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351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摄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拍摄技术中,当使用拍摄设备进行拍摄时,将在一次拍摄对应的拍摄时长内由感光器件进行感光,并将在拍摄时长内感光得到的所有图像叠加为一幅图像。但是,由于用户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使得拍摄设备发生抖动,导致一次拍摄时长内不同时刻感光得到图像之间产生了微小的位置变化,包括位移变化和角度变化等,所以会存在将位 置发生变化的多幅图像叠加在一起,得到模糊和重影的图像,进而导致拍摄图像不清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使用电子防抖技术对拍摄时采集的图像进行防抖处理,从而当用户使用拍摄设备在拍摄的过程中发生抖动时,仍然能够拍摄出清楚的图像。目前,现有的电子防抖技术方案如下将一次拍摄时所采集的这多幅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每幅图像的清晰多区域/锐利物体边缘进行图像对比,确定图像之间的双轴平移位移角(震动中微小震动产生的镜头前后移动由于比较轻微,而且微小前后运动对最终图像影响甚微,所以电子防抖中往往不考虑前后方向的移动)与三轴转动角,具体可以是在这多幅图像中指定一幅图像,如将第一幅图像作为指定图像,然后确定这多幅图像中其余每幅图像相对该指定图像的位置变化参量,并确定得到的各位置变化参量的平均值,然后根据该平均值对其余每幅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图像,最后将该指定图像与各校正后图像进行叠加,合成一幅相对清晰的图像。对于视频拍摄,按照同样的原理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区别在于是按照帧率采集合成一帧图像所需的多个图像。然而,在上述电子防抖的方案中,在确定采集的多个图像之间的位置变化时,如果摄像头当前所处的拍摄环境较差,可能导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较低,从而导致所确定的图像之间的位置变化情况不够准确,从而导致后续按照所确定的位置变化情况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无法获得较佳的防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进行防抖处理的防抖效果,从而提高拍摄图像的清楚程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包括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拍摄防抖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参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
置变化参量;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当前拍摄所使用的摄像头为第一摄像头,但在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防抖处理时,是根据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 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该拍摄时刻所采集的图像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进行的,所以, 当在第一摄像头所处的拍摄环境比第二摄像头所处的拍摄环境差的情况下,由于根据第二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相比根据第一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确定的位置变化参量更准确,所以基于该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能够得到更佳的防抖效果,从而在这种拍摄环境下,相比现有技术能够得到更清楚的拍摄图像。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I中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I中由于拍摄设备发生平移产生平移位移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I中由于拍摄设备发生转动产生转动角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拍摄防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给出提高进行防抖处理的防抖效果,从而提高拍摄图像的清楚程度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如图I所示,包括步骤S101、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步骤S102、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步骤S103、基于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该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上述拍摄防抖方法中,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为属于同一个拍摄设备的两个摄像头,且这两个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即相差180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向摄像头和后向摄像头,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方案的描述和理解,将这两个摄像头中当前负责拍摄的摄像头称作第一摄像头,将另一个摄像头称作第二摄像头。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二摄像头所处拍摄环境好于第一摄像头所处拍摄环境时,例如,第二摄像头处于顺光环境下,而第一摄像头处于逆光环境下,此时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将大于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所以根据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确定的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位置变化参量(为便于区分,后续将该位置变化参量称作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与根据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确定的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位置变化参量(为便于区分,后续将该位置变化参量称作第二位置变化参量)相比,将更准确,所以,在这种拍摄环境下,基于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所得到的防抖效果,将优于基于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所得到的防抖效果,即经过防抖处理的拍摄出的图像的清楚程度更高。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I :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I中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处理步骤步骤S201、在开启当前拍摄所使用的第一摄像头后,第一摄像头将实时采集图像,并缓存。第一摄像头所属的拍摄设备则获取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具体可以是周期性的获取当前所采集的最新图像,获取周期可根据摄像头的属性、使用经验和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步骤S202、判断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203、否则,进入步骤S207。由于受到当前拍摄设备所处拍摄环境中光线的影响,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将发生变化,例如在光线强度比较弱,或者第一摄像头处于逆光的环境下,将使得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较低;而光线强度比较强,或者第一摄像头处于顺光的环境下,则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较高。步骤S203、开启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并缓存。该拍摄设备则获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具体可以是周期性的获取当前所采集的最新图像,获取周期可根据摄像头的属性、使用经验和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步骤S204、判断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如果否,进入步骤S205、否则,进入步骤S207。此时如果是由于光线强度较弱导致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较低,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则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也可能比较低,即也小于该设定清晰度阈值,而如果是由于第一摄像头处于逆光环境导致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较低,则由于第二摄像头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差180度,所以此时第二摄像头一定处于顺光环境,则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将可能较高,即大于该设定清晰度阈值。步骤S205、在第一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时,根据第二摄像头在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本步骤中确定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所根据的图像,是在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过程中所采集的图像,且采集图像的时刻与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过程中采集图像的时刻相同。
