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620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延迟线干涉仪,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 仪。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差分相称键控(DPSK)调制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由 系统中色散及非线性效应带来的误码率。为了将DPSK信号进行解调,一个基于延迟线干涉 仪的解调器通常被置于光接收器之前。延迟线干涉仪可以由如图6所示的麦克尔逊干涉仪构成,也可以由如图7所示的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构成;大部分光纤延迟线干涉仪都包括一个分束器将光分配到两个干 涉臂中,再由一个合束器将两臂中的光合在一起。合束器可以是如麦克尔逊干涉仪中的同 一个分束器,也可以是如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中的第二个分束器。当干涉仪的两臂间存在 光程差时,这类干涉仪的输出光谱呈正弦式分布,在适当的条件下,输出的最大值会与ITU 通信频率相吻合,所以这类干涉仪方法常被用于光谱分离器中。由于两臂间存在光程差,信号经过光臂时也会产生时间差,当时间差与调制信号 的一个周期相等时,这个干涉仪就可以用于DPSK解调器。目前有几种方法被用来实现这类 解调器,包括自由空间麦克尔逊干涉仪,自由空间偏振光干涉仪和波导式马赫-曾德尔干 涉仪。美国专利申请文件2007/0070505描述了一种基于非偏振分束器的解调器。美 国专利申请文件2006/0140695A1利用麦克尔逊干涉仪实现四差分解调器。中国专利 文件200820145114. 5描述了一种基于小入射角分束器的DPSK解调器。中国专利文件 200810071584. 6给出了一种基于两套延迟线干涉仪的四差分解调器。在这些非偏振干涉仪 中,一个分光比为50:50的分束器是一个关键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解调器偏振相关损 耗及偏振相关频移的大小。然而,所有非偏振方法都需要在干涉臂中有极低的双折射效应,否则就会导致高 偏振相关损耗和高偏振相关频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极低偏振相关损耗、频移和 高消光比的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所述基于偏 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由延迟线干涉装置和置于延迟线干涉装置前端的偏振光发生组件构 成,所述偏振光发生组件包含有第一移束器、第一半波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一半 波片置于第一移束器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置于第一半波片的出光面一 侧。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包含有第二移束器、第二半波片、偏振分光片、反射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反射镜一、反射镜二、第三半 波片、第三移束器、棱镜一、第三四分之一波片、第四移束器、第四半波片、第五半波片和第 五移束器,所述第二移束器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二半波片位于第 二移束器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二半波片只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偏振分光片斜向设置 于第二移束器和第二半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片位于偏振分光片下方,且所述反射 片与偏振分光片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偏振分光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 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位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分别 对应于一路偏振光,所述第三半波片位于反射片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三半波片只覆盖 一路偏振光,所述第三移束器位于反射片和第三半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棱镜一一端正 对第三移束器,另一端正对第三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四移束器位于第三四分之一波片的 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四半波片和第五半波片位于第四移束器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四半 波片和第五半波片分别对应一路光线,所述第五移束器位于第四半波片和第五半波片的出 光面一侧。