引导部件和第2引导部件的配置关 系的主要部分放大透视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第1透射部件和第2透射部件的重叠部及第1倾斜引导 面和第2倾斜引导面的侧面的图。图7是表示一对旋转辊子及第1引导部件和第2引导部件的配置关系的概要剖视 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第1透射部件和第2透射部件的重叠部及第1倾斜引导 面和第2倾斜引导面的侧面的图。图9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第1透射部件和第2透射部件的倾斜重叠部及第1倾斜 引导面和第2倾斜引导面的侧面的图。图10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第1透射部件和第2透射部件的倾斜重叠部及第1倾 斜引导面和第2倾斜引导面的侧面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适用于具有传真功能、扫描功能、复印功能及打印功能的多功 能装置1中的图像读取装置2。(多功能装置的基本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在多功能装置1的外壳4的上表面,在靠前的部位上配置有操 作面板部5,其具有用于执行传真功能、扫描功能、复印功能的数字键;命令各种作业的按 钮键(Button Key);进行命令内容显示及错误显示等的液晶面板等。如图1所示,在多功能装置1的外壳4的前侧(图1中为近前一侧),开口有开口 部4a,该开口部4a中,以堆积状态容纳纸张的上表面开放状的上下两层供纸盒7a、7b被安 装为能够沿着X轴线方向分别插拔。在上层的供纸盒7a的上表面安装有排纸盘7c。并且, 从各供纸盒7a、7b选择性传送的纸张被传送到外壳4内所设置的喷墨式等图像记录部(未 图示)而记录图像后,该纸张被排出到排纸盘7c。(图像读取装置及自动原稿传送装置)在操作面板部5的后方配置有用于执行扫描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2、及配置于其 上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本发明的原稿传送机构的一例)。如图3及图4所示,在图像读 取装置2的主体外壳2a的上表面一侧,如后文所述,固定读取部中用于放置原稿的第1透 射部件31 (本发明的第1透射部件的一例)与传送读取部中用于与原稿滑动接触的第2透 射部件32(本发明的第2透射部件的一例)经由提升引导部件33相邻。图像读取装置2的主体外壳2a被安装为能够以在其一侧端部(实施方式中是远 离操作面板部5的后方一侧)水平地设置于外壳4的枢轴(未图示)为中心上下转动。向图像读取装置2传送原稿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 (ADF (AutoDocument Feeder 自动进纸器))具有上盖体10,覆盖主体外壳2a的上方大致整体;排纸盘部12,形成在上 盖体10的上表面上;供纸盘部14,配置在该排纸盘部12的上侧。供纸盘部14上设置有可 折叠的盖体14a。此外,图1表示盖体14a折叠在供纸盘部14上的状态。将尺寸大的原稿 放置到供纸盘部14时,在扩展的盖体14a的背面一侧放置原稿的后部。在上盖体10的下 表面安装有按压板10a (参照图1、图3)。通过该按压板10a按压在第1透射部件31上抵 接图像记录面而放置的固定原稿。因此第1透射部件31为固定读取部。合成树脂制的上盖体10被安装为能够通过其后端(操作面板部5的相反侧)的 一对铰链单元1 la、1 lb (参照图2)相对于主体外壳2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且进行开关转动。 使一对铰链单元lla、llb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原因是,为了在第1透射部件31上放置 的原稿是书籍等较厚的原稿时能够通过上盖体10按压为和第1透射部件31的表面平行的形状。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具有由第1传送方向和第2传送方向构成的大致U回转形的 反转传送体18,上述第1传送方向将原稿传送到位于供纸盘部14的一侧部(Y方向的一端 部)的读取位置Re,上述第2传送方向将原稿从读取位置Re传送到排纸盘部12。供纸盘部14上设有一对原稿引导件14b。并且,用手移动一个原稿引导件14b时, 通过周知的联动机构14c,另一个原稿引导件14b同时向X方向移动,能够根据原稿的X方 向的宽度尺寸进行宽窄调节。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具有吸入部,吸入以堆积状态放置在供纸盘部14的多张原 稿;分离部,从吸入部分离一张原稿,向第1传送方向(靠近读取位置Re的方向)传送;以 及反转传送体18,使传送来的原稿从读取位置Re向第2传送方向反转,传送到排纸盘部 12。吸入部是吸入辊对15,其传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分离辊16和分离垫17。如图3所示, 这些部件配置在覆盖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的左端部上侧的盖体29的下方。在分离部的下游侧且反转传送体18的上端部,配置有由第1驱动辊19和第1夹 送辊20构成的送入辊部。在读取位置Re的上游侧且反转传送体18的下端部,配置有第 2驱动辊21。进一步,在读取位置Re的下游侧且向上倾斜的排出体22的上端(下游侧端 部),配置有由第3驱动辊23和第3夹送辊24构成的排出辊部。来自一个ADF电机(未图 示)的旋转动力经由未图示的齿轮机构传递到上述吸入辊15、分离辊16、第1 第3驱动 棍21 23。(图像读取单元的结构)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记录面的线形的原稿读取单元8(本发明的图像读取部的一 例)放置在沿图1及图2的Y轴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引导部件13上,可往返移动,原稿读 取单元8在图1的X轴方向上直线状地较长地形成。如图2、图3所示,在第1透射部件31的左端部,夹持与该第1透射部件31的上 表面粘合的X轴方向上较长的提升引导部件33,左侧的区域为第2透射部件32。在实施例 中,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由透明且上下两个面平滑并具有平行面的玻璃板 构成,但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的透明材料。在反转传送体18的第1传送方向上传送的原稿的图像读取面朝下。原稿与第2 透射部件32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成为由静止在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面的原稿读取单元 8读取原稿图像的传送原稿的读取位置Re(参照图4)。