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服务系统和协同服务方法

文档序号:778141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协同服务系统和协同服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协同服务系统和一种协同服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农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的方式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系统的各机构间都缺乏统一的协调,在实际的管理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指挥中心,并且对等关系的区域机构间的落地及管理问题很难解决,例如无法确定选择哪个区域的机构进行处理。同时各机构间严重缺乏数据上的共享交流机制,造成异地处理时,除了对异地机构调用机制上的不统一,还有调用数据上的不一致。一般来说,建立跨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系统,实现机构间的互联互通主要的链接方式是机构间直接实现点对点的互联,由于潜在需要实现互联的机构众多,点对点的直接链接必然造成整个网络的日趋复杂,给日后的维护、升级等带来由繁重的工作,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图1示出了三个机构(A、B、C)的两种业务(结算、文档)之间的点对点直接互联,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机构间的调用关系已经变的非常复杂了,更多机构实现的情况可想而知。现在部分机构为了解决跨区域机构间新农村医疗合作系统的结算等,很多采用点对点直接远程调用对方接口的方式实现了链接,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异地服务,但是造成了两地接口的复杂性,紧耦合性,为日后的维护和大范围的推广带来了隐患和阻力。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能够实现跨区域的机构之间的互联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不同区域的机构合作完成服务功能,并且不需要采用点对点方式的互联,不同机构之间的连接方式简洁,不致过于复杂,方便进行维护和升级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能够实现跨区域的机构之间的互联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不同区域的机构合作完成服务功能,并且不需要采用点对点方式的互联,不同机构之间的连接方式简洁,不至过于复杂,方便进行维护和升级等。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协同服务系统,包括:协同服务总线,用于连接多个服务机构,其中,所述多个服务机构用于提供多种服务,每个服务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一服务机构接收到服务请求,而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二服务机构提供响应所述服务请求的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由所述第二服务机构响应所述服务请求并实现相应的服务。在该技术方案中,不同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功能通常由单独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协同服务总线实现将服务请求发送到能够对其进行响应的服务机构,而根据现有的ESB技术,本地机构的服务只能被本地应用调用,而无法获知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并无法向其他服务机构请求调用服务,而将统一设置一个服务机构,接收所有应用请求,受地域和硬件资源限制又不现实,而本技术方案则克服了上述缺陷,实现了异地的服务调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协同服务总线将所述多个机构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服务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接收与已通知的服务接收相应的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其他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通知某特定机构,即实现对该机构的服务部署,则可通过该机构请求的服务为已部署的所有服务,不限于该机构自身所能实现的服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协同服务总线连接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前置机,在所述前置机上设置已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服务,所述前置机根据用户对其的操作生成所述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中,实现了在前置机上的服务部署,相当于形成了实际的服务节点,由前置机按所部属的服务接收异地服务请求,传送到服务机构的服务器后,由协同服务总线判断将该请求发送到哪个异地机构服务器进行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协同服务总线在所述第一服务机构向所述第二服务机构传输数据时,将待传输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转换为预定的标准格式后再进行传输,以及将所述第二服务机构接收到的数据由标准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由于需要保证各机构的协同服务,所以必须保证交互数据的统一标准,而又需要保证各机构处理针对当地情况的本地数据,而本技术方案中的协同服务总线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根据目前的ESB技术,由于多个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单个服务机构即使接收到其他机构的请求,也无法进行响应,而本方案则克服了这一缺陷,通过格式的转换,保证每个服务机构既不需要为识别多种其他形式的请求做出改变,同时又能即使响应其他机构的服务请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协同服务总线还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任一服务机构发生更新时,通知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其他服务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某个机构有更新的组件或功能时,其他机构可下载相关的内容,对自身进行更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协同服务方法,包括:步骤302,连接提供多种服务的多个服务机构,其中,每个服务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步骤304,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一服务机构接收到服务请求,而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二服务机构提供响应所述服务请求的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由所述第二服务机构响应所述服务请求并实现相应的服务。