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包含有第六 移束器、相移器一、第七移束器、第四四分之一波片、第八移束器、第六半波片、第七半波片 和第九移束器,所述第六移束器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七移束器位 于第六移束器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相移器一插至于第六移束器和第七移束器之间,且所述 相移器一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第四四分之一波片位于第七移束器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 八移束器位于第四四分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九移束器位于第八移束器的出光面 一侧,所述第六半波片和第七半波片位于第八移束器和第九移束器之间,且所述第六半波 片和第七半波片分别对应一路光线。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包含有偏振 分光片I、反射片I、第五四分之一波片、相移器二、反射镜三、第六四分之一波片、棱镜二、第
十移束器、第八半波片、第九半波片和第十一移束器,所述偏振分光片I斜向设置于第一四分
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片I位于偏振分光片I上方,且所述反射片I与偏振分光片I
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五四分之一波片置于偏振分光片I和反射片I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
三位于第五四分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相移器二插至于第五四分之一波片和反射镜
三之间,且所述相移器二只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第六四分之一波片置于偏振分光片I的下
方出光面出,所述棱镜二位于第六四分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棱镜二的另一侧出 光面正对第十移束器,所述第十一移束器位于第十移束器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八半波片 和第九半波片插至于第十移束器和第十一移束器之间,且所述第八半波片和第九半波片分 别对应一路光线,所述第十一移束器的出光面导出两路光线。光片Π、偏振分光片ΠΙ第七四分之一波片、偏振分光片IV、反射片H、相移器三、反射镜四、反 射镜五、第十半波片、第十二移束器、第十一半波片、第十三移束器和法拉第旋转器,所述偏振 分光片Π斜向设置于设置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五和偏振分光片UI
分别设置于偏振分光片Π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偏振分光片Π、偏振分光片ΠΙ和反射镜五相互 平行,所述第十三移束器位于反射镜五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十一半波片插至于反射镜五和第 十三移束器之间,所述法拉第旋转器插至于偏振分光片II和偏振分光片ΠΙ之间,所述第十半波
片和第七四分之一波片分别位于偏振分光片Π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十二移束器设置于第十半
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偏振分光片]Λ j丨向设置于第七四分之一波片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
镜四位于偏振分光片IV的右侧,所述相移器三插至于偏振分光片IV和反射镜四之间,且所述
相移器三只覆盖一路光线,所述反射片Π设置于偏振分光Λ R上方,且所述反射片Π与偏振分
光片1\相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输入的非偏振光经由第一移束器后在Z轴方向(Ζ轴方向为垂直于纸平面 方向)上被分成两束线偏振光,然后两束线偏振光中的一束经第一半波片后,偏振方向被旋 转90度;随后这两束偏振光经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进入延迟线干涉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前端设置了偏振光发生组件,入射光中的两个偏振分量被转换成同一方 向,因而使得整套干涉仪具有极低偏振相关损耗、频移和高消光比。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偏振光发生组件。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6为麦克尔逊干涉仪结构示意图。图7为马赫-增德尔干涉仪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移束器1. 1、第一半波片1. 2、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 3 ;[0026]第二移束器2. 1、第二半波片2. 2、偏振分光片2. 3、反射片2. 4、第二四分之一波片 2. 5、反射镜一 2. 6、反射镜二 2. 7、第三半波片2. 8、第三移束器2. 9、棱镜一 2. 10、第三四分 之一波片2. 11、第四移束器2. 12、第四半波片2. 13、第五半波片2. 14、第五移束器2. 15 ;第六移束器3. 1、相移器一 3. 2、第七移束器3. 3、第四四分之一波片3. 4、第八移束 器3. 5、第六半波片3. 6、第七半波片3. 7、第九移束器3. 8 ;偏振分光片I 4. 1、反射片I 4. 2、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相移器二 4. 4、反射镜三4. 5、
