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4220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分布式系统中,由主节点对整个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以保证分布式系统的性能与稳定。在系统中选择正确的主节点对系统的性能影响重大。现有技术中是由系统操作员在上电前选择上电的各节点组成一个分区,在该分区内手动选择一个主节点。但是,上述方案属于人工干预方案,存在无人干预时无法实施、选取存在任意性、 系统重启后无法自动选取主节点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选取方式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包括确定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根据所述系统逻辑拓扑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两个节点间的访问延时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系统资源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源权重,所述访问延时参数用于表征节点间的距离情况,所述资源权重用于表征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根据所述访问延时参数和资源权重,计算每个节点的资格值,所述资格值用于表征一个节点与其余节点间的距离情况和所述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根据所述资格值的大小,为所述系统选择主节点。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选择系统主节点的设备,包括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逻辑拓扑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两个节点间的访问延时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系统资源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源权重,所述访问延时参数用于表征节点间的距离情况,所述资源权重用于表征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访问延时参数和资源权重,计算每个节点的资格值,所述资格值用于表征一个节点与其余节点间的距离情况和所述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资格值的大小,为所述系统选择主节点。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确定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格值,并根据资格值确定主节点,可以实现主节点的自动选择,避免人工选择方案引起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种分布式系统组网示意图;图4为图3对应的逻辑拓扑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选择系统主节点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11 确定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其中,选择系统主节点的设备可以为设备管理软件(Device Management Software, DMS)模块。DMS可以对分布式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例如,DMS中会保存系统逻辑拓扑信息(也称为Top Logic)和系统资源信息(也称为Source Map)。其中,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可以表明分布式系统中节点间的拓扑关系,例如,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包括系统中包括节点 A、节点B和节点C,节点A与节点B之间的距离为Li,节点B与节点C之间的距离为L2。系统资源信息可以表明表征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例如,系统资源信息可以包括节点A无外挂、节点B外挂容量为Cl的存储设备,节点C外挂容量为C2的存储设备。步骤12 根据所述系统逻辑拓扑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两个节点间的访问延时参数, 以及,根据所述系统资源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源权重,所述访问延时参数用于表征节点间的距离情况,所述资源权重用于表征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上述的访问延时参数以及资源权重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步骤13 选择系统主节点的设备根据所述访问延时参数和资源权重,计算每个节点的资格值,所述资格值用于表征一个节点与其余节点间的距离情况和所述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其中,在生产环境中,分布式系统中的各节点的扩展资源配置情况各不相同,SP外挂设备情况不同,例如节点会外接存储、PCIE扩展卡等外设;如果将外挂设备较多的节点选为主节点会因为主节点承担资源代理的工作而影响到主节点对系统的管理效率。另外, 主节点与其余节点间的距离也将影响到主节点与各其余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因此,上述的资格值能够反映对应的节点与系统中其余节点间的距离以及该节点的外挂设备情况。上述的节点与系统中其余节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访问延时参数表征,上述的节点的外挂设备情况可以通过资源权重表征。该资格值的计算公式具体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步骤14 选择系统主节点的设备根据所述资格值的大小,为所述系统选择主节
点ο主节点的选择原则是主节点与其余节点两两间的访问延时参数尽量小并且外挂设备尽量少。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资格值的具体计算公式,选择资格值最小的节点为主节点,或者选择资格值最大的节点为主节点。例如,当资格值与访问延时参数成正比且与外挂设备情况成正比时,选择资格值最小的节点作为主节点;当资格值与访问延时参数成反比且与外挂设备情况成反比时,选择资格值最大的节点作为主节点。另外,在具体实施时,资源权重可以选择为外挂设备情况成正比,也可以选择与外挂设备情况成反比。例如,资格值的计算公式可以为A =(Z(7Pm)mxW)^其中,Zi为节点i的资格
值,Tij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访问延时参数,Ai为节点i的资源权重,ni、m和k分别为设置的常数。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反比,且m为正值以及k为负值时,则选取τ、 最小的节点为主节点;或者,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正比,且m和k均为正值时, 则选取4最小的节点为主节点;或者,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反比,且m为负值以及k为正值时,则选取τ、最大的节点为主节点。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确定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格值,并根据资格值确定主节点,可以实现主节点的自动选择,避免人工选择方案引起的问题。图2为本发明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201 :DMS读取系统逻辑拓扑信息(Top Logic)和系统资源信息(Source Map) ο步骤202 =DMS根据系统逻辑拓扑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两个节点间的访问延时参数 (T),以及,根据系统资源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源权重(A)。步骤203 根据访问延时参数T和资源权重A,计算每个节点的资格值Z,并对Z排序后选择主节点,之后采用主节点启动系统,完成系统上电。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访问延时参数、资源权重、资格值以及主节点。具体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种分布式系统组网示意图,以图3所示的分布式系统为例,该系统包括没有外接设备的节点A、扩展PCIE的节点B、扩展较小的存储的节点 C、没有外接设备的节点D、扩展较大的存储的节点E,各节点通过交换机连接。图4为图3 对应的逻辑拓扑示意图。依据上述的系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分别计算访问延时参数和资源权重以及确定主节点。方式一在图4中,假设对于A、B、C、D、E节点,每两个相邻节点延时相等,归一化单位时间为1,则每两个节点间的访问延时参数分别为
