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可容易进行数据收发的存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219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机可容易进行数据收发的存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具备无线通信功能或无线LAN功能的SD卡已被开发。具备无线LAN功能的SD卡不具有主机能够与网络自由通信的方法,只能用SD卡的无线通信功能独自进行通信。另夕卜,仅有无线通信功能的SDIO卡不具有TCP协议栈,该TCP协议栈将与编写应用(其执行利用无线LAN的通信)时所需的TCP/IP通信协议有关的程序汇总而作为一个程序群。因此,向主机请求复杂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主机可容易地进行数据收发的存储系统。一般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系统包括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控制部、存储器、无线通信部、扩展寄存器。控制部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与控制部连接。无线通信部由所述控制部控制。扩展寄存器设于所述存储器中,具有可定义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通信功能的一定数据长度。所述控制部将主机提供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请求作为文件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基于主机提供的第I命令将与第I命令一起发送的HTTP的发送命令登记到所述扩展寄存器上,根据所述扩展寄存器中登记的所述发送命令,将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存储的HTTP请求通过所述无线通信部发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主机可容易进行数据收发的存储系统。


图I是概略表示对实施例适用的存储系统的结构2是表示图I所示的存储系统的固件的一例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的一例的结构图。图4是表示由读取命令导致的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工作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由读取命令导致的数据端口的读取工作的时序图。图6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的一例的结构图。图7A、7B、7C是表示掩码寄存器工作的示图。图8是表示由写入命令导致的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工作的时序图。图9是表示由写入命令导致的数据端口的写入工作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设定在扩展寄存器的首页的信息字段的一例的示图。图11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12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13是表示具有无线LAN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的SD卡的使用例的结构图。图14是存储器具有的接口功能的示图。图15是表示Wi-Fi SD卡和主设备的结构例的示图。图16表示、SD卡和主设备的另一结构例。图17是表示用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存取的扩展寄存器的例子 的示图。图18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用于Wi-Fi SD卡的情况的例子的示图。图19是表示主设备启动时的工作的示图。图20是无线LAN的设置工作的示图。图21是表不(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通信的工作的例子的示图。图22是表示HTTP通信的工作的另一例的示图。图23是表示HTTP通信的工作的另一例的示图。图24是表示HTTP通信的工作的另一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近年来,已能在各种电子设备(特别是便携式数字设备)之间进行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通信。作为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个人电脑和例如称为PDA (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 :个人数字助理)的移动信息终端、手机、便携式音频设备或数码相机等。如果能够在这些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通信,则不需要电缆连接,因此能够提高便利性。特别是,伴随着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系统的普及,不仅个人电脑或嵌入式设备应用,在数码相机等中作为存储器使用的SD卡也被引入了无线LAN系统。为了在SD卡中实现这样的功能,除了快闪存储器之外,SD存储器卡中需要安装用于与主机物理连接的接口、天线、高频处理部(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的处理部)、基带处理部(处理基带信号的处理部)等的结构元件。在这样的具备无线LAN功能的SD卡中用于控制无线LAN功能的顺序依赖于SD卡制造商的实际组装,因此不是独一无二的。此外,面临的课题是如何通过组装来实现控制顺序。另外,具备通信功能的SD卡,也可以考虑具备无线LAN以外方式的通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知道SD卡中具备何种功能,主机就不能使用SD卡的功能。所以,对于例如在数码相机等中广泛用作存储器的SD卡,本实施例提出了用以掌握本来的存储器以外的扩展功能的方法。此外,提出了对应于本来的存储器以外的功能的控制顺序。特别是,做到能够在SD存储器命令体系中实现对无线LAN等的控制。从而,提供与数码相机等的作为主机的数字设备兼容性好的、搭载无线通信功能等的SD卡。
具备无线通信功能或无线LAN功能的SD卡已被开发。这些卡在SD卡中纳入独自的无线通信功能,执行仅与所添加的功能独自对应的控制即可。然而,由于无线通信功能涉及多个方面,如果规定控制全部的无线通信功能的定义,命令的地址空间会不足。因此,本实施例中,在SD卡内设置由多个页面构成的扩展寄存器(ExtensionRegister),用SD存储器的命令规范之一的命令CMD48、CMD49使该扩展寄存器能够被读写。CMD48是从作为对象的寄存器以块单位读取数据的命令,CMD49是将数据以块单位写入作为对象的寄存器的命令。扩展寄存器具有例如用来表示SD卡具有的功能的页面、用来控制SD卡具有的通信功能的页面和用于通信对象的数据的收付的页面。此外,通过使用扩展寄存器,能够使主机容易进行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通信。(实施例)以下,参照