第六四分之一波片4. 6、棱镜二 4. 7、第十移束器4. 8、第八半波片4. 9、第九半波片4. 10、第十一 移束器4. 11 ;偏振分光片Π ο 1、偏振分光片ΠΙ 5. 2、第七四分之一波片5. 3、偏振分光片IV 5. 4、反
射片Π ο 5、相移器三5. 6、反射镜四5. 7、反射镜五5. 8、第十半波片5. 9、第十二移束器5. 10、第 十一半波片5. 11、第十三移束器5. 12、法拉第旋转器5. 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所述基于偏振光的延 迟线干涉仪由延迟线干涉装置和置于延迟线干涉装置前端的偏振光发生组件构成,所述偏 振光发生组件包含有第一移束器1. 1、第一半波片1. 2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 3,所述第一 半波片1. 2置于第一移束器1. 1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一半波片1. 2只覆盖一路偏振光, 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 3置于第一半波片1. 2的出光面一侧;本实施例中延迟线干涉装置包含有第二移束器2. 1、第二半波片2. 2、偏振分光片 2. 3、反射片2. 4、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 5、反射镜一 2. 6、反射镜二 2. 7、第三半波片2. 8、第三 移束器2. 9、棱镜一 2. 10、第三四分之一波片2. 11、第四移束器2. 12、第四半波片2. 13、第五 半波片2. 14和第五移束器2. 15,所述第二移束器2. 1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 3的出光 面一侧,所述第二半波片2. 2位于第二移束器2. 1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二半波片2. 2只 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偏振分光片2. 3斜向设置于第二移束器2. 1和第二半波片2. 2的出 光面一侧,所述反射片2. 4位于偏振分光片2. 3下方,且所述反射片2. 4与偏振分光片2. 3 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 5位于偏振分光片2. 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一 2. 6和反射镜二 2. 7位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 5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一 2. 6和反射 镜二 2. 7分别对应于一路偏振光,所述第三半波片2. 8位于反射片2. 4的出光面一侧,且所 述第三半波片2. 8只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第三移束器2. 9位于反射片2. 4和第三半波片 2. 8的出光面一侧,所述棱镜一 2. 10—端正对第三移束器2. 9,另一端正对第三四分之一波 片2. 11,所述第四移束器2. 12位于第三四分之一波片2. 11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四半波片 2. 13和第五半波片2. 14位于第四移束器2. 12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四半波片2. 13和第 五半波片2. 14分别对应一路光线,所述第五移束器2. 15位于第四半波片2. 13和第五半波 片2. 14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五移束器2. 15的出光面导出两路光输出。[0034]工作时,由偏振光发生组件产生的两束线偏振光进入第二移束器2. 1后,再次被 第二移束器2. 1在X轴方向(X轴方向为纸平面上竖直方向)进一步分配到两个干涉臂中, 这里第二移束器2. 1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分束器,第二半波片2. 2的作用是使两臂中光的偏 振方向一致。在空间上保持一定间隔的反射镜一 2. 6和反射镜二 2. 7分别将两个臂中的光 反射到第三移束器2. 9,两臂的相位差由反射镜一 2. 6和反射镜二 2. 7之间的距离决定;第 二四分之一波片2. 5的作用是将在光两次经过它后偏振方向旋转90度,而第三移束器2. 9 的作用是将两臂中的光合并到一起;合并到一起的光在经过第三四分之一波片2. 11后产 生干涉,并经由第四移束器2. 12后分配到两个输出端,第四半波片2. 13、第五半波片2. 14 和第五移束器2. 15的作用是在Z方向使两束偏振光重新合并在一起。实施例二 参见图3,所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采用 不同构造,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包含有第六移束器3. 1、相移器一 3. 2、第七移束器3. 3、第 四四分之一波片3. 4、第八移束器3. 5、第六半波片3. 6、第七半波片3. 7和第九移束器3. 8, 所述第六移束器3. 1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 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七移束器3. 3位于 第六移束器3. 1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相移器一 3. 2插至于第六移束器3. 1和第七移束器3. 3 之间,且所述相移器一 3. 2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第四四分之一波片3. 4位于第七移束器
