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887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波聚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的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 ject,3GPP)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组织,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ThirdGeneration, 3G)的标准化进展,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Packet Access, HSUPA)等在内的通信系统规范。为了应对宽带接入技术的挑战,并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型业务的需求,3GPP在2004年底启动了 3G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希望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降低系统延迟,为高速移动用户提供更高速率的接入服务等。在2008年6月, 3GPP完成了 LTE-A的技术需求报告,提出了 LTE-A的最小需求下行峰值速率Kibps,上行峰值速率500Mbps,上下行峰值频谱利用率分别达到15Mbps/Hz和30Mbps/Hz。这些参数已经远高于ITU的最小技术需求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LTE-A支持连续载波聚合以及频带内和频带间的非连续载波聚合,最大能聚合带宽可达100MHz。LTE-A将几块分布在不同频段上的成员载频资源(Component frequency resource)聚合起来形成LTE-A可以使用的大系统带宽资源。考虑到LTE-A对新频谱的要求,运营商在考虑后向兼容性的同时,必然也会考虑引入新的频段和射频链路。而由于这些新的射频链路和已有的射频链路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以运营商在进行布网的时候会有更大的灵活性。如图1所示,图1中白色椭圆形表示已有的扇区,假设其成员载波属于CCl层(layer),填充有斜线的椭圆形表示新引入的扇区,假设其成员载波属于CC2层。当引入新扇区频率与已有扇区不同时,运营商可以根据环境需要将其对应的天线进行旋转,用于对原有网络的扇区边境进行补偿,从而获得更好的吞吐量和网络覆盖。载波聚合系统中,在多个成员载波之间对终端采用联合调度的方式,通常能够获得理想的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及装置,用以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提高载波聚合系统的吞吐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方案如下—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各个载波上的各个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中的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所述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是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优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从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选择信道质量参数最大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优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从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判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是否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若是,则将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作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否则,结束流程。优选地,上述方法中,在选择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之后,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否为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若是,则进入所述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的步骤;否则,结束流程。优选地,上述方法中,还包括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最大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优选地,上述方法中,还包括记录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扇区与次成员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二扇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时,删除所述第二扇区对应的所述次成员载波。优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包括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且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所述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包括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
6
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且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获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各个载波上的各个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其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中的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所述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是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优选地,上述装置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以及,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选择信道质量参数最大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优选地,上述装置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以及,判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是否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若是,则将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作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优选地,上述装置中,还包括判断单元;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在选择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之后,触发所述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否为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若是,则触发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否则, 不触发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优选地,上述装置中,还包括;主成员载波配置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最大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优选地,上述装置中,还包括;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扇区与次成员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次成员载波删除单元,在所述第二扇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时,删除所述第二扇区对应的所述次成员载波。优选地,上述装置中,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包括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且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所述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包括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且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及装置,在为终端配置次成员载波时,选择与主成员载波同属于一个基站的载波,作为该终端的次成员载波;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根据终端上报的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及时删除不符合预定规则的次成员载波,从而使得用户使用合适的载波,能够达到提高系统吞吐量, 降低调度复杂度的有益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载波聚合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系统的CCl的资源使用率的仿真结果;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图1的载波聚合系统的分解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前后的载波聚合系统吞吐量的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对图1所示的载波聚合系统中的CCl和CC2的联合调度情况下的无线资源使用率进行仿真,我们得到如图2所示的CCl的无线资源使用率的累积分布函数(CDF)曲线图的仿真结果。从图2中可以看出,约35%的终端(UE)仅使用CCl进行通信,约35%的终端仅使用CC2进行通信,约30%的终端会使用CCl和CC2进行通信。可以看出,约70%的终端仅会使用一个成员载波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终端只需要在一个成员载波上采用独立调度,这些终端只需要连接到一个载波上,而没有必要连接到两个载波上。如果在载波聚合系统中既采用单个载波的独立调度,也采用载波之间的联合调度,就需要在基站处对终端的成员载波进行合适的配置,使其能够在恰当的载波上被调度到,以使得载波聚合系统能够获得理想的系统性能。本发明提出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为终端配置成员载波,使得终端能够在恰当的载波上被调度到,以提高载波聚合系统的吞吐量。根据3GPP的相关标准,终端的成员载波具体包括主成员载波(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和次成员载波(SCC,Secondary ComponentCarrier) 0本发明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终端的成员载波进行配置。请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应用在载波聚合系统的网络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网络侧获取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各个载波上的各个扇区的信
