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245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根据被输送的原稿的厚度来调整在原稿输送路的两侧配置的读取引导部的间隔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被输送的原稿进行读取的原稿读取位置,配置有构成为与原稿抵接并对原稿的输送进行引导的接触式玻璃(contact glass)。该接触式玻璃通常被稳定地支承于收纳光学系统的壳体。在这样的结构中,存在如下情况尘埃经由接触式玻璃与壳体中的玻璃支承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壳体内,所进入的尘埃附着于壳体内的光学系统。在尘埃附着于光学系统的情况下,该尘埃的影响会造成在读取图像中出现黑线的不良情况。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述方式构成的读取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 2000-180994号公报)使防尘用的挠性部件介于接触式玻璃的下表面与接触式玻璃支承部之间,并将限制部设置在通纸引导部的一部分,该限制部用于防止由从该挠性部件朝接触式玻璃施加的按压力引起的接触式玻璃的浮动。但是,即使采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也存在如下情况在能够根据被输送的原稿的厚度调整其间隔的读取引导部中,尘埃从使读取引导部移动的机构部进入壳体内。虽然根据被输送的原稿的厚度调整其间隔的机构对于良好地保持在固定普通纸和卡片双方的读取精度是重要的,但是存在易于在壳体产生移动冲程的量的间隙这样的问题。虽然为了防止尘埃的进入而需要提高壳体的密封性,但是若由提高密封性的机构妨碍了构成壳体的部件的顺畅的移动,则会发生下述不良情况无法适当地进行读取引导部的间隔的调整的情况;或原稿卡在读取引导部而发生倾斜送出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不会损伤能够根据被输送的原稿的厚度调整间隔的读取引导件的间隔调整功能,而能够提高收纳光学系统的壳体部件的密封性。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构成为能够根据被输送的原稿的厚度对配置在原稿输送路的两侧的读取引导件的间隔进行调整。该图像读取装置具备读取框架部件、读取引导部件以及密封机构。读取框架部件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且构成为支承光学系统。读取引导部件与读取框架部件一起构成收纳光学系统的壳体部件。该读取引导部件构成为对朝读取位置输送的原稿进行引导并支承读取玻璃。进而,读取引导部件以能够相对于读取框架部件滑动的状态被支承。密封机构构成为覆盖读取框架部件与读取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隙。该密封机构具有与读取引导部件的升降方向平行地立起设置的肋、以及以前端接触肋的方式配置的具有挠性的防尘片材。作为防尘片材的例子,能够举出厚度为0. Imm左右的聚氨酯片材。在该结构中,通过配置于读取框架部件或读取引导部件的任一方的肋与配置于另一方的防尘片材抵接,来覆盖读取框架部件与读取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隙。由于通过将肋与读取引导部件的升降方向平行立起设置、并使具有挠性的防尘片材的前端接触肋的结构来密封壳体部件,因此由防尘片材与肋之间的摩擦难以妨碍读取引导部件的滑动动作。因此,不会妨碍读取引导部件的顺畅的滑动动作,能够提高由读取框架部件及读取引导部件构成的壳体部件的密封性。根据本发明,不会损伤能够根据被输送的原稿的厚度调整间隔的读取引导件的间隔调整功能,而能够提高收纳光学系统的壳体部件的密封性。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原稿读取部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原稿读取部的第一读取引导部及第二读取引导部的附近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第二读取引导部的概要结构的组装图。图5是示出第二读取引导部的概要结构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VI-VI剖视图。图7是图5中的VII-VII剖视图。图8A及图8B是对第二读取引导部的读取引导件的可动范围进行说明的图。图9A及图9B是对第二读取引导部的动作及密封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的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根据从外部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规定的片材(记录用纸)形成多色及单色的图像的,并具备原稿读取部20及图像形成部10。原稿读取部20构成为能够同时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两面的图像。原稿读取部20 设置有原稿载置台22,该原稿载置台22由载置原稿的透明玻璃构成并用于载置手动放置的原稿,在原稿载置台22的上侧安装有自动原稿处理装置M。自动原稿处理装置M构成为将供纸托盘26上的原稿经由原稿输送路36依次输送到用于排出普通纸的原稿的第一排纸部观或用于排出厚的原稿(卡片、信封等)的第二排纸部30。