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268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关于无线通讯领域的负载平衡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用了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 AN)端的流量类型(traffic type)、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反向链路负载等级来进行负载平衡管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通讯技术的迅速演进,纷纷发展出许多移动通讯技术,例如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Ix 码分多址接入 2000 技术(lx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Ix CDMA2000)、Ix 数据优化演进技术(lx Evolution-Data Optimized, Ix EVD0)、以及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 ion, LTE)等等,以提供更高的通讯速率。在服务网络中,每一个接入网络皆装载了天线,并运作成为移动通讯系统中的一小区(cell),而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 AT)则从接入网络接收或传送无线电信号,以取得数据通讯服务。接入网络可连接至一移动交换系统,该移动交换系统则可进一步连接至一电话/数据网络。接入网络负责执行无线电信号与电话/数据信号之间的转换,使接入网络与位于电话/数据网络中的其它移动通讯终端能够顺利进行通讯。为了确保能够选定一个接入网络提供通讯服务给接入终端,可设定众多接入网络的覆盖区域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于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接入网络可提供服务,因此移动交换系统必须决定要由哪一个接入网络来提供服务给接入终端。在一个传统的移动通讯系统中,上述接入网络的选取是通过比较接入终端与各个接入网络之间的信号强度来决定。一般而言,会选定与该接入终端具有最佳信号强度的接入网络来提供通讯服务。然而,可能会发生同时有多个接入终端涌入到一接入网络的覆盖区域、或位于一接入网络的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接入终端同时要求高频宽的网络资源,此时,将使得该接入网络发生负载过重的问题,并且亦将造成位于同一区域内的其它新进接入终端无法要求并取得通讯服务。因此,为了增加服务网络的服务能力,最好可将该服务网络的负载平均地分散到其所有的接入网络,也希望能够在服务接入终端的同时兼顾接入终端以及服务网络双方的使用效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包括一无线模块、以及一控制器。上述无线模块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从一服务网络接收多个数据通讯服务,以及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分别包括对应至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上述控制器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traffic type)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3[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系统,包括一服务网络、以及一移动通讯装置。上述服务网络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提供多个数据通讯服务,其中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各个广播包括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一系统资讯信息。上述移动通讯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服务节点接收上述数据通讯服务,分别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接收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一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将服务网络的负载平均地分散到其所有的接入网络,也能够在服务接入终端的同时兼顾接入终端以及服务网络双方的使用效能,从而增加了服务网络的服务能力。关于本实用新型其它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移动通讯装置与系统,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系统。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决定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系统。图4是根据图1的实施例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图3的实施例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100中, 移动通讯装置Iio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121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122中的其一服务节点无线地连接至服务网络12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服务节点121建立了移动通讯装置110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而位于第一服务节点121周边的第二服务节点122则建立了该服务小区的相邻小区(neighbor cell),且每个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皆广播各自的系统资讯信息(system information message),其中每个系统资讯信息都包括了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移动通讯装置110包括了无线模块111与控制器112,无线模块111 通过第一服务节点121从服务网络120接收数据通讯服务,并且从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接收系统资讯信息。在接收到系统资讯信息后,控制器112则决定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与第一服务节点121的一信号指针。在一实施例中,该信号指针可为导频信号(Pilotsignal)的信号强度。控制器112接着判断该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121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若低于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代表第一服务节点121的信号质量低落,则根据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之一,以维持良好的信号质量。需注意的是,夹带在系统资讯信息中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是由移动通讯装置110 当作衡量信号质量的一个标准,明确来说,当来自一服务节点的信号的质量大于或等于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表示该服务节点的信号质量良好,且该服务节点可被移动通讯装置 110视为可提供服务的一服务节点。再者,每个服务节点所广播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是由各个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forward-link load level)或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reverse-link loadlevel)所决定。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决定示意图。如图所示,服务节点m的覆盖区域以圆圈Cl标示,当服务节点m的扇区(sector)负载为零负载时,可设定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使服务节点m的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接入终端都可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意即,所有接入终端皆检测到来自服务节点W的信号的质量大于或等于前向链路质量阈值;当服务节点W的扇区负载为轻负载时,可设定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使仅限服务节点W的圆圈C2内的接入终端才可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 当服务节点W的扇区负载为中等负载时,可设定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使仅限服务节点W的圆圈C3内的接入终端才可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最后,当服务节点m的扇区负载为重负载时,可设定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使仅限服务节点W的圆圈C4内的接入终端才可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举例来说,可于服务节点m的扇区负载为零负载时,将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设为 Li,于服务节点m的扇区负载为轻负载时,将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设为L2,于服务节点m的扇区负载为中等负载时,将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设为L3,于服务节点m的扇区负载为重负载时,将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设为L4,其中,Ll小于L2、L2小于L3、L3小于L4。