位置变化参量的具体确定方法可采用现有电子防抖技术中的方案,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但为了便于方案的理解,将电子防抖技术的原理描述如下由于近大远小的视觉成像原理以及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当拍摄过程中拍摄设备发生平移时,离镜头越近的物体在实际图像中的位移越大,离镜头越远的物体在实际图像中的位移越小,对无穷远的物体则位移为O。所以,可以把图像的实际景深看成一个立方体,如图3所示,由于平移使两幅图像景深方向成一个角度α,将这个角度称作平移位移角。当拍摄过程中拍摄设备发生转动时,如图4所示,相应的也将产生一个角度β,将这个角度称作转动角。电子防抖技术中,平移位移角与转动角均属于位置变化参量,平移位移角具体可以包括沿X轴的平移位移角Cix和沿Y轴的平移位移角αγ,由于拍摄设备沿Z轴的平移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考虑沿Z轴的平移位移角,转动角具体可以包括以X轴为轴的转动角βχ、以Y轴为轴的转动角β Y和以Z轴为轴的转动角βζ。电子防抖就是以一次拍摄的拍摄时长内采集的第一副图像为标准,采用图像比对算法将在该拍摄时长内采集的其余各副图像与第一副图像进行比对,确定出其余各副图像 相对第一幅图像之间的平移位移角与转动角,然后求出各平移位移角的平均值和各转动角的平均值,然后基于平移位移角平均值和转动角平均值,采用图像校正算法计算出其余各副图像相对第一幅图像之间的平移位移角与平移位移角平均值的平移位移角差值,并将该平移位移角差值作为平移位移角调整值Λ α,还计算出其余各副图像相对第一幅图像之间的转动角与转动角平均值的转动角差值,并将该转动角差值作为转动角调整值Λ β,然后采用各平移位移角调整值和各转动角调整值,分别对应对其余各副图像进行校正,然后将第一幅图像与校正后的各副图像进行叠加,得到最终的拍摄图像。基于上述电子防抖技术的原理,本步骤中所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具体可以包括与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在一次拍摄时长内采集的各副图像中第i副图像对应的沿X轴的平移位移角调整值Λ CI5^i、沿Y轴的平移位移角调整值Λ CI^i、以X轴为轴的转动角调整值Λ 、以Y轴为轴的转动角调整值Λ β γ,2,i和以Z轴为轴的转动角调整值Λ βζ,2,i,其中,i的取值为I-N内的整数,N为一次拍摄时长内所采集的图像的数量。步骤S206、基于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具体可以包括首先,由于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差180度,且两个摄像头在任意时刻均是相对静止的,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相对位移和相对角度变化,所以,在拍摄设备发生抖动时,第一摄像头中物体和感光器件的绝对位移和转动等于第二摄像头中物体和感光器件的绝对位移和转动,所以两个摄像头中同步采集的图像相比,各自采集的图像所对应的平移位移角和转动位移角存在着确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能够基于第一位置变化参量,确定出第一摄像头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应上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所包括的各具体参量,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可以相应的具体包括与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在一次拍摄时长内采集的各副图像中第i副图像对应的沿X轴的平移位移角调整值Λ CIxIi、沿Y轴的平移位移角调整值Λ CI^i、以X轴为轴的转动角调整值Λ 、以Y轴为轴的转动角调整值Λ β 和以Z轴为轴的转动角调整值Λ β tu,其中,i的取值为I-N内的整数,N为一次拍摄时长内所采集的图像的数量;然后,根据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具体的防抖处理方案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基于第一位置变化参量确定第二位置变化参量时,可以根据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的焦距是否相同,具体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当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第二摄像头的焦距相同时,将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作为第一摄像头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第二种方式当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第二摄像头的焦距不同时,如果直接将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作为第一摄像头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由于两个摄像头的焦距的差异,可能使得最后的防抖处理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本方式中提出,首先基于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根据第二摄像头相对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与第一摄像头相对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的比例,确定第一摄像头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于位置变化参量中的平移位移角调整值,由于两轴的平移位移角的比值等于两个摄像头相对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的比值,所以具体可采用如下公式确 定Δ a xa> j / Δ α χ,2, j — f1/f2 ;Δ α Yj1j J Δ a Yj1j j — fi/f2 ;其中,为第一摄像头相对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f2为第二摄像头相对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对于位置变化参量中的转动角调整值,由于三轴的转动角值和转动方向完全相同,所以具体可以直接将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中的转动角调整值作为第二位置变化参量中的转动角调整值,具体如下Δ β x, L i 一 Δ β X 2j j ;Δ βγ1 = Δ βΥ 2 ;Δ β Z j = Δ β Zj2, °步骤S207、根据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本步骤中确定第二位置变化参量所根据的图像,是在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过程中所采集的图像。步骤S208、根据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具体的防抖处理方案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上述图2所示方法流程中的步骤S207和步骤S208中,是根据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并仅根据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确定出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后,基于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和上述步骤S205中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具体如下即步骤S208具体还可以为确定第二位置变化参量与第一位置变化参量的平均位置变化参量,并根据该平均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I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当负责进行拍摄的第一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较低时,比如,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而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较高时,比如,大于设定清晰度阈值,即第二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大于第一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时,根据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确定的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与根据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确定的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相比,将更准确,所以,此时基于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所得到的防抖效果,将优于基于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所得到的防抖效果,即经过防抖处理的拍摄出的图像的清楚程度更高。而当第一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根据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确定的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已经能够满足基于第二位置变化参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并获得较佳防抖效果的要求,所以为了节省第二摄像头的使用和相应的处理资源的使用,可以仅根据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实施例2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处理·步骤步骤S501、在开启当前拍摄所使用的第一摄像头后,第一摄像头将实时采集图像,并缓存。第一摄像头所属的拍摄设备则获取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具体可以是周期性的获取当前所采集的最新图像,获取周期可根据摄像头的属性、使用经验和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步骤S502、在开启当前拍摄所使用的第一摄像头时,同时开启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并缓存。该拍摄设备则获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具体可以是周期性的获取当前所采集的最新图像,获取周期可根据摄像头的属性、使用经验和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例如,与步骤S501中获取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周期相同。步骤S503、判断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大于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如果是,进入步骤S504,否则,进入步骤S506。由于受到当前拍摄设备所处拍摄环境中光线的影响,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将发生变化,例如在光线强度比较弱,或者摄像头处于逆光的环境下,将使得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较低;而光线强度比较强,或者摄像头处于顺光的环境下,则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较高。步骤S504、在第一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时,根据第二摄像头在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本步骤中确定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所根据的图像,是在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过程中所采集的图像,且采集图像的时刻与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过程中采集图像的时刻相同。位置变化参量的具体确定方法和具体表征值,可参照上述步骤S205,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步骤S505、基于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具体方案可参照上述步骤S206,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步骤S506、根据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本步骤中确定第二位置变化参量所根据的图像,是在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过程中所采集的图像。