3.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八移束器3. 5位于第四四分之一波片3. 4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 九移束器3. 8位于第八移束器3. 5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六半波片3. 6和第七半波片3. 7 位于第八移束器3. 5和第九移束器3. 8之间,且所述第六半波片3. 6和第七半波片3. 7分 别对应一路光线,所述第九移束器3. 8的出光面导出两路光输出。工作时,由偏振光发生组件产生的两束线偏振光进入第六移束器3. 1后,两束光 在X轴方向被进一步分开到两个干涉臂中,这里第六移束器3. 1起到分束器的作用,位于一 臂中的相移器一 3. 2用来控制两臂中的光程差,从而达到调谐输出光频率的目的,第七移 束器3. 3的作用是合并光束,第四四分之一波片3. 4与第八移束器3. 5相结合将合并以后 的光再次分配到两个输出端,再由第六半波片3. 6、第七半波片3. 7和第九移束器3. 8将在 Z轴方向分开的线偏振光合并在一起,恢复非偏振光状态。实施例三参见图4,所述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采用 不同构造,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包含有偏振分光片I 4. 1、反射片I 4. 2、第五四分之一波片
4.3、相移器二 4. 4、反射镜三4. 5、第六四分之一波片4. 6、棱镜二 4. 7、第十移束器4. 8、第八半 波片4. 9、第九半波片4. 10和第十一移束器4. 11,所述偏振分光片I 4. 1斜向设置于第一四分之
一波片1. 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片I 4. 2位于偏振分光片I 4. 1上方,且所述反射片I 4. 2与
偏振分光片I 4. 1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置于偏振分光片I 4. 1和反射片I 4. 2
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三4. 5位于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相移器二 4. 4 插至于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和反射镜三4. 5之间,且所述相移器二4. 4只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第六四分之一波片4. 6置于偏振分光片I 4. 1的下方出光面出,所述棱镜二 4. 7位于第六四
分之一波片4.6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棱镜二 4. 7的另一侧出光面正对第十移束器4. 8,所 述第十一移束器4. 11位于第十移束器4. 8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八半波片4. 9和第九半波 片4. 10插至于第十移束器4. 8和第十一移束器4. 11之间,且所述第八半波片4. 9和第九 半波片4. 10分别对应一路光线,所述第十一移束器4. 11的出光面导出两路光线。工作时,由偏振光发生组件产生的两束线偏振光进入由偏振分光片I 4. 1和反射
片I 4. 2构成的偏振分束器,两束光分别又在纸平面内进一步被上述偏振分束器分成两束 光,位于偏振分束器与反射镜三4. 5之间的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使光两次经过它后偏振 方向旋转90度,两臂间的光程差取决于偏振分光片I 4. 1和反射片I 4. 2之间的间距、由偏
振分光片I 4. 1和反射片I 4. 2构成的偏振分束器与反射镜三4. 5之间的间隔、以及相移器
二 4. 4的光学厚度;由反射镜三4. 5反射回的四束光再次经过由偏振分光片I 4. 1和反射片
I 4. 2构成的偏振分束器后被合并成两束光后并导向第十移束器4. 8,由于第六四分之一波
片4. 6的存在,来自两臂的光产生干涉,并经由第十移束器4. 8分配到两个输出端,第八半 波片4. 9、第九半波片4. 10、第十一移束器4. 11的作用是将在Z方向分开的两束线偏振光 重新合并在一起。实施例四参见图5,所述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采用 不同构造,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包含有偏振分光片Π 5. 1、偏振分光片ΠΙ 5. 2、第七四分之
一波片5. 3、偏振分光片IV 5. 4、反射片Π 5. 5、相移器三5. 6、反射镜四5. 7、反射镜五5. 8、 第十半波片5. 9、第十二移束器5. 10、第十一半波片5. 11、第十三移束器5. 12和法拉第旋转 器5. 13,所述偏振分光片U ο 1斜向设置于设置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出光面一侧,所
述反射镜五5. 8和偏振分光片ΠΙ 3 2分别设置于偏振分光片Π 3 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偏