实施例。图I概略表不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存储系统。存储系统由例如SD卡这样的存储装置11和主机20构成。存储装置11也称为SD卡。另外,主机11也称为主设备。存储装置11在连接于主机20时获得电源供给而工作,并根据来自主机20的访问进行处理。该存储装置11设有卡控制器11a。卡控制器Ila 由例如主接口(I/F) 12、CPU13、ROM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区)14、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15、缓冲器 16、无线接口(I/F) 17a、存储器接口(I/F)17b构成。它们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接口 17b上连接有例如NAND型快闪存储器18。无线通信接口 17a上连接有作为扩展功能部的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该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上连接有收发高频信号的天线ATa。再有,扩展功能部不限于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可以增设其他的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及与该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连接的天线ATb等,构成多功能的SD卡。例如,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控制例如基于Wi-Fi (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功能,并且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控制例如基于Transfer Jet (注册商标)的近距无线通信功能。主接口 12执行卡控制器Ila和主机20之间的接口处理。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接口 17a执行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和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之间的接口处理。存储器接口 17b执行卡控制器IIa和NAND型快闪存储器18之间的接口处理。CPU13负责存储装置11整体的工作。控制该CPU13的程序用存于R0M14中的固件(控制程序等)或者装载在RAM15执行规定的处理。也就是说,CPU13或者在RAM18上创建各种表格或后述的扩展寄存器,或者从主机20接受写入(write)命令、读取(read)命令、擦除(erase)命令,并访问NAND型快闪存储器18上的区域,或者经由缓冲器16控制数据传送处理。R0M14存储由CPU13使用的控制程序等的固件。RAM15作为CPU13的工作区使用, 存储控制程序、各种表格和后述的扩展寄存器。缓冲器16在将从主机20发送的数据写入例如NAND型快闪存储器18时,将一定量的数据(例如I个页面)暂时存储,或者在将从NAND型快闪存储器18读取的数据向主机20传送时将一定量的数据暂时存储。并且,能够通过缓冲器16异步地控制SD总线接口和后端(backend)。NAND型快闪存储器18由例如叠栅结构的存储单元或MONOS结构的存储单元构成。在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进行无线LAN的信号处理,通过无线通信接口 17a进行控制。主机20可以适用例如数码相机或手机、个人电脑等。主机20由主控制器21、CPU22、R0M23、RAM24、例如硬盘25 (包括SSD)构成,它们通过总线连接。CPU22控制整个主机。R0M23中存有CPU22的工作所需的固件。RAM24作为例如CPU22的工作区使用,但是也可将CPU22能够执行的程序下载在其中。硬盘25可保存各种 数据。主控制器21在与存储装置11连接的状态下,进行与存储装置11的接口处理。并且,按照CPU22的指示发出后述的各种命令。(固件的结构)图2表示存储装置11的R0M14中存储的固件的功能构成的一例。这些功能通过与构成控制器Ila的CPU13等各硬件组合来实现。固件由例如命令处理部14a、快闪存储器控制部14b、扩展寄存器处理部14c、功能处理程序14d构成。扩展寄存器处理部14c、在存储装置11被启动时在RAM15内生成扩展寄存器31。该扩展寄存器31是虚拟寄存器,可使扩展功能得以定义。(扩展寄存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扩展寄存器31由例如8页面构成,I个页面由512字节构成。为了按字节单位访问512字节的扩展寄存器,需要最低9位的地址,为了进行8页面访问,需要最低3位的地址。总共12位的地址使扩展寄存器的整个空间成为可访问。定为512字节单位的理由是,多数的存储器卡主控制器构成为以I块=512字节为单位进行读取/写入传送。如果是无线LAN对应的主控制器,则能够进行I字节单位的读取/写入,但不是全部的主控制器都可支持无线LAN。为了能够用大多数的主控制器控制扩展功能,以512字节单位进行访问的便利性好。8页面(页面O 页面7)内的页面0,是为了进行扩展功能“即插即用”而预先记录信息字段的区域。页面I 页面7中记录扩展功能的信息。也就是说,在例如页面I中记录用于控制通信功能的信息,在页面2中记录用于收付通信对象的数据的信息。主机20能够根据在用于表示存储装置11具有的功能的页面O中记载的信息,掌握用于控制存储装置11具有的通信功能的页面、用于收付通信对象的数据的页面是哪个页面。信息字段的详细情况在下文描述。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写入,使用以下定义的专用的读取/写入命令。这些命令具有读取/写入扩展寄存器的第I工作模式和构成数据端口的第2工作模式。(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CMD48))图3表示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CMD48)的字段结构之一例。“S”表示命令的开始位,“T”是表示传送方向的位,“index”表示命令编号。“RS”(寄存器选择)表示扩展寄存器31内的页面,“0FS”表示所选页面内的数据的位置(从页面前头开始的偏移量)。能够用3位的“RS”和9位的“0FS”以字节单位指定512字节的扩展寄存器8个页面的空间。具体而言,所选的扩展寄存器内的读取开始位置用“RS”和“0FS”指定。
“LEN”表示数据长度。通过9位的LEN字段,指定512字节的扩展寄存器内的读取所需的有效数据长度。“CRC7”表示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码,“E”表示命令的结束位。“rsv”表示备用的位。(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第I工作模式)图4表示基于第I工作模式的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工作的例子。如图4所示,存储装置11从主机20接到命令(CMD48)时,将响应(Rl)返回主机20,其后,从扩展寄存器31读取512字节的数据块。具体而言,依据命令(CMD48)的参数,用“RS”和“0FS”指定扩展寄存器的页面和页面内的应读取数据的位置,用“LEN”指定数据长度。如此指定的扩展寄存器内的数据被 设定在512字节的数据块的最前面,进行读取。512字节的数据块的中,超过“LEN”所指定的数据长度的数据成为无效数据。在数据块的最后附加CRC码,使得能够校验是否得到正确数据(进行包含无效数据的校验)。由于有效数据被配置在最前面,主机20不需要为寻找有效数据而进行数据移动等的操作。(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第2工作模式)图5表示基于第2工作模式的数据端口读取的工作的例子。存储装置11取得该命令(CMD48)时将响应(Rl)返回,之后返回512字节的数据块。扩展寄存器的所选的页面内的位置由命令参数“RS”、“0FS”指定。数据端口上可分配多个字节,但是只需要I个字节就足够,因此,图5中示出了 “LEN = O” (长度为I)的情况下的数据端口的例子。