步骤S507、根据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具体的防抖处理方案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2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比较负责进行拍摄的第一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与第二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由于根据清晰度大的图像确定的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位置变化参量,与根据清晰度小的图像确定的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位置变化参量相比,将更准确,所以,选择根据清晰度大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位置变化参量,相应的,基于该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将得到更加的防抖效果,即经过防抖处理的拍摄出的图像的清楚程度更高。本发明上述实施例I和实施例2的方法中,均是基于第一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和第二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确定根据哪个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确定位置变化参量,并基于确定的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第二位置变化参 量,并基于确定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得到拍摄图像,同时还根据第二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并基于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也得到拍摄图像,使得当第一摄像头所处拍摄环境比第二摄像头所处拍摄环境差时,也能够得到清楚的拍摄图像,并且不需要预先对两个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进行比较;进一步的,还可以比较得到的两个拍摄图像的清楚程度,选取更清楚的拍摄图像作为最终的拍摄图像,详细方案的处理流程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3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3还提供了一种拍摄防抖装置,该拍摄防抖装置可安装于具有镜头方向相差180度的两个摄像头的拍摄设备中,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参量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处理单元603,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较佳的,所述获取单元601,还用于在获取第二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之前,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还包括清晰度确定单元604,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601获取第二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之前,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以及在所述处理单元603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之前,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较佳的,所述清晰度确定单元60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所述参量确定单元602,还用于当所述清晰度确定单元604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所述处理单元6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较佳的,所述清晰度确定单元60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所述参量确定单元602,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603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之前,根据所述 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
参量;所述处理单元603,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与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的平均位置变化参量;并根据所述平均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较佳的,还包括清晰度确定单元604,用于在所述参量确定单元602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之前,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较佳的,所述处理单元603,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焦距相同时,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或者当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焦距不同时,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所述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的比例,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包括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并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以及基于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该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第一摄像头所处的拍摄环境比第二摄像头所处的拍摄环境差的环境情况下,能够得到更佳的防抖效果,即提高了拍摄图像的清楚程度。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 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 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二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 在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时,或者当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时,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时,在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 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与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的平均位置变化参量; 根据所述平均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焦距相同时,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或者 当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焦距不同时,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所述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的比例,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7.一种拍摄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 参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 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获取第二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之前,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 还包括清晰度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第二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之前,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以及在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之前,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晰度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 所述参量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清晰度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晰度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小于设定清晰度阈值; 所述参量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之前,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与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的平均位置变化参量;并根据所述平均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清晰度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参量确定单元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之前,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焦距相同时,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或者 当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焦距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焦距不同时,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所述指定摄像头的等效焦距的比例,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并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并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以及基于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该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第一摄像头所处的拍摄环境比第二摄像头所处的拍摄环境差的环境情况下,能够得到更佳的防抖效果,即提高了拍摄图像的清楚程度。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2883099SQ20111019656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骆磊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