在原稿输送路36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读取部32及第二读取部34,该第一读取部32 构成为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的图像或原稿载置台22上的原稿的图像,该第二读取部34构成为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第二面的图像。此处,第一读取部32及第二读取部34虽然采用了由包含CCD的缩小光学系统构成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采用CIS的结构。另外,在后面对原稿读取部20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在原稿读取部20的下方配置有图像形成部10。图像形成部10构成为具有光扫描装置210、显像器102、感光体鼓103、清洁单元104、带电器105、中间转印带单元106、定影单元107、供纸盒181以及排纸部191等。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使用了黑色(K)、青绿色(C)、品红色 (M)、黄色(Y)的各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对应。因此,对于显像器102、感光体鼓103、带电器 105以及清洁单元104,分别各设置有4个以便形成与各种颜色对应的4种潜像,并分别设定成黑色、青绿色、品红色、黄色,由此构成4个图像位置(station)。带电器105是用于使感光体鼓103的表面均勻地带上具有规定电位的电的带电单元,除图1所示那样的充电型的以外,还可以使用接触型的辊型或刷型的带电器。光扫描装置210构成为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在感光体鼓103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在后面对光扫描装置210进行详细叙述。显像器102用于利用4种颜色(YMCK)的调色剂使形成于各个感光体鼓103上的静电潜像显像化。并且,清洁单元104将显影、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鼓103上的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回收。在感光体鼓103的上方配置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06具备中间转印带16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63、中间转印辊16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65。上述中间转印辊164与YMCK用的各种颜色相对应地设置有4根。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63、以及中间转印辊164将中间转印带161张紧架设,并驱动其旋转。并且,各中间转印辊164施加转印偏压以将感光体鼓103 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1上。中间转印带161设置成与各感光体鼓103接触,进而,具有如下功能使在感光体鼓103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在中间转印带161上依次重叠并转印,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6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的功能。中间转印带161例如使用厚度为 100 μ m 150 μ m左右的薄膜而形成为环状。由与中间转印带161的里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164进行从感光体鼓103朝中间转印带16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为了转印调色剂像,对中间转印辊164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 (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㈠相反极性⑴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164是以直径为8mm IO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础、且其表面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聚氨酯等)覆盖的辊。由该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能够对中间转印带161均勻地施加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转印电极使用了辊形状,但是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刷等。如上所述,在各感光体鼓103上根据各种色相而显像化的静电像在中间转印带 161层叠。这样,利用配置在后述的用纸与中间转印带161的接触位置的转印辊110并借助中间转印带161的旋转将层叠的图像信息转印到用纸上。此时,用规定的夹紧力使中间转印带161与转印辊110压接,并且对转印辊110施加用于将调色剂转印于用纸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㈠相反极性⑴的高电压)。 