也就是说,数据端口在对扩展寄存器映射上,占有I字节的地址即可。能够从被分配在该数据端口的装置读取I块(512字节单位)的数据。也就是说,每次可以读取I块(512字节单位)的数据。该读取的数据被保持在例如缓冲器16中,由主机20读取。如果接着读取相同的数据端口,则能读取后续的512字节的数据。将从数据端口读取的数据送往何处,可通过扩展功能的规范自由定义。数据端口控制,可通过例如在扩展寄存器上定义控制寄存器来控制。在512字节的数据块的最后附加CRC码,使得能够校验是否得到正确数据。(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CMD49))图6表示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的一例。在写入命令(CMD49)中,在与读取命令(CMD48)相同的部分上附有相同的符号。写入命令和读取命令由“index”区分。通过3位的“RS”和9位的“0FS”,指定扩展寄存器的页面和所选的页面内的数据的位置。通过9位的“LEN”字段指定写入512字节的扩展寄存器的数据长度。因此,可以将512字节内的任意的数据长度(字节单位)的数据写入扩展寄存器的任意页面和部位。写入命令(CMD49)中,在命令参数中设有掩码寄存器。也就是说,“Mask”表示8位长的掩码寄存器。通过该掩码寄存器能够在I字节的数据的写入中进行位单位的运算,能够仅在特定的位写入数据。因此,如果是I字节内的位运算,不需要进行读-修改-写的操作。掩码寄存器在数据长度为I字节时,也就是说,“LEN = O”(长度I)时有效。在掩码寄存器“Mask”的数据为“I”的位上,数据被写入,在掩码寄存器“Mask”的数据为“O”的位上,保存已设定的值。也就是说,假定在图7A所示的存有数据的扩展寄存器的情况下,掩码寄存器的数据如图7B所示的情况下,通过执行写入命令,如图7C所示,在掩码寄存器的数据为“I”的位上写入数据,在数据为“O”的位上保持原来的数据。因此,能够不进行读-修改-写而仅对所需的位改写数据。以“X”表示的部分为写入了新数据的位。另外,如果通过其他手段提供更长的掩码数据,则能够进行LEN > I掩码写入,然而,在图6的例中设为8位,因为已在命令参数中分配了掩码数据。(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第I工作模式)
图8表示基于第I工作模式的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工作的例子。存储装置11接到该命令(CMD49)时将响应(Rl)返回,其后,取得512字节的数据块。存储装置11将表示是否正确获得数据块的CRC码返回主机20。其后返回忙碌消息,直到该命令的处理结束,通知主机20可发出下一命令的定时。数据块被保持在缓冲器16中。命令处理中,通过命令参数“RS”、“0FS”来指定扩展寄存器内的页面和位置,数据长度由“LEN”指定。缓冲器16中保持的数据块中,从最前面开始将“LEN”指定的长度的数据写入扩展寄存器。超过“LEN”所指定的数据长度的数据块中的数据,被作为无效数据丢弃。通过将有效数据配置在数据块的最前面,主机系统不需要进行在数据块的途中配置有效数据的操作。(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第2工作模式)图9表示基于第2工作模式的写入数据端口的工作的例子。存储装置11接到该命令(CMD49)时将响应(Rl)返回,其后取得512字节的数据块。存储装置11将指示数据块是否被正确地取得的CRC码返回主机。其后,返回忙碌消息,直到该命令处理结束,通知主机20可发出下一命令的定时。数据块被保存在缓冲器16中。命令处理中,由命令参数“RS”、“0FS”指定扩展寄存器内的页面和位置,并指定数据端口。数据端口能够分配多个字节,但是使用I字节就足够,图9示出了数据端口的使用例。在扩展寄存器映射上,数据端口占有I字节的地址即可。在该数据端口上能够将缓冲器16中保存的I块(512字节单位)的数据写入某个分配的装置。也就是说,每次能够写入I个块的数据。接着,如果写入相同的数据端口,就可将后续的512字节的数据写入分配的装置。将数据端口的数据传送到何处,可通过扩展功能的规范自由地定义。数据端口控制,例如可通过在扩展寄存器上定义控制寄存器来执行。(页面O的信息字段的使用例)图10表示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O中所示的信息字段的例子。通过该信息字段可特定主机20控制扩展功能的驱动程序,从而在添加了扩展功能的情况下,主机系统能够容易地使用扩展功能,实现即插即用。
参照图10说明标准的主机驱动程序应处理的顺序例。(结构修正)结构修正(structure revision)是对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O的格式进行定义的修正。如果设备信息字段中添加了新信息,就通过将结构修正更新来表示保持着哪个版本的信息字段。以前版本的主机驱动程序看不到新字段。(数据长度)数据长度表示页面O记录的有效数据长度。(扩展功能数(= N))扩展功能数表示装置支持着多少个扩展功能。主机驱动程序在启动时以所支持的功能数进行重复,并调查各扩展功能用的驱动程序是否安装。(设备的信息区域)设备的信息区域中可记录N台设备(设备I 设备N)的信息。各设备的信息说明如下。(设备I功能识别码)如果设备I功能识别码中设定有该代码,则表示能够使用标准驱动程序。如果OS支持标准驱动程序,则不用安装专用驱动程序而使用该设备。如果安装有专用驱动程序,则优先使用该驱动程序。非标准的功能设置为“O”。在这种情况下,只通过专用驱动程序来控制该功能。(设备I制造商识别信息、设备I功能识别信息)设备I制造商识别信息、设备I功能识别信息是用来指定专用驱动程序的信息。主机驱动程序探索是否根据这些的信息安装了设备I的专用驱动程序。为了易于识别,用例如ASCII字符串描述。功能识别信息对装置的型号、修正等进行描述。(下一设备的起始地址)下一设备的起始地址表示记录下一设备信息的页面O内的地址。如果主机系统不支持该设备,则不能使用该设备,因此校验下一设备。由于这以后的字段为可变长度,因此限定了其位置。(设备I地址指针I X、长度字段I X)设备I地址指针I X、长度字段I X表示能够对一个功能定义多个扩展寄存器区域。以下列举各自的地址和长度。(设备I地址指针I(起始地址)、长度I)设备I使用的扩展寄存器的第I区域。表示扩展寄存器的页面I 7的空间内的起始地址和使用的扩展寄存器区域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设备上可分配一个或多个扩展寄存器字段,地址指针表示页面O以外的任意的扩展字段的位置(起始地址)。长度表示占有以指针为起始地址的扩展寄存器的大小。(设备I地址指针2(起始地址)、长度2)
表示分配到设备I的扩展寄存器内的第2区域的位置和区域的大小。通过这种方式,这样的应用成为可能例如标准驱动程序仅以第I区域控制,但专用驱动程序用第I区域和第2区域高效率地进行控制。
(设备I地址指针X(起始地址)、长度X)表示分配给设备I的第X区域的位置和区域的大小。这样,能够在扩展寄存器内定义多个区域。各区域被不重叠地配置。能够通过长度信息检查是否有重叠。如果需要增加字段,就在这之后添加定义。不能认识新字段的主机读出可识别的字段为止,看不到添加字段。可进一步跳到上述的(下一设备的起始地址)字段。图11、图12表示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的字段结构的另一例。再有,图11、图12中,与图3、图6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标记,其说明省略。图11、图12所示的CMD48、CMD49、将图3、图6所示的CMD48、CMD49中用“ RS ”和“0FS”的12位构成的地址字段扩展到由“FN0”、“Addr”构成的20位,并考虑了与SDIO的 兼容性、互换性。“ΜΙ0”字段是将存储空间和SDIO空间分离的位,能够相互独立地定义扩展寄存器。因此,在定义扩展寄存器时可防止双方的干扰。“ΜΙ0”= O时,能访问存储器用的扩展寄存器,“ΜΙ0” = I时能访问SDIO用的扩展寄存器。“FN0/FID”字段根据“ΜΙ0”字段的值设定“FN0”和“FID”中的一方。“ΜΙ0” = I时“FN0”为表示功能编号的3位字段,“ΜΙ0” = O时“FID”为表示功能识别信息的4位字段。因为位数不同而用另外的符号标示。读取所述通用信息字段时,设定“FN0/FID”=0。主机驱动程序将该字段设为O即可。“FID”在存储空间中不使用,但是“FN0”在SDIO空间中用来区分8个功能空间。也就是说,在“ΜΙ0” = I时“FN0/FID” (4位)的位38 36表示“FN0”,位35常设为“O”。另外,“ΜΙ0” = O时,“FN0/FID”的位38 36表示“FID”。“FID”不增加存储空