振分光片Π 5. 1、偏振分光片ΠΙ 5. 2和反射镜五5. 8相互平行,所述第十三移束器5. 12位 于反射镜五5. 8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十一半波片5. 11插至于反射镜五5. 8和第十三移束 器5. 12之间,所述法拉第旋转器5. 13插至于偏振分光片Π 5. 1和偏振分光片ΠΙ 5. 2之间,所述第十半波片5. 9和第七四分之一波片5. 3分别位于偏振分光片ΠΙ ο 2的左右两侧,所 述第十二移束器5. 10设置于第十半波片5. 9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偏振分光片IV 5. 4斜向设 置于第七四分之一波片5. 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四5. 7位于偏振分光片ΙΛ ο. 4的右 侧,所述相移器三5. 6插至于偏振分光片ο 4和反射镜四5. 7之间,且所述相移器三5. 6 只覆盖一路光线,所述反射片Π 5. 5设置于偏振分光片R 3 4上方,且所述反射片Π 9 5与 偏振分光片Γν 4相平行设置。工作时,由偏振光发生组件产生的两束线偏振光依次被偏振分光片Π 5. 1、偏振分
光片ΠΙ 5. 2反射,此后再经过第七四分之一波片5. 3由线偏振光转变为圆偏振光,两干涉
臂的光程差取决于偏振分光片IV 5. 4与反射片Π 5. 5的间隔、反射片Π 5. 5与反射镜四5. 7 的间隔、以及相移器三5. 6的光学厚度。在工作中,由反射镜四5. 7返回的共四束光,再次经 过偏振分光片Ιλ ο. 4和反射片Π 5. 5后被合并成两束,并再次经过第七四分之一波片5. 3
后产生干涉,再由偏振分光片ΠΙ ο 2分配到两个输出端,同一波长的光被分配到两个输出
端的比例由两干涉臂的位相差决定。通过第十二移束器5. 10和第十三移束器5. 12,在Z轴 方向上分开的两束线偏振光被重新合并到一起。述法拉第旋转器5. 13的作用是为了将与 入射光同一偏振方向而传播方向相反的输出光导向上方的输出端,从而避免返回下方的输 入端。上述所述相移器均采用透射型相移器,上述移束器均采用YVO4移束器,所述YVO4 表示钒酸钇晶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常规的干涉仪替代上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均属于本实用新 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由 延迟线干涉装置和置于延迟线干涉装置前端的偏振光发生组件构成,所述偏振光发生组件 包含有第一移束器(1. 1)、第一半波片(1.2)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所述第一半波片 (1.2)置于第一移束器(1. 1)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置于第一半波片(1.2)的出光面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线干涉 装置包含有第二移束器(2. 1)、第二半波片(2. 2)、偏振分光片(2. 3)、反射片(2. 4)、第二四 分之一波片(2. 5)、反射镜一(2. 6)、反射镜二(2. 7)、第三半波片(2. 8)、第三移束器(2. 9)、 棱镜一(2. 10)、第三四分之一波片(2. 11)、第四移束器(2. 12)、第四半波片(2. 13)、第五半 波片(2. 14)和第五移束器(2. 15),所述第二移束器(2. 1)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 3)的 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二半波片(2. 2)位于第二移束器(2. 1)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二半 波片(2. 2)只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偏振分光片(2. 3)斜向设置于第二移束器(2. 1)和第 二半波片(2. 2)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片(2. 4)位于偏振分光片(2. 3)下方,且所述反射 片(2. 4)与偏振分光片(2. 3)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 5)位于偏振分光片(2.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一(2.6)和反射镜二(2. 7)位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 5) 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镜一(2. 6)和反射镜二(2. 7)分别对应于一路偏振光,所述第三半 波片(2. 8)位于反射片(2. 4)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三半波片(2. 8)只覆盖一路偏振光, 所述第三移束器(2. 9)位于反射片(2. 4)和第三半波片(2. 8)的出光面一侧,所述棱镜一 (2. 10) 一端正对第三移束器(2. 9),另一端正对第三四分之一波片(2. 11),所述第四移束 器(2. 12)位于第三四分之一波片(2. 11)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四半波片(2. 13)和第五半 波片(2. 14)位于第四移束器(2. 12)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第四半波片(2. 13)和第五半波 片(2. 14)分别对应一路光线,所述第五移束器(2. 15)位于第四半波片(2. 13)和第五半波 片(2. 14)的出光面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线干 涉装置包含有第六移束器(3. 1)、相移器一(3. 2)、第七移束器(3. 3)、第四四分之一波片 (3. 4)、第八移束器(3. 5)、第六半波片(3. 6)、第七半波片(3. 7)和第九移束器(3. 8),所述 第六移束器(3. 1)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七移束器(3. 3)位于 第六移束器(3. 