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事故现场的工业级无线抛撒传感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084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事故现场的工业级无线抛撒传感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先进制造和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工业级无线抛撒传感节
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安全管理不断向高科技迈进。人们逐渐意识到依赖对危险源 的警惕性来保证生产安全已不是理想之策,还有一些事故致因属于人的能力难以有效抑制 的范畴。特别对于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来讲,生产基本在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工况下进 行,原料和成品大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工艺条件复杂,一旦某个环节出错,极易 产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且在事故发生之后,浓烟(雾)、剧毒、高温等,人员难以靠近现 场,确认事故源或泄漏点难度非常大。然而,目前监控预测系统技术相对落后,一般均采用 有线监控设备,且为人工在监控中心值班监视或报警器报警。并不利于事故发生之后应急 处置时快速部署,在事故预警方面更差。对事故现场应急信息实时获取的技术研究滞后,缺 少相应的应急信息采集设备。现场设备监控传感器数据采集、融合、分析的智能化、自动化 水平还很低,在事故预警等各方面突显不足。近年来,石化行业安全事故频发。迫于此,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开始投入 大量资金和精力到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响应上来。行业内迫切需要一套有效的事故 应对措施与方案,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目的,维护产业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事故现场的工业级无线抛撒传感节点装置, 为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事故现场的工业级无线抛撒传感节点,包括天线、传感器、带有发射接收 模块和控制模块的控制板、和带有信号处理电路的采集板,控制模块通过发射和接收模块 与天线相连,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被送入所述的控制模块,所述无 线抛撒传感节点包括两个采用分隔式内空间的壳体,两个壳体的开口处各固定有一块隔 板,两块隔板之间通过防震圈相连,天线、传感器、控制板、采集板被分立地布置在两个壳体 的分隔式内空间内。本实用新型的节点应用了一种抗高温材料,在内部采用分隔式设计并加装隔板, 从而保证节点不受外部温度的影响。另外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增加通用扩展口,便于根据实 际应用更换相应气体或温湿度传感器。

图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ZigBee的工业级无线抛撒传感节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 图标记如下1壳体2防震圈3隔板4控制板5天线6传感器[0009]7采集板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到实际应用中节点落地时可能出现的位姿,采用了不倒翁外 形设计,保证了传感器及无线模块天线不受节点位姿的影响。通过抗震设计,保证节点从10 米高度自由落地后仍能正常工作。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半椭圆形的壳体1,下壳 体比上壳体要重,在两个壳体内部的空间采用分隔式设计,开口处各固定一块隔板3,在隔 板之间连接有一个用弹簧做的防震圈2天线5和传感器6分别装在上壳体内的隔间里,控 制板4和采集板5分别放在下壳体的隔间里。控制板上带有发射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和电 池,采集板上带有信号处理电路。控制模块通过发射和接收模块与天线相连,传感器采集的 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被送入控制模块。无线传感器节点之间可以自动形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实现节点定位、事故现场 气体测量、温度测量等各种现场参数监测。在高危险系数的事故现场,人员无法靠近时,可 以采用人工或智能装置抛撒一定数量的该种传感器节点。抛撒后,传感器节点会自动组织 形成网络,将现场数据传送到上位控制装置。传感器网络方面,其具有自愈功能。当其中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它节点会自动 路由,通过其它节点的中转,发将数据发送到指定的中心节点。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事故现场的工业级无线抛撒传感节点,包括天线、传感器、带有发射接收模 块和控制模块的控制板、和带有信号处理电路的采集板,控制模块通过发射和接收模块与 天线相连,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被送入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 于,所述无线抛撒传感节点包括两个采用分隔式内空间的壳体,两个壳体的开口处各固定 有一块隔板,两块隔板之间通过防震圈相连,天线、传感器、控制板、采集板被分立地布置在 两个壳体的分隔式内空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先进制造和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事故现场的工业级无线抛撒传感节点,包括天线、传感器、带有发射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的控制板、和带有信号处理电路的采集板,控制模块通过发射和接收模块与天线相连,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被送入所述的控制模块,其壳体包括两个采用分隔式内空间的壳体,两个壳体的开口处各固定有一块隔板,两块隔板之间通过防震圈相连,天线、传感器、控制板、采集板被分立地布置在两个壳体的分隔式内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在内部采用分隔式设计并加装隔板,从而保证节点不受外部温度的影响。另外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增加通用扩展口,便于根据实际应用更换相应气体或温湿度传感器。
文档编号H04W84/18GK201788576SQ2010201527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8日
发明者丁承君, 刘希茂, 张明路 申请人:河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