进而,为了转印辊110稳定地获得上述夹紧力,使用硬质材料(金属等)形成转印辊110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62的任一方,使用弹性辊等的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发泡性树脂辊等)形成另一方。并且,如上所述,对于通过与感光体鼓103接触而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61的调色剂,或未由转印辊110转印到用纸上而残留于中间转印带161上的调色剂,由于其成为在下一工序中产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因此设定成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65除去、回收。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65配置有与中间转印带161接触的例如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cleaning blade),利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63从里侧对清洁刮板所接触的中间转印带 161进行支承。 供纸盒181是用于对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片材(记录用纸)进行积蓄的托盘,设置于图像形成部10的光扫描装置210的下侧。并且,在手动供纸盒182也能够放置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片材。并且,在图像形成部10的上方设置的排纸部191是用于以面朝下的方式收集印刷完毕的片材的托盘。 并且,在图像形成部10设置有大致垂直形状的用纸输送路200,该用纸输送路200 用于将供纸盒181以及手动供纸盒182的片材经由转印辊110及定影单元107送到排纸部 191。在从供纸盒181乃至手动供纸盒182到排纸部191为止的用纸输送路200的附近,配置有搓纸辊11认、1118、多个输送辊112々 1120、定位辊113、转印辊110以及定影单元107寸。输送辊112A 112D是用于促进、辅助片材的输送的小型辊,沿着用纸输送路200 设置有多根。并且,搓纸辊IllA配置在供纸盒181的端部附近,从供纸盒181将片材一张一张地搓起并朝用纸输送路200供给。并且,同样地,搓纸辊IllB配置在手动供纸盒182 的端部附近,从手动供纸盒182将片材一张一张地搓起并朝用纸输送路200供给。并且,定位辊113用于暂时保持在用纸输送路200上被输送的片材。进而,具有在使感光体鼓103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片材的前端一致的时刻朝转印辊110输送片材的功能。定影单元107具备加热辊171及加压辊172,加热辊171及加压辊172形成为夹着片材旋转。并且,加热辊171被设定成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信号通过控制部的控制而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并且其具有如下功能通过与加压辊172 —起将调色剂热压接于片材,使转印于片材的多色调色剂像熔融、混合、压接,对片材进行加热定影。并且,设置有用于从外部对加热辊171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带173。接下来,对片材输送路径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0设置有预先收纳片材的供纸盒181以及手动供纸盒182。为了从这些供纸盒181、182供给片材,分别设置搓纸辊111A、111B,将片材一张一张地朝输送路200引导。从各供纸盒181、182输送的片材被用纸输送路200的输送辊112A输送至定位辊 113,在将片材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161上的图像信息的前端对准的时刻朝转印辊110输送,将图像信息写入片材上。然后,对于片材,使其通过定影单元107,由此利用热将片材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熔融、固定,进而经由配置于其后的输送辊112B朝排纸部191上排出。上述的输送路径是对片材要求单面印刷时使用的,与此相对,当要求双面印刷时, 在如上所述单面印刷结束进而利用最后面的输送辊112B对通过定影单元107的片材的后端进行把持时,通过输送辊112B进行反向旋转而将片材朝输送辊112C、112D引导。进而, 然后经由定位辊113在片材背面进行印刷以后,将片材朝排纸部191排出。接下来,利用图2对原稿读取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原稿输送路36 在从供纸托盘26到原稿引导件38之间,以向下方倾斜的方式构成为直线状(在该图中, 向左下倾斜)。此处,原稿引导件38被支承为能够摆动。在原稿引导件38的下游配置有进路切换部件39,该进路切换部件39构成为将被输送的原稿朝第一排纸部28或第二排纸部30中的任一个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路切换部件39构成为将卡片等厚的原稿(例如,厚度为0. 6mm以上)朝第二排纸部30引导,将除厚的原稿以外的原稿(例如,厚度不到 0. 6mm)朝第一排纸部观引导。被进路切换部件39朝第一排纸部观引导的原稿经由原稿输送路36上的呈横U字状的部位输送至第一排纸部观。在原稿输送路36的原稿引导件38的上游,设置有以与原稿输送路36大致平行的方式倾斜地配置的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二读取引导部42。