道质量参数。载波聚合系统中,终端测量得到的某个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某个基站在某个载波上的某个扇区一一对应,即一个信道质量参数唯一对应于一个基站、一个载波和一个扇区。以图1为例,对图1所示的载波聚合系统在载波和基站上进行分解,得到如图4所示的分解图。图4表示基站1 3分别在载波CCl和CC2上进行载波聚合,每个基站在每个载波上有3个扇区,所述信道质量参数是指终端测量得到的其中某个扇区信道质量参数。步骤32,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中的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所述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是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是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这里,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例如,可以设置为(1)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大于预定第一门限。此时,如果某个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SINR大于预定第一门限,则该信道质量参数符合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 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此时,如果某个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则该信道质量参数符合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3)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且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这种情况下是上述(1) (2)的并集,如果某个信道质量参数同时满足上述(1)和O),则该信道质量参数符合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当然,用户还可以自行设置其它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步骤33,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上述方法中,在步骤32之前还包括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最大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上述方法中,在步骤33之后还包括记录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扇区与次成员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二扇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时,删除所述第二扇区对应的所述次成员载波。具体的,所述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包括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且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等等。在确定或更新了终端的主、次成员载波之后,网络侧(如基站)将该终端的主、次成员载波的信息通知该终端,终端根据该信息,接入相应的成员载波。网络侧在进行调度时,根据终端的主、次成员载波进行调度。通过以上步骤,本发明实施例在为终端配置次成员载波时,选择与主成员载波同属于一个基站的载波,作为该终端的次成员载波;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根据终端上报的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及时删除不符合预定规则的次成员载波,从而使得调度能够基于合适的成员载波进行,能够提高载波聚合系统的吞吐量。上述信道质量参数具体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还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参数。以下以RSRP为例,通过两个具体实施方式
对上述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对于 RSRQ,其实施方式也相同。<实施方式1>请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应用在载波聚合系统的网络侧,具体包括步骤51,终端测量得到各个基站在各个载波上的各个扇区的RSRP,并向网络侧上报其所测量到的所有RSRP。步骤52,网络侧从终端上报的所有RSRP中,选择具有数值最大的第一 RSRP,并将所述第一 RSRP对应的第一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步骤53,网络侧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RSRP中,选择出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RSRP。这里,在上述步骤51中,网络侧接收到终端上报的成员载波的RSRP后,如果判断出所述终端当前已配置有主成员载波,则可以直接进入上述步骤53。步骤54,从步骤53中选择出的RSRP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 RSRP候选集合。这里,如果上述步骤M得到的所述RSRP候选集合为空,则进入步骤57以结束本流程。步骤55,从所述RSRP候选集合中选择出数值最大的RSRP。步骤56,判断步骤55中选择出的成RSRP所对应的基站,是否为所述第一 RSRP对应的第一基站,若是,则进入步骤58 ;否则进入步骤57。步骤57,不执行添加次成员载波的动作,结束流程。步骤58,将步骤55中选择出的RSRP所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并结束流程。以图4的应用场景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上述流程。图4中仅包括两个成员载波CCl和CC2,以及3个基站。每个椭圆形代表一个扇区,椭圆形中的数值表示终端测量得到的扇区的RSRP。按照上述流程,网络侧获得终端上报的各个扇区的RSRP,其中在所有扇区的RSRP中,在基站1的扇区1上测量得到的RSRP为11,其值最大,因此本实施例将该RSRP 对应的载波(即CCl)配置为终端的主成员载波;然后,从主成员载波(CCl)外的其它成员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RSRP中,选择出满足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RSRP候选集合,即从CC2上的所有扇区的RSRP中选择出满足上述规则的RSRP候选集合,假设基站2的扇区5 和基站3的扇区5的RSRP成员载波都满足上述规则,即都是RSRP候选集合;再从RSRP候选集合中选择出RSRP最大的RSRP,即基站2的扇区5的RSRP ;由于基站2的扇区5的RSRP 对应的基站为基站2,而第一 RSRP对应的基站是基站1,两者不相同,因此不执行任何添加次成员载波的动作,直接结束流程。至此,网络侧为所述终端配置了主成员载波,但是没有配置任何次成员载波。〈实施方式2>请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应用在载波聚合系统的网络侧,具体包括步骤61,终端测量得到各个基站在各个载波上的各个扇区的RSRP,并向网络侧上报其所测量到的所有RSRP。步骤62,网络侧从终端上报的所有RSRP中,选择具有数值最大的第一 RSRP,并将所述第一 RSRP对应的第一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步骤63,网络侧从终端上报的所有RSRP中,选择出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层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RSRP,这里第一基站是指所述第一 RSRP对应的基站。这里,在上述步骤61中,网络侧接收到终端上报的所有RSRP后,如果判断出所述终端当前已配置有主成员载波,则可以直接进入上述步骤63。步骤64,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层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RSRP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RSRP候选集合。这里,上述步骤64中,如果得到的所述RSRP候选集合为空,则直接结束本流程。步骤65,从所述RSRP候选集合中选择RSRP最大的第二 RSRP。步骤66,将所述第二 RSRP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并结束流程。仍然以图4的应用场景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上述流程。类似的,按照上述流程,网络侧仍将选择基站1的扇区1所对应的载波,作为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即主成员载波为CC1, 第一基站为基站1 ;然后,从基站1在CCl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RSRP中,选择出满足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RSRP候选集合,即从基站1在CC2的所有扇区的RSRP中, 选择出满足上述规则的RSRP候选集合,假设基站1的扇区5和扇区6对应的RSRP都满足上述规则,即都属于RSRP候选集合;再从RSRP候选集合中选择出RSRP最大的RSRP,即基站1的扇区5的RSRP作为所述第二 RSRP,然后将第二 RSRP对应的载波CC2,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至此,网络侧为所述终端配置了主成员载波,还配置了次成员载波。以上两个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添加次成员载波的过程。针对同一个应用场景, 上述两个实施方式的最终结果可能不同。在实施方式2中,在步骤65中选择出第二 RSRP后,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RSRP是否为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RSRP中的最大者若是,则进入所述步骤66,以将所述第二 RSRP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的步骤;否则,不执行任何配置次成员载波的动作,直接结束流程。 这样,上述实施方式2的结果就和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基于上述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装置,该装置设置在载波聚合系统的网络侧,如图7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参数获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各个载波上的各个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其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中的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所述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是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用于根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主成员载波配置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最大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扇区与次成员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次成员载波删除单元,在所述第二扇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时,删除所述第二扇区对应的所述次成员载波。