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体域网通信的便携式终端和声音检测器及其数据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90937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体域网通信的便携式终端和声音检测器及其数据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总的发明构思涉及声音检测器。具体地,本总的发明构思涉及诸如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的助听器或耳机之类的声音检测器、由用户操作的便携式终端和用于控制所述声音检测器和便携式终端的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移动电话机、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音频第3层(“MP3”)播放器和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之类的便携式终端例如使用通过导线与所述便携式终端连接的耳机。而且,助听器正变得更加广泛地与通过导线而与该助听器连接的便携式终端一起使用。随着与便携式终端一起使用耳机和/或助听器变得更加普遍,存在对于诸如通过提高在所述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提高所述设备的声音质量之类的方面,以及在诸如减小所述设备的尺寸、减少所述设备的部件(例如导线)的数量和/或降低所述设备的功率要求之类的各个其他方面来提高这些设备的性能的增长的需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提供有效率地与声音检测器通信的便携式终端和用于控制声音检测器的方法。提供声音检测器系统,其中,第一声音检测器有效率地与第二声音检测器通信,以及提供用于控制在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之间的数据的方法。提供用于确定在与便携式终端通信的声音检测器中再现的可听数据的方法、以及声音再现系统。技术方案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声音检测器,其与便携式终端通信,所述声音检测器包括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其根据用户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而与所述便携式终端通信;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其与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连接;和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其与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连接,并且再现从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接收的数据,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通过利用所述用户的体域网(BAN)与所述便携式终端通信。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声音检测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利用体域网(BAN)根据用户对便携式终端的操作而从所述便携式终端接收用于控制所述声音检测器的控制数据;并且根据所接收的控制数据来设置所述声音检测器。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执行控制声音检测器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声音检测器系统,包括第一声音检测器,第一声音检测器包括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和用于感测可听数据的感测单元;以及第二声音检测器,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根据由所述感测单元感测到的可听数据来更新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的控制数据以产生经更新的控制数据,以及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利用用户的体域网(body area network BAN) 将所述经更新的控制数据传递给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声音检测器系统的数据的方法,所述声音检测器系统包括第一声音检测器和第二声音检测器,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的外部感测可听数据以产生感测的可听数据;根据所述感测的可听数据来更新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的控制数据以产生经更新的控制数据;并且利用用户的体域网(BAN)来向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发送所述经更新的控制数据。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执行控制包括第一声音检测器和第二声音检测器的声音检测器系统的数据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确定在与便携式终端通信的声音检测器中再现的可听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从所述声音检测器的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并且相应于用户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确定用于再现在先前存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中的或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外部接收的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当中的至少一个可听数据的再现模式。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声音再现系统,包括声音检测器,用于从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和便携式终端,用于相应于用户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确定用于再现在先前存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中的或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外部接收的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再现模式,以及通过利用体域网(BAN)来向所述声音检测器发送根据所确定的再现模式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通过参照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接收的所述控制数据来再现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所述第二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为了获得上述和/或其他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执行确定在与便携式终端通信的声音检测器中再现的可听数据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有益效果如上所述,声音检测器通过利用体域网与便携式终端通信,以及用户通过利用便携式终端来控制声音检测器。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的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总的发明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便携式终端和声音检测器的示例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便携式终端和声音检测器的方框图;图3到9是图解控制在便携式终端和声音检测器之间的数据的方法的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0是便携式终端的示例实施例的方框图11是图解确定在与便携式终端通信的声音检测器中再现的可听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和图12是图解控制声音检测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加全面地描述本总的发明构思,在所述附图中示出了各种示例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体现,并且不应当被解读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和完整的。相同的参考数字自始至终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之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之上,或者可能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时,则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的列出项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应当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此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 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应当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仅仅使用这些术语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因而,在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示教。在此使用的术语是仅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期望限制本发明。如在此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期望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应当进一步理解当在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正包括”或者“包含”和/或“正包含”时, 指明所陈述的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分组的存在或添加。而且,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顶部”之类的关系术语在此可被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其他元件的关系,如在附图中所图解的那样。