上述的扇区负载可为该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或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由于一接入网络的扇区负载会随着时间而有所改变,所以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可适时地广播新的系统资讯信息,并于新的系统资讯信息内夹带因扇区负载改变而调整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 或者,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可将调整后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夹带在传送专用传讯信息中,然后传送给移动通讯装置110。另外,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值可由服务网络120所决定,或由服务网络120与移动通讯装置110共同协商决定。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系统资讯信息可进一步包括各自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或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使得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可根据流量类型、以及分别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反向链路负载等级。其中,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可通过监控无线模块111中用于数据通讯的传输缓冲器(未绘示)与接收缓冲器(未绘示)来决定,举例来说,若传输缓冲器中的数据量远比接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来得少,则可决定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若传输缓冲器中的数据量远比接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来得多,则可决定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若传输缓冲器中的数据量远比接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相近,则可决定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进一步说明, 若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例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 Protocol)下载或视频串流,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被选定的该服务节点。若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例如文件传输协议上传,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被选定的该服务节点。若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例如网络浏览或网络语音传递,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根据目前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中较为严重者,去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的一服务节点,若较为严重的是前向链路负载等级,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被选定的该服务节点;反之,若较为严重的是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被选定的该服务节点。另外需注意的是,若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或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服务节点不只一个,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其中信号质量较佳者,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切换过去。而若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失败,则移动通讯装置110继续保持由第一服务节点121来提供服务。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300中, 服务网络320支持多载波(multiple-carrier)调制技术,其中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皆通过多个载波来传送与接收无线电信号,且每个载波可分别用以服务接入终端。移动通讯装置310通过第一服务节点321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322中的一服务节点无线地连接至服务网络320,在此实施例中每个服务节点,包括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皆支持3个载波。第二服务节点322位于第一服务节点321周边,其中第一服务节点321的第一载波建立了移动通讯装置310的服务小区,而第一服务节点321的其余载波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的所有载波(于后即以第二载波称之)则建立了该服务小区的相邻小区,且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皆针对其中的每个载波广播各自的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个系统资讯信息都包括了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移动通讯装置310包括了无线模块311与控制器312,无线模块311通过第一服务节点321的第一载波从服务网络 320接收数据通讯服务,并且从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一服务节点322接收所有载波的系统资讯信息。接着,控制器312决定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多个信号指针,在一实施例中,该信号指针可为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控制器312进一步通过一随机机率法决定是否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该随机机率法的运作步骤如下首先,控制器312产生一随机数α并判断随机数α是否小于对应至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预设阈值值P,该预设阈值值P是根据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事先设定的,举例来说,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零负载或轻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P设为0;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中等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P设为0.2 ;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重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P设为0.4。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依前向链路的负载分为多种等级,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前向链路负载分为四种等级,并使用两个位来指示该等级,其中位‘00’指示零负载等级、位‘01’指示轻负载等级、以及位‘10’指示中等负载等级、位‘11’指示重负载等级。