在该技术方案中,不同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功能通常由单独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来实现,本方案将服务请求发送到能够对其进行响应的服务机构,而根据现有的ESB技术,本地机构的服务只能被本地应用调用,而无法获知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并无法向其他服务机构请求调用服务,而将统一设置一个服务机构,接收所有应用请求,受地域和硬件资源限制又不现实,而本技术方案则克服了上述缺陷,实现了异地的服务调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304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多个机构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服务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接收与已通知的服务接收相应的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其他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通知某特定机构,即实现对该机构的服务部署,则可通过该机构请求的服务为已部署的所有服务,不限于该机构自身所能实现的服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304之前,还包括:在连接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前置机上,设置已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服务,所述前置机根据用户对其的操作生成所述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中,实现了在前置机上的服务部署,相当于形成了实际的服务节点,由前置机按所部属的服务接收异地服务请求,传送到服务机构的服务器后,本方案判断将该请求发送到哪个异地机构服务器进行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服务机构向所述第二服务机构传输数据时,将待传输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转换为预定的标准格式后再进行传输,以及将所述第二服务机构接收到的数据由标准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由于需要保证各机构的协同服务,所以必须保证交互数据的统一标准,而又需要保证各机构处理针对当地情况的本地数据,而本技术方案中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根据目前的ESB技术,由于多个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单个服务机构即使接收到其他机构的请求,也无法进行响应,而本方案则克服了这一缺陷,通过格式的转换,保证每个服务机构既不需要为识别多种其他形式的请求做出改变,同时又能即使响应其他机构的服务请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任一服务机构发生更新时,通知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其他服务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某个机构有更新的组件或功能时,其他机构可下载相关的内容,对自身进行更新。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一种协同服务系统和一种协同服务方法,能够保证不同区域的机构合作完成服务功能,并且不需要采用点对点方式的互联,不同机构之间的连接方式简洁,不至过于复杂,方便进行维护和升级等,是针对解决跨区域农民医疗保健协同服务问题的一个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点对点的链接问题,而且对于异地、异构系统的集成给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机构间的点对点互联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系统的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系统的协同服务总线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系统的协同服务总线的工作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系统的协同服务总线设置服务节点的不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系统的协同服务总线的标准文档的
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系统的框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协同服务系统200,包括:协同服务总线202,用于连接多个服务机构,其中,所述多个服务机构用于提供多种服务,每个服务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一服务机构204接收到服务请求,而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二服务机构206提供响应所述服务请求的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机构206,由所述第二服务机构206响应所述服务请求并实现相应的服务。在该技术方案中,不同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功能通常由单独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协同服务总线实现将服务请求发送到能够对其进行响应的服务机构,而根据现有的ESB技术,本地机构的服务只能被本地应用调用,而无法获知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并无法向其他服务机构请求调用服务,而将统一设置一个服务机构,接收所有应用请求,受地域和硬件资源限制又不现实,而本技术方案则克服了上述缺陷,实现了异地的服务调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协同服务总线202将所述多个机构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服务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204,所述第一服务机构204接收与已通知的服务接收相应的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其他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通知某特定机构,即实现对该机构的服务部署,则可通过该机构请求的服务为已部署的所有服务,不限于该机构自身所能实现的服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所述协同服务总线202连接所述第一服务机构204的前置机,在所述前置机上设置已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204的服务,所述前置机根据用户对其的操作生成所述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中,实现了在前置机上的服务部署,相当于形成了实际的服务节点,由前置机按所部属的服务接收异地服务请求,传送到服务机构的服务器后,由协同服务总线判断将该请求发送到哪个异地机构服务器进行