应当理解关系术语除了图中描述的方位之外,还期望包含器件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附图之一中的器件被反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该其他元件的“上”侧。因此,根据附图的特定方位,术语“下”可包括方位“下”和“上”两者。类似地,如果在附图之一中的器件被反转, 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面”或“之下”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该其他元件“之上”。因此, 术语“下”或“之下”可包括方位“之上”和“之下”两者。除非特别定义,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那样相同的含义。应当进一步理解,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当被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解释,除非在此明确定义。在此将参照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的横截面图示来描述示例实施例。这样,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容差的原因导致的与图示的形状的偏差将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在此描述的实施例不应当被解读为限于在此图解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于制造而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被图示或描述为平面的区域一般可以具有粗糙和/或非线性的特征。而且,被图示的尖锐的角形可以是圆的。因此,附图中图解的区域实际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并不被期望用来图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被期望用来限制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进一步更加详细描述本总的发明构思的各种示例实施例的均利用体域网(“BAN”)来进行通信的便携式终端和一个或多个声音检测器。图1是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10、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透视图。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声音检测器121是左声音检测器 121,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是右声音检测器122,但是其他实施例不限于此。用户100拿着便携式终端110,其例如可以是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音频第 3层(“MP3”)播放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移动电话机,但是不限于此。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可以被置于(例如位于)用户 100附近,诸如在用户的耳朵和/或两耳中。更具体地,例如左声音检测器121和右声音检测器122可以分别佩戴在用户100的左右耳中。而且,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可通过悬挂在耳朵上和/或通过插入到每一耳朵中而被佩戴。在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是助听器或可替换地为耳机。在此为了描述的目的,将假定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是助听器,但是应当理解其他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如上所注意到的,左声音检测器121可以位于用户100的左耳中,而右声音检测器 122可以位于用户100的右耳中。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 122都没有或不需要将声音检测器与彼此连接的导线。而且,位于左耳中的声音检测器121 和位于右耳中的声音检测器122都没有或不需要连接便携式终端110的导线。相反,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左声音检测器121利用BAN(例如利用用户100 的身体)而不是利用(或需要)导线来与右声音检测器122通信。同样,左声音检测器121 和右声音检测器122经由用户100的身体(例如经由BAN)而不是需要导线来与便携式终端110进行通信。在此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中,BAN是利用人身体作为导体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方法。BAN例如可以是直接数据发送/接收方法(例如,通过与身体接触的电阻性耦接), 或者可替换地,间接数据发送/接收方法(例如,不需要接触身体的电容性耦接)。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接触型和非接触型BAN两者都被用于在声音检测器121和122之间的立体声通信(例如,立体声助听器)和/或用于在立体声助听器和便携式终端110之间的通信。结果,在此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好处大大降低的功率消耗、大大简化的实施(例如,不需要导线),对于例如听力困难的人得到更加容易和更加有效率的通信的好处。图2是图1的便携式终端110、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方框图。参照图2,便携式终端110包括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终端侧控制器222、 终端侧存储单元224、终端侧再现单元2 和操作单元228。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 终端侧控制器22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芯片,而终端侧存储单元2 可以是存储器。而且,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和终端侧控制器222可以是一集成卡,或者可替换地可以是一模块,但是其他实施例不限于此。当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和终端侧控制器 222是一集成卡或模块时,该集成卡或模块可以容易地与便携式终端110分开和/或组合。参照图2,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每一个均包括感测单元 210、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 216和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如图所示,分开的感测单元210可以包含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两者中,特别是在其中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是助听器的示例实施例中。然而,应当注意在其他实施例中,诸如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是耳机时,感测单元210可以不包含到第一声音检测器121 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两者中。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可以是CPU芯片,而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可以是存储器,其存储了来自便携式终端1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数据、来自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既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彼此组合的) 的控制数据、来自便携式终端110的可听数据、来自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既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彼此组合的)的可听数据以及由感测单元210感测到的可听数据,但是其他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转换可听数据以便在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中被再现。例如,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可以通过参照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或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存储的控制数据来转换可听数据。同样,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可以放大在感测单元210中感测到的可听数据 (这可被称为第一可听数据)以及数字化所放大的第一可听数据。经数字化的第一可听数据在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中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而被再现。为此目的,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可以进一步包括执行放大的放大器、执行数字化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执行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而且,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可以根据第二可听数据的形式对从便携式终端 110发送的可听数据(这可被称为第二可听数据)执行合适的转换处理。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和终端侧控制器222可以被集成(例如被组合到一个单元中)。而且,所述包括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和终端侧控制器222的那个单元可以与便携式终端110分开地设置,诸如在便携式终端110的外部,或者可替换地,被设置声音检测器121或122之一中。下文中,将参照图2到9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他示例实施例。现在参照图2和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仅仅利用BAN(例如通过用户100 的身体)从便携式终端100向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发送可听数据。另外,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可以(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 /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外部)感测可听数据并且再现该可听数据和/或向便携式终端 110发送该可听数据。