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二读取引导部42隔着原稿输送路36配置,并构成为使被第一读取部32及第二读取部34读取的输送原稿稳定。接下来,利用图3对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二读取引导部42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二读取引导部42构成为对在第一读取位置50及第二读取位置52处被读取图像的原稿进行引导。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二读取引导部42配置成隔着原稿输送路36相互对置,并且构成为能够根据被输送的原稿的厚度来改变相互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二读取引导部42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在从0. 6mm到1. 3mm左右的范围内变化,但是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二读取引导部42之间的间隙的可变范围并非局限于此。第一读取引导部40具备由配置成与原稿的第一面对置的玻璃等透明的板状部件构成的第一引导部件400、以及构成为对第一引导部件400进行支承的引导支承部件402。第二读取引导部42具备固定在原稿读取部20内的框架的读取框架420、以及构成为以能够升降的状态悬挂于读取框架420的读取引导件422。读取框架420及读取引导件422 —起构成在内部收纳光学系统的壳体部件。读取框架420在一侧形成有敞开面,该敞开面被读取引导件422堵塞。读取框架420具有用于使光通过的开口 424,遍及该开口 424的整周设置有聚酯泡棉(moltopren) 45。聚酯泡棉45紧贴于第二读取部34,防止通过了开口 4M的光的泄漏。读取引导件422具备配置成与原稿的第二面对置的玻璃等透明的板状部件410。从第二读取部34射出的读取原稿用的光线通过开口 4 及板状部件410而照射到原稿的第二面。接下来,利用图4 图8对第二读取引导部42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读取框架420 设置有搭载有LED的LED基板426、在LED基板426的周围配置的导光板428、以及用于使光朝原稿读取位置反射的反射器430等光学系统。对于读取引导件422,其长度方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端部借助带阶梯螺钉432支承于读取框架420。如图4所示,带阶梯螺钉432从读取引导件422的下方插通于在读取引导件422的底面凸出设置的凸起445,进而与贯通读取框架420的顶面而形成的螺钉孔435螺合。读取引导件422的另一端部通过在读取框架420的侧壁434形成的卡合孔436与在读取引导件422设置的卡定片438的卡合而被支承。如图8所示,在凸起445的上端与读取框架420的顶面之间形成有足够的空隙Dl。 如图8所示,在卡定片438的上表面与卡合孔436的上缘之间形成有足够的空隙D2。对于空隙D1、D2的尺寸的关系,可以设定为相等,也可以设定为任意一方大。在空隙D1、D2的尺寸相等的情况下,根据它们的大小来决定读取引导件422的可升降范围。在空隙Dl、D2的尺寸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小的一方的空隙来决定读取引导件422的可升降范围。对于读取引导件422,利用其自重能够被支承于可升降范围的最下方位置,并且如后所述,在厚的原
7稿通过的时候,被从原稿承受的力抬起,在最大的情况下能够上升至可升降范围的最上方位置。在上述的结构中,虽然采用了仅在读取引导件4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带阶梯螺钉432的结构,但是也可以由带阶梯螺钉432支承两端部。但是,当考虑读取引导件422 的装配及拆卸的操作性时,可以说优选为仅在读取引导件4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带阶梯螺钉432的结构。由密封机构421密封读取框架420与读取引导件422,从而尘埃难以进入读取框架 420及读取引导件422内。密封机构421具备遍及读取引导件422的整周而形成的肋442、以及遍及读取框架 420的整周而配置的薄的具有柔软性的防尘片材440。肋442设置成从读取引导件422中的与读取框架420的对置面垂直地立起。也就是说,肋442设置成与读取引导件422的升降方向平行。防尘片材440由厚度为0. Imm的聚氨酯片材构成,配置成其前端与肋442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防尘片材440,使用了日本玛泰(matai)股份有限公司制的聚氨酯片材 [玛泰制URS表面粗糙类型]。防尘片材440借助由聚氨酯片材构成的片材安装部件444 安装于读取框架420。这样,通过借助由相同原材料构成的片材安装部件444安装防尘片材 440,能够获得将线膨胀固定化从而防止片材的褶皱的效果。另外,此处,虽然通过两面胶带安装防尘片材440,但是防尘片材440的安装方法并非局限于此。接下来,利用图9A及图9B对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2读取引导部4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A示出了在输送厚度大约为0. Imm 0. 2mm左右的普通纸原稿的情况下的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二读取引导部42的状态,图9B示出了在输送厚度大约为0. 