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312可选择通过另一随机延迟法决定是否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该随机延迟法的运作步骤如下控制器312负责监控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而当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中等或重负载时,控制器312先等待一随机时间长Δ T后,再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服务网络320可进一步设定随机时间长Δ T的一上限值,并将该上限值传送给移动通讯装置310,以此适当地控制随机时间长ΔΤ的范围。又或者,控制器312可选择同时使用上述随机机率法与随机延迟法决定是否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意即,控制器312先执行上述随机机率法决定是否要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然后再执行上述随机延迟法等待一随机时间长Δ T后,再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如上述,当随机数α小于预设阈值值P、或已等待超过随机时间长Δ T时,控制器312会根据对应至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信号指针与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从第二载波中挑选出一目标载波,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目标载波。明确来说,控制器 312先从第二载波中挑选出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载波集合C,可由方程式C = arg{min(LNi-UM来表示载波集合C,其中LNi与LS分别代表第二载波i与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接着,控制器312从载波集合C中挑选出信号质量最接近第一载波的目标载波,可由方程式t = Brgimin(IPSNi-PSSl)Ia e C与(IPSNi-PSSl) < Δ P来表示目标载波t,其中PSNi与PSS分别代表第二载波i与第一载波的信号质量,且Δ P代表第二载波i 与第一载波之间的信号质量差距的可容许范围。通过可容许范围ΔΡ的设定,则可使挑选出的目标载波的信号质量尽可能地接近第一载波的信号质量,如此一来,同一服务节点内的多载波之间的切换将会优先于不同服务节点之间的切换。如果没有目标载波符合上述条件,则移动通讯装置310继续保持由第一载波来提供服务,反之,如果顺利挑选出一目标载波,则控制器312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该目标载波。在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该目标载波后,控制器312会等待一预设时间长,才再执行下一次的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控制器312可启动一长度为该预设时间长的定时器,并于该定时器届期之前都不执行下一次的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通过此一预设时间长的等待机制,将可避免乒乓效应的发生并且维持移动通讯系统300的运作稳定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目标载波t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挑选,意即将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纳入考虑,可使用方程式t = arg {min[ (PSs-PSm)+(Lm-Ls) Xk]}来挑选目标载波 t,其中与PSNi分别代表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Ni的信号质量、Lm与Ls分别代表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M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k代表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明确来说, 若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或双向链路对称时,则设定k为一正数,反之, 若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时,则设定k为零。当k为正数时,表示具有较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载波有较高的机率被挑选到。如此一来,第一载波的扇区负载将可会分散至其它负载较轻的载波,进而改善服务网络320的整体流通量(throughput),而当k为零时,表示具有较佳的信号质量的载波有较高的机率被挑选到。于再一实施例中,目标载波的选择可由服务网络320来执行,服务网络320可进一步包括基地台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未绘示)用以管理第一服务节点 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的运作。在决定了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信号质量后,移动通讯装置310可将该信号质量回报给服务网络320。同时,基地台控制器从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搜集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扇区负载信息,接着,基地台控制器根据该信号质量与扇区负载信息决定移动通讯装置310该将数据通讯服务切换至哪个目标载波,再通知移动通讯装置310关于此载波的信息,使其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目标载波。此外,移动通讯装置310可针对软式换手(soft handover)维持逆向链路的一活动组(Active set),由于位于逆向链路负载较重的接入网络中的接入终端要比位于逆向链路负载较轻的接入网络中的接入终端更需要维持较大的活动组,所以每一系统资讯信息可还包括一逆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协助移动通讯装置310管理该活动组。传统上,参数PilotAdd与AddInterc印t用以决定如何新增载波至活动组中,而参数PilotDrop与 Drophterc印t用以决定如何将载波从活动组中删除,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以管理活动组的参数可根据活动组中的载波的逆向链路负载等级加以调整如下RelativePilotAdd = PilotAdd-LoadingAdjust,RelativePilotDrop = PilotDrop-LoadingAdjust,RelativeAddIntercept = AddInterept-LoadingAdjust,RelativeDropIntercept = DropInterept-LoadingAdjust其中,参数LoadingAdjust被设为活动组中的载波的逆向链路负载等级中最高者,且参数RelativeAddIntercept与RelativeDrophterc印t仅用于当采用了动态阈值机制(Dynamic Threshold Mechani sm)时。因此,参数 RelativePilotAdd 与 RelativeAddIntercept用以决定如何新增载波至活动组中,参数RelativePilotDrop与 RelativeDropIn terc印t用以决定如何将载波从活动组中删除。关于上述动态阈值机制与参数PilotAdcUAdcHnterc印t、PilotDrop、以及Drophtercept的详细叙述,可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3GPP2)所制订的标准-Ix 高速分组数据,版本 B (lx High Rate Packet Data, RevB, Ix HRPD,RevB),标准编号 3GPP2C. S-0024-B v3. O0需要注意的是,移动通讯系统300中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以及目标载波的挑选程序亦可适用于移动通讯系统100、或其它支持多载波或单载波技术的移动通讯系统。同样地,移动通讯系统100中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以及目标载波的挑选程序亦可适用于移动通讯系统300、或其它支持多载波或单载波技术的移动通讯系统。图4是根据第一图的实施例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首先,移动通讯装置Iio无线地连接至服务网络120,以通过第一服务节点121从服务网络120接收数据传输服务,即步骤S401。在连结上(camp on)第一服务节点121所建立的服务小区之后, 移动通讯装置110从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个系统资讯信息都包括了各自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即步骤S402,关于每个系统资讯信息中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设定,可参考图2及其相关的范例描述。接着,移动通讯装置110决定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与第一服务节点121的一信号指针,即步骤 S403并进一步判断该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121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步骤S404,该信号指针可为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若该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 121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则根据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之一,步骤S405。特别是,每个系统资讯信息进一步包括了各自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反向链路负载等级,因此,若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时,移动通讯装置110可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第二服务节点122 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服务节点;若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时,移动通讯装置110可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服务节点;或者,若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时,移动通讯装置110可根据目