而且,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可以再现(从便携式终端110)发送的可听数据或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 (从外部)感测的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如将在下面更加详细描述的那样。如在此使用的,“可听数据”表示可以听见的数据,并且可听数据的例子包括诸如讲话和音乐之类的音频/声音数据。而且,为了描述方便,下文中,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 /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外部感测的可听数据被称为“第一可听数据”,而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从便携式终端110接收到的可听数据将被称为“第二可听数据”。相应地,在图3的操作310中感测第一可听数据,而在图3的操作314中接收第二可听数据。例如,“第二可听数据”可以是但不限于在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存储的音频/声音数据或通过便携式终端110接收的音频/声音数据(例如, 如果便携式终端110是移动电话机,则第二可听数据可以是从另一移动电话机接收的电话音频/声音数据)。如上所述,感测单元210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二可听数据是MP3音频/声音数据,则在便携式终端110中的终端侧存储单元2M存储该第二可听数据。如图2所示,操作单元2 可以被包含在便携式终端110中,并且可以包括用户 100操作用来控制便携式终端110和/或声音检测器121和122的一个或多个键和/或按钮或者其他部件。具体地,例如,当用户100期望利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 122访问(例如收听)存储在终端侧存储单元2M中的第二可听数据时,用户100对操作单元2 进行操作,并且终端侧控制器222识别出该操作,从终端侧存储单元2M读取对应于该操作的第二可听数据,并且向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发送所读取的第二可听数据。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发送所读取的第二可听数据。具体而言,小的电信号(例如对用户100的身体无害的电信号)流过用户100的身体以传送读取的第二可听数据。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 212通过用户100的身体接收来自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的所读取的第二可听数据。仍参照图2和3,当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感测单元 210感测到第一可听数据,以及同时从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接收到第二可听数据时, 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确定向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发送哪一可听数据,例如,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更具体地,用户100可以选择用户100期望收听的可听数据中的哪一个(例如,两者都不、任一个或两者)。因此,根据便携式终端100的操作,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确定用户100是仅收听由感测单元210感测到的第一可听数据,是仅收听从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接收到的第二可听数据,还是收听由感测单元 210感测到的第一可听数据和从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接收到的第二可听数据两者。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自动执行对再现哪一个可听数据的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所述确定,例如使用可以是预定的或者由用户100利用操作单元2 确定的标准。而且, 如果用户100不进行任何这样的确定,则用户100根据预定规则基于可听数据的相应优先级来执行所述确定。具体地,例如,如果从感测单元210感测到的可听数据具有比其他可听数据高的优先级,则从感测单元210感测到的可听数据被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发送到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如果两个可听数据具有相同的优先级(或没有优先级),则可以同时再现这两个可听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预定规则可被存储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或者被存储在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如果该预定规则存储在终端侧存储单元2M中,则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从便携式终端110接收该预定规则,并且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根据所接收的预定规则来确定再现哪一可听数据。
根据该操作和对哪一个可听数据发送到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的确定结果, 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再现由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发送的第一可听数据和/或第二可听数据。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包括扬声器(未示出),但是其他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可以以使得用户100能够识别可听数据的任何方式来再现可听数据。例如,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可以再现作为空气传导信号的可听数据(其通过空气传送到用户100)或者骨骼传导信号(其通过骨骼(例如用户的头骨)传送到用户100),但是可替换的实施例不限于前面的再现可听数据的方法。如上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确定在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哪一个可听数据发送到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终端侧控制器 222可以确定在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哪一个可听数据发送到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如将在后面更全面地描述的那样。现在将参照图2和4更详细地描述另一示例实施例。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通过用户100的身体(例如利用BAN)向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发送存储在便携式终端110中的控制数据,根据所发送的控制数据来设置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可选的或其他参数, 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终端侧存储单元2M存储该控制数据。如在此使用的,“控制数据”表示包括声音检测器信息、用户信息和可听数据编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的信息。 具体而言,声音检测器信息表示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 对应的各种设置信息和/或状态信息。更具体地,例如,声音检测器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音量信息、关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操作模式的信息、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适合 (fitting)信息(例如,关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如何再现可听数据的信息、以及考虑到对用户100执行的听力测试而对用户100的听力能力自适应设置的信息)、关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剩余电池电量(charge) 的信息以及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先前和/或当前操作的最新记录对应的信息。用户信息表示属于佩戴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用户 100的个人信息。佩戴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用户100的个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听力测试的结果,但是其他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可听数据编辑信息可以包括均衡设置信息,均衡设置信息例如包括与用户100的听力敏感图对应的补偿增益,并且可听数据编辑信息也可以包括与任何类型的可听数据对应的在控制数据中存在的信息。具体地,例如,当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利用预先确定的方法转换可听数据并且然后再现该经转换的可听数据时,该可听数据编辑信息可以包括该预先确定的方法。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控制数据是用于控制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数据。如上所述,控制数据可以包括用于控制音量的数据、用于控制有关频率的增益的数据、用于更新有关用户100的听力损失程度的适合信息(例如听力损伤度)的数据以及用于控制感测单元210的声波束形成的数据,但是不限于此。当用户100期望向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发送在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存储的控制数据时,用户100对操作单元2 进行操作,并且终端侧控制器 222识别该操作,根据该识别从终端侧存储单元2M读取该控制数据,并且向终端侧发送器 /接收器220发送所读取的控制数据。所述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传送该控制数据。因此,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通过用户100的身体接收来自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的控制数据。