1)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相移器一(3. 2)插至于第六移束器(3. 1)和第七移束 器(3. 3)之间,且所述相移器一(3. 2)覆盖一路偏振光,所述第四四分之一波片(3. 4)位于 第七移束器(3.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八移束器(3.5)位于第四四分之一波片(3. 4)的 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九移束器(3.8)位于第八移束器(3. 5 )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六半波片 (3. 6)和第七半波片(3. 7)位于第八移束器(3. 5)和第九移束器(3. 8)之间,且所述第六半 波片(3. 6)和第七半波片(3. 7)分别对应一路光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线干涉 装置包含有偏振分光片1(4. 1)、反 射片I (4. 2)、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相移器二(4. 4)、反射镜三(4. 5)、第六四分之一波 片(4. 6)、棱镜二(4. 7)、第十移束器(4. 8)、第八半波片(4. 9)、第九半波片(4. 10)和第十一 移束器(4. 11),所述偏振分光片I (4. 1)斜向设置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射片I (4.2)位于偏振分光片I (4. 1)上方,且所述反射片I (4.2)与偏振分光片I (4.1) 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置于偏振分光片I (4. 1)和反射片I (4. 2)的出光 面一侧,所述反射镜三(4. 5)位于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相移器二 (4. 4)插至于第五四分之一波片(4. 3)和反射镜三(4. 5)之间,且所述相移器二(4. 4)只覆 盖一路偏振光,所述第六四分之一波片(4. 6)置于偏振分光片I (4. 1)的下方出光面出,所述 棱镜二(4. 7)位于第六四分之一波片(4. 6)的出光面一侧,且所述棱镜二(4. 7)的另一侧 出光面正对第十移束器(4. 8),所述第十一移束器(4. 11)位于第十移束器(4. 8)的出光面 一侧,所述第八半波片(4. 9)和第九半波片(4. 10)插至于第十移束器(4. 8)和第十一移束 器(4. 11)之间,且所述第八半波片(4. 9)和第九半波片(4. 10)分别对应一路光线,所述第 十一移束器(4. 11)的出光面导出两路光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线干涉 装置包含有偏振分光片II (5. 1)、偏振分光片III (5. 2)、第七四分之一波片(5. 3)、偏振分光 片i h 4)、反射片II (5. 5)、相移器三(5. 6)、反射镜四(5. 7)、反射镜五(5. 8)、第十半波片 (5. 9)、第十二移束器(5. 10)、第十一半波片(5. 11)、第十三移束器(5. 12)和法拉第旋转器 (5. 13),所述偏振分光片II (5. 1)斜向设置于设置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出光面一 侧,所述反射镜五(5. 8)和偏振分光片III (5. 2)分别设置于偏振分光片II (5. 1)的上方和下 方,所述偏振分光片II (5. 1)、偏振分光片III (5. 2)和反射镜五(5. 8)相互平行,所述第十三 移束器(5. 12)位于反射镜五(5. 8)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十一半波片(5. 11)插至于反射镜 五(5. 8)和第十三移束器(5. 12)之间,所述法拉第旋转器(5. 13)插至于偏振分光片II (5. 1) 和偏振分光片III (5. 2)之间,所述第十半波片(5. 9)和第七四分之一波片(5. 3)分别位于偏 振分光片III (5. 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十二移束器(5. 10)设置于第十半波片(5. 9)的出光 面一侧,所述偏振分光片P (5. 4)斜向设置于第七四分之一波片(5. 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 反射镜四(5. 7)位于偏振分光片Γ〔 5. 4)的右侧,所述相移器三(5. 6)插至于偏振分光片i (5.4)和反射镜四(5. 7)之间,且所述相移器三(5. 6)只覆盖一路光线,所述反射片II (5.5) 设置于偏振分光片IV (5. 4)上方,且所述反射片I! (5. 5)与偏振分光片IV (5. 4)相平行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所述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由延迟线干涉装置和置于延迟线干涉装置前端的偏振光发生组件构成,所述偏振光发生组件包含有第一移束器(1.1)、第一半波片(1.2)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所述第一半波片(1.2)置于第一移束器(1.1)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置于第一半波片(1.2)的出光面一侧。本实用新型基于偏振光的延迟线干涉仪,具有极低偏振相关损耗、频移和高消光比。
文档编号H04B10/158GK201846339SQ201020599890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冯岳忠, 吴学伟 申请人:江阴华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