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协同服务总线202还在所述第一服务机构204向所述第二服务机构206传输数据时,将待传输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机构204的本地格式转换为预定的标准格式后再进行传输,以及将所述第二服务机构206接收到的数据由标准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机构206的本地格式,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由于需要保证各机构的协同服务,所以必须保证交互数据的统一标准,而又需要保证各机构处理针对当地情况的本地数据,而本技术方案中的协同服务总线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根据目前的ESB技术,由于多个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单个服务机构即使接收到其他机构的请求,也无法进行响应,而本方案则克服了这一缺陷,通过格式的转换,保证每个服务机构既不需要为识别多种其他形式的请求做出改变,同时又能即使响应其他机构的服务请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协同服务总线202还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任一服务机构发生更新时,通知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其他服务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某个机构有更新的组件或功能时,其他机构可下载相关的内容,对自身进行更新。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协同服务方法,包括:步骤302,连接提供多种服务的多个服务机构,其中,每个服务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步骤304,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一服务机构接收到服务请求,而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二服务机构提供响应所述服务请求的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由所述第二服务机构响应所述服务请求并实现相应的服务。在该技术方案中,不同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功能通常由单独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来实现,本方案实现将服务请求发送到能够对其进行响应的服务机构,而根据现有的ESB技术,本地机构的服务只能被本地应用调用,而无法获知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并无法向其他服务机构请求调用服务,而将统一设置一个服务机构,接收所有应用请求,受地域和硬件资源限制又不现实,而本技术方案则克服了上述缺陷,实现了异地的服务调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步骤304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多个机构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服务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接收与已通知的服务接收相应的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其他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通知某特定机构,即实现对该机构的服务部署,则可通过该机构请求的服务为已部署的所有服务,不限于该机构自身所能实现的服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步骤304之前,还包括:在连接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前置机上,设置已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服务,所述前置机根据用户对其的操作生成所述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中,实现了在前置机上的服务部署,相当于形成了实际的服务节点,由前置机按所部属的服务接收异地服务请求,传送到服务机构的服务器后,本方案判断将该请求发送到哪个异地机构服务器进行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服务机构向所述第二服务机构传输数据时,将待传输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转换为预定的标准格式后再进行传输,以及将所述第二服务机构接收到的数据由标准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服务请求。在该技术方案,由于需要保证各机构的协同服务,所以必须保证交互数据的统一标准,而又需要保证各机构处理针对当地情况的本地数据,而本技术方案中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根据目前的ESB技术,由于多个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单个服务机构即使接收到其他机构的请求,也无法进行响应,而本方案则克服了这一缺陷,通过格式的转换,保证每个服务机构既不需要为识别多种其他形式的请求做出改变,同时又能即使响应其他机构的服务请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任一服务机构发生更新时,通知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其他服务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某个机构有更新的组件或功能时,其他机构可下载相关的内容,对自身进行更新。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协同服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协同服务系统采用的是一个协同服务总线为中心的星型链接方式。通过组建以协同服务总线为中心的星型链接避免各机构a、b、c和d间点对点的互联,利用协同服务总线确保各机构间的操作相互独立,实现各机构间透明地对接。这样有利于日后业务的变化、总线的稳定性和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具体地,服务节点a为机构A(未示出)的前置机1、2和3构成,其中,在前置机3上部署的服务包括身份认证、文档归集调阅、本地服务代理和异地结算/稽核。如果用户使用前置机3执行针对D机构所在地的异地结算/稽核的操作话,本地机构A无法提供该服务,则可由协同服务总线将该请求以机构D可识别的形式发送到机构D,由机构D提供服务后,并返回服务结果。或者在机构D的服务节点d发送请求,由机构D在本地提供服务。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的协同服务总线,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采用“总线”这样一种模式来管理和简化应用之间的集成拓扑结构,以广为接受的开放标准为基础来支持应用之间在消息、事件和服务的级别上动态的互连互通。协同服务总线可以作用于以下服务和应用中:面向服务的架构-分布式的应用由可重用的服务组成;面向消息的架构-应用之间通过ESB发送和接受消息;事件驱动的架构-应用之间异步地产生和接收消息;内容导向的架构-以分布式的运行管理机制,支持内容的路由和过滤,具有复杂的数据传输能力,并提供标准接口 ;服务多方对等的架构-应用或服务之间对等和对立,通过相对自由的部署总线实现服务节点的扩展和对等机构的接入。