结果,根据从便携式终端110接收的控制数据来设置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操作。而且,可以根据所接收的控制数据来更新现有的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相关的设置信息。相应地,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当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 的用户100改变(例如,新/不同用户拿着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 并且该新用户具有他们自己的便携式终端(其存储了新用户自己定制的控制数据)时,在该便携式终端中存储的控制数据用于更新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 的设置信息以针对该新用户进行优化。现在将参照图2和5更详细地描述另一示例实施例。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用户100的身体从便携式终端110向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发送第二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 /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再现所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和由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感测到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如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感测单元210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和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的至少一个存储对应于第一可听数据的控制数据。如果终端侧存储单元2M存储对应于第一可听数据的控制数据, 则可以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发送该控制数据。这里,可以根据从便携式终端110接收的控制数据来更新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存储的控制数据。相应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可以利用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和终端侧存储单元224的任一个中存储的与第一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来转换第一可听数据。终端侧存储单元2M可以存储第二可听数据和与该第二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与第二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也可以存储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第二可听数据是MP3音频/声音数据。当用户100期望通过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收听存储在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的第二可听数据中的任何可听数据时,用户100对操作单元2 进行操作,并且终端侧控制器222 识别该操作,从终端侧存储单元2M读取与该识别对应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并且向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发送所读取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所读取的控制数据。所述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通过用户100的身体(例如经由BAN)向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传送该第二可听数据和该控制数据。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通过用户 100的身体接收来自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当同时接收到由感测单元210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时,根据正被操作的便携式终端110,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确定要向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发送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的哪一个,例如,用户100将仅仅收听由感测单元210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还是仅仅收听从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接收的第二可听数据,还是收听由感测单元210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和从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接收的第二可听数据两者。因而,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感测单元210可以感测和记录可听数据,而同时向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发送可听数据。当确定向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发送从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接收的第二可听数据时,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存储与从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接收的第二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再现由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发送的合适的可听数据。如果由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接收到的可听数据是从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以及与该第二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例如,仅可听数据编辑信息), 则该第二可听数据与该控制数据一起存储到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并且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根据与该第二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转换该第二可听数据,而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再现经转换的第二可听数据。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可以包括扬声器(未示出)。如果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确定向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发送由感测单元 210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则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根据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和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的至少一个中存储的与第一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来转换该第一可听数据,并且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再现经转换的第一可听数据。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确定向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发送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的哪一个可听数据。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终端侧控制器222可以确定向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发送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的哪一个可听数据,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那样。现在将参照图2和6更详细地描述另一示例实施例。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声音检测器121或122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便携式终端 110发送第一可听数据,而便携式终端110再现所发送的第一可听数据,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当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以从声音检测器121或122接收第一可听数据时, 终端侧控制器222识别该操作并且使得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能够根据该识别从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接收该第一可听数据。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由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接收的可听数据可以是预先存储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的第一可听数据。当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从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接收到第一可听数据时,终端侧存储单元2M存储该接收的第一可听数据。终端侧控制器222将该接收的第一可听数据转换成具有便携式终端110可识别的格式的可听数据(例如,转换成第二可听数据)。终端侧存储单元2M可以在第一可听数据被转换前存储该第一可听数据,或可选地,可以存储已由终端侧控制器222转换的第二可听数据。