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1,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以及,判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是否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若是,则将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作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2,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以及,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选择信道质量参数最大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在选择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之后,触发所述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否为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若是,则触发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否则,不触发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装置中,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包括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且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所述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包括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且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最后,通过对采用本实施例上述方法前后的载波聚合系统的吞吐量进行仿真,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请参照图8,曲线3为未采用本实施例上述方法的载波聚合系统吞吐量的经验累计分布函数(empirical CDF)曲线图,曲线1、曲线2分别是采用本实施例上述实施方式1 和实施方式2的载波聚合系统吞吐量的经验累计分布函数曲线图,其中曲线1和曲线2接近于重合。下表1是采用本实施例上述方法前后的载波聚合系统的平均吞吐量的对比。
权利要求
1.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各个载波上的各个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 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中的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所述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是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 从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选择信道质量参数最大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 从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判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是否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若是,则将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作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否则,结束流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择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之后,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否为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若是,则进入所述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的步骤; 否则,结束流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最大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扇区与次成员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二扇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时,删除所述第二扇区对应的所述次成员载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包括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 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 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且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 所述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包括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且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数。
9.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获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基站在各个载波上的各个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测量到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其中, 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中的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所述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是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以及,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选择信道质量参数最大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以及,判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是否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若是,则将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候选集合中最大的信道质量参数作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单元;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在选择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之后,触发所述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否为所有基站在所述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若是,则触发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否则,不触发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单元。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成员载波配置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最大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
14.如权利要求9至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扇区与次成员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次成员载波删除单元,在所述第二扇区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时,删除所述第二扇区对应的所述次成员载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包括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 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 或者,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定第一门限、且该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小于预定第二门限; 所述次成员载波删除规则包括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二扇区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小于预定第三门限、且所述第二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差值大于预定第四门限。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终端的成员载波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在为终端配置次成员载波时,从预先获取的终端测量得到的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中选择出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中的符合预定的次成员载波添加规则的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所述第一类信道质量参数是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一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主成员载波外的其它载波上的所有扇区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是所述终端测量得到的所有信道质量参数中的最大者;并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对应的第二载波配置为所述终端的次成员载波。本发明能够使用户使用合适的载波,从而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调度复杂度。
文档编号H04W16/02GK102238550SQ20101017406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4日
发明者佘小明, 刘柳, 寒河江佑太, 岩村干生, 李明菊, 柳生健吾, 陈岚 申请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