此外,用于使原稿与第2透射部件 32的上表面滑动接触的原稿按压件34被配置为由弹簧34a向下施力(参照图3、图4)。(第1实施例)在实施例中,原稿读取单元8具有托架35 (本发明的托架的一例),放置在圆轴 状的引导部件13上,姿态保持一定;壳体36 (本发明的壳体的一例),配置在该朝上开放的 托架35的内部;以及图像读取传感器37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传感器的一例),固定在壳体 36内。在实施例中,图像读取传感器37是焦点深度小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Contact Image Sensor)).壳体36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托架35上下移动且转动。具体而言,在壳 体36的两端沿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支轴38可自由上下移动且自由转动地嵌 入形成在托架35的两端的引导槽39(图5中仅示出一方)。图像读取传感器37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时,由于其焦点深度较浅,因此需要使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表面接近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并保持位置。因此,在壳 体36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上表面,配置一对第1旋转辊子44 (本发明的滑动部件、旋转部件 的一例)及第2旋转辊子45 (本发明的滑动部件、旋转部件的一例)(在图5中表示一个端 部)。第1旋转辊子44和第2旋转辊子45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两个方向上适当隔开 配置(参照图4 图7)。并且,通过托架35的底板和壳体36的下表面之间配置的螺旋弹 簧40(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一例)等施力单元,对壳体36向上施力。此外也可如下构成, 托架35的两端部可滑动地支撑于在主体外壳2a中的支撑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 件32的侧端部的部位的下表面沿Y轴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件(未图示)。和托架35连接的正时带等皮带41卷绕在主体外壳2a内的配置在Y轴方向的两 端部的驱动滑轮42和从动滑轮43上,由未图示的驱动电机使其旋转(参照图2)。在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的厚度方向上,以阶梯状态在固定读取部 中的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部上重叠配置传送读取部中的第2透射部件32的一端部。这 种情况下,与第1透射部件31夹持(播入)提升引导部件33而配置第2透射部件32。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的重叠方式是第1透射部件31和第2透射部 件32的板厚部平行配置的方式,包括两种方式第1透射部件31位于下部位置,且第2透 射部件32位于上部位置(图3 图7);如图8所示,第1透射部件31位于上部位置,且第 2透射部件32位于下部位置。该重叠部的尺寸HI是任意的。无论是任何方式的重叠部,第 1透射部件31和第2透射部件32的一端部无间隙且一端部之间重叠配置,其结果是,第1 透射部件31和第2透射部件32的一端部的挠曲变形变少,且纸粉及灰尘不会向下方落到 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面一侧,因此不会污染图像读取单元8的读取 面,不会使读取质量恶化。此外,优选通过粘合剂固定提升引导部件33与第1透射部件31 及第2透射部件32的抵接部,从而进一步强化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的位置 保持及强度。为了将通过第2透射部件32向下游侧传送的原稿引导到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的 排纸部一侧,上述重叠部的提升引导部件33从第2透射部件32的下游侧端部的抵接部向 上具有倾斜面。为了防止在托架35跨越第1透射部件31和第2透射部件32的相邻部的下表面 而水平移动时被向上施力的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与位于下方的透射部件的一端的 下表面侧角部碰撞,设置有移动引导单元46 (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的一例)。图4及图5表示第1透射部件31在下部位置时的移动引导单元46的第1实施例。 即,在沿着托架35在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部和第2透射部件32的一端部的相邻部移动 的方向上跨越的部位,设有引导部件48、49,其具有用于引导第1旋转辊子44和第2旋转 辊子45的一对引导倾斜面48a、49a(本发明的引导面、倾斜面的一例)。这种情况下,一对 第1旋转辊子44和第2旋转辊子45设置在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X轴方向的两端外侧部 位的壳体36上,因此成对的引导部件48、49也设置在和第1旋转辊子44及第2旋转辊子 45对应的位置,不设置在和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表面(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第1旋转辊子44和第2旋转辊子45在X轴方向上隔开距离(LX1),且在Y轴方向 上隔开距离(LY1)而配置,因此和第1旋转辊子44对应的第1引导部件48的第1引导倾 斜面48a、及和第2旋转辊子45对应的第2引导部件49的第2引导倾斜面49a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两个方向上适当隔开配置(参照图4、图5)。进一步,例如托架35向从下部位置的第1透射部件31—侧移动到第2透射部件32 的方向移动时,在侧面投影视图中,到超过与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1a 对应的位置的适当下游侧为止,第1引导部件48的下表面与该第1透射部件31的下表面 形成为同一平面状。