例如,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感测单元2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可以存储在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这里,第一可听数据可通过被转换成一格式(例如,MP3文件格式)而存储到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以便在终端侧再现单元226中被再现。终端侧再现单元2 再现由终端侧控制器222转换的第二可听数据。终端侧再现单元2 可以包括扬声器(未示出)。现在将参照图2和7更详细地描述另一示例实施例。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声音检测器121或122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便携式终端 110发送控制数据,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那样。当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以从声音检测器121或122接收控制数据时,终端侧控制器222识别该操纵并且使得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12能够根据该识别从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接收该控制数据。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控制数据包括声音检测器信息和/或用户信息,但是其他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当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从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接收到控制数据时,终端侧存储单元2M存储所接收的控制数据。相应地,可以更新先前存储在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的控制数据。因而,根据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当用户100期望替代一个或多个声音检测器121 和122时,在声音检测器121或122中存储的控制数据在替换声音检测器121和/或122 之前被临时存储到便携式终端110中。然后,在替换声音检测器121和/或122之后,用户 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以向替换后的声音检测器提供先前存储在便携式终端110中的控制数据。例如,用户100可以如上参照图4所示的示例实施例操作该终端。相应地,用户100 可以方便地在替换之后开始正常使用替换后的声音检测器,例如不必手动重新输入在替换期间移除的存储在声音检测器121或122中的控制数据。现在将参照图2和8更详细地描述另一示例实施例。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声音检测器121或122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便携式终端 110发送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便携式终端110再现所发送的可听数据,如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具体地,当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以从声音检测器121或122接收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时,终端侧控制器222识别该操作并且使得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能够根据该识别从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接收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所接收的可听数据可以是在感测单元2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或者可替换地,可以是先前存储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的可听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数据包括声音检测器信息、用户信息和可听数据编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如前面详细描述的那样。当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从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接收到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两者时,终端侧存储单元2M在其中存储所接收的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两者ο终端侧控制器222将在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中接收的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转换成具有便携式终端110可识别的格式的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终端侧存储单元2M 可以存储未转换的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存储已经被终端侧控制器222转换的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如上所述,便携式终端110可识别的格式可以是MP3文件格式。终端侧再现单元2 再现由终端侧控制器222转换的可听数据。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控制数据对应于要被再现的可听数据,如上所述,而终端侧控制器222根据该控制数据来转换该可听数据,其后,终端侧再现单元2 再现该经转换的可听数据。终端侧再现单元2 可以包括扬声器(未示出)。现在将参照图2和9更详细地描述另一示例实施例。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声音检测器系统包括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来自被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的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之一的控制数据(例如声音检测器信息)根据来自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的另一个的控制数据来更新,如现在将详细描述的那样。当一个声音检测器(例如,在左侧的第一声音检测器121)的感测单元210感测外部的可听数据(例如第一可听数据)的音量时,声音检测器121的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 更新存储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的控制数据(例如声音检测器信息)以及根据控制数据来更新声音检测器121的设置信息。具体地,例如,根据在声音检测器121或122 外部的噪声环境来自适应地确定(例如通过音量来确定)声音检测器121或122的操作模式。因而,当在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中突然感测到相当大的噪声时,包含在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中的声音检测器信息响应于该大噪声而被更新,相应地,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的操作模式被更新。例如,减小用户100通过声音检测器121听到的声音的音量。也就是说, 可以自适应地调整用户100听到的噪声程度。当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的设置信息被更新时,在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中的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使得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能够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在(右侧的)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的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发送经更新的控制数据(例如,声音检测器信息)。相应地,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中的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根据在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中接收的控制数据(声音检测器信息)来更新在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存储的控制数据(声音检测器信息)。因而,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的设置信息被自适应地更新成左侧的声音检测器 121的设置信息。例如,当在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中突然感测到大噪声时,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的操作模式被改变,而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可以根据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被立即改变以防止对用户100的听力的有害影响。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在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的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存储的控制数据(例如声音检测器信息)被更新时,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的操作模式被改变,并且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的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向右侧的声音检测器212的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发送该经更新的控制数据,从而,同样,右侧的声音检测器212更新在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中存储的控制数据(声音检测器信息)以改变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的操作模式。因而,由于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发送控制数据而不使用或需要任何导线或多条导线,所以有效率地和准确地传送数据(例如,具有低于大约10_3的误码率)。因而,根据在此参照图2到9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在声音检测器121和/或122与