8前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中较为严重者,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第二服务节点122之一,意即,若较为严重的是前向链路负载等级,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反之,若较为严重的是反向链路负载等级,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图5是根据图3的实施例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此实施例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是运用于移动通讯装置310中,且服务网络320支持多载波调制技术,其中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皆通过多个载波来传送与接收无线电信号。首先,移动通讯装置310无线地连接至服务网络320,以通过第一服务节点321的一第一载波从服务网络320接收数据传输服务,即步骤S501。在连结上第一载波所建立的服务小区之后,移动通讯装置310从第一载波、以及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的多个第二载波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个系统资讯信息都包括了各自载波的一前向链路负载等级,即步骤S5(^),接着,移动通讯装置310决定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信号指针,即步骤S503,并进一步判断一随机数是否低于对应至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预设阈值,即步骤 S504,其中该信号指针可为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若该随机数低于该预设阈值,则移动通讯装置310根据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信号指针与前向链路负载等级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第二载波之一,即步骤S505。特别是,该预设阈值是根据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所预先设定的,举例来说,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零负载或轻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P设为0 ;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中等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P设为0. 2 ;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重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P设为0.4。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依前向链路的负载分为多种等级。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前向链路负载分为四种等级,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前向链路负载分为少于或多于四种等级。为了避免同时有多个接入终端群聚地进入一载波并通过该载波取得通讯服务,移动通讯装置310可于步骤S 505之前先等待一随机时间长。另外,移动通讯装置310可进一步决定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并于该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或双向链路对称时,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第二载波中具有最低前向链路负载等级者,或者于该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时,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第二载波中具有最高信号质量者。在切换数据通讯服务后,可启动设有一预设时间长的定时器,且移动通讯装置310于此定时器届期前不会执行下一次的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以避免乒乓效应的发生并且维持移动通讯系统300的运作稳定度。本实用新型虽以各种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例如移动通讯系统100与移动通讯系统300可使用Ix分码多重接入2000技术,包括Ix高速分组数据,版本A/B/C/D,或其它Ix分码多重接入2000的后续演进技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技术(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或长期演进技术等等),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可适用于除了 Ix高速分组数据, 版本C之外的任何Ix分码多重接入2000的后续演进技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技术、或长期演进技术。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无线模块,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从一服务网络接收多个数据通讯服务,以及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分别包括对应至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一控制器,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 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2.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服务网络,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提供多个数据通讯服务,其中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各个广播包括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一系统资讯信息;以及一移动通讯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服务节点接收上述数据通讯服务,分别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接收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专利摘要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与系统,该移动通讯装置具有无线模块以及控制器。无线模块通过第一服务节点从服务网络接收数据通讯服务,以及从第一服务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接收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一系统资讯信息分别夹带对应至各自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控制器决定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与第一服务节点的信号指针,判断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信号指针低于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流量类型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文档编号H04W28/10GK202014371SQ20102023557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9日
发明者古建, 安东尼·李, 王国童, 王曙 申请人: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