间,用于对功能进行识别。(也可以通过“FID”增加存储空间,这不构成限制。)将功能安装到卡上时,对“FID/FN0”分配独特的值,如下文所述,在通用信息的字段定义中表示。因此,功能驱动程序向数据端口发出命令时,通过在参数中设定“FID/FN0”,卡能够确认命令是与指定的功能对应的命令。因此,能够防止因为错误的数据端口的指定而误写入造成的数据破坏、误工作等,确保安全性。另外,主机如果要根据地址信息指定功能,就必须将地址信息解码,但是仅用“FID/FN0”就能进行功能识别,从而能够简化主机驱动程序的控制。也就是说,为了让相同的命令由多个功能混合使用,可在主机和卡上设定“FID/FN0”来识别各功能。“Addr”字段(17位)是地址,能访问128KB的空间。“Addr”的上8位用于页面编号,通过8位选择O 7页面中的一个页面。其下9位用于访问所选页面内的512字节的块。也就是说,通过使用“MI0”、“FN0” ( “MIO”= l)、“Addr”,扩展寄存器的位置被指定。图11所示的“Len”字段(8位)表示有效数据长度。另外,图12所示的写入命令(CMD49)中,“丽”是指定掩码写入模式的位。“MW” =O时掩码被设为去使能,“MW” = I时掩码被设为使能。另外,“Len/Mask”字段在掩码为去使能(“MW”= O)时,数据长度设定为16_08位的9位。另外,在掩码为使能(“丽”=I)时,数据长度设定为1,通过16-08位中的下面的8位对写入工作进行上述控制。也就是说,8位的各位为“I”时,寄存器的数据被写入,为“O”时,寄存器的位不改变而保存已设定的值。此例中,能够使SDIO命令CMD52、CMD53可访问的空间和CMD48、CMD49可访问的SDIO空间一致。也就是说,无论使用哪一方的命令都能访问相同的扩展寄存器组。(与无线LAN对应的SD卡)图13表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存储器(SD卡)11的使用例。存储装置11被装在作为主机的例如数码相机51、52、服务器53、个人电脑54、手机55中。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存储装置11、与数码相机51 —起使用,从而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将照相数据传送给其他的相机52,或者从其他的相机52接收照相数据。另外,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与例如外部的服务器53连接,能够将照相数据从数码相机51传送到服务器53。此外,还可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与例如个人电脑54或手机55等设备连接,将照相数据从数码相机51传送给这些个人电脑54或手机55。 图14表示存储装置11具有的接口功能。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存储装置11,具备与作为控制存储装置11的主设备的例如数码相机51的接口的接口功能以及与数码相机51和其他电子设备(例如相机52、服务器
53、个人电脑54、电视机56、打印机57等)执行无线LAN连接的网络接口功能。上述的主接口(卡接口)12具有根据以SDA(SD Association :SD关联)规范化的“SD Specifications Part I”和 “SD Specifications Part 2”、经由 FAT32 访问(读写)卡内的数据的功能,同时具有访问无线通信功能的卡特有的寄存器(例如Wi-Fi SD寄存器)的功能。这里,为了 Wi-Fi SD寄存器的访问,使用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如上所述,读取命令(CMD48)是对成为对象的寄存器以块单位读取数据的命令,写入命令(CMD49)是从成为对象的寄存器以块单位写入数据的命令。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例如主机20对存储装置11发出Wi-Fi SD卡特有的命令。或者,为了写入Wi-Fi SD卡特有的数据而使用写入命令(CMD49),主机20从存储装置11取得Wi-Fi SD卡特有的状态或响应。或者,用读取命令(CMD48)读取Wi-Fi SD卡特有的数据。无线通信接口 17a被假设为,在物理层支持IEEE802. llb/g/n,在网络层支持IPv4或IPv6,在传输层支持TCP,在表示层支持SSL/TLS,在应用层支持HTTP或FTP。此外,也有为了进行与家庭内设备的通信而具有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的功能的情况。存储装置11有2个接口,因此能够将数码相机作成的照相数据(JPEG或RAW格式)和动画数据(MPEG-2TS或MP4格式)发送给或接收自支持HTTP协议的服务器或设备。此外,通过支持DLNA的服务器或设备,能够将照相或动画播放,并能够进行印刷。另外,不仅是照相数据或动画数据,通过增加主设备作成的数据(XML数据文本数据)的发送,主设备能够与服务器或外围设备进行认证工作,或者进行元数据收发。图15表示Wi-Fi SD卡和主设备的结构例。如上所述,主机20具有用于控制SD卡11的主控制器21,能够根据所述卡接口发出以SDA规范化的“SD Specifications Part I”的命令和用于执行Wi-Fi SD卡特有的控制CMD48和CMD49命令。
SD卡11具有卡控制器11a、NAND存储模块(NAND快闪存储器)18、Wi-Fi网络模块(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根据主控制器21发出的命令工作。在一般的SD卡中,卡控制器Ila能够访问NAND存储模块18并执行数据的读取、写入。本实施例的Wi-Fi SD卡对NAND存储模块18进行访问(读写)、对Wi-Fi网络模块19进行访问,此外还将NAND存储模块18记录的数据内部传送给Wi-Fi网络模块19c。或者,能够将Wi-Fi网络模块19c的数据内部传送给NAND存储模块18。因而,Wi-Fi网络模块19c能够不经由主机20将例如NAND存储模块18中记录的照相数据向外部发送。也就是,主机20不需要进行Wi-Fi网络模块19c的复杂控制。而且,由于不经由卡接口内部传送照相数据,能够提高传送速度。例如,如果用卡控制器内部的DMA (Direct Memory Access :直接存储器存取)寄存器控制照相数据的内部传送,则主机20和SD卡11之间能够独立地工作。另外,主机20不需要依次管理,就能自动地将Wi-Fi网络模块19c的状态信息和从外部网络的服务器下载的数据等直接记录到NAND存储模块18。 图16表示SD卡11和主机20的另一结构例。图16与图15不同,SD卡11由卡控制器Ilb和NAND存储模块18构成,不具有Wi-Fi功能。另外,主机20具有Wi-Fi功能。也就是说,主机20具备主控制器21、Wi-Fi网络模块19c和用于将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分离的卡控制器25。在数码相机具有Wi-Fi功能的情况下,该结构能够用与图15相同的控制方法执行Wi-Fi网络模块19c的控制。图17表示用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访问的扩展寄存器的例子。如上所述,扩展寄存器的页面O成为页面I之后的页面的索引,通过读取页面O主机20能够获知卡具有何种功能、支持该功能的功能规范的版本信息和简档信息(支持任选功能中的哪项功能)、用于控制该功能的驱动程序信息(哪家制造商提供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的版本是什么)等。