Tab — Tbc — Tcd — Tde — 1 Tac — Tbd — Tce — 2,Tad — Tbe — 3,Tae — 4。每个节点的资源权重可以如下计算B节点因外接PCIE功能扩展设备,资源权重低于1,假设为Ab = 0.8;C节点因外接磁盘存储设备且容量较小,资源权重低于1,假设为A。= 0. 9 ;E节点因外接磁盘存储设备且容量较大,资源权重低于1,且低于A。,假设为Ae = 0. 6 ;A节点和D节点由于没有外接扩展设备,资源权重为IjPAa = Ad= 1。本方式中,资格值的计算公式为
权利要求
1.一种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根据所述系统逻辑拓扑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两个节点间的访问延时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系统资源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源权重,所述访问延时参数用于表征节点间的距离情况,所述资源权重用于表征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根据所述访问延时参数和资源权重,计算每个节点的资格值,所述资格值用于表征一个节点与其余节点间的距离情况和所述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根据所述资格值的大小,为所述系统选择主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资格值的大小,为所述系统选择主节点,包括如果所述资格值与节点间的距离和外挂资源情况成正比,则将资格值最小时的节点确定为主节点;或者,如果所述资格值与节点间的距离和外挂资源情况成反比,则将资格值最大时的节点确定为主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访问延时参数和资源权重, 计算每个节点的资格值的计算公式为ζ,=(Σ^)"Τχ(4Ζ,其中,Zi为节点i的资格值,Tij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访问延时参数,Ai为节点i的资源权重,ni、m和k分别为设置的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资格值的大小,为所述系统选择主节点,包括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反比,且m为正值以及k为负值时,则选取最小的节点为主节点;或者,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正比,且m和k均为正值时,则选取最小的节点为主节点;或者,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反比,且m为负值以及k为正值时,则选取最大的节点为主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所述主节点是否已经失效,当失效时,将所述主节点的资格值删除并重新选择新的主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主节点未失效时,判断所述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根据变化后的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重新选择新的主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重新选择的主节点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采用新的主节点重新上电。
8.一种选择系统主节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逻辑拓扑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两个节点间的访问延时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系统资源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源权重,所述访问延时参数用于表征节点间的距离情况,所述资源权重用于表征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访问延时参数和资源权重,计算每个节点的资格值,所述资格值用于表征一个节点与其余节点间的距离情况和所述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资格值的大小,为所述系统选择主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资格值与节点间的距离和外挂资源情况成正比,则将资格值最小时的节点确定为主节点;或者,如果所述资格值与节点间的距离和外挂资源情况成反比,则将资格值最大时的节点确定为主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资格值ζ,=(Σ(4)"Τχ(4Ζ,其中,Zi为节点i的资格值,Tij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访问延时参数,Ai为节点i的资源权重,ni、m和k分别为设置的常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反比,且m为正值以及k为负值时,则选取最小的节点为主节点;或者,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正比,且m和k均为正值时,则选取最小的节点为主节点;或者,当Ai与节点i的外挂资源情况成反比,且m为负值以及k为正值时,则选取最大的节点为主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选择模块选择的所述主节点是否已经失效,当失效时,将所述主节点的资格值删除并重新选择新的主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得到所述主节点未失效时,判断所述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根据变化后的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重新选择新的主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得到重新选择主节点或者第二判断模块得到重新选择主节点后,判断重新选择的主节点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采用新的主节点重新上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系统主节点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确定系统逻辑拓扑信息和系统资源信息;根据所述系统逻辑拓扑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两个节点间的访问延时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系统资源信息计算系统内每个节点的资源权重,所述访问延时参数用于表征节点间的距离情况,所述资源权重用于表征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根据所述访问延时参数和资源权重,计算每个节点的资格值,所述资格值用于表征一个节点与其余节点间的距离情况和所述节点的外挂资源情况;根据所述资格值的大小,为所述系统选择主节点。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系统主节点的自动选择,避免人工选择引起的问题。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2340543SQ201110316320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朱朋志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