16便携式终端110之间,以及在(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与(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之间执行数据通信。上述数据通信通过用户100的身体(例如BAN)来执行,而不需要任何导线或RF通信。这样,根据在此描述的示例实施例,通过利用数量上大大减少的电功率,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与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以及在便携式终端110与声音检测器121和/或声音检测器122之间有效率地执行通信。而且,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包括纠错方法或装置,例如纠错编码器(未示出)。而且,示例实施例要求明显小于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无线传输(诸如射频(RF)通信)的电功率。具体而言,在示例实施例中,功率消耗在仅仅大约1毫瓦(mW) 到大约2mW之间。而传统RF通信方法的功率消耗在至少约IOmW到约30mW或更多之间。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在终端侧控制器222中确定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再现模式的方法。另外,在包括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以及便携式终端110 的声音再现系统中,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可以通过参照从便携式终端110接收的控制数据自适应地控制再现模式,并且因而可以再现可听数据。这里,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的再现模式明示了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 122中如何再现可听数据,以及可以如何通过上述的控制数据确定可听数据。更具体地,包含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的感测单元 210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控制器222相应于用户100对便携式终端100的操作而确定再现模式。这里,第二可听数据可以先前存储到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或者可以从便携式终端110的外部接收。例如,第二可听数据可以是先前存储在便携式终端110中的MP3 音频/声音数据或者在便携式终端110中接收到的呼叫的音频/声音。如果通过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来再现第二可听数据,则第二可听数据可以通过BAN 从便携式终端110发送到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仅仅通过利用BAN向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发送根据在终端侧控制器222中确定的再现模式的控制数据,并且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218 通过参照控制数据再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可听数据。在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控制器222中确定的再现模式可以是从用于再现第一可听数据的模式、用于再现第二可听数据的模式和用于同时再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的模式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可以根据用户100对便携式终端110的操作或者可以根据预定规则来确定再现模式。当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是助听器而便携式终端110是移动电话机时,如果佩戴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用户100在便携式终端110中接收到呼叫,则用户100可以操作便携式终端110的操作单元228并且确定再现模式。例如,用户100可以通过对操作单元2 进行操作来选择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 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和来自便携式终端110的第二可听数据中的要再现的至少一个数据,而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控制器222可以根据用户100的选择来确定再现模式。然而,如果在便携式终端110中存在预定规则,则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控制器222可以自动确定再现模式而不需要用户100的选择。而且,如果由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控制器222确定的再现模式是用于同时再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的模式,则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控制器222可以进一步确定用于再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的每一个的设置信息。相应地,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 214通过参照在便携式终端110中确定的再现模式根据控制数据转换在第一声音检测器 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再现的可听数据。例如,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可以通过参照再现模式来调整用于再现第一可听数据的音量。例如,如果再现模式是同时再现并且在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感测单元2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的音量较大,则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转换第一可听数据以便降低第一可听数据的音量。相应地,可以防止第二可听数据由于第一可听数据的再现而不能被用户100识别。图3是图解利用BAN来控制数据的方法的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并且下面通过参照图2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可听数据被描述成存储在便携式终端110中的数据。 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参照图2和3,在操作310,声音检测器121或122从声音检测器121或122的外部感测可听数据(例如,第一可听数据)。在操作312,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并且在操作314,便携式终端110根据在操作312中操作的便携式终端110读取第二可听数据。在操作316,便携式终端110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声音检测器121或122发送 (在操作314中读取的)第二可听数据。在操作318,声音检测器121或122根据对便携式终端100的操作,确定要再现(操作3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操作3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当中的哪一数据。 更具体地,例如,当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以再现在操作3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时,声音检测器121或122确定要再现操作310中感测的可听数据。因而,例如,当在操作318中确定要再现操作3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操作 3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两者时,声音检测器121或122再现操作3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操作3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两者(操作320)。另一方面,当在操作318中确定仅仅要再现操作3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时,声音检测器121或122仅再现第二可听数据(操作322)。与之相对,当在操作318中确定仅要再现在操作3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时,声音检测器121或122仅再现第一可听数据(操作324)。图4是图解利用BAN控制数据的方法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2和4,在操作410,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并且在操作412中,便携式终端110根据在操作410中操作的便携式终端110读取控制数据。便携式终端110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声音检测器121或122发送在操作412中读取的控制数据(操作414)。在操作416,根据在操作414中发送的控制数据来更新声音检测器121或122的设
直fe息。