例如,某卡如果与Wi-Fi功能一起还具备Bluetooth(注册商标)功能,则给页面I分配访问Wi-Fi功能的寄存器,给例如页面2分配访问Bluetooth功能的寄存器。主机20可根据需要访问页面1、2,同时使用各自的功能。从而,能够用Wi-Fi功能从外部的服务器下载数据,一旦记录在卡中,就能够用Bluetooth功能传送到外围设备进行播放或显示。图18表示将扩展寄存器用于Wi-Fi SD卡时的例子。Wi-Fi SD卡根据其用途由5种扩展寄存器构成。Wi-Fi 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是写入专用的寄存器,在从主设备对卡发出命令时被访问。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是读取专用的寄存器,在主设备获取卡的状态信息时被访问。Wi-Fi SD卡响应数据寄存器是读取专用的寄存器,在主设备取得从外部服务器对卡下载的数据(HTTP响应数据)时被访问。Wi-FiSD卡ID列表寄存器是读取专用的寄存器,在主设备已连接于(或已请求连接)该卡来获取其他的装置的ID列表时被访问。Wi-Fi SD卡SSID历史寄存器是读取专用的寄存器,在主设备取得卡过去连接的SSID(或未连接但已请求连接的SSID)的列表时被访问。本实施例说明将这些Wi-Fi SD寄存器各自分配到扩展寄存器的页面的情况。首先,主机20用读取命令(CMD48)读取扩展寄存器的页面0,确认Wi-Fi SD功能是否装于卡中,为了使用各自的功能访问哪个页面即可。这里,页面O中记录有页面编号(i、j、k、l、m)和 Wi-Fi SD 寄存器的简称(WIFISDCR、WIFISDSR、WIFISDRD、WIFISDIL、WIFISDSH)的对。如果主机20对卡发出命令,则用写入命令(CMD49)对命令发出用的寄存器即Wi-Fi 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进行写入。此时,已从页面O的信息获知该寄存器在页面i上,因此将页面i作为CMD49的参数指定。同样地,如果主机20从卡取得状态信息等,则用读取命令(CMD48)从数据取得用的寄存器即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Wi-Fi SD卡响应数据寄存器、Wi-Fi SD卡ID列表寄存器、Wi-Fi SD卡SSID历史寄存器中的任一个读取数据。此时,指定与各自的寄存器对应的页面编号j、k、l、m,作为CMD48的参数。这里,本实施例中写入用寄存器和读取用寄存器被分配到另一页面,但是,由于各寄存器分别为写入专用和读取专用,因此也可分配到相同的页面。图19表示主机20启动时的工作。如果主机20被启动,就发出读取命令(CMD48),读取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O的数 据,确认作为SD卡11具有的扩展功能的无线通信功能(ST11、ST12)。也就是说,确认了 SD卡11装有何种无线通信功能,如Wi-Fi或Bluetooth等。接着,判断主机20是否与SD卡11的扩展功能对应(ST13)。如果判断结果与扩展功能对应,则为了使该扩展功能有效而读取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i不包括O)的数据(ST14),并确认SD卡11对应的例如规格名、版本、简档、设备信息等(ST15)。在此基础上,主设备20使主设备20拥有的最合适的驱动程序有效(ST16)。这使得主设备能访问SD卡11的扩展功能。然后,判断是否确认了扩展寄存器31的全部页面的功能(ST17)。如果判断结果为有剩余页面,则确认下一页面上的卡的功能(ST18、ST16),如果全部页面被确认,则结束功能设置。(无线LAN设定)图20表示无线LAN的设定工作。图20中,主机20、首先为搜索Wi-Fi网络对SD卡11发出命令(CMD49) (SI)。在该命令(CMD49)的数据中含有用于搜索Wi-Fi的网络的“ScanWiFi ”命令。“ScanWiFi”命令被写入扩展寄存器31的例如页面i。根据“ScanWiFi”命令,SD卡11的CPU13经由无线通信接口 17a启动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扫描网络的接入点(Sl-I)。该扫描结果作为“SSIDLIST”文件,通过无线通信接口 17a、缓冲器16、存储器接口17b保存在NAND快闪存储器18中(S1-2)。该“SSIDLIST”文件包含可访问的接入点的名称(SSID)。如果NAND快闪存储器18的“SSIDLIST”被更新,设于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j的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就被更新。同时,主机20通过轮询来判断NAND快闪存储器18的状态是否被更新(S2)。具体而言,主机20通过命令(CMD48)读取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确认SD卡IlSSID的扫描是否成功。如果SSID的扫描成功,主机20就通过存储器的读取命令(CMD18)读取NAND快闪存储器18中保存的“SSIDLIST”文件(S3)。之后,主机20选择“SSIDLIST”文件中的SSID中的一个,发出命令(CMD49)。也就是说,通过该命令(CMD49)在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写入“SetSSID”命令。由此,主机20要求SD卡11设置SSID (S4)。接着,主机20通过命令(CMD49)在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写入“StartApplication”命令。由此,主机20要求SD卡11开始无线LAN应用的工作(S5)。SD卡11为了能够按照“StartApplication”命令通过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与网络通信,向接入点请求关联(S5-1)。如果接收到来自接入点的关联响应,SD卡11就通过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从接入点取得IP地址,进行通信的准备(S5-2)。如果通信准备完成,则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j上所设的Wi-Fi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被更新。这时,主机20通过轮询判断状态是否被更新(S6)。具体而言,主机20通过命令(CMD48)读取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判断状态是否被更新。如果状态被更新,SD卡11与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就开始,例如能够不通过主机20而经网络为SD卡11取得数据。(HTTP 发送)然后,就利用命令(CMD48、49)进行HTTP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作为服务器上传命令准备了例如“SendHttpMessage” “SendHttpFile” “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 “SendHttpFileByRegister”。这些命令通过命令(CMD49)登记到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上所设的Wi-Fi 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命令“SendHttpMessageSendHttpFiIe”在数据量例如大于512字节的HTTP通信中以采用FAT文件系统的方式被使用。另外,“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 “SendHttpFileByRegister”在数据量例如小于512字节的HTTP通信中以不采用FAT文件系统的方式被使用。