8mm左右的卡片原稿的情况下的第一读取引导部40及第2读取引导部42的状态。如图9A所示,在同时读取原稿的表面及面背的情况下,由于焦点距离的稳定化, 第一读取引导部40与第二读取引导部42之间的间隙缩小到大约0. 6mm左右。因此,在输送厚度大约为0. Imm 0. 2mm左右的普通纸原稿的情况下,对于原稿的表面及背面的任何一面的图像,降低了图像模糊程度。并且,如图9B所示,当厚度超过0. 6mm左右的原稿通过时,第二读取引导部42被从原稿承受的力朝上方抬起,从而从原稿输送路36分离。此时,读取引导件422的一端部的凸起445被朝带阶梯螺钉432引导并上升,读取引导件422的另一端部的卡定片438被朝卡合孔436引导并上升,因此,读取引导件422保持平行状态并向上方滑动。其结果,第一读取引导部40与第二读取引导部42之间的间隙扩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第一读取引导部40与第二读取引导部42之间的间隙最大扩大到1. 3mm左右,因此即使在例如输送厚度为0. 8mm左右的卡片状的原稿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输送原稿并读取其两面的图像。并且,由于读取框架420与读取引导件422被密封机构421密封,因此形成为尘埃难以进入读取框架420与读取引导件422内。因此,即使在读取引导件422进行升降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密封机构421来维持读取引导件422及读取框架420内的密封性。并且,在读取引导件422进行升降的情况下,由于在防尘片材440的前端仅作用有使其略微弯曲的力,因此不会在防尘片材440与肋442之间产生大的摩擦。因此,不会出现读取引导件422阻碍升降动作的情况,能够获得防尘效果。进而,在确保具有通常厚度的普通纸原稿的焦点距离的基础上,通过在读取卡片原稿等的厚纸原稿的两面时也稳定地确保焦点距离,在输送无论多厚的原稿的情况下,均能够不使图像模糊地同时读取两面的原稿。并且,对于卡片原稿等厚纸原稿,由于无需使其通过原稿输送路36的弯曲部分, 使其仅经由原稿输送路36的直线状的部分并朝第二排纸部30排出,因此难以产生输送不良等不良情况。应当将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考虑成是对所有方面的举例示出,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示出。进而,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等同意义以及在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根据被输送的原稿的厚度对配置在原稿输送路的两侧的读取引导件的间隔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读取框架部件,该读取框架部件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并构成为支承光学系统; 读取引导部件,该读取引导部件与所述读取框架部件一起构成收纳所述光学系统的壳体部件,该读取引导部件构成为对朝读取位置输送的原稿进行引导并支承读取玻璃,并且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读取框架部件滑动的状态被支承;以及密封机构,该密封机构构成为覆盖所述读取框架部件与所述读取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机构具有与所述读取引导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地立起设置的肋、以及以前端接触所述肋的方式配置的具有挠性的防尘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的所述防尘片材配置成从相对于所述肋垂直的方向与所述肋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引导部件以根据来自被输送的原稿的作用力从原稿输送路分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读取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引导部件以根据来自被输送的原稿的作用力从原稿输送路分离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读取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的所述肋遍及所述读取引导部件的整周而形成,另一方面,所述密封机构的所述防尘片材遍及所述读取框架部件的整周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片材为聚氨酯片材,并且通过由聚氨酯片材构成的片材支承部安装于所述读取框架部件。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部具备读取框架、读取引导件、以及密封机构。密封机构构成为覆盖读取框架与读取引导件之间的间隙。密封机构具有与读取引导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地立起设置的肋、以及以前端接触肋的方式配置的具有挠性的防尘片材。
文档编号H04N1/00GK102377904SQ20111022193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4日
发明者为平正人, 高田聪一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