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协同服务总线,可以实现服务间智能化集成与管理的中介。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由业务规则驱动的强大消息代理解决方案。根据由易于使用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定义的规则形成、路由和转换消息。根据定义的规则,多种应用程序1、2、3和4能以不同格式通过基于ESB的协同服务总线实现的交换信息,由代理处理信息以正确格式到达正确地点所必需的处理(通过服务器进行处理)。应用程序只需了解其自身的约定和需求。因为它们可以指定主题过滤器或基于内容的过滤器(或两者都指定)来控制可供应用程序使用的消息,所以应用程序在选择要接收哪些消息上还拥有更高的灵活性。虽然采用ESB的协同服务可以解决上述的系统问题,但是目前整个全国区域的新农合管理的现状使得协同服务的实现变得比较困难,仅套用ESB的协同服务可解决单个机构的本地服务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异地服务的问题。目前新农合政策基本上是各地各自为政,各机构和地区间都缺乏统一的协调,在实际的管理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指挥中心,这使得整个协同服务总线的落地(调用服务机构)存在实际上的困难。同时各机构间严重缺乏数据上的共享交流机制,造成异地处理时除了调用机制上的不统一,还有数据上的不一致。现在部分机构为了解决跨区域机构间新农合的结算等,很多采用点对点直接远程调用对方接口的方式实现了链接,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异地服务,但是造成了两地接口的复杂性,紧耦合性,为日后的维护和大范围的推广带来了隐患和阻力。针对以上需求和当前存在的困难,本实施例中突破了 ESB的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的总线服务,协同服务总线可以根据部署的需要自由伸缩和扩展,避免了采用实际总线必须要解决的实际落地(调用服务机构)的问题,并且有统一的标准进行对照转换,也解决了各地的信息不统一及传输问题,信息在更新时也不用复杂重复的各地更新,都由总线技术实施统一同步更新。如图6所示,为跨区域新农合医疗系统的协同服务总线,实现总线服务的提供,可以根据部署的需要自由伸缩和扩展,避免了采用实际总线必须要解决的实际落地的问题,具体解决方案如下: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部分机构设置前置机的方式实现一个用于跨区域农民工异地医疗保健的协同服务总线。该总线在前置机上部署总线服务(即总线连接的所有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作为服务节点,采用同步更新机制完成总线服务调整后各服务节点间的同步,各机构可以在本地放置前置机作为服务节点接入,也可以远程链接部署在其他机构部署的服务节点上,这突破了 ESB仅能处理单个机构内的应用服务请求的限制。整个协同服务总线可以扩展链接多个服务节点,也可以在小范围内用单一的服务器作为协同服务总线,连接服务节点。总线服务根据部署的需要,可以集中部署也可以采用分布的方式部署,包括图6中的全分布模式,在所有机构上部署服务节点,或部分集中模式,仅在部分机构上设置服务节点,或全集中模式,将所有服务部署在其中一个机构的服务节点上,此时系统服务总线形成服务中心。整个协同服务总线可以支持可伸缩的热部署方式。服务节点内置总线的全部服务操作,各服务节点之间可以互相协作完成服务也可以独立完成服务。各机构可以链接到本地部署的服务节点也可以链接到远程服务节点上,服务节点支持多个机构的接入。当总线的服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服务节点之间可以实现服务成组的自动同步更新,所有的同步更新通过消息和自动远程下载机制实现。协同服务总线除了提供上述功能外,还提供一些集成的基本的服务处理,保证整个跨区域农民医疗保健协同服务的顺利、平稳运行。协同服务总线可以提供的功能包括:1、目录标准化:协同服务总线构建新农合结算标准目录,各机构存储与标准目录的对照信息。协同服务总线采用自动更新的方式,智能创建结算项目的标准目录。协同服务系统在初始化的时候,协同服务总线会根据参与协同的机构间的结算项目构建初始标准目录,各机构在日后的维护中会根据本机构的项目变化情况自动更新标准目录,同时在本地更新与标准目录的对照。机构更新对照信息采用主动更新方式,机构主动下载标准目录,然后人工实现对照。标准目录中项目是各机构与协同服务总线交互的唯一数据标准。2、文档标准化:协同服务总线构建文档标准格式,各机构存储与标准格式的对照信息。与结算目录方式类似,协同服务总线智能创建可共享文档的标准格式。标准格式的更新也是全部采用主动更新的方式。在各机构与协同服务总线交互的时候标准文档格式是唯一的交互格式。本实施例中,标准格式支持档案共享的规范有服务接口规范、索引结构规范、档案结构规范和数据标准规范,通过这些规范使得不同厂商开发的健康档案系统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接口,为使用方提供的索引和档案结构符合统一的规范,文档内的结构化数据遵循统一标准。共享档案的内容采用CDA LEVEL2作为文档的标准格式,文档的存储及传输过程中全部采用CDA格式,具体如图7所示。临床文档结构(CDA)是HL7组织制定的以交换临床文档为目的的,一种指定语法(结构)和语义的文档标记标准。临床文档是一个自定义的、完全的临床信息集,它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和其它多媒体内容。作为ISO的一个国际标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为很多国家广泛接受和采用,是HL7组织制定的众多标准中最为成功的典范。CDA有如下特点:I)持续性(Persistence):—个临床文档在一个被定义的局部和调整好的需求内会在一个时间段内保持稳定不变。2)可管理性(Stewardship):—个临床文档是由一个受医疗所委托的人或组织维护。3)可认证性(Authentication):—个临床文档是一组有法律效应的临床信息集
口 ο4)完整性(Wholeness):适用于整个文档,并非只适用于文档的一部分。5)可读性(Human readability):一个临床文档是保证计算机可读的,同时CDA文档也是人可读懂的。文档标准化中同时包括了服务接口规范、索引结构规范、档案结构规范和数据标准规范,使得不同厂商开发的健康档案系统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接口,为使用方提供的索引和档案结构符合统一的规范,文档内的结构化数据遵循统一标准。3、认证授权:协同服务总线负责所有接入总线的调用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总线存储结构列表和授权,所有调用服务需要首先经过身份认证合法后,再验证具体使用总线的权限后方可执行。4、内容安全:鉴于总线上传输的数据存在病人疾病和费用敏感信息,协同服务总线的内容安全功能负责对传输内容进行统一的加密和解密操作。5、路由调用:协同服务总线根据接入的调用请求,解析调用信息,根据请求中的路由信息,寻找相关的服务节点,完成对异地服务的调用,调用完毕后将调用结果根据路由信息送回请求的服务节点。路由调用根据实现方式分为两种:即异步调用和同步调用。6、节点同步:当协同服务总线有组件和业务更新的时候,服务节点之间可以实现服务的自动同步更新,所有的同步更新通过消息和自动远程下载机制实现。通过以上内容可知:(I)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部分机构设置前置机的方式实现一个用于跨区域农民工异地医疗保健的协同服务总线。该总线在前置机上部署总线服务作为服务节点,采用同步更新机制完成总线服务调整后各服务节点间的同步,各机构可以在本地放置前置机作为服务节点接入,也可以远程链接部署在其他机构部署的服务节点上。整个协同总线可以扩展链接多个服务节点,也可以在小范围内用单一的服务器作为协同服务总线,连接服务节点。(2)根据部署的需要,总线可以集中部署也可以采用分布的方式部署,整个协同服务总线可以支持可伸缩的热部署方式。(3)服务节点内置总线的全部服务操作,各服务节点之间可以互相协作完成服务也可以独立完成服务。各机构可以链接到本地部署的服务节点也可以链接到远程服务节点上,服务节点支持多个机构的接入。当总线的服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服务节点之间可以实现服务成组的自动同步更新,所有的同步更新通过消息和自动远程下载机制实现。(4)协同服务总线除了具备基本企业服务总线(ESB)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具备避免总线实际落地部署的要求,提供没有统一信息管理中心的前提下,多个平等机构互联的技术方案,此外还提供一些集成的基本服务处理,保证整个跨区域农民工医疗保健协同服务的顺利、平稳运行。