如上所述,就对扩展寄存器31的访问而言,通过命令(CMD48,49)可进行512字节块长的访问。然而,对通常的SD卡11的文件系统的访问,能够用读取命令(CMD18)、写入命令(CMD25)进行多个块的访问。因此,在进行大容量的HTTP通信的情况下,期望通过用SD卡11的访问命令将数据传送给SD卡11,获得高效率的处理。也就是说,在将文件传送给服务器等的情况下,增大HTTP请求的大小。另外,附属于传送文件的元信息即关于数据的数据中,依存于主设备的功能或要求的部分大。为此,指望HTTP请求的格式对于主机具有高的自由度。因此,本实施例中,HTTP请求的信息由主机设置,HTTP协议处理设为由SD卡执行,以试图减轻主设备的负担。另外,如果进行小容量的HTTP通信,则可仅通过命令(CMD49),取得容易且高速的通信。发送命令的格式如下SendHttpMessage (hostname, messageFiIeName)SendHttpFile (hostname, messageFileName, appendFileName)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 (hostname, message)SendHttpFileByRegister (hostname, appendFileName, message)以下,就各命令的工作进行说明。(命令“SendHttpMessage” 的工作)图21 不出了命令 “SendHttpMessage” 的工作。命令 “SendHttpMessage” 被用于经网络收发大容量的HTTP通信。该命令“SendHttpMessage”具有将主机名“hostname”和HTTP请求的消息作为参数保存的文件的文件名“messageFileName”。如图20的步骤S5,S6所示,在无线通信开始的状态,如果进行HTTP通信,主机20发出SD卡11的写入命令(CMD25),将HTTP请求文件发送给SD卡11。SD卡11的CPU13按照写入命令(CMD25),将HTTP请求文件写入NAND快闪存储器18 (S7)。然后,主机20发出命令(CMD49),将命令“SendHttpMessage”传送给SD卡11。SD卡11的CPU13根据命令(CMD49)将命令“SendHttpMessage”登记到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上所设的Wi-Fi 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S8)。之后,SD卡11的CPU13根据扩展寄存器上登记的命令“SendHttpMessage”读取NAND快闪存储器18中写入的HTTP请 求文件,并通过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在网络上发送HTTP请求文件(S8-1)。接着,如果SD卡11的CPU13通过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接收到HTTP响应,就将该HTTP响应作为文件保存在NAND快闪存储器18中(S8-2)。接收到的响应文件被保存在NAND快闪存储器18的预定的下载目录中。在被保存的文件的名称上,附加由例如命令(CMD49)发出的命令指定的顺序编号。此外,如果CPU13接收到HTTP响应,就将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j上所设的Wi-Fi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更新。另一方面,主机20通过轮询对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是否被更新作出判断。也就是说,主机20发出命令(CMD48),读取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并判断状态是否被更新(S9)。如果判定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被更新,主机20就发出SD卡11的读取命令(CMD18)。SD卡11的CPU13根据该读取命令(CMD18)从NAND快闪存储器18读取HTTP响应的文件并传送给主机20 (SlO)。HTTP响应的文件传送到主机20时,从主机20发出结束应用,将应用的工作结束(Sll)。通过使用上述发送命令,能够将大容量的HTTP文件高效率地传送给服务器。本实施例中,不是仅用扩展寄存器31执行HTTP通信的全部,而是能够通过使用NAND快闪存储器18的FAT区域收发HTTP请求和HTTP响应。(命令“SendHttpFiIe” 的工作)图22示出了上述命令“SendHttpFile”的工作。该命令“SendHttpFile”用于将例如SD卡11内的图像文件发送到网络上。该命令“SendHttpFile”具有附加文件名“appendFilename”,作为参数表示例如主机名“hostname”、消息文件名“messageFileName”、SD卡11内的例如图像文件的名称。在此例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主机20首先发出例如写入命令(CMD25),将想要传送到网络的图像文件传送给SD卡11 (S21)。SD卡11的CPU13根据写入命令(CMD25)将图像文件写入NAND快闪存储器18。然后,主机20发出写入命令(CMD25),将HTTP请求文件传送给SD卡11622)。!!!!?请求的内容是将例如NAND快闪存储器18内的图像文件上传给服务器,NAND快闪存储器18内的图像文件的例如名称和时间信息等被作为元信息定义。SD卡11根据写入命令(CMD25)将HTTP请求写入NAND快闪存储器18。之后,主机20发出命令(CMD49),将HTTP通信命令“SendHttpFile”传送给SD卡
11(S23)。SD卡11的CPU13根据命令(CMD49)将命令“SendHttpFile”登记到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上所设的Wi-Fi 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
而且,SD卡11的CPU13根据扩展寄存器上登记的命令“SendHttpFile”读取NAND快闪存储器18中写入的HTTP请求文件,并用该HTTP请求文件预先定义的字符串置换从NAND快闪存储器18读取的图像文件的信息,从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发送到网络上(S23-1)接着,如果SD卡11的CPU13通过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接收到HTTP响应,就将该HTTP响应作为文件保存在NAND快闪存储器18中(S23-2)。如果SD卡11的CPU13接收到HTTP响应,就将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j上所设的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更新。另一方面,主机20通过轮询对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是否被更新作出判断。也就是说,主机20发出命令(CMD48),读取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并判断状态是否被更新(S24)。如果判定Wi-Fi 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被更新,主机20就发出SD卡11的读取命令(CMD18)。SD卡11的CPU13根据该读取命令(CMD18)从NAND快闪存储器18读取HTTP响应的文件并传送给主机20 (S25)。通过使用上述发送命令,能够高效率地将SD卡11内的图像文件传送到服务器。(命令“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 的工作)图23 不出了命令“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 的工作。