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240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fcidio Frequency Identif ication,简称为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例如,手机通过采用RFID技术,可以使用用户识别模块(比如,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为SIM 卡)、闪存(TransFlash,简称为TF)卡、内置芯片等)在销售点终端(Point of Sales,简称为POS机)上消费。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读写器,用于对用户识别模块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射频卡,是一种以无线方式传送数据的信息载体形式,具有数据处理及安全认证等特有的优点;射频识别天线(Antenna),用于产生磁通量,通过磁通量在读写器和射频卡之间传送信息。对于集成在电子设备上的射频识别功能来说,必须在电子设备上集成有射频识别天线,用来在一定距离内实现射频识别功能。传统的射频识别天线为了增加通过天线的磁通量,提高识别效果,天线的面积通常会设计得尽量大。目前,13. 56MHz上普遍采用的读卡器天线线圈面积大约为50cm2,那么要求手机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为NFC)天线线圈面积越接近读卡器天线线圈面积越好。因此,在手机有限的天线线圈面积下,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识别距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传统天线线圈走线形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的射频识别天线都是矩形、圆形等线圈走线形式,且一般都为单线圈在同一面绕线,线圈交叉处11 打孔到背面跳过交叉点再打孔到正面走线。由于线圈各圈都想追求占到最大空间,为了增加天线的磁通量也是尽量将天线做大,但是在线圈最大面积确定的情况下,各线圈所围面积只会越来越小。可见,这种传统的天线方式,不能达到射频识别的良好性能,所以,传统天线在小空间和高性能寻求平衡的过程中,有着重重困难和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以至少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终端采用的天线线圈设计方法射频识别能力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包括天线线圈,设置在该移动终端的后壳上,绕线在软性线路板FPC的正面的第一部分和FPC的背面的第二部分重叠。进一步地,该移动终端包括金属导电漆,喷涂在该移动终端的后盖内壁上,在与天线线圈所围面积对应的部分之外,形成闭合的金属导电喷涂环。[0011]进一步地,上述后盖为该移动终端的电池盖。进一步地,上述后盖内壁除与天线线圈所围面积对应的部分之外的其他区域均喷涂金属导电漆。进一步地,金属导电漆的喷涂面积连续。进一步地,天线线圈以FPC的正面的一个接触点为始点,从外向内绕线,完成第一部分后,经过第一打孔穿到FPC的背面从内向外绕线,完成第二部分后,经过第二打孔穿到 FPC的正面与接触点连接。进一步地,天线线圈为不规则的形状。进一步地,天线线圈放置在后壳的除电池槽之外的一个平面。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天线线圈绕线在FPC的正面和背面的部分重叠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终端采用的天线线圈设计方法射频识别能力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射频识别的性能。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传统天线线圈走线形式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的后壳与电池盖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的FPC与后壳及电池区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天线线圈走线形式的正面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天线线圈走线形式的背面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的电池盖内壁上的金属导电喷涂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20包括天线线圈22,设置在移动终端20的后壳上,绕线在软性线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简称为FPC)的正面的第一部分和FPC的背面的第二部分重叠。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天线线圈22绕线在FPC的正面和背面的部分重叠的方式, 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终端采用的天线线圈设计方法射频识别能力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射频识别的性能。[0031]例如,将FPC贴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后壳上,且要求后壳距离主板2mm以上。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20还包括金属导电漆32,喷涂在移动终端20的后盖内壁上, 在与天线线圈22所围面积对应的部分之外,形成闭合的金属导电喷涂环。该方法可以增加通过天线的磁通量。优选地,后盖可以为移动终端20的电池盖。该方法实现简单、可操作性强。优选地,后盖内壁除与天线线圈所围面积对应的部分之外的其他区域均喷涂金属导电漆。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系统射频识别的性能。优选地,金属导电漆的喷涂面积连续。该方法有利于增加通过天线的磁通量。例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金属导电漆的喷涂面积为连续,并在某一段喷涂宽度很窄。优选地,天线线圈22以FPC的正面的一个接触点为始点,从外向内绕线,完成第一部分后,经过第一打孔穿到FPC的背面从内向外绕线,完成第二部分后,经过第二打孔穿到 FPC的正面与接触点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天线线圈在FPC的正面的部分应该与在FPC 的背面的部分重叠,这样可以增加通过天线的磁通量,提高系统的射频识别能力。优选地,天线线圈22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该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优选地,天线线圈22可以放置在后壳的除电池槽之外的一个平面。该方法实现简单、可操作性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后壳是指移动终端的主板的后壳,而后盖是指移动终端装配时,扣在后壳之上的最外层的包装盖。