图5是图解利用BAN来控制数据的方法的再一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可听数据被描述成存储在便携式终端110中的数据。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参照图2和5,在操作510,声音检测器121或122从声音检测器121或122的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在操作512,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并且在操作514,便携式终端110根据在操作512中被操作的便携式终端110读取第二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在操作516,便携式终端110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声音检测器121或122发送在操作514中读取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声音检测器121或122根据被操作的便携式终端100,确定要再现操作5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操作5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当中的哪一数据(操作518)。在操作520,当在操作518中确定要再现操作5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和操作 5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两者时,声音检测器121或122根据在操作516中发送的控制数据来转换操作5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并且再现经转换的第二可听数据。同时,声音检测器121和/或122根据与第一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来转换在操作5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并且再现经转换的第一可听数据。这里,对应于第一可听数据的控制数据可被存储到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和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的任一个中。当在操作518中确定仅仅要再现操作5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时,根据在操作 516中发送的控制数据,声音检测器121或122转换在操作516中发送的第二可听数据并且再现经转换的第二可听数据。(操作522)。在操作524,当在操作518中确定仅仅要再现操作510中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时, 声音检测器121和/或122根据与第一可听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来转换第一可听数据并且再现经转换的第一可听数据。这里,对应于第一可听数据的控制数据可被存储到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216和终端侧存储单元224中的任一个中。图6是图解利用BAN控制数据的方法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2和6,在操作610,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根据操作610中对便携式终端110的操作,声音检测器121或122通过用户100 的身体向便携式终端110发送第一可听数据(操作612)。在操作614,便携式终端110将在操作612中发送的第一可听数据转换成便携式终端110可识别的格式。在操作616,便携式终端110再现(在操作614中转换的)可听数据。图7是图解利用BAN控制数据的方法的再一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2和7,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操作710)。根据(在操作710中被操作的)便携式终端110,声音检测器121或122通过用户 100的身体向便携式终端110发送控制数据(操作712)。在操作714,便携式终端110存储在操作712中发送的控制数据。图8是图解利用BAN控制数据的方法的再一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2和8,在操作810,用户100操作便携式终端110。根据(在操作810中被操作的)便携式终端110,声音检测器121或122通过用户 100的身体向便携式终端110发送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操作812)。
便携式终端110将在操作812中发送的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转换成便携式终端 110可识别的格式(操作814)。便携式终端110根据(其格式在操作814中被转换的)控制数据转换(其格式在操作814中被转换的)可听数据(操作816)。在操作818,便携式终端110再现(其格式在操作816中被转换的)可听数据。图9是图解利用BAN控制数据的方法的仍一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2和9,在操作910,更新一个声音检测器(例如在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 的控制数据(例如声音检测器信息)。在操作912,(左侧的)声音检测器121通过用户100的身体向另一声音检测器 (例如在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 发送在操作910中更新的控制数据。(在右侧的)声音检测器122根据在操作912中发送的控制数据来更新先前存储在其中的控制数据(声音检测器信息)(操作914)。参照图10 (其是根据另一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10的方框图),终端侧发送器 /接收器220可以与便携式终端110分开设置。而且,终端侧控制器222和终端侧发送器/ 接收器220可以包含在一个组合单元中,并且该组合单元可以与便携式终端110分开设置。而且,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可进一步包括电极1001和1002。当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附接到便携式终端110上时,电极1001和1002可以电连接在便携式终端 110上设置的(例如安装的)电极1003和1004。例如,如果便携式终端110不支持体域网功能,则包括电极1001和1002的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附接到便携式终端110上,因而,不支持体域网功能的便携式终端110 可以通过利用在终端侧发送器/接收器220中包含的电极1001和1002而支持体域网功能。 如果便携式终端110支持体域网功能,例如,便携式终端110包括如在图10中所述的电极 1003和1004,则便携式终端110可以通过利用电极1003和1004来支持体域网功能。便携式终端110通过利用电极1001和1002或1003和1004,通过用户100的身体 (图1)来与左侧检测器121 (图1)和/或右侧检测器122 (图1)进行通信。具体而言,当用户100触摸或接近电极1001和1002或1003和1004时,左侧检测器121和/或右侧检测器122通过用户100的身体与便携式终端110进行通信。图11是图解确定在与便携式终端110通信的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再现的可听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确定在与便携式终端110通信的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再现的可听数据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声音检测器 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以及便携式终端110中顺序处理的操作。相应地,如果省略任何细节,则对于图2中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以及便携式终端 110的详细描述可应用于确定在与便携式终端110通信的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中再现的可听数据的方法。在操作1101,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感测单元210从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在操作1102,便携式终端110的终端侧控制器222或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相应于用户100对便携式终端110的操作确定用于再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可听数据的再现模式。
图12是图解控制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方法的流程图。控制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声音检测器 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以及便携式终端110中顺序处理的操作。相应地,如果省略任何细节,则对于图2中的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以及便携式终端110的详细描述可应用于控制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方法。在操作1201,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212通过利用体域网(BAN)根据用户100对便携式终端110的操作从便携式终端110接收用于控制声音检测器的控制数据。在操作1202,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214根据所接收的控制数据来设置第一声音检测器121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因而,用户100可以方便地通过操作便携式终端110来确定第一声音检测器121 和/或第二声音检测器122的再现模式。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示例实施例中,用于执行在此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软盘和硬盘,以及光可读介质,诸如致密盘R0M( “⑶-ROM”)和数字多媒体视盘(“DVD”)。本发明不应当被解读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以便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和完整的,并且将本总的发明构思的概念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每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各方面的描述应当被认为是可用于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的其他方面。