命令“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在HTTP通信的数据量小的情况下被使用。执行大容量的HTTP通信的命令“ SendHttpMessage ‘ SendHttpFi Ie ”、将HTTP请求文件通过写入命令(CMD25)记录于NAND快闪存储器18,通过命令(CMD49)将命令“SendHttpMessage”或“SendHttpFile”登记到扩展寄存器。与此不同,命令“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设置成可仅用命令(CMD49)工作。命令“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具有参数“hostname,,及“message,,。HTTP请求(HTTP的标题信息)作为字符串记载在该“message”中。如图23所示,进行HTTP通信行时,由主机20发出命令(CMD49) (S31)。命令“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 被记载在该命令(CMD49)的数据中。SD 卡 11 的 CPU13 根据命令(CMD49)将命令 “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 登记到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上所设的Wi-Fi 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而且,SD卡11的CPU13根据扩展寄存器上登记的命令“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将HTTP请求从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发送到网络上(S31-1)。接着,如果SD卡11的CPU13通过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接收到HTTP响应,则将该HTTP响应保存在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k上所设的Wi-Fi SD卡响应寄存器中(S31-2)。另一方面,主机20发出命令(CMD48),从Wi-Fi SD卡响应寄存器读取HTTP响应并作为文件保存(S32)。通过使用上述发送命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小容量的HTTP通信。(命令“SendHttpFileByRegister” 的工作)图24 不出了命令“SendHttpFileByRegister” 的工作。命令“SendHttpFileByRegister”也在HTTP通信发送的数据文件以外的HTTP请求的数据量小时被使用。所请求的,是将SD卡11内保存的文件上传到例如服务器。然而,对服务器的发送格式要求不能仅以文件发送,需要附加HTTP请求的标题信息或元信息。为此,在HTTP的请求消息中预先定义的字符串被定义。SD卡11根据主机20传送的发送请求,将HTTP请求的消息预先定义的字符串置换成指定的文件的信息发送。命令“SendHttpFileByRegister”具有作为参数的主机名“hostname”、附加文件名 “appendFileName” 及消息 “message”。“appendFileName” 中记载 NAND 快闪存储器 18内的图像文件名,“message”中作为字符串记载HTTP请求(HTTP的标题信息)。如图24所示,主机20首先发出例如写入命令(CMD25),将想要传送到网络的图像文件传送给SD卡11 (S41)。SD卡11的CPU13根据写入命令(CMD25)将图像文件写入NAND快闪存储器18。然后,主机20发出命令(CMD49) (S42)。该命令(CMD49)的数据中记载命令“SendHttpFileByRegister”。 SD 卡 11 的 CPU13 根据命令(CMD49),将命令 “SendHttpFileByRegister” 登记到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上所设的Wi-Fi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而且,SD卡11的CPU13根据扩展寄存器中登记的命令“SendHttpFileByRegister”的附加文件名,读取从NAND快闪存储器18读取的文件,并将HTTP请求的消息中预先定义的字符串置换成读取的文件通过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发送到网络上(S42-1)。接着,如果通过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接收到HTTP响应,SD卡11的CPU13就将该HTTP响应保存在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k上所设的Wi-Fi SD卡响应寄存器中(S42-2)。另一方面,主机20发出命令(CMD48),从Wi-Fi SD卡响应寄存器读取HTTP响应作为文件保存,并进行处理(S43)。根据上述实施例,如果收发大容量的HTTP请求或图像数据,主机20设定HTTP请求的信息,用SD卡11的访问命令将数据传送给SD卡11的NAND快闪存储器,并且通过命令(CMD49)将作为大容量用的HTTP通信命令的“SendHttpMessage”或“SendHttpFile”保存在扩展寄存器31中,HTTP协议处理由SD卡11执行。因此,能够减轻主机20的负担。也就是说,如果将文件发送到例如网络,则由主机20用HTTP消息设定各种社交网络服务和照相共享网站等的格式差异。因此,SD卡11能够不区分发送目的地的服务而将HTTP请求和附加信息一起发送给服务器。另外,作成HTTP的请求信息时,主机20不需要读取SD卡11内的文件系统的文件,汇总依赖于文件的信息和各种服务的附加信息而重新作成HTTP请求数据的文件。也就是说,主机20只需作成HTTP请求所需的附加信息,SD卡11用扩展寄存器31经由的发送命令的信息设定SD卡11内保存的文件的路径,从而能够生成所要的HTTP请求。因此,能够简化主机20和SD卡11的处理。而且,通过将大容量的数据保存在NAND快闪存储器18中,SD卡11具有可降低处理所需的存储器容量的优点。另外,在进行小容量的HTTP通信的情况下,主机20仅通过命令(CMD49、CMD8)将HTTP 请求和发送命令“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SendHttpFiIeByRegister” 传送给扩展寄存器31,由SD卡11执行HTTP协议处理。因此,主机20和SD卡11之间不会发生关于文件系统不匹配,能够在传送数据量小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数据的收付。