接着以与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第1引导倾斜面 48a(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另一方面,在第2引导部件49中,在同一侧面投影视图中,从 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1a的位置开始,或从越过该下表面侧角部31a的 位置的最近下游侧位置开始,以与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直线状的第2 引导倾斜面49a。此外,在第1实施例中,第1引导倾斜面48a和第2引导倾斜面49a形成 为直线状且平行。这样构成时,第1旋转辊子44越过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部而先通过与第1透 射部件31的下表面同一平面状的第1引导倾斜面48a及与其连接的第2透射部件32的下 表面的期间,第2旋转辊子45是与第1透射部件3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的状态,因此托架35 能够以配置在第1旋转辊子44和第2旋转辊子45之间的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不 与位于下方的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1a碰撞的方式通过(参照图4的 双点划线及实线状态)。在位于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面侧的托架35向第1透射部件31 的下表面侧移动时,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同样不与位于下方的第1透射部件31的 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1a碰撞。结果,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即读取部不损伤,能够 获得读取质量不会恶化的显著的效果。并且,托架35移动至第1旋转辊子44和第2旋转辊子45均与第2透射部件32 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时,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靠近并平行于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第2实施例)在图6所示的第2实施例中,在侧面投影视图中,第1引导部件48的下表面的第 1引导倾斜面48a的始端部从比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1a所对应的位 置靠近托架35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到越过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 31a的适当下游侧为止,同样向第1透射部件31的下表面的下方形成为突起弯曲状。接着, 在侧面投影视图中,与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面接触地形成第1引导倾斜面48a(参照图 6的双点划线)。另一方面,在第2引导部件49中,从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的下表面侧 角部31a的位置开始,或从越过与该下表面侧角部31a对应的位置的最近下游侧位置开始, 第2引导倾斜面49a以与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在该第2实施例中,在托架35跨越第1透射部件31和第2透射部件32的重叠部 的下表面而在Y轴方向上往返移动时,被向上施力的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也不会与 位于下方的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1a碰撞。(第3实施例)在图8所示的第3实施例中,在第1透射部件31的下表面的下方,第2透射部件 32平行状地部分重叠。这种情况下,在侧面投影视图中,与第1旋转辊子44对应的第1引 导部件48的第1引导倾斜面48a的始端部从比第1透射部件31和第2透射部件32的重 叠部靠近托架35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到超过第2透射部件32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2a的适当下游侧为止,向第1透射部件31和第2透射部件32两者的下表面的下方形 成为突起弯曲状(参照图8的双点划线)。另一方面,在第2引导部件49中,在同一侧面投 影视图中,与第2旋转辊子45对应的第2引导倾斜面49a从第1透射部件31的下表面向 第2透射部件32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2a朝下形成为直线状(参照图8的实线状态)。在该第3实施例中,托架35跨越第1透射部件31的下表面和第2透射部件32的 下表面而沿着Y轴方向往返移动时,被向上施力的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也不与位于 下方的第2透射部件32的一端的下表面侧角部32a碰撞。这样一来,在任何实施例中,图 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不会与接近的透射部件擦伤,不会恶化读取质量。使第2透射部件32在第1透射部件31的上表面上方重叠时,与传送读取部中第1 透射部件31和第2透射部件32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相比,第2透射部件32位于上方,可 使将原稿引导到排出体22的提升引导部件33的向上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缓和。结果是,向 上侧提升经过读取部Re的原稿的作用变少,从而使原稿不从第2透射部件32的上表面浮 起,获得读取质量稳定的效果。使第2透射部件32在第1透射部件31的下表面下方重叠时,第2透射部件32的 一端部与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部能够以较大尺寸重叠,可使第2透射部件32处的传送 原稿的读取部Re接近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部,从而获得可缩短图像读取装置2的Y轴 方向的尺寸的效果。第1引导部件48及第2引导部件49也可以与提升引导部件33的X轴方向的两 端相邻,与该提升引导部件33形成为一体(参照图7)。