而且,虽然在此已经参照本总的发明构思的示例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总的发明构思,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随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此进行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声音检测器,其与便携式终端通信,所述声音检测器包括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其根据用户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而与所述便携式终端通信;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其与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连接;和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其与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连接,并且再现从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接收的数据,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通过利用所述用户的体域网(BAN)与所述便携式终端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器,还包括感测单元,其与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连接,并且从所述声音检测器和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从所述便携式终端接收第二可听数据,以及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而向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发送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 所述声音检测器还包括耳机和助听器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 所述数据包括可听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从所述便携式终端接收可听数据和控制数据,以及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数据转换所述可听数据以产生经转换的可听数据,以及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再现所述经转换的可听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声音检测器信息、用户信息和可听数据编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器,还包括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根据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来更新存储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根据从所述便携式终端接收的控制数据来设置所述声音检测器的操作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 所述声音检测器被佩戴在所述用户的耳朵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器,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通过利用空气传导和骨骼传导中的一种来传输所述数据而再现所述数据。
13.—种控制声音检测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利用体域网(BAN)根据用户对便携式终端的操作而从所述便携式终端接收用于控制所述声音检测器的控制数据;和根据所接收的控制数据来设置所述声音检测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感测来自所述声音检测器和所述便携式终端外部的第一可听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便携式终端接收第二可听数据,根据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而选择所感测的第一可听数据和所接收的第二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再现所选择的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数据转换要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再现的可听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声音检测器信息、用户信息和可听数据编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8.一种声音检测器系统,包括 第一声音检测器,包括 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和感测单元,用于感测可听数据;以及第二声音检测器,其中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根据由所述感测单元感测到的可听数据来更新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的控制数据以产生经更新的控制数据,以及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发送器/接收器利用用户的体域网(BAN)将所述经更新的控制数据传递给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声音检测器系统,其中根据所述控制数据来确定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声音检测器系统,其中 第一声音检测器还包括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其再现由所述感测单元感测到的可听数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声音检测器系统,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侧控制器根据所述经更新的控制数据来转换所述可听数据以产生经转换的可听数据,以及所述声音检测器侧再现单元再现所述经转换的可听数据。
22.—种控制声音检测器系统的数据的方法,所述声音检测器系统包括第一声音检测器和第二声音检测器,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的外部感测可听数据以产生感测的可听数据;根据所述感测的可听数据来更新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的控制数据以产生经更新的控制数据;并且利用用户的体域网(BAN)来向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发送所述经更新的控制数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控制数据来确定所述第一声音检测器的操作模式。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经更新的控制数据来确定所述第二声音检测器的操作模式。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再现所述感测的可听数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再现所述感测的可听数据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经更新的控制数据来转换所述感测的可听数据以产生经转换的可听数据;并且再现所述经转换的可听数据。
27.一种确定在与便携式终端通信的声音检测器中再现的可听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从所述声音检测器的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并且相应于用户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确定用于再现在先前存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中的或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外部接收的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当中的至少一个可听数据的再现模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现模式包括从由用于再现所述第一可听数据的模式、用于再现所述第二可听数据的模式和用于同时再现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所述第二可听数据的模式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模式。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再现模式。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再现模式是用于同时再现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所述第二可听数据的模式时,进一步确定用于再现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所述第二可听数据中的每一个的设置信息。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中确定所述再现模式,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声音检测器发送所述第二可听数据和根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中确定的再现模式的控制数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利用体域网(BAN)来执行所述发送步骤。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确定所述再现模式,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根据所确定的再现模式再现了所述第二可听数据,则向所述声音检测器发送所述第二可听数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利用体域网(BAN)来执行所述发送步骤。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所确定的再现模式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再现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所述第二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36.一种声音再现系统,包括声音检测器,用于从外部感测第一可听数据;和便携式终端,用于相应于用户对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操作,确定用于再现在先前存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中的或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外部接收的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第二可听数据当中的至少一个可听数据的再现模式,以及通过利用体域网(BAN)来向所述声音检测器发送根据所确定的再现模式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声音检测器通过参照在所述声音检测器中接收的所述控制数据来再现所述第一可听数据和所述第二可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37. 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22和27所述的方法中的任意一个的计算机程序。
全文摘要
一种声音检测器,通过用户对便携式终端的操作来与所述便携式终端通信,并且可以再现在所述声音检测器和所述便携式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
文档编号H04B1/40GK102301622SQ201080005544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8日
发明者宋宗根, 金东郁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