再有,通过设置成SD卡能够自动削除HTTP响应的标题部,主设备能够容易取得用HTTP协议接收的期望的HTML、XML、其他JPEG图像等。因此,SD卡的主设备能够不执行一般的TCP/IP等处理而取得所需的文件。另外,“SendHttpMessage”命令中不包括可由成为HTTP通信的对象的服务器的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解析的名称和IP地址也行。另外,也能用作为对网络的访问协议使用SSL/TLS的执行HTTPS访问的命令 “SendHttpSSLMessage”、“SendHttpSSLFiIe”、“SendHttpSSLMessageByRegister,,、“SendHttpSSLFileByRegister”,进行对有安全性要求的服务器进行登记和认证。这些命令 “SendHttpSSLMessage ”、“SendHttpSSLFiIe ”、“SendHttpSSLMessageByRegister,,、“SendHttpSSLFileByRegister” 在主机和 SD 卡之间的顺序,与 “SendHttpMessage”、“ SendHttpF ile,,、“ SendHttpMessageByRegister ”、“ SendHttpF i I eByRegister,,相同。而且,扩展寄存器不限定于多个页面,也可设为I页面,在I页面内设定与上述页面O和页面I 7对应的区域。本文已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只是举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事实上,文中所述的发明实施例,也可以用各种其他形式实现,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 神的前提下可对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作出各种删除、替换和变更。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旨在涵盖这类形式或修改,它们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存储系统,包括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 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控制部; 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 由所述控制部控制的无线通信部;以及 所述存储器中所设的、具有可定义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通信功能的一定数据长度的扩展寄存器, 所述控制部将主机提供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请求作为文件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根据主机提供的第I命令将与第I命令一起发送的HTTP的发送命令登记到所述扩展寄存器,根据所述扩展寄存器中登记的所述发送命令,将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存储的HTTP请求通过所述无线通信部发送。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中 当所述无线通信部接收到HTTP响应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HTTP响应作为文件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并更新所述扩展寄存器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主机提供的第2命令读取所述扩展寄存器的所述状态,当所述状态已被更新,则读出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所述HTTP响应的文件。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扩展寄存器中登记的所述发送命令,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存储的HTTP请求的一部分指定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文件,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部发送。
5.—种存储系统,包括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 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控制部; 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 由所述控制部控制的无线通信部;以及 所述存储器中所设的、具有可定义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通信功能的一定数据长度的第I扩展寄存器, 所述控制部根据主机提供的第I命令将与第I命令一起发送的HTTP的发送命令和HTTP请求登记在所述第I扩展寄存器中,根据所述第I扩展寄存器中登记的所述发送命令,将所述HTTP请求通过所述无线通信部发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存储器具有第2扩展寄存器; 当经由所述无线通信部接收到HTTP响应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HTTP响应保存在所述第2扩展寄存器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主机发出第2命令,并从所述第2扩展寄存器读出所述HTTP响应。
8.一种存储系统,包括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控制部; 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 由所述控制部控制的无线通信部;以及 所述存储器中所设的、具有可定义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通信功能的一定数据长度的第I扩展寄存器,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主机提供的文件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如果接收到所述主机发出的所述第I命令,将与所述第I命令一起发送的HTTP的发送命令和HTTP请求登记到所述第I扩展寄存器中,根据所述第I扩展寄存器中登记的所述发送命令,从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读出所述文件,并将所读出的文件与所述HTTP请求一起通过所述无线通信部发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存储器具有第2扩展寄存器; 当所述无线通信部接收到HTTP响应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HTTP响应保存在所述第2扩展寄存器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 如果接到所述主机发出的第2命令,所述控制部读出所述第2扩展寄存器中保存的所述HTTP响应。
全文摘要
主机可容易进行数据收发的存储系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存储系统包括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控制部、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无线通信部、扩展寄存器。控制部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扩展寄存器设于存储器中,具有可定义无线通信部的无线通信功能的一定数据长度。控制部将主机提供的HTTP请求作为文件存储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并根据主机提供的第1命令将与第1命令一起发送的HTTP的发送命令登记到扩展寄存器中,并根据扩展寄存器中登记的发送命令将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存储的HTTP请求通过无线通信部发送。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2647438SQ20111027546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
发明者伊藤晋朗, 和久津隆司, 樱井秀一, 津曲康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