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使第1引 导部件48及第2引导部件49与主体外壳2a的上板侧的、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 件32的侧边缘的支撑位置的下表面一侧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将分别形成的第1引导部件48 及第2引导部件49通过双面胶等粘合剂等固定到主体外壳2a的上板的下表面一侧。也可用一对滑动部件替代第1旋转辊子44及第2旋转辊子45,具有不旋转的突出 弯曲面的部位由摩擦系数小的部件形成。(第4实施例)如图9所示,相对于水平配置的第1透射部件31,第2透射部件32被倾斜配置为 其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比靠近第1透射部件31的部位(下游侧)高,且第2透射部件32的 下端部在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部的上侧向原稿传送方向重叠适当尺寸HI。(第5实施例)如图10所示,相对于水平配置的第1透射部件31,第2透射部件32被倾斜配置为 传送上游侧较低、传送下游侧较高,第2透射部件32的下端部在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部 的上侧向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的厚度方向以阶梯状态重叠尺寸HI。图像读取传感器37像CCD拍摄元件那样是焦点深度大的元件时,无需使托架35 上所配置的图像读取传感器37向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的下表面按压接近。 因此,图像读取传感器37的上表面可在较低侧的第1透射部件31或第2透射部件32的下 表面的下方位置平行移动,从而不需要上述的滑动部件44、45及引导部件48、49。这样一来,在第1透射部件31及第2透射部件32的厚度方向上,在固定读取部中 的第1透射部件31的一端部上,使传送读取部中的第2透射部件32的一端部以阶梯状态 重叠配置,从而防止纸粉及灰尘下落到透射部件的下方,并且在固定读取部和传送读取部之间,在透射部件的板厚方向上不产生连通的间隙,结果因原稿通过或放置原稿而在透射 部件的上方产生的静电不会影响到透射部件的下方,可实现CIS的静电对策,并且提高透 射部件的支撑强度,并使图像读取装置小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壳体36向上施力而使用一个施力单元,但也可使用 多个施力单元。并且,也可不使用施力单元,而使托架35的引导件与第1透射部件31及第 2透射部件32平行。
权利要求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具有图像读取传感器,该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上的图像,能够向预定方向移动;第1透射部件,具有基准面,在上述基准面上放置原稿,上述图像读取部沿着上述第1透射部件的下表面移动;原稿传送机构,传送原稿;以及第2透射部件,与上述原稿传送机构所传送的原稿接触,上述图像读取部沿着该第2透射部件的下表面移动,从与上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1透射部件和上述第2透射部件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第2透射部件与上述基准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图像读取传感器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图像读取部与上述第1透射部件及上述第2透射部件的下表面接触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图像读取部具有托架,该托架在与上述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能够在上述 预定方向上往返移动,支撑上述图像读取传感器的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图像读取部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位于上述托架和上述壳体之间,对上述壳 体向上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还包括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连接上述第1透射部件和上述第2透射部件,上述图像读取部跨越上述连接部件而相对于上述第1透射部件和上述第2透射部件往 返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图像读取部具有滑动部件,上述连接部件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引导上述滑动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滑动部件为一对滑动部件,上述一对滑动部件分别在上述预定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上述引导面具有一对倾斜面,上述一对倾斜面分别引导对应的上述一对滑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引导面向下方突出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滑动部件包括能够旋转的旋转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上述滑动部件包括摩擦系数小的凸部。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8),具有图像读取传感器(37),该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上的图像,能够向预定方向移动;第1透射部件(31),具有基准面,在上述基准面上放置原稿,上述图像读取部沿着上述第1透射部件的下表面移动;原稿传送机构(3),传送原稿;以及第2透射部件(32),与由上述原稿传送机构传送的原稿接触,上述图像读取部沿着该第2透射部件的下表面移动,从与上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1透射部件和上述第2透射部件部分重叠。
文档编号H04N1/028GK101854458SQ2010101488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中北觉, 刑部吉记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