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上述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基于其有限的面积和位置,可以尽可能地提高射频识别的性能。以下以手机为例,对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进行说明。手机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放置在手机后壳上的天线线圈,一部分是喷涂在手机电池盖上的金属导电漆;其中,手机后壳上的天线线圈可以根据手机后壳结构变化设计为不规则形状,天线线圈也可以采用双层FPC形式,走线在正面和背面均有且上下重叠,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线圈所围面积。优选地,电池盖内壁上喷涂良好的金属导电漆,例如,其喷涂位置可以这样确认 当手机装配完成后,贴在手机后壳上的天线线圈将和电池盖紧密接触,那么,在天线线圈的外围对应的电池盖内壁上进行喷涂,喷涂面积越大越好,形状可以为任意导电面,这样,在电池盖内壁上就形成了闭合的金属导电喷涂环,闭合喷涂环可以将涡流效应形成的电势有效地引入线圈内部,从而提高整个天线性能。例如,也可以在扣在后壳上的电池盖(或者后盖)的内表面喷涂导电金属漆,喷涂区域确定可以为后壳上NFC天线线圈投影在电池盖上的区域以外均可喷涂,那么,在电池盖上的喷涂区域就会形成一个导电喷涂环。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的后壳与电池盖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后壳41和电池盖42在装配完成后相互卡在一起。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的FPC与后壳及电池区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带有天线线圈的FPC 51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后壳41上,而电池区52位于FPC 51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手机的后壳部分即主板上方一般都可以找到一定面积的平面用于放置天线线圈,具体实施过程中,天线线圈应该距离主板有一定的高度,一般大于2mm,不同造型的手机能够给出的区域和位置不尽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可以不考虑线圈的形状,只要能够围出一定的面积即可。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实现NFC功能的天线设计方案,S卩,NFC 天线采用FPC形式并在FPC双面重叠走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线圈所围面积,且在射频识别天线线圈的面积不足以及位置确定的情形下,可以提高系统的射频识别性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在相同的硬件空间上,提升天线的性能,从而解决传统天线的上述缺陷。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走线方式。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天线线圈走线形式的正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 从一个接触点开始,走出的最外圈线圈向内绕线,在走完正面线圈后(即,完成天线线圈22 位于FPC正面的第一部分),经过打孔61穿层到FPC背面继续绕线。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天线线圈走线形式的背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 FPC背面走线采用由内向外绕法,其绕线位置与正面走线重叠,然后在走线末端(即,完成天线线圈22位于FPC背面的第二部分)经过打孔61穿层到FPC正面和另外一个接触点连接。可见,图6和图7为天线线圈的绕线部分,分别位于FPC的正反两面,通过过孔61 电气连接,绕线在FPC的正面和FPC的背面重叠。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的电池盖内壁上的金属导电喷涂环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金属导电漆喷涂在电池盖42 (或者手机的后盖)内壁上,在与FPC 51上天线线圈所围面积对应的投影部分81之外,形成闭合的金属导电喷涂环8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金属喷涂环83在某一段喷涂宽度可能会很窄,例如,图7中所示出的金属导电喷涂环73中的一部分82。手机的电池盖42用于遮盖电池和后壳41,装配完成手机之后, 会与手机后壳41紧密贴合。优选地,电池盖42内壁上(紧靠后壳41那个面)除去天线线圈所围面积以外区域均可以导电喷涂,且金属导电喷涂形状为闭合环形。此外,喷涂面积可以连续且足够大,因为环形喷涂面积大小可以决定整个天线的性能。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有限天线空间下的移动终端的射频识别性能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天线的识别能力。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线圈,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后壳上,绕线在软性线路板FPC的正面的第一部分和所述FPC的背面的第二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导电漆,喷涂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后盖内壁上,在与所述天线线圈所围面积对应的部分之外,形成闭合的金属导电喷涂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为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内壁除与所述天线线圈所围面积对应的部分之外的其他区域均喷涂所述金属导电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漆的喷涂面积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线圈以所述FPC的正面的一个接触点为始点,从外向内绕线,完成所述第一部分后,经过第一打孔穿到所述FPC的背面从内向外绕线,完成所述第二部分后,经过第二打孔穿到所述FPC的正面与所述接触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线圈为不规则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线圈放置在所述后壳的除电池槽之外的一个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天线线圈,设置在该移动终端的后壳上,绕线在软性线路板FPC的正面的第一部分和FPC的背面的第二部分重叠。通过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射频识别的性能。
文档编号H04M1/02GK202059452SQ2011200644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刘洪涛, 朱艳, 郭帅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