综上所述,可以实现一种协同服务系统和一种协同服务方法,采用协同服务总线技术,以总线为中心,建立星型链接避免各机构间点对点的互联,利用协同服务总线确保各机构间的操作相互独立,实现各机构间透明地对接。这样有利于日后业务的变化、总线的稳定性和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针对解决跨区域农民医疗保健协同服务问题提供一个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点对点的链接问题,而且对于异地、异构系统的集成给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协同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协同服务总线,用于连接多个服务机构,其中,所述多个服务机构用于提供多种服务,每个服务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一服务机构接收到服务请求,而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二服务机构提供响应所述服务请求的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由所述第二服务机构响应所述服务请求并实现相应的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服务总线将所述多个机构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服务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接收与已通知的服务接收相应的服务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服务总线连接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前置机,在所述前置机上设置已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服务,所述前置机根据用户对其的操作生成所述服务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服务总线还在所述第一服务机构向所述第二服务机构传输数据时,将待传输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转换为预定的标准格式后再进行传输,以及将所述第二服务机构接收到的数据由标准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服务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协同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服务总线还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任一服务机构发生更新时,通知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其他服务机构。
6.—种协同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302,连接提供多种服务的多个服务机构,其中,每个服务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 步骤304,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一服务机构接收到服务请求,而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二服务机构提供响应所述服务请求的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由所述第二服务机构响应所述服务请求并实现相应的服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同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04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多个机构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服务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所述第一服务机构接收与已通知的服务接收相应的服务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协同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04之前,还包括: 在连接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前置机上,设置已通知给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服务,所述前置机根据用户对其的操作生成所述服务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同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服务机构向所述第二服务机构传输数据时,将待传输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转换为预定的标准格式后再进行传输,以及将所述第二服务机构接收到的数据由标准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的本地格式,其中,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服务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协同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任一服务机构发生更新时,通知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其他服务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协同服务系统和一种协同服务方法,其中,协同服务总线包括协同服务总线,用于连接多个服务机构,其中,所述多个服务机构用于提供多种服务,每个服务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在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一服务机构接收到服务请求,而所述多个服务机构中的第二服务机构提供响应所述服务请求的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机构,由所述第二服务机构响应所述服务请求并实现相应的服务。可以有效的解决机构间多点的远程连接,实施信息的有效统一,信息的流畅共享和交流,并且在落地问题上可以帮助解决难以进行异地服务的问题。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3166934SQ20111042190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张译丹, 温双江, 蒋斌 申请人: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